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

时间:2019-05-15 00:0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

第一篇: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

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

摘要:文章阐述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过六个加强推进六个机制的建立,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主要措施,即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完善财政立法机制;加强财政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依法理财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培养机制;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加强政府财权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惩戒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

关键词:法治财政;阳光财政;财政立法;绩效评价

全面推进依法理财,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政府理财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尽快建设“法治财政”。

一、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四个重要意义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依法理财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规范理财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群众对政府财权的监督,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全心全意履行为民理财宗旨,克服官僚主义,杜绝腐败现象,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理财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必然要求。没有财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就是不完整的;同时,依法理财又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因此,必须把依法理财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并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其主要职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体包括政权建设、农业发展、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公共支出。它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和法治性三个明显特征,公共性是核心,公平性是前提,而法治性则是公共财政的基础,公共财政的一切收支活动必须置于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之下,实现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开、公平和透明。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是加强财政基础建设、提高政府理财水平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可以促进各级财政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依法规范理财行为和财政程序,建立科学的财政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理财效能;可以增强各级财政干部依法理财能力,妥善处理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

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预算法》等法律赋予的职责,以建设法治财政为核心,以深化财政改革为动力,推进财政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努力实现靠人理财向靠机制理财的转变。具体应遵循如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二是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把推进依法理财与深化财政改革、转变财政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和循序渐进相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创新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

五是把坚持依法理财与提高财政工作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财政工作效

率。

三、推进“法治财政”建设的六个主要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六个加强推进六个机制的建立。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完善财政立法机制。应围绕建设公共财政的目标,将预算编制、收入征管、资金分配、预算追加、财政监督、绩效评价、过错责任追究以及财政审批等纳入立法范围,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要建立和完善财政法制工作制度,依法规范权限和程序,杜绝违反程序随意制发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保证法制建设质量。同时,建立和完善财政法规修改、废止和清理制度,对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定期清理,及时进行修改或废止,避免违反上位法、脱离实际以及相互冲突。

加强财政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依法理财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当前应突出抓好如下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科学界定财政部门职能和权限,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

二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三是全面推进以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实现财政管理制度创新;

四是深化财政内部机构改革,按照精简、高效、权力制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并理顺其间的关系,科学配置职责权限,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要按照效率与约束兼顾的原则,规范理财程序,健全理财行为约束机制,提高政府理财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健全财政决策机制,杜绝随意决策、越权决策行为;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实现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有章循序运行;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实现财政资金缴拨规范、高效,切实增强预算刚性约束;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建立财政决算规程,确保财政决算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政府领导和财政管理工作人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培训培养机制。要按照建设法治财政的要求,加强对财政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切实提高其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是强化财政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财政工作人员学习法律和财政法规制度,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意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财政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政策、新制度、新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财政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依法理财工作。

二是实行岗位资格制度。明确财政财务工作岗位任职条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努力做到因职配人、人尽其才。在财政部门中实行岗位资格考试制度,凡不精通财政业务、没有通过岗位资格考试的干部,一律不准从事财政业务岗位工作,更不能在财政业务岗位上提拔使用。

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完善财政管理机制。财政部门应按照全面考核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按照指标科学、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要求,确定财政绩效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围绕财政支出项目、部门财政支出和财政支出综合绩效等层次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要以财政外部评价为主、财政内部评价为辅,注重发挥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提高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质量。要强化评价结果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将其作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分配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同时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完善财政管理制度。

加强政府财权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并积极开展各类专门监督,不断完善监督体系。

一是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依法向同级人大报送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的相关资料,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和要求,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和接受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建议、提案。

二是强化监察、审计、财政等专门监督。进一步完善专门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与事后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使专门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三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增强政府理财工作的社会透明度,方便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受理申诉、控告、检举和办理制度,形成对政府理财的社会监督氛围。

加强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惩戒机制。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现理财行为的权责统一。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结合实施岗位责任制、财政执法责任制,建立理财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过错责任追究范围、追究程序、追究方式等。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而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都要实施过错责任追究。部门违反规定形成过错行为的,要追究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承办人在工作中独自造成过错行为的,应当追究承办人的责任,主管领导监督不力的,要同时追究主管领导的连带责任。坚持有错必纠、处罚到位、惩教结合,不断强化依法理财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卓泽渊:《法治国家论》 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版.[2] 刘剑文:《民主视野下的财政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3] 张馨著:《公共财政论纲》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1版.[4] 刘玲玲:《公共财政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5] 陈共:《财政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4月.

