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质检之我见

时间:2019-05-15 12:0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治质检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治质检之我见》。

第一篇:法治质检之我见

尽职履责,鞠躬尽瘁

做质监法治文化建设的践行者

“文化建设”是近几年的热门词汇,因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顺应全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 “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的质监系统也适时提出了“建设法治质监文化”的目标任务,这不仅要求质监系统按照法定要求开展行政执法活动,还要求我们在探索文化建设与法治质监上寻找一个统一、一个支点。从这点来说,“法治”与“文化”并不矛盾,法治是手段,文化是基础,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法治质监文化”任重道远。

那么如何做好“质监法治文化建设”这道难题,如何在质监系统将法治与文化深度结合一起,全国各地都在不断的探索中。如围绕职能抓监督、围绕问题抓整改、围绕程序抓规范、围绕大局抓创新;又如以质监文化建设为载体孕育法治质监底蕴、以政风行风建设为载体净化法治质监环境、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彰显法治质监成效、以“一案一考评”为载体夯实法治质监基础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法治质监文化氛围蔚然成风。

但不可否认质监部门在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职责“错位”、“缺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行政执法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等。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在法治质监

建设中,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旧观念;存在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存在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而这些症结的解决,除了要靠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的到位外,还需要有法治文化的影响与潜移默化。只有公民自身的道德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提高了,才能及时弥补法律制度所不能覆盖的空白。对内,要在全系统大力推行法治质监文化建设,实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质监依法行政效能。对外,要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强化法制的思想保障作用。同时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不断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坚持执政为民,自觉为人民把好关、服好务。

质监文化是在长期的质监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质监特点的一种行业文化,是质监团队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管理方法等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质监文化在塑造质监精神、树立质监形象和推进质监事业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提高执行力和服务效能,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有效性进一步凸显,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连续保持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工作成效。

首先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提高质监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国家要真正富强,不仅需要有形的硬实力作基础,还要有无形的软实力的强大支撑。“软实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国民之魂,文以

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增强民族凝聚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事实证明,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势必分崩离析,我们质监部门作为一个以综合管理、技术检测、行政执法为主要特征的政府职能部门,如果离开文化软实力,何以立足?谈何发展?。

第二,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弘扬新时期质监精神的首要任务。质监文化其核心是塑造“团结、奋进、发展、创新” 的质监精神。它是质监队伍的灵魂,对质监事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导向力。

第三,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建议法治质监的战略举措。精神文化具有无所不在的渗透性和感染力,能够真正塑造和改变人心。以质监文化为灵魂,以人为本。从尊重人、教育人、培养人出发;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与法治质监的总体目标并不相悖。

第四,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有古语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积累过程,要正确把握质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紧扣“以质取胜、保国安民”质监核心,倡导“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理念,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基本要求,铸就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文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但建设法治质监文化不只是法制部门的任务,它是时代赋予全系统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质监人都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加快目标任务的落实,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建设法治质监文化的总体目标要求下,铺下身子,做出样子,抓出例子,想出点子,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劲头,勤于思考的作风,创先争优的方法。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做好支撑和保障。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质监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坚持严格执法,增强依法履职观念。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意执法、以权代法现象发生;大力倡导“亮剑”精神,强化公正执法观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一视同仁。

二是坚持以理服人,提高和谐执法本领。以“六个说清楚”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创新机制为起点,全面开展“说理式执法”,强化文明执法观念,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势压人、态度粗暴行为。

三是坚持阳光执法,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文书票据化管理制度和开门审案制度,切实做到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结果“四公开”;探索实行执法办案责任制、案件主办人制;推行案件复审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保证执法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

四是坚持执法监督,追求良好社会效果。实施行政执法目标考核制,完善内部执法监察制,强化行政执法的过程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疑难案件专家会审制、案件听证制、案件复审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件当事人回访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执法监督。

五是坚持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大力开展礼仪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分批次地对干部职工进行行政、执法、检测等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全系统培养造就一批“懂业务、善管 理”的合格专业人才。广泛开展“温馨服务在窗口,文明服务在行业”为主题内容的规范化服务活动,推进微笑服务,礼仪服务和文明服务,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六是坚持 “夯基础、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组织干部开展形式多样、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锻炼提高干部职工的体魄和意志,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起到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应该科学规划质监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强质监法治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夯实法治硬基础,为质监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篇:法治质检演讲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先进的文化应当流淌着法治的血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离开法治文化的培育,“法治质检”也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

