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兵退役后如何进行求职择业的市场定位
义务兵退役后如何进行求职择业的市场定位
当部队宣布决定你退出现役的命令时,当你踏入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市场求生存和发展时,你准备好了没有?退役择业要准备的事情是多方面的,下面谈的是在你现有知识能力等条件下所要做的准备以及通过一些培训提高你现有知识和能力。
一、思想准备
退役后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首先要有思想准备: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如何开创新生活,有了这种准备就会沿着新的道路前进,即使摔倒了,也会有办法爬起来。毛泽东同志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准备去打仗是注定要失败的,准备是胜利的前提。
也许你是非农户口,回到地方可以依靠当地政府安排工作。但你想到过目前政府安排工作的难度没有?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制定政策鼓励退役军人自谋职业。对此,你要有多方面的思想准备。
也许你的亲戚朋友,答应帮你找工作。当然,这是一条路,也许还是一条比较可行的路。但你分析过他们的许诺是否可靠?是否真的有这份能力、这份把握?假如让你失望,你还有其他路可走吗?这里,你既要协同亲友把找工作的相关事情做好,又要有“另辟蹊径”的准备。如此种种,退役择业时只要思想准备充分,当好的情况出现时,你不会忘乎所以,而珍惜、善待它;当不利情况出现时,你会沉着应付,不至于怅惘若失、悲观失望。
二、岗位和地点准备
过去军人退役回地方时对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的选择是受到许多条件制约的。现在,开放的社会和市场经济为退役军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退役了,你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市场发展去准备好所要做的事情,市场岗位千千万万,你不能说做什么都可以,至少要有适合你的范围或者以一两个岗位为主,另外加几个岗位候选。有了岗位准备,进人才市场或上互联网求职时才能有的放矢。
也许有的战友,特别是一些经历不多的战士,退役时还真说不出来自己从事什么工作好。这证明你对自己还不十分了解,对市场也不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从低层次岗位做起,等你有了足够经验后再调换到你认为合适的岗位。
如果你想创业,而又不知道做什么项目或生意时,你可以从事那些风险小、操作简单的事情。当然,这时你不能要求有很高的利润和效益。知道自己确实具有创业才能并熟悉市场后,再向高层次进取。
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你选择什么地点也要有准备。有的人选择自己家乡,有的人选择广东、上海、北京、西部、东北等地,甚至还有选择出境的。地点准备好了,你还要考虑: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民俗、饮食、居住习惯,工作的内容是否强调要掌握当地方言,如这些方面有障碍能否克服等等。
三、简历、资料准备
简历是一个人求职的门面。在利用互联网或通过邮寄资料求职时,招聘单位首先看到的是你的求职简历,并根据其内容决定是否通知面试。进入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所还需要填写简历,有时即使通过亲朋戚友介绍也需要简历。总之简历在求职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退役军人中,许多人对简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先没有准备,需要填写简历时才临阵磨刀,当填到“工作和学习经历”、“自我评价”等栏目时,却不知从何处下手。
当部队决定你退役时,请首先准备好你的求职简历,要做到这点,并不困难。不论应聘什么单位,求职简历的内容基本差不多,在填写求职简历时很有讲究,特别是在填写“主要工作学习经历”和“自我评价”时,同样一段经历,同样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写法,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不一样
四、费用准备
求职是需要费用的,不管多少,总得有支出。如果你选择创业,还得筹集起步资金。
五、方法准备
方法准备就是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找工作。比如:
1、广建人际网络: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首先应列出社会关系网中,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帮助你求职的人的名单。
2、电话求职先声夺人
如果方便,打个电话,宣传一下自己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你不妨打电话到你喜欢的或已有所了解的单位去,和那里的人建立联系,一旦他们出现空缺职位,你就可以先于别人提出申请。求职电话打得好,彬彬有礼,思维敏捷,吐字清楚,词达意准,往往给用人单位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起到“先声夺人”的效应。
3、人才招聘会
在招聘会上不要乱投简历。先到有意向的招聘单位的展台前,看看招聘介绍材料,与招聘人员诚恳地交谈,问一些得体的问题,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当招聘人员表露出一定的兴趣时,你可以适时地留下你的简历。
4、网络招聘
现在很多公司都跟一些网络招聘公司合作,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可以向合适自己职位的公司投递电子简历。
5、平面媒体招聘
通过报纸广告应征也是目前求职的主要手段。不要忽视报纸上招聘专栏的信息,搜罗有用的信息,帮助自己顺利觅得理想工作。
以上几种方法哪种最适合于你,或者先用哪种,后用哪种?这些都要考虑清楚。
六、退役后的培训
有的人认为,自己离开部队,就应该尽快找工作,而培训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当然,近渴要解,如果从长远效益出发,我们还应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哲理。退役军人的自我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个人的年龄、文化程度、能力、兴趣、经历、所处环境、希望从事的工作都不相同。所以,自我培训更实际一些。我们看到,一些退役军人,特别是一些年青的战士和干部退役后继续参加地方高考或其它考试;有些地方为退役军人的继续深造提供了降低录取分数线的优待条件;还有一些退役军人针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学习班。除此之外,自学、模仿或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等,也是自我培训的重要形式。
退役军人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把它总体概括为两块主要内容,供参考。
(1)专业技能的培训
专业技能,是指完成或胜任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该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要从事游戏动漫专业技能,就要有相关的电脑方面知识和实际操作电脑的能力;要从事会计工作,就要掌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取得国家认可的会计资格等。
专业技能多种多样,退役军人的专业技能培训,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本身需要,具体针对某项专业和技能,有的可采取系统培训,有的可采取部份培训;有的可时间长,有的可时间短;有的可层次高,有的只要达到一般水平就行了。一个总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学以致用。
