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崛起的绿色新城
崛起的绿色新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 崔广志
在201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中新天津生态城与美国洛杉矶县、法国南特市等6个城市一起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不到5年时间,在8平方公里的南部片区,生态城绿色建筑拔地而起,草木植被翠绿连绵,河流湿地相映成趣,风车光伏电池板错落生辉……昔日的盐碱荒滩悄然变成一座现代化的绿色生态新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性合作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在1/3废弃盐田、1/3盐碱荒地、1/3污染水面的贫瘠土地上建成一座30平方公里、35万人口规模、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世界最先进的建设理念,按照中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和“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三和三能”建设目标,详细编制了生态城指标体系、总体规划和绿色建筑标准;制定了低碳产业促进办法、综合水务管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等一系列操作规范,努力打造绿色新城。我们精心绘制了“一轴三心五片”空间布局、“一岛三水六廊”生态布局的绿色发展蓝图和生态“路线图”,形成了以景观、环境、休闲等功能为主的城市“绿脉”。从清晰明确的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到100%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的能源供应体系,再到公交主导、慢行优先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城建设者们在不懈地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全方位地开展绿色行动。在绿色环境建设上,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和景观绿化新方法、新技术,对重度盐碱地进行土壤修复和土质改良。目前,生态城的绿化面积已占规划建设面积的1/3,建成4座大型公园,南部片区已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天蓝气爽,环境宜人。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的绿化景观项目建设,形成以“绿心、绿链、绿谷为主体,绿廊、绿网、绿环相交融”的生态布局。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上,构建了连河通海的生态廊道,划定了5平方公里的生态用地,对原有自然湿地及鸟类栖息地实施严格保护,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得益彰的生态格局,新增野生动物18种。在绿色建筑设计上,制定了国内首个地方性的绿色建筑管理规定,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通过实施绿色建筑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建成了近4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9个项目获得中国、新加坡等国绿色建筑奖项,成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在绿色交通运行上,建成了100多公里的绿道,开通了20多条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公交线路,努力使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
目前,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内占地3平方公里、历经40年污染的污水库得到彻底根治,改建成了清净湖和湿地公园。建成了一个1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通过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及海水淡化3种途径,初步形成了解决缺水地区城市供水的有效模式。引进瑞典先进技术,探索建设了真空气力垃圾输送系统,初步形成完整的垃圾减量化和循环利用产业链。
绿色低碳产业已呈加速聚集态势。围绕创建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把少占资源、少耗能源、没有污染、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努力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了国家动漫园、国家3D影视园、生态科技园、生态信息园和生态产业园,强化招商引资,努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目前,绿色低碳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生态城的主导产业。
全面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编制了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开发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幅上升。生态城已入选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了“金太阳”资金补贴;建成全国目前最大的智能电网并已投入使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滩到新城,一个充分体现节能、环保、宜居等特点的现代化生态新城迅速崛起。
第二篇:绿色崛起讲话稿
讲话稿
XXX地处县西北边远山区,是个人口稀少的纯黎族贫困乡镇。一直来,我乡紧紧围绕“富民强乡”的目标,加快科学发展,积极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推进我乡经济较快较快发展。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绿色崛起”发展主线,是海南实践科学发展的真实体现,为XX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乡将紧紧围绕“绿色崛起”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一条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认为,应做到下面几点:
