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2:0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

第一篇: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

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也明显普遍增强,许多家长里短的事情开始对簿公堂,一方面这是对传统习俗观念的一种冲击;另一方面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更加法制化的一种体现。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单元,在存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经济往来,在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居民法制观念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加强企业法治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法治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企业从法律层面上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消除纠纷隐患,规避法律风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其二是企业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侵害时,充分利用法律武器,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索赔和维权,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利益。具体来说,应从“人”和“事”两方面入手:

从“人”这一方面,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各类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具体参与者,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企业的法制建设必将得到更好地促进,从而也更有利于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一是要利用黑板报、电子屏、标语、橱窗、广播、局域网等员工

喜闻乐见的广泛宣传形式展开法律知识的宣传,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法制观念入耳、入脑、入心,让员工时刻感受到“法在身边”、“与法同行”,树立遵纪守法光荣、违纪违法可耻的思想理念,逐步引导广大员工养成依法守法的习惯和自觉行为方式。二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充实学习内容,除了管理人员参加的中心组学习时间以及班组基层的政治学习时间要穿插安排法律知识的学习外,还可定期组织邀请社会知名专家教授进行法律专题讲座,重点安排学习与大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力法》、《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招投标法》等,通过抽查学习情况、检查学习记录等有效手段加强学习交流,强化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大家的法律知识水平,达到先学法、懂法,进而守法、用法的目的。三是要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每年利用“党风廉政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时间,组织各部门参加的法律知识大奖赛、辩论赛、演讲赛等,合理安排赛程,灵活设计题型,提前公布题库,精心进行准备,适当进行奖励,通过大众化参与、零距离感受,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员工的学法守法意识。四是要利用现身说法,加强法制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监狱、劳教所等,亲身感受监狱生活,听取有关犯人的现身说法,利用反面教材,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反面警示教育;也可邀请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人

物到企业作报告,讲述先进事迹,树立模范榜样,潜移默化地引导鼓励大家学法守法。

从“事”这一方面,就是要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深入推进依法治企。制度不健全、管理有漏洞势必带来法律纠纷的隐患,成为企业利益受损害的导火索,企业想要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法律的框架下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转体系是关键。一是要严把合同关。市场营销、投招标是企业运作期间频繁发生、不可避免的经济活动,而合同的签订、履行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易出现漏洞、产生纠纷的地方。完善合同法律会签制度,聘请有资质、信誉好的律师事务所作为企业的法律顾问,明确其职责和义务,企业各部门承办的合同送交总经理工作部编号后,统一由法律顾问审查会签,未经法律顾问会签的合同,一律不予签订,从根本上堵住了合同来往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二是要开通法律服务热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有疑问或棘手的事情、员工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诸如房产租赁、车辆保险等问题,随时可以咨询法律顾问,由法律顾问进行解答和把关,从法律角度提供指导帮助。三是要建立法律意见书制度。总经理工作部作为企业法律事务的归口管理部门,结合企业运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法律法规的条款变更,前瞻性、实效性、即时性地出具法律意见书,提供给决策层,有效地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各项经营

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经营风险。四是要加强企务公开。对企业重大改革事项随时跟进、随时公开;对企业人员选拔、岗位竞聘等全程公开;对企业燃料阳光化采购、招待费、通讯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招投标等情况即时进行公示,使员工最大限度地了解情况、参与监督,充分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发挥员工在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五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企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管理人员在党风廉政方面要明确分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为广大党员干部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浇注“防腐剂”,保证企业的利益安全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安全。

加强企业法治有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企业法治是一个持续推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加强企业法治建设需要大家共同的参与;加强企业法治,从小事做起。为开创企业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在企业法制化建设的道路上共同努力吧!

