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平衡公式说课材料
《企业会计等式》说课材料
董岩
一、学情分析和课前准备
1、学生对象
由于我所教的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的一年级中职生,大部学生基础差,也是新接触到专业课,理解起这节课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知识的讲解中,从实例入手引出知识点,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经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典型的经济业务。ppt课件准备资料。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会计平衡公式,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基础会计》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会计平衡公式,以及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它不但是对前面会计六要素内容的延续,也是本教材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是全书的重点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为会计知识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也为会计实务操作奠定了根基。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会计平衡公式,理解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及分析基本业务的发生
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能力目标: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动态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解
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习近平衡公式,使得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和繁杂知识的理解变成了
对平衡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学生一种平衡的心态,形成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等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实现会计课的愉快教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因为会计平衡公式是全书更是本章的重点,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因此
理解和掌握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经济业务的发生至少会引起双重变化,这对于初学者比较难理解,因此经济业务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
4、教材处理
根据教学需要,为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作了三点处理:
(1)首先将“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变化关系的四种类型九种情况归纳出来。
(2)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影响时,借助复式记账原理和借贷记账法规则。
(3)将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主要采用了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分组讨论,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采用多媒体演示动态平衡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动手练习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梯度设问(“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以“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归纳在一起,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学生在情境模式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能力的培养,重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犹如这棵小树,在老师的帮助下,吸收养分,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
设计意图: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平衡各组的整体水平,形成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组的竞争力,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动画和图表直观展示,使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内容更丰富。
四、学法培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学生始终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法的指导。”针对本节课,我着重培养学生“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学生带着问题情境去搜集资料,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组内合作,提炼观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活跃思维(3分钟)
1、实地情境──搜集资料
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2、模拟情境──天平和工业企业业务流程图
学生看到流程图,对收集资料的过程有了进一步体验,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思维进一步提升。心情愉快舒畅,使会计课的趣味倍增。
(二)问题探究,巩固重点,突破难点。(30分钟)
1、通过天平引出新课内容
2、新课讲授:企业的资产最初表现为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
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没有无
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须有一定数额的权益,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之间存在着必须相等的关系。通过用公式表示为:资产=权益
假设某企业2008年1月初有关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资料如下:库存现金3000元,银行存款505000元,原材料400000元,库存商品600000元,固定资产950000元,短期借款343000元,应付账款10000元,应交税费5000元,实收资本1500000元,盈余公积600000元,资产总额2458000元,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2458000元
(分析)由于企业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所以权益由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组成。债权人权益在会计上称为负债,因此这个公式进一步表达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分析)这个会计平衡公式称为会计基本等式,它直接反映出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会计基本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日资产和权益的静态等式关系,但必须指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还要发生各种收入费用,从而形成利润。利润本身就揭示了收入和费用客观上存在着的联系,用公式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解析)这个方程式不仅没有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而且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联系起来了,说明了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反映了在会计期间内任一时刻(未结算之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到了会计期末,企业将收入和费用相配合,计算出利润(或亏损),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余下的留存收益又增加了所有者权益。这样,在会计期末结账之后,这个方程式又恢复到会计期初的形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静止状态,观察它的资产和权益状况时,双方金额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双方保持平衡关系。如果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资产和权益的金额不断发生变化,双方是否还能保持平衡关系?同学们肯定存在疑问。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验证:
让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在左边纸上方写资产,右边纸上方写权益。都写上金额2458000万元,左右平衡,代表“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此时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
(学生活动)让同学在纸的左边(即资产类)加上30000元,观察等式的变化,然后再在纸的右边(即权益类)也加上30000元,再观察等式的变化,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此项业务的发生是否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
(学生活动)让同学在纸的左边(即资产类)加上30000元,观察等式的变化,然后再在纸的右边(即权益类)也加上30000元,再观察等式的变化,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此项业务的发生是否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
根据教师提示、学生分析的结果,在左边“资产类”中减去5000元,在右边“权益类”中也减去5000元。观察等式中是否还保持平衡?思考一下,为什么此项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在第一阶段学习成功时,学
生的心理进一步调整,初次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项业务发生后,资产类“银行存款”如何变化?权益类“应交税费”如何变化?(资产减少,权益减少,不会影响会计平衡公式)