法治文化的核心是依法而治,是国家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施法,所有社会成员依法行为的社会方式。站在行政机关角度,法治文化的核心就是依法行政。培育检验检疫法治文化是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尽管没有明确提“法治文化”的概念,但是要把决议的内容变成现实,必须要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法治文化。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应有之意。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检验检疫部门责无旁贷需要独特检验检疫法治文化。

培育检验检疫法治文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建设法治政府必然要从法律制度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内核,从法治体系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法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当务之急”。因此,培育法治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

培育检验检疫法治文化是推进“法治质检”建设的需要。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的指导意见》。“法治质检”是“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中“强质检”的最核心内容。山东检验检疫局也提出“依法施检、从严治检”的要求。当前,以“四法七条例”为主干,以检验检疫规章为补充的检验检疫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全系统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全系统培育法治文化的技术层面基础和精神层面基础已基本形成。但是,不可否认检验检疫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依法行政意识还不够强,不能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的问题时有发生;基层法制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检验检疫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更加注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熏陶、引导、规范、凝聚、激励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培育,潜移默化影响执法队伍的法律意识、思想和观念,从而全面提升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推进“法治质检”建设。

第三篇: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实践。检验检疫部门也不例外,多年来已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包括行政处罚工作中运用到行政指导工作方式,也得到了很多行政相对人和上级政府部门的肯定。然而,作为新兴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问题的是:一

些基层执法人员对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融合的正当性存有疑问,认为二者是相互冲突和对立的两个范畴,从而制约了行政指导在日常监管工作的运用和效能。由于行政处罚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制度之中,客观上成了衡量我国行政法制完善程度的重要实践尺度,也是检验检疫部门考量行政执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行政指导工作的日常化、长效化,就不能忽视行政处罚这一检验检疫部门的常用执法手段。同时,在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中引入行政指导手段,实现二者的结合运用,对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水平,建设法治质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的关系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是指检验检疫部门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监管和服务的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以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是检验检疫部门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维护检验检疫秩序,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一定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属于不一样的行政法学范畴,存在着诸多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施依据不同。行政处罚,其适用的首要内涵即要求处罚的依据法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文规定,具体到检验检疫部门主要是“四法五条例”。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行为的依据可分为规范性依据和非规范性依据。其中,规范性依据是指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13条规定:“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以外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发现进口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残损短缺,需要由商检机构出证索赔的,应当向商检机构申请检验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食品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非规范性依据是指不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法律原则、客观情况和行政相对人的需求等,如某检验检疫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指导实验室建设。

2.适用范围不同。相较而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适用范围较宽。从对象上看,行政指导的对象包括与检验检疫职能范围相对应的所有行政相对人,而行政处罚仅指向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制裁的行政相对人;从内容上看,行政指导的事项十分广泛,基本上涵盖了检验检疫职能范围内的所有事项,在违法行为发生前、发生后及处置后均可以有所作为,而行政处罚则仅限定在违法行为发生后惩治和纠错方面。

3.实施方式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较为灵活多样,只要是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包括提示、警示、劝告、劝诫、奖励、建议等,如现在很多检验检疫部门采用的质量分析、行政建议、行政处罚回访、代理单位座谈、许可企业证书到期预警等等;行政处罚为依法设定,《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有七类,检验检疫涉及到的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4.实施程序不同。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对于行政指导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存在较大的灵活性,执法人员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灵活运用。行政处罚程序则十分严格,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严格的行政处罚程序既将检验检疫部门官僚武断和伸手过长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又保证其能够灵活有效地进行管理。

5.实施保障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要求相对人协助具有任意性,不以强制力为保障,虽然有时行政指导行为中指明行政相对人如不接受行政指导行为,可能会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后果,但这仅是当事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结果,并非表明该行政指导行为具有强制效力。如某检验检疫部门向辖区内某商品注册登记企业发出警示:“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将于三个月后到期,需及时准备换证复查材料并提前申请。”该企业未按照此行政指导的要求申请换证复查而导致许可证失效,此结果并非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效力。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制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目、新设企业进出口需求等,提供“送法上门”等服务,让行政相对人第一时间了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从而在进出口环节规范操作。