一、发展橡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以“橡胶产业为主导,发展林下经济和冬季瓜菜为辅”为经济发展思路,努力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形成“一乡一品”特色农业,加大种植和管理力度,依托橡胶基地,提高资源优势,发展其加工业,打把橡胶产业打造成我乡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橡胶林下养羊、养鸡等经济产业,采取政府帮扶、农户自助的方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使其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第二个增长点。
二、加大生态保护,实施“绿色宝岛”
XX是个山区乡镇,发展经济离不开山,但是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忽视对生态的保护。我乡将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教育与打击并举,加强生态环保宣传,严厉打击毁林违法犯罪行为,认真做好我乡2.27万亩大干岭公益林生态保护,构筑全民生态保护墙。努力推进
“绿色宝岛”的实施,紧紧围绕“以生态经济林兼用林建设为主、河流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为辅,森林抚育为保障”的工作思路,积极号召全民参与,营造“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构建绿色屏障。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山区民生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做为全县最边远的民族地区乡镇,我乡将以保护生态、民生受益为标准,认真实施“一桥二路”工程,利用我乡生态资源、温泉资源,努力打造黎村风情生态旅游乡墟,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认真实施民居改造工程,实施供水一体化、公交一体化、污水垃圾处理一体化三个一体化工程,解决热点问题,努力改善山区民生。
四、提高工作作风,夯实绿色崛起基础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关键在党,作风是保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贪顺民心为目标,整治“庸懒散贪”现象,进一步改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
第三篇:助推江西绿色崛起
农行江西省分行积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潮,助力江西崛起,全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做“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排头兵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做大总量 提升质量
围绕江西省委提出的“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农行江西省分行积极调整产行业信贷政策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加大对实体经济和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升级。仅今年上半年,农行江西省分行共新增贷款86亿元支持区域升级发展。在与7家设区市开展战略合作的基础上,与南昌、九江等5个设区市合作签约,加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南昌、九江等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加强区域内优势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全力支持工业升级,支持发展重点支柱产业。积极支持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汽车、水泥建材、装备制造、陶瓷、纺织、造纸、轻工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积极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修编、规划,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培育超千亿元产业和超百亿元企业计划。密切跟踪营销世界500强及全国200强在赣投资企业、上市公司、辖内重大建设项目、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助推企业上市运作。
勇担责任 关注民生
民生是第一大事,没有民生的切实改善,也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同步实现。农行江西省分行自觉融入当地,加大对市政、交通、能源、电网等基础设施行业和医疗、供水、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民生建设上倾尽全力。该行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目前,已发放南昌市、吉安市等一批保障性住房贷款项目。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该行按照保障性住房信贷政策,在房地产开发资质、项目资本金比例、信用等级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支持。据了解,农行江西省分行已介入景德镇市老城区保护利用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变老城区脏、乱、旧的面貌。同时,在赣南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上,已支持贷款金额近千万元。
该行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已制定《关于支持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类新型城镇化融资服务模式。同时,创新城镇化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土地开发、保障房建设等贷款管理办法,量
