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论实现高水平崛起
坚定转型升级,力推产业高级化
——二论实现高水平崛起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评论员:高剑
在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指出,实现高水平崛起,产业是重点。积极实施产业高级化战略,推动东莞从适宜低成本、创业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的区域,向适宜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茁壮成长的区域转变,加速推动传统产业从“生产车间”、“世界工厂”向世界设计室、国内外名牌原产地转变,实现支柱产业从边缘化生产组装向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价值链高端研发制造模式转变,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微弱产业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转变,引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项目大产业大园区,壮大高水平崛起的产业主力军。
经过30多年的高速成长,东莞已经以全球制造业产业重镇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但东莞制造业企业也越来越面临成本压力上升的困境。当前,东莞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除外销市场受限等因素外,原材料、用工等成本升高正成为企业发展“不能承受之重”。发达国家制造业历史表明,由于制造业成本约束力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一旦制造业成本达到瓶颈,那么,制造业企业规模性的向外迁移,就可能造成城市经济的“空心化”,制造业城市的经济繁荣就可能停止。因此,我们不能不思考东莞长久的未来,不能不思考以怎样的行动来保持东莞的领先地位,保持东莞的竞争力。对东莞而言,避免产业“空心化”,别无他法,只能坚定地走转型升级之路,走产业高级化之路。
近几年实施的产业转型升级,使东莞初步开启了产业合理化、高级化的大门。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提出了未来五年东莞高水平崛起的战略布局,进一步细化了东莞产业高级化的路数。未来五年,东莞应自觉地加速产业高级化的进程,一方面,通过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资本的梯次转移,特别是加大引进新兴产业资本,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提升增量资本的高级化;另一方面,对现有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在坚持就地转型的前提下,利用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倒退形势,加速企业微笑曲线的形成。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向产业高级化的双重递进,加上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将塑造东莞产业和经济的高级化生态,助推东莞实现从产业大市向产业强市的转化。
几年前,东莞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经过几年的操作,有必要根据新情况和新形势重新评估政策中某些部分的适宜性,并与时俱进地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对东莞转型升级和产业高级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措施,比如,“三区四城”、主动对接惠深港、大项目大园区大产业等,都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近期内及时部署和落实。
今天的东莞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实现高水平崛起、提升幸福指数、再度领跑广东30年,这些期待和希望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一心一意抓转型升级,一心一意抓产业高级化。
第二篇:三论实现高水平崛起
城市须嵌入高水平崛起的基因
—— 三论实现高水平崛起
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
评论员 高剑
“实现高水平崛起,城市是基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在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精神,提升治安、教育、医疗、交通发展水平,优化法治、诚信及食品安全环境,使我们的城市在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的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以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文精神的提升来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和人才。”
今年东莞“两会”期间,在市列席“两会”高层次人才代表暨人代会旁听人员座谈会上,旅美社会学家、东莞理工学院访问教授李毅博士大声疾呼,东莞急需一个50年至200年的城市大规划。他的理由是,今后30年,还有一个浪潮,那就是美日欧港澳台的服务业、总部经济转移到中国大陆的浪潮。东莞如果能够在今后几年做好城市的整体规划,就有可能迎接这个服务业、总部经济迁移的大浪潮。虽然李毅博士的呼吁具体指向城市规划,但是,其内容中的方法论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一个城市,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公共服务提供,抑或关乎人居和谐的城市管理,我们都必须以前瞻性的视野进行谋划。
东莞,你我共同的家园。在2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800多万人。在过去30多年高速成长中,城市的体量在长大,城市的人口在增加,已经形成了与“东莞模式”相吻合的城市建设布局、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方式。如今,在初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上,东莞确定了高水平崛起的前进方向。因此,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提供,须嵌入产业高级化和高水平崛起的基因。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两会”特别强调,要实施“强心、宜居、内畅、外联”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导向,高水平推进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圈、中央生态休闲区的建设。很显然,这些新的动作,将弥补既往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而为了满足市民生活质量的追求,东莞也必须高度关注人与环境的友好,让生态洋溢着浓郁的绿色。正如徐建华所指出的,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我们要把人民的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使城市为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宜居生活提供更好的支撑。一个土地资源合理使用、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兼顾产业高级化和市民宜居需求的城市,才能让有形的建筑,凝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市民对东莞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吻合经济方式转变的需要,让产业的高级化获得有力的支撑。一个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大的城市,才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
第三篇:xx如何实现高水平崛起工作方案
xx如何实现高水平崛起工作方案
各分局党委(总支、支部)、局直各党总支(支部):
为确保2月29日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推动我市公安工作发展进步,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奋斗目标,市局党委决定,今年在全市公安机关和全体党员民警中开展“东莞公安如何实现高水平崛起”大讨论活动。现将有关活动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认识市委对我市公安机关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公安工作取得新发展,为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和任务
