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越南经济的崛起
题目:论越南经济社会的崛起
关键词:发展过程、特点、概况、现状
参考文献:《当代越南经济社会研究》、《列国志·越南》、《越南国情报告》
摘要:越南作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历史上饱受镇民侵略和战争破坏,而如今它却在国际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迅速崛起。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崛起的历史,也是越南人民走上民族独立并不断强大起来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研究价值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分别从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发展特点以及发展概况和现状,全面阐述了越南经济社会崛起的历史、原因以及具体表现。
论越南经济社会的崛起
在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南端,有一个与中国相邻,国家领土呈“S”形的国家——越南。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邻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越南国土面积仅有30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000多万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经历了封建社会、侵略战争、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等一系列复杂的历史阶段后,取得了革新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等诸多巨大的成就。一个倍受殖民压迫和战争破坏的国家,是如何摆脱困境,一步步在世界国际舞台上崛起的呢?从越南的经济革新以及经济社会迅速崛起的实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值得学习和研究的经济发展的经验呢?
接下来,本文将从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特点、概况与现状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连接认识以及学习体会。
一 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
越南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客观条件。然而,由于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近代又遭受外国殖民主义近百年的统治,以及长期战争的破坏,越南经济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
1945年八月之前,法国老殖民主义下的越南,是一个工业不发达、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土地分散经营,技术落后,商品货币关系尚未发展,农村和山区人民主要靠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生活,并不断受到法国殖民者的剥削和压迫。之后,二战期间,日本入侵越南,越南成为日法双重侵略的殖民地。日法的侵略,造成越南空前的饥荒。第二次侵略战争后半期,法国经济面临崩溃,便向美国乞求支援,这为美国势力入侵越南并将法国排挤出去提供了机会。在美国等欧洲国家的支持下,越南南方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1945年的八月革命之后,越南北方建立了民族民主经济。这一时期,由于经济社会与政治发展道路不同,货币与财政制度各异,战争的影响也不一样,越南南、北方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而长期的抗法、抗美战争,一方面促进了越南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长期战争的破坏对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人口与社会结构等早成了巨大的危害,是战后的恢复与重建任务繁重而艰辛。
1976年国家统一后,由于越南当局思想认识上超越发展阶段,脱离本国实际,以及当时对外政策的失误,使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为解决经济危机,1976年越共“四大”推行产品经济途径,着重强调国家调控,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完成南方社会主义改造。1982年越共“五大”调整了经济政策。1986年越共“六大”提出了全面革新路线,在肯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基础上,同时肯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1991年越共“七大”肯定了越
南“初步形成了再国家管理下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2001年越共“九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2006年越共“十大”继续坚持实行革新路线,先后制订了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2001年~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过10年的实施,越共“七大”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指标都已完成。现在,越南已迈入建设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期。全党全民正朝着既定目标——吧越南建设成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奋勇前进。
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越南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理论在实践中形最终确立,相信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一理论会不断完善和深化。越南,凭借自己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正在一步步崛起。
二 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越南逐渐形成了了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当代越南从产品经济的强力推行到逐步调整,进而逐步转向商品经济的途径,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发展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化体制变革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渡过挫折和危机,发展成效日益显著,并逐渐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注重社会进步,人的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主观错误政策的干扰。在革新开放的动力下,内外动力从机制失衡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断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得到培育和加强。
当代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为: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非国营与外资三种资本与资源运营主体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为发展途径,以民族主义、传统文化与内部资源和动力为根基,将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达到内外动力融合协调为推动力,努力追求经济高增长和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最终通过以人为本的综合持续发展,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目标。