第二篇: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调研报告

对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法治财政建设是一个业务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虽然是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但是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提高创建工作效率、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水平。

关键词: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思考

近年来,我局以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法办事意识明显增强,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财政执法水平持续提升,财政权力运行逐步规范,促进了财政职能发挥。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局连续三年获得法治财政标准化先进单位,2014年被评为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

一、法治财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思维还未完全树立,依法理财观念有待加强。近年来,我们虽然开展了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但是部分同志仍然缺乏一定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片面认为省厅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要求太高,一方面认为“完善财政业务管理机制”考核点中相关指标对于我县经济薄弱地区来说难以完成,有点不切实际,而这些指标恰恰是法治财政建设必须长期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认为“提升财政行政管理水平”等考核点务虚成分太多,财政工作比较忙,没有精力做那些琐碎、程序性的事情,没有时间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法律法规学习,但是这些考核点恰恰也是提升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的必然要求。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有的人将法治财政建设当作软任务,没有从法治的高度,统筹谋划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以致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

(二)依法理财动力不足,创建手段还显单一。虽然经过多年的法制培训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实践,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部分人员由于缺乏法治思维,还不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习惯于用老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能力不够。有的业务科室没有认真研读涉及本科室的考核点,没有积极思考如何实施好考核点内容,反而问办公室该考核点如何完成,要求办公室为其把关,丧失了业务工作的主动权,其实办公室也只是起个牵头作用,个性化的考核点还应由各科室完成。有的业务科室只是简单对照考核点来找资料,照葫芦画瓢,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没有主动向先进地区学习,未将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三)各自为政思想存在,大局意识不强。法治财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几乎涉及到财政局所有科室,有的科室还是某个业务考核点的牵头科室,负责提供相关共性资料,界定相关指标,联系其他科室共同完成好相关指标,最后还要审核其他协办科室所提供的资料。但是工作实践中,这些科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各敲各的鼓,他们只负责本科室考核点需要的东西,不主动向其他协办科室提供相关资料,更谈不上对其他科室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一味指望办公室进行审核,有的协办科室也不主动和牵头科室联系,以致在省厅考核验收时同一考核内容以不同的数据出现,闹出笑话。

(四)整改落实不彻底,工作重点不突出。每次考核省厅都对我局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我局及时整改,但是有的科室认为这些整改事项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或者主动整改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的应付思想,整改不彻底,落实不到位,负责整改的考核点年年考核年年还是要求整改,给省厅留下不好的印象。有的科室虽然注重业务工作,但是对“提升财政行政管理水平”考核点中的一些重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如应该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管理的文件,他们嫌麻烦,以其他部门或者上级处室也没这样要求为借口,规避以“宝财规”文号印制文件;同时对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还未跟进,只知道制定,不知道有些规范性文件随着各项新规定的出台,有可能不合时宜,甚至违规,从而远离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

(一)营造浓烈学法氛围,提高财政干部法治思维。

以“六五”普法为抓手,创新财政普法形式,持续推进财政普法工作。一是深化普法内容。按照规划纲要部署,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担保法》等基本法律,深入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律制度,深入宣传学习《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规,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宣传和营造法治文化。二是突出普法重点。积极向领导干部普法,加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积极向财政干部尤其是基层财政干部、执法干部普法,提高财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事务的水平;积极向广大财会人员普法,增强遵守财税法规制度的自觉性。三是扩大普法方式。放大财政局网站宣传功能,全天候向社会公众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财政法规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了解;继续做优“财政讲坛”,提升财政干部业务水平和法律法规运用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组织财政执法实务观摩,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教育,以案说法,警示违法后果。开展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研讨和征文活动,调动执法岗位人员思考进一步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积极性,以巩固普法活动成果。四是严格执行普法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法活动,党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并积极参加省、市财政部门和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各类法律学习培训;落实好新录用人员岗前法律考试制度、中层干部任职前法律考试制度,对补考仍未过关的,一律不予上岗、任职,促进财政法治建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五是健全普法架构。理顺普法机制,县财会教育中心负责财政普法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各业务科室负责明确综合培训和业务培训内容,形成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范围清晰的普法培训架构。

