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

时间:2019-05-15 13:3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

第一篇: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

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对立的反常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它存在于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群中,不过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其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对校纪校规等规章制度的抵触情绪和行为,想摆脱其束缚,常常明知故犯;有些学生对正面教育或对自己讨厌的老师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行为往往与教师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教师说东,他偏向西;有些学生对传统观念持怀疑的态度,加以全盘否定,一概拒绝接受;还有些学生表现为对不良倾向的认同,把破坏纪律当作勇敢,把打架斗殴视作英雄行为,等等。逆反心理一旦产生,会导致初中生拒绝正当的教育要求,违反校规校纪,产生过激行为,破坏集体舆论,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消除逆反心理的科学方法,对促进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是逆反心理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年龄阶层,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初中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属于“经验型”的,辩证思维还没有得到迅速发展;虽然已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问题,喜欢独立寻找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不迷信权威,喜欢怀疑和争论,对权威的见解不轻信盲从,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加上社会阅历较浅,辩证思维水平有限,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遇事爱钻牛角尖,不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常常明知自己的论据不足,但为了维护自尊,往往固执己见,坚持错误思想,把教育者的教诲、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加以对抗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情绪体验强烈,且情绪变化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行动草率。一旦遇到升学压力、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受挫、家庭变故等消极刺激,很容易产生不满、厌烦等不良情绪和对抗行为。

初中生好奇心强烈,喜欢探索、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一般,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碰的东西,就越是想碰。即所谓的“禁果逆反”。成人越是禁止少年做某事,结果适得其反,少年做某事的愿望越强烈。某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被列为少年禁看,少年越是想方设法去看。好奇心驱使他们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偷吃“禁果”。

在需要的不同层次中,少年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已十分强烈,而这些需要的发展与满足,常常会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挫折感。而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结果,由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

成人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了,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得到社会认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成人平等以待,遇事民主协商,充分信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这是初中生个性发展的转折点,是审视成人、考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但在多数情况下,成人和社会忽视了初中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在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初中生会产生自卑、焦虑、敌对的情绪,心理上疏远成人、拒绝成人,心灵的大门紧闭,反抗行为或我行我素的行为日益增加。

2.家庭的影响

当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初中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也是导致其逆反心理、逆反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无视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强迫子女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如填报升学志愿和分文理班时不和子女商量,擅自做主。而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事事想独立自主,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因此,对于家长的粗暴干涉十分反感、恼怒,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3.学校的影响

当代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他们的价值取向是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对个人、对社会十分注重效益的兑现。他们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个性自由,渴望自由、独立、民主。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缺少新鲜感、时代感。教育方式单一呆板,常常是空洞的说教,缺少生动性、灵活性和启发性。由此,现有的程式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学生出现的新特点,容易引发学生反感,不愿意听教师的道德讲解,拒绝接受道德教育。

此外,老师对学生态度冷淡或缺乏热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和正当行为进行干涉,过多指责或惩罚学生,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要求过于频繁而又不严格执行,教师的言行不一等等,均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引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4.同伴的影响

同伴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同伴在初中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初中生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已高于与父母交往的频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泄对成人的不满,心理上相互慰藉,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同伴之间容易相互认同。同伴文化已成为初中生判断是非曲直和行事的参照标准,少年同伴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少年同伴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倾向,就影响了一些少年,使其形成了逆反心理。一旦成人采取干涉、压制的行为,就会加剧其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

5.社会文化的影响

当代少年生长在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令初中生深恶痛绝,但又深感无能为力。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诱发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逆反心理会危及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成为个人报复心理和反社会行为的温床,当然也有可能孕育着开拓创新、求新求异的意识和行为。所以,成人要辩证看待,科学疏导,指导

初中生建立辩证的思维模式,克服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1.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力

指导初中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遇事就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也可避免过激行为和对抗行为的发生。

成人在日常生活和各科教学中应引导初中生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之逐渐形成辩证的思维观,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能正确分析、看待各种社会现象,也能客观、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觉抵制或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2.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长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及时了解子女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的特点,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预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确立合理的期望,期望水平要适合子女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切忌太高,不切实际,否则会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家长要客观了解子女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了解其能力、智力的发展情况,有什么兴趣爱好、特长等等,确立适度的期望水平,确立与子女的兴趣爱好、特长相适应的期望,引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可有效预防并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

