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发展生态经济的建议大全
关于加快发展生态经济的建议
民革温州市委会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生态潜力,发展生态经济,做好生态文章,走出一条富有温州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是我市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我市生态经济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采取了一些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在生态经济建设中存在和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㈠ 宣传不到位,群众生态意识淡薄
我市生态经济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经济”概念模糊。工作实践过程中对牺牲生态平衡为增长点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危机意识。百姓致富愿望强烈,功利心强致使其在发展经济与生态相冲突时,往往注重一时利益,选择保护经济,牺牲生态平衡。
㈡ 长期积累的环境污染与短期治理存在着困境
在经济发展中,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大笔环境污染的旧账,今天面临各方面的治理压力,出现治理污染中的短期困境。比如温瑞塘河,近年来,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大量工作,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容量,整治效果仍不够明显,根治塘河污染仍任重道远。
㈢ 传统产业过度发展,节能压力大
1.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我市以传统产业为主,其特点是生产工艺落后、--
劳动力密集、高消耗低效能。
2.要素制约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要素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渐明显。
3.部分工业园区、企业产能不高。由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引入企业标准不够科学,把关不够严格等诸多原因,有些企业取得土地尚未建造厂房或建好厂房用于出租或转让,没有真正生产或产能低,没能发挥最大效益。
㈣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我市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三垟瓯柑、茶山杨梅、丽岙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同时因为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建设还在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阻碍传统产业发展。
㈤ 旅游业亟需生态化发展
旅游项目多头审批,市场促销各自为政,信息资源相互隔绝,旅游主管部门难以协调旅游生产要素的均衡发展,致使项目招商难度大,项目推进乏力,行业管理与协调力度弱化。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尤其是交通设施,致使景区(点)接待能力和景区档次不高。旅游专项资金不能落实到位。我市山水资源丰富,但是一些小水电的无序开发,严重破坏了景区的地形地貌和水体景观。
二、我市生态经济建设建议与对策
近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
--
2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共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城联创”,是立足温州实际,着眼于促进温州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要实现上述目标,发展生态经济是我市的必然选择。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支点,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绿色GDP考核体系,在政绩考核中不仅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和环境指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加大财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引导和补助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生态产业重点项目。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通过资源有偿使用和污染者付费政策,增强企业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此外,加强行政监察力度,对违规行为重罚严管,建立建全问责制度,明确划分行政人员的权力与责任,对违反制度、玩忽职守行为进行责任倒查追究。同时做好评先奖优工作,鼓励优秀企业,促进企业参与生态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二)把握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当前,工业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生态经济并不是简单排除工业化,而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导入生态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解决方案,使传统工业化成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优先发展环保产业,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并与主导产业相链接,提高产品附加值。按照把污染源控制在有限范围内的原则,在发展空间布局时,将污染严重、资源耗费高的重化工业安排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集中布局。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在特色产品制造集聚的区域,探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使节能减排取得实际成效。
(三)发挥特点,着力发展生态农业
我市农业要充分发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与城市共融互动的显著特点,从“种养”向“走看”、打造生态“菜篮子”转变。要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在抓好瓯柑、杨梅、花卉等特色农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都市型、生态型、观光型农业。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技术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和引导城乡资本,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推进农业功能开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
(四)开掘新点,加快发展生态旅游
我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发展潜力。当前,要进一步认识生态旅游的内涵,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发展旅游产
--
4业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完整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努力探索新的机制体制,走出一条既保护好环境又能让群众增收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子。合理布局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保护设施和必要的旅游接待设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建设“美丽乡村,绿色家园”为抓手,打响旅游生态品牌。及时处理好景观用水与小水电开发利用的矛盾。各类生态旅游项目都要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杜绝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发和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的开发行为。推进生态旅游精品建设,开展景点试点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
建设生态经济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经济的基础作用,通过生态经济建设为全市的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要把加快生态经济建设作为全市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来抓,以项目推进实现生态经济大突破,以工业拉动实现生态经济大提升,以功能集聚实现生态经济大拓展,以旅游开发实现生态经济大跨越。--