当代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的特色。越南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劳动人民集体做主权,让人们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第二,具有独立自主性。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深厚的民族主义相结合,积极利用外部力量,同时坚持以内力为主,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自主性。第三,后发外源性。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受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以及中国革新开放模式的影响。第四,曲折渐进性。越南由于受长期的战争破坏和殖民统治,经济发展过程曲折,通过不断地探索,一步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第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越南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与发展动力,采取多边化、多样化协调平衡发展战略。
越南坚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特点,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渐渐步入正轨,保持着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
三 越南经济概况与现状
越南的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以及金融业等发展程度不一。在确立了社会主义方向的商品经济之后,越南政府全面发展经济,从各个行业进行经济建设。越南是传统的农业国,历来以农业为本,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越共六大后,伴随着革新的全面展开,越南农业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越南林地和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由于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炎热,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甘薯和木薯等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越南的土质、气候和雨量适合咖啡、橡胶。腰果、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生长。经济作物给越南带来了不少的财富。越南采取畜牧业与农业同步发展的道路,林业走上了保护性开发的发展道路。越南河流众多,温度适宜,食物丰富,有利于海洋生物生
长,因此水产业迅速发展。
越南的工业经历了一段高低不平的道路才走上了坦途,如今,越南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越南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有利于发展加工工业,丰富的人力资源也是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之一。但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能源、水电、和交通配套设施方面。越南的工业体系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在重工业产业中,油气工业为越南经济主要的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煤炭已成为越南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之一,电力工业建设资金不足,发展缓慢,钢铁工业长足发展,并初具规模,化学工业为越南工业结构中薄弱的一环。轻工业产业中,越南纺织业发展迅速,跃升为全球第九大纺织品出口国。服装业在产量、产值和创汇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制鞋业也蓬勃发展。
革新前,就物质水平而言越南的交通运输业还十分落后,结构不协调,分布不合理,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革新后,越南政府加强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今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越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风光旖旎,山清水秀。因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比较丰富。革新前,由于经济欠发达,价值战争破坏等诸多原因,旅游业几乎处于空白。革新后,越南经济形势好转,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越南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建设旅游设施,国内旅游与国际接轨,加强旅游软件建设,旅游业蓬勃发展。
越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国家各方面的综合实力,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
越共极大之后,越南外部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越南先后加入了东盟、WTO,并积极与中国、美国、俄罗斯和东盟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对外贸易出现新局面,越南的国际地位也不断上升。
2001年4月,越共九大通过了《2001~201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制订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展示了越南在21世纪头10 年的发展蓝图;它的实施将大力推进工业化、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为到2020年把越南建设成一个工业化国家奠定基础,这必将极大地激发越南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数的历史事实说明,越南人民通过不断地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经济发展途径。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越南正以全新的姿态,一步步崛起。
结语: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越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史,也是越南人民的文明史,是全体越南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越南语这一门语言的同时,认识和研究越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10级越南语班姓名:李丽萍
学号:104050611
第二篇:越南经济合同法
越南经济合同法
