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崛起讲话稿
讲话稿
XXX地处县西北边远山区,是个人口稀少的纯黎族贫困乡镇。一直来,我乡紧紧围绕“富民强乡”的目标,加快科学发展,积极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推进我乡经济较快较快发展。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绿色崛起”发展主线,是海南实践科学发展的真实体现,为XX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乡将紧紧围绕“绿色崛起”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一条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认为,应做到下面几点:
一、发展橡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以“橡胶产业为主导,发展林下经济和冬季瓜菜为辅”为经济发展思路,努力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形成“一乡一品”特色农业,加大种植和管理力度,依托橡胶基地,提高资源优势,发展其加工业,打把橡胶产业打造成我乡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橡胶林下养羊、养鸡等经济产业,采取政府帮扶、农户自助的方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使其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第二个增长点。
二、加大生态保护,实施“绿色宝岛”
XX是个山区乡镇,发展经济离不开山,但是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忽视对生态的保护。我乡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教育与打击并举,加强生态环保宣传,严厉打击毁林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做好我乡2.27万亩大干岭公益林生态保护,构筑全民生态保护墙。努力推进
“绿色宝岛”的实施,紧紧围绕“以生态经济林兼用林建设为主、河流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为辅,森林抚育为保障”的工作思路,积极号召全民参与,营造“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构建绿色屏障。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山区民生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做为全县最边远的民族地区乡镇,我乡将以保护生态、民生受益为标准,认真实施“一桥二路”工程,利用我乡生态资源、温泉资源,努力打造黎村风情生态旅游乡墟,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认真实施民居改造工程,实施供水一体化、公交一体化、污水垃圾处理一体化三个一体化工程,解决热点问题,努力改善山区民生。
四、提高工作作风,夯实绿色崛起基础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关键在党,作风是保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贪顺民心为目标,整治“庸懒散贪”现象,进一步改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第二篇:崛起的绿色新城
崛起的绿色新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 崔广志
在201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新天津生态城与美国洛杉矶县、法国南特市等6个城市一起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不到5年时间,在8平方公里的南部片区,生态城绿色建筑拔地而起,草木植被翠绿连绵,河流湿地相映成趣,风车光伏电池板错落生辉……昔日的盐碱荒滩悄然变成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生态新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性合作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1/3废弃盐田、1/3盐碱荒地、1/3污染水面的贫瘠土地上建成一座30平方公里、35万人口规模、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世界最先进的建设理念,按照中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和“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三和三能”建设目标,详细编制了生态城指标体系、总体规划和绿色建筑标准;制定了低碳产业促进办法、综合水务管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等一系列操作规范,努力打造绿色新城。我们精心绘制了“一轴三心五片”空间布局、“一岛三水六廊”生态布局的绿色发展蓝图和生态“路线图”,形成了以景观、环境、休闲等功能为主的城市“绿脉”。从清晰明确的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到100%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的能源供应体系,再到公交主导、慢行优先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城建设者们在不懈地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全方位地开展绿色行动。在绿色环境建设上,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和景观绿化新方法、新技术,对重度盐碱地进行土壤修复和土质改良。目前,生态城的绿化面积已占规划建设面积的1/3,建成4座大型公园,南部片区已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天蓝气爽,环境宜人。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的绿化景观项目建设,形成以“绿心、绿链、绿谷为主体,绿廊、绿网、绿环相交融”的生态布局。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上,构建了连河通海的生态廊道,划定了5平方公里的生态用地,对原有自然湿地及鸟类栖息地实施严格保护,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得益彰的生态格局,新增野生动物18种。在绿色建筑设计上,制定了国内首个地方性的绿色建筑管理规定,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通过实施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建成了近4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9个项目获得中国、新加坡等国绿色建筑奖项,成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在绿色交通运行上,建成了100多公里的绿道,开通了20多条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公交线路,努力使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
目前,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内占地3平方公里、历经40年污染的污水库得到彻底根治,改建成了清净湖和湿地公园。建成了一个1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通过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及海水淡化3种途径,初步形成了解决缺水地区城市供水的有效模式。引进瑞典先进技术,探索建设了真空气力垃圾输送系统,初步形成完整的垃圾减量化和循环利用产业链。
绿色低碳产业已呈加速聚集态势。围绕创建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把少占资源、少耗能源、没有污染、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努力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了国家动漫园、国家3D影视园、生态科技园、生态信息园和生态产业园,强化招商引资,努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目前,绿色低碳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生态城的主导产业。
全面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编制了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开发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幅上升。生态城已入选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了“金太阳”资金补贴;建成全国目前最大的智能电网并已投入使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滩到新城,一个充分体现节能、环保、宜居等特点的现代化生态新城迅速崛起。
第三篇:助推江西绿色崛起
农行江西省分行积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潮,助力江西崛起,全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做“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排头兵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做大总量 提升质量
围绕江西省委提出的“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农行江西省分行积极调整产行业信贷政策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加大对实体经济和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升级。仅今年上半年,农行江西省分行共新增贷款86亿元支持区域升级发展。在与7家设区市开展战略合作的基础上,与南昌、九江等5个设区市合作签约,加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南昌、九江等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加强区域内优势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全力支持工业升级,支持发展重点支柱产业。积极支持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汽车、水泥建材、装备制造、陶瓷、纺织、造纸、轻工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积极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修编、规划,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培育超千亿元产业和超百亿元企业计划。密切跟踪营销世界500强及全国200强在赣投资企业、上市公司、辖内重大建设项目、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助推企业上市运作。
勇担责任 关注民生
民生是第一大事,没有民生的切实改善,也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同步实现。农行江西省分行自觉融入当地,加大对市政、交通、能源、电网等基础设施行业和医疗、供水、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民生建设上倾尽全力。该行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目前,已发放南昌市、吉安市等一批保障性住房贷款项目。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该行按照保障性住房信贷政策,在房地产开发资质、项目资本金比例、信用等级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支持。据了解,农行江西省分行已介入景德镇市老城区保护利用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变老城区脏、乱、旧的面貌。同时,在赣南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上,已支持贷款金额近千万元。