第二篇: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为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认真贯彻国家放开对非公有制经济禁入限制的政策,贯彻平等准入原则,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便都是允许的。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支持体系,以联合创新为特点,引导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重点,走投入少、产出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集约型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推进各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模式,允许非公有资本以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1、定期向非公有制企业传达政府文件,使其了解有关经济政策;允许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代表列席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
2、减少审批程序,对确立经营意向的非公有制企业提
供必要的核准登记、土地征用、建筑审批、人才招聘、业务开展等方面的支持与协助。例如非公有制企业一次性注册资金有困难,可采取分期注入方式;采取一站式服务方式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登记、审批等问题。
3、树立典型,重点培育。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定期举行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信用好、为社会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
三、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税收金融政策支持
1、加大税收支持力度。税务机关要按照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则制定灵活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对非公有制企业涉及的税费征收标准,可收可不收的一律免收。对服务型非公有制企业招用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可减征营业税、所得税、教育附加税等项目。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重。二是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三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增强担保机构的担保和抗风险能力。四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政府鼓励银行体系降低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利率,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增强资本实力。
四、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1、改进监管方式,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完善相
关的监管制度,依法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实行公开监管制度,规范监管行为。
2、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的行政收费项目,向社会公布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外,接受全社会监督。对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要严肃查处。
3、要严厉打击违法企业、假冒伪劣产品。不打掉伪劣产品,就是对合格产品的不公平。不打掉违法企业,合法企业就无法成长起来。
第三篇: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生态信息学
论文题目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1年5月9日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公益创业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其中许多企业的发展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
如今,当“生态”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些优秀企业举起了生态经济转型的大旗。现代商业模式应当与生态经济共同转型,实现公益与收益的并行,达成生态环保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将消耗企业成本的简单公益行为,真正变成一种可赢利的投资行为,转化为企业积极的竞争优势。
那我下面就谈谈现在很热门的生态经济模式——公益创业。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
公益创业主要就是指这一类。但是即使是创办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公益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所得
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而是将所得造福社会。
社会公益创业是最近新兴的事业,是区别于商业创业的事业。
商业创业,已经是妇幼皆知,简单说来也就是拿钱生钱。也就是用一定的启动资金去圈钱。它的目的性就是创造经济价值。
而社会公益创业则不然,其是一些人基于社会使命和责任感的要求,为谋取公众社会利益的创业行为。
社会公益创业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公益创业强调创业的社会利益的兼顾以及非盈利组织的创业。
公益创业的由来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创业培训,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已经形成了模式,也拥有系统的教材。如曾于2002年获得美国教育图书出版界最高荣誉“金灯奖”的《创业培训课程》。中国公益创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公益创业起步比较晚。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还在解决温饱和发展的问题,所以就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走进共同富裕。”现在已经有10%人富裕起来,70%的人步入小康。已经具备了发展公益的土壤。土地有了,但还是荒地。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人士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开垦。
这里我举壹基金为例。
壹基金的运作更像一个公司,整个管理、人事、公关、市场、业务、财务等,完全按照企业运营的方式来架构。为壹基金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关、审计公司,都是世界一流的。麦肯锡、贝恩、奥美、德勤等等。
唯一差别是壹基金以公众效应、大众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以挣了多少钱为考量。可以说壹基金用公司的运营模式,融入了公益的内涵。
举一个例子说明壹基金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
2009年8月27日,壹基金携手汇源集团在北京宣布战略合作。汇源集团向壹基金一次性捐助100万元善款,今后消费者每购买一瓶汇源果汁,将会有一元钱以汇源代捐的形式捐赠给壹基金。所有善款将用于双方共同关注的儿童、教育等领域。
当然,壹基金的运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受一些误解,正如壹基金计划执行主席周惟彦所说“懂的人会说你是公益创投,不懂的人会说你是在洗钱。”公益组织以企业化行为发展在中国似乎没有前车之鉴。而国外的公益组织的基金95%的钱是可以拿去做其他产业投资的,只要拿5%就做公益,就已经是一个发展正常的公益组织。所以公益创业理念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公益创业作为一种生态经济的表现形式,自然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确定了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在转变就业观念、倡导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将创业限定在开公司、办企业等商业创业模式上,应当看到,公益创业同样大有可为。
公益创业是一个泊来概念,也译作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公益创新等。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具备“公益性”、“创新性”和“市场导向性”三大特点。“公益性”意味着维护公共利益;“创新性” 意味着新思想的产生或新模式的创建;“市场导向性” 表明了其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由此可见,公益创业,是指在社会使命激发下,个人或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