家长要与子女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针对初中生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家长要及时调整教育观念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以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发扬民主,遇事与之民主协商,对他们的意见要给予重视,正确的要采纳,不能讥笑或压制他们发表意见。充分给予自主,孩子的事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仅仅提提建议,做做参谋。这种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的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是预防和消除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3.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要经常接触学生,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落实到位。教育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他们能感同身受,有时代特色。教育方法要做到情理交融,从情入手,以理服人。可采用正面说理、榜样示范、小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观看录像、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教师应注意提升自身素质,防止教育失误,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要热情待人,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他们,发扬民主,倾听学生的心声,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开展各项班级活动。教育要求要合情合理,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每一件事情。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说的自己要首先做到。遇事尽量冷处理,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4.正确引导少年文化的发展

学校一方面要支持初中生同伴之间的正当交往,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促进他们积极交往,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另一方面要对少年同伴交往作正确的引导,要通过在学校、班级中营造民主、宽容、友善、平等、向上的氛围,引导少年建立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友好的群体文化。教师应关心、了解少年的文化倾向,有的放矢地做好引导工作,对其中存在的某些极端行为和不良思潮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使他们能正确、辩证地认识自己的同伴文化。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顺应少年文化的特点,满足其合理需求,如可通过创造个性化班级、班级布置富有个性化的方式,来满足他们追求个性的需求。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减少或消除少年的逆反情绪和行为。

5.净化社会环境

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多创设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少年身心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隔断产生不健康思想的源头。同时加强社会文化的管理、加强社会法治的建设,减少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对他们的侵害,避免他们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消极情绪,从而有效防止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6.开展心理教育

学校要定期对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青春期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特点,自觉抵制逆反心理的产生。通过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从认识层面上有效阻止其逆反心理的产生。综上所述,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配合,需要建立在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初中生的逆反心理通过科学疏导,是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消除的。

第二篇: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及疏导(王伟)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及疏导

王 伟

(和寨九年制学校 甘肃凉州 733000)

摘要: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学生情感的失控给教育工作、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认识、分析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科学的疏导对策,有利于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疏导策略

Abstract: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junior hig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the inverse psychology.If the students are out of control in feelings, they will take a great impact on education and society.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that form junior hig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verse psychology and to take reasonable strategies.Doing this is helpful to form a healthy psychology and perfect personalit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Key words:Junior High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verse Psychology;Causes;Reasonable Strategies

初中时期是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为12岁-16岁。发展心理学认为,这一时期的初中生极易产生反抗情绪,被称为“第二反抗期”。[1]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常表现出有朝气,精力充沛,充满热情,但他们的情绪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已不再简单地服从成人的权威,甚至会反抗权威,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祟。对于逆反心理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态度来对外界的劝导作出反应的现象;有的认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强烈抵触情绪;还有的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需求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的确,初中生逆反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一些初中生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更有甚者拉帮结伙,挑战社会,危害社会。种种逆反表现常令家长和教师叫苦不迭,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学生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初中生逆反心理,从而科学、有效地引导初中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逆反心理的涵义及形成过程

(一)逆反心理的含义 “逆反心理”一词的意义最早于1966年由德国心理学者Brehm提出。“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 react-ance)指当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威胁的时候,个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动机状态。80年代和90年代的研究表明,个体在逆反心理的水平高低上表现出一定的特质性差异。[2]Brehm认为,逆反心理也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特殊的人格特质,即人们在要求自主权和自由支配权的强度方面存在差异,高逆反心理水平的个体对自由行为的控制需求要大大高于低逆反心理水平的个体。

在各种关于逆反心理的说法中,《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基本上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3]对于学生而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二)逆反心理形成的过程

逆反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从实质上看,逆反心理是初中生在长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对认知信息的比较稳定的一种心理倾向。其心理结

[4]构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心理因素构成。认知是初中生受教育态度的基础,它为逆反心理规定了具体逆反的对象。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方式、受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等因素。情感是社会态度,也是逆反心理对认知信息的体验,是逆反心理发展的动力。情感体验是受教育者在对新的认知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存储的知识信息和态度体系加以比较的基础上产生。随着认知信息量的增多,原先的不良情绪反应如不能有效地克服,就会增强,导致产生抵制有关知识信息的行为意向。意向是初中生对逆反对象的行为反应趋向,是逆反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准备状态。由此可见,情感在逆反心理中占主导地位。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表现结果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初中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为什么出现逆反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探讨。

