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2:2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1.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经济大系统中,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资源不仅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而且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投入要素,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转化成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的总和,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供给。

经济的发展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影响。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减轻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合理、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各类自然资源。

2.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又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人口发展。同时,人口又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经济发展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的能动要素。

一方面,人口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人口资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对经济发展也起到阻碍作用。

3.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

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又与环境、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人口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资源利用合理和环境优化;也可以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恶化。

可见,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这就要求人口本身也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但又不能孤立地发展。这是因为,离开了资源、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离开了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有人口发展。人类生存和发展都-1-

是有条件的,不顾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人口增长是不能长久的。

上述诸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说明,只有各方面都能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别的方面创造条件,人类生存和发展才能步人良性循环轨道。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解决人口问题

首先应当继续适度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过快增长对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及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则对转化人口压力、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口数量多与素质偏低并存是我国人口的客观现实。在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势头得到基本控制后,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其三,优化人口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等。努力保持出生性别比的平衡,老、中、青年龄比的平衡以及城乡人口比的平衡等。

其四,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双重性。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控制人口增长更多的是考虑了人的消费性的一面,而开发人力资源则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创造性的一面。从创造性来讲,世界上只有人才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战略资源,是活的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

2.改变发展模式

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传统经济呈现“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大规模地开发和消耗资源,同时高

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提高人们节约资源、环保意识

做好宣传工作,让人们认识到我国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的国情。提高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4.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5.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就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就要以促进公平、发扬民主、保障自主为社会发展目标。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激发和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观的变迁,经历了由只注重经济因素,到关注环境因素,最后强调社会因素的过程,把发展的概念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把环境问题由对工业污染的控制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全方位环境保护,把发展目标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完成由传统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5个领域。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的“生态核心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所谓资源,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物质。它既包括作为人类消耗对象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水、森林、草原等,也包括现有的和可能具备的生产和技术条件等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

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首先表现为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增长不仅以自然资源作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受技术进步、科学教育、信息服务、资源有效管理等社会资源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速度。然而经济的增长是以地球的资源作支撑,以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基础的,这种唯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只能带来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走过的历程,重新审视发展的目的和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上,率先提出和讨论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引发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思考和谋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源头和“催化剂”。显然,环境状况是不同发展方式的结果,因而也就成为检验发展方式是否可持续的试金石和警示器。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环境。由此,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谋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无论社会进步到何种程度,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依赖和影响是永不会停止的。生态环境的支持能力左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易程度,最终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自然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种群的数量多少直接受到其周围生态环境支持能力的限制,这一规律同样存在于人口生态系统中。尽管人口生态系统的人口环境容量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动物环境容量存在本质的区别,人类通过建立农田生态系统、依靠水、肥、能源、交通等的大量投入换取高量产出,使人口环境容量大大超过自然生态系统条件下所允许的环境容量成为可能,然而农田的扩展、水、肥、能源的多少最终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提供这些资源的能力。研究表明,生态环境支持能力直接受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环境综合体,既对人类的栖息生活起着生态调节功能,同时又几乎都是人类从事生产的对象,起着资源作用的功能。因此,生态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不仅与生态组成因素特性相关,还与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紧密相连。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表组成物质、生物群体类型以及气候状况等因子,是影响生态环境脆弱度的自然因素;而人类过度垦殖土地、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采药、长期连续不合理灌溉、矿山开发以及农业污染等,都是加大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社会因素。我国特有的自然结构和地理特征决定了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我国又是人口大国,来自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都将扰乱自然生态的平衡,更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增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尽管我们已通过采取技术、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治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被破坏的速度,我国仍将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国家之一。

