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5 12:2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史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经济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由畜力代替人力)是春秋时期牛耕的使用。

3、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4、农业社会中,主要生产资料是国有制(即井田制),二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制度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发展

5发明的播种工具,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南宋,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

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①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即 手工业 和家庭手工业是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其中,家庭 手工业占相当的比重;而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③ 明清时期一些私营(民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成就: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唐代时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了唐三彩。宋代著名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被誉为“瓷都”,元朝产青花瓷,明清时期的珐琅彩和彩瓷

8、“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开始城市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坊(住宅区)与市(商业区)严格分开,日中为市;唐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宋代,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日中为市的限制也被打破。

9.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人群体,如著名的徽商和晋商。主要商业城市:唐朝有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10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闭关锁国:清初实行,限制与海外的经济往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推行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

11、资本主义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私营纺织行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 的生产关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尤其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第二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是指新航路开辟

13、新航路开辟原因:经济根源:西欧

直接原因:宗教原因: 西欧人热衷传播 天主教

社会根源: 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

14、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印度)-----哲伦(环球航行)。

15、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联成一体。(2)的雏形开始出现。(3)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加速了西欧封

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荷兰被成为海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是:海上贸易的发达

17、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于18世纪,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18、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对殖民国家:加快资本原始的积累(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3)对被殖民国家: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同时也向当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19、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最早确立2)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3)资本条件(4)技术条件:英国 手工工场技术积累。(5)市场条件:英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 市场的需要,这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20、工业革命首先从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发明是 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机器制造机器

21、工业革命的影响:(1)促进资本主义的 生产力 极大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2)工业革命使加快了工厂制度和城市化的出现。(3)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的矛盾。(4)工业革命促进了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的发展;(2)的进步(主要条件)。

2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 和 飞机。(3)化工技术发展(4)钢铁工业 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 取代了轻工业。(2)出现了 垄断组织。(3)促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确立。(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的影响: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5、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在近代前期我国主要的经济成分有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6、19世纪60至90年代奕訢、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展了以“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兴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成了三支近代海军,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27、失败的标志:

28、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经济和教育近代化的开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其主要的条件是:(1)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2)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产生地域:东南沿海。早期著名的民族工业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繅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的发展,出现

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主要条件是: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 民间设厂 的限制(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带来的影响是: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由学技术发展到学制度,并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和倡导“实业救国”论。

32、民国初期(或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1)辛亥革命的影响;(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概况: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了著名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33,民族工业得到原因是: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发展缓慢而且曲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出现上述原因是因为: 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4、“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36、三大改造的意义:标志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阶段。

37、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 生产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确定的国内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

38、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1958年中共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 都是“左”倾错误导致的。

39、中共中央纠正失误的措施:(1)从1960年起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1971年 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40、(1949-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出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尊重 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1)重新确立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

42、对内改革:

4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实行

4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改变 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

1980,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 海南 经济特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5、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上海浦东。上海浦东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6、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是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是:改革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

48、近现代史上中国历史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即三次转折):

第一次:辛亥革命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孙中山为核心,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毛泽东为核心,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4、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倡导自由;社交礼仪逐渐用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辛亥革命后,改用阳历,还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改革开放后的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

45、了解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尤其是通讯工具

国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报刊—《新青年》,中共创办的《人民日报》等;1905年国人摄制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46、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的利用和普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媒介-----“网络媒介”诞生了,它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5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根本原因)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导火线: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并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原因: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59、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首先开始;危机产生后,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6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救济――复兴――改革;A内容:首先从整顿金融业 开始;接着整顿 工业 和 农业,并实行“以工代赈”的社会救助罗;B主要特点:加强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C实质: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D新政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是,罗斯福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6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美国: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局面,里根时期(80年代)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开始复苏;克林顿时期(90年代),第三条道路,美国经济出现历史上空前的持续117个月的增长。

63、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改善和自我调整。具体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 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最重要);(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3)第三 产业蓬勃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美国)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64、1918年)(1)原因:为巩固新生的政权,(根本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2)其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3)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至农民的不满。

