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知的分类与写作
由于通知使用范围的广泛性,由此带来了通知内容、结构形式与写作方法的多样性。从其内容上划分,有指挥性通知和知照性通知。其中,指挥性通知又可划分为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法规性通知、政策性通知、贯彻性通知;知照性通知也可划分为颁布性通知、任免通知、一般性通知、会议通知。从其写作方法、结构和要求上划分,可分为简单的通知和复杂的通知等。
通知由标题、主送机关名称、正文、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发传达范围组成。其中,正文,一般有开头部分与主体部分;印发传达范围根据传达贯彻的需要标注。其他格式要素按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标注(下同)。
1.批示性通知。
批示性通知,是指领导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所使用的通知。这类公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文种。“通知”为第一文种,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文种是第二文种。这类通知一般要有对所批转、转发的公文的意见或评价,并分别情况写明批转、转发的目的。需要下级机关执行的,根据情况分别写明“请遵照执行”、“请参照执行”、“请研究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紧密
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等。有的批转、转发性通知,不仅要写明批转、转发的目的和要求,还要写明具体的指示性意见,以提高下级机关对某项工作的认识,达到统一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遵照执行的目的。有的批示性通知的篇幅很短,只有一句话,结构比较简单。批示性通知一般要写得精练、简明,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在被批转、转发的公文前面,与被批转、转发的公文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公文。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被批转的公文标题与“通知”组成。例如:《x x x(发文机关名称)关于批转(或转发)(x x x x x规定(或意见、报告等)的通知》。行政机关的批示性通知的标题,除批转、转发的公文是法规性公文外,不用书名号。
正文。有两种写法。从结构上看,段落不同,其写作方法亦不同。
①只有一个自然段的。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包括被批转或转发的公文标题、批准机关、对贯彻执行的要求三个部分。其中,贯彻执行的要求,必须根据公文的具体情况确定。比如,批转需要下级机关认真贯彻执行的公文,没有讨论的余地,采用明确的肯定的语言,准确地阐明态度与要求;对于新的探索性的工作,上级机关提出工作的指导方针、原则与宏观要求,要求下
级机关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贯彻执行。例如: “《x x x x x报告》已经x x x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的。除第一个自然段与上述写法相同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写明具体的指示性意见,包括对某工作的定性、做好某工作的意义和对贯彻执行的要求等,以提高下级机关对某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抓落实。
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标注在正文之后,对传达贯彻另有要求的,在印发传达范围处予以说明。
2.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是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有所指示和安排,根据公文内容不宜用命令、指示、决定等文种,只能用通知。这种通知使用起来比较灵活、自由,既没有“命令”那么多手续,也没有“指示”那么抽象、宏观,更没有“决定”那么严肃、庄重,但其法定效力是一样的,都是要贯彻执行的。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与“通知”组成。
正文。由开头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开头部分,以精练的文字写出某项工作的定义、工作进展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有的阐明发文的目的、依据和任务,然后以一个过渡句
承上启下,比如:“特通知如下”、“现就做好x x x工作,特作如下通知”等。主体部分,即通知的内容。这部分由开头部分的过渡语领起,开门见山,开头就写通知的内容。内容较多的,加序数分项(条)撰写。其内容,一般由做好某项工作的意义(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措施(如何去做)、保障措施(如何确保具体措施的实施)三大部分组成。意义部分要从政治的高度、“三个代表”的高度和全局出发,立意要高,视野要广,写得精炼、准确。具体措施,可分作几条或几个部分,与意义部分并列。对于具体问题的处理,要提出处理问题的原则、具体措施、办法等。保障措施,一般是指如何加强领导,部门如何配合,如何加大投入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指示性通知一般不单独结尾,正文写完,自然结束。
这类通知,要写得具体、生动,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文字要通畅、简练,语言要平实、明快,准确地表达发文机关的意图,使人们一看就懂,易于贯彻执行。其他格式要求与批示性通知及通知的一般要求相同。
