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农村谋发展服务基层为群众[推荐]
扎根农村谋发展服务基层为群众——全椒县第四批选派工作纪实
去年三月份以来,在偏僻的全椒县西部山村——石沛镇周 岗村的崎岖山路上,人们经常看到一位骑着自行车匆匆赶路的年轻人。细心的群众发现,这个人操着外地口音,却非常关心本地事情。问后才知道,他,就是从省城新来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高超。眨眼一年时间过去了,在这个外来书记的带领下,周岗村发生了明显变化,村两委干部的“精神头”更足了,村部办公条件也更好了,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村里还成立了茶叶生产合作社,群众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在全椒,像高超这样,到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的第四批选派干部共有18名。全椒县第四批选派工作启动后,选派干部们吃住在农村,战斗在一线,团结带领选派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加快发展,选派村面貌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变化。
“干什么,怎么干,群众说了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找准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上任伊始,选派干部就走村入户,与干部群众交流谈心,了解村情民意。襄河镇花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县纪委选派干部晋青文到村后,集中一个月时间,跑遍了全村24个村民组,走访群众318人。先后主持召开村老干部座谈会2次、村民组长座谈会2次,村民代表座谈会3次,广泛了解村情,征求群众意见。武岗镇康合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县委党校选派干部刘成名在
1村两委干部的配合下,对全村种植养殖大户、贫困户、隔阂户进行重点摸排走访,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并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困难,化解矛盾。大墅镇肥全村地处三县交界处,人口多,交通不便,群众生育观念相对落后,计生工作一直处于全镇乃至全县后进。县信访局选派干部徐剑到村任职后,以计生工作为切入点,通过调研走访,实地了解群众对计生工作的认识、态度,宣传计生工作法律法规,帮助群众改变落后的生育观念。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第四批选派干部在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调研走访中,共深入213个村民组走访群众15400多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87场次,共征集到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村级事务管理、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投入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200多条。
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许多选派干部联系实际,主持制定了本村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如:石沛镇周岗村根据村情,制定了《周岗村2010——2014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创建特色农业村和省级生态村的工作思路。马厂镇方岗村联系“难点村”治理工作实际,制定了《方岗村2010年工作计划》,突出做好村级组织建设、土地臵换、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村级组织是基层组织、推动、实践科学发展的“火车头”。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是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此,选派干部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加强“火车头”建设。配强班子,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襄河镇花园村地处城
郊,工作量大,突击性任务多。该村两委班子职数为七人,但实际只有五人。为了加强工作力量,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晋青文经过认真考察,并报镇党委同意,选配了2名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村民组长担任村干部,有效地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西王镇龙山村原两委干部职能交叉,人浮于事。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选派干部童友红到任后,对班子成员重新分工,理顺了关系,使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强化培训,解决“有能力办事”的问题。县林业局选派干部陈才、县物价局选派干部吴军手把手教给村干部电脑、复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的使用技术,不仅增强了干部素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大投入,解决“有地方办事”的问题。襄河镇邱塘村多方筹集资金60万元,建成了一所3层18间总面积700多平米的村级活动场所。武岗镇砂石村、大墅镇汪店村、古河镇大同村等也都筹措资金,建成了高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六镇镇白酒村积极争取选派单位支持,对原村部进行维修、改造,购臵了新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液晶电视和档案橱柜等,并增设了文化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健全制度,解决“有章理事”的问题。马厂镇新安村探索建立村干部四小时工作制,实行准机关化管理,保证了干部工作时间,方便了群众办事。十字镇陈浅村健全完善了村干部学习制度、上班签到制度、全天值班制度、计生信访信息员制度等,并着力在落实上下功夫,有效解决了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等问题。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选派干部充分利用自身在技术、信息、人脉等方面的优势,联系村情,结合实际,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石沛镇周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高超联系本村实际,以茶叶生产为突破口,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目前该村生产的“周岗春雪”茶叶不仅在滁州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而且远销上海、广州等地。