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加西自传》读后感
看完阿加西自传《OpEN》已经一段时间了,细细回顾,书中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玩味,《阿加西自传》读后感。在这里,我简单对比一下网球与体制内的非职业运动项目。
网球虽然是世界主流运动,但在中国还是一项小众运动。即便是在娜姐法网夺冠后,在中国众多的二三线城市网球人口的增长还是非常缓慢。看过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采访海宁,她说像她这样出生于比利时蓝领家庭的孩子,要想走上职业网球之路也并不容易,她也需要挨个向邻居们募集资金才能获得参加少年比赛的差旅费。
中国的体育模式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依靠举国体制从少年体校、市队、省队到国家队这样的金字塔模式,保证体育后备人才源源不断被输送。运动员以奥运会为夺冠为最高目标,以为国争光为己任。正如李娜,她也是举国体制的受益者。因为,李娜这样的中国普通工人家庭,在少年时期要想承担教练、训练以及赴世界各地参加比赛的高额费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她通过在WTA赛事中不断取得成功,最终走出体制,开始了自负盈亏的个体户生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0倍。普通家庭基本上能保证美国选手在年轻时期训练和比赛的费用。张德培就是美国典型的中产阶层出身。可以对比一下阿加西。他的网球启蒙来自于父亲的监管。成长为少年后,被送进佛罗里达网球训练营,当然这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之后,他成为职业选手,并取得了赞助商的支持。他拥有自己的团队--教练、体能师、穿线师等等,再通过在ATp比赛中不断赢得辉煌成就,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正是因为在职业生涯赢得了巨额的奖金,阿加西在退役后不仅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还能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开设特殊学校,让许多经济窘迫的人受益。
很多时候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西方选手和中国选手走上职业之路是这样的天壤之别?首先当然是体制不同。比如美国,体育高度的职业化。球员可以通过从事篮球、橄榄球、冰球、网球等高度职业化的运动中获得高额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中国体育的职业化程度低,除足球、篮球拥有比较健全的职业联赛外,其他项目选手的收入大多依靠国家拨款,普遍都偏低,读后感《《阿加西自传》读后感》。而过早开始运动生涯,文化程度偏低的中国运动员往往会在退役后缺乏谋生的技能,生活便容易失去保障。甚至一些项目出现了退役世界冠军沦张尚武为街头卖艺人、邹春兰当搓澡工。但是一批世界冠军、奥运会则可以获得体制的优待,退役后进入其所属省市的体育部门成为管理者。如奥运会冠军龚智超、葛菲、张洁雯和杨维等都迈入体制的大门,成为其所属省份体育部门的管理者。李娜在法网夺冠后,也被任命为湖北网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可惜娜姐对此并不热衷,只希望退役后安心做一名家庭妇女。
曾去过林丹的家乡福建龙岩,这是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国家级贫困县,在2008年时,这座城市还没有正规的出租车。而林丹夺得奥运会冠军实现了运动生涯的终极目标。可以想象,他的未来必然会得到良好的保障。但林丹们毕竟是极少数,同为福建选手的龚伟杰就没有那么幸运,带着一身伤病退役却连医药费都不知何处报销。金字塔两端巨大的鸿沟、未来的生活缺乏保障也使得很多中国人不愿意走上竞技体育的道路。
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国家观念要比中国模糊的多。国家队更像一个松散的联邦。选手平时都以ATp、WTA等职业赛事为重点,而只有到了奥运会、戴维斯杯和联合会杯等比赛才真正代表国家而战,平时都是以参赛赚钱为目的。而中国选手,特别是国家队选手,他们以奥运会为核心,所有的比赛都是为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练兵。
