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生态立县 实现绿色崛起
坚持生态立县实现绿色崛起
――兴国县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生态蕴涵文化,环境彰显文明。生态环境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站在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奋斗目标;省委苏荣书记主政江西后,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突出位臵来抓,创造性地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标志着一场全省动员、全民参与的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的号角正式吹响。
兴国,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北部,全县国土面积32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0%以上,二十多年前曾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到35%的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县。多年来,特别是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生态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臵,全面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发展,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是科学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昔日的“江南沙漠”已变为今日的“茵茵绿洲”,一个“山绿、水清、天蓝”的绿色文明生态大县正在崛起。
一、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要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的工作思路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必须正确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此,我县始终坚持不把林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不给林业下达经济指标、不片面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不搞毁林开发建设的“四不原则”,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良好的 1
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多年来,广大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主要依靠砍木头、卖木头等原始手段改善生计,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破坏严重。为此,我县在实施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防林等项目工程的同时,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引导农民放下“斧头”、扛起“锄头”,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油茶、果业、工业原料林等现代林业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既保护了青山绿水,又发展了“金山银山”。同时,创新开发方式,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合作开发均福山、羊山生态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休闲运动生态旅游产业,一个融“林、果、茶、游”为一体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二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只有坚持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林业生态建设才有持久动力。我县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中,把政府要“绿”与群众要“利”统一起来,既打造“绿色生态”,又建设“绿色银行”。按照“谁种、谁管、谁受益”的原则,通过鼓励广大农户承包山林,大力发展油茶、果业、工业原料林等现代林业经济;通过引导广大农民开展“四旁”植树种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扶持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提高林业资源开发价值,全面带动广大林农增收致富。
三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相结合。加快农村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是减轻林业生态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依靠采伐林木来生火烧水做饭,大量消耗和浪费了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此,我县把建设沼气
池和安装太阳能列为新农村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以此为基础,积极动员广大农户“改燃节能”、“火底抽薪”,大力倡导烧饭用气、取暖用电、洗澡用太阳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较好地实现了提高生活质量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
四是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广大群众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主力军,群众是否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林业生态建设成败的关键。一直以来,林业产业效益低下,群众生态意识缺乏,许多群众对植树造林和山林管理缺乏积极性。为此,我县把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把林业产权落实到户,把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把山林收益返还于民,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使广大农户像保护自家财产一样保护好生态资源。目前,我县与全省一道,在省林业厅的精心指导下,已全面完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除公益林外的所有林地的产权归属都明确到户,群众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要把“四大工程”作为当前造林绿化的工作重点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先行官”,是环境保护的“御林军”。为此,我县以“一大四小”工程为总揽,坚持山上造林与城镇造林并重、造林绿化与休林保护并重,按照区域、功能、发展方向的不同,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型、绿色通道型、水源涵养型、城镇生态型、生态公益型等现代林业模式,突出抓好“四大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造林绿化城乡一体化格局。
一是城镇绿化工程。绿化不仅是美化城市的“绿色衣裳”,更是净化城市的“绿色氧吧”。我县在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中,积极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实行在城市道路两旁、社区庭院、公共绿地种植大树的绿化方式,使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实现“园林城市”向“森林城市”的转变。近年来,兴国先后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种植了一大批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其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大树,扩大了城市绿景,提升了绿化品位,打造了“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城市形象。
二是乡村绿化工程。一个村庄树木的多少,特别是古树、大树的多少,直接反映着当地的历史、民风和文化。乡村面积广袤,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为此,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广大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等开展植树活动,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又发展庭院经济;结合小城镇建设,把圩镇绿化列为一项主要考核指标,重点引导抓好街道两侧、公共休闲地、单位庭院的绿化美化,确保全县各圩镇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与此同时,在村镇建设中,始终坚持“四不”:即不乱办工厂,工厂向工业园区集中,乡村原则上不办厂;不乱开矿,依法打击乱开矿山行为,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乱占耕地林地,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山地资源;不乱砍滥伐,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
三是通道绿化工程。道路是一个地区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阵地。一条绿色环绕的公路,就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窗口”。我县在实施通道绿化过程中,坚持植树添绿和护林保绿相结合。一方面,以京九铁路沿线、319国道沿线以及各县乡公路为主阵地,按照绿色、生态和景观的要求积极抓好公路两
旁的植树绿化工作。另一方面,严禁在道路两旁可视范围内挖山取土、采矿开矿,严厉查处各种破坏森林、破坏植被行为,切实保护道路周边的生态环境。
四是校园绿化工程。绿树成荫的校园是最美的校园。植树成材,育人成才,二者相得益彰。为此,我县积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绿化工程,指导各学校科学制定校园绿化规划,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见缝插绿、多植大树,努力建设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雅的园林式校园,使校园成为学生在校读书、休闲、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最佳去处、成为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
