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配送作业与管理实训报告黄娜君121800403
配送作业与管理实训报告
这个学期根据学校旅游与管理学院的安排,为我们企业物流班开设了配送作 业管理的实习周。这次实训,与以前的参观实训有很大的区别。它使我们在白沙洲水果批发市场中感受到仓库管理的真实性。这次实训主要是考察我们了解在库货物的管理、认知物品出库作业流程、掌握物品配送的实施、能够根据实体商品类型差异组织配载、掌握不同商品配送注意事项,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完成。只要我们明确自己的角色,了解出库流程,就会有很好的收益。我想把白沙洲水果批发市场当成一个企业,那时我们就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把好每一关,要有负责、细心的工作态度,这样企业才能得以生存。
首先我们了解了果蔬类商品转仓操作。了解果蔬类商品转仓作业的目的是入库前确保进仓单的批号与货物批号一致,入库后不发生混批或残损现象。转仓操作的步骤是:
1、仓管员在货物入库前,核对进仓单批号与货物批号是否一致,按单据批次分清货物,安排入库。
2、货物入库,仓管员与装卸工要抽查批号,每小车5-6件。
3、进库码堆时要求每一层货物批号朝外,每堆货物的货物外围批号都显示,便于管理员与装卸工核对批号及管理。
4、当货物批次与进仓单批次不符时,应拒收货物,并把混批货物退回送货方,待更换正确批次货物后方能组织进仓签收单据。
5、对有混批货物应在托运凭证或汽车作业单上注明混批情况及件数,及时报告主管,并登记在“进仓前混批记录表”上。
6、在进货时对批次发生质疑,报托储方和公司质检员共同裁决,若在托储方人员节假日休息时间,则先把质疑货物放在指定排位,做好标记和记录,在托储方人员上班第一时间内报告。
接着了解了商品配送基本要求。
1、快速性。农产品采摘后仍然是一个活体,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会不断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同时散发出热量。因此,必须快装快运,以便尽量保持其新鲜度和优良品质。
2、轻装轻卸。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都是零散的,都要经过一次或多次集聚和分配。尽量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并注意轻装轻卸,选择适当包装材料和容器,以保护商品,减少损失。
3、放热、防冻、防污染。农产品都有其适应的温度要求,温度过高导致呼吸强度增强,促进产品衰老,温度过低又容易使产品遭受冷害和冻害。运输中温度的波动会造成产品结露。还要注意卫生、防止污染。
4、商品化处理。农产品采收程度的确定要考虑生产地与消费地距离的远近,采收期与上市时间间隔的长短,农产品的成熟特性和流通过程的具体条件。如是长途运输,则适当早采。如是短途运输,可在最佳品质时采收。采收后,应根据产品特性,立即分等分级、包装,并有选择性地进行预冷、愈伤处理,化学药物处理等,可减少流通过程的损失和腐烂。
5、堆码合理,利于通风。
6、冷链运输。农产品预冷后,在流通的各个环节直到销售,都要保持适宜的低温。
商品配送准备及计划制订的过程。配送计划制定的步骤:确定配送计划的目的、收集相关数据资料、整理配送的七要素、制定初步配送计划、与客户协调沟通、确定配送计划。配送的七要素是货物、客户、车辆、人员、路线、地点、时间。拟定配送计划的主要依据:客户订单、客户分布、运输路线、距离、配送的各种货物的体积、形状、重量、性能、运输要求、运输、装卸条件。配送计划的内容:分配地点、数量与配送任务、确定车辆数量、确定车队构成以及车辆组合、控制车辆最长行驶里程、车辆容积、载重限制、时间范围的确定、与客户作业层面的衔接。配送计划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下达配送计划、按计划给配送点紧行配货、装车发运。配送路线的确定:确定目标、确定配送路线的约束条件,优化配送路线。
商品配送流程(实施),商品分拣整理过程。配送中心作业的基本流程为:货物的入库——入库货物的检查和验收——库存货物的保管——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货物的拣选——货物的出库——对出库的货物进行捆包——出货配送——店铺送货
分拣配货作业的工作步骤:拣货资料(拣货单)----选取拣货方法和路径----搬运或行走---拣取货物----分类和集中----复合拣选
果蔬类商品保存要求:根据果蔬类商品的属性保存。
不同商品配送对象要求的差异化或特点:差异化的需求特性带来的挑战 然而同时,我们也面对这样的困惑,即不同商品具备不同的供需特性,因而对于采配管理也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供需特性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来看待:
1)需求特性: 促销可能性 高/低季节性 强/弱需求的稳定性 强/弱
2)供应特性:交货周期 短/长供应商可靠性 强/弱供给约束条件 强/弱
依据上述供需特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商品归入基准型、高变化型等2大商品采配分类中。
2大商品分类的概要特征是:
基准型:日常补货商品,常规商品,较短到货周期,较长生命周期,可靠的本地供应商,有效供应保障高变化型:促销商品,一次性采购商品,新品,较长到货周期,较短生命周期,进口/特有商品(供应商驱动型商品)
从上述的特征对比中,我们看到对所有商品品项一视同仁的供应链策略并非最佳选择,而是需要识别出不同商品品类在供需上的差异特性,从而零售商能够设计出不同的采配流程和管控机制,优化叫货、采购和门店运营等各个操作环节,实现更佳的供应和需求匹配,提升不同类型商品的供应链表现,例如时尚品、季节品、促销品等等。
装车配载的目标是在保证货物质量与数量完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和车辆的利用率,节省运力,降低配送成本
商品配送中车辆配载的原则
1、装车的顺序:先送后装
2、轻重搭配:重不压轻
3、大小搭配:大不压小
4、货物性质搭配(三一致原则)
5、到达同一地点的适合配载的货物应尽可能一次积载
6、确定合理的堆码层次与方法
7、积载时不允许超过车辆所允许的最大载重量
8、积载时车厢内货物重量应分布均匀
9、应防止车厢内货物之间碰撞、相互玷污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产品流通渠道疲乏不畅。2.物流设施手段相对落后。3.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4.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5.物流技术落后。6.投资结构单