公益创业拥有庞大的社会需求。据民政部统计,我国有城市低保人口2200多万、农村
低保人口2620万,每年有近8000万灾民需要救济,同时还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实施救助。随着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日渐深入,一部分由国家供养、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将改制为民办公助的非营利组织,从而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转型时期庞大的社会需求将为公益创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公益创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亚洲基金会调查,美国51%的医院、46%的高校、86%的博物馆、90%的艺术团体和58%的社会服务组织以非营利组织形态存在。中国非营利组织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为0.3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益创业将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公益创业的低风险和高成功率有助青年大学生获得成功。
当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正在转变观念,将就业目光投向自主创业。但是,受社会和自身条件等因素制约,高校毕业生在商业领域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但是对有意投身公益创业的大学生说,假设有两组各10个年轻人,在同样的学识条件和同样的热情投入下,第一组选择商业创业,第二组选择公益创业。结果是第一组成功者可能只有1到2个,而第二组成果者可能有8到9个,甚至可能10个全部获得成功!原因在于,商业竞争有排他性,你死我活,投入热情与成功率难成正比;公益创业目前竞争性较低,过多的是共同呵护发展,而且,公益创业的投入热情与成功是成正比的。
我国社会公益领域发展晚、发育慢、能力弱、人才匮乏,急需大量的青年创业者和专业人才。随着非公募基金会等第三部门的迅速崛起,非公募基金会财力资源与草根组织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生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个青年人施展才干的大舞台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把开发中国的社会公益资源比作挖井,这口百米深井现在或许才挖了3到5米,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深处等待人来挖掘。
为帮助青年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难题,需要改进目前的学校教育方式,公益创业是必然存在的趋势。
生态经济作为21世纪人们提出的重要经济理念,反映了人们对生生态和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但发展生态经济,必须了解生态经济的特征,并为其选择合乎客观规律的路径,只有这样,生态经济才能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第四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推荐]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
到2010年,我县要培育起2—3个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作用强的支柱产业,县域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综合实力进入全州中上等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方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分散经营集中起来,共同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4。
──实施“兴工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我们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工业化程度低。我们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工业化进程,要以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以对外开放推动工业化,努力增强发展动力;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带动工业化,努力优化资源配置;要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切实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好散花经济园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园区为重点,着力抓好建筑建材、亚麻、酒业、乳猪、腐乳、矿产、化工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统筹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盘谋划,整体运作,促进城乡联动、工农对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非农产业比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能源利用率等大幅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二、努力培植县域经济建设项目
(一)巩固提升种植业
要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方针,确保烤烟生产提质增效。一是认真做好择优布局,把80的计划任务落实在最适宜区,坚持用保浇保灌的好田好地栽烟;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干部群众的栽烟积极性;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倒买倒卖”行为,切实维护好烟农的利益。要认真实施《XX亚麻产业发展规划》,抓好布局,实行集中连片,搞好样板示范。引导企业严格按标准收购,兼顾企业、麻农利益,调动麻农的种麻积极性。油菜种植在我县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军屯、新甸坝区、半山区一带较适宜种植,要搞好择优布局,改良品种,强化科技措施落实,把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亩以上,实现产值1500万元。把烤烟、亚麻、油菜作为种植业的重点产业来抓,得到巩固提升,增加农民收入。
(二)培强壮大矿冶化工产业
我县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现已发现矿产30余种,化工有十多年的发展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强壮大步伐。一是科学布局、合理开发;二是选准优势,突出重点;三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四是按照环保要求,治理与开发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业
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进城务工获取劳务收入的“打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建立健全县、乡、村劳动输出服务网络,狠抓技术培训,依法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鼓励支持务工者返乡创业,吸进外地创业资本和技术,参与经济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四)做强做大“三乡”特色产业
──名猪之乡。通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县仔猪产业已成为畜牧业中的重点产业,有较好的发展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围绕2010年生产优质仔猪80万头,实现产值5000万元的发展目标。要建立良种繁育供应体系,健全和完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及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网络和技术推广网络。要加大力度,扶强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养殖大户,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要建立健全仔猪营销体系,建立和完善仔猪批发市场。要加强小额信贷资金管理,为发展仔猪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打响牟定名猪之乡。
