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我国金融体系
论述我国金融体系
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循序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年的改革与探索之后,已经基本建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制度、金融调控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制度新格局。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2003年,在这个时间段里,以上世纪90年代为分界线,之前的金融体系中,监管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系统包括国家专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非银行金融中介主要有保险公司、信托投资、租赁公司以及各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可以说90年代前我国金融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机构无市场,金融市场在当时不存在更没有发展起来。90年代后我国的金融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明确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后,90年代后的银行系统呈现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活动主体。非银行金融中介也得到空前发展。同时,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期货)等市场的建立,我国金融体系改变了之前有机构无市场的窘境。
第二阶段金融体制改革从2003年开始,进入金融结构市场化取向的企业化改造,目的在于除金融机构自身经营需要外,更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2004年开始的金融机构企业化改造这个总目标被分解为三个目标,首先,实现财政与银行的关系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机制(公司制)。其次,完善银行的内在运行机制,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最后,强化外部监管,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专业监管。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标志着金融机构企业化改造的成功和金融体制改革第二项基本任务的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这一任务完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
二、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以下机构
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 2、中国农业银行3、中国银行 4、中国建设银行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
1、交通银行 2、中信实业银行 3、中国光大银行 4、深圳发展银行 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6、招商银行 7、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等
五、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2、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 3、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4、国家外汇管理局
六、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
三、现行金融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相比以前来说,我国的金融体系有了很大的完善,但缺点还是存在的。我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央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域划分,造成了机构的臃肿,冗员过多,降低了央行的工作效率;2.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门,其自我约束和自主经营的能力未能真正体现出来,在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涉外资产的风险也显著提高;
4.金融监管机构力度不够,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准入不严,退出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使得社会上非法集资现象比较严重;
5.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新技术应用不规范,以致于有人利用这些违法犯罪,破坏金融市场秩序。
四、改革的方向与解决措施
1.中央银行调控职能独立化
中央银行调控职能独立化的内容包括:第一,货币发行职能独立化。第二,政策职能独立化。第三,管理职能独立化。2.专业银行商业化
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分离专业银行混合经营的政策性业务。
2、改造专业银行的组织形式。3.金融市场健全化
第一,完善市场结构,使整个市场体系协调发展。第二,加强金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第三,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体系的调节作用,金融市场价格是调节资金供求的主要杠杆,是市场运行的中枢,金融市场价格体系是否合理、协调,直接影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总量和结构,最终影响引导社会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合理配置。4.金融行为准则法律化
第一,加速金融基本法的制定和实施进程,并依此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同时要清理现行的金融法规,对已经过时的法律条文要废除。第二,金融基本法必须反映市场经济中公平自由、平等竞争、等价交换等方面的要求,使行为主体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三,金融立法要具有国际规范性,对国际金融中各国共同遵守的惯例、规定和要求,要有明确和具体的反映,以保证我国金融业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五、总结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岁月历程,这期间,在取得了众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无论道路多么艰辛,我国金融行业都要贯彻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方针,直到达到国际金融的规范化要求。
第二篇:浅谈我国金融体系现状
浅谈我国金融体系现状
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主要由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组成。其中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政策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和一些外资银行或外国银行分理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监管机构包括“一行三会”即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从现有结构看我国具有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特征,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相比以前来说,我国的金融体系有了很大的完善,但缺点还是存在的。我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1.央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域划分,造成了机构的臃肿,冗员过多,降低了央行的工作效率;2.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门,其自我约束和自主经营的能力未能真正体现出来,在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涉外资产的风险也显著提高;4.金融监管机构力度不够,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准入不严,退出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使得社会上非法集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前一阵的温州大量工厂倒闭事件;5.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新技术应用不规范,以致于有人利用这些违法犯罪,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对此,我有几方面建议,首先应全面平衡发展我国金融体系,不能仅注重银行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以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相对稳定的资本市场,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次要全面提升金融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并且应在综合发展过程中注重企业的独立性,以防金融风险。第三,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应稳定有序,选择合适的开放机制和模式,以防发生类似97年金融危机的事件。总之,只有最大程度的完善金融体系,才能稳定我们的金融市场,进而应对各种突发的金融事件,最大程度的规避金融风险。
