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社会责任感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弱题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我意识高于一切。个人自我意识凸显,缺乏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2、自我责任感弱化。比如,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
3、家庭责任感弱化。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
4、对他人责任感弱化。有的大学生把感情当儿戏,轻易伤害他人,对爱情不负责任等。
5、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比如,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
面对此种现象,我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用传统文化医治大学生的人情淡薄、社会责任感薄弱的病症。
3、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定期进行心理教育,采用角色转换、心理故事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5、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采用高年级带低年级、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或其他社会公益活动,进行教育,加强其社会责任感。
6、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引路人,言传不如身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如何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使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信念和情感,升华为主人翁责任感,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主要表现
1.自我责任感弱化。自我责任感弱化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闲聊等等,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2.家庭责任感弱化。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在家里就像太上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3.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社会公德,简单说,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以德待人,以德律己,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然而很多大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寝室里,有的同学根本不顾他人感受,常常高声喧哗到深夜,或是煲电话粥到深夜。
4.对他人责任感弱化。有的大学生把感情当儿戏,轻易伤害他人,对爱情不负责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做,敷衍了事,对老师不负责;轻易答应同学事情而不做,对同学不负责任;受点挫折就轻易选择自杀,对父母、社会不负责任。
5.自我意识高于一切。个人自我意识凸显,缺乏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注重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精神。只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忘却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还应对社会、集体、国家乃至我们生存的环境尽一份责任;对索取、自由、权利乐此不疲,而对奉献、义务、责任却颇感不适。
此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还表现在功利主义不断加强,以及道德责任认知与行为不统一等多个方面。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突出表现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
1.“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空虚,情感委顿,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持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自己要做怎样一个人,怎样做都稀里糊涂,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完成责任而努力了。
2.“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甚至有学生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作为座右铭。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到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理想,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想参与,都拒绝参与。
3.“无意义”。这部分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逃遁的道路。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期社会的环境相关,也与家庭教育氛围有关,还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关。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而在这些影响中,很多的表面的东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而对这些现象的实质他们很难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特别是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和社会制度存在的某些管理不完善中,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这些腐败、不公、不平等往往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不是简单地在课堂和家庭的教育中能够得到解决的。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等等。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失意者、失望者、失落者、失败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人的溺爱和过度包容、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等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的趋势,他们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包办所有家务劳动,子女却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现象,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一些独生子女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这样的孩子自幼就很少有回报他人的意识,长大后更是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自我负责、对他人、对社会尽责的精神。因此可以说,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与其家庭没有从小对他们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联。
(三)自身因素的制约
作为一个客体的存在,大学生本身就有需求,有自己的社会意识,很多时候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偏差。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可能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一路上走来,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再加上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往往使他们缺乏对社会、他人的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始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往往只有一些美好的朦胧的想法。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角色缓慢有很大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学校教育的不足
社会责任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本质上是自律的,是道德主体性的高度体现,是随主体性的发展而日生日成。一般的说,主体意识越强,则责任感也会随之而强;反之,主体意识越弱,则责任感也会随之而弱。当前,由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等还存在着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诸多问题,学校始终将智力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目的,社会责任教育不到位,学生的人格在不平衡的教育下变得扭曲和残缺;教育方式方法简单,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受动者,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的权利,学生丧失了主体性。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重视对自己的责任,忽视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很大关系。
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的环境条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学生只讲社会价值,不讲自我价值是不现实的,要引导他们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摒弃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思潮中“单纯利己”的道德标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