三、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要不断健全“四轮驱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靠一朝一夕之功、一人一物之力难以完成。为此,我县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中,围绕构建大林业工作格局,积极探索建立了“四轮驱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政府推动。一个坚强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是确保林业生态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为此,我县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组建了绿化局,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意见,将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建立了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二是部门联动。坚持既分工又合作的工作联动机制,通过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林业生态建设有序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与“属地包干”的原则,全面落实了部门责任
分工。县绿化局负责统筹安排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具体工作,城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绿化工作,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的村镇绿化工作,公路交通部门负责通道绿化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实施学校绿化工程,林业、水利、农业等其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三是示范带动。实践证明,工作注重抓示范、树典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县建立了造林绿化奖励机制,对带动农户多、引导农户好、辐射能力强的造林大户、经营大户进行专门奖励,培育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林业生态示范基地、森林产品加工基地及林产品购销组织和购销大户,有效提高了社会造林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全民齐动。无论是植树造林还是生态保护,都需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一方面,积极倡导全民添绿。以每年植树节开展“家园添新绿、公民一颗树”活动为契机,广泛发动公民投身植树造林,明确规定每人每年至少要栽好一颗树,强势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全民护绿。特别注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县里统一组建了人员固定、专业过硬、装备齐全、随时拉得出、用得上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联防责任体系,构筑了责任全分解、任务全落实、范围全覆盖的绿色防火墙,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绿色家园”。
第二篇:生态为基 绿色崛起
生态为基
绿色崛起
——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的“西充探索”
南充市西充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各类矛盾相互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处于困境,2008年在全省68个丘区县中综合实力位居末位。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总体战略,以打造中国“西部绿谷”品牌,带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丘区县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五年来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5%、36.8%,城乡人均收入是2008年的2倍多,经济在创新转型中快速提升,社会在依法治理中日臻和谐。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国家清洁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县等诸多殊荣。
一、找准定位,科学规划,搭建跨越发展平台
面对发展困境,西充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找准比较优势,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发展潮流,抢占发展至高点,才能在经济转型中赢得先机,在区域竞争中后发赶超。审视县情,找准比较优势。西充生态禀赋良好,无传统工业污染,空气、水
——依托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区,构筑城乡一体发展平台。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理念,围绕“一核三极六区”布局,规划建设北部新城县城核心带动区、多扶产城一体示范区和凤鸣双龙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区,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集镇为支撑、新农村综合体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二、立足高端,三产互动,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着眼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推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全面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
——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成优质生猪、高产粮油、特色果蔬等优势农产品基地20万亩,5大类、92个品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有机农业覆盖面达到30%以上,规模稳居西部第一。培育龙兴、丰慧、百科、明和、星河科技、绮香纱丝业等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4家。打造“百科牛奶猪”、“葵花鸡”、“龙兴富硒猪”、“航粒香米”等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西充二荆条”辣椒、“充国香桃”、“西风脐橙”、“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建设销售旗舰店8家,产品成功打入港澳台、东南亚和日韩市场。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验
示范区”、“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殊荣,被国家认监委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环保部命名“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县农业年产值达到39.7亿元,五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7%。
——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快速崛起。坚持“食品主导、集群集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思路,打造新型工业集群。多扶食品工业园、橡胶坝工业园建成面积达8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职工生活区、物流园区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成功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杨六郎食品、光友粉丝、江苏旷达通光光缆、九天真空等43户企业入驻园区,其中上市公司3户,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广东星河生物科技日产食用菌60吨,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绮香纱丝业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丝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天盛“竹娃娃”获得“四川著名商标”。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高端突破。致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加快文化旅游发展。重点打造文化旅游龙头,依托“影视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国际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和“中国国际微电影节”等高端文化品牌,集群建设多福古镇、国际华严玉佛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游乐养生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有机农业基地和特色新
盖城乡的民生“安全网”。持续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等“十大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5.6亿元,完成民生工程项目220个。建成保障性住房50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4842户。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太平敬老院成为全省先进典型。新建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张澜学校等各类学校13所,维修改造农村学校69所。新改建县级公立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47所、村卫生室82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6个,成功申报西充文庙、张澜诞生地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被命名为全省文物大县。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以“三化五改五突破”为统揽,推进凤鸣镇及凤鸣双龙桥、莲池灵宝宫“一镇两村”改革试点,打造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典型经验。坚持农民“离土不失利、离乡不失权”原则,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七项产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探索搭建产权价值评估、流转交易、抵押融资、政府收储“四大平台”,积极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产权市场化流转政策和农村金融保险政策,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加快户籍一元化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政策,探索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村级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实现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服务,推进基层治理民主化。
