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态发展 推动绿色崛起

时间:2019-05-13 03:1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生态发展 推动绿色崛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生态发展 推动绿色崛起》。

第一篇:加快生态发展 推动绿色崛起

加快生态发展 推动绿色崛起

为把陡水建设成为旅游专业重镇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上犹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主战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主路径和建设“生态、创业、宜居、平安、幸福上犹“的发展目标。陡水镇应成为实践主战略,实现总目标的排头兵。

陡水镇拥有享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陡水湖,被列为赣州市重点旅游示范镇,正在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因此,在实施“生态发展,绿色崛起”主战略中,陡水是非常关键和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我镇提出了“凝心聚力,建设乡村旅游示范镇 善谋实干,描绘生态绿色新蓝图”的主战略;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了“小步加快跑,务实加创新,推进陡水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确立以项目为点,以群众为面,以点促面,以面带点的基本策略。

具体而言:项目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发动机;我镇将借鉴陡水观光漂流项目的成功经验,继续做好陡水十八湾漂流项目;以月仔村岭下为中心的水上娱乐项目;以红星村西龙为中心的山地运动休闲项目。努力建成梁下、岭下、十八湾和西龙四个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中心区,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发展农家乐,旅游小商品、小礼品的加工以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同时,要立足镇情,积极主动做好“欧式风情”小镇建设当中的各项工作,努力推进陡水圩镇的整体改造进程。在陡水湖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中,努力使陡水经过三至五年的开发,成为特色鲜明,独具魅力,基本具备承载游客居住、休闲、娱乐、度假的专业旅游重镇;同时,要坚持民生为本的理念,在开发和发展中兼顾好群众的利益,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促进人民群众获取旅游发展的红利。以发展创和谐、促稳定、保平安,以更快的发展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陡水“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美好明天。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绿色崛起 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今天上午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刚刚结束,下午就紧接着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对于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回顾总结去年农业农村工作,认真分析当前“三农”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今年“三农”工作。一会儿,徐书记、赵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讲几点

意见:

一、回顾过去,总结成绩,2009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迈出新步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奋力崛起”这一主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致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条件、提升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农业

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1、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58.9万亩,在遭受严重旱灾、虫灾和雹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3亿斤,比上年减产41.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5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比上年增长7.2%,基本实现了灾年减产不减收的目标。

2、农业产业化建设扎实推进。努力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标准农业,全县发展优质玉米34.8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优种土豆9.8万亩,杂粮8.3万亩。在卅里铺、南河堡、谷前堡建设万亩玉米丰产方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3个、3000亩玉米丰产方5个。大力发展定单农业,为农贸公司发展优质黄豆基地1030亩,为同兴园公司发展糯玉米基地5000亩,为雨盟种业公司发展玉米制种基地1000亩。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完成玉泉、卅里铺园区341栋温室墙体土建工程,完成玉泉、南河堡园区202栋移动大棚预埋件建设,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移动大棚50栋,农业产业化扎实有效推进。

3、科技服务推广成效明显。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示范种植蔬菜新品种20个、玉米新品种8个,推广优质小杂粮品种12个,全县新品种示范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同时,在贾家屯乡塔儿村推广少耕穴灌旱作玉米试验基地500亩,在廿里铺村推广改良盐碱地种植燕麦示范基地1000亩。依托农业“阳光工程”和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60余期,培训农民3.5万多人,转移

输出936人。

4、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完成了农贸公司、裕旺商贸公司、新天贵公司绿色产品认证后期验收准备工作。组织农贸公司、同兴源公司、神山食用油、酒厂、强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等10家企业12个系列40多个产品,参加了“省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引进资金和挖掘内资,全县培育形成了以同兴源公司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和羊肉分割、裕旺商贸有限公司土豆淀粉加工、农贸公司豆乳生产、神山食用油公司食用油开发为主的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利农、通航、弘丰、绿泽园等为主的一批农副产品储运、包装、流通企业;以新天贵、三禾食用菌公司、金鸿雁公司、强盛生态种养公司以及兴发奶牛、恒发养殖、吉太奶牛等为主的一批特色种养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5、生态畜牧经济持续发展。全县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0.85万亩,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飞播造林0.5万亩、小流域治理0.9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农田林网0.5万亩、补植补造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完成干果经济林建设0.65万亩、薪炭林1050亩、完成补植补造4.5万亩;完成省级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交通沿线荒山造林0.2万亩、李二口古长城旅游公路绿化2.1公里,完成村庄绿化27个,完成环城绿化补植0.5万亩。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县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7.78万头、2.57万头、18万只,其中奶牛饲养量3901头。全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817吨、1886吨、3739吨。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年共建各类养殖小区58个。