(2)辅助知识的培训
这里的辅助知识是指,退役军人在具备某项专业技能或具备从事某项工作的技术和能力
后所需要的另外的知识。例如,你具备了开公司当老板的条件和能力,如果要正式开个公司,必须掌握如何申办执照、如何缴税,还要掌握《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又如,你具备了应聘保安或保安队长的身体条件和相关技能,还必须掌握如何获得这一岗位的信息渠道和应聘技巧,即掌握如何求职这门学问。这就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一个人的专业技能是硬件,辅助知识是软件。退役军人要在市场上获得理想职业,二者缺一不可
退役后了解了以上这些,基本上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第二篇: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自我定位
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态度,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职业等等。首先,让我们通过不同人对待第一份工作的不同态度,判断一下该人属于哪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想把第一份工作当作终生的工作:这类人愿意与组织共同成长,在选择时要特别注意所选的单位一定要有规模,能够给你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不必太计较起薪和职位。大型企业、机关事业、教育类的职业适合这部分人的选择。
第二种类型,想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训练自己的场所:这类人可能因为定位不清或是缺少机会,找的第一份工作只是想让自己熟悉职业并进一步了解自己,以便今后再进行选择。这类人在求职时可挑选的余地较大,但也让用人单位担心你的稳定性,所以在面谈时最好不要表达出你的打算,而且要挑选流动的自由度较高的单位,以免离职时损失太大。
第三种类型,想骑驴找马:这类人对自己有相对明确的定位,基本可以确认自己有兴趣从事的行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例如自己心仪的单位刚好没有用人计划,只好委曲求全,在本行业的其它单位工作一段时间,获得相关的经验和背景,以便今后跳槽到自己心仪的单位。
以上三种类型,我是属于第一种类型的。我去了很多次招聘会了,当然也包括我们学校的双选会,可是我依然没能找到工作。唯一的理由很简单,就因为我是女生。其实我很想找一份踏实的工作,我不喜欢变来变去的生活。可是那么多用人单位,只要我一去问,不是说人找够了,就是不要女生,再或者那些主管就说些委婉的话来拒绝我。我真的很受打击的,既然不收女生,学校当初就不要招啊,那样我们就会报其它专业,而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了。我们专业也有许多女生签到工作了,不过那些多数都是因为有男朋友,单位才会两个人一起签的。
其次,我们就应该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很多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由于缺乏对自己的认识,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职业,从而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因此一定要先弄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及不足,比如你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对地理环境的要求是不是特别高?例如只选择离家较近的地区,还是何种地理环境对你的影响不大,只要职位合适都可以考虑?你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与数字或者物品打交道?你认为在选择职业时什么对你最重要,工作地点、工作环境、收入、能发挥个人特长还是其它什么?希望选择处于起步阶段还是稳定成长阶段的组织? 你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收入高但压力大还是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技术性类的工作还是管理类的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说服他人的能力的工作还是要求有较好的执行能力的工作?能经常出差吗?愿意经常与客户打交道吗?经常加班可以接受吗?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只有准确的评估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才能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只有我们明确自己的需
要和能力,才能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认识不够,产生职业定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这既不利于自身的就业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人才流通。对于找准职业定位,建议如下:
1、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避免自卑和自负心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
3、不怕吃苦,不断学习。
4、积极参与竞争,挖掘自身潜能
再者,我们应应用多种就业渠道。
1、参加人才交流会: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格局和模式很多毕业生都有了解,至于学校的招聘会对毕业生来说更是熟悉,但是因为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就变得越来越困难,有些人跑了几次都空手而归,因此视为畏途,其实毕业生人才市场上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只要认真,把握机会,就会很有机会。应注意的是参加人才交流会要注意收集公司的小册子和说明资料,走访每一个你有兴趣的摊位,如果有些摊位比较冷清,还可以与招聘人员进行深入交谈。
2、利用Internet资源:网络资源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更新快,查找一些专业的网站和某些单位的网站,可以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更方便我们有目的性的搜索自己中意的公司。需注意的是网络资源十分丰富,要注意寻找一些专业和权威的网站,收集到的信息要注意积累和分析。
3、翻阅公开出版物:翻看招聘广告。仔细阅读招聘广告,一些人事管理比较规范的用人单位在刊登招聘信息时会详细地罗列职责描述和招聘要求,有的用人单位还提供未来可提升的岗位。阅读专业出版物。该信息包括各类科研期刊、贸易杂志、报纸等等。
4、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把下列常用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姓名和通讯方式用书面的方式一一罗列: 家庭和亲戚、朋友、其他求职者、专业领域的其它人、曾经共事过的同事。有时我们可能会把把托关系找门路当作是羞于启齿的事情,其时找工作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只要处理得当,你会发现很多人愿意帮助你。