我国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重大举措,经过多年努力,全国重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基本遏制住了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防止了环境质量的全面恶化,基本保障了国家环境安全。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看待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具有互惠性、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特点。一方面,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着生态环境,实现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又作用于人类,迫使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和维护自然权益,实现人的自然化。这种自然向人类的生成和人类向自然的生成,使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在总体上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无法剥离的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人类对自然利益的保 2 护,实际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人类对自然利益的损害,也即是对自身利益的损害。人类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将过去那种征服自然,以人类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谋取和占有眼前物质利益的功利型思维方式和做法,转化为尊重自然界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对自然尽人类的道德责任的互利型思维方式和做法。在实践方面,大力倡导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为新型思维方式创设条件。

历史发展到现在,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活动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增长意识、人口意识、人均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需求意识,这些意识的集合,构成了迄今为止人们确认的一种最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资源环境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而且这种容量会随着资源、环境的破坏而下降;人口数量在继续增长,且每个人的活动能量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增强而产生很强的人口作为分母的“加权效应”。面对这种“下降”与“增长”,需要寻求不要“撞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即人口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要以不损害环境质量和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为原则。这就要求在人口生产中遵循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调节人口结构的“控制”、“提高”、“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树立资源的稀缺意识,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可更性资源的发展,走节约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道路。树立环境意识,就是要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要顾及到环境效应,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每一个方面的发展不能只顾及到单方面的效益,而必须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坚持“三个效益”相统一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

第三篇: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所谓可持续发展,一个基本要求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种远见卓识,而在可持续这种思想和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重点和难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一、三个要素各自在历史上的演变

1、人口问题: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中国便拥有这庞大的人口,到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的人口更是占到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期间虽然有过不少动荡和分离的时代使得人口减少,但总的来说人口还是稳定增长的,试举两例:唐朝人口峰指出现在唐天宝十三年(754年),约有1430-1540户,7475-8055万人,另外,大家比较熟知的康熙大帝曾提出“盛世添丁,永不加赋”的口号,可以看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都还是比较鼓励人口增长的,而在古代,实行此种办法也基本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但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依旧鼓励生育,相信'“人多好办事”,可以看出他是受到传统观念束缚的,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偏激和错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子孙后代多意味着家族,民族的兴旺,因而一向鼓励生育,从秦朝时的两三千万到唐宋时的上亿,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十亿,人口无疑是激增的,即使1983年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中国这个人口雪球依旧是越滚越大„„

2、资源问题:中国历来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古代统治者更是自夸我中国是无奇不有。在古代,比较重要的资源有土地和林业渔业资源,无疑地,从秦至清,除个别朝代如两宋和元外,版图总体上是逐渐增大的,姑且不考虑人均状况,与之相应的资源自然也就增多,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利建设的完善,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我相信人类的祖先他们的职业一定是猎人和渔民,所以这两方面的资源一定是得到了提高的。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大量增加,各种资源特别是在古代鲜有利用的石油煤炭资源被大量开采,乱砍乱伐,竭泽而渔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土地资源中关乎人类生存基本需求的耕地资源不断受到商业用房的占据,可以说当代中国的资源问题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3、环境问题:原始社会时期,这个时候的人们对环境的影响极其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商周以来,随着农业和冶金业的逐步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逐步增强,相对的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中国古代的人为污染总的来说还是相当有限的,大自然以自己的能力还是可以将其净化的。然而自清朝后期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各种工业设施和工厂在中国也纷纷出现,虽然他们在客观上也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和西方工业革命后自然环境被大肆破坏相同,中国自鸦片战争至今,自然坏境也面临着空前浩劫,物种濒危,土地盐碱化,谁污染空气污染严重,森林面积锐减„„

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看了上文,相信对这三者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三者间的关系其实核心还是人口问题,人活在世上,为了生存必然向资源和环境索取并同时促进自身生产力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却又开始追求更舒适的生活,于是又一次索取开始了„„因而一方面是人类数量上的急剧增长直接影响了资源环境的状态,另一方面人类素质的提高虽然使他们渐渐懂得破坏资源环境的害处,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影响。另外,从本质上看,资源本省就来源于环境,因而,三者关系也可以看成是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总之是人越来越依恋环境,却又在不断破坏环境,如此而已。

