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精选辅导
同天网()全方位的整合网络营销的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 会计证、会计职称、注会、注税等资格证书考试资料尽在同天社区http://club.toonsky.com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精选辅导(3)
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法律制裁与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和法律、法规中常用的一个术语。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时从广义上来理解和使用法律责任一词,即将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含义等同,而在立法、司法上则对法律责任通常作侠义解释,其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狭义的法律责任是与违法行为和法律制裁紧密相连的,三者保持因果关系。在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关系上,违法行为是因,法律责任是果;在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关系上,法律责任是因,法律制裁是果。
违法行为,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要求的或超出现行法律所允许范围的危害社会的活动。对违法的理解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狭义的违法,是指违反刑法、构成犯罪之外的一般违法行为。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强制责任主体承担否定的法律后果,惩罚违法者,恢复被侵害的权利和法律秩序。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又有明显的区别,有法律责任不等于受法律制裁。当责任人主动履行了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时,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由特定国家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时,才称为法律制裁。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法律制裁三者中,违法行为是首要因素,它是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原因和前提。
二、违法的构成要素·
违法行为由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其实也是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的构成要素。
(一)违法主体
违法主体指的是实施了违法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客体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其他法律主体,下同)。按照法律规定,只有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才能构成违法主体。反过来说,未达到法律责任年龄的幼儿、少年以及金同程教育()微信公众号:tooneduv 全国统一咨询:4006170860
不能理解和控制自己行为、缺乏责任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都不能构成违法主体;那些缺乏应有的财产责任能力的分支机构也难以作为违法主体。
(二)违法的主观方面
违法的主观方面,是指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有所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即便在客观上有不符合法律要求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违法。如由于不可抗力而为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都不构成违法。
(三)违法的客观方面
违法的客观方面,是指必须是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而且违法行为和危害后果间具有因果联系,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四)违法客体
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有被侵害了的客体。违法客体,是指为我国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根据我国经济法的有关规定,违反经济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也有人将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中的经济内容部分称为经济责任。
(一)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民事违法、违约行为或根据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不利民事法律后果。根据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10种:
1.停止侵害。这种责任形式适用于侵权行为正在进行或仍在延续中,受害人可依法要求侵害人立即停止其侵害行为。
2.排除妨碍。不法行为人实施的侵害行为使受害人无法行使或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的,受害人有权请求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或存在着侵害他人人身或者财产的可能,他人有权要求行为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不法行为人非法占有财产,权利人有权要求其返还。
5.恢复原状,是指恢复权利被侵害前的原有状态。
6.修理、重作、更换,是指将被损害的财产通过修理、重新制作或者更换损坏的部分,使财产恢复到原有正常状态。
7.赔偿损失,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合同或者侵权行为而给他人造成损害,应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所受的损失。
8.支付违约金,是指行为人因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向权利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违约的惩罚的责任形式。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是指行为人因其侵害了公民或者法人的人格、名誉而应承担的,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消除不良后果、将受害人的名誉恢复到未受侵害时的状态的责任形式。
10.赔礼道歉,是指违法行为人向受害人公开认错、表示歉意的责任形式。既可由加害人向受害人口头表示,也可以由加害人以写道歉书的形式进行。
(二)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国家授权单位对其依行政程序所给予的制裁。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1.行政处罚。这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给予的法律制裁。行政处罚分为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财产罚(罚款、没收财物)和声誉罚(警告)等多种形式。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具体种类有:
(1)警告。这是行政主体对违法者实施的一种书面形式的谴责和告诫。
(2)罚款。这是指行政主体强制违法相对方承担金钱给付义务的处罚形式。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这是由行政主体实施的将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收入、物品或者其他非法占有的财物收归国家所有的处罚方式。
(4)责令停产停业。这是限制违法相对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罚形式。一般常附有限期整顿的要求,如果受罚人在限期内纠正了违法行为,则可恢复生产、营业。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这是禁止违法相对方从事某种特许权利或资格的处罚,行政主体依法收回或暂扣违法者已获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证书。吊销许可证、执照是对违法者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其享有的某种资格的彻底取消;而暂扣许可证和执照,则是中止行为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资格,待行为人改正以后或经过一定期限后,再发还。
(6)行政拘留。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处罚。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行政处分。这是指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被授权、委托的执法人员所实施的内部制裁措施。
根据《公务员法》,对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公务员给予的行政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类。
(三)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触犯刑法的犯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审判机关(法院)给予的制裁后果,即刑罚。刑罚是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责任形式。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
1.主刑,这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
(1)管制。这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是限制其一定的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监督的刑罚。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2)拘役。这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的人身自由的刑罚,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3)有期徒刑。这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4)无期徒刑。这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
(5)死刑。这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
2.附加刑。这是补充、辅助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可以附加于主刑之后作为主刑的补充,同主刑一起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包括:
(1)罚金。这是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的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
(2)剥夺政治权利。这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剥夺的具体政治权利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没收财产。这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
(4)驱逐出境。这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
第二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考情分析
本章是2010年教材完全新增的一章,考试各种题型均可出现;2012年考试中本章分值占16分。
【例题·单选题】郑某于2012年6月15日与甲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1个月。7月2日郑某上班。郑某与甲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是()。(2012年)