65、1921年)。(1)原因:人们对政策不满(2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解除企业国有化;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制。(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工农联盟,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66(1)内容:工业方面大力发展重工业,推行计划经济;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2)主要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5、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为了解决弊端,苏联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体制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结果都失败。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6、二战后重新建立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表现在:(1)金融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 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为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67、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68、当今世界格局的总趋势是,具体表现在:(1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 欧盟(前身为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69、1947年,美国发起成立了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是贸易自由化的表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当今世界唯一处理国家、地区之间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成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70、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二篇:历史必修二历史经济史复习资料

历史经济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长盛不衰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由畜力代替人力)是春秋时期牛耕的使用。

3、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4、农业社会中,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我国古代两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一是奴隶社会的即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二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制度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发展。

5、汉代的犁具叫,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朝江东地区出现,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南宋,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

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①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即官营 手工业、民营 手工业 和家庭手工业是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其中,家庭 手工业占相当的比重;而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③ 明清时期一些私营(民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成就: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唐代时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了唐三彩。宋代著名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被誉为“瓷都”,元朝产青花瓷,明清时期的珐琅彩和彩瓷。

8、“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开始城市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坊(住宅区)与市(商业区)严格分开,日中为市;宋代,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日中为市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乡村还出现草市。

9.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区域性长途贩运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人群体,如著名的徽商和晋商。主要商业城市:唐朝有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10、重农抑商 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是: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明朝实行海禁。清朝闭关锁国,限制与海外的经济往来,但存在对外交往的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推行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

11、资本主义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私营纺织行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 的生产关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尤其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第二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是指新航路开辟

13、新航路开辟原因:经济根源:西欧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 萌芽。

直接原因: 东西方传统商路切断,引起商路危机宗教原因: 西欧人热衷传播 天主教

社会根源: 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

14、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

15、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联成一体。

(2)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荷兰被成为海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是:海上贸易的发达

17、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于18世纪,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18、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对殖民国家:加快资本原始的积累(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3)对被殖民国家: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同时也向当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19、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最早确立 资产阶级统治;(2)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3)资本条件:殖民扩张(4)技术条件:英国 手工工场技术积累。(5)市场条件:英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 市场的需要,这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20、工业革命首先从 棉纺织业 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发明是 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机器制造机器

21、工业革命的影响:(1)促进资本主义的 生产力 极大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2)工业革命使加快了工厂制度和城市化的出现。

(3)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的矛盾。(4)工业革命促进了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自然科学的进步(主要条件)。

2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电的广泛应用,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 和 飞机。

(3)化工技术发展(4)钢铁工业 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工业 取代了轻工业 成为主要经济部门。(2)生产关系上出现了 垄断组织。(3)促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确立。(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出现的影响: 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5、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在近代前期我国主要的经济成分有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官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26、19世纪60至90年代奕訢、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展了以“ 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兴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成了三支近代海军,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27、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战败

28、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29、洋务运动是我国 经济和教育近代化的开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其主要的条件是:(1)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2)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产生地域:东南沿海。早期著名的民族工业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繅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1、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或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的发展,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主要条件是: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 民间设厂 的限制(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带来的影响是: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由学技术发展到学制度,并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和倡导“实业救国”论。

32、民国初期(或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主要原因是:(1)辛亥革命的影响;(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概况: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了著名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33、(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是: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发展缓慢而且曲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出现上述原因的根本原因: 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4、“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36、三大改造的意义:标志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 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7、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 生产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确定的国内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发展生产力。是正确的。

38、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1958年中共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要求多块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 都是“左”倾错误导致的。

39、中共中央纠正失误的措施:(1)从1960年起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1971年 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40、(1949-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尊重 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1)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

42、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 农村开始,之后扩展到

城市。

4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安徽凤阳)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改变 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

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 海南 经济特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5、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深圳。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

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上海浦东。上海浦东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6、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是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是:改革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

48、近现代史上中国历史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即三次转折):

第一次:辛亥革命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孙中山为核心,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毛泽东为核心,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4、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社交礼仪逐渐用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辛亥革命后,改用阳历,还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改革开放后的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

45、了解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尤其是通讯工具

国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民报》五四新文化运

动期间的报刊—《新青年》;1抗战期间,中共办《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新中国成立后,兴办《光明日报》《人民日报》。1905年国人摄制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46、报纸、广播、电视 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 90年代以后,随着 互联网的利用和普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媒介-----“网络媒介”诞生了,它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5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导火线: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并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原因: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59、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大。