3.法规性通知。
法规性通知,是指某些通知既不是法规性公文,但又接近法规性公文。在内容的涵盖面和篇幅上,与法规性公文相当;在语言表述上,非常准确、贴切、庄重、规范,但其精确程度不如法规性公文;在结构形式上,既可分项(条)陈述,也可分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陈述;在办文程序上,法规性公文是按法律规定或法定程序批准实施的,而“通知”不需履行法律程序,只要机关领导人签发即可;在执行上,都具有强制性,但“通知”的强制力比法规性公文的强制力要小一些,稳定性也要差一些;在针对性和操作性方面,法规性通知比法规性公文更具体、细致,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正文的开头部分,主要阐明行文的目的、意义、依据,以“特作如下通知”提示正文。
正文的主体部分,一般分项陈述。在结构层次上,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内部如果有两个以上层次,则应标明序数。第一个层次的序数,全篇统一编顺序号;第二个层次的序数,全篇可统一编顺序号,也可分开编顺序号。要求做到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操作性。正文写完,全文即结束。
4.政策性通知。
政策性通知,是指公文内容的主体部分都是规范下级机关和人们行为的政策性规定。其写作方法与指示性通知和法规性通知的写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政策性通知,重在规定所
辖范围的单位和人员的行为,规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违反了如何处理等。
撰写政策性通知,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wto规则及上级的指示精神,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事务的本质,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抓住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5.贯彻性通知。
贯彻性通知,是指上级有文件,本级本单位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的具体意见与措施、要求等。
标题为:《x x x(发文机关名称,下同)关于贯彻落实〈x x x(上级发文机关名称,下同)关于x x x工作的意见(或决定、决议、通知、规定等)〉的通知》。在行政机关的公文中,贯彻性通知的标题,一般不全文引用上级机关的发文标题,而是用概括性标题。例如《x x x贯彻x x x关于x x x工作意见的通知》。如果上级机关公文的标题太烦琐、太长,可采用变通的形式,只引用上级文件的发文字号。上级文件是逐级行文的,可直接标题。
正文的开头部分。包括行文的缘由、目的、依据等,即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根据什么文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贯
彻意见”。引用上级机关的文件标题,要加圆括号标注发文字号,作为发文的依据。要求文字精练,篇幅简短。
正文的主体部分。有两种写作方法:一是上级的文件与本级的文件行文范围相同的。在上级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贯彻意见,一般不要照搬上级文件的原文,应跳出上级的文件撰写文件,重点在如何贯彻上、在具体操作上、在保障措施上下功夫,确保上级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二是上级的文件是逐级行文的,只下达到本级,没有再往下发。本级机关的贯彻措施,既要与上级的文件精神保持一致,又要有本级的特色,更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重在“贯彻”二字上做文章,把上级的文件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形成本级本单位的贯彻意见,上级文件中政策规定的原文,应一字不漏的全文照搬,不加引号,不能走样,更不能变调,使之变成本级文件中政策规定的内容。本级的文件与上级的文件比较,在政策措施上完全一致,但操作性要更强,更具体,更明确,更符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
第二篇:通知的分类与写作
由于通知使用范围的广泛性,由此带来了通知内容、结构形式与写作方法的多样性。从其内容上划分,有指挥性通知和知照性通知。其中,指挥性通知又可划分为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法规性通知、政策性通知、贯彻性通知;知照性通知也可划分为颁布性通知、任免通知、一般性通知、会议通知。从其写作方法、结构和要求上划分,可分为简单的通知和复杂的通知等。
通知由标题、主送机关名称、正文、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发传达范围组成。其中,正文,一般有开头部分与主体部分;印发传达范围根据传达贯彻的需要标注。其他格式要素按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标注(下同)。
1.批示性通知。
批示性通知,是指领导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所使用的通知。这类公文,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文种。“通知”为第一文种,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文种是第二文种。这类通知一般要有对所批转、转发的公文的意见或评价,并分别情况写明批转、转发的目的。需要下级机关执行的,根据情况分别写明“请遵照执行”、“请参照执行”、“请研究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紧密