──名酒之乡。我县正兴集团生产的喜鹊窝系列酒已有十多年的历史,2003年共生产390吨,实现产值726.8万元。要采取有效措施,打响品牌,加快发展。一是引导企业走联合壮大、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引导企业打造好喜鹊窝系列名酒品牌。三是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系,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现代销售网络。
──名腐乳之乡。牟定油腐乳历史悠久,畅销州内外。2003年,县3家企业共
生产油腐乳355吨,实现产值400万元。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植,使其发展壮大。一是扶优扶强,逐步整合资源,做强做大“牟定油腐乳”品牌。二是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保证质量,不断提升牟定油腐乳的品位。三是引导企业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广泛建立营销网络,使“牟定油腐乳”走向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特优产品。使全县油腐乳生产能力达1000吨,产值达
千万元,税收百万元。
三、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优化发展环境。这一点我们这次到梁山县考察体会较深,深受启发。我们要认识到,欠发达县的经济属拉动型经济,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长期不投入就会萎缩,而在经济欠发达的现实情况下,政府财力投入、国家项目投入、银行固定资产投入都十分有限,一个地方不怕穷不怕难,关键是要有活力,有了活力就有了潜力,就有了动力,就有了希望;民间积聚着巨大的投资能量和投资热情,有着极其强大的爆发力和创造力,只有吸引外资、激活民资才是一条最现实有效的路子。为此,我们把解放思想、放开搞活、改革创新作为先导工程。梁山县提出的实施“‘全面放开,全民招商,全民经商,全力保护,全面推向民营经济’的‘五全’战略,提出的‘民营化、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四化’发展方向等等值得我们借鉴。梁山县把优化环境作为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紧抓不放,创造了群众放心、外商满意的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核发证照、土地使用、资金信贷、用水用电、信息咨询等方面优先安排,促进了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县上下形成了“进了梁山门就是梁山人,来到梁山县事事都好办”的共识,重商、知商、亲商、爱商、为商的氛围较为浓厚。三是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他们成立了处置“三乱五霸”办公室和行政效率投诉中心,严历打霸除恶,重拳治理“三乱”,有效地保障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0家职能部门集中到收费服务大厅办公,推行了部门服务承诺制,实行了“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收费和“一条龙”服务,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梁山县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方位放开搞活,大力度招商引资,多层次兴办项目,出重拳治理环境,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牢固树立开放意识
发展经济,离不开资金、技术和项目的支撑。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发展、不开放不发展”的意识。搞好招商引资是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之一。这里介绍一下梁山县招商引资的做法。他们全民动员,大搞招商引资。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设立了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实行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三年全县共引进县外项目400多个,引进县外资金和启动县内民资40亿元。一是老乡招商,营造反哺效应。二是科技招商,培植高新项目。他们把引进高新技术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提高民营项目科技含量。三是以商招商。四是全民招商,从县几大班子领导成员到一般干部职工全力以赴。
(三)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好范文版权所有
要把龙头企业的扶持、培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办法,积极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加速发展。结合重点产业培植的目标,着力扶持南塔集团、正兴集团、宏羚集团、腐乳生产企业等带动力强、辐射面广且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的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对选准的主导产业集中资金,重点投入,对龙头企业要一个一个的认真研究,是缺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拿出方案,并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扶持产业化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四)合理布局产业重点
要站在全县发展的高度,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不能遍地开花,产业一多就乱,一乱就会分散财力物力,就会形成雷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定要破除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观念。要通盘谋划,整体运作,把烤烟、亚麻、油菜,最适宜的乡、规模连片,集中发展,让最有经验的种植农户来规模连片承包种植,建立农村经济联合体,形成乡乡有重点,村村有产业。乳猪产业可以在交通便捷的村落集中猪舍内饲养方式,提高科学饲养方法。
第五篇:关于天津市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几点建议
关于天津市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几点建议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近年来,天津的发展进入了环境与发展全面转型时期,迫切需要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居环境品质,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示范。为此,构建“低碳天津”已成为我们的新使命。天津市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要着力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 要结合天津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从天津市的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因此,有必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视野,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在天津市发展低碳经济,市委、市政府应该反映敏捷,超前认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行动适时,特别是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使天津市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八”化: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活动企业化——低碳技术创新化——低碳模式制度化——低碳参与公众化——低碳体制社会化——低碳合作国际化——低碳文明生态化,从而将天津建设成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天津市要在战略框架的指导下,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行动体系和规划体系,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低碳新政。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天津市“十二”规划的编制,尽早制定天津市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图,为低碳发展提供战略导向。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天津市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天津市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http://jkwtrl.com