6、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县新打机井102眼,维修机井162眼,安装变台3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44.3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实施节水灌溉2.1万亩,整治河道24公里。完成耕地测土配方11万亩。完成阳和塔等20个村、2万人、1.05万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44个村。

7、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健全。2009年全县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家,新入社成员1404人,注册资金9040万元。全县累计注册合作社369家,入社成员2661人,注册资金16290万元。特别是涌现出了东沙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夏家沟强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广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恒发养猪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专业合作组织。

8、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全县累计兑现各类支农惠农资金4515.9万元,其中: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54.8万元、粮食补助资金1783.4万元、粮食直补资金208.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28万元、农业综合补贴1459.5万元、农机补贴资金150万元、奶牛补贴资金156.7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75万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非常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效应,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涉农部门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希望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振奋精神,再鼓干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面临的新

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2004年开始,连续7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意见。今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也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三农”工作,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刚刚召开的县委全委会,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为做好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规模和速度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受到像去年严重自然灾害之时,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显的尤为薄弱,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二是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达到2646元,实现略有增收目标,但由于基数小,与全省和全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增收渠道窄,缺乏新的强有力的增收增长点,农民收入增长始终依赖传统的种养业。

三是以食品工业经济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仍然缓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园区化农业发展滞后,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不大,一些优势产业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四是农业主导产品竞争优势仍然不明显。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是初级粗放型产品,档次品质不高,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肉类等作物和畜产品由于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品牌效应等方面仍很薄弱,竞争的综合实力不强,品质结构也不够合理,大路货多,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农产品流通专业市场建设档次较低,功能单一,大多为简单的代收代购,难以发挥市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调节功能。农村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较多,但实际参与农户较少,多数为单户经营,甚至部分为空壳组织,难以满足农民对服务的需求。

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充分把握好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有利机遇和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一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更加趋好。国家出台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继续提出“三个优先”的政策规定,即: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拉动内需支持“三农”力度继续增强。特别是今年,国家和省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业补贴规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将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这些有力的强农政策为我县做好“三农”

工作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我县被列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试点县、“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省市支持我县农业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在积极推进。同时,我省出台了《2009—2013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规划建设中南部和北部两大设施蔬菜优势区,我县被列入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重点县,这样,也将为我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另外,我省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重点实施“513”工程,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将起到

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其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干部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氛围形成、势头良好。总之,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拥有着难得的机遇。新形势对我县“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县“三农”工作总的思路和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我县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发展开放、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京津绿色食品供应区”这一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推进改革创新,落实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按照上述发展思路,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2亿斤左右,力争达到2.3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亿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0元,增长10%。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们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要重点实施好“384”战略,即:突出三大主攻方向、抓好八大重点任务、推进四项改革措施。

(一)在农业发展定位上,要突出三大主攻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决策,对做好我县“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县要紧紧依托现有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优势,从开发绿色食品、创优绿色生态环境入手,加快发展具有天镇特色的绿色农业。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我县在发展蔬菜、小杂粮、土豆、肉食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潜在的优势,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打造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品牌农业经济。要力推食品工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特别是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必须走设施农业强农的路子。要运用先进科技成果、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装备、改造农业,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

经营转变。

(二)在农业发展布局上,要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任务 一是以夯实农业基础为目标,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实施以治水改土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政府主导、项目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年内规划新打机井100眼,新增水地面积1.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5万亩,改造农田1.9万亩,新增耕地0.27万亩。其中,重点要抓好:由开发办组织实施投资525万元,规划建设新平镇新平、义和坝、辛庄子、三墩店四个村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0.73万亩;由国土局争取投资391万元,实施逯家湾镇夏家沟村489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1214万元,实施卅里铺乡兰玉堡、范家庄、肖家屯、小辛庄四个村2961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水务局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节水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孙家店、上吾其、鲍家屯三个村发展节水灌溉1.31万亩,新建水源工程57处。投资96万元,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在阳和塔、上阴山、下阴山发展节水灌溉2400亩;由农业局组织实施赵家沟乡薛牛坊村、南河堡乡南河堡村和贾家屯乡塔儿村三个村退耕还林农户口粮田建设项目,投资240万元,完成农田耕深、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6000亩。投资169万元,实施卅里铺乡廿里铺村3000亩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