2.监管过程预警。在委托代理进口的贸易中,实际的收、发货人极有可能并不清楚检验检疫的相关规定,因此在无意中违法。这一现象在进口商品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生。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对发现的有可能发生违法的苗头性、倾向性行为,及时通过提示、警示、通知等方式,控制违法事态的蔓延,及早纠正违法倾向,尽量避免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二)违法行为发生后。

1.不予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检验检疫部门对已经立案的轻微违法行为,在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并且通过行政指导能达到纠正违法行为,同时能够预防再次发生的情况下,适当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这样在能达到相同行政管理目标的同时,还更有利于缓和矛盾,促进和谐。

2.说理式办案。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对当事人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以提高当事人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认知,争取当事人的配合,增进案件的透明度,促进案件的顺利办结。这可以说是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以行政指导确保个案公正性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避免因执法不公而造成行政执法权威的落空。

(三)违法行为处置后。

行政处罚回访。在违法行为遭受处罚后,检验检疫部门可结合日常监管等工作,对受过处罚的相对人进行主动回访,了解其对案件处罚是否有想法、有疑义,并可以借机观察其事后整改情况,解答行政相对人的疑问,可杜绝以往“只罚不纠”情形,避免反复发生类似违法行为。

第四篇: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实践。检验检疫部门也不例外,多年来已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包括行政处罚工作中运用到行政指导工作方式,也得到了很多行政相对人和上级政府部门的肯定。然而,作为新兴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问题的是:一

些基层执法人员对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融合的正当性存有疑问,认为二者是相互冲突和对立的两个范畴,从而制约了行政指导在日常监管工作的运用和效能。由于行政处罚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制度之中,客观上成了衡量我国行政法制完善程度的重要实践尺度,也是检验检疫部门考量行政执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行政指导工作的日常化、长效化,就不能忽视行政处罚这一检验检疫部门的常用执法手段。同时,在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中引入行政指导手段,实现二者的结合运用,对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水平,建设法治质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的关系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是指检验检疫部门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为适应监管和服务的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以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处罚,是检验检疫部门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维护检验检疫秩序,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一定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属于不一样的行政法学范畴,存在着诸多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施依据不同。行政处罚,其适用的首要内涵即要求处罚的依据法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文规定,具体到检验检疫部门主要是“四法五条例”。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行为的依据可分为规范性依据和非规范性依据。其中,规范性依据是指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13条规定:“本法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以外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发现进口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残损短缺,需要由商检机构出证索赔的,应当向商检机构申请检验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食品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非规范性依据是指不具有行政指导行为内容的法律原则、客观情况和行政相对人的需求等,如某检验检疫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指导实验室建设。

2.适用范围不同。相较而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适用范围较宽。从对象上看,行政指导的对象包括与检验检疫职能范围相对应的所有行政相对人,而行政处罚仅指向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制裁的行政相对人;从内容上看,行政指导的事项十分广泛,基本上涵盖了检验检疫职能范围内的所有事项,在违法行为发生前、发生后及处置后均可以有所作为,而行政处罚则仅限定在违法行为发生后惩治和纠错方面。

3.实施方式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较为灵活多样,只要是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包括提示、警示、劝告、劝诫、奖励、建议等,如现在很多检验检疫部门采用的质量分析、行政建议、行政处罚回访、代理单位座谈、许可企业证书到期预警等等;行政处罚为依法设定,《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有七类,检验检疫涉及到的主要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等。

4.实施程序不同。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对于行政指导没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存在较大的灵活性,执法人员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灵活运用。行政处罚程序则十分严格,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严格的行政处罚程序既将检验检疫部门官僚武断和伸手过长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又保证其能够灵活有效地进行管理。

