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论述(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2:0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论述》。

第一篇: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论述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论述

从1993 年中开始的紧缩过程至1996 年出现了转折,即货币政策事实上日益明显地采取了扩张的取向。但“适度从紧”的提法还继续了一段时间。1998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有了“适当的货币政策”提法,然后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再后是“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等提法。无论怎样的提法,所表达的货币政策走向是扩张,或者说,是要求积极而又审慎的扩张.自1996 年5 月至1999 年6 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宣布7 次降息.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突出。2002 年2 月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再一次宜布降息。经过连续8 次降息,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它已经从19 %年开始下调前的10.98 %下降到1.98 %,下调幅度达8 既以上。不仅是利率,在直接用资金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方面,中央银行的政策取向同样是很积极的。但显然可见的是,连续数年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扭转经济疲软的状态中所起的作用并非强而有力。

一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或者说是微效的。这不仅因为货币供应量的不可测、不可控性因素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牵涉到经济金融体制、市场发育程度、微观主题行为及相关经济政策的配合等等方面。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一般依赖于经济系统中私人部门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当局对市场上短期利率的持续调控能力,因此历史上利率和货币适度从紧的概念见诸文献是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 之中。文件的提法是:在“九五”期间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二中国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供应量通常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主要对象.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受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影响,西方国家一般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70 年代经济滞胀以后,这些国家的货币当局普遍感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和利率政策治理滞胀收效甚微,因而在以Friedman(1960)等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理论指引下,开始转向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80 年代西方国家涌起了金融自由化浪潮。随着金融业放松管制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出现了大幅波动,这种波动又冲击着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稳定关系,加之不同层次的货币日益难以界定和识别,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操作工具、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都迅速下降,因此,各国货币当局又不得不放弃该中介目标,重构盯住利率、汇率的体制,以及盯住通胀率或物价水平的体制。美联储于1987 年宣布不再设M .目标,德国和瑞士央行是工业化国家中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时间最长的,瑞士央行最终也于2000 年初放弃了该目标,德国央行随着加入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也在淡化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地位.我国目前所实施的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体制,下一章从不

同的层面分析我国在现行体制下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打下基础。

三中国货币政策微效的成因分析

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基本上仍是以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为最终目标,盯住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体制。1993年人民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这表明在经历了90 年代初金融失控局面的冲击后,人民银行意识到利用信贷规模和现金投放作为政策工具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缺陷,开始逐步转向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人民银行采用狭义货币M,和广义货币M :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1 998 年取消信贷规模控制代之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从而进一步确立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地位。我国的货币政策通过不断增加全社会的购买能力,增加即期需求,扩大内需,减少企业利息支出降低成本,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取得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从几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来看,不仅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无法实现,而且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物价、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也出现了不一致。

我国名义上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因“管制有余而浮动不足”, 实质可以看作是一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众所周知,固定汇率制度本身是一种货币政策操作规则,当中央银行选择了除浮动汇率外的其他任何汇率制度时,就在事实上为货币政策规定了一个必须实现的名义目标。换言之,如果一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不论其名义上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什么,都首先要保证汇率目标得到实现.这给货币供应量目标造成了很大困难,因为它直接影晌到基础货币的一定投放,我国的经验已经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从1994 年汇率并轨至今,我国先是遇到外汇占款急剧增加的局面,被迫采取大量收回再贷款以控制基础货币增长的冲销措施;在1 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反过来又出现大量逃套汇的情况,使扩张基础货币的努力成效放慢,其根源正是由于我国本质上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机制,使货币当局无法按货币供应量目标投放基础货币。

第二篇: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论述货币政策

结合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论述货币政策

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国家提出要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转为过热,以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做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所以任何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下面对此做简单讨论。

一、提高准备金率。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存款准备金达到了创记录的16%,这一罕见的数字,体现了央行减少流动性的决心,特别是对冲顺差带来的流动性激增的问题。这一措施的正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直接减少货币投放量,从而起到抑制投资,避免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的作用。但其负面效果也比较多,首先这是一种被动措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顺差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项政策已失去自主性,随时可能失灵,效果也会减弱;其次这种措施有一刀切问题,既抑制了过度投资,也抑制了急需资金支持的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目前的过度投资大都有政府背景,所以有限的资金又几乎全被政府性项目占用,这种情况在实践中问题已日益明显,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负面影响很大,中小企业发展不好,回过头来又直接影响就业问题。