为了尊重各经济单位在经营自主的基础上,使各种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实行得到障,从而促进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为了维护经济关系中各方的权益,并提高其责任感,维护经济活动中的秩序,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根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第34条和第100条,本法特对经济合同制度作出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1 条 经济合同是经营单位各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而明确相互在生产、商品交换、服务、研究、科技应用以及其他经济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第 2 条 经济合同的签订者如下:
(1)法人与法人;
(2)法人与依法登记经营的个人。
第 3 条 经济合同的签订,要遵照权利、义务平等和自愿、互利的原则。签订合同各方应对所涉及的财产负有法律责任。
第 4 条 签订经济合同是经营单位的权利。在签订合同时,任何机关组织、个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经营单位。任何经营单位不得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违法活动。严格履行已签订的经济合同是尽约单位的义务。任何单位、组织、个人不得非法干涉经济合同的履行。
第 5 条 签订合同各方有权协商,依法运用财产抵押和担保方式及其他各种方式,从而保证合同的履行。
第 6 条 国家保护签订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的合法权益。签订合同各方有权要求在公证机关公证。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进行合同登记。
第 7 条 在履行合同发生争执时,各方可用协商办法或提交经济仲裁解决。第 8 条
(1)以下经济合同被视为全部无效:
a、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条文的;
b、签订合同之一方没有依法登记经营的;
c、签订合同者职权不明确或有欺诈行为的。
(2)经济合同中部分违反法律条文,但不影响合同的其他内容,被视为部分无效。
(3)经济合同的全部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应由经济仲裁判定。
第二章 济合同的签订
第 9 条 签订合同者必须是法人的合法代表或是注册经营者。法人的合法代表或注册经营者可以书面授权代理人代表自己鉴订合同。被授权者只能在授权范围内签订合同,不得转授第三者。
第10条 签订经济合同的依据:
a、国家的计划方针,现行的政策、制度、经济——技术标准;
b、市场的需求,顾客的订货单和售货单;
c、自身发展生产经营的能力和经济活动的职能;
d、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签订合同各方的财产担保能力。
第11条 可使用文本、贸易凭据、公文、电报、售货单、订货单等签订合同。自各方签订或收到体现合同主要内容的贸易凭据之日起,合同即被视为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12条
(1)经济合同包括以下内容:
a、签订合同的年月日,各方的名称、地址、资产数目和开户银行,代表者和登记经营者的姓名。
b、合同的对象可以用数量、重量或已商定的价值进行计算;
c、产品质量、种类、规格、配套或工作时的技术要求;
d、价格;
e、质量保证;
f、验收与交换条件;
g、结算方式;
h、违反合同的责任;
i、合同的有效期;
j、保证执行合同的办法;
k、其他商定。
(2)本条款(1)中的a、b、c、d四项是合同的主要内容。其他各项与某类经济合同的特点关系密切,也是该类合同的主要内容。
第13条 合同中的商品、工作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关于质量、技术标准的规定,或者与该单位根据商品的质量和商标要求在标准计量部门登记的质量标准相符合。未登记质量标准的新产品或不能用具体质量标准衡量工作的则要在合同书中写清楚产品的质量或工作的技术要求。
第14条 签订合同时,必须遵守国家关于商品工作质量保证的有关规定,对于没有国家质量保证规定的产品、工作,各方要在合同中写明质量保证的范围、内容和期限。各方可以商定在质量保证期间,产品、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纠正和处理办法。
第15条 各方在合同中要具体写明价格,在执行合同中不允许更改价格。对于由国家定价的商品,合同中的计价必须与之相符。
第16条 各方有权协商商品工作的验收交接进度表和交接的地点、方式,合同的内容必须与实际条件相符合,对各方便利。各方未商定交接地点、方式时、应遵照该类经济合同的法律规定。如果各方在合同未商定和该类合同没有法律规定的,交货、售货方的主仓库则是交接地点,并把货物交到订货、购货方的运输工具上。
第 17条 结算方式由各方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协商。
第 18条 经济合同的有效期限由各方商定。
第19条 为了鼓励实现合同,各方有商定奖金权。违反合同的罚款标准由各方依法商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各方有权协商罚款数额。
第20条 不违法的其他协议可列入合同。
第21条 为了使合同条款具体化,各方有权签订合同附件,附件内容不得违背合同的内容。
第三章 经济合同的履行、更改、终止和清理
第22条 各方在相互合作和尊重互利的基础上,有保证准确全部履行合同的义务。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如果一方有困难可能违反合同,必须立即通知对方,同时必须设法克服困难。接到通知的一方,根据自己的能力帮助对方克服困难,并设法减少可能遭到的损失。
第23条 除了法律有其他规定外,编制发票和催款单要与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条款内容相符合,根据合同中协商的结算方式和期限,履行付款义务。如果合同中不注明期限,付款期限为15天,从接到摧款通知单之日算起。催款方按单据通过银行收足转款或收足现金时,付款才视为完成。
第24条 一方将生产经营任务的部分或全部转交给有经营登记的法人或其他个人,必须将有关继续执行合同的全部工作一并转交。
在转交前30天,转交方必须向与合同有关各方书面报转交合同的内容和接受人。
接受人有继续执行转交合同的义务。在接受人不够条件执行转交合同的情况下,接受转交前必须要求转交方清理合同。
从接到通报之日起10天内,与转交方有关的合同各方有权要求按合同规定清理合同。在这期间内,如果没有清理合同要求的,合同的转交被视为已接受。
第25条 当签订合同的一方是即将解体法人,在解体前30天,被解体方必须书面通报合同有关各方,并进行清理合同。
第26条 已具法律效力的合同,根据各方的合同商定可以废除、修改。
第27条 当一方承认或者被经济仲裁作出违反合同的结论时,如果被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对自己不利,则有权单方终止合同。单方终止合同的通报必须在10天内用书面通知违约对方,从违约方承认或者有经济仲裁的结论之日算起。如果合同经过公证或登记,单方停止履行合同的通报必须寄给公证机关或合同登记机关,同日寄给违约方。
第28条 有以下情况,各方必须共同清理合同:
(1)合同履行完毕;
(2)合同有效期限已满并没有延长期限的协商;
(3)合同被停止履行或废除;
(4)根据本法第24条第2第3 款或第25条规定,合同不得继续履行。
第四章 违反合同的责任和无效合同的处理
第29条
(1)各方都要互相承担不履行合同或不正确履行合同的直接财产责任。
(2)违约方必须向被违约方交纳违约金,如有损失必须根据以下规定赔偿:
a、违约金标准为该合同价值的2%到12%,部长会议对各类经济合同的违约金标准作具体现定;
b、赔偿损失费包括财产丢失、损坏价值、为阻止和限制违反合同所造成的损失费用、因违反合同而引起的由被违约方已付给第三方的罚款和损失赔偿费。
第30条 违反结算规定的一方必须交纳违约金,违约金数额相当于法律规定的过期贷款利息数额。
第31条 因产品和工作质量不符合合同签订的要求,接收方有权不收,如果接收,接收前,接收方有权提出降价或加工的要求。因需要加工而不能按时履行合同,违约方要交纳违约金和赔偿因不按时履行合同而造成的损失。
第32条 质量保证期间,如果接收产品方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用书面通报对方,以便共同确认,这一工作不得超过15天,包括收到通报之日起,确定后形成备忘录。在收到通报15天内质量保证方不作答复,则被视为已承认质量问题,并承担质量责任。各方有权协商产品的降价或更换。如果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或拖延解决而引起产品不能按合同要求使用,被违约方有权要求按本法第37条规定进行处罚和赔偿损失。如果接收产品方已与违约方协商处理了质量问题,那么接收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处理费用。质量保证期间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如果因产品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而产生的损失,违约方要赔偿被违约方的损失。