60、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首先开始;危机产生后,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6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救济――复兴――改革;A内容:首先从整顿金融业 开始;接着整顿 工业 和 农业,并实行“以工代赈”的社会救助罗;B主要特点:加强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C实质: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D新政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是,罗斯福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6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美国:从二战到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经济出现滞涨局面,适度缩减了国家干预的规模。

63、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改善和自我调整。具体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 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最重要);(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3)第三 产业蓬勃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美国)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

6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特殊时期特殊政策。(1)原因: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其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3)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至农民的不满。

65、新经济 政策(1921年)。(1)原因:人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2)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解除企业国有化;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制。

(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工农联盟,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66、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1)内容:工业方面大力发展重工业,推行计划经济;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2)主要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5、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为了解决弊端,苏联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体制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结果都失败。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6、二战后重新建立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表现在:(1)金融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 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为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67、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68、当今世界格局的总趋势是多极化,具体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 欧盟(前身为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69、1947年,美国发起成立了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是贸易自由化的表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当今世界唯一处理国家、地区之间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成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70、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三篇:历史 经济史

2、在古代 雅典,Asion 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员可以归为 Asion 的有 ①法庭陪审员 ②被放逐的执政官 ③首席将军的妻子 ④家庭奴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古希腊建筑特点鲜明,以下建筑中不属于希腊风格的是

A B C

4、中世纪欧洲盛行封建制度,维系其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A.国王的权威 B.土地与契约 C.宗教与习俗

D D.宗法与血缘

5、《世界文明史》写道: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 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

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杜绝了随意曲解法律的现象 D.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6、以下各项中,对近代大学兴起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会的支持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冲击 D.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

7、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

9、下图是西汉的疆域图,其中“河西四郡”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这一现象是孝文帝改 革的哪一措施的具体体现 A.使用汉语 B.采用汉姓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与汉族贵族联姻

11、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①明州 ②扬州 ③杭州 ④泉州 ⑤广州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A.①②③ ②创立行省制度 B. ①②④ ③文官体制 C.①③④ ④活字印刷术出现 D.②③④

1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某班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 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 “ 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4、如右图所示,最早与徐光启一起将其翻译成中文的外国传教士 是 A.马戛尔尼 B.南怀仁 C.汤若望 D.利玛窦

15、清朝康熙皇帝曾为一位思想家撰写一副对联: ?集大成而绍千百年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 万世一定之规。”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16、在章学诚看来,能写出信史的史学家应具备的重要条件是 A.史才 B.史学 C.史德 D.史识

17、某人在航海日记中做了如下描述: “1520 年 11 月 28 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 3 个月 20 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依次,你判断某人属于谁的船队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8、18 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已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 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权统治

19、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 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20、俄国革命家赫尔岑曾说: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 的文明了。”卢梭所痛斥的“这种人的文明”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封建的等级制度 C.天主教会教权统治 D.西方的殖民侵略

21、《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及其 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其正确含义是 A.资本主义发展进步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B.随着实力的增长,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 C.落后地区受到先进生产方式的吸引,主动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22、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 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23、历史家评论某一政权,指出: “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 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 称革命之子,实为开明专制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注重秩序与阶级。”评论中的“他”是指何人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袁世凯 D.彼得一世

2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 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5、右图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 的一幅漫画。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A.鸦片战争前 B.19 世纪 40 年代 C.19 世纪 60、70 年代 D.19 世纪 90 年代

26、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 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

材料中的“(夷)氛逼近京城”所指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7、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 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 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28、“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 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上述论断的 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9、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 “不管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 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 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租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 0、1、1、3 上海租界 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德”两字的牌匾、条幅,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门、仁寿殿、德兴殿、德辉殿等。对上述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B.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C. “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D. “仁”“德”思想是古代警示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3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看,《权利法案》的颁布意义在于 A.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33、1860 年代俄国的作家托尔斯泰这么说: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造就了拿 破仑的权势。但是,拿破仑的权势却也扼杀了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对此论断评 价最准确的是 A.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评价前后不一,观点矛盾,不足采信 B.托尔斯泰的观点充满了文学家的浪漫情怀,但仍可采信 C.托尔斯泰针对拿破仑给予不同的评价,看似矛盾,但仍可采信 D.托尔斯泰说拿破仑的权势是时代造就,符合历史事实,仍可采信