二是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内援外引、横向联合等措施,在项目配套、金融支持、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政策上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发办争取省市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150万元,帮助同兴源公司新上年加工1800万穗糯玉米深加工扩建项目。要继续加大对农贸公司豆乳生产项目的扶持力度;扶贫办要积极争取扶贫贴息资金,支持佳鑫色素公司上马年产200吨叶黄素生产项目;南河堡乡要积极引进资金,帮助三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上食用菌生产二期扩建项目。要切实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对符合我县产业规划的果蔬深加工、杏产品加工、杂粮精加工、薯类深加工、乳业及肉类分割加工等农业种养加工项目要搞好前期可研报告编制,经常对外发布招商信息,不适时机地组织参加国内各类农业招商项目活动,积极对外推出项目,引进资金,逐步形成农业工业化的格局。要继续加强与江苏雨润集团的联系,争取万头种猪场项目年内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要积极争取雨润集团2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年屠宰3000万只肉鸡项目、年繁育10万套父母代良种鸡示范养殖基地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我县。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争取力度,围绕全省实施“513”工程,本着“总体规划、分次推进、重点扶持”的原则,对雨润集团、同兴源、边城酒业、裕旺商贸、农贸公司、神山食用油、新天贵、格瓦斯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较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列入“513”工程范围,在税收、占地、融资、用电及企业基础设施配套、设备购臵、贷款贴息、新产品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各企业要积极做好申报资料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尽最大努力为申报企业提供服务支持,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进我县

龙头企业建设奠定基础。

三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产业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县产业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按照产业梯次推进模式,重点抓好粮油、蔬菜、杏果、土豆、色素、食用菌、肉食畜和特色养殖八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粮油基地要抓好以谷前堡、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张西河为主的3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建设卅里铺乡和南河堡乡万亩玉米丰产方2个、5000亩玉米丰产方3个;抓好以张西河、赵家沟、米薪关、新平为主的10万亩优质小杂粮种植;以米薪关、南高崖、赵家沟为主的5000亩油料基地建设。蔬菜基地要围绕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抓好以玉泉、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10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建设500—1000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杏果基地要以南河堡乡东沙河村为中心,配套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建设项目,在周边村庄连片新发展唐杏3000亩;在逯家湾镇夏家沟村发展葡萄、接李种植1000亩;在玉泉镇呼坨店村发展西梅、葡萄1000亩;完成谷前堡镇、逯家湾镇仁用杏嫁接改造1万亩。土豆基地要抓好以贾家屯、南高崖、米薪关为主的1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1万亩专用薯种植,建设脱毒薯种繁育网纱大棚100栋,建设南高崖乡100亩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个。色素基地要依托佳鑫公司,抓好以谷前堡、卅里铺为主的3000亩万寿菊种植。食用菌基地要以新天贵、三禾为依托,重点在玉泉、谷前堡、南河堡发展食用菌大棚300栋。肉食畜基地要抓好以南高崖、米薪关、赵家沟为主的30万只肉羊养殖;以玉泉、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35万头生猪养殖;以张西河、逯家湾、新平为主的3万头肉牛养殖;以玉泉、谷前堡、卅里铺、南河堡、米薪关为主的1万头奶牛养殖。特色养殖基地要抓好以赵家沟、逯家湾为主的1万头肉驴养殖;以玉泉、谷前堡、赵家沟、逯家湾、张西河为主的30万只肉鸡和30万只蛋鸡养殖;以玉泉、谷前堡为主的2万只貉、狐、獭兔养殖。在抓好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定单农业,落实好同兴源公司6000亩糯玉米、万只肉羊,农贸公司1500亩黄豆,雨盟种业1000亩玉米制种,东沙河村500亩青椒和上吾其村1000亩胡萝卜定单种植。四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重点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一要抓好高效种植园区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要求,根据园区建设推进情况,玉泉镇园区重点搞好南园子村1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鲍家屯村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和500栋移动大棚建设;南河堡园区重点抓好东沙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侧1000栋拱棚建设。同时,采取多种经营的形式,抓好园区已建成的40栋大棚的种植;卅里铺园区重点抓好7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谷前堡园区要在完成好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抓好750栋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扶贫办要实施好南河堡、卅里铺、米薪关3个乡镇扶贫连片开发项目,新建大棚400栋;要按照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新建100亩的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1个、200亩的大中小棚蔬菜示范小区1个。为了使园区建设实现综合配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相关部门要按照项目重点向园区集中、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工作重点向园区支持的办法,强化园区内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使园区建设达到功能完善、综合配套、运作高效。二要抓好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全面实施雁门关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建设项目,在巩固完善好09年标准化小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棚圈建设2.2万平方米、配套饲料机械400台套,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三要抓好农业加工储运园区建设。以南河堡乡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区为基础,以天走公路为主轴,向周边辐射1000亩,建设县级农产品加工储运园区,组建园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园区的土地储备、规划、建设、入园企业的管理等工作,年内要在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新入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五是以提升农业发展承载能力为目标,重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发展、奋力崛起”的战略目标,全面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要加强以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省级六大造林绿化等项目工程,完成封山育林0.5万亩,飞播造林0.5万亩,人工造林0.3万亩、小流域治理0.75万亩、人工种草0.3万亩,建设新炭林0.15万亩,补植补造4.2万亩,实施交通沿线荒山造林3000亩。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实行封山禁牧,积极推广舍饲圈养,加大林草管护力度,进一步巩固生态治理成果。要强化生态环境监测,防止扩大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我县“三无”环境质量优势,全面打响天镇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品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六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重点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要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农业局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围绕玉米、蔬菜、土豆、杂粮、食用菌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新优特高产品种,在11个乡镇50个村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10个以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科技示范基地。要积极推广猪、牛、羊等畜禽繁改技术,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强化繁改人员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繁改水平。要积极开展农民适用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要进一步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