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远大的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大学、中庸、论语等。用传统文化医治现代个人主义带来的自私隔膜、孤独异化、人情淡薄、生活缺少目标失去意义等等病症。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以科学的辩证法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使大学生理解导致社会责任感现状的主要原因。解开学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成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精髓乃一个“仁”字,所谓“仁者爱人”,“爱”表现为对父母、兄弟姐妹的爱,对家族的爱,对邻人的爱,最后以至对天下所有人的爱,达到所谓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
(三)榜样的力量
Willlis(1972)研究发现,有无榜样与大学生责任心存在显著相关性。榜样示范既是一种责任教育方法,也是一种责任教育手段。树立亲社会和道德行为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全国优秀大学生”等等。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这些榜样离自己太远,就让学生在自己班里找,从自己的身边找,学习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集大家的优点在自己身上,从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的活动,即养成了学生发现别人优点的思维模式,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也促进了班内友爱和谐的气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四)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主要包括:(1)角色转换。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角色有榜样、父母、老师、心理医生、领导、朋友,他们的责任心逐渐增长;(2)以高年级带低年级。让学生在承担责任的经历中去感受成功的荣誉、体会自己的价值,体验和学习承担社会责任;(3)感恩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对社会、国家的深厚热爱,并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支配下,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培养这种情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4)自我管理模式。以宿舍为单位,鼓励人人参与管理,班里由班长总负责,下设学委、考勤员、宣委、组委、体委、生活委员、计划总结。每个宿舍里又设学委、考勤员、宣委、组委、体委、生活委员、计划总结。在各项活动的管理中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管理自己、管理他人;(5)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职业意识,加强职业责任感。
(五)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自身的行为负责与否、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责任教育的效果。教师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不如身教,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六)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任何个性都打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烙印,任何个性发展都受着社会的制约。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首先通过家庭去影响学生,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学生最早的老师,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把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摆在基础和保障的地位,作为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贯穿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加强领导、分步实施、立足本校、夯实基础、精心组织、研训一体”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校高中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增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培训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的精神,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由市、区(县)、校三级分工负责,我校要积极安排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还要立足校内,搞好以校为本的研训一体化工作,认真做好我校普通高中新课改师资培训工作。
2、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至2009年暑期前完成全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及高中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
3、坚持“面向全体、骨干先行”的原则。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训者要先接受培训,并在指导和服务教师的过程中成长为新课程的专家。
4、坚持“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要把师资培训工作融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过程中,落实在解决推进实验工作的实际问题,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上,以增强各级师资培训的整体效益。
5、坚持“以校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学校是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实践者。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和教研制度,以构建学习型组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核心开展校本培训,努力建成学习型教师群体,主动与教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行动研究,为学校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培训对象
1、学校校级领导及教科研处、教务处、德育处等处室主任、副主任;
2、全体高中教师;
3、教科研处、教务处有关人员。
四、培训内容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要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促使高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进得到同步提高。
1、通识培训:组织高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及行政人员参加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认真学习《纲要》、《方案》,全面了解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教育观念、目标任务,以及高中新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等,从而整体认识高中新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创新点、难点,更新教育观念,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增强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组织高中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掌握所教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实施建议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的方法,使教师从课程改革中理解各学习领域的教育意义,力求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
3、学科新教材培训:组织高中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新教材,重点掌握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以及相关模块教学等,引导教师钻研新教材、理解把握新教材,努力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新教材提供指导。
4、新课程教学管理培训:内容包括:新课程下的学校发展与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与管理创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管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师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学生管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设置与编排;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学校综合管理;以校为本的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普通高中学业评价与学分认定;普通高中新课程编排与选课指导;新课程下的学校资源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现代学习理论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多元智能与教育评价等等。