A.2012年6月15日
B.2012年7月2日
C.2012年7月15日
D.2012年8月2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实行标准工时制。2012年3月,为完成一批订单,企业安排全体职工每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2小时,关于企业向职工支付加班工资的下列计算标准中,正确的是()。(2012年)
A.不低于职工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00%
B.不低于职工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
C.不低于职工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20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33网校
第三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考情分析
本章是初级经济法基础中的重点章节;考题中涉及本章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2012年的分值占11分。
【例题·单选题】钱某在一次演出中取得收入10000元。已知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得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适用税率为20%。钱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元。(2012年)
A.1840B.1600
C.2000D.480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000×(1-20%)×20%=1600(元)
【例题·单选题】郑某2011年3月在某公司举行的有奖销售活动中获得奖金12 000元,领奖时发生交通费600元、食宿费400元(均由郑某承担)。在颁奖现场郑某直接向某大学图书馆捐款3 000元。已知偶然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郑某中奖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元。(2011年)
A.0B.1600
C.1800D.24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偶然所得按收入全额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扣除任何费用,应纳税额=12000×20%=2400(元)。
【例题·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所得中,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2012年)
A.保险赔款B.劳动分红
C.退休工资D.军人转业费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个人所得税的免征范围。保险赔款、退休工资和军人转业费、复员费属于个人所得税免征的范围。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33网校
第四篇: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复习方法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复习方法
《经济法基础》(以下简称“经济法”)这本书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应该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它最难记忆,它的术语、表达的严密性、谨慎性要求考生必须反复记忆才行。所以,第一,同会计实务一般,要进行统读,了解全书大体结构内容。第二,了解哪些是重点,难点,在第二遍复习时,对重点、难点加以注重,对其中可能出现在案例分析题的内容要完整的记忆,对其表述要准确。
就经济法的学习方法而言,大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带着问题进行经济法的复习
强调要带着问题进行经济法的复习,理由有两个:一是经济法考试的题型有四大类,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而这四类题要求记忆的深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案例分析题往往要求记忆的层次最深,判断题次之,而其它几类题又次之,因此在进行记忆时,针对不同的题型所花的精力可稍有不同,从而避免平均分配时间;二是经济法的专业性、实务性很强,要求大家记忆的数字规定、法律条文规定很多,而其本身又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如果不带着问题看书,我们就很有可能因为经济法内容的枯燥,而陷入昏昏欲睡的境地,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而要做到带着问题进行复习,本人认为对历年的经济法基础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进行分析非常重要。因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握考试出题的规律、考试的深度和层次,以及答题的要求,进而可以很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因此,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历年试题及其答案的分析。
2、尽量找比较完整一些的时间来进行经济法的学习
所谓“比较完整一些的时间”,也就是连续较长的时间,如2小时、3小时等,而非零零碎碎的时间(如20分钟、30分钟)。人的记忆高峰存在—个进入和退出的过程。如果找30分钟的时间来学习,前15分钟刚刚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后15分钟又因准备干其他事情而分神,这样就不存在什么记忆的高峰(即最佳状态),起不到好的记忆效果。相反,如果找比较完整一些的时间,我们则会获得一段比较长的记忆高峰,在这一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很多页的书、记住很多很多的内容,从而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
3、采取“回忆法”进行复习
所谓“回忆法”是指大家在每天看完经济法书睡觉之前,不妨躺在床上闭目回忆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我今天看了哪些章节?都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出什么类型的题?如果能够回忆起来,说明你的记忆效果不错;如果回忆不起来的地方,那么在第二天进行新的内容的学习之前,请先把昨天记不得的地方再看一看,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而切忌把一本书分几等份,不管有没有记住,今天看30页,明天看新的30页,后天又再看更新的30页。这种平均分配时间,片面追求数量的完成,而忽视记忆效果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2012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资料来源:
(可把链接复制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按Enter键查看)
第五篇: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 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法和法律、法的本质与特征
(二)掌握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三)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
(四)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五)熟悉法律事实、法律责任
(六)了解法的形式与分类、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第二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
(二)掌握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三)掌握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时的经济补偿
(四)熟悉劳动合同的内容
(五)熟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六)熟悉劳动争议的解决
(七)熟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主要内容
(八)了解劳动合同的特征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九)了解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十)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营和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银行卡账户和交易、银行卡计息和收费
(二)掌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结算方式
(三)掌握票据权利与责任、票据行为
(四)掌握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五)熟悉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六)熟悉银行卡的分类和票据追索
(七)熟悉预付卡相关规定
(八)熟悉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
(九)了解办理支付结算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十)了解国内信用证
(十一)了解票据防伪知识
第四章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二)掌握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三)熟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纳税人
(四)熟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
(五)熟悉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减免税规定
(六)了解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纳税期限
(七)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
(八)了解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征收制度
第五章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二)掌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率
(三)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税目
(四)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五)掌握企业所得税资产的税务处理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六)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熟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八)熟悉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和特别纳税调整
(九)了解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纳税人
(二)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征税对象(征收范围)和税率(税目)
(三)掌握本章相关税种的计税依据
(四)掌握本章相关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熟悉本章相关税种的税收优惠
(六)了解本章相关税种的征收管理
第七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基本要求
(一)掌握税务登记管理
(二)掌握税款征收
(三)掌握税务行政复议范围和管辖
(四)掌握征纳双方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五)熟悉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六)熟悉账簿、凭证管理和发票管理
(七)了解纳税申报和税务检查
(八)了解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