一、不合理。7.物流成本过高。8.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借鉴改善1.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2.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3.打造现代农产品SCM模式。
4.政府应为改善农产品物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5.协助农业龙头企业构建各种形式物流组织实体。6.不断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7.加快对农产品物流专业人员培训。8.积极开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业。9.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开发。10.推进农产品流通国际化。11.立法建章,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法规
在实训中,我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认识理论其中的意义。
第二篇:配送管理实训报告黄娜君121800403
配送管理实务实训报告
这个学期根据学校旅游与管理学院的安排,为我们企业物流班开设了配送作业管理的实训。这次实训,与以前的参观实训有很大的区别。它使我们在一个虚拟的仓库中感受到出库作业的真实性。这次实训主要是考察我们同学的思想规划与理论结合实践的灵活性,是要靠我们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完成。这次实训是我们学习这门专业以来第一次实操,并运用自己学的专业知识与物流出库作业的实操相结合。一开始,我们都很忙乱,甚至找不到思路,真到我们组做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复杂。首先,我们拿到了三个货主的订单。根据订单的数量,我们选用了两个托盘、一个地牛、一个周转箱和一个小推车(由于设备不足,我们把地牛当做小推车)。为了便于出库作业,我们把两个托盘一横一竖放置,同时也避免了在出库作业过程中托盘之间相互影响。接着我们就在月台根据货主的订货单开始拣选货物。货物的拣选方式是摘果式。我们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拣选整箱的货物,然后拣取散货。我们把货物整齐地摆放在托盘上货物的边不超出托盘,由于货物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就将同种货物整齐堆放集中在托盘的一个角落且做到货物以托盘中心堆放.不同货物之间就尽量避免货物之间有缝隙,同时保证托盘上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与此同时,我们保证了货物不倒置。拣选货物完成后,由利用设备的人员核查,核查完毕就开始将货物运输到月台。根据就近原则我们选取了运输路线。在地牛运输货物的同时,为了节约时间,我们赶紧拣取散货。拣取散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轻便货架上的散货不足,并同时有报告出来。最后,我们将三个货主的货物分别放置,不同货主的货物之间有明显的距离,这是为了避免将不同货主的货物混淆。不同货物不堆放在一起,避免不必要的货损。在月台不能将单品种货物堆太高。同一货主的货物放置在一起。完成此过程我们便将周转箱、托盘、地牛分别归还原位。只要我们明确自己的角色,设置好出库流程,就会有很好的收益。我想如果是个真的企业,那时我们就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把好每一关,要有负责、细心的工作态度,这样企业才能得以生存。
在实训中,我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认识理论其中的意义。
第三篇:配送管理实训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报告
2016年 5月 30 日
课程名称:
仓储与配送管理 实训项目:
配送管理实训 班级: 15物流管理2班
姓名:
张彩霞
学号:
***4
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
签名:
一、实训目的:
配送计划是在配送过程中关于配送活动的周密计划。作为一种全局性的事前方案,他对整个配送活动具有客观上的指导性和过程上的规范性,是有效开展配送的第一步。通过本次实训,让我们了解到配送的基本流程
二、实训要求:
(1)了解配送的各个环节,熟悉并掌握现代管理的整个作业过程,掌握配送作业的方法和原则。
(2)通过配送管理实训,熟悉基础数据、承运信息、客户信息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等仓库管理、线路优化以及订单处理等之间的相关业务流程和特点,了解配送管理的模式,掌握配送基本流程等。
(3)掌握配送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基本功能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配送管理理论知识。
(4)熟悉软件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与作用,更加充分掌握专业知识。
三、实训内容:
(1)掌握物流软件的基本运用。
(2)认识常见的物流设备、信息系统。了解配送的主营业务。(3)了解配送服务范围。
(4)了解工作岗位。了解配送中心的拣货、分拣作业、配货作业、配送流程。(5)认识到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标准及现状等。
四、实训步骤:
(1)填写基础数据
新增信息,分别在线路管理、车型设置、工厂信息、物料等。(2)填写客户管理信息
分别进行客户资料、客户报价和客户合约的新增操作。3)仓库管理
分别进行仓库资料、库区设置、自动划分仓位、存储比例、装卸平台及吞吐 能力的设置和操作。
(4)填写承运信息
分别在承运公司、承运报价、承运合约及承运车辆下,对其进行新增操作。
(5)线路的优化新增线路并对各种配送费进行计算填写,进行线路的维护,最后考虑成本原则优化线路线路。
(6)入仓管理
分别进行入库作业量、订车作业量、装卸作业、验货作业、安排仓位、入库确认认等环节的操作。
(7)订单管理
分别进行客户资料、客户订单、库存检查、订单合并及订单到拣货等环节的操作(8)出仓管理
依次进行拣货作业单、自动拣货、拣货确认、装车作业单、订车作业单、装卸作业、出仓确认等环节的操作。
(9)车辆调度及车辆监控
掌握车辆调度的基本步骤,熟悉车辆调度的有关要求并及时的订车处理。掌握车辆运行时间的合理安排,进行调度配载。(10)运输成本结算填写员工工资、车辆油耗、运输费用以及维修费用,最终进行产生费用、费用统计等商务结算和分析。
五、实训报告:
