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 鄱阳湖
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鄱阳湖生态文明行 随着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建立,要确立区域一体化的意识,积极促进市场一体化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得国家正式批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翻开了江西发展崭新的一页,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及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深刻地感受到省委省政府为了改变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落后面貌,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本着综合治理、系统开发、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坚持科技支撑等原则,根据“山江湖开发治理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江西持续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山水、发展区域经济、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建设。经过20多年的努力,山江湖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在江湖流域开发治理方面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基石。
鄱阳湖位于长江之南,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它与赣江、抚河、信江、铙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尾闾相接的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长江、“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连河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是连接南北方、沟涌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重要腹地,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对鄱阳湖的开发治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对于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是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江西如果能够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从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是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举全省之力精心组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不只是环境的问题,而是环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种内涵的有机统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只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把当前和子孙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多有利的条件。
第一,做好区域一体化文章,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网络系统的作用,构建区域性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还要鼓励鄱阳湖区域各市县的政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卫生信息、旅游与交通信息等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系统,强化环鄱阳湖区域的资源共享。
第二,优化产业构建,探索市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创新鄱阳湖区域的发展机制,有效地探索市场一体化,以市场来推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先者,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的布局及各产业内部的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同时和区域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相协调,明确分工,强化协作,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外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再者,要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市场运行规则,培育一体化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开展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推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最后,要强化商贸流通体系,构建区域内外的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第三,加快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首先,要围绕鄱阳湖区域周边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设,树立大环保的观念,建立全面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推进清洁生产;再者,要实施人工控湖工程,调蓄长江及“五河”洪水,大力加强沿湖及湖内污染治理,进一步促进湿地生态功能、效益与优化管理;最后,对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影响与控制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关注环境变化对湖区的影响,促进湖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拒绝污染项目,保“一湖清水”。近年来,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应始终把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引进一大批能源、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重点生态项目落户鄱阳湖地区,而那些想进来的高污染工业项目在环评时就被一票否决。现在的鄱阳湖依然是天蓝水碧,聚集全球95%以上的白鹤种群每年都在鄱阳湖湿地保护区安然过冬,以水禽为主的物种多样性在鄱阳湖得到有效保护和扩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从全国大局着眼,从江西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也是顺应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历史机遇气,我们应力保鄱阳湖湖水清澈,为实现生态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一鄱阳湖城市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同时对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我们要好好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首先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说发展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我们可以做一些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演讲,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法律,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们应该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江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既是培养青少年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意识的一个有效载体,又是团结带领青年大学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青年大学生应进一步增强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未来。
所以作为我们青少年大学生来说要想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去了解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我们将来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号基础,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发展和学习兼备,同时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创新的集体,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我们创新的思维去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第二篇:《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策划
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
一、活动主题
“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
二、活动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为江西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更高要求。让生态江西、绿色崛起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教育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建设“十大产业基地”,需要教育输送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各类优秀人才;加快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加强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需要教育不断提高科技转化的贡献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结构布局,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引导广大师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宣传者、自觉实践者和重要方面军,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们树立崇尚自然、善待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自觉实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活动经费,落实奖励制度。
三、活动策划
活动内容:
1、演讲
演讲内容:以“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为主题,联系本人亲身感受或身边的人和事,以描述生态江西、绿色崛起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等角度进行创作。
要求: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紧扣主题。
2、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稿件要求必须原创,不得抄袭,一经发现不予参评。
3、所有演讲稿件需递交打印稿和Word文档电子稿各一份,字数以1500—3000字为宜。
4、排版格式为:宋体,小四号字体,用A4纸打印,请自留底稿。
5、来稿请注明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及联系方式,纸质稿必须贴有“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标识。评比办法:
1、初评(11月15日)
组织征稿和评选,并于11月15日前选送10篇优秀稿件至学工委办、学工处参加复评,选送稿件需填写“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比赛作品。
2、复评(11月16日)
学工委办、学工处将组织评委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组织奖3名。地点:2#3003、奖励
对获奖者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2、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
参考《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行》读本。
竞赛形式
知识竞赛的普遍测试由各院(系)自行组织,测试卷在读本内。
竞赛流程
11月20日前,学院完成试卷的评改工作,并由学院按参加测试人数5‰的比例推荐优秀个人奖。所有的试卷必须100%回收且与获奖名单在12月5日前一起报送教育科,重新制作或复印的参赛测试卷不计入参与人数。
奖励