根据学生分析的结果,先在左边“资产类”中加上80000元,然后在右边“权益类”再加上80000元。观察等式中是否还保持平衡?思考一下,为什么此项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
(教师让学习小组分析、讨论)这项业务发生后,资产类“固定资产”如何变化?权益类“实收资本”如何变化?(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权益增加,不会影响会计平衡公式)
(教师请一位学生分析)这项业务发生后,权益类“实收资本”如何变化?资产类“银行存款”如何变化?(一项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不会影响会计平衡公式)
根据学生分析的结果,先在右边“权益类”中减少200000元,然后再在左边“资产类”中减掉200000元。观察天平中否还保持平衡?思考一下,为什么此项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保持平衡关系?(教师总结)以上四个例题可以证明,无论企业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权益在数量上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关系。且以上四个例题中的经济业务具有典型性,任何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无非是以下四种类型:
学生对基本业务的变化已经掌握的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进一步发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扩展和深化。给出具体的实务题让学生分析是用到哪些科目,然后分析各自的增减变化,结合以给的四种类型引深到经济业务变化的九种变化,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变化的影响的结果。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课堂练习(8分钟)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新知识的重构已初步形成,为了巩固知识,课堂上设置了5笔业务题,各小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正确答案在表格中填出。通过这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层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交流、合作、竞争的乐趣。实现第四次信息反馈。
(四)归纳总结(3分钟)
学生总结:(1)会计平衡公式的重要地位。(2)任何经济业务的变化均不会破坏“资产=权益”这个平衡公式。
教师总结:(1)点评各组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2)将学生的总结进一步深化:有的业务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有的业务不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总额变化。用多媒体演示出四种类型九种关系的关系图。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课后配套练习。
2、实践练习。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补充搜集的资料,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1.通用公式:资产=权益
2.会计平衡公式:指会计要素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3.静态等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收入-费用=利润
5.动态等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6.会计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1.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
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第二篇:《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教案封面 课题
会计平衡公式 教材:《基础会计》(高教版)授课人:安徽省泾县高级职业中学 秦凤英
课题会计平衡公式 班级:职高一财会 时间: 12月 4日 授课人:
秦凤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会计平衡公式,理解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掌握四类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经济业务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并由学生亲自分析操作,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②会计平衡公式;
③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难点:会计平衡公式的含义 关键点: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通过创设情景,设疑激趣,贯穿对比讲授与操作演示,启发与引导结合,配以适量的实际操作组织教学:
1、职高一学生刚学《基础会计》,以前很少接触过专业方面的知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加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实物,采取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思想的载体和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层层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引导和鼓励其思考与探究;
2、教材中依次介绍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如按此顺序进行教学,会计平衡公式就显得枯燥、抽象,既影响学生对平衡公式含义的把握,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教材着重分析经济业务对平衡关系的影响,而没有分析经济业务对资产、权益总额的影响,势必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片面性。为此,在教学本节课时: ①、对教学内容的顺序作适当调整,由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分析导出会计平衡公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②、在讲授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等式影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经济业务对资产、权益总额的影响情况。学法:结合教法,采用“听讲—思考—观察—领会—讨论—训练—归纳”指导学生学习。课型:新授课
时间安排:一课时,具体安排见教学过程。教具准备:
1、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2、资产负债表资料。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时间:1分钟)【启动多媒体课件】【播放画面】动态展示各类资产的画面 【语言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大屏幕,看屏幕上展示的是什么?(集中学生注意力,进入教学内容环境)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
【复习提问】除了屏幕上展示的资产外,还有哪几大会计要素? 【学生回答】(略)
【设疑导出新课】那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要素之间还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它们的关系,并由此学习会计平衡公式。教学新课:(时间:27分钟)【板书课题名】“会计平衡公式”
【板书】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这是关键点,启发、释疑,详讲)【讲授】
1、资产与权益
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能够控制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一方面表现为特定的物质实体存在形式,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权益:另一方面这些经济资源又表现为相应的要求权,即这些经济资源是如何取得的,为谁所有。
【设疑】资产与权益存在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启发】二者关系:①、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资产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运用情况;权益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来源情况。②、二者在总额上是一种必然相等的关系。公式表示为: 【板书】资产 = 权益
【提问】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究竟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一部分是债权人权益,即负债 一部分是投资人权益,即所有者权益
【提问】上述公式又可如何表示?(学生讨论)【板书】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板书】
二、会计平衡公式的含义 [通过上述层层释疑,突破难点] 【讲授】会计平衡公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方程式,是指会计要素间在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
【启发讨论】①、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没有无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 ②、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之间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
【设疑过渡】企业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经济业务,这些业务是否会破坏会计平衡公式呢? 【板书】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师讲授演示,并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完成,突出重点] 【电子展示】某公司2004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见课件)
【分析思考】学生分析:以下经济业务发生后,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①、1月 5日,公司接受国家投入大型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 ②、1月10日,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③、1月14日,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00000元