这就造成了为什么经常有中国羽毛球队的选手抱怨压力大。因为在国家队中,和他们水平相近的选手的太多了,一两站公开赛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失去教练的信任,以至于失去后面的比赛机会。因为,中国的国家队基本上都是集中训练,一个教练往往要指导多名选手。这也容易造成了一些选手无法适应教练的训练强度,出现伤病、厌倦,甚至和教练产生矛盾。前段时间的王蒙事件,现在回过头来看,无论谁对谁错,长时间的封闭性集训,功利性的锦标主义、管理的官僚化确实容易使得选手和教练、管理层产生诸多摩擦。当年阿加西那样染发、打耳洞,做朋克摇滚的打扮,我相信是很难发生在中国的国家队当中,长时间封闭集中的军事化管理往往会造成人性的压抑。即便是谈个恋爱往往都会被教练以影响成绩为由严令制止,最著名的当然是国乒棒打鸳鸯,羽毛球圈也流传过教练和球员私生活的绯闻**。
而网球选手则以四大满贯为核心,所有的比赛都是为四大满贯做准备。四大满贯之前的比赛都是为大赛做准备、检验自身水准。以李娜为例,在今年法网前,她参加了三站比赛,斯图加特第二轮出局,马德里和罗马公开赛则打进半决赛。虽然没能拿下冠军,但通过比赛找回了自信为法网夺冠做了很好的铺垫。因为是自己是CEO,就可以自主选择教练、选择在哪里训练、什么时候训练、参加哪些比赛。试想,在中国国家队不要说炒掉教练,就连炮轰国家队训练不够人性化都要受到严厉的谴责。但是,羽毛球队也曾闹过球员打教练这样耸人听闻的新闻。当然还能很好的避免假球、让球想象的产生。对于网球这样的职业项目,几乎不会有人会在半决赛、决赛让球。但是,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中国队都曾在奥运会中爆出让球的内幕。
李娜、郑洁、彭帅们走出了中国网球职业化的第一步,但还离阿加西们的职业化还有很长的距离。中国选手何时才能像欧美选手那样自由驰骋在职业赛场上,目前看来还有一段相当漫长的旅程要走。当然,前提是需要中国老百姓的钱包能早点厚起来,有更多的中产阶级产生,才能有更多逐步脱离体制的个体户出现。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耀,而不是再去感谢国家、感谢CCTV、MTV。
第二篇:《阿加西自传》读后感
《open》—— 安德烈·阿加西
安德烈·阿加西——出生于1970年4月29日,7岁开始打网球,2006年36岁时退役。在21年的网球职业生涯中,阿加西共获得过60个冠军头衔,其中8次夺得大满贯赛单打冠军(包括4次澳网、2次美网、1次法网和1次温网),一度位居世界排名第一,是网球历史上五位四大满贯赛均问鼎过的男子单打选手之一。
这本书向我展示了一个真正的阿加西,从原来印象中,那个放荡不羁,长发飘飘,奇装异服的天才,到因为中年脱发而留着智慧的光头,一身枯燥白色比赛服的巨人。他说:“生活是一场充满着对立两级的网球赛——输与赢,爱与恨,开球与完赛,这有助于你尽早认识到这一痛苦的事实,然后认识到自身也是两级对立的矛盾体。即使你不能接受这一点或者与其和解,你至少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继续前进,而你唯一不该做的就是忽视它。”
关于网球,我们可能只看得见对阵双方的力量和优雅,欣赏到一次次意想不到的破发、精彩的网前截击或者Ace球。但是这一切对于阿加西来说意味着痛苦和孤独,这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
他会痛苦,是因为网球不是他的自主选择,而只是他父亲强加给他的命运。他会痛苦,也许还因为他的心不是麻木的、功利的,而有着丰富情感和思考需求的。中国人常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而对于阿加西来说,所谓的坚韧不拔,其实只意味着别无选择。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被父亲研制的发球机从早折磨到晚,接不住发球意味着父亲的怒吼责骂,接过去了就是间不容歇的下一个。这是一个很中国式的望子成龙的故事,父辈所未能达到的功成名就赚大钱的梦想,就要由子女来完成。而那个孩子自己的意愿却没有人在乎。除非他能做到成功,否则便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然而即使他真的成功了,却又如何突破自己多年来所养成的个性上的局限呢?