1.造成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1)家庭因素 首先,父母不了解子女的感受和需求,这样容易忽视子女的自主意识及独立性的发展,仍把初中生当作小孩来干涉、控制、指导甚至打骂,这样势必激起初中生激烈的反抗。由于负性心理的累积,导致了逆反心理的产生。

其次,在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父母自身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也往往导致逆反心理。父母言而无信,平时过分溺爱,而出了问题就拳打脚踢,不了解真相,不与子女沟通,随意指责孩子,除了打就是骂,惩罚孩子不分场合不分轻重,教育手段单一粗暴,这样往往导致初中生的逆反情绪。

第三,父母的更年期与子女的反抗期纠缠在一起。初中生的父母有许多刚好到了更年期,“上有老,下有小”,心情烦躁、焦虑不安、易怒,不能平静下来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教育子女态度粗暴、方式简单。[5]在初中时期的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强烈要求独立,父母简单的教育方式会激起初中生的反抗。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初中生强烈的逆反心理。(2)学校因素 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学校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这势必为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造成困难;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其三,是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消极情绪逐渐占上风,与教师的敌对情绪也就形成了,其五,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就很难发挥教育作用,这会大大降低教育者的威信,也会使学生反感,使学生对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3)同辈的不良因素

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对置身于其中的一些初中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如初中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等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初中生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初中生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促使其逆反心理的形成。[6]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初中生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这样同辈的不良因素无声的影响这逆反心理的产生。

(4)大众传媒及社会的影响因素

如今的大众传媒对初中生的健康可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和情色东西,无形之中使初中生学习到的尽是一些肮脏的东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社会上的不良文化也侵蚀着初中生纯净的心灵。由于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个人主义和金钱意识的渗入有些人民的公仆抵御能力差即成为金钱的奴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如贪污、行贿、流氓、盗窃等错误思想,很容易使他们偏道德行为准则。[7]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的禁令不能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却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观看、查阅助长了逆反心理定势的形成,对宣传乃至宣传内容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

2.造成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初中生逆反心理除了以上分析的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仍然是他们自身的内因起着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1)逆反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

初中时期生理发展非常迅速。这个时期,脑的重量接近成人脑重水平,脑电波变化出现新的飞跃,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等。但由于青春期体内的内分泌腺相当活跃,甲状腺、肾上腺素水平较高。这些激素促使全身组织迅速发育,促进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随着脑与神经系统逐步走向成熟,思维越来越发达,思维范围也越来越广。[8]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思维方向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由单向思维向发散性思维发展,这就为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2)逆反心理产生的心理因素

初中时期,初中生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极大。身体的迅速发育,激素水平的不断增加,对初中生的心理机能和行为表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随着初中生第二特征的日趋成熟,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了一个“断乳期”。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使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在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好奇性与批判性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矛盾。初中时期,他们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逐步形成,喜欢表现自己,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不同于他人的举动,以引起他人注意。他们的成人意识也逐步萌发并迅速发展,他们积极追求成人的社会地位,并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当这种独立的试探遭到否定,他们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蒙受了屈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种反差往往使他们以理想化或自身的标准来判断外部事物,把客观环境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和行为。

(3)学生认知水平偏差的影响

初中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成熟,认知的偏差程度较大,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偏激,固执己见。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但有时不能正确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是当他们受到挫折、失败可能一蹶不振;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看成是吹毛求疵,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结果 初中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表现结果来看,既可能有盲目的自发的与感性经验相逆反,也可能是自觉探索、深思熟虑的逆反;既可以能有与偏激、对抗相联系的消极逆反心理,也有与求异思维,对比联想相连的积极的正逆反。初中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复杂多样的逆反心理,不能指责全盘否定,更不能不加分析的归咎为人格偏常。教育者应该看到这种心理的二重性、复杂性、年龄阶段性、自发与盲目性、稳定与可变性等特点,对初中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作具体的分析,教育者要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引导。

三、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根据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下面就初中生逆反心理疏导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首先,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就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其次,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家长、教师的有些方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所以要多多体谅、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做法,做到不逆反。(二)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