(二)完善创建手段,提高创建工作效率。

一是决策程序和实施过程要留痕。法治财政建设突出“完善集体领导决策机制”,同时要求规范性文件出台前要经局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目的是提高决策水平,确保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而我局一些“三重一大”事项虽然经过集体决策,也作了会议记录,但是没有形成经局长签发的会议纪要,目前规范性文件虽然经局长审阅签发,但是没有经过局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这样降低了法律效率,影响了依法决策水平。所以,以后凡是涉及集体决策的事项都要形成经局长签发的会议纪要,留下决策痕迹。省厅法治财政考核重点检查各个考核点的备查资料,要求凡是备查资料不在检查现场的,一律不予认定,相应考核点不得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做好平时的法治财政建设工作,而且注意保留工作开展时的痕迹,如前几年有的科室没有将县人大批复预算调整的人大会报保管好,以致省厅考核前就请人大帮忙提供材料。为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局办公室现在已将涉及财政部门的人大会报以正式文件形式编号,流转给预算科保管。二是牵头责任科室要尽责。因为法治财政建设是一个业务性较强的综合工作,所以牵头责任科室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办公室、预算科、监督检查科等牵头责任科室要认真研读相关文件,正确解读、把握好每一个考核点的具体要求;同协办科室统一好政策口径;审核、过堂、把关本科室和协办科室收集整理的资料,对资料不完善、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三是考核机制要注重平时。法治财政建设考核指标中除了预算执行相关的数据要到决算数据出来才能有完整的反映,而其他考核指标要突出平时工作开展的质量、序时、进度,可以由办公室和牵头责任科室实行半年一次的预考核,督促各科室把法治财政建设的功夫做在平时,提高法治财政建设质量,避免考核前花费时间突击整理资料,导致忙中出乱。

(三)主攻工作重点和薄弱点,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水平。

近年来省厅对我局考核提出的整改建议,都集中在完善相关制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到位率、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等,这些既是法治财政建设的重点,也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薄弱点,这些整改要求固然有我县财力因素等客观原因,也有我们工作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进行超前思考,统筹谋划。

一是优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机制。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相关业务科室要按编制规范和软件编制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经营以及政府采购预算,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严格执行“二上二下”预算编制程序,推进以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改革。国库科要定期通报预算执行进度,各业务科室要加强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不断提高部门预算年初到位率。细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问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二是创新资金分配机制。预算科要担负起专项资金管理职责,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宣传、引导,积极争取政府和部门支持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制定全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打破财政局科室之间、部门之间壁垒,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统筹使用专项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严格实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推进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项资金申请、审核实行承诺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专项资金申报、审核、使用等各环节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会计科要担负起绩效评价工作职责,加大绩效评价工作的宣传和业务开拓,加强与业务科室、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的联系,严格要求重大专项资金按规定提交绩效目标并开展目标论证,逐步使项目单位树立起“纳税人的钱不能随意花,支出要讲绩效”的理念,减少和杜绝无效支出。监督检查科要加大重大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引导业务科室依法强化对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牵头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水平和能力。实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工作,促进用款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四是健全约束机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办公室要牵头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财政执法持证上岗制、财政执法文书审核制、财政执法责任考核制、财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提高财政工作人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规范性。五是健全全面监督机制。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依法向同级人大报送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决算的相关资料,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要求,依法接受人大的监督和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开展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通过“**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文明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财政工作,增进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2]江苏省财政厅深入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第三篇: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建设法治财政推进依法理财

推进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公共财政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我市历来十分重视财政法制工作,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当前我市财政法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仍需提高。突出表现为“三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地区财政法制工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财政法制工作者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工作有畏难情绪,工作只是停留在文字把关、条文修改等方面,造成了法制工作与财政管理工作难以融合,“两张皮”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全市只有喀喇沁旗等五个旗县区财政局单设了法制机构,其余七个旗县区未能成立专职机构,机构不够健全,人员严重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三是推动方法不得力。有些地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对待财政法制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有些地方虽然重视宣传教育,但是多停留在标语宣传及文件下发上,难以将法制工作主动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缺少对-1-

工作的统筹安排,更缺少科学的推进措施。

(二)管理力度亟待加大。随着我市财政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的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理念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虽然我们在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国库及国债管理制度,推进政府采购改革、税制改革,健全非税收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加大财政管理创新力度,但是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仍旧不高,与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依法管理水平。

(三)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加强财政监督是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人们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等其他财政管理机制比较重视,常常忽视了监督机制的完善。长期以来,因为财政监督职责定位不科学、监督理念有偏差、监督手段落后、内外协调不完善所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依法维护财经秩序的职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具体的,财政监督中存在着工作“缺位”、管理“越位”和职责“错位”的现象。同时,监督执行力也不强,“事前监督插不上,事中监督跟不上,事后监督用不上(即使有问题,也已既成事实,监督于事无补,一般只有处罚了之)。”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法治工作的建议