四、综合施治,优化环境,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注重从人这个最根本的行为主体抓起,坚持德法并举、依法治县,营造跨越发展的社会基础、人文环境和法治保障。
——着力提升全民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卫生行动”、“教育主题实践”、“打造开明开放新西充”大讨论、“意见大征求、问题大整改、作风大转变”等活动,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在全社会倡树新风正气,弘扬“诚信、包容、奋进”的新时代西充精神,形成了崇尚法治、遵守公德、热爱家园、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被命名为“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
——大力实施依法治县。以创建“国家级法治先进县”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执法、群众依法办事。自2008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治县”活动,持续规范行政审批、收费、执法“三大行为”,大力整治社会治安、信访、市场经济“三大秩序”。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依法妥善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军群体等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老案积案138起,在全省首创跨市合作的整体联防新模式,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7%,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该县普法和依法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首批“法治县先进单位”。
——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始终把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全域开放”、“非禁即入”的理念,培育“亲商重商”、“开
第三篇: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 鄱阳湖
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鄱阳湖生态文明行 随着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建立,要确立区域一体化的意识,积极促进市场一体化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得国家正式批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翻开了江西发展崭新的一页,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及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深刻地感受到省委省政府为了改变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落后面貌,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本着综合治理、系统开发、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坚持科技支撑等原则,根据“山江湖开发治理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江西持续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山水、发展区域经济、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建设。经过20多年的努力,山江湖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在江湖流域开发治理方面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基石。
鄱阳湖位于长江之南,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它与赣江、抚河、信江、铙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尾闾相接的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长江、“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连河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是连接南北方、沟涌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重要腹地,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对鄱阳湖的开发治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对于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是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江西如果能够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从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是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举全省之力精心组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第一,做好区域一体化文章,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的作用,构建区域性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还要鼓励鄱阳湖区域各市县的政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卫生信息、旅游与交通信息等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强化环鄱阳湖区域的资源共享。
第二,优化产业构建,探索市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创新鄱阳湖区域的发展机制,有效地探索市场一体化,以市场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先者,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的布局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同时和区域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相协调,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外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再者,要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市场运行规则,培育一体化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开展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推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最后,要强化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区域内外的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第三,加快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首先,要围绕鄱阳湖区域周边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设,树立大环保的观念,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推进清洁生产;再者,要实施人工控湖工程,调蓄长江及“五河”洪水,大力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治理,进一步促进湿地生态功能、效益与优化管理;最后,对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影响与控制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关注环境变化对湖区的影响,促进湖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拒绝污染项目,保“一湖清水”。近年来,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应始终把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引进一大批能源、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重点生态项目落户鄱阳湖地区,而那些想进来的高污染工业项目在环评时就被一票否决。现在的鄱阳湖依然是天蓝水碧,聚集全球95%以上的白鹤种群每年都在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安然过冬,以水禽为主的物种多样性在鄱阳湖得到有效保护和扩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全国大局着眼,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也是顺应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历史机遇气,我们应力保鄱阳湖湖水清澈,为实现生态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一鄱阳湖城市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同时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我们要好好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首先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说发展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我们可以做一些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演讲,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法律,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们应该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江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既是培养青少年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一个有效载体,又是团结带领青年大学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青年大学生应进一步增强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未来。