从逆反心理的形成来看,对于每个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不理解的认知信息或客观事物喜欢进行反向思考,不愿照搬传统的方法,特别是对长辈的意见和看法,更是全盘否定,不屑一顾,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这正是初中生进行独立决策和批判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批判性思维是对主观世界的反思和评判,是一种逆向思维活动。逆反心理和逆向思维之间有一定联系,逆反心理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的,逆反心理是逆向思维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逆向思维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9]虽然初中生在认知能力上还难以达到对诸多问题进行深层次思维和批判的高度,但此时的他们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具备了敢于挑战的思维习惯。这样可贵的心理品质,教育者应悉心呵护,加以正确引导,是有助于初中生思维批判性和独立性的发展的。教师要大胆利用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初中生逆向思维的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正视逆反心理的负效应

逆反心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对教育来说它存在许多的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作为教育者要敢于正视逆反心理的效应,同时教育者要在教育过程中降低逆反心理的负效应。首先,明确学校教育的交流点。所谓交流点,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内容和特点,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行为活动规律,根据受教育者正常的接受心理状态筛选出来的、易于为初中生接受的沟通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产生共鸣,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增强学校教育的凝聚力,发散的效应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凝聚力,所以增强学校教育的凝聚力,可以降低学生逆反心理的负效应。第三,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逆向的思维定势。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同正确的教育形成相反的方向。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定势。

(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1.创造学校良好的班集体。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用一简单公式示之:B=f(P,E),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r),f是变量,P是个人(Person),E是环镜(Environmen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从逆反心理产生的学校因素来看,教师给初中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的关注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针对初中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而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有的对班级的态度和看法。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10]

(五)优化家庭教育

对于初中生来说,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从逆反心理的成因看,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原理—适度原理。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削弱。从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的家庭因素来看,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再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在很多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六)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导向 从逆反心理的成因看,初中生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

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特别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文化。这就需家长和教师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避免盲目的追随,从而全面形成一种有利于初中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11]

总之,在初中生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初中生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老师、家长、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度过这一特殊时期,给他们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只要我们给予合理疏导、教育,也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秦俊芳.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引导[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第S1期.[2]曹均,董爱民,张宁.精神医学杂志[J].2008,第2期.[3]林崇德,杨志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4]张万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4 [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朱智刚,冯丽.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第11期.[6]魏爽.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第15期.[7]蔡娜.论矫正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多维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校学报, 2009,第5期.[8]顾巧东.浅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应对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第2期.[9]董焱.青少年逆反心理对思维方式的积极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第1期.[10]徐兰芳.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J].科学大众,2009,第8期.[11]刘玉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调适.楚雄日报(汉)2009.2.19.

第三篇:初中生逆反心理

初中生“逆反心理”现象的调查报告

广西博白县实验中学刘晓芳

前言

“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提到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比如:穿着奇装异服,留着怪异的发型;对于先进人物的宣传,学生的反应不仅冷淡,而且反感,甚至贬低宣传及宣传者;当老师表扬某学生遵规守纪、成绩优秀时,一部分学生的反应不仅不屑一顾,而且还会产生仇视心理;还有的学生说:“我一见到他就反感,一听到他讲课就不舒服”……凡此种种,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调查动机

我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如低腰裤、烂洞裤、低胸褂、大冷天不扣扣子等。有的留着怪异的发型,如烫发染发、蓄长发,动作行为作态,故意与他人表现不同;对老师的教育臵若罔闻,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对家长的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反感情绪,甚至以离家出走威胁。这些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我萌生了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的动机。

二、调查过程

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的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的成功,我们特做了以下准备工作,首先确定了调查对象为初一,初二,初三同学;其次,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80名同学;调查形式为固定时间统一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侧重点分别为:征集问题、发现逆反原因、征集解决方法。

三、调查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现今初中生存在着许多逆反心理的现象,尤其对班主任老师分析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很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

向。我们常说教育工作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通过调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追寻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们会更加努力!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问题,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调查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80%的都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5%,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70%,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80%,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影响的占40%,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0%,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针对以上结果我们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们常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影响很大的因素。更何况初中阶段是孩子身体、心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认真细致地做好疏通和缓解工作,怎么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基于此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工作: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要明确。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首先,对于学生出现的带有正确性质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不端的人格、虚假的内容、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产生的不满何抵触),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正确、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