第33条 当一方推迟履行合同时,尽管产品已经完成,被违约方有权拒绝接收,并有权要求违约金和赔偿损失。如果合同没有别的规定,合同内容的部分或全部提前履行,订货方有权不接收。
第34条 当一方不按合同规定同步完成生产任务,对方有权不接收产品,直到按规定同步完成为止。违约方向被违约方赔偿由不按期完成合伺而造成的损失。
第35条 当一方拒绝接收另一方按合同规定完成的产品,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交纳违约金,支付保管、运输费用和赔偿因不接收产品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第36条 当一方不按本法第27条规定而单方停止履行合同时,按本法第37条给予违反合同的处罚,并赔偿损失。
第37条 合同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都要受到法律规定罚款范围内的最重处罚,并且赔偿由不执行合同而造成的损失。
第38条 当发生违反合同时,被违约方有权向违约方索取违约金。自接到索取违约金通知单之日起15天内,违约方必须向被违约方交纳违约金,如果越过期限,违约方必须依法支付过期的利息。由于违反合同而造成损失,被违约方有权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接到赔偿要求通知15天之内,如果违约方不答复或者不承认这一要求,被违约方有权要求经济仲裁解决。索赔方有义务证明得知合同被违反后已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支付赔偿损失费自承认赔偿损失或经济仲裁决定赔偿之日起30天内,过期不付,违约方必须依法支付损失费之外的愈期利息。
第39条
(1)根据以下规定处理被视为全部无效的合同。
a、如果合同内容还末履行,各方不得准许履行。
b、如果合同内容已履行一部分,各方要停止继续履行合同,并进行资产处理。
c、如果合同内容已履行完毕,各方要进行资产处理。
(2)本条款(1)b 项和c项的资产处理应根据下列原则进行:
a、各方互相归还履行合同以来已收到对方的全部资产,如果该资产没有被依法没收,不能以实物归还则以现金归还。
b、不合法收入必须上缴国库。
c、各方承担一切损失。
(3)签订被视为全部无效的合同者和故意履行已被视为全部无效的合同者,根据违法情节轻重给予纪律、行政处分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被视为部分无效的合同,合同各方要修改违法条款,恢复原来的权益,并依法另行处理。
第40条 在以下场合违反合同可以减轻或免于全部财产责任:
(1)遇到天灾人祸和其他预想不到的客观障碍,并已采取-切必要的克服办法。
(2)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紧急令。
(3)由第三方对违约方违反合同,但第三方根据本条第(1)、(2)款规定不负资产责任。
(4)一方的违反合同是引起另一方违反合同的直接原因。
第41条 经各方商定以外币结算的合同,其违约金和赔偿损失费也以相应的外币计算。
第五章 最后条款
第42条 本法各条规定适用于法人与科学——技术工作者、艺人、家庭经济户、农民和渔民个体户之间签订的合同。
第43条 本法各条规定适用于越南法人与外国在越南的各种组织机构、个人之间签订的合同。
第44条 以往规定与本法相违背者一律废除。
第45条 部长会议制度实施本法细则和颁布有关各类经济合同的规定。
本法由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1989年9月25日通过,国家主席武志公1989年9月29日签署公布。
第三篇:中原经济崛起
促中原经济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中原经济区处于全国东南西北的枢纽地带,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地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中原经济区面临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积极在探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三化”协调发展上争优创先势在必行。
2011年《中原蓝皮书》提出中原经济发展目标
●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为支撑
●以东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西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两翼
●中原经济区将形成“一极、两带、两翼”发展格局。温家宝强调,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争取在今后十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使中原经济区有个跨越的发展和进步。
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实力。提高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实力,靠什么?靠改革开放,靠科技创新,靠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是要注重统筹和协调。对中原经济区来说关键在于城乡统筹,在于实现工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时推进农业的现代化。绝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
三是要走新型化和信息化道路。不要盲目铺新摊
子,要立足于高起点。要重视中小型企业和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四是要发挥河南的农业优势。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业机械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五是要注重环保、生态、人口、资源。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建设中原经济区要走低碳高效之路
六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
活。
在“三化”上协调发展四大着力点
1、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3、积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4、坚持走产业城镇融合发展之路。
为此郭庚茂省长提出的六个原则
一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是把重视项目投资与扩大消费、增加出口结合起来,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三是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努力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四是把推动自主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五是把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与促进发
展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六是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努力增
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在此基础上要发展中原经济,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还必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那么怎样解决值几个问题呢?试分析钱就是经济,要想有经济就必须要发展。人去哪?必须得提供就业岗位,目前第二、三产业就业场景很大,所以要想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就应该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经济发展了,有经济做基础,改善城乡居住环境,解决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至于粮食问题就要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农