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等。有的批转、转发性通知,不仅要写明批转、转发的目的和要求,还要写明具体的指示性意见,以提高下级机关对某项工作的认识,达到统一思想,并在实际工作中遵照执行的目的。有的批示性通知的篇幅很短,只有一句话,结构比较简单。批示性通知一般要写得精练、简明,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在被批转、转发的公文前面,与被批转、转发的公文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公文。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被批转的公文标题与“通知”组成。例如:《x
x
x(发文机关名称)关于批转(或转发)(x
x
x
x
x规定(或意见、报告等)的通知》。行政机关的批示性通知的标题,除批转、转发的公文是法规性公文外,不用书名号。
正文。有两种写法。从结构上看,段落不同,其写作方法亦不同。
①只有一个自然段的。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包括被批转或转发的公文标题、批准机关、对贯彻执行的要求三个部分。其中,贯彻执行的要求,必须根据公文的具体情况确定。比如,批转需要下级机关认真贯彻执行的公文,没有讨论的余地,采用明确的肯定的语言,准确地阐明态度与要求;对于新的探索性的工作,上级机关提出工作的指导方针、原则与宏观要求,要求下
级机关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贯彻执行。例如:
“《x
x
x
x
x报告》已经x
x
x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的。除第一个自然段与上述写法相同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写明具体的指示性意见,包括对某工作的定性、做好某工作的意义和对贯彻执行的要求等,以提高下级机关对某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抓落实。
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标注在正文之后,对传达贯彻另有要求的,在印发传达范围处予以说明。
2.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是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有所指示和安排,根据公文内容不宜用命令、指示、决定等文种,只能用通知。这种通知使用起来比较灵活、自由,既没有“命令”那么多手续,也没有“指示”那么抽象、宏观,更没有“决定”那么严肃、庄重,但其法定效力是一样的,都是要贯彻执行的。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与“通知”组成。
正文。由开头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开头部分,以精练的文字写出某项工作的定义、工作进展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有的阐明发文的目的、依据和任务,然后以一个过渡句
承上启下,比如:“特通知如下”、“现就做好x
x
x工作,特作如下通知”等。主体部分,即通知的内容。这部分由开头部分的过渡语领起,开门见山,开头就写通知的内容。内容较多的,加序数分项(条)撰写。其内容,一般由做好某项工作的意义(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措施(如何去做)、保障措施(如何确保具体措施的实施)三大部分组成。意义部分要从政治的高度、“三个代表”的高度和全局出发,立意要高,视野要广,写得精炼、准确。具体措施,可分作几条或几个部分,与意义部分并列。对于具体问题的处理,要提出处理问题的原则、具体措施、办法等。保障措施,一般是指如何加强领导,部门如何配合,如何加大投入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指示性通知一般不单独结尾,正文写完,自然结束。
这类通知,要写得具体、生动,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文字要通畅、简练,语言要平实、明快,准确地表达发文机关的意图,使人们一看就懂,易于贯彻执行。其他格式要求与批示性通知及通知的一般要求相同。
3.法规性通知。
法规性通知,是指某些通知既不是法规性公文,但又接近法规性公文。在内容的涵盖面和篇幅上,与法规性公文相当;在语言表述上,非常准确、贴切、庄重、规范,但其精确程度不如法规性公文;在结构形式上,既可分项(条)陈述,也可分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陈述;在办文程序上,法规性公文是按法律规定或法定程序批准实施的,而“通知”不需履行法律程序,只要机关领导人签发即可;在执行上,都具有强制性,但“通知”的强制力比法规性公文的强制力要小一些,稳定性也要差一些;在针对性和操作性方面,法规性通知比法规性公文更具体、细致,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第三篇:会议纪要的分类与写作
会议纪要的分类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从会议出席人员来划分,有全体会议纪要、办公会议纪要、例会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联席会议纪要等。二是从会议纪要的内容上划分,有决议型会议纪要、部署型会议纪要、务虚型会议纪要、学术型会议纪要等。会议纪要可以上报,也可以下发,但它的发放范围比较窄,一般只发与会议纪要的内容有关的单位。
会议纪要的发布形式有三种:一是用专用版头印发;二是用通用版头印发;三是用其他形式印发。会议纪要的种类较多,会议纪要的写法大同小异,都要做到开门见山,实事求是,对问题的处理恰当,表述准确,观点鲜明,语言生动,文字简练,格式规范。
会议纪要一般由会议纪要的版头、发文字号、标题、成文日期、正文、参加会议人员、发送(收文)单位等部分组成。