5、专题培训: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根据高中新课程各个学科课程标准,特别是选修模块的要求,组织高中教师就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等专题进行培训,完善高中教师知识结构,发展高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变革,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五、培训任务配合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参训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的组织工作,在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抓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开展新课程实验课题研究工作。
六、实施步骤2007年2月开始逐步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采取“分阶段、分类别、稳步推进”策略,针对不同对象,扎实抓好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至2009年暑期前基本完成普通高中新课改第一轮全员培训任务。1、2007年2月---2007年8月,制定《西安交大附中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方案》;完成管理人员的通识培训任务;组织好普通高中第一批进入新课程教师的通识培训、课标培训、学科培训及学校教学管理培训;重点进行校本培训。2、2007年9月---2008年8月,分学科组织高二年级教师参加以课程标准培训和课程教材培训为主的培训;同时组织第二批进入新课程的任课教师参加新课程通识、课标、学科教材及学校教学管理培训。
3.2008年9月---2009年8月,组织高三年级教师分学科参加以课程标准培训和课程教材培训为主的培训;同时组织最后一批进入新课程的任课教师参加新课程通识、课标、学科教材及学校教学管理培训。
4.2009年9月----2010年8月,学校重点进行校本专题培训,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典型,安排部署下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师资培训工作。
七、培训形式努力更新培训观念,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和新的培训手段,提高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要从显著提高高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认识和指导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通过新课程师资培训引导高中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提高专业化水平。
1、积极探索多元培训模式。要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与教研、教改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自我研修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培训。近些年,我校在现代化教学设施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建成设备完善的校园信息中心、校园电视台、多媒体教室、直播教室、语言教室等,全校每个教室都是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学场所。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心工作,学校已在校园网建立了既独立又综合的课改培训专栏“高中新课改教育科研”。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且不断更新和丰富,使课改培训形成长效机制。
充分利用市教育局网及视频会议系统,把高中课改的部分内容移到视频会议系统上进行,组织教师网上自学,共享高中课程师资培训网上资源,倡导参与式、互动式培训,逐步构建“天网、地网、人网”有机结合、系统集成的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减少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和质量。
组织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具有长期连续、实践性、灵活性和经济等特点,要把教师在课程改革者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高中课程改革中要解决的新问题,长期解决不了问题作为培训和研究的重点,组织领导、教师、及校外研究力量,采用联合教研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展开攻关,提高高中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运用我校 “高中新课改教育科研专栏”,“新视点”等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增强信息服务的先导性和针对性。通过各种信息途径普及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把握教改方向,营造学习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崇尚教育学术的良好氛围。联系实际开展笔谈、研讨、实验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遵循现代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
建立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与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三位一体研究模式。促进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追踪”或汲取他人经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日益完善。引导组织和鼓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2、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科学研究。教科研处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教学第一线,针对新课程实验推广和师资培训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新经验。尤其要鼓励和组织开发优秀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通过案例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坚持做好“四个结合”,即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念更新与课例分析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名师示范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培训中加强教育理论辅导,在教师中建立教学是研究的一种形式,研究也是教学的一种形式的统一整体认识。在“做”教育研究中领悟教育的“有用性”、“可靠性”和“可信性”,在“做”教育研究的尝试中体验并提升教育研究的知识,提高实施新课改的能力。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培训,使受培训者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精神实质,逐步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学校管理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八、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建立高中教师上岗前培训考核制度,凡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担任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加强新课程培训考核工作,对考核合格者,颁发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合格证书,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加大督导评估力度,把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纳入教育督导之中,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教师参加培训的考核结果应作为晋级、评聘、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之一。学校建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长效机制,探索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新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经费保障:学校在安排公用经费中,优先保证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经费。学校从场地、时间、资金、人员安排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
3、资源保障:高中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量大、周期长,要添置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所必需的教学设备和图书、声像资料,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新课程师资培训者队伍。整合学校内部机构,形成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教师培养系统。对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每个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4、组织保障:新课程师资培训在“西安交大附中高中新课程课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由教科研处和教务处共同组织实施。学校制定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计划,高中教师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齐抓共管,通力协作,扎实完成我校第一轮高中教师全员培训任务。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石,也是大学生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通过社会调查的数据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惠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认识状况。调查显示社会责任感现状总体较好,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得不到体现。同时,针对调查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得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初步材料,提出具体可行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建议、相应教育方案,为我们的学生工作部门制定工作思路提供参考。最后呼唤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正文】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则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或者说是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及使命的态度。在当代,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发 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所以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一直不断。