当他参加了职业比赛,并赢得他的第一笔奖金,他的内心却挣扎着要不要接受,因为接受意味着人生从此失去了其它选择的余地,从此以后他只能把一直痛恨的网球当做生活的主题。但是正如他父亲所说:你不打网球还能做什么呢?没错,只有网球是他有能力做好的事,而他也需要对他父亲多年的投入做出回报。
当阿加西终于获得人们的认可,攀上职业生涯的一个又一个高峰时,在经受过得与失,成与败和情感的历练之后,他成为了一个心有信念、目标明确的人。他最终能够成长起来,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强大的信心和勇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天地,是因为他天性中的有着善良、慷慨和诚挚一面。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对抗世界,战胜自己,必因为他拥有强大的内心。
安德烈·阿加西使我感动的主要原因是这个人在命运强加给他的人生道路上,超越了自己,成就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为了一个自己认可的人。一个人所能说出的终归有限,但是心灵是无限的。我想,阿加西的自传,正是对世界开启了他的心灵之门,这也是书名OPEN之意吧。
第三篇:把信送给加西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23批 李学荣 11015
刚刚看到《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被书名所吸引,“是谁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翻看这本书。
罗文,美国陆军的一名年轻中尉,在美西战争期间,孤身一人,在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冒着生命的危险,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将总统的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出色地完成了这次重要任务。毫无疑问,罗文取得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他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还因为他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就是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精神。做人,做事首先要有好的品行做基础,另外的启示就是做什么事要坚持,也正如现在时下流行的那句话一样,要“不抛弃,不放弃”。
“敬业”是取得成功的源泉。孔子称敬业精神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罗文正是通过他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也正像我们学校里的那些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领导人和教职工一样,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进步。学校需要能“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那些积极主动,坚忍不拔,积极和坚决完成任务的人,那些值得信赖,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并不一定要像罗文一样具备军事知识,但一定要具备罗文一样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正是国家、企业、学校和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有力支柱。罗文般的敬业精神应该作为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敬业标准,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积极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像罗文一样敬业的人呢?
首先,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态度。有责任心,是为别人赴汤蹈火的壮举;是为别人两肋插刀的豪情,因此,才有了黄继光以身体挡子弹;才有邱少云至死不移半步。做他人不敢做的事,担他人不敢担的后果,姜素椿才会为了病人而往自己身上输血清;叶欣才会在生前留下那句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罗文才能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地来到古巴,把信送到了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的手中。责任心是发奋图强的干劲。所以,有“位卑不敢忘忧国”的陆游;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上”的詹天佑。有责任心,是面对失败,坚强屹立,不畏挫折的意志。
其次,要忠诚。忠就是尽心、竭力,诚就是真心实意,忠诚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服务的对象一心一意,忠于职守,决不懈怠,直到使命的最后完成。罗文忠诚,所以他忠于职守、信守承诺;岳飞忠诚,所以他“精忠报国”;文天祥忠诚,所以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于我们来说,忠诚就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以及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诚和无私的爱。“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对事业忠诚的品质,一旦拥有这种品质,我们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再次,要勤奋。勤,做事尽力,不偷懒;奋,振作,鼓劲。勤奋不是三分钟热情,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正因为罗文勤奋,所以他才能顺利地把信送给加西亚。勤奋就要甘于吃苦,敢于奋斗,勇于进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最后,要能坚持。坚持,是一种执着,一份顽强,一个挑战。坚持,是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的汗水与拼搏;坚持是对自己的爱人呵护一生的承诺;坚持,是莘莘学子为了自己的目标每天在题海中的奋斗;坚持,是奥运赛场上的冠军们平日里的挥汗如雨。敬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贵在坚持。如果没有坚持,那么上诉的文字都成了空谈。因为责任心需要坚持,忠诚需要坚持,勤奋更需要坚持。总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有人说:坚持造就了英雄,英雄在坚持下诞生。罗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或感叹命运不公时,坚持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这坚持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崎岖,我们要在心中点燃一盏灯,告诉自己:“不抛弃,不放弃。”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也就是做一个敬业的人,做一个像罗文一样的人,做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第四篇:《把信送给加西》读后感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广元地办政委 杨新春
读一本好书,精神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讲述了在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军事情报局推荐了罗文中尉。在孤身一人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罗文中尉立刻出发了,他穿过荆棘丛林,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凭着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
这本书也许你只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把它读完,但它传递给你的理念却让你掩卷深思。这本书它不仅是一首歌颂英雄的赞歌,更是一本励志著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来细细品读,凝神品味。“送信”已成为一种敬业、勤奋、忠诚的象征,“罗文”更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优秀员工的榜样典范。在思想多元、价值体系多变的今天,我们的管理者、经营者一直在苦苦寻找“送信者”,而我们每一个人是否也要扪心自问,我可以成为那个“送信者”吗?我可以成为“罗文中尉”吗?