34、右图为一幅创作于 1916 年的政治漫画,名为“水中捞月”。图中一人身上捆绑绳索,悬在半空,试图捞取水中的?月亮?。绳索的一端固定在非常危险的悬崖上的一棵小树上。结合漫画 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说明该漫画寓意的是 A.既隐喻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又反映了帝制思想的顽固 B.既隐喻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又反映了民主思想的追求 C.既昭示复辟帝制的野心又预示了复辟帝制的结局 D.既昭示复辟帝制的野心又揭示了复辟帝制的手段

35、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获奖作品如: “春晚迎春春不晚??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等。从、历史的角度看 A.作品古意新思注入时尚元素,突出了文化的时代性 B.活动提高了媒体收视率,却否定了文化的传承性 C.活动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强调了文化的先进性 D.活动以传统习俗与传媒结合,弘扬了文化的民族性

二、非选择题(共 75 分)

36、穿越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如果公元前 1 世纪的罗马人,于 1000 年、1500 年或 1800 年在欧洲复活,他 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诸日耳曼民族,为崭新 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他将会发现……新兴的基督教接 替了古罗马诸神……;他也会发现,这一传统帝国结构已为一 群新的民族国家所替代……;他还会发现……种种新行业开始 使用一些无需传统的人力畜力驱动的奇特机器……。

问题:(15 分)(1)发生的历史:请对材料中这一“古老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作一简介。分)(5(2)穿越的历史:如果生活在“公元前 1 世纪”的这一罗马人,于“1000 年、1500 年或 1800 年?在欧洲复活,叙述他将先后产生怎样的“惊奇发现”?(10 分)

37、词义释史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 在美国口语中 burg,意为?城、镇? ;德语中 burg,意为?带围墙的地方? ;英汉 词典中 burgherburgeoisie 分别解释为?公民、市民??资产阶级?。——摘自《百度翻译》 材料二 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 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 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 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 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 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三 ?德先生?,意译是?民主?,其英语单词 Democracy 音译的第一个字,来源于希 腊语。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 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 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 不是古代直接民主。(附注:代议制民主,是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权力,公民的民主权利 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摘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1)依据材料一,请从词源角度思考,你对早期资产阶级的来源有什么新的认识?(2 分)(2)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1 分)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 的目的是什么?(2 分)(3)19 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3 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分)(2(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4 分)

38、三省六部制

唐初,每事先经 由中书省,中书做定 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又 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 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臵 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 者多有小人,专权乱 政。我朝罢相,设五 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 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稳当。

朱 子 语 类

明 太 祖 实 录

问题:(11 分)(1)根据材料《朱子语类》,分别指出“三省”的具体职责。分)(3(2)根据材料《明太祖实录》,概括明太祖所述现象的“观点、依据”及之后的具体举措。分)(3(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度的认识。分)(5

39、龙与狮对望的世界 1793 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 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与狮对望的世界”。据《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在马 戛尔尼使团启程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写 了一封信,告知马戛尔尼勋爵奉命访华。

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信件的英文内容如下: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 候,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 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 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 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郭世勋不敢如实地翻译和转奏,便将信译成汉文并作了修改,其译文如下:

?……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粤贸 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赴京叩 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礼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 帝恩施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 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不尽。?

问题:(10 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当时世界形势,选择恰当视角谈谈你对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的理 解?