二、着力发展低碳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产业为支撑,把打造低碳产业作为天津市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是以低碳生产为推动力,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拓展电子商务,推动低碳创业,开发低碳科技,开展低碳设计,倡导能源合同管理,培育静脉产业等方式,推进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要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新增能耗和新增碳排放,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
等低碳、高效产业,严格控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引进和扩张,使天津市整个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尽早步入低碳化轨道。
二是将低碳经济理念引入传统产业,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改造”。积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动天津市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发展。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电力、造纸、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用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能源利用水平,坚决淘汰高耗能产业。建立典型低碳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大低碳技术和标准推广应用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低碳产业高地。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优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并大力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主的新能源、以碳纤维为主的新材料和以LED为主的新光源。要着力打造低碳科技园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际动漫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和“文创”产业基地,一系列“基地”的建设使其成为天津市打造低碳产业高地的佼佼者。
三、以“低碳经济试点区” 探索低碳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模式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希望从这两个城市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总结出可行模式,陆续向全国推广。我国正在进一步考虑按照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特点,选择试点区,在全国建立一批低碳社会实践区、低碳产业实践区、低碳经济区、低碳城市实践区。天津市要积极向国家或世界自然基金会争取低碳城市试点,同时着手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目前可以考虑结合天津市和滨海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优化开发区或重点开发区选择低碳经济试点区,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投资,改造或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可以考虑安排一批低碳经济重点开发项目,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同时建设起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以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为全国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可推广、可复制、可延伸的发展模式。
四、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
所谓碳金融,就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目前天津市已经在设立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天津市在争取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户方面已有很好的优势和基础。因此,要加速金融创新,逐步建立全方位的碳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对低碳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建立低碳基金专项资金和补贴,鼓励低碳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鼓励私人投资和国际资本进入低碳行业,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天津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使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
温室气体减排量全球交易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碳金融市场(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银行贷款)。碳金融市场面临这样的形势: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开发关于碳排放权的商品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而排放权的实际需求方——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企业为减少今后的减排费用也应从现在起筹建各类减排资产项目组合。目前全球已经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
融的交易,很多知名金融机构活跃在这些市场上。以国际价格计算,预计2008年~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天津市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存在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
天津市要尽快建立碳交易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减排上的基础作用。要建立为碳管理服务和低碳技术投资的碳基金,支持节能减排企业和环保项目发行债券,建立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产业投资基金,开发绿色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环保汽车等信贷业务和保险产品。通过协同银行、保险机构以及机构投资者等机构,共同努力,实现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要制定一系列标准和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设计低碳金融产品,主动参与到发展天津市低碳经济体系中来。
五、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 低碳经济模式的关键在于技术。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低碳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因此,天津市要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确定重点研究技术领域,要将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天津市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天津市科技发展规划,着力研究、发展和推广先进能源等低碳技术,加强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原始创新。
具体来说,一是重视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脱碳与去碳等技术研发,集中投入研发力量,重点攻关,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上有重大突破,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加强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融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快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扶持新能源、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加快成熟技术和工艺的转化利用,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时间。研究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指导目录和技术发展指导意见,鼓励低碳服务公司或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低碳技术及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太阳能光电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可再生能源等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覆盖面。