第二篇:法治质检之我见

尽职履责,鞠躬尽瘁

做质监法治文化建设的践行者

“文化建设”是近几年的热门词汇,因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顺应全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 “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的质监系统也适时提出了“建设法治质监文化”的目标任务,这不仅要求质监系统按照法定要求开展行政执法活动,还要求我们在探索文化建设与法治质监上寻找一个统一、一个支点。从这点来说,“法治”与“文化”并不矛盾,法治是手段,文化是基础,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法治质监文化”任重道远。

那么如何做好“质监法治文化建设”这道难题,如何在质监系统将法治与文化深度结合一起,全国各地都在不断的探索中。如围绕职能抓监督、围绕问题抓整改、围绕程序抓规范、围绕大局抓创新;又如以质监文化建设为载体孕育法治质监底蕴、以政风行风建设为载体净化法治质监环境、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彰显法治质监成效、以“一案一考评”为载体夯实法治质监基础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法治质监文化氛围蔚然成风。

但不可否认质监部门在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职责“错位”、“缺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行政执法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等。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在法治质监

建设中,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旧观念;存在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存在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而这些症结的解决,除了要靠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的到位外,还需要有法治文化的影响与潜移默化。只有公民自身的道德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提高了,才能及时弥补法律制度所不能覆盖的空白。对内,要在全系统大力推行法治质监文化建设,实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质监依法行政效能。对外,要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强化法制的思想保障作用。同时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不断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坚持执政为民,自觉为人民把好关、服好务。

质监文化是在长期的质监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质监特点的一种行业文化,是质监团队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管理方法等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质监文化在塑造质监精神、树立质监形象和推进质监事业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提高执行力和服务效能,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有效性进一步凸显,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连续保持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工作成效。

首先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提高质监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国家要真正富强,不仅需要有形的硬实力作基础,还要有无形的软实力的强大支撑。“软实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国民之魂,文以

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增强民族凝聚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事实证明,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势必分崩离析,我们质监部门作为一个以综合管理、技术检测、行政执法为主要特征的政府职能部门,如果离开文化软实力,何以立足?谈何发展?。

第二,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弘扬新时期质监精神的首要任务。质监文化其核心是塑造“团结、奋进、发展、创新” 的质监精神。它是质监队伍的灵魂,对质监事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导向力。

第三,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建议法治质监的战略举措。精神文化具有无所不在的渗透性和感染力,能够真正塑造和改变人心。以质监文化为灵魂,以人为本。从尊重人、教育人、培养人出发;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与法治质监的总体目标并不相悖。

第四,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有古语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积累过程,要正确把握质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紧扣“以质取胜、保国安民”质监核心,倡导“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理念,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基本要求,铸就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文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但建设法治质监文化不只是法制部门的任务,它是时代赋予全系统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质监人都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加快目标任务的落实,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建设法治质监文化的总体目标要求下,铺下身子,做出样子,抓出例子,想出点子,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劲头,勤于思考的作风,创先争优的方法。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做好支撑和保障。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质监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坚持严格执法,增强依法履职观念。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意执法、以权代法现象发生;大力倡导“亮剑”精神,强化公正执法观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一视同仁。

二是坚持以理服人,提高和谐执法本领。以“六个说清楚”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创新机制为起点,全面开展“说理式执法”,强化文明执法观念,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势压人、态度粗暴行为。

三是坚持阳光执法,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文书票据化管理制度和开门审案制度,切实做到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结果“四公开”;探索实行执法办案责任制、案件主办人制;推行案件复审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保证执法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

四是坚持执法监督,追求良好社会效果。实施行政执法目标考核制,完善内部执法监察制,强化行政执法的过程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疑难案件专家会审制、案件听证制、案件复审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件当事人回访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执法监督。

五是坚持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大力开展礼仪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分批次地对干部职工进行行政、执法、检测等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全系统培养造就一批“懂业务、善管 理”的合格专业人才。广泛开展“温馨服务在窗口,文明服务在行业”为主题内容的规范化服务活动,推进微笑服务,礼仪服务和文明服务,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六是坚持 “夯基础、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组织干部开展形式多样、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锻炼提高干部职工的体魄和意志,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起到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应该科学规划质监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强质监法治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夯实法治硬基础,为质监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篇: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

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

摘要:文章阐述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过六个加强推进六个机制的建立,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主要措施,即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完善财政立法机制;加强财政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依法理财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培养机制;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加强政府财权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惩戒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