三、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再来看一下可持续发展的那个基本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能力。在本文开头我说它是一种远见卓识,因为他为子孙后代的福祉考虑,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如此做也不过是尽量延迟地球的崩溃时间。从当代来看,尽管大量新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开始得到开发和利用,但要想完全取代原有的煤炭和石油,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要满足不断增多的当代人对矿产资源和环境的极度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对子孙后代的福祉负责,可持续发展又谈何容易。

因而,想要做到可持续房展,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这是世界范围内需要共同努力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2、优化资源利用,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同时保护国家稀缺资源

3、鼓励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和创新强国

4、减少三废排放,增加环保投入,植树造林,保护濒危物种,逐步改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结合现在中国实际来看,节能减排的大力施行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在人们心中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但不得不说这些号召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即人们虽然心里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却难以身体力行,这点需要我们重视。人口方面,计划生育岁遏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其带来的负面效果诸如人口老龄化也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文法学院 经法1102 黄宏杰

2011年4月13日

第四篇: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构成的区域系统的演变过程中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可持续的,为什么?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演变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举例说明。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海尔一直在思索和实践的。创业29年来,海尔始终保持着创业创新精神,不断适应时代节奏,实现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有效地履行着社会责任。

(1)经济责任:创新促发展

过去几年,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家电需求萎缩,但海尔的业绩却一直保持稳健发展。2013年前三季,青岛海尔营业收入606.3亿元,同比增长9.78%;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25.21%;每股收益1元,同比增长24.8%。欧睿国际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海尔大型家电市场份额达到8.6%,同比提升10%,不仅第四次蝉联全球第一,也是全球前十名品牌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幅的品牌。

最省电冰箱、无尾小家电等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海尔带领消费者共建和谐生态。同时,海尔专卖店创新性推出了“七星服务”,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享受;青岛海尔连续推出三期股权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上市以来,海尔积极回报股东,已累计现金分红43亿元。这些创新举措推动了海尔与消费者、员工、供应商、股东等利益攸关方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管理创新,是海尔持续创新的根基。目前,海尔8万多名员工,已组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海尔员工实行“人单合一双赢”的管理模式,直接面向用户,创造了超额效益,可以分享。比如,青岛社区店经营体,针对保障房的需求,以个性化的包销定制提供窄而长的热水器,实现目标完成率达到113%,增幅46%,员工也得到奖励。

2012年底,海尔步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通过打造平台型企业,与利益攸关方搭建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开放性创新生态网络系统及创新共赢机制,提升海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

(2)环境责任:建绿色企业

海尔一直以“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文化”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将绿色理念深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中,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最领先的绿色生活解决方案。

海尔不断推出更加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如2012年海尔研发的水晶滚筒洗衣机,比欧洲最高A+++级能效标准还节能50%;卡萨帝2013年新发布的朗度法式对开门冰箱,拥有728L超大容积,日耗电仅为1.08度。

海尔还很注重“绿色制造”。2012年,在大气和水的污染防治方面投资1355万元,在节能降耗方面投资2405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工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物耗。2012年海尔万元产值能耗为0.0118(吨标煤/万元),比2011年下降3.44%。

“绿色回收”是另一个重要环节。海尔参与投资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年处理能力为180万台(套)。在减少废旧家电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可回收大量的可资源化再利用的材料。目前,海尔集团已回收废旧家电510多万台,累计处理420万台。

(3)社会公益:回馈“正能量”

29年来,海尔集团在教育事业、国家活动支持、绿色环保、扶贫救灾等方面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目前,海尔集团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和物品总价值累计已高达5亿多元。1

海尔希望小学的建设,体现了全体海尔人奉献社会的爱心。海尔积极参与“希望工程”等各类助学助教活动,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用于希望工程方面的捐款、捐物共计7000万元,援建希望学校的总数达到186所(185所希望小学,1所希望中学)。