身打造服务城镇化的专属产品。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该行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地扩大帮扶面,实施“输血、造血”工程,帮助三个定点帮扶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年来,累计向扶贫点捐款350多万元,并发动企业捐赠640万元,帮助改善住宿、医疗、教育条件,提升农民生产致富能力,惠及当地861户家庭、群众3391人。
绿色信贷 低碳发展
“良好的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近年来,农行江西省分行始终坚持“绿色信贷”导向,严把环保准入门槛,着力支持企业提升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品牌。着重支持了一批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并在同业中率先开展了碳排放金融服务,为九江武宁县万岛湖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了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咨询服务。
为有力推动江西绿色崛起和科学发展,建设秀美江西,该行将继续严格信贷项目准入,严格核查企业环保信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对环境和社会表现不合规的客户和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实行限额管理,新增贷款确投向行业内优质客户。同时,加强与省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等部门的战略合作,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涉林贷款、生态农业贷款等投放力度,努力发展绿色产业体系。据统计,近年来,该行累放农户贷款361.42亿元,余额达66.18亿元,居系统内第5位,惠及18万个农户家庭。与29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发放贷款65.78亿元,贷款余额达25.71亿元。该行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域支行资源配置、信贷授权、产品创新等分类指导力度,对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大企业、大项目、大型商品流通市场、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信贷扶持,将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比重不低于30%。江西编辑
第四篇:散文诗——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
【散文诗】
崛起的不只是一座新城 ——作者:刘优群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城郊,一片寂静的沃土,一个城市发展规划图纸上 都找不到的 空白角落。若干年前,一位叫善卷的先生,就在这片土地上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把“德”的种子埋进土里,长成为“天人合一”的参天大树.四年前的那个春天,一群踌躇满志的人
在这里悄悄地扎下了根。他们用坚韧与顽强 励精图治,用智慧与勤劳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从此,在这片土地上 高楼大厦
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条油光发亮的城市干道 成为纵横交错的坦途。仿佛,就在一夜之间 一座现代新城
以少女出浴般美丽姿态,在沅水右岸崛起,成为柳城的新中心。
这里,是商贸物流天堂。千亩隆腾物流园 车水马龙,吞吐着天南海北的货物。五金机电城
一期开发项目已经竣工,正以翘首的姿态 恭迎八方商贾。广德医药
已完成现有生产、销售企业整合,实现了企业集群发展。
这里,是文化产业的工厂。
即将竣工的中央厨房广电大楼,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于一体 成为省、市、区三级 独一无二的城市新地标。坐落在“两芯两轴”焦点之上的 柳城第二只眼睛阳明湖,也将完成“一园、两湖、三心、多垸”的 空间结构,成为海绵城市的样板
商务、休闲、观光、娱乐的胜地。
这里,是城市律动的脉搏。
“三纵四横”的干道路网骨架 实现了江南与江北、空港新城 常德经开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大街小巷道路的全面建成,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地下管网实现连通,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夯实。江南的朝阳沟永新河
正抓紧治理,实现湖河连通,不久的将来
必将成为独具风味的小苏杭。
这是一座温暖的新城,独具特色的安置小区 被阳光涂成了五颜六色。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 全部纳入政府保障 全部实行应保尽保。即将续建的沅江风光带,让北望诗墙的十里画墙不再孤寂。现有堤坡、滩涂,将建成承载活力体育、康体健身、多功能草坪、户外音乐会的水岸城市客厅,让市民尽享生态律动、城市文韵、原生大地之乐。
四年,不长也不短
只不过一千四百六十天。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历史证明 郭家铺人敢于创业,善于发展!
忘不了第一个拆迁项目 五金机电市场拆迁的场景,征收面积281亩,拆迁房屋123栋,拆迁户数138户,拆迁户心里从抵触对峙、等待观望、到理性思考、积极配合,历时100天
完成了此次征拆任务,创下了鼎城征拆史上的“郭家铺速度”。
从此,郭家铺人
在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 高举“二次创业的”旗帜
采取强化宣传、典型带头、阳光公开及和谐拆迁的工作措施,将“郭家铺速度”一次次刷新。辖区内上级交办的所有项目 均实现了三天签约、七天倒房、十天腾地的既定目标。
这四年 是郭家铺街道发展史上的春天。办事处党工委
坚持党建统领工作全局,围绕“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江南”目标,真抓实干,硕果累累,连续三年
夺得全区绩效考核红旗。
党建工作
以“两学一做”为主线,全面抓好党的建设。纠四风、除陋习,夯实基础,压实责任。村社服务平台全面建成,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党管武装争先进,计划生育夺红旗。文明创建成示范,综治维稳攀高峰。项目建设创速度,五大安全树楷模。控违拆违是样板,各项工作争一流!
一股争先创优的热潮,成为郭家铺人不竭的动力源泉。这里,崛起的不仅是一座新城,更是郭家铺人用火红的青春,用燃烧的生命
崛起的郭家铺精神!