通过对配送管理模拟实训中基础数据、承运信息、客户信息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等仓库管理、线路优化以及订单处理等各个流程的操作,本次配送管理模拟实训让学生了解了物流配送管理概念,熟悉了配送的流程和配送管理的流程,同时熟悉并掌握现代配送管理的整个作业过程和配送作业的方法及原则,进而使我们掌握了掌握配送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基本功能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配送管理理论知识。
六、实训小结:
本次实训,通过客户订单,客户档案,客户需求这一系列自己编制的流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配送对于整个物流系统完美存在的重要性!要使一个配送系统在最大的节省成本,更快速,更便捷的情况下,将货物送达客户手中,这就需要配送人员对路线进行精确的选择,对配装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高效率,高质量。
而对于整个配送来说,配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物流合理化的结果。目前,国内外配送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提升,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高效的配送服务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因此加强配送作业管理,做好配送业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与资源调配,会促进生产、满足消费、降低成本、减少环节、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这是实现我国配送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和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所以说,一个合理的配送方案实际上为我们以后无论从事各项工作都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在这次实训中我学到了怎么处理订单、怎么分拣、怎么补货、怎么加工、怎么配装以及怎样调度车辆选择配送路线,送货退货和配送计划的编制、配送的成本分析等等。我会牢记这些知识,让它学以致用能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四篇:物流与配送实习报告 物流管理配送实训报告
物流与配送实习报告 物流管理配送实训报告
一、实训内容
这次实训的内容主要是物流仓储和配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简单的实践。
二、情况回顾
经过一个学期的对仓储和配送的学习,我们对仓储的定义,基本功能等各个工作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了以后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学习,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为期两周的室内实训,以便我们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两周的实训转眼间就要结束了,回顾两周的实训,我们收获不少,但也看见了自己的一些不足。这两周的实训是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
三、操作作业
我们到顺达物流公司进行了简单的参观,对于顺达的出入库作业和货物的储存管理等做了简单的了解。
成品、出口品在出入库时根据定单或出口装箱单出库,一定要坚持“先进先出”原则,特别在出口方面。还有出口时,装箱单上的箱号和封号要填写正确,为了做到先进先出,可再填制一张记录单用于记录每一货品每次入库的数量和同一生产日的数量,出库时根据“先进先出”进行销帐,并记录余数。货物的储存一般分为3个步骤,收货-入库-货物管理。在收货的时候,要确定收货数量,记好货物订单号,最后确定入库。货物少的商品要是没有地方摆放就摆放在地上。在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以后,对商品进行编号。给货物编号是最麻烦的一步,虽然没有什么体力劳动,但是要给货物编号学要对货物的品名规格,包装单位等每一方面分的清清楚楚。随后把货架上的货物与统计单进行核对,所以核对货物是必需做的。每天出货结束以后都要对货物进行盘点,确定该日的工作也没有差错,如果发现错误应该及时纠正。
四、实习心得
1、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物流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对于需求的预测存在误差,因此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误差被放大,库存也就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从而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从研究合理的安全库存开始,到改变流程,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以致到改变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将静态的库存管理转变为动态的JIT配送,实现降低库存数量和周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仓库越来越集中,每个仓库覆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仓库吞吐的物品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但是仓储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不断递减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从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历史就是库存成本在总物流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的历史。