平。

七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重点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首先,继续巩固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年内每个乡镇至少要高标准完成1—2个新农村建设,使全县新农村建设总数突破80个。完成村通水泥路115公里,完成农村校舍危房改造1万平方米,改造维修村计生服务室31个,村医疗卫生所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完成20个村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20个村、1.5万口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同时,完成村级“两委”阵地建设191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55户,建农家书屋40个,推广农村生物节柴炉200个。其次,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重点抓好新农保工作,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做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和病有所医。第三,要注重建立农村公共事业财政支撑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实行国家项目带动、财政资金配套、农户或个人产权配股的办法,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公共事业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社会事

业全面发展。

八是以实现稳定脱贫为目标,重点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从今年开始,全省提出扶贫开发的重点要由整村推进向实施片区开发转变。我县扶贫方式必须要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提升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要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三个确保”项目,做好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对症扶持、尊重群众、注重能力的原则,科学规划推进村扶持方式及项目建设,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使实施的42个推进村村均投入资金达到50万元,提高推进村的发展能力。要全面推进移民搬迁工程,由扶贫办会同张西河乡政府,组织完成好张西河乡下营移民新村移民入住工作,确保年内完成。要扎实抓好09移民搬迁工程,结合新平镇旅游古堡建设,规划在新平村建设移民住房280套,搬迁人口1300人,力争年内完工,组织搬迁入住。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要整合劳动局农民工培训、农业局“阳光工程”和扶贫办“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劳务协作,拓展劳务输出领域和就业渠道。今年,全县计划完成劳动力培训8000人,争取有组织转

移输出1500人。

(三)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上,要突出推进四项改革 一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县农经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管,责成专人负责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乡镇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村级组织要组建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登记合作社和企业用地需求,负责流转土地的组织和调剂,解决土地供求矛盾。年内力争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