40、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思考

英国曼彻斯特在 1780 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之后不久便成为了一个主要的 纺织中心。人口由 1750 年的 1.8 万人增加到 1851 年时的 30 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 城市。阅读以下一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 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 12 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 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 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摘自 1842 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 材料二 死亡的平均年龄 分布地区 农业地区 工业区 拉特兰 巴撕 利兹 曼彻斯特 士绅/专业人员 52 55 44 38 农民/商人 41 37 27 20 工人/技工 38 25 19 17

——1843 年,创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材料三 ?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 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 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 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1852 年,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摘自《企业行.名录》序言 材料四 ?在过去的 25 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 年通过了每天 10 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 10 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 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 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 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臵信的地步。? ——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摘自 1868 年发表的杂志文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曼彻斯特市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分)(4(2)材料三中?曼彻斯特人? 主要指哪个社会群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分)(2 结合上述材料,就材料三中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分)(4(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以上“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 识和思考。(15 分)

得分

3分

1分

1分 0分

历史学科 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共 75 分,1-30 每题 2 分,31-35 每题 3 分,多选不得分)1 2 3 4 5 6 B C C B D C 7 8 9 10 11 12 D D A C B C 13 14 15 16 17 18 C D C C D C 19 20 21 22 23 24 A A D B B C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B C B

35

D B C C D

A A B A A

B D D D C

C C A B B

36.穿越历史(15 分)(1)基本要素 4 分:包括帝国建立、扩张、全盛、分裂、灭亡等发展阶段(每阶段应该包括关 键性人物、时间或事件等要件);文字组织 1 分(能突出重大历史阶段和要件); 参考要点: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帝国建立;进入帝国后继续对外扩 张,2 世纪达到全盛,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395 年帝国分裂为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中世纪开始的标志。(1453 年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灭亡。(2)基本史实叙述 9 分,组织结构 1 分:每阶段至少围绕 2 件关键史实展开叙述;也可分类进 行多个史实的叙述,但不能仅仅是史实列举。参考要点: 1000 年:封建等级制度;二元政治结构;骑士阶层;分裂割据;庄园经济;神学文化(基督教)等; 1500 年:民族国家;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兴起;重商主义政策;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 1800 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等先进国家确立;工业革命进行中;启蒙运动高潮;社会生活变 迁等。37.词义释史(14 分)(1)“公民、市民”或“资产阶级”与“城、镇”(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城市市民中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分)(2(2)科举制度(1 分)“究天理” ;(或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境界)分)(2(3)变化:由器物技术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变化; 分)(3 原因:可以具体展开,如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 放。也可以概要回答,如西力东侵下的民族危机加深与西学东渐下的主动求变等(2 分)(4)原因之一: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民主制度扩展到更多 国家; 分)原因之二:民主的普遍优越性与特殊地域性特点决定,如民主制优于独裁制,直(2 接民主实用地寡人希的古代城邦但间接民主制(代议制民主)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近代国家(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8.三省六部制(11 分)(1)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2(1 分)(2)观点: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利于政权稳固;(1 分)依据:秦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所用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分)举措:废中书省和丞相。分)(1(1(3)观点 2 分、史实 2 分、论证组织 1 分

参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 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该制度创设早期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和六部按责分权,既提高了 办事效率,也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还避免了决策失误,同时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 帝专制独裁之权也将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三省六部制经唐宋发展后,官员众多,一方面容 易加大财政开支,另一方面也造成人浮于事,官员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更违背了该制度创始 的初衷。明初,废除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 帝,这一举措虽能为稳固政治起到短时效果,但却也致皇权强化失去了制度约束,中国历史上 延续 1600 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39.龙与狮对望的世界(10 分)观点 2 分、史实 5 分、论证组织 3 分 参考: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表面上折射的是 18 世纪末中英两国初结交往的礼仪之 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新形势下外交抉择的 差异。18 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已逐步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他们急于寻找更为广阔的市 场,而此时的清王朝在长期闭关锁国中依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告知 1793 年马戛尔尼将 奉命访华的培林爵士信件出现不同“译本”,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从培林爵士这封信的行文方式、用词和口气看,都是按双方是一样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 来叙述的,英王和清帝都是大国之主,地位相当,不是君臣之间的隶属关系,只想平等地经商 牟利,并非乞沐皇恩。而郭世勋的译文把平行口气译成下对上、外夷对天朝的禀帖口气。整封译文中谦卑、恭敬 的语气反映的是天朝大国在朝贡体制下对待幕藩那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心态。这封信虽是郭 世勋的个人行为,但他代表了大清王朝依然固守传统观念,面对近代国际准则、世界潮流毫无 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一个是处于蒸蒸日上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一个是走向落日余晖的古老农业帝国。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外交抉择,所表现出的不同思想与文化差异浓缩在这封 简短书信的不同“译本”当中。40.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其思考(25 分)(1)社会福利低、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 寿命短; 分)(4(2)社会群体:指工业资产阶级; 分)(1 依据: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 分)(1 看法:政府注重的是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对英国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和贡献(如英国成为“世 界工厂”;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生命方面,开始时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 超出 4 分)(3)谈谈对“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识和思考。(15 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共 15 分)评分项一:观点(5 分)水平l:能够结合工业化大背景下对“社会问题”形成及其应对等方面得出结论,并能辨证 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参考第 1 问答案);而一 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的深入来解决,如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更利于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如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 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的斗争推动;立法改革的推动等。