关键词:法治财政;阳光财政;财政立法;绩效评价

全面推进依法理财,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政府理财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尽快建设“法治财政”。

一、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四个重要意义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依法理财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规范理财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群众对政府财权的监督,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全心全意履行为民理财宗旨,克服官僚主义,杜绝腐败现象,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理财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必然要求。没有财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就是不完整的;同时,依法理财又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因此,必须把依法理财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并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其主要职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体包括政权建设、农业发展、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公共支出。它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和法治性三个明显特征,公共性是核心,公平性是前提,而法治性则是公共财政的基础,公共财政的一切收支活动必须置于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之下,实现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开、公平和透明。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是加强财政基础建设、提高政府理财水平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可以促进各级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依法规范理财行为和财政程序,建立科学的财政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理财效能;可以增强各级财政干部依法理财能力,妥善处理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预算法》等法律赋予的职责,以建设法治财政为核心,以深化财政改革为动力,推进财政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努力实现靠人理财向靠机制理财的转变。具体应遵循如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二是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把推进依法理财与深化财政改革、转变财政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和循序渐进相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创新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

五是把坚持依法理财与提高财政工作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财政工作效

率。

三、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六个主要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六个加强推进六个机制的建立。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完善财政立法机制。应围绕建设公共财政的目标,将预算编制、收入征管、资金分配、预算追加、财政监督、绩效评价、过错责任追究以及财政审批等纳入立法范围,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要建立和完善财政法制工作制度,依法规范权限和程序,杜绝违反程序随意制发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保证法制建设质量。同时,建立和完善财政法规修改、废止和清理制度,对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定期清理,及时进行修改或废止,避免违反上位法、脱离实际以及相互冲突。

加强财政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依法理财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当前应突出抓好如下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科学界定财政部门职能和权限,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

二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三是全面推进以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实现财政管理制度创新;

四是深化财政内部机构改革,按照精简、高效、权力制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并理顺其间的关系,科学配置职责权限,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要按照效率与约束兼顾的原则,规范理财程序,健全理财行为约束机制,提高政府理财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健全财政决策机制,杜绝随意决策、越权决策行为;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实现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有章循序运行;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实现财政资金缴拨规范、高效,切实增强预算刚性约束;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建立财政决算规程,确保财政决算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政府领导和财政管理工作人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培养机制。要按照建设法治财政的要求,加强对财政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切实提高其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是强化财政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财政工作人员学习法律和财政法规制度,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意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财政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政策、新制度、新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财政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依法理财工作。

二是实行岗位资格制度。明确财政财务工作岗位任职条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努力做到因职配人、人尽其才。在财政部门中实行岗位资格考试制度,凡不精通财政业务、没有通过岗位资格考试的干部,一律不准从事财政业务岗位工作,更不能在财政业务岗位上提拔使用。

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完善财政管理机制。财政部门应按照全面考核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按照指标科学、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要求,确定财政绩效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围绕财政支出项目、部门财政支出和财政支出综合绩效等层次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要以财政外部评价为主、财政内部评价为辅,注重发挥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提高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质量。要强化评价结果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将其作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分配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同时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完善财政管理制度。

加强政府财权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并积极开展各类专门监督,不断完善监督体系。

一是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依法向同级人大报送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的相关资料,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和要求,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和接受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建议、提案。

二是强化监察、审计、财政等专门监督。进一步完善专门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使专门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三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增强政府理财工作的社会透明度,方便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受理申诉、控告、检举和办理制度,形成对政府理财的社会监督氛围。

加强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惩戒机制。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现理财行为的权责统一。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结合实施岗位责任制、财政执法责任制,建立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过错责任追究范围、追究程序、追究方式等。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而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都要实施过错责任追究。部门违反规定形成过错行为的,要追究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承办人在工作中独自造成过错行为的,应当追究承办人的责任,主管领导监督不力的,要同时追究主管领导的连带责任。坚持有错必纠、处罚到位、惩教结合,不断强化依法理财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卓泽渊:《法治国家论》 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版.[2] 刘剑文:《民主视野下的财政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3] 张馨著:《公共财政论纲》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4] 刘玲玲:《公共财政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5] 陈共:《财政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4月.