二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确保收益权”的原则,纵深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鼓励农户和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划拔等形式参与成林、林地、幼树、草地等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建立和完善林草交易市场,盘活林草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今年,按照省市安排,要由林业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林改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调查摸底、方案制定、确权发证和档案建立等各项工作,要求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三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各金融单位应本着服从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信用评价、产权抵押、联户担保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模式,为我县“三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为了降低金融风险,要探索建立以县财政投资为主吸收县内龙头企业为会员的县级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和以乡政府为主,吸收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小型加工企业为会员的乡镇融资担保中心,采取政府投资与会员交纳会费的方式,建立信贷担保基金,着力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要积极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要推进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改革。我县是山西省财政厅2008年确定的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今年,要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根据省里要求,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对中央、省、市部门的专项支农资金,包括发改、农业、畜牧、水务、林业、扶贫、国土、开发、交通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和县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支农资金,要纳入整合范围,按照项目要求,统一规划、资金捆绑、集中投放、各施其项,确保支农资金发

挥最大效益。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

任务。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做到财力上多支持、项目上多倾斜、服务上多指导。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始终紧紧地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把每一项工作任务、期限、质量都要明明确确地落实到每一级、每一个人头上,通过严格责任来推进工作落实。二要整合力量,完善机制。当前“三农”工作综合性越来越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协调任务越来越重。要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部门与乡镇分割的工作格局,集中优势,凝聚力量,共同做好“三农”工作。要充分发挥农委综合协调职能,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指导,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创新工作载体,主动支持服务“三农”,形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三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变过去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的传统习惯,跳出单纯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加强服务的方式来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要在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在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狠下功夫,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把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形势、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实现“绿色发展、奋力崛起”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3

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随州市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

一、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厚植“绿色文化”

把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一)以教育活动促风气改善。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环境意识,形成崇德向善尚美的良好社会风气。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社区、生态文明单位、生态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凝聚健康向上、生态文明的社会正能量。

(二)以改革创新促职能转变。将“绿色化”理念贯穿于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绿色通道”。制定市级行政审批

事项通用目录,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代办服务,实行“电子评价器+X”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在全省先行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现注册登记便利化。

(三)以保护优先促理念更新。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绿色崛起的发展道路。坚守底线思维,变“招商引资”为“选商择资”,坚决拒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集中开展畜禽养殖、石材加工等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维护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绿色产业”

以“绿色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色调”,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市高新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专用汽车产业基地、鄂北创新创业示范区、随州产城融合引领区,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导湖北齐星、炎帝科技、天星粮油等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炎帝科技公司建成规模世界最大、技术国际领先的香

菇工厂化生产线,实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等多重效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在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成运用,鼓励企业改造更新工艺技术装备,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扶持华润、华能等集团风力发电和华电、齐星等集团光伏发电项目做大做强,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齐星集团投资7.5亿元,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地面光伏发电站湖北晶泰淅河马鞍山光伏电站,月上网发电量达1000万度;华润、华能两大集团投资24.5亿元,建成投产二妹山、天河口等7个风电场项目,总装机25万千瓦,年上网发电5亿度。目前,全市投产的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达43万千瓦,成为全省新能源第一大市。

(二)坚持高效发展,提升现代农业。严格保护、适度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21.8万公顷。鼓励引进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低丘岗地改造项目,2015投入资金2.5亿元,组织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10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10万亩。采取组织培育、示范引导、政策鼓励、项目扶持等措施,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9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00余家,登记家庭农场160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壮大粮食、食用菌、蔬菜、养殖、林果等特色板块,实现集约节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餐桌污染”治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坚持统筹发展,打造靓丽城乡。深入推进“五城同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城乡环境,彰显“神韵随州”的文化之魂、山水之美。围绕“双百城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建设目标,依托山水地貌,组织实施公共绿地建设等市政重点工程,优化中心城区形态和功能,提高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巩固“洁美家园”活动成果,深化城镇和乡村垃圾专项治理,完善保洁长效机制,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镇6个、生态村43个、宜居村庄10个、绿色示范乡村8个,大洪山长岗镇、广水桃源村分别荣登全省十大最美乡镇、乡村榜首。加快炎帝故里、大洪山、桐柏山太白顶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生态良好、景色优美、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深入推进“绿满随州”行动,支持大公司、大老板、大企业等多主体上山,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多形式投入,引导公司制、股份制、合作社等多模式造林,“十二

五”期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6.6万亩,建成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

三、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倡导“绿色生活”