(一)把握重点,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一是结合现阶段我市“两依”工作实际,明确推进我市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精细化和信息公开的“四化一公开”的要求,努力构建财政收入、支出、监督、绩效管理“四位一体”的财政法治体系。二是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和财政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调研,前瞻性的为财政法制工作开展夯实基础,建立经济形势发展与财政政策创新联动机制,及时调整出台地方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作用和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三是根据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试行)》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为推进依法理财的主要切入点,修改现有的财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和范围,完善立项起草、合法性审查、决定、公布、有效期和清理等配套制度,避免违反上位法、脱离实际、制度“打架”和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等情况发生。

(二)突破难点,强化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一是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把财政行政执法与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财政执法与财政管理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工作的激励机制和权力保障制度,赋予财政行政执法必要的刚性手段和较为具体的执法依据,提高行政执法质量。三是在抓好财政收入管理和支出管理的同时,完善财政部门的监督机制,构建一种贯穿于财政管理过程始终,同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同级监督,党的监督和其他监督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监督主体多元化格局。

(三)夯实支点,加大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一是长远规划,加强领导。研究制定财政“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健全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法制机构具体抓,相关机构归口抓,全市系统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从人员、经费、协调等各方面提供充分保障,确保实现和完成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二是抓好协调,形成合力。建立财政普法联席会议和议事协调制度,切实加强与成员机构的沟通协调,合力推动财政普法工作。选择普法工作先进和落后的地方作为“两头”,努力提高财政普法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推动全市财政普法工作均衡开展,形成全面开花的财政普法工作格局。三是丰富手段,创新载体。依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利用好互联网、政府门户网、财政内部信息网、组织部门干部学习网等媒体,广泛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和财政工作,加强财政干部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扩展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打造亮点,提高依法理财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

要将依法理财工作系统化。从“思想动员、宣传培训、规划制定、制度建设、决策公开、理财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责任、人员培训”等九个方面,打造我市依法理财特色工作体系。二是实现依法理财工作信息化。依托赤峰市财政信息网平台,开辟面向全社会、各部门的依法理财园地,宣传财政政策、实施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主动接受监督、改进自身工作,提升赤峰财政形象。三是推动依法理财工作长效化。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些工作基础好、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地区,推广经验,带动后进。同时,加强交流,创新工作,逐步在全区财政系统打造我市“法制财政”品牌。

第四篇:法治质检之我见

尽职履责,鞠躬尽瘁

做质监法治文化建设的践行者

“文化建设”是近几年的热门词汇,因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顺应全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 “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的质监系统也适时提出了“建设法治质监文化”的目标任务,这不仅要求质监系统按照法定要求开展行政执法活动,还要求我们在探索文化建设与法治质监上寻找一个统一、一个支点。从这点来说,“法治”与“文化”并不矛盾,法治是手段,文化是基础,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法治质监文化”任重道远。

那么如何做好“质监法治文化建设”这道难题,如何在质监系统将法治与文化深度结合一起,全国各地都在不断的探索中。如围绕职能抓监督、围绕问题抓整改、围绕程序抓规范、围绕大局抓创新;又如以质监文化建设为载体孕育法治质监底蕴、以政风行风建设为载体净化法治质监环境、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彰显法治质监成效、以“一案一考评”为载体夯实法治质监基础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法治质监文化氛围蔚然成风。

但不可否认质监部门在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职责“错位”、“缺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行政执法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等。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在法治质监

建设中,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旧观念;存在制约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存在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而这些症结的解决,除了要靠制度的落实和监督的到位外,还需要有法治文化的影响与潜移默化。只有公民自身的道德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提高了,才能及时弥补法律制度所不能覆盖的空白。对内,要在全系统大力推行法治质监文化建设,实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质监依法行政效能。对外,要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强化法制的思想保障作用。同时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不断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坚持执政为民,自觉为人民把好关、服好务。

质监文化是在长期的质监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质监特点的一种行业文化,是质监团队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管理方法等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质监文化在塑造质监精神、树立质监形象和推进质监事业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提高执行力和服务效能,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有效性进一步凸显,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连续保持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工作成效。

首先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提高质监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命题,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国家要真正富强,不仅需要有形的硬实力作基础,还要有无形的软实力的强大支撑。“软实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国民之魂,文以

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增强民族凝聚力离不开文化软实力。事实证明,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势必分崩离析,我们质监部门作为一个以综合管理、技术检测、行政执法为主要特征的政府职能部门,如果离开文化软实力,何以立足?谈何发展?。