去年,仅茶叶一项,每户茶农平均增收2000多元。十字镇陈浅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劲松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多方调研,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金坝水产区为主轴,建设“四园区两中心”的总体功能布局规划,将逐步形成淡水养殖、良种繁育、农业种植、渔业产业化、生态旅游五个产业。规划实施后,必将发挥牵引作用,进一步加快陈浅村的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县农委选派干部於成祥充分发挥自身农技干部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农技培训,引导群众种植优质粳稻,2010年全村粳稻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15%猛增到65%,亩均增收20%。六镇镇白酒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吴昊积极发挥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作用,让他们把外面的先进理念带回家乡,把村里的富余劳力带出去务工。2010年该村新增外出务工人员240余人,全村增加收入300万元以上。
选派干部还十分注重发挥项目资金“酵母作用”,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全县共确定投资项目18个,其中投资经果林项目3个,水产养殖项目4个,农业分红项目7个,工业分红项目4个,每年可为选派村增加收入10多万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年多来,选派村共兴修道路120多公里,开挖当家塘56面,疏浚沟渠43.8公里,维修电站7座。武岗镇砂石村地处丘陵,半山半圩,生产用水比较困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市政府办选派干部白礼和积极寻求市财政局综合开发办支持,争取项目资金22万元,对王集、砂石两个电灌站进行了维修,解决了14个村民组30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古河镇独山村位臵偏僻,村组道路较差,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何朝富争取资金10万多元,铺设了近20公里的村组砂石路,实现了“组组通”,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关注民生,关心弱势群体,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十字镇陈浅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劲松多次到选派和帮扶单位寻求支持,截止目前,已累计为特困户、残疾人和受灾群众争取了价值4.5万元的救助物资。石沛镇白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陈才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村岗李村民组李蓉蓉、下贾村民组贾科两名学生家庭特别困难,即将面临辍学,他及时把这一情况向县妇联反映,县妇联与两名同学结对帮扶,给予每人每年500元的学习救助,解决了她们的燃眉之急。春节前,六镇镇东王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唐发树从县教育局争取资金4000元,看望慰问东王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许多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花。
第二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大学生村官演讲比赛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余秋雨说过,选择你爱的事业,爱你选择的事业,并用百倍的信心和努力去浇灌,无论将来成功与否,你都能说:“我终身无悔!”
在人生最美的时光里,我选择了基层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我要说,这是青春最坚定的注脚,人生最无悔的选择!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勇猛的战将、贤丞良相只有来自基层,才能更了解战场的形势和百姓的疾苦,也就能够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方针和政策。
进入村工作后,看到村干部们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他们扎根基层的笃定;看到他们穿梭在羊肠小道的身影,我想象到了他们不畏繁琐、勇于吃苦的艰辛;听到他们为给自己的计生贫困户争取救助时倒出的那种饱含深情的解释,就知道他们真正的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了心上。和他们同行,我体会到了奔走于千家万户被百姓熟知后的慰藉。
山西平遥旧县衙的门前有这样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我们必须牢记,自己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只不过我们的岗位让我们成为了有些许决策权的人。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检验群众立场的标尺在于我们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交往的是最朴实的人民群众。为他们办理一份的医保、缴纳一份养老统筹或开具一份证明,群众都会感激不尽,永远忘不了你的好。
基层工作小中见大,一个小小的成就,一句简单的道谢,都是我们全情投入的印证。既然选择了,就要在基层这片沃土上洒下自己的汗水,留下自己的足迹,铸就自己的人生。
我们选择了基层,就要坚定信念,为基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我们的上进心、求知欲和责任感,经受锻炼,接受考验。要积极主动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把理想、信念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的了解基层,让这一段经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达到磨砺我们心智的目的。因为经历了基层的磨砺,所以我们更懂得感恩;因为体验过基层的艰辛,所以我们更懂得珍惜。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砺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新的广阔天地。”作为一名在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我们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诠释“村官”的责任和对基层工作的执着与热爱,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谱写一曲新时期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奋斗之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扎根基层 服务群众