大讨论活动总的目标是:围绕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化”、“五个警”建设目标,开展大讨论。通过“四个化”、“五个警”的工作目标,提出落实工作目标的办法和举措,解决我市公安机关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市公安工作的发展,为实现我市公安工作实现高水平崛起提供理论支持。
大讨论活动的具体任务是:
(一)理清工作新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公安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化”、“五个警”工作要求,认真回顾总结我市公安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入查找公安队伍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与实现“四个化”、“五个警”工作目标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在继承和发扬我市公安机关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我市公安工作的努力方向。
(二)思考实现目标的策略。通过大讨论活动,查找出本地区、本部门、本警种在思想观念、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可改进之处,对照“四个化”、“五个警”要求,在侦查办案、打击防范、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思考如何去实现目标,拿出具体的策略,切实通过“四个化”、“五个警”促进警务效能,实现提升战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实现公安工作高水平崛起。
(三)推动工作新发展。将好的工作策略汇编、转化成工作制度,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实行,实现集思广益推动日常工作,提升行政执行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提升公安机关形象。
三、步骤和方法
这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发动和理论学习阶段。(2012年3月19日至3月31日)
1、动员发动。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大讨论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要逐级召开动员大会,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部署。要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使广大党员民警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参与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理论学习。各单位要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等形式,分层次、分专题、有重点地组织学习xx同志在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特别是要原原本本通读会议工作报告,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市局党委的工作要求。
在本阶段,各单位要以“三会一课”为载体,进行动员发动以及组织党员、民警进行理论学习。
(二)查找问题和思考策略阶段。(2012年4月1日至4月30日)
1、查找问题。各单位要采取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会、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座谈会等形式,对近年来的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看目前的工作处于什么水平,与“四个化”、“五个警”的要求相比,还有哪些差距和不足,突出问题和主要症结在哪里。
2、思考策略。各单位对照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本单位、本地区工作实际,就如何实现“四个化”、“五个警”目标研究对策,既要明确当前需要突出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又要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出本地区、本部门、本警种改革、加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策略。
在本阶段,市局党委开展 “写征文、献良策”活动,一是写征文活动,每名民警要结合岗位实际写一篇“东莞公安如何实现公安高水平崛起”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各单位要在4月30日前将优秀征文选送市局党委(分局3篇,市局各支队2篇、其他部门1篇);二是献良策活动,每名民警至少要为我市公安工作发展献1个良策,各单位将收集到的良策进行整理后,于4月30日前,报市局党委;三是组织民警积极网上献言,我局将于近期在某某市公安局综合信息网上开设“xx公安如何实现高水平崛起大讨论”栏目,民警可通过数字证书登录,进行献计献言。
(三)贯彻落实和回顾总结阶段。(2012年5月1日至11月30日)
1、贯彻落实。在“写征文、献良策”活动基础上,市局党委将好的思路汇编、转化成工作制度。各单位要根据市局党委提出的工作制度,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能够改进的工作马上改进,能够解决的问题迅速着手解决,不断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2、回顾总结。各单位要对照大讨论活动的整改措施和实现“四个化”、“五个警”工作目标,对本地区、本部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通过归纳总结、改进优化,快、实、好的将“四个化”、“五个警”建设纲领统揽公安工作,加快公安工作改革步伐,提升行政执行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提升公安机关形象,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
本阶段,市局党委开展“评征文、用良策”活动,一是开展优秀征文评选活动,对收集到的征文进行评选,编印成册,发至各单位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二是开展“用良策促发展”活动,市局党委对收集到的良策组织有关部门就其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后,将好的思路汇编、转化成工作制度,并将该工作制度在全市公安机关范围内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市局党委将专门召开党委会进行研究,将符合我市公安工作实际、能切实推动我市公安工作发展的新举措形成工作制度,印发各单位贯彻落实。各单位要在11月14日前将大讨论活动工作总结报市局党委。
四、其他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四个化”、“五个警”建设,推动我市公安工作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各单位要把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全警参与。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参与大讨论活动,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二)确保推动工作发展。各单位把运用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大讨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工作,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大讨论活动中提出的新举措和工作制度能得到贯彻落实,切实推动我市公安工作发展。
(三)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各级公安机关要通过社会新闻媒体和公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公安机关开展大讨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公安工作实现高水平崛起666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公安工作实现高水平崛起
当前我市的公安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党和国家的大局,解放思想,理清思路,重在实践,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面上水平。