通过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会从中发现自己有兴趣的一些行业或单位,对自己有了相对清晰的定位,就可在求职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刚毕业的我们,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尤为重要。职业方向的确定必须结合个人特长,兴趣所在并综合考察行业前景来确定。求职时不可目标过高,太理想化。因此,大学生在求职前务必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设定职业目标,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有规律制定出短、中、长期的职业规划。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对像他这样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先天不足”。就大学生求职时关心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毕业生应该锻炼自己的意志,发挥特长;发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尝试自主创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工作理念,从“微”“小”做起,积累社会经验。
第三篇:毕业求职不妨先就业后择业
帮助应届大学毕业生提升就业力首场讲座,昨日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两位人力资源专家为近500名学生带来了实用的应聘技巧及职业生涯规划课题。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告诉大学生:“如果要到服务性强的行业面试,就一定要强调自己的亲和力”,“做义工的经历也会是招聘企业看重的能力。”在谈到面试技巧时,刘老师说,着装要倾向职业化,尽量避免穿牛仔裤和圆领衫,因为这样会显得过于随意;而穿着亮闪闪的外套则是不太自信的表现;某些同学走路左摇右晃,双手摆幅过大,都会影响打分。
在谈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时,来自四川麦当劳餐厅食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督导赵鸿海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先就业后择业。因为刚踏出校园的同学很多只是凭一时兴趣择业,并不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有多大,要明确目标,给自己三年时间接触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突出能力。
赵鸿海建议,大学生在求职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求职取向。很多同学不了解企业的需求,没仔细研究企业某个职位的要求是否适合自己,一味盲目地投放简历,这样其实降低了求职成功率。因此,一定要在求职前对职位需求进行分析:要懂得向企业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服务意识与能力,此外,专业知识要表现出来。(文文)
来源:四川在线
第四篇:职业生涯先规划后择业 大学生求职需有的放矢
文章转载至:http://.cn南通英才网
近几年,随着国内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加,大批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个中原因有就业供需矛盾,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去面对工作,有些学生进入学校之前根本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到了大四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不知何去何从?这种茫然主要源于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如今,随着北京大学等一些高校导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种局面将逐渐得到改善。自2007年始,北京大学开始为大一新生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包括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训练营、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职业辅导工作坊等各项服务,并根据近六年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得出分析报告,这些工作能帮助大学生及早了解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入学阶段即向新生传输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充分表明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课。
就业尽量避免
“马努杰现象”
现代职场流传着一个马努杰的故事:亚美尼亚的马努杰是一名平凡的推销员。但是,他却有着一个不平凡记录,即曾经在47年的职业生涯中,为207个公司工作。他的这个记录已经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案例――“马努杰死亡回旋梯”,平均一年换5次工作,或者说是平均两个月就被辞退或跳槽一次。
“死亡回旋梯”的出现是诸多因素博弈的结果,但马努杰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不清楚自己适合的工作环境、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是悲剧出现的核心原因。事实上,在职场当中,类似的“马努杰现象”并不少见。
“马努杰”及“泛马努杰们”职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得到解决。在西方,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被视为“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瑞典等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项产业,并得到政府的立法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从几年前的“新概念”和“陌生话题”,变得“热门”与“耳熟能详”。职业规划的提供方式也从简单的“做做职业测评、解读解读报告”,步入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阶段。国际先进理论
引领国内职场
下个月,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CAIEP)发起的“2007首届中国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论坛暨GCDF全球峰会”即将在京召开。包括综合模式创始人顶级职业规划大师Norman Gysbers、CIP理论创始人及ECA大奖获得者JamesSampson、美国职业发展协会(NCDA)百年来首位华裔主席BarryChuang 等10余位国际生涯发展领域的顶尖专家都将登坛论道,国内巨大的职业规划市场可见一斑。