多措并举,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文明健康、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变。

(一)建章立制划界线。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封山育林管理办法》《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使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二)廉洁自律守红线。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稳妥推进公车改革,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有效管控政府债务,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深入开展“赶情风”专项整治,引导人们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改变铺张浪费等陋习,力戒不合理消费。

(三)节能减排保底线。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全社会参与低碳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行“绿色办

公”,严格控制用电、用水、用纸、用车,打造节约型机关。大力推广运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突出抓好工矿企业、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启用智能交通综合管控系统,创新摩托车、电动车管理,鼓励绿色出行,使步行、骑车、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第四篇:生态为基 绿色崛起

生态为基

绿色崛起

——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的“西充探索”

南充市西充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各类矛盾相互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处于困境,2008年在全省68个丘区县中综合实力位居末位。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总体战略,以打造中国“西部绿谷”品牌,带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丘区县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五年来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5%、36.8%,城乡人均收入是2008年的2倍多,经济在创新转型中快速提升,社会在依法治理中日臻和谐。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国家清洁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县等诸多殊荣。

一、找准定位,科学规划,搭建跨越发展平台

面对发展困境,西充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找准比较优势,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发展潮流,抢占发展至高点,才能在经济转型中赢得先机,在区域竞争中后发赶超。审视县情,找准比较优势。西充生态禀赋良好,无传统工业污染,空气、水

——依托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区,构筑城乡一体发展平台。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理念,围绕“一核三极六区”布局,规划建设北部新城县城核心带动区、多扶产城一体示范区和凤鸣双龙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区,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集镇为支撑、新农村综合体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二、立足高端,三产互动,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着眼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推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全面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

——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成优质生猪、高产粮油、特色果蔬等优势农产品基地20万亩,5大类、92个品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有机农业覆盖面达到30%以上,规模稳居西部第一。培育龙兴、丰慧、百科、明和、星河科技、绮香纱丝业等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4家。打造“百科牛奶猪”、“葵花鸡”、“龙兴富硒猪”、“航粒香米”等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西充二荆条”辣椒、“充国香桃”、“西风脐橙”、“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建设销售旗舰店8家,产品成功打入港澳台、东南亚和日韩市场。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验

示范区”、“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殊荣,被国家认监委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环保部命名“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县农业年产值达到39.7亿元,五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7%。

——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快速崛起。坚持“食品主导、集群集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思路,打造新型工业集群。多扶食品工业园、橡胶坝工业园建成面积达8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职工生活区、物流园区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成功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杨六郎食品、光友粉丝、江苏旷达通光光缆、九天真空等43户企业入驻园区,其中上市公司3户,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广东星河生物科技日产食用菌60吨,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绮香纱丝业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丝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天盛“竹娃娃”获得“四川著名商标”。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高端突破。致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加快文化旅游发展。重点打造文化旅游龙头,依托“影视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国际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和“中国国际微电影节”等高端文化品牌,集群建设多福古镇、国际华严玉佛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游乐养生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有机农业基地和特色新

盖城乡的民生“安全网”。持续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等“十大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5.6亿元,完成民生工程项目220个。建成保障性住房50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4842户。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太平敬老院成为全省先进典型。新建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张澜学校等各类学校13所,维修改造农村学校69所。新改建县级公立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47所、村卫生室82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6个,成功申报西充文庙、张澜诞生地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被命名为全省文物大县。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以“三化五改五突破”为统揽,推进凤鸣镇及凤鸣双龙桥、莲池灵宝宫“一镇两村”改革试点,打造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典型经验。坚持农民“离土不失利、离乡不失权”原则,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七项产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探索搭建产权价值评估、流转交易、抵押融资、政府收储“四大平台”,积极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产权市场化流转政策和农村金融保险政策,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加快户籍一元化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政策,探索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村级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实现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服务,推进基层治理民主化。

四、综合施治,优化环境,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注重从人这个最根本的行为主体抓起,坚持德法并举、依法治县,营造跨越发展的社会基础、人文环境和法治保障。

——着力提升全民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卫生行动”、“教育主题实践”、“打造开明开放新西充”大讨论、“意见大征求、问题大整改、作风大转变”等活动,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在全社会倡树新风正气,弘扬“诚信、包容、奋进”的新时代西充精神,形成了崇尚法治、遵守公德、热爱家园、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被命名为“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