三是加快低碳技术的引进和合作。通过CDM项目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鼓励企业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鼓励企业通过CDM项目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地区间、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技术转让,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机会,实现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并充分发挥天津泰达低碳经济促进中心的作用,通过建设国内外低碳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对接合作平台服务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并辐射带动滨海新区、天津市及周边区域的低碳产业发展。
四是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低碳技术网络平台。要加快低碳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建立人才基地,培养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六、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制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机
制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制定,这是解决低碳技术创新问题的重要举措。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在我国《低碳经济法》制定之前,天津市要根据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天津市发展低碳经济条例》、《天津市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办法》或《天津市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意见》,为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循环经济、新能源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和健全与低碳发展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研究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科技、产业、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和措施,通过政府、行业指导,制约企业行为和市场消费行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限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和高资源消耗的行业发展。在理顺现有收费和资金来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和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机制。进一步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利用价格机制,调整能源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促进能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七、优化消费过程,积极创建低碳型消费模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即发展低碳经济要“两条腿”走路,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缺一不可。低碳消费绝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低碳消费要落到实处,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
天津市委、市政府首先要运用相关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特别是加强环境法、消费法、消费制度建设,加快资源使用、环境资源保护等相关政策制定与执行),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尾部”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与监督,协调消费者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利益矛盾。如,简化包装、绿色包装,控制一次性消费品的滥用,推行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等,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其次,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加强政府对企业和公众的引导,在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CO2排放。如实行资源回收奖励制度,提高公众回收有用物资的积极性;制订奖励措施,对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倡导节约用电、用水,增强垃圾自觉分类和循环利用意识,鼓励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产品的使用,提倡低碳消费,遏制奢侈消费,引导合理消费,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严格执行规定的家电标准,优化消费过程。
再次,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可以考虑采取绿色税费的方式对高碳消费品和消费行为采取类似“烟税”这样的惩罚性税费,而对低碳消费采用低税费优惠措施来进行鼓励。比如,对使用特殊节能技术的建筑免征节能税费,而对于一般建筑加征一定比率的节能税费;对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免征碳费,而对于耗油大的SUV征收节能碳费。因此,我们应尽早制定碳排放的相关税收法规,从法律上明确“碳税”的地位,制定高碳与低碳技术和产品目录,以明确绿色税费的收费对象,划定低碳税费体制的实验区,摸索可操作性措施。
最后,就是要尽快建立可持续的低碳消费政策评估改进体系。在进行产品资源环境消耗的实物量监控时,将实物量的物流流量控制在环境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强化环境的空间约束,以确保战略性资源供给的安全供给和环境系统的稳定。在进行价值核算时,可选用环境成本收益中的间接评估法(如剂量反应损失法)和直接评估法(如支付意愿法)等评估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分别度量环境的使用价值和工具价值。另外,当资源环境价格低于其价值,政府需要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的生产与消费补偿,并采取激励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行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产品的消费。特别是对水、能源等生产力与成本的科学计算,通过公众讨论协商
与监督,制定用水、用能标准和价格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八、组织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大力宣传倡导,增强全民低碳意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大力开展发展低碳经济宣传活动。通过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其他有效方式,宣传国家和天津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加强对社会公众气候变化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目前,向低碳城市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一座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的前列,能否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建成宜居的城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来临时的应对调整能力。从这一点说,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城市,有能力、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转轨到“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上去,率先建成低碳城市,给周边城市提供示范和方向,并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