5.实施保障不同。检验检疫行政指导要求相对人协助具有任意性,不以强制力为保障,虽然有时行政指导行为中指明行政相对人如不接受行政指导行为,可能会产生某种具体的法律后果,但这仅是当事人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结果,并非表明该行政指导行为具有强制效力。如某检验检疫部门向辖区内某商品注册登记企业发出警示:“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将于三个月后到期,需及时准备换证复查材料并提前申请。”该企业未按照此行政指导的要求申请换证复查而导致许可证失效,此结果并非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效力。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则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制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51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加处罚款、将查封、扣押的财务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虽然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之间存在着如上诸多的差异,而深入分析两者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意义可以得出,二者在价值层面和执法实践中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1.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本身具有关联性。《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这表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是法定原则。事实上,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本身就是一种警示教育,要做到标本兼治、达到行政处罚目的,必须使当事人不仅知道这样做不行,还要知道为什么不行。要达至这一目标,我们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必须加强解释、说理、答疑等基础工作,近来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正在全面推行的行政处罚“说理式办案”即属于此,而这恰是行政指导在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所以说,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本身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2.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具有统一性。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全体人民的合法利益。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目标并非实施处罚,而是纠正违法行为、预防再次发生,维持良好的检验检疫秩序。检验检疫行政指导则是以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方式,向相对人施加作用和影响,促使其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达到维护良好检验检疫秩序的目的。由此可见,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有着相类似的价值取向。

3.两者的结合运用有助于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能。从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效果来看,虽然每年执法力度不可谓不严,处罚企业不可谓不多,但违法行为数量却未在实质上减少,一些伪造、使用假冒检验检疫单证的严重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同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立法已有明显的滞后性,使得行政处罚对于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并不能产生很好的纠错作用。而引入行政指导,则可能进一步降低违法行为发生率,或及时纠正轻微违法行为,从而有效地避免检验检疫监管不到位或监管效果不佳的情况。从检验检疫执法成本看,行政处罚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设置了严格的程序,通常耗时较长、需要人力物力投入较多,执法成本相对较高。而行政指导相对于行政处罚,程序简单、适用灵活,耗费的管理成本较低。因此,二者的结合运用,恰好能取长补短,有效减少行政管理成本。

4.两者均是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的题中之意。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11年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奋斗目标。2011年质检总局法制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加强法治质检建设。这就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完善行政处罚机制,而如何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完善行政处罚机制,引入行政指导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法治质检又要求质检工作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各项工作都要有相应的程序,需要按照步骤、按照时限、按照要求严格执行。而检验检疫立法因多方面的局限,其滞后性、抽象性是难以避免的,法律空白始终存在,不可能完全满足检验检疫日常执法的需求,难以提供详尽、有效的法律依据。此时,如果以传统的“无法律即无行政”的观念来限制行政行为,将可能使一些职能的履行陷入瘫痪状态。而行政指导由于更强调当事人的合意和意思自治,以灵活多样的手段、柔和的程序弥补了法律的僵化和滞后性,如果再将日常化的行政指导手段,用规范、文件的形式加以确认和完善,便可以更好地实现法治质检的内在要求。

二、关于检验检疫行政指导在行政处罚中的运用

如前所述,将行政指导引入检验检疫行政处罚在理论上有着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近年来部分检验检疫部门的实践来看,在检验检疫工作中引入行政指导,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监管效能,减少和避免监管对象不配合的现象,并能促使监管对象主动参与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实现行政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政策宣导、质量分析、行政建议等多种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危机;此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民主、行政法制、行政服务意识,构建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和谐关系,促进服务型检验检疫建设。

笔者认为,将行政指导引入检验检疫行政处罚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违法行为发生前。

1.重点项目预警。检验检疫部门通过与地方政府、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等加强联系,主动了解大型进出口项目、新设企业进出口需求等,提供“送法上门”等服务,让行政相对人第一时间了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从而在进出口环节规范操作。

2.监管过程预警。在委托代理进口的贸易中,实际的收、发货人极有可能并不清楚检验检疫的相关规定,因此在无意中违法。这一现象在进口商品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生。检验检疫部门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对发现的有可能发生违法的苗头性、倾向性行为,及时通过提示、警示、通知等方式,控制违法事态的蔓延,及早纠正违法倾向,尽量避免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二)违法行为发生后。

1.不予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检验检疫部门对已经立案的轻微违法行为,在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并且通过行政指导能达到纠正违法行为,同时能够预防再次发生的情况下,适当作出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这样在能达到相同行政管理目标的同时,还更有利于缓和矛盾,促进和谐。

2.说理式办案。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对当事人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以提高当事人对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认知,争取当事人的配合,增进案件的透明度,促进案件的顺利办结。这可以说是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以行政指导确保个案公正性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避免因执法不公而造成行政执法权威的落空。

(三)违法行为处置后。

行政处罚回访。在违法行为遭受处罚后,检验检疫部门可结合日常监管等工作,对受过处罚的相对人进行主动回访,了解其对案件处罚是否有想法、有疑义,并可以借机观察其事后整改情况,解答行政相对人的疑问,可杜绝以往“只罚不纠”情形,避免反复发生类似违法行为。