版头。会议纪要一般用会议纪要的专用版头印发,很少用通用版头和其他形式印发。其专用版头,根据会议纪要的分类确定版头形式。在党的机关,常用的会议纪要分类及版头有:“中共xx常委会议纪要“、“中共xx委员会会议纪要”、“中共xx委常委办公会议纪要”;在行政机关,常用的会议纪要分类及版头有:“xx人民政府办公会议纪要”、“xx人民政府x长会议纪要”,“xxx办公会议纪要”等。其字体大小,与通用的版头(发文机关标识)制作标准相同。
发文字号。是指会议纪要的发文字号,由纪要类别、年份及顺序号组成,纪要类别又由组织机构所在地方代字、机构与会议简称、“纪要”三部分组成,比如,“x常会纪要[XX]4号”。用会议纪要专用版头印发的会议纪要,也可以省略纪要类别,比如“[XX]36次”,因为版头是专用的,不会发生歧义。需要引用时,连版头与发文字号一起引用。
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是“会议纪要”前加会议主题,比如,《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会议纪要》。这种标题,适用于联席会议纪要、二是“纪要”前加会议名称,比如《xx人民政府第8次办公会议纪要》。这种标题,适用于机关、单位独立召开的会议形成的会议纪要。一般情况下,用专用版头印发的会议纪要,没有标题,在横隔线之下空两行直接撰写正文。
成文日期。会议纪要有标题的,须标注成文日期,居中标注在标题之下;无标题的,不标注成文日期。
正文。一般有开头、主体两个部分,有的还有结尾部分。
开头部分。简明扼要地撰写会议的概况,主要包括会议的目的、主题、召集单位及主持人,会议时间、地点、参加单位及参加人员,会议就什么问题进行了讨论,哪些领导干部到会并在会议上讲了活、发了言或进行了总结,会议的效果等。然后以过渡语“会议议定了以下事项”承上启下。
主体部分。撰写会议研究的问题、讨论的意见、议定的事项或作出的决定等。议定的事项包括对会议研究问题的处理意见、今后的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和要求等。
主体部分是会议纪要的核心,在撰写之前,要认真地做好会议记录,作为撰写会议纪要的依据。要根据会议的内容,认真进行综合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整理,把会议的主要精神和成果反映出来。其结构安排有四种方法:①按会议研究的内容(问题)的顺序撰写,逐个说明会议研究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和作出的决定等。这种方法符合综合性会议的会议纪要,一个一个问题分开写明、写清为止。②把会议研究的内容(问题)归纳分类,然后分项撰写。这种方法符合重要的座谈会、学术会议、研讨会和会议内容比较复杂的工作会议的会议纪要。③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写。这种方法符合专题或专门性会议的会议纪要。一般包括对过去工作的评价、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对未来工作的总要求和总任务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④按专题分项进行撰写。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具体工作的会议纪要,即会议研究的议题所涉及的事项要一一交待清楚,包括对研究事项的定性和处理意见等。每一个部分或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可以用序数,也可以用冠以会议纪要的专用开头语,比如,“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决定”、“会议指出”、“大家提出”等。
结尾部分。一般包括提出希望、号召和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全局性、综合性的会议纪要可写结尾部分;一般的会议纪要,主体部分写完,正文自然结束,没有结尾部分。
会议纪要的正文部分撰写,还应做到以下四点:①中心突出。各类会议的纪要,都要做到中心突出,抓住会议所解决的主要问题,形成会议纪要的中心和要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但不能对会议解决的问题、议定的事项有遗漏。②方法得当。起草会议纪要的同志要亲自参加会议,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详细地占有材料。要注意记录正确的意见和结论性、表态性、议决性、总结性发言,将正确的意见、议决性意见写人纪要之中。对于有分歧的意见,除学术性会议纪要、务虚性会议纪要外,不能写入会议纪要之中。③结构严谨。正文部分的布局要合理,层次清楚,并做到条理化、理论化。一个部分的内容写完之后,再写另一个部分的内容,做到文题一致,逻辑严密。④实事求是。会议纪要要忠实于会议的内容,不能违背会议的内容随心所欲地增减或更换内容,不能把与会人员个人的观点写进会议纪要,更不能把记录人员或起草人员的意见写进会议纪要。对于不正确的意见、未确定的意见不能写进会议纪要。
参加会议的人员。在通用版头发布的会议纪要中,参加会议的单位及人员在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在专用版头发布的会议纪要中,参加会议人员在正文之后一一写明,纵向排列,包括“出席人、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人员的姓名要用全称。
发送单位。一般在主题词之下、印制版记之上标注。发送单位,包括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可以用统称,也可以用特称。
第四篇:决定的分类与写作
决定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从决定的作用和目的划分,有知照性决定和指挥性决定。
1、知照性决定。
知照性决定最突出的特点是,除当事者(单位或个人)外,一般只要求下属单位和有关人员知道,不要求下属单位及有关人员承办和贯彻执行,有些决定在末尾有号召性语言,但没有执行的具体意见和要求,也属知照性决定。常用的知照性决定有:表彰决定、处分决定、机构设置的决定、人事决定和具体事项的决定等。这些决定在写作方法上要求开门见山,直陈直述,篇段合一或只写两三个自然段;不分条目,篇幅简短,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精练,语言规范,表述准确。