——大力实施依法治县。以创建“国家级法治先进县”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执法、群众依法办事。自2008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治县”活动,持续规范行政审批、收费、执法“三大行为”,大力整治社会治安、信访、市场经济“三大秩序”。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依法妥善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军群体等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老案积案138起,在全省首创跨市合作的整体联防新模式,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7%,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该县普法和依法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首批“法治县先进单位”。

——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始终把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全域开放”、“非禁即入”的理念,培育“亲商重商”、“开

第五篇: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 鄱阳湖

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鄱阳湖生态文明行 随着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建立,要确立区域一体化的意识,积极促进市场一体化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得国家正式批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翻开了江西发展崭新的一页,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及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深刻地感受到省委省政府为了改变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落后面貌,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本着综合治理、系统开发、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坚持科技支撑等原则,根据“山江湖开发治理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江西持续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山水、发展区域经济、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建设。经过20多年的努力,山江湖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在江湖流域开发治理方面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基石。

鄱阳湖位于长江之南,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它与赣江、抚河、信江、铙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尾闾相接的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长江、“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连河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是连接南北方、沟涌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重要腹地,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对鄱阳湖的开发治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对于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是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江西如果能够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从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是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举全省之力精心组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第一,做好区域一体化文章,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的作用,构建区域性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还要鼓励鄱阳湖区域各市县的政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卫生信息、旅游与交通信息等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强化环鄱阳湖区域的资源共享。

第二,优化产业构建,探索市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创新鄱阳湖区域的发展机制,有效地探索市场一体化,以市场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先者,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的布局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同时和区域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相协调,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外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再者,要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市场运行规则,培育一体化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开展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推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最后,要强化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区域内外的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第三,加快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首先,要围绕鄱阳湖区域周边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设,树立大环保的观念,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推进清洁生产;再者,要实施人工控湖工程,调蓄长江及“五河”洪水,大力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治理,进一步促进湿地生态功能、效益与优化管理;最后,对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影响与控制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关注环境变化对湖区的影响,促进湖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拒绝污染项目,保“一湖清水”。近年来,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应始终把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引进一大批能源、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重点生态项目落户鄱阳湖地区,而那些想进来的高污染工业项目在环评时就被一票否决。现在的鄱阳湖依然是天蓝水碧,聚集全球95%以上的白鹤种群每年都在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安然过冬,以水禽为主的物种多样性在鄱阳湖得到有效保护和扩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全国大局着眼,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也是顺应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历史机遇气,我们应力保鄱阳湖湖水清澈,为实现生态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一鄱阳湖城市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同时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我们要好好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首先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说发展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我们可以做一些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演讲,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法律,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们应该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江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既是培养青少年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一个有效载体,又是团结带领青年大学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青年大学生应进一步增强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未来。

所以作为我们青少年大学生来说要想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去了解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我们将来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号基础,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发展和学习兼备,同时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创新的集体,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我们创新的思维去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加快生态发展 推动绿色崛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生态发展 推动绿色崛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征文稿

    保生态谋发展 ————浅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保护机制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势在必行的一项长效机制。其现行意义重大: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环保水处理工程就找“武汉格林环保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从政府工作报告热词看变化议思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五年......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财建[1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建设厅(委、局),新疆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

    加快绿色繁荣进程发展山区生态经济(5篇)

    加快绿色繁荣进程 发展山区生态经济 张树林 2010年第6期 ——生态建设 英山作为一个贫困山区县,生态是规模最大、特色最优、潜力最强的资源。加快绿色繁荣进程,发展山区生态......

    转变方式 调整结构 加快石家庄绿色崛起

    转变方式 调整结构 加快石家庄绿色崛起 1. 四项举措 石家庄着力建设大省省会 石家庄是一座年轻的省会城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诞生......

    坚持生态立县 实现绿色崛起

    坚持生态立县实现绿色崛起 ――兴国县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生态蕴涵文化,环境彰显文明。生态环境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

    山东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山东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2年第10期 2012年8月13~15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党组理论中心组读书会暨全省畜牧兽医局长研......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排放能源的利用不符合全球发展的长期战略,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发展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