王璐金融0904
第三篇: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战略及其完善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战略及其完善
论文http:///:本论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本站仅作合理转载,原作者可来邮要求删除论文。
论文秘籍网
· 商业时代 2011年第27、2· 商业时代 2011年25-26· 《商业时代》2011年第23-24期,部· 在论文秘籍网搜索商业时代论文秘籍网
· 论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 从商业银行角度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特质化竞争视角下的中小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浅· 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影响· 在论文秘籍网搜索商业银行论文秘籍网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对地下管线实施防护· 论文发表_浅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管理·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论文范文-基于服务体系构建的科技基础设施· 在论文秘籍网搜索基础设施建设[职称论文发表,认准][论文作者:何佳][论文摘引:商业时代]内容摘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仅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迫切需要,也是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战略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金融经过改革、调整、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服务体系。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正规式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类,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农村分支机构(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非正规性金融机构则是指游离于中央银行或银监会监管之外的民间金融组织,包括民间高利贷,地下钱庄,当铺以及农村合作基金会等。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功能不健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村政策性银行,目前只针对粮、棉、油等商品流通过程发放贷款,贷款对象也定为国有企业,并不直接与农民发生业务,业务范围狭窄,功能单一。农业发展银行在剥离了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扶贫、技改、粮棉加工贷款等职能后,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明显减少,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余额逐年下降,其信贷支农的作用明显弱化。农业发展银行在农业贷款中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
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主要负责对农业的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贷业务一直是农业银行的业务重点。中国农业银行的涉农贷款包括专项农业贷款、常规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村供销社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贷款等。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特点,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趋于弱化,加上我国农村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农村信用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转移贷款对象,选择那些经济实力强、信用好的企业或者政府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因而各大商业银行的对外贷款中缺乏支农专项资金,导致农民从商业银行中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够。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力军,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举足轻重。目前,农村信用社虽然是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比重较大的金融服务主体,与农业和农户的直接业务往来比较频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政府干预、缺乏竞争、以及历史原因等,造成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为“三农”提供的信贷支持非常有限。加上农村信用社资本规模偏小,筹资难度大,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资金的要求。
(二)我国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造成金融供给不足且竞争不充分
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以及县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后,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入世后,为迎接外资银行挑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加快了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步伐,推进以利润和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对一些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的分支网点进行撤并,分流精简员工,提升经营层次。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由此可见,由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和作业人员的减少,县域经济获得的金融服务力度不足,“三农”的信贷供求矛盾难以得到有效缓解,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进一步深化势在必行。商业银行收缩机构以后,农村金融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经营网点的撤并,使得农村金融服务缺少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以及非正规式金融机构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金融机构缺乏合理的竞争导致农村信贷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随着农业外延的不断扩展,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消费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农户到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供给不足。
(三)农村信用无法保证且融资难
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首先是降低风险然后是吸收存款,但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的二元化结构,造成交易条件恶化,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押物,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贷款面临“担保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法律障碍。《担保法》明确规定耕地、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不能抵押;二是费用偏高,由于农村金融网点比较分散,造成贷款中间费用高;三是手续复杂,办理抵押贷款,借款人要对资产进行评估、登记等,往往疲于来回奔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除了抵押贷款之外,又没有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为他们提供担保;四是信息不对称,由于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等因素导致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和实施问题相当严重,因而农信社很难确定借款人潜在风险类型,对农户信息了解、掌握不及时,往往会对农户贷款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造成农村贷款信用得不到保证,出现融资难的现象。