回望新城,昨天,她是一片沃野 今天,更是一片热土。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梦想,理想、信念与不懈地追求 造就郭家铺人坚强的性格,激情、责任与使命
必将引领我们阔步向前。
我们坚信,在鼎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郭家铺人
一定会牢记市委“产业立市、产业强市”号召,用勤劳的双手 与超人的智慧,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注:此文作为郭家铺街道2018年春晚节目——《配乐诗朗诵:杨君武》专用稿件。
第五篇:生态为基 绿色崛起
生态为基
绿色崛起
——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的“西充探索”
南充市西充县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各类矛盾相互交织,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处于困境,2008年在全省68个丘区县中综合实力位居末位。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树立“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总体战略,以打造中国“西部绿谷”品牌,带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丘区县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五年来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5%、36.8%,城乡人均收入是2008年的2倍多,经济在创新转型中快速提升,社会在依法治理中日臻和谐。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国家清洁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低碳经济示范县等诸多殊荣。
一、找准定位,科学规划,搭建跨越发展平台
面对发展困境,西充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找准比较优势,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发展潮流,抢占发展至高点,才能在经济转型中赢得先机,在区域竞争中后发赶超。审视县情,找准比较优势。西充生态禀赋良好,无传统工业污染,空气、水
——依托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区,构筑城乡一体发展平台。坚持“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理念,围绕“一核三极六区”布局,规划建设北部新城县城核心带动区、多扶产城一体示范区和凤鸣双龙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区,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集镇为支撑、新农村综合体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二、立足高端,三产互动,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着眼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推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全面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体系。
——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建成优质生猪、高产粮油、特色果蔬等优势农产品基地20万亩,5大类、92个品种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有机农业覆盖面达到30%以上,规模稳居西部第一。培育龙兴、丰慧、百科、明和、星河科技、绮香纱丝业等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4家。打造“百科牛奶猪”、“葵花鸡”、“龙兴富硒猪”、“航粒香米”等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西充二荆条”辣椒、“充国香桃”、“西风脐橙”、“西充黄心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京沪穗等一线城市建设销售旗舰店8家,产品成功打入港澳台、东南亚和日韩市场。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验
示范区”、“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殊荣,被国家认监委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环保部命名“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县农业年产值达到39.7亿元,五年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7%。
——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快速崛起。坚持“食品主导、集群集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思路,打造新型工业集群。多扶食品工业园、橡胶坝工业园建成面积达8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职工生活区、物流园区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成功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杨六郎食品、光友粉丝、江苏旷达通光光缆、九天真空等43户企业入驻园区,其中上市公司3户,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广东星河生物科技日产食用菌60吨,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绮香纱丝业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丝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天盛“竹娃娃”获得“四川著名商标”。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高端突破。致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加快文化旅游发展。重点打造文化旅游龙头,依托“影视文化产业园”,打造“中国国际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和“中国国际微电影节”等高端文化品牌,集群建设多福古镇、国际华严玉佛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游乐养生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有机农业基地和特色新
盖城乡的民生“安全网”。持续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等“十大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5.6亿元,完成民生工程项目220个。建成保障性住房50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4842户。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太平敬老院成为全省先进典型。新建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张澜学校等各类学校13所,维修改造农村学校69所。新改建县级公立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47所、村卫生室82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6个,成功申报西充文庙、张澜诞生地等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被命名为全省文物大县。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以“三化五改五突破”为统揽,推进凤鸣镇及凤鸣双龙桥、莲池灵宝宫“一镇两村”改革试点,打造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典型经验。坚持农民“离土不失利、离乡不失权”原则,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七项产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探索搭建产权价值评估、流转交易、抵押融资、政府收储“四大平台”,积极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产权市场化流转政策和农村金融保险政策,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加快户籍一元化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政策,探索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村级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实现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服务,推进基层治理民主化。
四、综合施治,优化环境,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注重从人这个最根本的行为主体抓起,坚持德法并举、依法治县,营造跨越发展的社会基础、人文环境和法治保障。
——着力提升全民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卫生行动”、“教育主题实践”、“打造开明开放新西充”大讨论、“意见大征求、问题大整改、作风大转变”等活动,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在全社会倡树新风正气,弘扬“诚信、包容、奋进”的新时代西充精神,形成了崇尚法治、遵守公德、热爱家园、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被命名为“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
——大力实施依法治县。以创建“国家级法治先进县”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执法、群众依法办事。自2008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依法治县”活动,持续规范行政审批、收费、执法“三大行为”,大力整治社会治安、信访、市场经济“三大秩序”。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依法妥善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涉军群体等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老案积案138起,在全省首创跨市合作的整体联防新模式,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7%,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该县普法和依法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首批“法治县先进单位”。
——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始终把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全域开放”、“非禁即入”的理念,培育“亲商重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