第五篇:法治文化建设之我见

法治文化建设之我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对于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应响应国家号召,参照国家目标,追随领导方向,贯彻落实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对于法治文化,估计我们很多人都很模糊,所以在我们做出实际行动之前,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法治文化。所谓法治文化,具有共识性的观点认为,法治文化应该包括法律制度结构和法律观念结构,以及自觉执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是包含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在内的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类型。我认为,法治文化应是人们内心深处意识认同的一样东西,即做事情时会不知不觉的就想它符合法律规定吗?是否损害他人利益?是否影响社会公共利益?

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在封建社会人治文化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事情的判断大多以主观思想来定,人们即使有怨言也不敢发声,憋闷在心中,很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稳定。长久的人治文化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极为深远,要从传统人治社会思想向现代法治社会思想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而且也是人们的思想政治、文化观念持续转变的过程。文化建设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匹配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从传统人治文化到现代法治文化转变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任务,因为文化是长久形成社会产物,而且影响力是巨大的。要做好法治文化建设,我认为下面三点是必须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并且是要同时进行才能发挥重大效果。

首先,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律精神。法律知识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对于一个没有法律常识的人来说,即使你天天和他讲做事情要守法、用法都是没有什么用的。文化知识的获得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是学校教育,所以普及法律知识,学校教育首当其冲,我们应把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一项学习的重要任务,不能像现在当做选修课对待,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人我们绝大多数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应该是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生力军。对于社会人来讲,组织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太现实了,我们可以通过活动、图册、文化墙、法律书屋等方式来加强宣传和学习。

其次,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推进公正司法,建立公平正义、法律至上的法治文化价值体系。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祸害尤烈,因为后者不过是弄脏了水流,前者却破坏了水源。”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文化价值观,必须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法治文化的建设只有体现公平正义,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植根于人心中,才能真正被信仰。因此,政法队伍建设尤为关键,政法人才的知识涵养和品质直接影响司法公正和公平正义。比如一个收受贿赂、怀有私心的法官怎么能公正判案,而且他的不公正判罚会影响很大,会使很多民众对法律的失去信心,再有什么事情会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第三、树立模范典型,发挥英雄人物的引领力量。古代宋朝有包拯,铁面无私,成为世代传颂的英雄人物,那时候的人们把他奉若神明。我们的时代同样需要英雄,需要法治领域的领军人物,就像现在的歌星、影星那样。英雄人物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的政法队伍需要这样的人物来为法治代言。要是每个市县都有那是最好不过了。我们崇拜英雄,我们模仿英雄,有政法英雄的城市会给市民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会让人们忽略掉一些小小的不顺心,顺着大潮向前走。这样有利于培养人们对法律的尊敬与信仰。尊敬和信仰是一种文化存在的基础,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了,我们的法治文化才能生存下去。公平正义存在人们心中,公平正义是法治的基本原则,而我们的政法界英雄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我们没理由不去使用这个平台来促进我们国家的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是我们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应抽出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实践中要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习惯,要让法治文化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让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共同努力。

张富亮

2015年7月30日

下载法治质检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治质检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

    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 摘要:文章阐述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过六个加强推进六个机制的建立,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

    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5篇]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 2.两者在实现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目标上具有统一性。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

    2018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质检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次质检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让我们感受到(......

    质监局打造法治质检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3.两者的结合运用有助于提高检验检疫工作效能。从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的效果来看,虽然每年执法力度不可谓不......

    吉林检验检疫局建设法治质检工作综述.

    吉林检验检疫局建设法治质检工作综述近年来,吉林检验检疫局以提高执行力作为依法行政的着力点,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边贸风险评估、探索普法新形式、提高检验检疫技能、全......

    南浔律师李广健:法治南浔之我见(合集)

    南浔律师李广健: 法治南浔之我见 作者浙江浔溪律师事务所李广健律师湖州市南浔区人瑞路299号 说句实话,我们南浔古镇与乌镇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了不少, 作为一个法律人,我想......

    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精选多篇]

    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也明显普遍增强,许多家长里短的事情开始......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五篇范文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佛山外国语学校 文毅 [摘要]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主题就是:适应新生活, 帮助儿童顺利实现这种转变。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