二、提高利息。加息的目标和提高准备率是一致的,但相比提高准备金率更温和一些。单从国内来看,加息对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胀的效

果是有限的,特别是政府背景的投资项目,对利率不太敏感,对通胀的影响有限,主要由于本轮通胀的成本推动性很明显。但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抑制中小企业发展,这有点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二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息过高,极易导致热钱流入进行套利,又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效果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经存在;三是造成地下融资活动泛滥,民间融资成本极高,也给金融带来不稳定,这里有内资和外资的共同作用。

三是加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减少顺差,从而减少流动性,抑制投资过度,减轻通胀压力;二是可以部分抵消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对输入型通胀有缓解作用。负面因素主要有,一是提高中国产品成本,在对外依存度极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二是对通胀的缓解有限,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不升反降;三是在目前升值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渐进升值造成热钱大量流入。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有利有弊,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经济过热,但会使得中国经济中冷的一面更冷。人民升值从长远来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短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小视。

出现上述情况,既有货币政策本身不可能几头兼顾,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属于非经济性问题,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体制问题。例如,经济过热问题,主要是政府背景的过度投资造成的,而中小企业投资是偏冷的,根本不存在过热的问题;价格问题,除国际背景外,更多是资源配置扭曲造成的,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房地产等快速致富行业,以致对关系民生的投资委缩,这也是产业结构问题;顺差问题,更主要是这些年过度引进外资造成的,盲目追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主动沦为别人的加工厂,等等。

这些因政策失当造成的宏观经济失衡问题,只能靠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调整政府行为的办法来解决,靠纯粹的经济政策是不会有太好效果的。这也是近几年宏观调控效果始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国家领导层似乎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第三篇:浅谈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

浅谈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

姓名:陈晨学号:2009442531班级:09会计本科5班

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原因如下:1.由于外贸顺差和储蓄的较快增长,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偏快,产生了流动性过剩的可能性。为了应对每年4000亿—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长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由于储蓄率过高,导致投资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偏快。3.从目前来看,08年物价上涨主要还是属于一种外部输入的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但如果货币增长速度过快,就可能导致总需求膨胀。为了防止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也必须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控制货币的增长速率,都会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4.次贷危机使美国及全球经济面临一定的衰退压力,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又发生了雨雪冰冻等灾情。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也就是要防止在外汇储备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货币增长速度过快。

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演变一场罕见的经济危机开始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由于世界经济出现衰退以及由于高利率和国际压力等造成人民币大幅升值,使得出口规模的大幅减少; CPI在六月见顶后出现了逐渐回落的走势,通胀形势趋于好转,加上中国股市一蹶不振连创新低,GDP也开始下滑,保经济增长再次被提上中央日程,所以央行为了贯彻中央保持经济增长政策,一改前期紧缩的货币政策为灵活的货币政策并逐步转变为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如下:1.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2.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6.促进对外贸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总体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对扩张总需求、支持经济回升、遏制年初的通货紧缩预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国人

民银行十分重视信贷平稳可持续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经过努力,三、四季度信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节奏更趋平稳,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可能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风险。

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价格上涨压力较大。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从抑制通胀角度出发,货币政策应由侧重于“宽松”转向“适度”。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2)信贷政策应更加注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3)面对复杂形势,更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4)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加大外汇市场的波动幅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汇率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能够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201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偏向紧缩型),防止流动性过热。原因主要为通胀压力持续,稳定物价依旧为重点;实际货币投放量过大引起物价上涨;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发达经济体多宽松的政策引发人民币大量增值和热钱流入。因而2011年一是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经济运行的新形势新情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力度。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消费、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改进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加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信贷政策指导。面对外部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和国内情况的现状,我国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进一步稳固发展的基础,自2009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为保证信贷投放适度增长,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强化结构性调整,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一是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用市场工具动态微调贷款结构。二是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信贷投放要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倾斜,加大对节能减排、“三农”、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坚决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企业贷款;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使信贷投放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消费增长倾斜,防止贷新还旧累积不良贷款的风险。