④、1月20日,公司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金额为50000元,以抵付前欠应付账款。【电子演示】四类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见课件)
【启发提问】四类经济业务对资产与权益总额如何影响?【学生回答】(略)发展性练习: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时间:4分钟)
你还能举出哪些经济业务?它们是如何影响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及其总额的? 反馈性练习资料与要求见练习册 P15习题二(时间:8分钟)【发放事先准备好的资产负债表资料】
【学生讨论、练习,教师督导,并进行个别辅导】
【反馈学生讨论情况,展示学生操作成果,并作出积极评价】 【电子显示参考答案】 课堂小结:(时间:3分钟)
1、【师生共同归纳】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多媒体演示)资产、权益同时增加 资产、权益同时减少 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不变 权益一增一减,资产不变 归纳本节课教学内容,点出“会计平衡公式”的意义:(先请学生回顾)【电子显示】(兼板书设计)会计平衡公式
一、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二、会计平衡公式
1、资产 = 权益
2、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课后作业:【电子显示】
1、复习:本节课教学内容;
2、思考:结合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探讨会计平衡动态等式关系。
教学后记: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很感兴趣,也使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通过层层设疑,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经过反馈性思考和发展性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稍作处理,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但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工作较大,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篇: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8节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下面我将从教材与目标,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评价与反思这4个维度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首先,我先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这3个方面来诠释“教材与目标”。
本课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后进行的。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同时它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学生以后学习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等知识和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法”的时候会反复的应用这个公式。最后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依据课标和教材对本课的要求,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为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推导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将教学重点设定为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和字母表示的广泛含义,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同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推导公式,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与化归的数学思想,从而来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基本都在十四岁左右,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中期。此阶段的学生,个人意识增强,渴望归属感和被认同。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单调,他们也会较快的感到疲劳烦躁。针对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我以“引”为主,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好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的、生动团结的、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和创造,从而产生好的学习策略。
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迅速,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左右脑的联系还未最后发育完善。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加强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着重强调了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左右脑优势互补,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下边我来重点说说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引公式,激情引趣”;“算公式、运用已学知识计算”;“数形结合,理解公式”;“练公式,探索新知”和“巩固知识,进行计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引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一个老人非常喜欢孩子,孩子来玩时,老人都要拿糖果招待,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孩子一块糖,来n个孩子,就给n块糖,在此情景下,提出四个问题;
(1)第一天有a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颗糖?
(2)第二天有b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颗糖?(3)第三天有a+b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颗糖?(4)第三天拿到的糖果为什么要比第一二天的糖果多?
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问题如何解决?这就到了第二个阶段,算公式,运用已学的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得出本课的主要类容(a+b)2=a2+2ab+b2
为了培养学生用图形来解释数的能力,并且为了进一步的理解公式,此时,我们引入了图形的概念,将两个图形画出来,让学生计算各个矩形的面积,来加深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并进一步的掌握,“面积法”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后边伟大的勾股定理的产生就和“面积法”密不可分。其实这种方法也正是代数恒等式思想的重要体现。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多种方法对图形进行分割,把所得的结果在同组中交流,并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屏幕上展示的为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思路的预案。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我也期待着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随时出现新的思路,给我以惊喜。
接着,我告诉学生:我们学的完全平方公式是一对双胞胎,还有一个是两数差的平方。给学生一定时间自由讨论,探究 a与b差的平方,为学生创设一个对前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迁移的机会。
为什么还要探索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呢。我们知道,两数差的平方虽然可以转化成和的平方,但在实际应用中,实践表明还是把它们分开来用更方便一些。
至此,这节课推导出了两个公式,也就是完全平方公式。此时我板书课题,通过“点题”来强化教学主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公式,进入到本课的下一教学环节练公式,探索新知,首先师生共同来完成两道例题。两个例题都是强调了对公式结构的把握。通过两个例题的讲解再让学生自己练习,讲与练相结合,通过运用公式进行简便运算来使学生体会到公式的实用价值,培养求简意识。
基本的数学运算是数学知识最直接的应用,也是学生体会公式优势的最佳时机,因此最后个教学环节设计为巩固知识,进行计算。先是练习一些较为简单,形式化的题目,再加以变式,巩固知识,最后再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畅所欲言,课时小结”。加深学生对公式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时分层进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最后我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课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评价的内容、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评价。
在教学中本课以公式探索为载体,以猜想、验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由问题情境到建构模型,解释应用的探索过程,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在课堂上我没有将重点放在公式的大量练习上,而是更多地去关注公式的发现和探究过程,这样做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拥有一双更加矫健的翅膀,去翱翔在苍穹之下,云端之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最后,让我在此对各位的倾听表示感谢,敬请多加指导。