xxx,女,33岁,大专学历。1998年3月进入xxx工作,到今年已经有14年。14年的农村工作,培养了她对群众深厚的感情,也引导着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尽管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通过不懈的努力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好评。
自1998年到村以来,xxx同志就担任村里的出纳会计。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出纳,她不断努力学习财务知识、会计法、单位内部财务制度、财经条例、规定、财务人员职责一系列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且为了提高业务水平,经常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加班加点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学习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争取财务核算的大部分帐务必须在计算机上处理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推进了农村办公现代化。作为一名出纳会计,必须时刻保持谨慎,不出现一笔错账,防止给村集体带来损失,因此她平常工作仔细认真,14年来一直能做到账务清晰准确,没给集体造成过一点损失。
在农村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为村民服务,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x同志在村里担任劳动服务信息员,为
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项任务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必须认真做好。因此她认真参与劳服信息员的培训,认真学习,仔细记录,将参保政策吃透,理解清楚。这样她面对村民对参保政策的询问时能够给与仔细的说明,能够让村民充分了解政策信息,更好的维护村民利益,并且在村民参保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保险金计算,打印缴费单,缴纳保险费各个环节都做到跟踪服务,为村民提供方便,这也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同时,同志作为一名村民代表,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搞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并且积极参与村级会议,参与村级工作讨论,积极投身到农村事业发展中去。
Xxx同志在村委会同时还担任远程教育管理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农村远程教育作为一个农民学习提高的新平台,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在远程教育平台的管理工作中,她能积极做好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做到定时维护,定期排查,及时上报,确保远程教育资源的接受和村民正常观看。完善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的使用登记,对设备使用和运行情况做出详细记录。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做到规范操作,正确使用。积极做好资源管理、资源开发、资源遴选工作,选取适合村民观看、浏览的资源内容,切实发挥远程教育平台的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对书籍、报刊杂志做好规范分类,农家书屋环境整洁、内容规范,并在全镇农家书屋的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农家书屋图书竞赛二等奖。为村委会赢得了荣誉。
14载的农村奉献,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让同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兢兢业业,发挥着自身的光和热,尽管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用行动诠释着为农村服务的不悔青春。
Xxx村委会2012年9月4日
第四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我的成长观
到沾化县下河乡人民政府工作的这么多年时间里,时光如白驹过隙,回想当初青涩、无知、茫然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用蜕变一词毫不为过。在我心里,踏入基层,才算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从事到物、到人,再到大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瞬间原有的价值观、方法论甚至世界观受到猛烈冲击,无奈、怀疑、失望种种难过之情将我包围,在跌跌撞撞中心里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愿望:要适应!要改变!于我而言,适应的过程残忍但值得,如蝴蝶破茧般破而后立的豁然开朗,让我看到了另一番美景,在新的起点,再次扬帆起航。
在这段日子里,有一位最好的老师:群众,有一本最好的教科书:生活,最好的指导了我的成长,也让我对工作、对岗位有一些感悟。
通过基层工作,我总结了一些较为良好地办事良方,其中之一便是:以情动人。基层工作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用理论行事会遇到很大阻力,只有用感情去工作,才能找到正确的落脚点和突破口。农村的群众,一方面是单纯的,在他们的心里,像我这样的国家公职人员是他们的父母官,我们在这边土地上为他们守护一方安宁,为他们的愿望奔走呐喊,为他们的生活点亮希望。另一方面他们是勇敢的,他们嫉恶如仇,敢于对不公平发出抗议,一些极端的群众会上访、聚众闹事,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农民素质低,不会用正确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等等,而我看到的是他们内心的坚定,一个连正确手段都不会使用的人,连自己的行为到底会不会受到保护都不知道的人,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是他们这样的热情和盼望感染了我,让我明白这个岗位对我而言是一份工作,对老百姓而言却是一份寄托和希望,我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岗敬业,更多的是带着感情来工作。其实群众的要求往往是很淳朴很简单的,他们希望我们能走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今年收成好不好,走到他们屋里坐一坐听他们讲讲屋里老小,1为他们想一想理解他们生活的困难和艰辛。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用一份真情去办事,工作中的困难就小了,他们就从不讲道理、难以应付变得同情达理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的情谊悄然而生,也正是这份情谊让我感到工作的快乐,付出的价值所在。