罗文是“忠诚”的楷模、“敬业”的模范、“勤奋”的榜样、“自信”的标杆。这种忠诚、敬业的优良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管理者强加的,而要靠自己去自觉地磨练和养成。罗文是忠诚的,也是敬业的。在他接到命令以后,他没有问:加西亚在哪里?他而是无条件地服从任务。因为他的忠诚与敬业,因为他的勇敢与无畏,因为有许许多多渴望胜利的人们的无私帮助,罗文完成了他的任务。他并没有问:他在哪里?”这就是一种敬业精神,一种责任意识,一种执行力的表现,一种对领导和事业的忠城,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不管艰难险阻,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而如今在我们的周围,像“罗文”这样的人已是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工作态度对一些人来说也经是变成常态,敬业精神缺失,责任意识不强,进取心缺乏等现象在工作中时有发生。看过这本书你会发现,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简单与复杂、局部与全部、平凡与崇高,竟是如此的接近。
敬业、勤奋、忠诚是我们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做好工作,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敬业、忠诚、勤奋精神其实都是现实工作中的一种态度问题。敬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习惯。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面对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所从事的专业,只有树立起这种敬业精神,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的潜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航手,才有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勤,做事尽力,不偷懒;奋,振作,鼓劲。勤奋不是三分钟热情,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勤奋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锻炼和努力得来的。有付出总有回报,但是“奖赏仅仅给那些有用的人”,永远记住这句话,绝不停留在原地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人,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结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是一定不会错的。如果你真的付出了,可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那是因为收获的季节还没有来到。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
记得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成功=1%的天赋+99%的勤奋。的确一个人的天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勤奋却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不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如何,不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不论是难事还是易事,只要我们都能怀有勤奋工 作的态度,一如既往的敬业精神,忠诚于事业的信念,事事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效果,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能完成好,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成功。
记有一位著名管理学者总结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工作成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它是这样解解释的:在这个公式中工作能力是恒大于零的,因为公司既然招聘了你,那说明你的能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至于工作态度有积极、消极、负面之分,我们在这个公式中分别把它定义成不同的值,积极的态度为大于零,消极为等于零,负面的态度为小于零。把这些值套进上述公式,是不是发现其时工作的态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成效有多大。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经过长期奋斗,艰苦卓绝的勤奋努力才能得到的。成功者和平庸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成功者善于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勤于工作,更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除去次之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服从。