我们通过查阅了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从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水平并不容乐观,问题很多,主要存在大学生责任感的淡化和缺失,此次调查主要针对于河北工业大学学生,主要目的在于调查现今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河北工业大学学生的社会感情况。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调查地点为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教学楼。,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有效问卷40份,其中参加调查男生20人,女生20人,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个年级。最后由人工统计结果,excel处理数据表格,具体处理结果将在下面给出。
二、结果分析
性别:A.男 B.女
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认识与态度: 1.您觉得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是? a.重个人前途,轻社会理想 b.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c.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d.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渐取代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e.社会公德和法纪观念缺失 f主人翁意识缺失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个人利益,个人意识也正逐渐取代整体意思和社会意识。总的来说,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个人意思太强,看中个人利益,也就可以说是社会责任感缺乏。2.从身边观察,最能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地方是什么? a.不爱惜公共财物 b.逃避社会责任
c.在公共场合有不文明的语言 d.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由结果可以看出,现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象很普遍也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此题做了多选,却每个选项的选择率不低于20%,由此可见大学生这些缺乏社会责任感行为的普遍与严重性,有45%的人认为现今大学生逃避社会责任,这也与一题中反映出的大学生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吻合。
3.您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社会的环境的影响,受他人影响
b.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单一化,缺乏实践
c.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受教育程度的制约 d.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 e.其他
此题反应出大部分人认为现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主要因素在于社会和学校教育,其中社会因素占主要地位。因此也可以看出现今社会风气的不良性与学校教育的单一性,现今社会越来越利益化,学校也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导致现今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4.您认为纠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对策主要有哪些 a.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文化氛围 b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c.建立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机制 d.在学校、家庭加强相关教育
此处可以看出,人们普遍认为培养大学生社会意识的主要途径主要还是在于社会方面,其次是家庭和教育方面,与上体调查结果相一致。5.您认为当代大学能否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公民? a.完全可以 b可以,大部分 c.可以,但很少 d.不可以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人认为当代大学大部分可以培养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此可以看出,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现在的社会环境,与上面的调查结果向对应。
关于对自己的责任:
6.您是个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吗? a.是的,我又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b基本上是 c.有些不够 d.差很远 f.不清楚
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九成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拥有良好的的社会责任感,只有10%认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有些不够,这个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问题。
7.在大学阶段您对自己有一定规划吗? A有,很明确 B想过 C不清楚 D没有
此题结果显示,只有30%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明确,一般人知识想过,没有做过很好的规划,其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责任感不是很明确。8.您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怎么选择呢* a.毫不犹豫放弃 b.想放弃又不甘心 c.迎难而上
由此题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人面对困难时还是选择迎难而上,也有四成人选择了放弃,这个结果笔者认为还是显得不够理想,作为一个大学生,拼搏和进取精神不能缺少,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还是不是很明确。9.您现在在校读书的目的是 a.报答父母 b找份好工作
c.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将来服务社会 d.在学校、家庭加强相关教育
由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在校读书的主要目的还是找份好工作,也有40%以上的人表示要服务社会,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还是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关于家庭的责任
10.您是否了解家人情况,经常给家里打电话? a.了解,而且经常打电话 b.不是很了解,偶尔打电话
c.一点也不了解,打电话太费时间
此题结果显示,只有一半多点的学生经常与家里联系,对家里的情况的表示了解,另一半学生对家里情况不了解,可以看出近半当今学生缺乏对于在听责任感。11.在任何环境下您是否都会赡养父母 a.肯定会
b.看具体情况,不一定 c.不会
可以看出所有人都表示肯定会赡养自己的父母,可以看出现今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这个责任还是非常明确。
12.您了解家庭成员生日吗? a.都了解
b了结部分成员的 c.都不了解
由此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半成的学生表示自己里阿杰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日,但也有5%的人表示自己对家里其他成员的生日一无所知,40%的学生对家里成员的生日不是全部了解,还是反应出部分学生对家庭成员的不够关心,对家庭责任感的缺乏。
关于他人责任感:
13.若您的朋友要去做的事是您认为不对的,有违背社会公德,您是否会阻止? a.会,会多次提醒三思而行 b.会,只是说说而已
c.认为他有自己的看法,没有必要瞎掺和 d.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做就行
结果显示,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朋友的错误会多次提醒,尽到自己的责任,其他人对此表示出不太紧要的态度,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作为一个朋友的责任也不是很明确。
14.以下观点,赞同哪几个?(多选)a.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应尽力帮助 b.在帮助他人前会考虑利弊 c.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很难做到 d.见义勇为牺牲自己不值得
此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了80%的人表示自己将尽力帮助他人,可见,当朋友或他们陷入困难时,大多数人的做法还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也有近三成的人表示将权衡利弊,体现出他们对于自身利益的看重。