水平2:基本体现“水平1”要求,但对“社会问题”解决的认识和反思不够。水平3:只有“社会问题”,没有“问题解决”。水平4:偏离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联系比较勉强。水平5: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5 分)水平1:能结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相关的史实建立联系。水平2:能结合材料中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结合材料中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3 分)水平l: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一般。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评分项四:组织(2 分)水平1:叙述连贯通顺、成结构 水平2:叙述一般或仅能罗列史实

第四篇:经济史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回顾与展望,对四个问题进行探讨。第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第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简要历史回顾;第三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第四中国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也就是迈向互利共赢之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 回顾 发展

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在此主要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从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结构、对外贸易额、外商投资额、对外经济额和外汇储备额,看看中国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地位。(1)国内生产总值,从开放之前的第十位,到去年的第二位。(2)经济结构,对外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从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逐步转换成服务业、工业占绝大多数,农业所占比重日益缩小。就是中国正在处在工业化的后期,从工业化的初期向工业化的中期在演进。(3)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占世界的第32位,上升到去年的世界第2位,从第32为到第2位,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到去年的31927亿美元,这叫飞速增长,没有改革开放就不能有目前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4)对外经济活动额也是飞速增长,我们既请进来,也走出去。所以在金融海啸当中,美国就紧盯中国的外汇储备,希望中国在这方面能够拯救国际金融危机,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这几个重要的指标可以看出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显著的提高。

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

这30多年历史回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部分让利的初始开放阶段。这个时间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1年,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南巡的前一年;第二个是互利的全面开放阶段,它的时间是1992年到2000年,也就是说,邓小平同志南巡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第三个叫迈向共赢的开放性经济阶段。也就是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到目前现在的迈向共赢的开放型经济阶段。我们从不同阶段的开放中获得了长远的收益:(1)打破了中国长期存在的高度集权势力和行政势力的经济管理体制,为我国僵化的计划经济注入了一口清泉。竞争的归位使经济充满了新的活力。(2)突破了我国经济长期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缓解了国内资源的短缺,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推动了国内的体制改革和价值观念的再造。(3)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滨地区的渐进式的开放战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互利的全面开放阶段,也就是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标志,中国的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并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那么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实行了重大的战略转变,不仅开放的地域由沿海到内地的拓展,而且战略的重点由特区试点改向全面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改革。典型的是深层次的财税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随着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对外开放度大幅度提高。中国经济从对外开放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取得红利的同时,世界各国经济也从中国的外向经济的迅猛发展中,获得了极为可观的收益,所以这一阶段是互利。第三个阶段,就是从2001年开始迈向公平的、开放的经济形成阶段。2001年11月1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世界部长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标志着中国长达15年的复关,和入世进程的结束,也标志着成为WTO第143个成员方的中国对外开放步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表现为开放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和开放模式的转型,以及国内体制与世界规则的全面对接。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的对外开放已接近规模和数量扩张的临界点,即将开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已开始从单纯的强调数量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向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开放型经济转变。

三、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成绩是主要的,那么这些主要的问题有几个方面:第一、对外开放30多年,积淀的过去金融摩擦频繁发生,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众矢之的,反倾销、反补贴中国成为第一对象国;第二、对外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地区发展非均衡的增长加剧,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管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有很大的差异,百姓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加大;第三、对外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依存度上升主要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投资,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日益重要,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经济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中国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企业受到了巨大挑战;第四、对外开放30多年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条件不断恶化,1980年是117.4,到了2006年是82.11,也就是说出口的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数量在增加,价格在下降;第五、对外开放30多年来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环保问题。

