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乙肝病毒含量及感染方式与临床治愈率的关系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乙肝病毒含量及感染方式与临床治愈率的关系分析
作者:李小毓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4期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西药结合并联合乙肝疫苗治疗乙型肝炎疗效显著的人群。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肝病门诊采用中西药结合并联合肌内注射乙肝疫苗对118例乙肝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结果 发现有36人HBsAg转阴,转阴率30.5%,HBV-DNA72人转阴,转阴率61%,对疗效显著的患者和疗效不明显的患者从HBV-DNA的含量和感染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HBV-DNA
【关键词】乙肝病毒;含量;感染方式;中西药结合;治愈率
第二篇:ICU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ICU感染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周 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防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我院ICU病房的8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3%,其中老年人居多;医院感染部位最多的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疾病中最多的是恶性肿瘤;感染致病菌最多的为真菌类;易感因素中有滥用抗生素、护理不当等。结论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因素相关。应采取加强ICU病室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是近20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专业,它的创建和完善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些ICU患者通常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且常留置了多项侵入性检查与治疗装置(如导尿管、血管内装置和呼吸治疗装置等),这就使得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1].这些感染可以导致患者抢救的最终失败,也使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所以,控制和预防ICU医院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2008年1~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86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08年1~12月我院ICU病房的86例医院感染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6.5岁,60岁以上的患者61例。所有患者的医院感染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2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集所有患者病案进行资料汇总、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病种、入住ICU时病情危重程度、人住ICU天数、侵袭性操作、手术史、机械通气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基础疾病等。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本组8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同期ICU住院病人340例的25.3%,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比率为25.3%,其中60岁以下为25例,占总数的29.1%,60岁以上为61例,占总数的70.9%。
2.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8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36例,占41.9%;泌尿道感染20例,占23.3%;胃肠道感染11例,占12.8%;血流感染7例,占8.1%;其他感染12例,占14.0%。
2.3医院感染疾病分布本组医院感染患者中,恶性肿瘤20例,占23.3%;损伤性疾病18例,占21.0%;脑血管疾病16例,占18.6%;消化系统疾病12例,占14.0%;呼吸系统疾病10例,占11.6%;心血管疾病5例,占5.8%;其他5例,占5.8%。
2.4医院感染的致病菌情况本组8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单一菌感染54例次,混合菌感染32例次,从分离的病原菌中可以看出,真菌类最多,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5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本组8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75例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39例使用激素,68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55例行呼吸机治疗,80例留置尿管,42例行深静脉置管,3例合并糖尿病。另外本研究发现,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性别、入住ICU病因无关,而与患者年龄、病情危重度相关。
3讨论:
3.1 加强ICU病房管理首先要加强ICU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感染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
只有对院内感染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其次要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和严格无菌技术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应遵守操作规程,如操作前后正确洗手。要把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放置,按所感染的部位进行隔离。对有特殊传染性的感染患者及携带者应予以单独隔离。另外,要限制家属探望的时间和次数,进入ICU一律要更衣、换鞋和戴好口罩、帽子。
3.2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导尿时,要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深静脉置管时,要选择合适的管材,选择正确置管部位,避免股静脉置管,应在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皮肤的操作,插入部位使用预防性屏障,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另外,要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操作前后正确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涂擦双手。
3.3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本组资料显示,下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最多的部位之一,所以应加强其护理,积极设法促进患者排痰,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入气管造成感染,喂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误吸危险因素的发生。应保持ICU室内洁静和空气新鲜,坚持通风换气,加强病房管理。具体措施:对需机械通气的患者要采用半卧位姿势以减少胃内容物误吸和返流,减少感染机会;氧气湿化瓶在使用的时候要每周消毒更换2次,瓶中蒸馏水每天更换,不使用的时候,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干燥保存,要做到一次性雾化器一人一用,雾化液24 h未用完者予以废弃;要定期更换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道上的冷凝水要定期倾倒,管路上雾化、湿化用水要使用无菌液体,要加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
3.4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成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专家组,一个执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做到定时了解ICU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要尽量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正确掌握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必要时联合用药,合理配伍药物,并观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不恰当的大量应用抗生素,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还会导致患者菌群失调,明显降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造成耐药菌大量繁殖,增加感染机会。其中,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ICU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都容易造成其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的主要发生部位是呼吸道,所以应正确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并及时停药。对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要定期检测其菌群变化及感染部位的细菌变化,可有效防止二重感染及耐药菌产生。参考文献
[1]张莉莉,左改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3-105.[2]章明凤。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62.[3]张秀玲,张晓芸。李冬丽。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索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7):856—857.