以上为本次问卷的具体问卷及问卷的调查结果,每题结果下方是对其的简单分析。此份问卷的题型大多为多选题,被调查者可以任意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选项。
问卷1-5题主要对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与态度,由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今大学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表示普遍的认同,问卷调查过程中,并无人表示问卷选项的不合理性,人们普遍认为,导致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主要原因还是是社会因素,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还是要从社会方面入手。我们小组认为,社会环境致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1)是社会的多元化。多元社会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这种状况使各个组织和每个人都关注于自己利益的实现,社会整体的背景变得越来越不清晰,社会整体利益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人们因此也越来越难以对自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产生认同。于是,人们也就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2)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是一种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它在价值意义上存在着多种可能,有着其积极的效应和消极的效应。它由于是一种强调个体利益、凸显个体利益之间相互区别的经济,容易使人们产生这样三种观念:第一是个体本位观念。第二是为己观念。第三是金钱万能观念。在这三种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抬高物价,垄断市场,进行不正当竞争,偷税漏税,权钱交易,转嫁灾难等。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3)西方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就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想而言,它是一种个人本位主义。它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否定存在着超出个利益之外的社会整体利益,因而也就不承认人应该承担对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
6-9题主要对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责任的状态调查,由调查结果分析,现今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责任也比较盲目,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一定的规划,处于盲目状态,我们小组经查阅网上相关文章也显示,现今大学生在大学多处于盲目状态,进入大学不但没有变得积极向上,反而显得颓废与茫然,从另一角度说,这也是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负责。
可见,现今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责任感问题也是比较严重。
10-12题主要针对家庭责任感的调查,家庭责任感是指个体具有的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履行分内职责和道德义务的社会责任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家庭责任没有很好的完成,但对于赡养父母问题却均持肯定态度,这方面还是非常值得肯定。
13-14题主要是对他人责任感的调查,他人责任感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广泛地承担对他人的责任,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分析调查结果可得出人们对于困难中他人的责任感还是比较强,但却在对于纠正朋友错误这一调查中却显示人们对于纠正朋友错误这方面的责任感较为薄弱。
【结束语】
此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问题还是存在的,但这也不能对当今大学生进行全盘的否定。我们小组讨论认为,要改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应该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不过于利益化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努力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美德。2)学校教育。学校应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3)大学生自我努力。大学生应积极开展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积极开展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活动,学习知识要结合实践,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多多了解时事新闻。主动提升自己。
第五篇: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本报评论员 丙戍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需要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研究,来考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处于中心位置,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对于把经济建设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从而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国家经济实力,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打下更为牢固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出新要求,因为,又好又快发展,说的是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而经济增长方式,不单是经济问题,同时还是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协调的问题。我们应当从总体布局出发,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公共产品及服务短缺和供给能力不足,与之形成尖锐矛盾。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各级政府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问题上采取新举措,受到群众欢迎。但民生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很多,需要随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程,随着物质基础的不断雄厚,逐步加以解决。同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是个关键,只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变全能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增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把政府主导和引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短缺的状况。
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应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建设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对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尊重更加受到全社会重视。去年以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围绕党代表选举、党代会召开、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不少地方发扬党内民主,并把党内民主同人民民主相结合,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例如湖南省委在省党代会前夕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全民献计献策活动,并把活动的成果体现于党代会中,部分良策形成党代会提案,等等。这些对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开展,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动作用。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人民民主进程。
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需要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当前面临着两方面的重要任务。一个方面,在社会大变革、利益关系大调整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形势下,如何构筑能够凝聚亿万群众人心的精神支柱。另一个方面,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结构变化,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的情况下,如何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回应第一个方面的挑战,主要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既立足中国国情又吸取人类文明成果,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应第二个方面的挑战,就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通过加大政府公共投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大家在文化消费中获得愉悦和幸福。
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