(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首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功能不健全,机构单一,农业贷款主要以地方农村信用社为主力军,而政策性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的支农力度不够。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为主),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一些非农村金融组织构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而保险公司在农村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缺乏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不能光靠农村银行机构,而是需要建立一个以银行为主,保险农村合作基金,股票,债券一体的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只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农村金融的发展同时需要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持。以农村金融资本相对独立运作为核心,始终围绕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民金融需要。其次,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由于我国现行金融法律制度中缺乏保护农村金融的专门法律规范,使得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参照《商业银行法》的某些规定外,主要靠行政办法进行管理,金融改革缺乏权威的法律作为保障。此外,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依据1993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成立的,而《决定》仅为国务院批复的文件,不具有“公开性”,不能作为政策性银行在国内外开展业务的法律依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立法,法律建设的滞后,已成为政策性银行自身发展的“瓶颈”,加上国有商业银行大批撤出县级城市,造成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农
村信用社缺乏规范管理,民间非正规金融盛行,这些现象无不与我国农村法律不够健全有关,因此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法律制度意义重大。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加快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
一个国家法制化程度的高低必然影响着该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完善的法律法规将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银监会针对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相续出台了一系列条例文件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但是这些条例的出台只是针对出现某个问题时才相应出台一个文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整体上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法律体系。上至银行下至民间金融都应有法律规范:农村分支银行要有相应的银行管理办法;农业贷款方面应该具有农业贷款管理条例,规范农业贷款;针对民间融资,需要建立相应的民间借贷条例;而针对借贷信用问题应该具有借前,借后信用法律来约束农村信用体系,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法律保证。
(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信用体系
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信用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支农的主动性,影响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以法制建设为重点,构建农村信用综合网络,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积极发展社会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立担保基金,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等。
(三)积极引导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
我国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功能和影响没有很好的区分和认识,政府一味的通过行政手段抑制非金融机构的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民间金融组织在农村经济中的渗透程度与服务范围还非常有限,很多非制度性金融活动一直处于隐性状态,规模和范围受到极大限制。非正规金融在针对农村信息不对称、贷款人审查、监督、合约实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加强金融法规管制的前提下,应解决小额信贷组织、互联性交易的法律地位问题,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对农村金融市场补充和促进作用。
(四)创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为了适应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方向,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向着商业化、合作金融共存,相互补充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健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的基本原则,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要按照农村现实和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培育和发展商业性的、可持续的金融组织。条件许可的地方可建立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以满足农村金融需要。
首先,应完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职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除针对粮、棉、油等商品流通过程发放贷款外,应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放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增加信贷业务品种;同时通过农业政策性信贷投向,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通过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投入,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将政策性资金真正用于发展农业经济。
其次,提高商业性银行服务“三农”水平。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农业银行的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农业银行在农村的网点逐渐收缩,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严峻现象,必须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农业银行在农村的网点,进一步突出商业银行的特点,加大对“三农”的支
持力度,将业务范围适当的向我国中小城镇转移,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份额,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此外,银监会应严格规范农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业务,建议在农业银行中设立支农专项资金,保持一定的资金份额,其贷款差价可以由政策补贴。在银行规定的银行准备金中设立一部分支农资金,适当降低农业贷款利率,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塑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用市场化利率覆盖其经营风险。