四、中国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面临以上的问题,中国应该怎么办?所以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这里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内涵;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的目标;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实施重点。就是说在十七大中提出的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

(一)中国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新战略的战略内涵。这里我提出四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正确认识开放的收益和成本;实现数量的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兼顾本国利益和别国的利益。(1)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我们统筹兼顾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方面国内的改革为对外开放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另外一方面,对外开放反过来也促进了国内的改革。在今后的开放过程当中,必须注重内外联动,以国内经济发展作为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利用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实施为国内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外部条件。(2)正确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收益与成本。这恰恰是容易被忽视掉的,只看到成绩,没有看到付出的代价,而且有时候是很大的代价。我国30多年来的对外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目前我国存在的有出口无产业,有产业无技术,有技术无产权,有增长无效益等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我国出口加工工业方面反映的更加紧迫。(3)对外开放要实现数量的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4)兼顾本国利益

和别国的利益。

(二)互赢共利开放战略的战略目标。互赢共利战略的战略目标是要实现3点:不断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整体质量;要以中国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发展;构建长期稳定的对外经济合作关系,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三)互赢开放战略的实施重点。在此提出五个主题:(1)在促进经济增长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利用机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否则要按照目前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很可能就是重复建设,投资拉动,这是要防止的。(2)在对外贸易上,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促进国内的收支平衡,这个我觉得应该重点加大进口,保证当地进出口贸易的平衡。而不要像以前2001年以来大量的出口,使进口跟不上,造成大量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给别人以口实,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是出口加工贸易获得的利润很少,但是背的责任很多。同时在这次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当中,应该进口一些优质的生产要素,来国内进行组合,进而提升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在利用外资上,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从原来的那种出口加工工业的外资和制造业的外资,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进行引进。(4)在对外投资上,推进走出战略,创新对外投资的合作方式,现在我们的产能已经过剩。那么如何在这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来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向发展中国家,包括向发展中国家的立项投资,使我们把引进来与走出去能够有机结合。(5)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上,加快资源贸易的建设,创新国际合作的机制,现在主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比如“10+3”,我国与东盟、韩国和日本以及与周边的一些国家结成自由贸易区,然后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张力,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平稳、持久。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30年 回顾与展望》

逄锦聚:《改革开放与经济学理论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杨瑞龙:《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了理论经济学的创新》

王红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李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探析》

胡鞍钢:《中国崛起与对外开放:从世界性开放大国到世界性开放强国》

第五篇:经济史作业

近代经济史

陈少光 2009210107 历史学

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消极影响

十九世纪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逐步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范畴,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倾销廉价商品掠夺原料的市场。虽然从积极影响上看,中国古老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闭关锁国消失于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涌入,但是它的消极影响却是冲击了整个中国社会。在西方先进的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下,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了西方经济的附庸。

其给近代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 战后的直接赔款。《广州和约》规定,广州赎城费为600万银元,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鸦片烟费为600万银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全部赔款于4年内分7次还清,这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无耻掠夺。

㈡ 从关税协定到争夺海关管理权。《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也就是说,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无权自行确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只要英国不同意,中国就不得增加海关税率;《五口通商章程》还将中国的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大部分货物的税率都降到了5%,马克思对此指出,中国的进出口税率比“任何一个同英国通商的国家都低” ①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经济,夺取海关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另一个目标,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其中,英国人赫德掌管中国海关税务司长达46年之久。这一切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压榨,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就等于掌握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