据悉,这次峰会将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国际前沿技术与实践”为主题,围绕国际生涯发展前沿技术、面向组织的生涯发展体系构建、GCDF对全球生涯发展领域的贡献、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在线职业规划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等内容,全面解读职业规划应用和创新策略、中国职业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国际生涯发展最新进展和热点技术应用等备受关注的主题。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徐皓庆副主任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技术将在中国得到全面发展,并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和谐就业的一个积极的有力的元素。
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及职场竞争的加剧,国内的职业规划意识逐步增强,市场需求也逐渐升温,职业生涯规划已被列入人事部、劳动部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十一五”工作之列。
国内职业测评洋为中用
目前,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项目随着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NBCC)的推广进入中国,成为国内职业发展领域的灯塔和风向标。诞生于1997年的GCDF项目,目前已在日本、德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实施。
作为本土最早开展专业测评的机构,北森测评有关人士表示,GCDF项目的引入不仅是中国职业规划行业迈向成熟的起点,更是中国职业规划、职业咨询产业链完善的开始,为了推动整个行业人才的培养,当前GCDF项目办已经与全国最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华夏心理网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GCDF项目中心与荷兰任仕达集团等机构联手,向国内有职业发展需求的群体提供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中国GCDF项目设计者、CIP理论创始人JamesSampson 的《Career Developmentand
Planning(中译本)》已被教育部列为高校指定职业规划教材,已经有近600人接受了GCDF培训。据了解,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7名老师全部接受GCDF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这些变化意味着中国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随着GCDF项目的发展,而逐渐与国际主流理念保持同步。
第五篇:今天我们怎样求职?先就业后择业不可信
如今在上海找工作到底难不难?恐怕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越来越难了,这从上周六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职场生涯”系列讲座中就可见一斑。当天尽管台风暴雨肆虐,但“今天我们怎样找工作”的讲座还是座无虚席。职业专家指出,当前求职队伍中存在“老八方面军和新四方面军”,“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作用有限。
数百万大军争夺50万岗位
不看不知道,细数上海的就业形势真的让人吓一跳。据上海职业介绍中心主任张得志介绍,目前上海的求职者可以概括为“老八方面军和新四方面军”,这些求职者加起来有数百万。而据了解,上海每年新增的岗位只有50万,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庞大的就业群体的需要。
张得志说,在全国总体就业形势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汇率变化等因素也对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再加上连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以及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失地农民等,使得目前在上海找工作并非轻松容易。
招聘3000只来300本地人
但在上海找工作真的就万分艰难吗?也并不完全是。如崇明新建一座船厂需用工3000人,但在实际招聘中只招到300名上海本地人,其余全是外地人,出现了严重的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倒挂。
一边是找不到工作整天喊工作难找的求职者,一边是有岗位却招不到人,这不禁让人问:“上海找工作到底难不难?”张得志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上海有“两个缺少”:一是缺少适合新产业发展的合格劳动力;二是缺少适合上海本地人就业的相应岗位。但最根本的还是求职者自身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脱节。张得志说:“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关键是像交通协管员这样的工作是否有人愿意做。”
别被“先就业后择业”迷惑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极大的形势下,求职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应该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赶紧签约,工作赚钱总比待业在家好。但张得志从专业职业指导者的角度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适用,因为求职者的目标不同,选择也就不同,每一个求职者都应认真考虑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然后做出评判。
张得志说,“先就业后择业”的适用性很有限,这句话只对两种类型的人起作用。第一种适用人群是想要留沪发展的外地学生。上海每年对应届毕业生入沪都有一个时间表,一些急于留沪的毕业生就会选择早签约早领取“蓝表”的方式,至于这份工作是否适合,已经成为一个很次要的问题。这种类型的情况,也是导致当前外地留沪毕业生工作一年就跳槽的重要原因。
第二种适用人群是那些意志坚定、对人生发展有规划的人。他们走的是“曲线救国”的方式,先有一段工作经历,然后不断充电学习向心仪的工作努力。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求职者实际并不多,不少人工作后由于惰性和惯性往往就放松了学习,导致被眼前工作“拉下水”。
张得志指出,仔细研究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会发现,在没有就业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海人。这些人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这部分人就不适合用“先就业后择业”,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很清楚,并坚信只要再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找到满意的、能让自身获得愉悦的工作。张得志比喻说,这就好像出租房子,你预期并坚信过半月就可以租出每月2000元并按年付款的价格,那么何必先签每月租金只有1500元、期限要一年的租约呢。
在张得志看来,“先就业后择业”并不能完全达到快乐就业的目的。因此求职者在求职前,一定要想清楚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工作,想找什么样的工作,自身有什么优缺点,用什么方式找工作,当前社会需要哪些人才等,这些问题的交叉点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定位。
来源: 河南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