所以作为我们青少年大学生来说要想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去了解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我们将来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号基础,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发展和学习兼备,同时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创新的集体,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我们创新的思维去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第四篇:“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康县在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
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康县委党校 赵银屏
一、政策背景及优势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实施“生态立市 绿色崛起”战略的决定》再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省委提出“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要使云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市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要依托临沧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抓住并用好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把临沧建设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美临沧。
近年来,镇康县决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动镇康绿色崛起,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镇康”为发展战略。
二、独特的地域、风情、文化、产业是镇康实施“生态立县、2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镇康是中国内陆直达印度洋便捷的陆上通道,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内陆“黄金口岸”,是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前沿窗口。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沿边发展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区位独特优势,不断增强绿色崛起活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把镇康建成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林业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和枢纽,是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出口贸易加工基地、优势林产品加工基地的最佳选择,是镇康推进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强化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
镇康生态植被良好,县域有大小河流44条,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就是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节能减排等生态工程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增长,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是镇康建成滇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
(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是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主要战略
镇康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秉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战略发展思路,念好“山字经”,打好“林果牌”,走好“特色路”。“十一五”以来,有效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等工程,全县共完成新造林116.7万亩,退耕还林19.9万亩,林地2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3%。截至2013年,镇康县完成人工成片造林12.7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4.6万亩;全县履行全民义务植树的人数达到4万多人(次),完成义务植树7600株。建成城区面积3.83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万人,绿地总面积148.98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80.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总面积162.01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为38.9%,绿化覆盖率为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9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55平方米。18条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以上,达标率在95%以上,14条城市干道的绿地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18%以上。此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荒山告别了“放牛山”的历史。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荒山种上了坚果、核桃、咖啡……
近年来,镇康县激活庄园建设市场主体,以庄园经济推动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重点培育甘蔗、咖啡、核桃、澳洲坚果、橡胶、茶叶6大产业,发展庄园经济。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庄园经济为引领,建立生态型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努力把镇康打造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样板区、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至2013年,新建成农产品基地31.6万亩,全县农业产业基地达165万亩,人均9.3亩。
三、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的问题
6区、旅游休闲区等各类具体功能区的红线。(5)分步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围绕国土整治、石漠化治理、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带建设和生态文明示范带打造,分步实施低质低效农田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造、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6)加强治污截污,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加大污染治理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严格把好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或企业入驻镇康的“关口”,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先进技术。(7)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低碳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和督查工作,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8)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治理车辆乱停、烟头乱丢、杂物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线杆乱拉、摊点乱摆、广告招牌乱设、畜禽乱跑等“十乱”为切入点,积极推行“户自洁、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
2、着力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产业是发展之根、财税之源。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紧紧抓住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机遇,以“五大产业、五大庄园、五大基础设施”为重点,以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总部经济、飞地经济、庄园经济为抓手,着力构建更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高效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若干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变,着力推动镇康绿色崛起。
3、着力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抓住国家扩大沿边开放和国家级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注入增强绿色崛起活力。(1)加快沿边开放步伐。要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的原则,加快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切实增强工业园区吸引能力,推动总部经济和飞地经济发展。(2)推进区域性国际金融合作。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在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人民币兑换、跨境电子商务结算方面先行先试。