㈢ 商品倾销和原料的掠夺。《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实际上默许了鸦片的走私,由于清政府不再禁烟,西方的鸦片贩子便肆无忌惮的走私鸦片,19世纪50年代,鸦片输入中国的年平均数达到68000箱,英印政府从鸦片贸易中得到的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②据英国情报资料显示,1843年,广州的鸦片窑口达两千余处,清政府的官员向窑口索贿分肥,甚至内地也公开买卖鸦片,可见鸦片买卖的猖獗。五口通商后,西方资本主义兴奋若狂,向中国拼命倾销商品以英国为例,1840年英国向华输入货物总值为524198英镑,到1845年达到2394827英镑③,短短数年,商品输入增加了三倍多,为了摧毁中国的手工业,英国商人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百分之二三十的价格将布匹销往中国。同时,西方资本主义也在战后加紧了对中国农产品和原料的掠夺,因而中国丝茶向外国的输出量不断增加,据1842-1846年的短短4年间,茶的出口量增长了一倍多,丝的出口量增长将近六倍④,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出口量高于外国商品的进口量,但是如果将鸦片贸易计算在内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数年间,每年均有大量的贸易逆差和白银外流,1843-1846年,中国的贸易逆差输出地白银均有3900万至4700万元,1847-1848年间,估计中国须以白银支付的贸易逆差约为1000万元⑤,持续的白银外流造成银源的进一步枯竭,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㈣ 开办企业。1843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开办了墨海书馆;1845年英国人

近代经济史

在广州黄埔开办可拜船厂,美国传教士在宁波开办美华书馆,此后数年,英美等国陆续在上海,厦门等地开办几个船坞修理厂,印刷厂,药房,打包厂等一系列企业,⑥都是为其商品输出和宗教文化侵略服务的。

㈤ 贩卖华工。资本主义列强还犯下了贩卖华工的罪行,他们在上海,厦门,广州,汕头,港澳等地,到处拐卖和绑架中国的劳动力。在上海,“乡人卖布、卖米,独行夷场者,辄被掠去” ⑦经营此项罪行的勾当,在六十年代以前,英国人在贩卖华工中居第一位,美国次之,六十年代之后,美国居首,英国次之。他们把掠夺的中国拉动力叫做“猪仔”,先囚禁于监牢中,再按期送到预定目的地,华工在船上遭到非人的虐待,到达美洲后,即被高价出售,日夜劳作,折磨致死,命运相当凄惨。

㈥ 自然经济的解体。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的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⑧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中国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这种解体过程,首先从五口地区及东南亚沿海一带开始的。那个时候,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向中国输入的商品是棉纺织业,而中国手工业的最重要的部门也还是棉纺织业,所以手工纺织业的破产便极具代表性。随着《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和五口的开放,外国布匹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布匹白而结实,但外国布匹由于采用机器生产,成本优势明显,质美价廉,很快占领国内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原料的掠夺,迫使部分地区的农业开始为外国的需要而生产,例如江浙的蚕丝、湘闽的红茶等,这些地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加快,自然经济基础开始破坏并和资本主义市场联系起来。

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有一个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逐步纳入世界资本市场的范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从此,负担沉重的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⑤ 马克思:《英中条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0页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590页 严中华:《中国 棉纺织史稿》,第62页 马士:《中华帝国国际关系史》第一卷,第43页 彭益泽:《鸦片战争后十年间钱贱银贵波动下的中国经济与阶级关系》,《历史

研究》1961年,第6期

⑥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234-235页

⑦ 黄钧军:《金壶七墨·遁墨》第4卷

⑧ 马克思:《国际述评

(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64页

下载经济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史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史 核心线索: 一、农业 *农业的起源 采集经济→种植经济;南稻北粟格局,逐渐交流融合。 1、农具 (1)早期农具 耒耜、石器、青铜器 (2)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春秋......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 一、基本概念 1、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 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2、小农......

    经济史提纲

    一、问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古希腊衰落的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古罗马帝国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中世纪时期中西方的主要贸易路线有哪几条? 中世纪行会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经济史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史文明的研究 关键词:古代 经济经济史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

    经济史问题

    经济史问题 1.总结清前期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3~5个方面)。  2. 19世纪西方对华鸦片贸易是如何泛滥的?它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 3.近代不平等条约制度对中国经......

    经济史期末论文

    浅论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 摘要: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开始实施“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局面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也是在矛盾统一之中发展形成的。这一小农......

    中国经济史习题

    中国经济史习题 一 选择题 1、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受的制约,因而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从属地位。 A工业水平发展B手工业水平发展 C......

    《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

    《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1、锄耕农业时代的特征。 2、犁耕农业时代的种植格局。 3、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基本特征。 4、奴隶社会中国农业生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