第四篇: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

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

我国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消费,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开放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使信贷资金。快捷、顺畅的支持经济发展。2010年全年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下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出现流动性过热现象,CPI指数持续升高。再上半年出现的各种指标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央行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在今年10月份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

近两年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同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本国就业率,鼓励扩大消费,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欧美国家遭受重创经济复苏低于预期,近期美国宣布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但随着金融危机的退去在今年相继以有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宣布加息。随着加息周期的开始我国在明年有可能由现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如果我国明年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通货币膨胀的压力肯定会加大,随着欧美实行宽松政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推高也会传导至我国,全球流动性泛滥也会导致热钱持续流向新兴经济体,从而产生更大的资产泡沫。如果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随时调节经济变化带来的风险,能够保证经济的基本稳定,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管理通胀预期.管理价格体系.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速度增长并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今年人民币大幅升值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是有所增强的。总体来说随着流动性的泛滥,资产泡沫的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的强烈预期,明年我国可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五篇:对现行货币政策的分析

对货币政策的分析

--陈裕花

会计(2)班17号

一.2010年中国实施的一系列货币政策:

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2月1日至2日,召开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

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11日,发布《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信贷形势座谈会。按照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均衡增长,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银发〔2010〕79号),加强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保障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运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操作和使用。

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八个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振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繁荣。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署《中白双边本币结算协议》。该协议是我国与非接壤国家签订的第一个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议,也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施后的区域金融合作的新进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白两国经济合作,便利双边贸易投资。

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和西南地区抗旱救灾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银发〔2010〕100号),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金融机构支持春季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必须的流动性需求,切实加大对春季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的有效信贷投入。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

二.货币政策的概述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

三.运用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

从我国的实践看,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是形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始点,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货币、利率和信贷政策导向等方面。面对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整,商业银行按照“四自”(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三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总量、投向及其利率浮动幅度作出调整,以期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会受到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影响,这使货币政策传导效应有所削弱,甚至出现阻滞。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商业银行应按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完善商业银行运行机制,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信号能够通过商业银行机制有效地运行而逐级顺畅传导;二是要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强化信用观念,使企业和居民对存贷款利率信号的反应更加灵敏有效;三是要完善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操作机制,疏通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

五.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

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期间。可分为两个阶段:(1)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称为认识时滞;(2)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

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六.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调节

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调节,是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的时候,货币政策则要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保障流动性供给,刺激投资和消费。在经济下行阶段,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金融机构或企业等面临短期资金供给不足时,中央银行要为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便利,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改善融资环境,维护投资者的信心,为经济增长提供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货币政策反经济周期调节的应用,旨在调节经济的周期性波

七.评价

我国是处于体制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问题上,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三国的经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如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目标,编写5货币政策报告6,阐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以月报!季报!年报的形式公布金融数据等”但是我们仍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如增加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强中央银行引导公众和市场的权威性,培育理性的市场预期,提升中央银行信誉“当然,从长远来看,我国已经加入WTO,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将面临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加强!利率和汇率的套利投机等等问题,这些变化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强的冲击,并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了货币目标法”届时,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如何选择,是借鉴美国的做法,不明确公布名义目标以进行有益的探索,还是借鉴英国的做法,直接采用通胀目标法,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下载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论述(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论述(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大全]

    浅析关于我国税收制度的缺陷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论文从税制结构、立宪、......

    论述我国风险投资

    论述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1985年,我国第一家具有风险投资性质的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以来,风险投资已逐渐为社会各界所......

    论述我国金融体系

    论述我国金融体系 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循序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年的改革与探索之后,已经基本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制度、......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评析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评析 摘要:财政政策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发展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

    中央银行概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摘 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主题。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有效性问题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货币政策已......

    我国的货币政策体系社会调查

    我国的货币政策体系社会调查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大致包括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政策工具三个部分。最终目标包括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市场稳......

    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

    答: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金融数学10本黄小听17摘要: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货币政策已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