在公文格式上,知照性决定应有的格式不能省略,应有的要素一项也不能少。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与“决定”组成。成文日期,包括做出决定的日期与会议通过的日期,一般加圆括号居中标注在标题之下。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中,所有公文都要加益印章。因此,在标题之下不标注成文日期,应在正文之后署名(行政机关的公文一般不署名),在署名之下标注成文日期,然后加盖印章。“决定”公文在正文之前不标注主送机关,在正文之后或正文之下成文日期的下一行标注印发传达范围。由于不同类型的知照性决定的内容不同其正文的写作方法亦不相同。
(1)表彰决定。正文由表彰对象、表彰缘由(一般是贡献大、成绩突出)、作出表彰决定的机关、决定的内容组成。其中,决定的内容包括表彰奖励的等次(给予何种奖励)、希望与号召。整个篇幅很短,可作一个自然段,也可作两个自然段。应注意表彰决定的政策性、办理程序规范性和奖励等次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做到手续齐全,奖励等次具体明确,无歧义和无模糊的奖励等次,以便于办理和执行。
(2)处分决定。正文由何人、何事、何错误(即处分的对象因什么问题犯有什么错误)、处分的政策依据、决定内容组成。处分干部(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政策为准绳,做到定性准确,处分恰当,手续齐全,达到教育和挽救干部(人员)的目的。在写法上要注意每一个字、词的正确运用,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做到无懈可击。
(3)机构设置决定。国家管理的机构设置问题,均由机构编制部门管理。正文由机构设置的缘由、依据、编制数、职责任务等组成。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练,篇幅简短。由于文秘使用的变化,不少地方机构设置的事项,用通知发布或用复函答复。
(4)人事决定。人员岗位的变动和干部职务任免,均属人事决定。正文由决定的缘由、决定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包括作出人事决定的机关、理由;决定的事项包括人员岗位的轮换、干部职务的任免等内容。做到文字简练,一目了然。在党政机关,干部任免一般用通知发布。
(5)具体事项的决定。是指处理突发事件、临时性的组织措施和安定民心的措施等,采取强制性措施,需要发布决定。正文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写作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要求做到结构严谨而生动,语言流畅而含有威严,内容完整而简洁,表述准确,态度鲜明,措施有力,格式规范。
2、指挥性决定。
指挥性决定最突出的特点是:需下属单位和有关人员承办和坚决贯彻执行。常用的指挥性决定有:规定性、规范性决定,指导性、指示性决定,处理问题的决定和重要行动的决定。指挥性决定一般篇幅较长。说理透彻,措施具体,也有篇幅简短的,均具有指令性和指导作用。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决定的主题与“决定”组成,要求做到标题简练,主题鲜明,文题一致。
正文由决定的理由、决定的内容组成。决定的理由在决定的开头部分,阐述决定的根据、背景,要用概括性语言,达到文字精练恰当,表述准确清楚。在决定理由之后,常用“特作如下决定”、“现决定如下”等承启语,过渡到决定内容部分。决定的内容是指挥性决定的核心,应阐明决定事项的意义、具体内容、落实措施、解决办法、执行要求与保障措施等。对内容较多的决定,可分条陈述,做到用语准确,文字简练,语气肯定。执行要求与保障措施,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决定在内容部分已有执行要求,有的决定专列一段或一个部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就执行决定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论何种决定,其写作方法不同的是正文部分,其他部分的写作方法、要求均相同。
(1)规定性、规范性决定。这类决定的正文,一般篇幅较长,结构严谨,内容完整全面,操作性很强。它虽不是法规性文件,但又接近法规性文件(如法令、规则、条令等)。它由开头部分和决定内容两大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包括行文的缘由、依据、目的和过渡句。行文的缘由要有针对姓,对本辖区的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概括,行文的依据是上级机关的文件精神、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之有据,气势磅礴,如高屋建瓴;行文的目的要明确,准确地体现公文的主题。然后以过渡句承上启下。
决定的内容,包括开展某项工作的意义、决定的具体事项和保障措施(执行要求)三个部分。其中,意义部分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准确地阐述决定事项的内涵及其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事项可分成若干部分,与意义部分平衡布局,写完一个内容,再写另一个内容,要求内容完整具体,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涵盖范围广,操作性强;用决断性语言,文字精练,表述准确,无懈可击,能起到解惑释疑和激励作用。保障措施包括如何加强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协调配合等内容,作最后一个部分。有的决定可在保障措施之后另加一个自然段或一句话,对如何汇报贯彻落实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正文写完,全文自然结束。