对获奖者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3、手抄报评比
内容:以“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为主题
要求: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紧扣主题。
2、稿件要求必须原创,不得抄袭,一经发现不予参评。
3、来稿请注明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及联系方式,纸质稿必须贴有“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标志。
4、图文并茂,打印稿和电子稿2份。
评比办法:
1、初评(11月15日)
组织征稿和评选,并于11月15日前选送10篇优秀稿件至学工委办、学工处教育科参加复评,选送稿件需填写“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比赛作品。
2、复评(11月16日)
学工委办、学工处将组织专家评委在各学院(系)推荐基础上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组织奖3名。
3、奖励
对获奖者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并将获奖作品将推荐至校报上发表。
四、活动道具
宣传粘贴板等
五、活动总结
各参加活动的班级须交一份活动总结。
策划人:刘慧芳吴梦蝶
第三篇: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征文稿
保生态
谋发展
————浅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保护机制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势在必行的一项长效机制。其现行意义重大: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这说明我们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也是我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直贯彻的指导方针。本次建设的具体保护措施更加显现突出。
生态区在建设中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二、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三、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四、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这些保护具体措施的制定更加充分肯定了我省在各项工程建设中的指导方针。众所周知,若一项工程的建设以破坏环境为基础的话,那么后期用于改善环境的投资将远远大于工程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例如: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我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所以我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一定要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上开展。这样才能降低甚至没有后期用于环境的治理开支。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省的工程建设要求,与此同时又要积极响应我省的指导方针—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区,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建设步伐。最终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一次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路的探索,是一次对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的构建,是一次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具体落实。就让鄱阳湖未来一湖更清澈的水,来见证今天中华大地上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吧。
第四篇:[2009]3号关于开展“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征文活动策划
“生态江西、绿色崛起——
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征文比赛活动策划
各学院(系):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调动大家投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工委办、学工处本学期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为顺利组织开展好本次活动,现将有关事宜策划如下:
一、征文主题
“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
二、参赛对象
校本部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
三、征文要求
(一)稿件内容
以“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联系本人亲身感受或身边的人和事,以描述生态江西、绿色崛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等角度进行创作。
(二)稿件形式
1、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紧扣主题。
2、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稿件要求必须原创,不得抄袭,一经发现不予参评。
3、所有稿件需递交打印稿和Word文档电子稿各一份,字数以1500—3000字为宜。
4、排版格式为:宋体,小四号字体,用A4纸打印,请自留底稿。
5、来稿请注明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及联系方式,并在稿件左上方注明征文活动名称 “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字样。
(三)投稿时间
2009年9月日至9月日。
(四)投稿地点
参赛学生请将文稿及电子稿投至所在学院学工办(各学院(系)应指派对口学生教育科工作的老师负责收集稿件)。
四、评比办法
(一)初评(9月日-日)
由各学院(系)自行组织征稿和评选,并于9月6日前选送10篇优秀稿件至学工委办、学工处教育科(6#307室)参加复评,选送稿件需填写“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征文比赛作品复评汇总表(见附件)。
(二)复评(9月日-日)
学工委办、学工处将组织专家评委在各学院(系)推荐基础上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组织奖3名。
(三)奖励
主办单位将通过家园网公布获奖名单,对获奖者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将获奖作品编印成册(《南昌大学学生主题教育征文汇编》),并推荐至校报、《昌大学生》杂志上发表。
五、活动要求
各学院(系)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鼓励同学们踊跃投稿。本次征文比赛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属学工委办、学工处。各学院(系)对活动具体事项若有疑问,可电话咨询:3969126 谢老师。
南昌大学学工委办、学工处
二O一 O年九月七日
第五篇:助推江西绿色崛起
农行江西省分行积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潮,助力江西崛起,全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做“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排头兵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做大总量 提升质量
围绕江西省委提出的“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农行江西省分行积极调整产行业信贷政策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加大对实体经济和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升级。仅今年上半年,农行江西省分行共新增贷款86亿元支持区域升级发展。在与7家设区市开展战略合作的基础上,与南昌、九江等5个设区市合作签约,加大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南昌、九江等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加强区域内优势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等领域的信贷投放。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全力支持工业升级,支持发展重点支柱产业。积极支持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汽车、水泥建材、装备制造、陶瓷、纺织、造纸、轻工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积极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修编、规划,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培育超千亿元产业和超百亿元企业计划。密切跟踪营销世界500强及全国200强在赣投资企业、上市公司、辖内重大建设项目、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助推企业上市运作。
勇担责任 关注民生
民生是第一大事,没有民生的切实改善,也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同步实现。农行江西省分行自觉融入当地,加大对市政、交通、能源、电网等基础设施行业和医疗、供水、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民生建设上倾尽全力。该行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目前,已发放南昌市、吉安市等一批保障性住房贷款项目。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该行按照保障性住房信贷政策,在房地产开发资质、项目资本金比例、信用等级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支持。据了解,农行江西省分行已介入景德镇市老城区保护利用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变老城区脏、乱、旧的面貌。同时,在赣南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上,已支持贷款金额近千万元。
该行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已制定《关于支持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类新型城镇化融资服务模式。同时,创新城镇化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土地开发、保障房建设等贷款管理办法,量
身打造服务城镇化的专属产品。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该行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地扩大帮扶面,实施“输血、造血”工程,帮助三个定点帮扶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年来,累计向扶贫点捐款350多万元,并发动企业捐赠640万元,帮助改善住宿、医疗、教育条件,提升农民生产致富能力,惠及当地861户家庭、群众3391人。
绿色信贷 低碳发展
“良好的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近年来,农行江西省分行始终坚持“绿色信贷”导向,严把环保准入门槛,着力支持企业提升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品牌。着重支持了一批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并在同业中率先开展了碳排放金融服务,为九江武宁县万岛湖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了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咨询服务。
为有力推动江西绿色崛起和科学发展,建设秀美江西,该行将继续严格信贷项目准入,严格核查企业环保信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对环境和社会表现不合规的客户和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实行限额管理,新增贷款确投向行业内优质客户。同时,加强与省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等部门的战略合作,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涉林贷款、生态农业贷款等投放力度,努力发展绿色产业体系。据统计,近年来,该行累放农户贷款361.42亿元,余额达66.18亿元,居系统内第5位,惠及18万个农户家庭。与299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发放贷款65.78亿元,贷款余额达25.71亿元。该行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域支行资源配置、信贷授权、产品创新等分类指导力度,对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大企业、大项目、大型商品流通市场、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信贷扶持,将确保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比重不低于30%。江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