第二,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弘扬新时期质监精神的首要任务。质监文化其核心是塑造“团结、奋进、发展、创新” 的质监精神。它是质监队伍的灵魂,对质监事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导向力。

第三,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建议法治质监的战略举措。精神文化具有无所不在的渗透性和感染力,能够真正塑造和改变人心。以质监文化为灵魂,以人为本。从尊重人、教育人、培养人出发;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与法治质监的总体目标并不相悖。

第四,加强质监文化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有古语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积累过程,要正确把握质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紧扣“以质取胜、保国安民”质监核心,倡导“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理念,落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基本要求,铸就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质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全面建设法治质监文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但建设法治质监文化不只是法制部门的任务,它是时代赋予全系统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质监人都应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加快目标任务的落实,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建设法治质监文化的总体目标要求下,铺下身子,做出样子,抓出例子,想出点子,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劲头,勤于思考的作风,创先争优的方法。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为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做好支撑和保障。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质监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坚持严格执法,增强依法履职观念。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意执法、以权代法现象发生;大力倡导“亮剑”精神,强化公正执法观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一视同仁。

二是坚持以理服人,提高和谐执法本领。以“六个说清楚”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创新机制为起点,全面开展“说理式执法”,强化文明执法观念,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势压人、态度粗暴行为。

三是坚持阳光执法,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执行行政执法文书票据化管理制度和开门审案制度,切实做到执法依据、执法内容、执法程序、执法结果“四公开”;探索实行执法办案责任制、案件主办人制;推行案件复审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保证执法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

四是坚持执法监督,追求良好社会效果。实施行政执法目标考核制,完善内部执法监察制,强化行政执法的过程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疑难案件专家会审制、案件听证制、案件复审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件当事人回访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执法监督。

五是坚持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大力开展礼仪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分批次地对干部职工进行行政、执法、检测等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全系统培养造就一批“懂业务、善管 理”的合格专业人才。广泛开展“温馨服务在窗口,文明服务在行业”为主题内容的规范化服务活动,推进微笑服务,礼仪服务和文明服务,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六是坚持 “夯基础、练内功、强素质、树形象”。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组织干部开展形式多样、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锻炼提高干部职工的体魄和意志,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起到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应该科学规划质监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强质监法治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夯实法治硬基础,为质监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五篇:以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以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一、加强领导,为普法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局法规科负责日常事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布置阶段普法教育工作,负责指导、检查、督促五五普法工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法制机构牵头组织,各科室具体抓落实,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2、明确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对“五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每年制定了《法制教育方案》,明确当年的普法教育的内容、工作方法,推进普法工作的全面落实,并将普法教育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底工作考核目标的重要内容,使两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强化经费保障。我局提高普法经费预算标准,将其列入本局的工作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各项普法活动顺利进行。

二、突出重点,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抓好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部署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着重开展了“送法下乡”、“送法进校园”、“送法进企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印发《财政行政执法项目及依据》发到各科室;三是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四是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

2、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如参加全区“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日,采取有效形式,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普法的规模效应。

3、加大对干部职工法律培训力度。结合实际开展法规宣传培训活动。一是突出对象和内容,抓好教育培训。开办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提高领导干部业务素质。积极购买《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保证干部人手一册。在OA办公平台和两公开网上开办了“政策法规”栏目。二是创新方式,多形式多载体开展教育培训,增强工作的适用性。针对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通过举办培训班、科长讲坛和现场会等形式,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同时,通过法律法规考试、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三是坚持学法日制度。定期组织考试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我局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下载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财政法治宣传教育

    全国财政法治宣传教育 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财政法治宣传教育......

    加强依法理财建设法治财政(推荐五篇)

    加强依法理财 建设法治财政 王文童 2012年第5期 ——政治建设 加强依法理财,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政府理财水平的有效途......

    青岛崂山区财政局法治财政示范点建设方案

    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 法治财政示范点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快建设法治财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法治财政建设

    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法治财政建设夏河县财政局 (2010年7月28日)五五”普法开展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和省州财政部门的安排部署,在县依法治县办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

    法治建设

    意义 也许与湖湘与生俱来的灵秀地气有关,近年来,湖南总是在全国率先走出先声夺人的一步,创造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成绩,“填补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空白”、“建设法治政府的‘湖南模式......

    法治文化建设之我见[共五篇]

    法治文化建设之我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对于部门、单位和个人,都应响应国家号召,参照国家目标,追随领导方......

    如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之我见

    如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之我见 摘要:近些年来财政部门的存量资金的使用状况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的流动性,对稳增长惠民生......

    师德建设之我见

    师德建设之我见 王海泉 在当今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