再次,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由于我国农村主要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二元经济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积有限,造成农村信贷成本过高,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农村中,合作金融就显得尤其重要。农村合作金融保证了贷款的低成本与低风险性,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并且,如果管理得当的话,其风险也将下降。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特点,可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展农民合作基金会,发挥农村金融自身的作用。当然合作基金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可以先出资一部分,作为基金的原始资金,然后再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建立起来的基金会服务于参与的农民,其基金可以用于支持农民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等)批量的采购。这样必然会减少采购的中间费用,降低其成本,直接服务于农业建设。
参考文献:
1.余利民.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9(5)
2.孙志峰.“四万亿”投资需要绩效管理护航[J].地方财政研究,2009(1)
3.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J],2008(9)
4.吕志祥.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创新的法律思考[J].商业时代 2009(6)
5.张扬.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J].世界农业,2008(3)
6.关华.二元结构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路径与模式[J].农业经济,2008(3)
第四篇:论述我国风险投资
论述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1985年,我国第一家具有风险投资性质的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以来,风险投资已逐渐为社会各界所接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集中到风险投资领域。但是风险投资规模不大、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操作尚欠规范等问题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而与此同时,IT精英们对风险投资的厚望,各类媒体的炒作,甚至一些政府官员的呼唤,却使得一切能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因素提前催生、加速发展,使得人们热情代替了理智。
总之,我国的风险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1.我国本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群体。中创公司成立以后,一些较为发达的省、市等地区也开始试着成立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其资产金也大多由当地政府机关提供。
2.风险投资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发展。由于经济实力和科技基础的差异,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平衡的。据统计,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项目以及投资额都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等沿海开放地区。
3.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在内的大量海外风险资本快速进入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扩大,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在内的大量海外风险资本正大量进入我国。
风险投资促进了那些具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它通过加速高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推动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蓬勃与兴旺。所以说,风险投资的形成与运用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风险投资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
风险投资是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即生产的实际需要刺激了技术的发展,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风险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实践表明,风险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风险投资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是和高科技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发展风险投资,促进技术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四、风险资本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1.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
2.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3.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制。
4.有利于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
第五篇:我国金融体系演进及对策建议
金融学期末论文
我国金融体系演进
及对策建议
姓名:党万芳 学号:32012070145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
我国金融体系演进及对策建议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金融体系在不断演变以及优化的同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随着经济增长形式的变化,金融体系结构的演变也在逐步随着改变。
关键字:
经济体制 金融体系 金融体制改革
在我没有学习金融学之前如果有人问我金融是什么,以一个理科生的角度,我会回答:金融就是用钱进行交易的过程。直到现在学了一学期的金融,掌握了一定的关于金融的知识,从简单到复杂,发现当初的回答只是一个狭义的解释,现在就从金融这两个字展开,扩展来分析我国金融体系演进及其对策建议。
所谓金融即资金融通的过程,它以开放性的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金融资产的发展与运行规律、金融体系的安排与演进及其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政策为目的。而金融体系是基于金融交易而产生的。金融体系是指构成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和配置的各种金融资产、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为了保证金融功能的更好发挥,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而进行的相应制度安排。金融体系由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制和制度四部分构成,它的结构决定了以下几个作用:聚集资源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资源、管理风险、提供流动性、清算和支付、收集和提供信息、监督和激励。而金融体系的演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分析其原因可以挖掘金融体系变迁的内在因素,为中国金融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减少或降低我国经济改革的成本。金融体系演进的核心动力和标志是金融功能的扩张和升级,而其中最最直接的反映便是金融结构的演进和变迁。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形成及其变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国家政治制度、民族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金融体系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我国金融机构行业历史有100多年的历史。钱庄、票号成为中国早期旧式金融机构;1896年成立了第一家由官僚买办出资的股份制的中国通商银行;1904年成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后改名为大清银行;1912年后又改名为中国银行;1907年,成立了官商合股的交通银行1911—1927年间新创办的银行达186家之多;抗战前夕,全国银行164家,分支机构 1627家;1946年底,全国银行已发展到754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府开始对金融体系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改革,其中1979年改革至今,真正实现了搞活经济,对外开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展现出金融机构体系的新格局,实现与世界接轨的目标。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曾有两次重大的突破:一次是1984年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另一次是1992年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金融体系正是以这两次重大突破为契机,开始了质的飞跃。