第三篇: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感染报告程序及处理规范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感染报告程
序及处理规范
1、输血不良反应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为能及早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延误治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
2、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3、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通路,并完整的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待查。
4、怀疑非溶血行发热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4.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4.2对症处理,注意保暖、解热、镇静。
4.3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30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4.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要与细菌性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 4.4.1发生非溶血性性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30min至2h后症状缓解;若患者仍需输血,应改输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206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4.4.2如停止输血并对症处理2h或,病情未缓解甚至加重者,应考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及时抢救。
5、怀疑过敏性输血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5.1对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组胺药物,严密观察,若症状缓解可继续输血;反之,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查找原因。
5.2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严重或持续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有喉头水肿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性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体休克治疗。
6、怀疑血型不符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6.1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和《交叉配血报告单》。6.2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标本交叉配血试验。
6.3采集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测定。
6.4采集受血者血液,进行血清胆红素含量测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6.5留取输血不良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
7、一旦怀疑因血型不符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
207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经治医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7.1迅速补充血容量。7.2应用速效利尿剂。7.3应用多巴胺。7.4碱化尿液。
7.5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7.6病情严重者施行换血或血浆置换疗法。7.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7.8 DIC的防治。
8、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8.1观察血袋剩余血液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浑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8. 2取血袋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
8.3取血袋剩余血液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细菌培养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执行《医用洁净工作台标准操作规程》。
8.4对受血者进行外周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9、一旦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9.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光谱抗生素。
208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9.2加强支持疗法。
9.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10、经血传播疾病、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均可经输血传播,其中病毒对受血者威胁最大,特别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
10.1当出现怀疑输血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 向科主任报告,并及时书面报告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10.2医务部在接到报告或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分析查找原因,做好相关资料的登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10.3医务部写出调查报告,认真总结经验,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10.4对可能因输血感染疾病产生的医疗纠纷或法律诉讼,我院应保存好相关的资料,与相关部门协调积极应对。
11、受血者如发生疑难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经治医师应通知上级医师并及时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出面协调各临床科室对受血者进行联合诊治。
12、输血完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医护人员应嘎爱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交输血科保存。输血科统计上报医务部。
209
第四篇: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这都可以说明,我们同日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要求我们对待中日关系是要理智、客观、冷静。
我国和朝鲜、韩国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与日本那样复杂,但也是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保卫了自己和朝鲜人民的家园,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可以说,我们与朝鲜本应有着革命战友般的友谊,但是朝鲜核问题也使我们与朝鲜兄弟之间有些不愉快的小矛盾。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历史上,虽然我们帮助朝鲜军民抵御了侵略,但在韩国人眼中,我们却是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现状的凶手之一。两国关系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改革开放后,现如今,我国境内现有超过一百万的韩国公民居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韩国人海外居住地。我国的白菜、葱、蒜等农产品大量销往韩国,我国大量持有着韩国国债,持有量位居前三。同时韩国也向我国大量出口汽车等工业产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日本一样,我们与韩国也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要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我国北方边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对美,虽存在跟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在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和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中俄近年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奠定了基础。强大的邻国是把双刃剑,因此,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其它邻国所无法相比的。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有着长期的历史友好往来,苏联解体后,中亚一直是中国所关注的重点地区。中国之所以如此关注中亚地,首先由地缘政治决定的,因为中亚地区是中国的近邻,无论出于本能的想要了解邻居的动机,还是受到中国整个外交战略的支配,中国都一直将中亚视为必须加以关注的地区。在中亚地区,中国尤其关注哈萨克斯坦,十分重视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中国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谋求实现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战略利益,谋求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谋求实现世界多极化和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这尤其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和安全方面。
政治上,就像中亚各国谋求与中国发展关系有其战略考虑一样,中国与中亚各国发展紧密关系也是有战略考虑的,是由中国总体外交战略和政策决定的。
经济上,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合作逐步得到发展。能源问题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关系的重要议题,9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已经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95亿美元的石油开采协议,中国将开发哈萨克斯坦的阿克纠宾斯克油田和乌津油田,这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一笔投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关于管道建设问题已经达成了协议,中国除了开发哈萨克斯坦的油田之外,还承诺修建从哈萨克斯坦到新疆阿拉山口约3000公里管道的建设。不仅如此,中国将来还可以将石油开发与管道建设分开进行。中国大型公司完全可以竞争修建中亚地区的南向管道和西向管道。工程建设也是中国在开发哈萨克斯坦能源资源的有效方式,中国油气技术具有很高水平,完全可以在中亚地区进行竞争,而且中亚地区是一个油气工程承包和油气设备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必须竞争这块市场,中国在开发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时已经注意到长期的战略性问题,中国并不急于与西方石油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因为有西方石油公司做参照,哈萨克斯坦可以看到与中国石油公司合作的潜力和优势,哈萨克斯坦还可以明确地感到中国是美国与俄罗斯两个竞争对手之间的平衡力量。