第四篇: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之我见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李安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总体的重要方面,亦是企业发展中凝聚职工、提高素质的重要保证。改革要涉及各项管理体制和触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引起人们思想和心灵的巨大震动。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常体制改革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出现了多变性。这里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就要求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越是企业在探索自己的发展出路时期,就越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和任务越是复杂、繁重,就越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分清是非,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保持稳定,把握方向,弘扬正气,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保证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就是要把企业发展目标作为工作目标,以服务于企业发展为工作职责,着眼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对技术含量大的机械化设备或施工工序的操作水平,以此来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通过思想动员、精神鼓励、国务培训及竞赛形式,为企业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扎实有效的思想保证与智力支持。其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群众,想职工所想,要注重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做职工的贴心人,要注重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找出领导班子工作的不足。

企业生产经营的如何,一是靠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更重要的是靠

员工的参与程度。思想工作同样如此,单靠专职政工人员做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少数人面对多数人,难免不全、不细、不深。这也是所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政企融合,齐抓共管,分层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人,从领导体制上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网络。一些企业之所以存在不和谐的现象,其根源来自传统观念的误导,或者一些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公正,导致思想上想不通,行动上难统一,使一些矛盾和问题升级或扩大化,酿成企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所期盼、所焦虑、所困惑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创新思想观念,解开思想疙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和激励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保证。

企业和谐的基础是职工个体的和谐,而每个职工自身和谐的关键又在于心理和谐。当前,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职工下岗等,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影响企业职工,产生烦燥、焦虑、冲动、低沉甚至抵触情绪。这些疑虑和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善于从苗头上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从渐变过程中预测到突发的可能性,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健康的心理参与企业改革改制,自觉地投身

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完成阶段目标,要充分依靠职工骨干队伍,切实地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要利用文化水平高、富有正义感和号召力的职工去更好地联系群众,带动群众,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而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

第五篇:企业建设之我见

企业建设之我见

企业之发展,需要多种因素并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平稳、高效的进行,这就是规范化管理(即内控体系)。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出的两天对我感触尤为深刻,第一方面就是创新机制,研发犹如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掌握了技术就掌握了自身的命脉,这是根基;第二方面就是发展文化,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文化是最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管理模式。

我公司的研发产业已经在行业内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公司领导对研发的投入与决策都非常的英明,那么我们简单来谈一谈公司的企业文化及规范化管理。

在这方面最具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海尔集团了。纵观海尔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海尔的成长离不开海尔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没有海尔文化,就没有海尔的今天。而反省郑百文、亚细亚与ST猴王的衰落史,悲剧的根源之一在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郑百文公司年报也承认该公司“重经营,轻管理;重商品销售,轻战略经营;重资本经营,轻金融风险防范;重网络硬件建设,轻网络软件完善;重人才引进,轻人员监管和培训”。

反观我公司现有的状况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经过了原始积累并飞速发展后,到通过资本经营进行质的飞跃时,我们的内部是否有能够支撑起这艘航母扬帆远航的筋骨呢?

几年前,企业家们遇到最多的困惑是如何才能快速地发展,“快一点、再快一点”是很多企业面对各种增长诱惑时的唯一可行选择。

增长既需要速度,更需要质量。如果说企业战略可以保障企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内部控制则可以保障企业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摔跟头。随着市场经济各项建设渐趋完备,新的游戏规则正在确立,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对企业风险与内控的要求在逐步加强,而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及其决策者能够关注风险管理。

管理制度必须是有效的:管理当局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海尔坚持管理高质量,不做表面文章,注重管理实效,对于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依法治厂,无一例外。