(2)指导性、指示性决定。这类决定的正文,一般篇幅不长,由决定的理由、内容和保障措施组成。对于语言文字结构和各部分的写作基本要求等,与规定性、规范性决定的要求相同,不同之处是,它的内容着重从宏规性、政策性、指导性等方面着手,对某项工作不作具体的规定,只提出方向性、原则性要求,给下级机关以自主权和创造性工作的空间,以充分发挥下级机关的聪明才智,把上级机关的决定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创新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3)处理问题的决定。这类决定的正文,由某问题的产生及原因、决定的内容组成。陈述问题产生的过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弄清情况,用概括性语言进行归纳表述,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切中要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要中肯、贴切、实事求是。只有把情况、原因弄清楚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决定的内容部分,包括对问题的定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吸取的教训、对下级机关和人员的要求四个部分。要求做到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应认真吸取的教训源于事实,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预防性。对下级机关和人员的要求具体实在,切实可行。
(4)重要行动的决定。这类决定使用广泛,包括进行重大的行动和开展重要活动的决定两大类。
开展重大行动的决定的正文,由缘由、意义、具体部署和执行要求组成。缘由包括开展重大行动的依据、目的等内容。意义部分应回答是什么样的重大行动及其地位、作用;语言要简洁有力,富有感召力和激励作用,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具体部署即决定的内容,由指导思想或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组成,要求具体实在,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执行要求包括如何加强领导、服从统一指挥、摘好协调配合、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等内容,应做到明确、具体,规范。
开展重要活动的决定,首先要区别活动的内容和写作要求与方法。比如,关于开展向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学习活动的决定,包括先进单位或先进人物基本情况、优秀事迹、决定内容。基本情况,是反映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基本特征的典型情况、最有代表性的情况和重要情况。比如,是个什么样的先进单位或先进人物,曾获得什么样的重大奖励。优秀事迹,要对先进单位或先进人物的整个事迹作出高度的概括,把其最优秀、最典型、最感人、最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事迹写出来。在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即一个观点,一个具体事例。如果只因某一突出的英勇事迹而受表彰并开展学习活动的,用概括性语言,重点写好这一事迹,不要拘宜于具体的情节、过程,同时,对其一贯的表现作简要的介绍,以衬托其先进性。因为,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有必然,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不是偶然现象。优秀事迹写完之后,另起一段,对其优秀事迹作肯定性的总结性评价。接着写决定内容,包括决定的目的、授予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什么奖励、向先进单位或先进人物学习的内容、如何开展学习活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的内容,既要实事求是,从优秀事迹出发,概括出学习的内容,又要有思想性、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性。如何开展学习活动,主要给下级单位和个人提出要求、发出号召等。这种决定一般只写千字左右,其语言文字的要求与其他决定相同。开展其他重要活动的决定的写作方法、要求等,与开展重大活动决定的写作方法、要求相同。
第五篇:报告的分类与写作
公文写作:报告的分类与写作
报告的类型较多,按照内容和作用来划分,有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报告一般由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组成,其他格式按规定和行文需要标注。
一、呈报性报告
呈报性报告是报告的主体。这类报告以报告工作和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为主要内容。由于向上级机关呈报工作情况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呈报性报告又可分工作报告、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检查报告等。
(一)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过来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比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各机关、单位的工作报告、阶段性工作报告等。