业机械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粮食持续稳定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是发展,而在“三化”中城镇化在破解四道难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把城镇化这篇文章做好了,就会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一方面,城镇化把工业集中到产业集聚区,实现土地集约节约使用,可以保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同时扩大城市的面积,加快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用工业化带动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就有了充分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了,还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
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是要提升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位。
――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7个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镇体系。
――继续强化郑州的中心地位。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高郑州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在全省的首位度,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和增长极。
――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以客运专线、城际快速
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加快发展洛阳新区,发展壮大郑汴洛工业走廊,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支撑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将中原城市群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重要的城镇密集区,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要强化陇海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支撑作用。――增强沿陇海经济带实力。加强与江苏沿海经济区、长三角和西北地区交流合作,培育形成郑汴洛工业走廊,壮大能源原材料、现代制造业、汽车等支柱产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提升沿京广经济带水平。提高京广通道综合运输能力,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食品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加强与京津冀和武汉城市圈进而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构建沟通南北的经济带。
三是要壮大京广线以西和以东地区。
――加快京广线以东地区经济发展。以濮阳、商丘、周口、信阳、菏泽、聊城和皖北四市等10个省辖市为依托,加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沿京九经济带。以河南省现有的黄
淮四市为基础,链接毗邻的淮北、亳州、宿州和阜阳四市,扩展河南省信阳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形成一个“4+4”的跨省区的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
――全面提升京广线以西地区的产业层次和经济实力。以焦作、济源、三门峡、平顶山、安阳和河北2市、山西3市为节点,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围绕装备制造优势行业,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
综合来看中原经济区有以下独特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人口优势。三是文化优势。四是粮食优势。五是基础优势。六是后发优势。再加上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原经济区定能实现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的“五新”即: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张景宾
机械材料系机械设计(1)班
***
第四篇:论欧洲崛起
论欧洲崛起总而言之,欧洲的崛起是政治、经济、科技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其强盛的根源来看,欧洲在一段时期内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而历史就像是大国和地区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天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有功败垂成的可能。因此,研究近代欧洲崛起的历史原因及成功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
(1)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游牧民族侵略线的最东端是中国北部,最西线是罗马帝国北边的匈牙利,线路属于单向由东向西推,这是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这也是欧洲近代能够崛起的先决条件之一。
(2)政治上,政治生存条件发生了剧变,整个社会已慢慢向资本主义的方向进行了,意味着民族主义的逐渐兴起,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另外,新军事革命兴起,革命军队与资产阶级联盟。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也从思想上为欧洲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3)经济上,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资本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农业发展,贸易扩大。维京人解除威胁、十字军远征、和蒙古帝国的建立都是贸易发展的动力。新的经商制度的运用,如:标准货币、银行信用票据,股份公司等,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4)技术上,科技的发展,造船,航海,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扩大,也为海军装备提更了有力的保障,武装远航商船使西方的海军大国最终取得了控制海洋商路和所有易受海军攻击的社会的有利地位,它意味着欧洲的世界地位大大提高了一步。
(5)对外,殖民掠夺,侵略扩张