企业文化有助于在企业职工中形成向心力,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实施。17年来,海尔把企业文化作为与企业高科技发展并存的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海尔文化由企业理念和管理组成,渗透到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实业经营部门的经营、管理中,贯穿于海尔的企业管理、质量、检测、销售、服务、资产重组、体制转换、跨国经营、科研、教育等等领域之中,具体体现在企业经营策略和各种规范、规章制度的实践中,比如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体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励和竞争的奖惩制度、职业纪律与规范、环境建设、员工行为仪表等等。1995年海尔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厂展示了海尔文化的威力,当时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4亿多元,而负债高达5亿元,兼并后海尔没有注入一分钱,没增加一台机器,只是派了三位管理人员将海尔文化、海尔的管理体系带到被兼并企业,使被兼并企业的员工从思想上观念上实现脱胎换骨的转换,三个人进去后三个月就停止了亏损,五个月后摆脱困境,盈利151多万元。

3、人事政策和程序。海尔的成功说到底是人力资源控制和开发的成功。海尔认为企业发展来源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海尔将员工的管理摆在了第一位置。海尔对人的管理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让每个人不仅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能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集团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

(1)聘用机制。企业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每月由干部管理部门公布空岗情况和招聘条件,经过笔试面试和实绩考核,进行选拔上岗或进入人才储备库。上岗干部由人才库提供信息和建议,经公司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总裁同意后生效。

(2)考核机制。对已经在岗的干部进行控制,每月要考评一次,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选拔上岗或淘汰降职;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工制度,即设置优秀员工、合格员工、适用员工三个等级,依据考核标准有升有降,每年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员工被淘汰,以保持企业人员的活力;按实际完成值,目标值和上期完成值对比,给予ABC三个等级的评价,月末按照考核成绩计算出该岗位的工资金额。

(3)激励机制。海尔的工资分档次发放,计效联酬,为管理人员设置了海尔金银铜奖,为工人设置了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信得过班组、自主管理班组奖,根据考核绩效,给予突出员工以奖励。

(4)培训机制。海尔有上岗前培训、适应性培训、提高再培训几种,培训内容根据具体岗位而定。工人接受入厂培训,中级工培训等。管理员工实行继续教育,科研开发岗位员工除继续教育外,可根据需要参加短期培训和出国培训。

4、授权和责任。海尔有一套层次分明、内容完整、责任明确的目标计划体系。每年12月集团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本目标完成情况,制定下一的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再分解为月度目标和计划,各部门将子目标分解为各车间控制的项目,由各车间再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每天的工作项目和责任。

在精细化管理控制上,海尔人坚持人人都管事的原则,将每项管理责任精细到每名员工,大到机器设备,小到每块玻璃都挂有张三负责李四检查的牌子。每名员工既是责任者,又是管理者,变企业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为全体员工的事,坚持“事事、物物有人管”的原则,实施全方位的管理,使管理的各要素全部处于控制之下,使各项管理工作都确定了主管人、责任者、配合者、审核者、复审者、工作程序等责权明确的组织管理系统,通过自控、互控和专控形成严密的控制系统。比如电冰箱共有156道工序,545个工位责任区,全部的生产与管理的责任都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就连冰箱仓库的1964块玻璃,也是每个员工负责一块,必须擦得干干净净。

下载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企业法治之我见[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创新之我见

    企业创新之我见前言:企业走在生产力创新之路的前沿,是创新生力军的主力,受最直接的利益驱使,因此具有最直接的动力。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创新是产品差异化的必由之路,增强......

    企业社工之我见

    企业社工之我见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

    企业内部管理之我见

    企业内部管理之我见牧归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内部管理十分重要,可以说内部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企业只有把内部管理搞好了,企业才能够具有生命力,才能有生机,充满活......

    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作者:缪少仲 翟花云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2期摘 要: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含义和作用,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措施和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

    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 ———承钢钒制品厂 刘居鹏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一种微观管理文化。在长......

    加强企业新闻宣传之我见

    加强企业新闻宣传之我见李 勇(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测井仪器厂陕西西安710061)【摘要】企业新闻宣传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新闻宣传必须始终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之我见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 监督检查 经济管理 素质论文摘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

    法治文化建设之我见[共五篇]

    法治文化建设之我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对于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应响应国家号召,参照国家目标,追随领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