一、实现公安工作新跨越高水平崛起发展要明确“一个目标”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实践特色,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自觉行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东莞社会稳定形势的规律、特点,从目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基础、条件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公安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全面提高社会治安管控水平,大力推进“三项建设”。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坚定不移地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坚定不移地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创建全国安全城市,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争取公安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实现公安工作高水平崛起要扎实推进,全力提高“四个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公安机关要坚定信心,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全力提高“四个能力”。
提高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要切实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以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视角分析研究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准确地把握稳定形势的内在规律,有效整合工作力量,夯实工作基础,及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扎实推进各项维稳工作。
提高保城市安全让人民满意的能力。创建安全城市,是公安机关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根本体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老百姓居住、出行和工作安全是公安机关的主业和责任田。从全国看,诱发犯罪因素大量增多的现状没有改变,刑事案件持续高发的态势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一个目标”,必须拿出实招,扎实推进。一是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严打方针,进一步完善严打整体作战机制,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命案、涉枪、涉毒以及黑恶势力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对“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要坚决遏制,真正做到老百姓最痛恨什么,我们就打击什么;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决不使一般性治安问题危及群众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务求治安防控实效。”“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是检验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工作水平的基本标准,把占发案总量一半以上的“两抢一盗”案件降下来,是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最基本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基层民警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苦练群众工作基本功,着力提高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整合治安资源,挖掘社会潜力,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凝心聚力,共筑平安。三是强化社会管理力度。要以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活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好“黄赌毒”等重点治安问题的治理,流动人口等重点群体的管理,租赁房屋等重点场所的控制,城乡结合部等治安混乱地区的整治。要坚持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进一步加大治安、边防、出入境、消防、道路交通等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力度,在全力维护公共秩序,确保公共安全的同时,积极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进一步透明政策,清理规章,简化手续,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提高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能力。确保执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由于目前的执法环境出现了“执法形势日趋复杂,执法行为高度透明,执法需求日益提高”等显著变化,给公安执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将更新执法理念与转变执法作风相统一。公安执法活动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集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社会性于一体,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自由、权利和生命。公安机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等理念根植到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工作、每一个执法环节中。要使全体民警充分认识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切实明确公安执法工作的特殊性。只有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才能处理好各种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才能经受住高度透明的执法环境考验,防止舆情危机事件;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才能实现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相统一,不断增强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与亲和力。将完善执法程序与推进试点实践相衔接。要健全完善覆盖各个执法领域、各个执法环节的程序规定和实体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要紧紧抓住执法执勤活动中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程序规定和操作性强的标准规范,确保民警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在每个执法环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发生。将改进执法方式与注重执法效果相协调。要充分考虑执法的社会效果,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认真分析执法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执法方式,真正融法、理、情于一体,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群众通过案件的办理、事情的处理,切身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温暖,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因执法方式不当而引发矛盾,影响稳定。将加强执法监督与体现执法公正相一致。要创新执法活动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努力从网上录入、审批、办理到结案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民警执法办案的全程监督。