在安全合作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其他国家特别强调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脑共同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这是六国在深化安全合作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公约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概念均作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六国承诺将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公约的签署有利于维护各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将为各方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地区环境,对推动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时最注重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安全这三个大的问题。在政治关系中中国关注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确中亚各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二是确认中亚各国对旨在分裂中国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立场和态度。在经济关系中,中国更加强化了能源战略,逐渐形成了与哈萨克斯坦发展能源合作的战略构想。在安全方面,中国未来的关注点依然是反对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势力三股势力。当然,中国会随着周边国际局势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外交政策,但针对中亚各国的外交战略不会轻易改变。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冲突由来已久,已引起三次印巴战争,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和争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直接造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的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的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地区的安全又重大关系。随着进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胁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阻拦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和经济命脉。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断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交流日益密切,规模不断扩大,且中印双方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共同的利益决定两国的关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经保持一定程度的密切关系。作为我国的传统友好邻国,我国一直与巴基斯坦保持着非同一般的友好密切关系,而且伴随着两国在经贸、军事、科技领域的合作的日益加深,两国的关系将得到不断地加强。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比较稳定友好的状态。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收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很大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局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97年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着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日益增多,而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非法占领我国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海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我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着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中提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改善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周边外交充分实现了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目的,很好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五篇: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通过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分析造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卫生;医院感染;原因;对策
近年来,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手的清洗和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实施感染监测和遵从正确地感染控制指导规范,可以预防66.7 %的医院感染发生。还有研究表明,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 %的感染率[2]。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病房、手术室、产房等部门的护士,进行抽样监测。
1.2 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要求被采样者依自己常用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再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让被采样者双手并拢,专职人员用无菌棉拭子浸无菌生理盐水在双手曲指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子投入盛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1.3 监测结果
2008年共采样50份,合格42份,合格率为84 %,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多见。影响手卫生的因素
2.1 手卫生习惯与个人重视程度
在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医务人员比较重视治疗操作后洗手,忽视治疗操作前洗手,尤其是忽略两例患者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如医生查房过程自始至终不洗手;护士进行晨间护理时,为一位患者整理完床单不洗手继续为下一位患者整理床单、床头柜上的物品;护士集中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两例患者之间的操作不洗手,经常是完成整个病区治疗后才洗手。还有洗手方法不规范,只是简单用肥皂搓洗手部,揉搓时间短,忽视指间、指缝的清洁。由于工作忙碌,很少有人按六步洗手法规范洗手,洗手后不用专用毛巾擦手,只是在腋下工作服擦手。部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导致对手卫生重视不够。
2.2 监控力度不够
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对手卫生宣传力度不够,少数临床科室有抵触情绪,不重视洗手,特别是医生认为洗不洗手都没关系。
2.3 洗手制度落实不到位
各科室均有完整的洗手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引起管理层重视,监督检查力度小,没能与科室奖惩制度挂钩,造成制度落实不到位,洗手规范差。
2.4 洗手设施配置不完善
如许多科室仍在用手触式水龙头,毛巾反复使用、不定时清洁消毒,造成清洁后的手再度污染。固体肥皂不能保持清洁干燥而造成多次污染,多数科室没有洗手液,医院未配置速干消毒洗手产品,无干手设施,科室洗手池数量少、远离医疗区域,冬天热水供应不到位等。个别科室要求用消毒液泡手,因对皮肤刺激性大,医务人员很难接受。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对策
3.1 加强宣传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同医务科、护理部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对卫生部新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反复多次学习,现场演示标准的六步洗手法,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并熟练应用六步洗手法,并将手卫生纳入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内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与知识水平。在医院治疗室、诊室张贴六步洗手法彩图,提醒医务人员勤洗、正确洗手,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3.2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定期监督检查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医疗机构开展手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将使医院的手卫生工作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使其更好地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服务。所以,医院应高度重视规范的落实,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使手卫生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3.3 改善手卫生设施
医院要为医务人员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门诊诊室、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应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尽量使用液体肥皂洗手,容器应定期清洁消毒;配置洗手后的干手设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增加洗手池,并设置在距医疗区域较近的地方,使医务人员洗手方便。3.4 推广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速干手消毒剂具有作用快速、杀菌效果好、使用方便,可以节约医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可以不受水源、水池、场所等限制,尤其是当医务人员的手没有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就可代替洗手。
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存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从源头上真正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