第三,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教育者本身并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四、对策与建议

1、学校和家庭应正确认识中学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必然存在的现象;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弱化和减少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 改变逆反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学生与师关系的和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策略:

(1)当你在课堂上遇到学生对你的讲授内容采取怀疑的态度时给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分析,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改变自己传授知识的方式。

这也是要求教师重视孩子的角色意识,尊重孩子。调查结果显示接触对象不尊重自己引来的逆反心理的占70%,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希望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被尊重的感觉。在生活中教给孩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让孩子在尊重中找到快乐成长的源泉,降低逆反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

(2)对学生厌倦学校生活,受不了制度约束,不关心集体,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时,要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形成正确认识;让周围的同学主动和他交往,激发他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发现他的长处,并让他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后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减缓这一情形的占80%,所以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3)当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把老师的批评当作恶意,出现顶撞行为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遇到这种情况先不处理,让学生回去,等他心情平静下来后再个别谈心;进行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当。

3、家长策略:

(1)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了独立的倾向。这阶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大、变化大并难于驾驭。他们有了喜怒哀乐,不但不愿向父母吐露,还要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处臵不当,如对孩子的表现刨根问底,或是漠不关心就会增强他们的反抗情绪。

作为父母应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当孩子的知心朋友,争取成为他们倾吐心事的对象和安慰者。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心理断乳期”。

(2)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现出来的。比如表现在学习方面,若是父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时,他们不仅不会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还会采取报复手段,故意不学习。若孩子对一些事物的爱好和探索,家长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不能以一成不变、简单粗暴干涉的方式来约束孩子,应该突破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父母应该在平时多留意社会的发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与孩子沟通,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也多向老师求教,双方配合合理引导,使孩子个人爱好与他长远的人生目标衔接上,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父母应想办法与孩子交朋友,从而得到孩子的信任停止发言,等 孩子心情平静之后,再与他讲清道理;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见解,并给以适当的引导,作出中肯的评价;孩子注重仪表,讲究吃穿时多沟通,有选择的满足。

结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危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容易冲动,心态也不很成熟,对问题缺乏全面客观的意识,所以不要总是盲目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在经验教训中不断进步。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加油!

2013年10 月10日

第四篇:初中生逆反心理测试题

日期:姓名:是否

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一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厌烦吗?()()

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

6、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划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去做?

7、老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习吗?

8、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有漏洞、有问题的吗?

9、你喜欢与众不同吗?

10、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定使你感到一种快乐吗?

11、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愤怒吗?

12、你是否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和错误?

13、对别人不敢干的事你特别想尝试一下吗?

14、你喜欢搞一些被捉弄者痛苦或愤怒的恶作剧吗?

15、你是否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小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16、你蔑视权威吗?

17、对批评你的人,你都感到讨厌和恼恨吗?

18、你是否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19、你习惯上总是按照大多数人说的去做吗?

20、对你感到没有意思的事,别人怎么说你也不会好好去干吗?

21、你特别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吗?

22、人们对你很不重视吗?

23、一旦决定了干一件事,不管别人指出这件事多么地成问题,你也不会改变主意吗?

24、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不想理那个同学吗?

25、你喜欢干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学注意的事吗 ?

26、当你被别人说的火冒三丈时,你就故意不按照他说的去做吗?

27、你讨厌那些当干部的同学吗?

28、你认为上课时出现一些老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令人开心吗?

29、对伤了你的自尊心的人,你是否要给他添一些麻烦,()()

()()()()()()()()()()()()()()()()()()()()()()()()()()()()()()()()()()()()()()()()()()()()()()让他感到你不好惹的?

第五篇:初中生逆反心理探析

初中生逆反心理探析、矫治

常常听到家长、老师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初中生逆反心理太重了。”的确如此,他们的逆反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在行动上执拗、固执,在言语上顶撞老师和家长,在平时表现出爱自作主张,钻牛角尖儿。因厌恶校纪校规而故意触犯校纪校规;因厌恶某人便故意跟某人唱反调;因好奇心便故意去做别人已作出禁令的事情。在教育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事情:教师表扬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却引起了一些同学的不服气;教师批评了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反而引起一些同学对他的同情和辩护。