该行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已制定《关于支持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类新型城镇化融资服务模式。同时,创新城镇化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土地开发、保障房建设等贷款管理办法,量
身打造服务城镇化的专属产品。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该行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地扩大帮扶面,实施“输血、造血”工程,帮助三个定点帮扶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年来,累计向扶贫点捐款350多万元,并发动企业捐赠640万元,帮助改善住宿、医疗、教育条件,提升农民生产致富能力,惠及当地861户家庭、群众3391人。
绿色信贷 低碳发展
“良好的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近年来,农行江西省分行始终坚持“绿色信贷”导向,严把环保准入门槛,着力支持企业提升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品牌。着重支持了一批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并在同业中率先开展了碳排放金融服务,为九江武宁县万岛湖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了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咨询服务。
为有力推动江西绿色崛起和科学发展,建设秀美江西,该行将继续严格信贷项目准入,严格核查企业环保信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对环境和社会表现不合规的客户和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实行限额管理,新增贷款确投向行业内优质客户。同时,加强与省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等部门的战略合作,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涉林贷款、生态农业贷款等投放力度,努力发展绿色产业体系。据统计,近年来,该行累放农户贷款361.42亿元,余额达66.18亿元,居系统内第5位,惠及18万个农户家庭。与29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发放贷款65.78亿元,贷款余额达25.71亿元。该行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域支行资源配置、信贷授权、产品创新等分类指导力度,对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大企业、大项目、大型商品流通市场、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信贷扶持,将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比重不低于30%。江西编辑
第四篇:生态为基 绿色崛起
生态为基
绿色崛起
——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的“西充探索”
南充市西充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各类矛盾相互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处于困境,2008年在全省68个丘区县中综合实力位居末位。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总体战略,以打造中国“西部绿谷”品牌,带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丘区县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五年来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5%、36.8%,城乡人均收入是2008年的2倍多,经济在创新转型中快速提升,社会在依法治理中日臻和谐。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国家清洁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县等诸多殊荣。
一、找准定位,科学规划,搭建跨越发展平台
面对发展困境,西充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找准比较优势,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发展潮流,抢占发展至高点,才能在经济转型中赢得先机,在区域竞争中后发赶超。审视县情,找准比较优势。西充生态禀赋良好,无传统工业污染,空气、水
——依托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区,构筑城乡一体发展平台。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理念,围绕“一核三极六区”布局,规划建设北部新城县城核心带动区、多扶产城一体示范区和凤鸣双龙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区,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集镇为支撑、新农村综合体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二、立足高端,三产互动,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着眼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推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全面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
——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成优质生猪、高产粮油、特色果蔬等优势农产品基地20万亩,5大类、92个品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有机农业覆盖面达到30%以上,规模稳居西部第一。培育龙兴、丰慧、百科、明和、星河科技、绮香纱丝业等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4家。打造“百科牛奶猪”、“葵花鸡”、“龙兴富硒猪”、“航粒香米”等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西充二荆条”辣椒、“充国香桃”、“西风脐橙”、“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建设销售旗舰店8家,产品成功打入港澳台、东南亚和日韩市场。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验
示范区”、“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殊荣,被国家认监委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环保部命名“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县农业年产值达到39.7亿元,五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7%。
——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快速崛起。坚持“食品主导、集群集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思路,打造新型工业集群。多扶食品工业园、橡胶坝工业园建成面积达8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职工生活区、物流园区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成功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杨六郎食品、光友粉丝、江苏旷达通光光缆、九天真空等43户企业入驻园区,其中上市公司3户,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广东星河生物科技日产食用菌60吨,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绮香纱丝业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丝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天盛“竹娃娃”获得“四川著名商标”。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高端突破。致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加快文化旅游发展。重点打造文化旅游龙头,依托“影视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国际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和“中国国际微电影节”等高端文化品牌,集群建设多福古镇、国际华严玉佛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游乐养生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有机农业基地和特色新
盖城乡的民生“安全网”。持续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等“十大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5.6亿元,完成民生工程项目220个。建成保障性住房50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4842户。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太平敬老院成为全省先进典型。新建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张澜学校等各类学校13所,维修改造农村学校69所。新改建县级公立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47所、村卫生室82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6个,成功申报西充文庙、张澜诞生地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被命名为全省文物大县。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以“三化五改五突破”为统揽,推进凤鸣镇及凤鸣双龙桥、莲池灵宝宫“一镇两村”改革试点,打造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典型经验。坚持农民“离土不失利、离乡不失权”原则,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七项产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探索搭建产权价值评估、流转交易、抵押融资、政府收储“四大平台”,积极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产权市场化流转政策和农村金融保险政策,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加快户籍一元化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政策,探索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村级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实现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服务,推进基层治理民主化。