1、标题。一般有两级标题,但标题的形式有几种。第一种形式:主标题由报告内容涉及的范围、时间与“工作报告”组成;副标题由破折号加会名(在x x会议上)组成;再下一行标注报告人的职务与姓名。第二种形式:主标题由会名(在x x会上)、报告的主题与“报告”组成。标题之下居中标注报告人姓名。这个报告在会议上通过之后,在标题之下、报告人姓名之上标注作报告的时间和会议通过的时间。第三种形式:工作报告要确定一个主题,并以报告的主题作主标题,副标题由破折号、会议时间、会名与“工作报 1
告”组成,即:“——在x年x月x日x x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在副标题之下居中标注报告人姓名。
2、正文。工作报告的正文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大部分是过来一段的工作总结,第二大部分是下一段的工作部署。工作总结,要实事求是,写作方法不落俗套,抓住主要的、本质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成绩、经验和应吸取的教训,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工作部署,要抓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在国家的总方针、总政策、总计划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本组织的实际,坚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深刻地阐明每一项新的工作的意义、目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要求、方法与措施,应具有挑战性和感召力,能唤起大家的共鸣,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万众一心,共同奋斗。按照法律规定的工作报告,还要请代表(党代表、人民代表、职工代表等),或委员们审议、通过,如果代表或委员们有意见和建议,还要对工作报告进行修改,直到会议通过为止。
(二)综合报告
前面讲的工作报告,也是综合报告。这里讲的综合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或报告工作情况的综合报告,不是指面向代表或委员们的工作报告。
1、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时间与“工作情况综合报告”或“工作情况报告“组成。
2、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开头部分,概括地说明全文的主旨,即把本地区本单位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包括工作依据、目的、总的情况和对整个工作的评价等,实事求是地作一个概述。反映成绩和问题,都要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喜忧兼报。主体部分,是综
合报告的核心,就各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主要做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一一陈述。在结构安排上,层次要分明,有主有次,可分条(项)陈述,也可分层次陈述;尽量使用综合性的材料和数字说明,做到言简意赅。结尾,写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写问题,不宜太多;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可以具体一点。最后另起一段,以“专此报告”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指示”结束全文。
3、起草综合性报告,还要注意三点:一是突出重点。各方面的情况,不能平衡用力或平铺直叙,每次的报告应有所侧重。二是做好分析。即把各方面的情况收集之后,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提炼出事物的本质,找出带规律性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以指导今后的工作。三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做到点面结合。这样的综合报告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三)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是指就某一工作或某一工作的某一方面向上级机关汇报。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有关规定,主动地向上级机关汇报;二是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被动地向上级机关汇报。
1、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汇报的主题与“报告”组成。
2、正文。一般采用三段式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一是情况(包括经验)、问题、打算。这种形式,适用于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二是“情况、经验、不足(存在的问题)”。这种形式,适用于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情况,包括开展工作和进行某一专项工作的依据、工作进展情况、所取得的成效等经验,包括完成某一
专项工作任务的做法和所取得经验体会等。情况和经验都可分条陈述。写经验体会,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工作进行全面地分析研究,把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全局性的做法和经验加以归纳、推理、提炼,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这样,对全局工作才有指导意义。问题,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存在的带倾向性的主要问题,并把问题讲清楚。如果是专题经验报告,可不写问题或一笔带过。今后的打算,针对存在问题和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撰写,做到目标、任务明确,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工作经验专题报告,不写工作打算。