从许多微观案例来看,仓储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这是因为仓储总是出现在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例如采购与生产之间,生产的初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批发与零售之间,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之间等等。仓储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仓储也正是解决这种不均衡性的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仓储管理就是在实现物流流程的整合。如果借用运筹学的语言来描述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可以说就是在运输条件为约束力的情况下,寻求最优库存(包括布局)方案作为控制手段,使得物流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在许多具体的案例中,物流的整合、优化实际上归结为仓储的方案设计与运行控制。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差别最大的也是体现在库存环节上。传统的仓储业是以收保管费为商业模式的,希望自己的仓库总是满满的,这种模式与物流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物流以整合流程、协调上下游为己任,静态库存越少越好,其商业模式也建立在物流总成本的考核之上。由于这两类仓储管理在商业模式上有着本质区别,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如入库、出库、分拣、理货等又很难区别,所以在分析研究必须注意它们的异同之处,这些异同也会体现在信息系统的结构上。
2、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
仓储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库存最优控制、仓储作业操作。这是三个层面的问题,彼此又有联系。
仓储系统布局是顶层设计,也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成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的配送中心。在相应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表现为“联库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三类,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这部分内容通常并不包含在仓储信息系统WMS之中,但是对于布局设计变化的适应性、通用性也会成为客户选择WMS的一个重要依据。库存的最优控制部分是确定仓库的商业模式的,即要(根据上一层设计的要求)确定本仓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如果是供应链上的一个执行环节,是成本中心,多以服务质量、运营成本为控制目标,追求合理库存甚至零库存;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则是完全不同的目标和管理模式,除了服务质量、运行成本外,更关心利润的核算,因此计费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计费系统中固化了市场营销的战略。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所有WMS最具有共性的部分,正因为如此,仓储作业的操作信息化部分成为WMS与其他管理软件如进销存、ERP等相区别的标志。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落实为操作流程,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所以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国产WMS与国外先进的仓储软件相比,最大的差距可能也就在这里,市场价格会相差数十倍、上百倍,也是这个原因。
3、WMS在我国的应用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仓储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形式,它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呈现出二元结构:以跨国公司或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其应用WMS的比例较高,系统也比较集中在国外基本成熟的主流品牌;以国内企业为代表的中低端市场,主要应用国内开发的WMS产品。下面主要结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征集的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从应用角度对国内企业的WMS概况做一个分析。
第一类是基于典型的配送中心业务的应用系统,在销售物流中如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在供应物流中如生产企业的零配件配送中心,都能见到这样的案例。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物流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该系统的目标,一是落实国家有关医药物流的管理和控制标准GSP等,二是优化流程,提高提高效率。系统功能包括进货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拣选、复核、配送、RF终端管理、商品与货位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式,提高库内作业控制水平和任务编排。该系统把配送时间缩短了50%,订单处理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成为医药物流的一个样板。此类系统多用于制造业或分销业的供应链管理中,也是WMS中最常见的一类。
第五篇:仓储与配送实训报告
《仓储与配送实训》报告
一. 仓储设施与设备
1.基本仓储设备 货架系统的分类
1.按货架是固定式的或是移动型的,可分为:
(1)固定型货架:固定型货架可细分为搁板式、托盘式、贯通式、重力式、压入式、阁楼式、钢结构平台、悬臂式、流动式、抽屉式和牛腿式货架等。
(2)移动型货架:移动型货架可细分为移动式货架和旋转式货架,其中移动式货架又可细分为轻中型移动式货架(又称密集架,分为手动和电动)、重型托盘式移动货架,旋转式货架又可细分为水平旋转式、重直旋转式货架两种。
2.按货架整体结构是焊接式或是组装式的,可分为:
(1)焊接式货架。(2)组装式货架。目前国内大多使用组装式货架。
3.按货架系统与仓库建筑结构的联接与否,可分为:
(1)库架合一式货架。货架系统和建筑物屋顶等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货架立柱直接支撑屋顶荷载,在两侧的柱子上安装建筑物的围护(墙体)结构。