要完善警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刑事案件立破案告知制度、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回访反馈制度,最大限度将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公诸于众,提高公安执法工作透明度。要以深化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最大限度地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提高运用警务现代化手段的能力。当前,犯罪与反犯罪的较量更多、更集中的体现在对科技信息手段的运用上,斗争的主动权更多、更集中的建立在对情报信息的掌握应用上。以信息化引领现代警务机制建设,是大势所趋,任务所迫。因此,要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上注入强力。伴随人、财、物大流动,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特征日趋明显,职业犯罪、高科技犯罪不断增多,打击、遏制和预防犯罪的任务空前加重,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就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要在“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上率先突破。面对社会动态化、人口流动化的新形势,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有效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控制,就必须采取信息化的手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掌握得了、控制得住,为网上排查、网上追逃等信息化应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要在信息化推动警务机制创新上不断发展。信息化不仅是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改进警务方式、指挥模式和队伍管理方式,提高警务效能的强大推动力。要积极推动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打破部门、警种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区市、跨警种的信息关联、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警务效能。
三、实现公安工作高水平崛起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坚持勇于创新抓落实。要坚持用解放思想的勇气找准制约公安工作的深层次矛盾,用与时俱进的智慧突破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用改革创新的行动破解遇到的各种难题。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坚持发扬青岛公安优良传统,梳理固化已有经验,又要勇于攻坚克难,推动创新发展。坚持强化基层抓落实。要坚持把密切警民关系和治安防范作为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基本职责,推动广大民警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和预防犯罪上,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坚持自我加压抓落实。要认清责任和使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勇挑重担,迎难而上,越是压力大越要干劲足,越是困难多越要斗志强,始终保持舍我其谁的工作激情,真正做到带着感情做工作,带着责任抓落实。坚持严格奖惩抓落实。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原则,切实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要进一步调整考核杠杆,使体系更加科学,导向更加准确,程序更加简化、过程更加透明,结果更加公正。坚持廉洁勤政抓落实。要正确处理“勤”与“廉”的关系,坚决贯彻执行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既不能做“能干事但易出事”的干部,也不能做“怕出事但不干事”的干部。必须狠抓公安队伍建设的“天字号”工程,牢记职业道德,落实问责制度,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不断开创东莞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第五篇:论欧洲崛起
论欧洲崛起总而言之,欧洲的崛起是政治、经济、科技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其强盛的根源来看,欧洲在一段时期内主宰全球是历史的必然。而历史就像是大国和地区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天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有功败垂成的可能。因此,研究近代欧洲崛起的历史原因及成功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
(1)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游牧民族侵略线的最东端是中国北部,最西线是罗马帝国北边的匈牙利,线路属于单向由东向西推,这是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这也是欧洲近代能够崛起的先决条件之一。
(2)政治上,政治生存条件发生了剧变,整个社会已慢慢向资本主义的方向进行了,意味着民族主义的逐渐兴起,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另外,新军事革命兴起,革命军队与资产阶级联盟。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也从思想上为欧洲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3)经济上,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资本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农业发展,贸易扩大。维京人解除威胁、十字军远征、和蒙古帝国的建立都是贸易发展的动力。新的经商制度的运用,如:标准货币、银行信用票据,股份公司等,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4)技术上,科技的发展,造船,航海,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扩大,也为海军装备提更了有力的保障,武装远航商船使西方的海军大国最终取得了控制海洋商路和所有易受海军攻击的社会的有利地位,它意味着欧洲的世界地位大大提高了一步。
(5)对外,殖民掠夺,侵略扩张
(6)文化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解放了思想,极大地促进欧洲精神面貌的变化,对于近代欧洲的全面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宗教改革,宗教好战精神使国家观念增强,新君主制得到巩固,资产阶级崛起。这些都对近代欧洲的崛起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人兴。纵观历史的发展,治国安邦,百业兴废,人才是根本。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于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人兴。纵观历史的发展,治国安邦,百业兴废,人才是根本。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人才辈出,才能兴旺发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才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了科学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一、科学人才观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才观是人们对人才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人才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人才观就其本质来说,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它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问题上的贯彻与运用。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基础,科学人才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事人才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