3、结尾。专题报告的结尾,一般要写结尾专用语,比如,“专此报告。请审核”;“专此报告。请查收”;“专此报告。请指示”等。使用结尾语,要注意报告的内容和掌握好分寸。比如,政策方面的报告,“请审查”;财经、物资方面的报告,“请查收”或“请审查”;一般的工作情况报告,多用“专此报告”结尾。
(四)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属专题报告,但写一般的专题报告在正文的内容上和写法上又有所不同。检查报告的正文要写出犯错误的大概情况,发生错误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责任在谁,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行政责任,处理的依据和处理情况,整改措施及今后的工作意见等。尚未处理的,要写明处理建议意见。处理建议意见应分清责任大小、问题轻重一一写明,还包括改进工作的意见等。
二、呈转性报告
呈转性报告,是指业务主管机关或部门,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或上级的文件精神,针对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或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要做出安排处理的事项,向上级机关汇报,并请求批转(转发)各地各单位贯彻执行的报告。这类报告中的工作安排和问题的处理,必须超越了业务主管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围,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请上级机关批准。上级机关批转(转发)之后,就是上级机关的意见了,所属范围的单位和个人都要贯彻执行。如果是机关、单位自已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及工作部署,则不需要上级机关批转(转发)。
(一)标题。由报告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与“报告”组成。在这个报告之前,有一个批转(转发)的通知。
(二)正文。呈转性报告,一般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①开头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概述开展某项工作的依据、背景和主要目的;二是先概述某项工作情况,再进一步概述全面、深入地开展某项工作的依据、目的。概述工作要从宏观上阐述,一分为二,先肯定成绩,然后再说存在的问题,用词要恰如其分。均以“现将做好这项工作的意见报告如下”或“现就进一步做好x x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等过渡语转入下一个部分。②主体部分。这部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又可分为做好某项工作的重要性或意义、具体的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在写作方法上,可分条(项)撰写。第一部分一般是报告做好某项工作的意义,以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第二部分的内容可分作几个独立的部分,用小标题,在序数上与第一部分并列,也可只作一个部分,撰写具体的工作部署、政策规定等。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指导下,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最后一个部分一般写保障措施,即如何执行政策规定、落实工作部署,主要从组织措施、奖惩措施两个方面写。内容包括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部门要搞好
配合协调,加强队伍建设,违背了政策规定和未完成任务如何处理等。③结尾部分。即在主体部分之后另起一段。常用语有:“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单位贯彻执行”,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和有关部门执行”等。
(三)撰写报告,还要注意以下七个问题:
1、报告与请示的区别。切不可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2、情况要真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关材料、数据要核实、核准,不能有丝毫的虚假。
3、报告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汇报情况、答复询问、提出工作建议,一定要及时,否则,事过境迁,既没有报告的意义,也会给工作造成损失。
4、中心要明确。要坚持一文一事的制度,围绕报告的中心内容收集材料和组织文字,抓住报告的主要方面,详略得当。
5、条理要清楚。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综合性工作等,都要按照逻辑规律组织材料,搞好全文布局,一个问题写完之后,再写另一个问题,确保结构严谨,不得张冠李戴、文不对题。
6、文字要精炼。尽可能以极简短的文字,反映更多的内容,把可要可不要的与报告主题贴得不紧的材料全部删去。
7、语气要恰当。要用概括性语言,陈述性、要求性语气,即应当如何做,不能怎么做,违反了如何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