四、综合施治,优化环境,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注重从人这个最根本的行为主体抓起,坚持德法并举、依法治县,营造跨越发展的社会基础、人文环境和法治保障。
——着力提升全民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卫生行动”、“教育主题实践”、“打造开明开放新西充”大讨论、“意见大征求、问题大整改、作风大转变”等活动,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在全社会倡树新风正气,弘扬“诚信、包容、奋进”的新时代西充精神,形成了崇尚法治、遵守公德、热爱家园、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被命名为“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
——大力实施依法治县。以创建“国家级法治先进县”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执法、群众依法办事。自2008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治县”活动,持续规范行政审批、收费、执法“三大行为”,大力整治社会治安、信访、市场经济“三大秩序”。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依法妥善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军群体等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老案积案138起,在全省首创跨市合作的整体联防新模式,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7%,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该县普法和依法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首批“法治县先进单位”。
——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始终把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全域开放”、“非禁即入”的理念,培育“亲商重商”、“开
第五篇: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 鄱阳湖
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鄱阳湖生态文明行 随着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建立,要确立区域一体化的意识,积极促进市场一体化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得国家正式批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翻开了江西发展崭新的一页,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及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深刻地感受到省委省政府为了改变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落后面貌,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本着综合治理、系统开发、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坚持科技支撑等原则,根据“山江湖开发治理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江西持续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山水、发展区域经济、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建设。经过20多年的努力,山江湖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在江湖流域开发治理方面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基石。
鄱阳湖位于长江之南,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它与赣江、抚河、信江、铙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尾闾相接的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长江、“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连河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是连接南北方、沟涌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重要腹地,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对鄱阳湖的开发治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对于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是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江西如果能够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从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是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举全省之力精心组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第一,做好区域一体化文章,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的作用,构建区域性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还要鼓励鄱阳湖区域各市县的政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卫生信息、旅游与交通信息等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强化环鄱阳湖区域的资源共享。
第二,优化产业构建,探索市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创新鄱阳湖区域的发展机制,有效地探索市场一体化,以市场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先者,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的布局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同时和区域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相协调,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外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再者,要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市场运行规则,培育一体化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开展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推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最后,要强化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区域内外的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第三,加快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首先,要围绕鄱阳湖区域周边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设,树立大环保的观念,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推进清洁生产;再者,要实施人工控湖工程,调蓄长江及“五河”洪水,大力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治理,进一步促进湿地生态功能、效益与优化管理;最后,对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影响与控制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关注环境变化对湖区的影响,促进湖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拒绝污染项目,保“一湖清水”。近年来,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应始终把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引进一大批能源、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重点生态项目落户鄱阳湖地区,而那些想进来的高污染工业项目在环评时就被一票否决。现在的鄱阳湖依然是天蓝水碧,聚集全球95%以上的白鹤种群每年都在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安然过冬,以水禽为主的物种多样性在鄱阳湖得到有效保护和扩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全国大局着眼,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也是顺应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历史机遇气,我们应力保鄱阳湖湖水清澈,为实现生态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一鄱阳湖城市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同时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我们要好好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首先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说发展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我们可以做一些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演讲,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法律,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们应该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江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既是培养青少年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一个有效载体,又是团结带领青年大学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青年大学生应进一步增强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未来。
所以作为我们青少年大学生来说要想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去了解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我们将来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号基础,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发展和学习兼备,同时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创新的集体,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我们创新的思维去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