4、着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美丽家园”建设是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决定》(临发„2013‟64号),合力建设城乡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乡风文明,“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里过上幸福的生活。
5、着力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格局。(1)加快特色城镇化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均衡配置公共资源,释放内需动力。(2)加快“一线三区三化”统筹发展。加强“一线三区三化”(边境一线,工业园区、主城区、老城区,森林化、产业化、城镇化)统筹,突出“三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三化”发展进程。(3)加快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要加快中心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6、着力打造绿色品牌,积极推动绿色招商。(1)打造绿色生
第五篇:为实现绿色崛起而努力奋斗
为实现绿色崛起而努力奋斗
2011年9月26日,张家口市第十次党代会隆重召开,确定大会主题为:坚持科学发展,致力跨越赶超,为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强市名城而努力奋斗,并确定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建设优势突出的实力之城;建设特色鲜明的魅力之城;建设充满生机的活力之城;建设舒适和谐的幸福之城。作为林业系统,我们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张家口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肩负着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使命。现将我对张家口市林业发展阐述如下观点:
一、加快林业建设必要性
1、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林业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保护人类生存基础、拓展人类发展空间。加强林业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提高人民渠中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我国生态状况脆弱,森林资源整体生态功能较低,土地沙化、石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并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天然湿地剧减直接影响淡水资源安全。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提高我国林业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环境优化需要。张家口全市总面积3686155公顷,现有耕地面积898751公顷、牧草地475873公顷、林地面积
679060公顷、水面积78955公顷。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将全市划分为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地理区
域。
3、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偏
低,森林资源总量偏少,林业产业发展较缓慢,而且乱砍乱
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
植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林业的威胁仍很
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比较脆弱,与社会需求之
间的矛盾很尖锐,林业发展的任务仍然很繁重。在为建设张
家口优势突出的实力之城;建设特色鲜明的魅力之城;建设
充满生机的活力之城;建设舒适和谐的幸福之城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推
进林业产业发展。
二、张家口林业发展建议
1、抓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
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通过划定封
禁保护区、种树种草、小流域治理、舍饲圈养、生态移民、合理利用水资源等综合措施,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尽快使
首都及主要风沙区的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我市林业建设布局上,将依托进京风沙源治理、退耕还
林、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等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构建“三
环三网三带”的林业生态格局。三环:即环中心城市、县城
区和乡村的生态涵养区建设。环中心城区完善提高640平方
公里的增绿添彩暨生态涵养区工程,积极完成清水河上游综
合治理工程;环县城区每县建设1个涵养区、2个森林公园、6个游园,环首都赤、怀、涿三县建设1000米环县城绿化带;环乡村绿化结合新民居建设,继续实施百村绿化示范工程。“三环”工程还会抓好百所绿色校园、百个绿色小区庭院、百家绿色厂矿企业,加快人口集聚区绿化。三网:即农田防
护林网、水网、路网建设。完成1万亩农田林网、1千里路
网、1百里水网绿化。今年,路网已经重点启动高速公路生
态廊道建设工程。三带:即延边(晋蒙)防风固沙林带、沿
坝水源涵养林带及坝下山区水保经济林带。“三环三网”绿
化工程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内容,“三带”绿化工程
是构建森林生态体系的重要内容。
2、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
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转变,优化资源配置,加快
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效益生产为带动、以科技进
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
业,也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向资源要效益,把资源转化成资
产、资产转化成资本,林业要跟当地的产业、旅游业和林下
经济结合起来,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
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配置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
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同时加强种苗、花卉产业的发展,培育
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真正把林业做成农民得实惠的富民产
业。
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根据市场需要、资
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鼓
励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加快林加快林业产品发展积极
申报国家、省级重点林果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通
过贷款贴息、林业科技支持和果品建设项目予以倾斜扶持。
利用现有灌木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饲料和生态保健饮料加
工。
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针对我市林业基础薄弱、建设任
务繁重的情况,要加大引进力度,努力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
模,鼓励外商投资造林。今年张家口市塞北林场在全国、省、市总工会的牵针引线下,与日本富士通工会建立了由日方每年投资400万日元,计划实施10年的中日友好林建设基地。今年在万全207线高标准完成绿化基地300亩。在未来的造
林建设中,仍要以扩大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鼓励引进外资合作。
3、规范管理理念,加强资源保护
面对森林资源的严重不足,对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就日
益重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对林业来说,首先是保护好森林
资源。我市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集中在防火灾、防虫灾、野
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规范林地保护利用和严打各类涉林犯
罪。
按照“森林防火抓预防、毁林案件抓打击、病虫害防治
抓防控”的总体要求,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强化森林防火宣传,把禁牧工作坚持下去,继续抓紧、抓实、抓好,做到死禁、死封、死管。同时做好中幼林抚育、占用林地、病虫害防治工作。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
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
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
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
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
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
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
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
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
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
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
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
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
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
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
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
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