(6)文化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解放了思想,极大地促进欧洲精神面貌的变化,对于近代欧洲的全面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宗教改革,宗教好战精神使国家观念增强,新君主制得到巩固,资产阶级崛起。这些都对近代欧洲的崛起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人兴。纵观历史的发展,治国安邦,百业兴废,人才是根本。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于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人兴。纵观历史的发展,治国安邦,百业兴废,人才是根本。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人才辈出,才能兴旺发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才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科学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一、科学人才观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才观是人们对人才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人才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人才观就其本质来说,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它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问题上的贯彻与运用。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基础,科学人才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事人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论中华之崛起
论中华之崛起
中华的崛起不是某一个时代特定的产物,而是历史交予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任务,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和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但从这个层面上讲的话,中国确实正在崛起。但是,在探讨中华崛起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崛起”的概念。
“崛起”,意为 “兴起,奋起”。国家的崛起不仅需要有雄厚的基础,更需要有发展的动力。崛起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对于过程而言,更重要的不是雄厚的基础而是发展的动力。所以,在探讨崛起的问题上,在不忽视雄厚的基础的前提下,更应该侧重于发展的动力。我们将侧重于发展的动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华崛起途径。
一:寻求稳定的外部环境
外部稳定的环境能为我国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我国应该选择和平崛起的道路。事实证明,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使发展程度最大化。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符合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符合全世界的最大利益。中国的崛起背离不了和平的大环境,我们应该选择发展军事实力足够保卫我们的国家利益,同时利用外交途径寻求最大化的和平环境。
二:解决主要的国内矛盾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不等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存在问题。我们的人均GDP排名和GDP排名远不在一个层次上,这说明我们的国民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却没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们有着和世界不一样的贫困线,虽然贫富差距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并且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明显,但是在我们的国家,共产主义社会中,发展到一定地步,应该兑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承诺。我们的执政政府应该把此项承诺提到经济发展的日程,逐步的缩小贫富差距,社会才能安稳,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使我们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否则我们的发展将被拖住不前。其次,我们应该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大力的宣扬社会中阳光的一面,改善我们的社会风气。只有社会风气好了,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信任而不是猜忌了,我们的社会才能有充足的发展动力。
三:改变国民的教育意识问题
过去的几年是我们广泛讨论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的几年,更多的声音把问题推给了教育部,我却不敢苟同。首先,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国外的教育环境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人口基数大,竞争就更加激烈,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同国外的教育一样。其次,国民的意识是决定教育前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是中国最广大的家长同志争先恐后的将祖国的花朵送入一所所高等学府。在中国家长的心目中,一本高于二本,二本高于专科,这是几乎所有中国家长的所谓共识。这导致我们的专科教育水平远远赶不上国外的专科教育水平,同时国内林立高等本科院校以招生为目的,导致教学不精,治学不严,没有特色,失去了大学本该发挥的功能,并不能很好的向社会输出人才。所以,这也严重的影响了国内本科教育的发展。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的教育问题不只出在教育部,也出在我们的国民意识。我们的国民还不能很好的意识到教育的真谛,我们的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强对国民素质和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结合具体国情研究发展教育的方案。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崛起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坚实的保障。
四:坚定不移的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科学技术是发展所有支柱产业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科学技术能在军事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决定我们的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科学技术还能能加快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决定我们的经济发展设计,在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科学技术的踪影无处不在。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利益最大化,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
过去的几年,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发展的不足,并且努力去改善,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以一句话自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