(2)分离结构式货架。货架系统和建筑物为两个单独的系统,互相之间无直接联接。
4.按货架每层载重量,大致可分为:
(1)轻型货架:每层载重量不大于200kg。
(2)中型货架:每层载重量为200~500kg。
(3)重型货架:每层载重量在500kg以上。
5.按货架的高度分为
(1)低位货架:高度5m以下。
(2)高位货架:高度5~12m。
(3)超高位货架:12m以上。
各种货架系统的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及选型原则
.搁板式货架。
(1)轻型搁板式货架:
(2)中型搁板式货架:
(3)重型搁板式货架
2.仓储物资防护保管措施
企业仓库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仓库是企业物资供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种物资周转储备的环节,同时担负着物资管理的多项业务职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保管好库存物资,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确保安全,收发迅速,面向生产,服务周到,降低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2.置要根据工厂生产需要和厂房设备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内部要加强经济责任制,进行科学分工,形成物资分口管理的保证体系;业务上要实行工作质量标准化,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和ABC分类法,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二)物资验收入库存
3.物资入库存,保管员要亲自同交货人交接手续,核对清点物资名称、数量是否一致,按物资交接本上的要求签字,应当认识签收是经济责任的转移。
4.物资入库存,应先入待验区,未经检验合格不准进入货位,更不准投入使用。
5.材料验收合格,保管员凭发票所开列的名称、型号、数量、计量验收就位,钢材应涂色标志,入库存单各栏应填写清楚,并随同托收单交财务科记账。
6.不合格品,应隔离堆放,严禁投产使用。如工作马虎,混入生产,保管员应负失职的责任。
7.验收中发现的总是要及时通知科长和经办人处理。托收到而货未到,或货已到而无发票,均应向经办人反映查询,直到消除悬事挂账。
(三)物资的储存保管
8.物资的储存保管,原则上应以物资的属性、特点和用途规划设置仓库,并根据仓库的条件考虑划区分工,凡吞吐量大的落地堆放,周转量小的货架存放,落地堆放以分类和规格的次序排列编号,上架的以分类四号定位编号。
9.物资堆放的原则是:在堆垛合理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推行五五堆放,根据货物特点,必须做到过目见数,检点方便,成行成列,文明整齐。
10.仓库保管员对库存、代保管、待验材料以及设备、容器和工具等负有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因此坚决做到人各有责,物各有主,事事有人管。仓库物资如有损失、贬值、报废、盘盈、盘亏等,保管员不得采取“发生盈时多送,亏时克扣”的违纪做法。
11.保管物资要根据其自然属性,考虑储存的场所和保管常识处理,加强保管措施,达到“十不”要求,务使国家财产不发生保管责任损失。同类物资堆放,要考虑先进先出,发货方便,留有回旋余地。
12.保管物资,未经科长同意,一律不准擅自借出。总成物资,一律不准折件零发,特殊情况应经科长批准。
13.仓库要严格保卫制度,禁止非本库存人员擅自入库。仓库严禁烟火,明火作业需经保卫科批准。保管员要懂得使用消防器材和必要的防火知识。
(四)物资发放
14.按“推陈储新,先进先出,按规定供应,节约用料”的原则发材料。发料坚持一盘底,二核对,三发料,四减数的原则。对贪图方便,违反发料原则造成物资失效、霉变、大料小用、优料劣用以及差错等损失,保管员应负经济责任。
15.领料单应填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领料数量、图号、零件名称或材料用途,核算员和领料人签字。属计划内的材料应有材料计划;属限额供料的材料应符合限额供料制度;属规定审批的材料应有审批人签字。同时,超费用领料人未办手续,不得发料。
16.调拨材料,保管员要审查单价、货款总金额并盖有财务科收款章时方可发料。发现价格不符或货款少收等,应立即通知开票人更正后发货。
17.对于专项申请用料,除计划采购员留作备用的数量外,均应由申请单位领用。常备用料,凡属可以分割折另的,本着节约的原则,都应折另供应,不准一次性发料。
18.发料必须与领料人和接料车间办理交接,当面点交清楚,防止差错出门。
19.所有发料凭证,保管员应妥善保管,不可丢失。
(五)其他有关事项
20.记帐要字迹清楚,日清月结不积压,托收、月报及时。
21.允许范围内的磋差、合理的自然损耗所引起的盘盈盘亏,每月都可以上报,以便做到账、卡、物、资金四一致。
22.创造五好仓库是每个保管员努力的方向,每月对仓库进行一次检查,以促进创五好仓库的开展。
23.保管员调动工作,一定要办理交接手续,移交中的未了事宜及有关凭证,要列出清单三份,写明情况,双方签字,科领导见证,双方各执一份,报科存档一份,事后发生纠葛,仍由原移交人负责赔偿。对失职造成的亏损,除原价赔偿外,还要给纪律处分。
24.库存盈亏反映出保管员的工作质量,力求做到不出现差错。
二. 仓储与配送合理化措施
对于配送合理化与否的判断,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按一般认识,以下若干标志是应当纳入的。
(一)库存标志
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
1.库存总量
在一个配送系统中,库存是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施行一定程度的集中库存。在实行配送后,配送中心库存数量 加上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库存数
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2.库存周转
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一般总是快
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进行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
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志。
(二)资金标志
总的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降低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具体判断标志如下:
1.资金总量
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必
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2.资金周转
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资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此目的。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3.资金投向的改变
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配送后,资
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能增加调控作用。
(三)成本和效益
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例如,配送企业、用户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而且还要看对社会的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现不合理。又例如,如果配送是由用户集团自己组织的,配送主要强调保证能力和服务性,那么,效益主要从总效益、宏观效益和用户集团企业的微观效益来判断,不必过多顾及配送企业的微观效益。
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按国家政策进行经营,完成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及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在满足用户要求,即投入确定了的情况下),则企业利润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产出一定)前提下,供应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四)供应保证标志
实行配送,各用户的最大担心是害怕供应保证程度降低,这并不简单是个心态问题,更是可能要承担风险的实际问题。配送的重要一点是必须提高而不是降低对用户的供应保证能力,才算实现了合理。供应保证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判断:
1.缺货次数
实行配送后,必须下降才算合理。
2.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
对每一个用户来讲,其数量所形成的保证供应能力高于配送前单个企业保证程度。3.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
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是用户出现特殊情况的特殊供应保障方式,这一能力必须高于未实行配送前用户紧急进货能力及速度才算合理。
特别需要强调一点,配送企业的供应保障能力,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概念,而不是无限的概念。具体来讲,如果供应保障能力过高,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属于不合理。所以追求供应保障能力的合理化也是有限度的。
(五)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因而人们寄希望于配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
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合理衔接实现的。送货运力的规划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气解决的问题,可以简化判断如下: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一家一户自营运输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
(六)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配送的重要作用是以配送代劳用户。因此,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减少为合理;用于订货、接货、供应的人减少才为合理。真正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则可以说是一个高水平了。
(七)物流合理化标志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合理。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
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的重要标志。
三. 配送合理化可采取的做法
国内外推行配送合理化,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办法,简介如下。
(一)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二)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这次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三)推行共同配送
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追求合理化。
(四)实行送取结合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承担用户储存据点的作用,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追求合理化。
(五)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资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看,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六)推行即时配送
作为计划配送的应急手段,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
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用户实行零库存,即时配送也是重要手段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