在救灾方面,海尔乐善好施。2003年“非典”时期,海尔向收治非典患者的医院捐赠海尔健康家电“套装”;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捐款捐物累计3800万元;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震时,捐款捐物近1400万元;今年4月又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支援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通过商业模式、管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海尔登上全球大家电行业的巅峰。它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服务水平,还尊重和维护员工、股东、供应商、经销商、社会环境等多方的利益,扮演优秀企业公民的角色。未来,海尔将坚持创新,成为持续成长的“绿公司”。

2、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构成的区域系统的演变过程中,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可持续的,为什么?举例说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涉及人口数量(包括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构成等全方位的内容,而其中首要的问题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是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过快增长会阻碍经济发展, 人口适度增长能促进经济发展。

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供给物质和能量的有限性和人口自发增长的无限性矛盾告诉我们,人类必须将人口的增长有效地纳入计划,并最终实现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协调。

地球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资源保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各类资源的相对数量,甚至某些重要资源的绝对数量呈下降趋势。以土地之精华耕地为例,1800年世界耕地面积仅4.5亿ha。此后,人类不断开垦土地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到1985年,世界耕地面积达到了最大,为14·76亿ha。随后,出现耕地减少的逆转,1994年降至14.5亿ha。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下降的时间和速度更是惊人。1800年世界人均占有耕地为0.5ha,1978年为0.38ha,1994年仅为0.26ha。后24年下降的幅度达到了前170年下降的幅度。世界粮农组织曾以0.5ha为人均耕地警戒线,世界不少国家早已低于此数,我国也有多达1/3的市县低于甚至大大低于此数。除数量指标外,土地质量下降问题不容忽视,全球土地沙化趋势日益扩大,,这对土地的永续利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资源短缺日趋严峻。从1900—1997年世界人均水量从370m3增至800m3,总用水量从600km3增至5000km3。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面临严重的水荒,随着未来人口的倍增,缺水问题将更加严重,人口激增还使水污染加剧,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此外,人口压力对耕地增长的需求导致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对生物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威胁,能源、矿产资源的加速耗竭也向人口过度增长敲响了警钟。

在人口增长问题上,我们既要认识到人口增长的惯性与资源环境的有限性矛盾所产生的紧迫感、严峻性,也要看到人类技术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地球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力;还要看到人类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加强,人类最终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口增长的自发性、盲目性,使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相协调,即获得适度人口,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人口的增长从两个方面不断扩大着对资源的消耗:首先,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使得在同等收入水平下,对资源的需求量同比增加;其次,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对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提高了个人消费资源的平均水平,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在满足人类快速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中,生产和生活废弃物也随之大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日趋沉重。因此,资源和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与人口增长联系起来了。

可持续的人口发展模式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人口的增长能够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相协调;人口的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人口的增长与活动环境、生态变化相统一。具体应做到:

(1)控制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实现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人口的发展速度不能超越自然所能提供的食物、水、耕地和其它必需资源的限制。实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就是要实现人口的适度的增长率。如果高于这个适度范围,则人口增长带来的负担过重;而低于这个适度范围,人品增长的经济效益又过小。

(2)提高人品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可持续的人口发展不仅要实现人口的适度增长,更要实现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人口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内,在就业的人口中,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占的比重越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就越高;反之,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就越低。其次,人口质量不断提高,才能使社会成员充分认识知识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人口数量过多对家庭和社会的消极影响,从而为整个社会的控制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促进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有利的前提。

(3)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威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谋求实现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三者的统一,并维持新的平衡。首先,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模式要求人类在谋求满足自身各种物质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开发利用多种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汲取以往实践中的教训,避免因不合理的开发而导致的人与自然相对立的矛盾,从而找到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与资源相协调的基本途径。其次,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模式,要求实现在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能够兼顾代际间的公平。它要求人口的增长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全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发展和需要而损坏人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生活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

3.为什么说某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如何协调好环境演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促进环境良性演变?举例说明