服从的魅力无所不在。军人对于命令需要服从,机关对于政策需要服从,学生对于老师需要服从,法律面前人人需要服从。在修正药业里我更需要一种敬业的精神——那就是服从。当新开辟一个市场时,领导把你分配过去时,我们不能在自己心中先打起小算盘:那个市场对于我来说是否交通便捷,那个市场是否有利于运作,那个市场大小如何等客观因素。因此,我们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应做的就是像罗文接到送信任务时一样,什么也不问,欣然的接受任务,保证完成任务。我们既是医界的老师,也是健康的天使,组织把你播撒在哪里,你就应该扎根在那片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按照领导制定的计划、方案,坚定不移地完成任务。因为我们公司倡导的文化就是“修远正本,造福苍生”,因为我们就是健康的天使,因为我们就是真正的守护神。
如果我们把工作成效引申为你为所工作的公司、事业的效益,那么态度决定一切的例子就比比皆是,例:宋朝的秦桧,他能做到宰相,你能说他没有能力吗?但它的工作态度表现在对忠臣打击报复,对皇帝阴奉阳违,阿谀奉承,不正是对正常工作的一种负面态度,导致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再说近一点,就拿林彪来讲,解放前,他无论在长征途中,还是在抗日时期或是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对待革命事业的积极态度和本人的能力是丝毫不容怀疑,所以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解放后,由于工作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积极对待曾经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却沉迷于权力斗争,最后不仅本人落了个机毁人亡的结局而且给国家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国际影响。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工作态度不端正,就会工作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以至于自己就总是在那个水平上来回波动,不自我反省,而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整天抱怨说什么社会不公平了,埋怨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之类的。其实在埋怨和抱怨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坐下来仔细地想想,为什么这些“不幸”会落在自己身上呢?这又回到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上了,我觉得人生真正的不幸就是那些对自己不负责,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特别是那些有才华的人,因为自己有才华,所以觉得自己就应该被重用,被别人所注视,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又有什么用呢,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有才华但又是穷人呢?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敬业精神,不愿意多干活,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 2 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不要过多地去问为什么,而是全心全意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罗文以他敬业、忠诚、勤奋的工作态度,影响并推动了一项事业的发展,罗文般的工作态度应该作为每个人自身的工作标准,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积极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将这种态度渗透于每一项任务当中。
书倡导一种做事情的精神,就是书中所说的让人能够“像初恋一样来从事一件事情”的精神,现在有些人缺乏这种做事情的精神。为什么缺乏这种精神呢?因为没有目标。其实,大的目标一时想不清楚也不要紧,起码可以认真对待每一天。把目标细化到每一天,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对事尽力,对人尽心,这样一天天的积累就是成功。启示我只有以饱满的热情踏踏实实的投入工作,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无条件并主动地搞好我的本职工作,做一个像罗文一样的好兵。
第五篇:阿董自传 文档
阿董自传
学号 10363093
QQ 1076221488
Email 1076221488@qq.com
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101 董红霞
我与1992年冬出生在人口密集的河南省项城市的一个小村庄,那里不靠山,不邻海,一到过节,就人山人海。
村庄依附着国道,交通发达,因此小村庄发展的特别快,但由于环保意识不强,道路治理不好,每次有车路过,和北京的沙尘暴不甘上下。小村经济发展了,开发也越来越快。曾经儿时嬉戏的小路,此时已经丧生在人们的铁铲下,望着空荡荡的小河,悲伤不知不觉蔓延。