中国现存的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中农工建四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是经过1979年的改革形成的。改革开放以前全社会资金流动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帐户上均可以反映出来,国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分配和管理资金。改革开放后,人们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认,到承认,再到尊重和重视的过程,人们认识的转变以及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是中国金融体系演进的主客观条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将专门行使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职能,将以真正的“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这一全新的面目出现。多种经济成份进一步发展,单一国家专业银行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至此,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各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基本上适应了不同经济成份、不同经济方式和不同流通渠道的需要,并初步形成了金融竞争的局面。
概括起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的金融体制改革,就是“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的中央银行,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实现这两个改革目标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彻底分离。
在我国现存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所占比例太小,这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经济效益是基本的,其次是“结构”(政策倾斜),凌驾于两者之上的是“总量”。资源的配置、资金的配置以及金融机构的设置都应该有利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如果把适应经济发展三方面需求的金融体系的构架比作三只足,现在至少是缺了一只,即没有专门的、直接体现国家宏观政策意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另二只,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构筑,即是在考虑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
总之,适应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要求的中国金融体系,应是一个能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的、机构健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简而言之,就是能使千千万万金融企业按经济效益原则自主经营;能使中央银行控制住货币供应量的总闸门;能使政府扶植和引导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性贷款有专门而稳定的来源。从而形成中央银行管“总量”,商业银行管“效益”、政策金融管“结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健全金融组织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经济在货币稳定的前提下获得高效益增长。
《金融资本主义的演变》的作者乔治.W.爱德华认为大型金融机构串通一气,在布局巨大的阴谋,而J.P.摩根就是他们的领头人。在“大萧条”时期,许多评论家和广大民众都将自身遭遇不幸的归功于金融体系,他们认为金融其实就是封建制的再生,唯一不同的就是金融家取代了地主获得了统治地位。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就说过:“金融体系本质上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体系,也是不道德的。在此体系之下,遵循市场规律这一逻辑成为掩盖一切错误的借口。”英国前首相莱布在评论2007年的恶劣金融危机时也说过:“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就是金融体系偏离了本质,而且它也无法回归本真了。当务之急是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危机带来的灾害。”亚夫林斯基是苏联解体后为俄国撰写《500天过渡计划》的人,他在这份计划里详细描述了如何将德国经济转轨到自然市场经济轨道上来,而俄国政府最终任命他为俄国副总理,负责该计划的实施。此次危机发生后,他也提出了类似的质疑。2011年他出版了一本新书《真实的政治》,他在书中一个名为“结构性转变”的章节中提出:“发生根本的结构性转变的原因是发达国家道德逐步沦丧。诱发结构性转变的事件通常就是金融业及其关联服务业的高速发展。”
我认同大多数评论家的部分观点,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变革面覆盖应该更广,而不能仅仅抑制金融体系的创新能力。如果把精力全部用来批评金融体系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体系”,那最终我们将一事无成。如果我们能扩展纠正和规范金融的发展,那么我们任然有能力达成平等社会的最终目标。
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局来看,股票市场其实只是整个现代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确需要进一步发展,但也不能认为完善了股票市场,就等于完善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其实,在发达的国家,从股票市场融来的资金,在企业融资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从1960年到1989年这20年间,日本的企业每年从证券市场(包括公司债券,股票)的融资一般在5%左右,很少超过10%;美国的企业则在10%左右,很少超过20%;德国的企业则不超过5%,一般在2-3%左右,英国的企业则在5%左右;顶多10%。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制和强大的监管能力,我国在法制和监管上都还相对薄弱,因此,企业从股票、证券市场的融资比例应该低于发达国家的比例。
如果说绝大多数企业的融资不能依赖股票市场,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主攻方向应该是什么呢?金融体系包括股市、债券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功能是动员资金和配置资金,两者中更重要的是配置资金,因为把资金配置好了,可动员的资金就多了。什么叫有效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体系就是能把资金动员、配置给一个经济中最有效率、资金回报率最高的产业部门和企业中去的体系。我国最有效率、资金回报率最高的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产业,当中一部分是大企业,可以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但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能够为它们提供融资服务的是中小银行。目前,中小银行的设立还有许多政策性障碍,发展严重不足,加大力度发展中小银行,是我国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应该下大力气的地方。
虽然我国金融体系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缺点,但是随着相应政策以及解决办法出台,问题正在逐步缓解,在一个国家中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金融体系是否合理运作,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也在逐步自我建立、修补。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在今后的发展中,金融体系的加速演变、更新也将会是经济发展、金融板块完善运作机制的重要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金融学》—冯瑞河
《金融与好的社会》—[美]罗伯特.希勒 《觉今是而昨非》—张明金融随笔录 《滚雪球》—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