当前,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最为关注的议题。可持续发展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物种灭绝、高纬生长季节延长等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由于系统某一组分的变化,导致其它相关组分发生变化,加剧全球尺度环境恶化,阻碍可持续发展进程。

以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为代表的环境问题正在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危害,对人类健康生活构成直接和潜在威胁,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时考虑全球变化及环境承载力这些因素,改变及调整不合理的社会、经济秩序及工农业生产模式,抑制全球环境恶化。同时,积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及新的生产方式削弱全球变化进程,使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水平上来。具体对策如下:

(1)加强全球变化的生态监测及预测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是人类关系长期失调的结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时也伴随一些突变事件),目前正在或即将对全球生态系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但是,目前我们对全球变化的机理及带来的生态后果预测还 不够准确,因此,需要加强对全球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水土流水、环境污染、荒漠化等进行长期的定位观测和研究。同时,应用现代先进定位观测技术对区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监测,建立全球数据分享系统,共同商讨应对全球变化,为区域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否则,我们的发展将具有较大盲目性及风险性。

(2)科学评估环境承载力及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科学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力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避免单纯要求达标排放而造成污染物累积危害,是扭转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重要手段。为此,应对不同生态系统、不同区域开展生态调控及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研究,开展对不同污染物自净能力研究,科学确定其环境容量,规划开发强度,严格总量控制。科学制定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标准,对于恢复污染地区环境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3)开展清洁生产,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清洁生产是一种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把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既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消费资料又能满足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方式。它强调使用各种新技术,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及安全生产原料从源头控制生产,改进工艺流程以减少污染。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改变和调整现有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各种自然资源采取集约经营持续利用的政策,使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降到最低。对受干扰严重的区域实施人工恢复,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充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抵御外来干扰起到积极作用。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及生态适应性,只有维持丰富的物种,在自然生态系统受到较大人为干扰及自然灾害时,才能维持较高的应变能力,自然恢复受损的自然环境,减少损失;才能使众多物种、基因及种质资源得以延续下来,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人口基数庞大,增长速度较快。二是农农业人口比重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三是年轻人口多,人口金字塔呈增长型。四是人口老龄化初现端倪。五是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

新时期我过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包括:搞好计划剩余,控制人口数量。落实计划剩余政策以及各种配套措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国民教育,提升人口素质。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人口城乡结构。改革户籍,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的人口流动。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国家也应投入更多的力量关注老龄社会。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资源可持续:加强资源勘察马蹄糕资源开采率。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控制资源、能源高消耗型工业的总体规模。对现有工业装备和民用取暖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构建高效益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型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科技含量。加强产业集聚和写作,以此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水平。

土地资源是各种土地的数量与质量得总称,包括已经利用的土地和尚未开发的土地两大类。土地资源既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土地的社会属性,它是人类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提高我国土地承载力的策略包括:一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协调好开发建设与农田保护的关系,力求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二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保每年有足够的农田生产粮食以及人民生活必须的农产品,针对粮食生产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加强土地集约经营和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的全部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由: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毁坏森林,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过度开发,酸雨危害,自然灾害肆虐。

下载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精选)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口过多、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快成为制约中国人口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人口过多导致环境问题,其实质是人类索取超过资源本身......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第一章 绪论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WECD,《我们共同的......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浅论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学号:201024093122 姓名:叶振邦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

    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

    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是一项涉及人文、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指标的综合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人口过快增长、人地矛盾突出等......

    土地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与人口的辩证关系  土地的供给分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  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所以,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将成为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这也是人类社会经过数百年工业文明之后作出的重大抉择。我国特别需要可持续发展,因为我国是发展中......

    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自然是人类的生活的环境。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以及肥沃的土地等环境要素,都是人类生活和繁衍的必要条件;缺少了它们,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环境......

    浅析湖南省环境与经济关系

    浅析湖南省环境与经济关系 摘要:本文采用湖南省1990—2008年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数据,建立起湖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