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教师采取不冷静的态度和压服的办法,其效果很坏,“顶牛”之类的师生对立现象,也往往由此而来。那么如何消除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呢?为了能对症下药,我们不妨先来探析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控制、纠正时,学生所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形成,既有其主观因素也有其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即指由心理矛盾引起的内发必然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观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他们正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日益强烈,他们往往对所见所闻,或者对周围的人和事喜欢持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还未能够达到见识广的程度,还缺乏辨证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考虑问题还不够成熟,所以,对事物的批判也往往带有盲目性。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但又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把教师的批评、帮助一律视为对自己的损伤,而妄加排斥、抵制。他们往往想入非非,要求有一种无拘无束的外界条件,以适应其心理的随意性。老师、父母要求向西,他偏向东,家长、教师制止、反对的东西,他偏要试试看,而且心理脆弱,承受能力甚差。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因素是家长、教师教育或教学方式的失当,违背了学生的心理规律。作为教师,我们了解了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便可区别诊治,对症下药。

1.心理换位,别揪住不放。对孩子以前所犯过错,老是揪住不放,或翻陈帐,或揭老底,把孩子一棍子打死,或是老用一个调子,多次重复一件事情,就很容易引起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我们做教师的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班主任如何对待我曾犯下的过错。”这样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学生的苦恼,理解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

2.情感交融,做学生的贴心人。任何教育都是伴随着情感进行的,教师如果对学生严肃有余,温和不足,就容易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即严师不仅不出高徒,反而会出“叛徒”。因此教师应融合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喜、同忧、同悲,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他们的贴心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教育效果自然就会倍增。

3.尊重宽容,用师爱调节师生关系。凡是有损学生人格的做法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在公众场合大声批评他们,或让他们说不想说的话,做不想做的事,使他们感到下不了台。更切忌嘲讽、挖苦,刺伤他们的心灵,以造成难以弥合的伤痕。教育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宽容。宽容不同于姑息,宽容中有信任、等待,有时比惩罚还起作用。因为有时学生犯错误并不是存心的,这时如果教师给予理解和宽容,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教育效果则更佳。

4.公平公正,不偏袒或歧视任何学生。一些老师在工作中不是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偏爱,放松要求。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又好动调皮的学生,却常常声色俱厉,缺乏说理教育的耐心。这种娇惯偏爱优生、歧视冷落后进生的做法,不但后进生愤恨不平,就连优生有时也抱怨老师厚此薄彼,缺乏公正性,因而就容易引起他

们的逆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尤其应多给后进生以温暖关照,尽量为他们提供显示才能的机会。这样,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因公平而伟大,使他们觉得老师可亲可信。

5.化“害”为益,巧妙运用“逆反心理”。一旦提起某学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一般的老师都会皱眉。其实,只要我们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一次校运会报名中,体育班委向我诉苦,班上没有男生愿意报名参加1500米跑,都怕跑不下来或取不到好成绩。我通过体育老师了解到朱广伟长跑成绩不错后,就把他找来,对他说:“朱广伟,你是男子汉吗?”他立即应道:“当然是。”我默许地点了点头,笑着说:“是男子汉,但不是强壮而勇敢的男子汉。”他疑惑地问:“为什么?”我反问他:“你说,一个连1500米都不敢跑的男子汉怎么能称得上强壮、勇敢呢?”“谁说我不敢跑?”他立刻反驳。“那你敢报名参加1500米跑,用行动向大家证明你是真正的男子汉吗?”“当然敢。”事后,他不仅参加跑了,还为班级争得了可贵的2分。

要排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变化之规律,又要避免一切诱发逆反心理的外因,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认识创造自己的价值。而做到这一点,前提在于教师要有一颗真挚的爱生之心,要懂得并善于用心理学去指导自己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p

下载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姓名 :郝艳丽学号:20065050054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指导老师:刘雪摘 要: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地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针对......

    如何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查了一些资料,但资料上面讲的太理论,不切合实际,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以下是我个人对如何疏导孩子逆反心理方法的总结,仅供参考。 1、在现实生活中往......

    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论文(合集)

    摘 要: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是较为普遍的,它的形成来源于方方面面,本文着重探讨初中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作为教师采取哪些应对策略,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关键词:逆反......

    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禁果逆反;超限逆反;信度逆反 【论文摘要】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

    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针对一些学校提出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该如何解决,我们总结了以下一些关于叛逆心理的知识,与朋友们共同分享。 首先,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