第四篇: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获奖说课稿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 创设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可持续性的培养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选材章节: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张玉森主编的《基础会计》(第三版),选取的章节为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的第三节“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地位作用:该知识点是会计平衡公式成立的主要理论依据。同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是一切会计方法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该知识点是全章的重点和本书的核心,全面掌握会计要素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处理:由于会计恒等式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对教材内容处理时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结合实例,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行归纳。
2、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会计要素的基础上理解各要素间的关系。
2、掌握掌握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原理。★技能素质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过程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德育渗透目标:
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养成主动探究问题 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作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丰富自己的会 计专业知识,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该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教学难点:
该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对会计平衡公式的理解及为什么经济业务发生后不
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解决方法:
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尽量多举例,结合学生感兴
趣的例子,分析为什么会计平衡等式会成立,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式的平衡关系,也可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举例说明。
三、说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该专业学生对会计学习积极性都较高,思想较为活跃,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而且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同学理解力较好,有的同学理解较差,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根据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并根据学 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做到授课节奏适宜,对知识的讲解应由浅入深,步步深 入,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学会了各会计要素,这为本节课的会计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会计平衡公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本节课教学:
★创设情景法:采用创设张三摄影服务店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任务驱动法:以实例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法贯穿始终,辅以讲练结合法。★启发思考法:对已经学过的会计要素进行复习提问,对新知识进行启发思考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其动态平衡过程,效果直观明了 ★练习法: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故在教学中利用课堂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同时教师进行指导,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法分析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完全依靠学生自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法引导上,应尽可能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索知识。
五、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复习提问
1)企业的资金是如何运动的? 2)会计核算的要素有哪些?
2、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毕业后我做点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张三摄影服务店这一实例,并提出“该公司资金的来源(权益)与运用(资产)是否等价?当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时,权益与资产仍能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吗?”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分析讲解
用张三摄影服务店这一实例讲解会计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导出会计平衡公式。
4、学生思考与练习
思考:当企业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时,权益与资产仍能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吗? 练习: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在数量上的变化。
例1 张三摄影店收到外商投资150万元,存入银行
例2 张三用现金购买原材料800元。
例3 经研究,摄影店按法定程序将资本公积20万元转增实收资本。例4 摄影店用银行存款10万元向国家上交税金。
5、归纳总结
保持资产与权益平衡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哪些?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3、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4、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关的内容基本上都出现在课件中,举例部分和对会计平衡式的动态平衡过程、课堂练习等都在课件中得到体现,因而在黑板的板书中只写出几个主要的知识要点,使学生能对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也起到一个牵引课堂教学内容主线的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一、资产与权益的关系
1、相互依存,对立统一
2、两者数额相等
3、其平衡不受经济业务的影响
二、会计等式
1、资产与权益变化的四种类型:
①、两者同增 ②、两者同减 ③、资产内部一增一减 ④、权益内部一增一减
2、会计平衡等式:
基本等式:
资产=权益
扩展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五篇: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 [1000字]
《二力平衡》说课稿
庄彦伟
说课的内容是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平衡是一种状态,物体的平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本节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学会画简单的二力平衡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
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四.重点难点
二力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和后继学习的基础性;而学生刚刚接触到力,对实际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学生感到比较生疏,因此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五.教法分析
为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引入、引导探究、指导讨论、演示突破的方法为学生搭建支架,学生主要以观察现象、组间协作、讨论归纳等方式来获取新知识。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尺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这与牛顿一定律的内容矛盾吗?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 观现象、究本质→认识平衡与平衡力
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结合对周围物体的观察,列举出他们认为平衡的物体,例如:桌面上的物理书,悬挂的灯管等,进而得出静止的物体是平衡状态。这是学生看到的表面现象,究其本质是什么呢?老师立刻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列举的几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平衡物体的受力有个全面地认识,进一步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既澄清了概念,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活动:学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师指导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静止悬挂的电灯。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匀速运动的拖车。
三、随堂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以板书形式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对本节课整体结构准确把握。
五、布置作业
总之,这节课学生从已有认知出发,以观察平衡现象为切入,经历探究、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和动手画图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提升了情感。
以上是对这节课教学设计的阐述,谢谢各位!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学
案物
态例
变
字)
化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