童年是我最难忘的时光。总会记得学前班的老师,她的一句话,改变了我整个人生。也忘不了陪伴我三年的数学老师,他是唯一一个教我如此之久,影响我之久的老师。小学学校的墙已经斑驳不堪,曾应认为很大的操场,现在看来确如此之小,曾经以为高不可攀的围墙,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爬过。
忘不了儿时的玩伴和同学,他们在哪儿呢?大多数都已经步入婚姻殿堂,或者怀抱孩子,享受天伦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人这一辈子要看个人的活法。
我出生在农民之家,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但我始终引以为豪,农民是最朴实、最伟大的,无论我身在何地,都不会忘记我的根在农村。说不定哪天我会远离喧嚣的城市,回家扛着锄头,尽享夕阳西下的美景,悠然自得。
依旧忘不了爸妈对我的教诲,出生在农民之家,家人望女成凤心切,小时不知因贪玩挨了多少打,但依旧改不了好玩的天性。幸好成绩不错,不然家人不知打骂多少次了。小时挨打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但对父母仅有感激之情,或许没他们当年的教育,也就没我今天的成就。
初中是我想忘记但又很难忘记的时光。当年我们在操场种下的树苗已经绿树成荫,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带来阴凉,那些曾经给我启迪的老师们也渐渐离开了学校,偌大的校园更大了,却再也没了我们的身影。
初二的我是最无忧无虑的,老师的偏爱和顶尖的成绩时刻带来开心,当年老师断言我一定会学理科,并会有所成就,但现在的我却背道而驰学了文科,这是当年的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人这一生,变幻莫测,回忆当年,依旧感觉不可思议和满足。仿佛看到当年那个无所畏惧的小女孩,为了自己的梦想像只不怕死的小强一直向前,如今的我于当年相比到底丧失了什么?显而易见了。
初三时最黑暗的,15岁的我处于敏感期,因与数学老师有过节,便时刻感觉老是讨厌自己,面对几乎所有的老师对自己的不关注,落差太大,便开始变得忧郁,只学自己喜欢的科目,不会的,不喜欢的,索性放弃。于是,初三的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压力下,几乎抑郁成疾。所以那段时光便是最敏感的回忆,当年的那些老师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向前,因为我要证明我不比任何人差,我能用我自己的方法获得成功!
总是感觉自己很不走运,比如说中考差5分,再比如说高考差1分,新生奖学金也差1分。但又感觉自己还是有点运气,比如没交太多钱进了高中,再比如碰巧在连大读了一本专业。当上帝向你关闭一扇门时,他又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永远不能轻言放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忘不了高一的语文老师高老师,当时的消极心理是他帮我驱散的,或许当时太小,太敏感,而他就在那时为我驱散心里的阴霾,鼓励我积极向上,如果他看到现在的我一定会很欣慰吧。
高二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在升学考试中因成绩优异在高二时进入了重点班,并在那时依旧发挥不怕死的小强精神,努力向前拼搏,面对老师的毫不关注和同学的看不起,我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证明蜗牛的厉害,或许我没他们起点高、没他们受欢迎,但我相信上帝不会亏待勤奋的人,终于我已跻身年级第三的成绩为高二画上句号。
然而,我永远不会忘记高三开学排座位时的场景,(我们当时按成绩自己挑座位)我是女生第一,所以我先挑。在我挑完之后n久,我左右,甚至后面都没女生坐(我前面是男生),我当时只想远远的离开这个班级,这个令人讨厌的地方。当时的我确实很伤心,之前对她们的期盼一点又一点的被磨灭,或许她们不以为然,但我始终不能忘却,我当年是被怎样孤立的。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会让所有小看我的人后悔,我是不允许被别人欺负的!
时间仿佛变成了一个老人,在回忆起当年仿佛过了很久很久,久得我快要忘记自己是谁。
现在的我坐在宽敞明亮、梦寐以求的阶梯教室里回忆昨日的我,感慨万千。当我的大学梦终于圆满时,当录取通知书终于到达我手上时,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只是感到坦然,甚至有些茫然。不知道寒窗苦读十多年,得到这封通知书是否值得,只想像曾经努力的我深深的致敬。
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总是选择相信别人,总是认为世间一定存在信任,只要你相信别人,别人一定会相信你。但我错了,人不能过于正直,过于认真,不然会碰的头破血流,即使你选择无条件的相信别人,别人也会时刻防着你。这样的现实让我很伤心,我不想由一颗有棱角的石头,变成圆圆的石头,我不想把自己给丢了,所以我会,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永远保留自我,即便碰的头破血流,我也要坚持走下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我始终相信平凡的人能有又不平凡的梦想,即使这个梦想有些不符合实际,但我依旧会坚持我的梦想,不断努力,为这个世界的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
最后
祝所有的老师
教师节快乐!
中秋节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