办事良方之二:做人之本,以德修身。做人做事都要讲良心,工作要有公德,做到所作所为问心无愧。在面对群众时唯有光明磊落才让我敢于直视他们干净的眼神,说真话、办实事、言行一致是我的行为准则。每当埋怨加班,埋怨工作量大,想要懈怠时,回头望望办公室外,艳阳天下辛勤劳作的他们,我就感到惭愧,这样的环境和条件,还有什么理由要去埋怨,只有认真对待工作,办好每一件事,做一个像他们一样勤劳正直的人。讲道德就要讲求事实,注重实效,决不能为了迎合检查应付工作,甚至弄虚作假夸大事实,我们群众的生活是什么样就汇报什么,敢于说出真实的现状,为切实改变路不通、发展落后、产业不强的现状破坏自己的形象,争取最迫切的支持。
办事良方之三:立岗守则,以廉为公。物质充裕带给人的满足是表面的、暂时的,精神充实才能带给人高尚的、永恒的满足感。我告诉自己要懂得知足,对目前的报酬、环境、条件感到满足,多看到自己的幸福之处,多想想更多人的苦,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自己要学会珍惜,管住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口,清清白白工作、堂堂正正做人。要学会学习,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在群众的眼里,一个我就是全体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群众赋予我们权力、信任我们,同时也希望在我们身上看到公平、正气、廉洁,这些不仅仅是让群众相信我们的理由,也是让他们相信社会、相信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的理由。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日2
第五篇:扎根农村服务基层
扎根农村服务基层
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哈沙吐村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
王晓强事迹材料
王晓强,男,中共预备党员,1984年3月出生,毕业于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大学毕业之初,怀揣着对农村热土的挚爱和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他毅然选择了到基层当“村官”这一神圣工作,直到今天,他已在哈沙吐村工作了两年有余,几年来,他始终把到村任职工作看做是自己的事业,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工作,融入到农民群众之中,真正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
一、转变角色、团结干部群众、农村工作有激情。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他先后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村主任助理的两个角色转变,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讲,困难的确很大。入村之初,为打开局面,他向乡村干部取经,向党员群众请教,挨家挨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对老百姓的所思所盼有了深刻的认识,顺利实现了从一名高校毕业生到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变。为了尽快了解掌握村情民意,适应基层工作,他白天逐户上门走访,了解村民们的生活情况和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种养殖情况,晚上回到单位,又把了解的情况分类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翻阅。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他对哈沙吐村和村民生产情况、乡风民俗有了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让村民对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有了深刻的印象,村民们不论有什么困难都会主动找他倾诉、探讨。在处理与群众关系方面,他始终坚持对待群众要热心、耐心、细心,每每遇到群众咨询相关问题时,他总是不愿其烦一一解答,直到满意为止;在处理与干部关系时,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每一位村干部都当作自己的老师,虚心学习、讨教经验。在农村,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和过硬的作风,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即使有再好的工作思路,再高超的工作艺术,各项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为此,他牢牢树立扎根基层、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满怀效力农村的真情、为民爱民的深情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去。在实际工作中他积极践行从心理上走进群众,从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多为群众谋利益、解难题。要从基层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本乡、本村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踏踏实实强推进,切实把群众要求的事情办成办好。
二、深入基层、注重调研走访、科学发展有思路。哈沙吐村是一个大村,下辖6个村民组,1578口人,工作比较细微、繁琐,在村主任的一对一帮扶下,针对村情、组情、户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研,了解村实际情况,倾听基层群众意见,寻求未来发展之路。在历经23天的走访过程中,深入农户86户,接受意见93条,并整理编制成村情民意调查档案,为村务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在上任之初,恰逢全区第三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时机,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他对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及其相关国家对于三农的政策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根据乡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
署,他在深入调研走访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前提下,拟制定了以“解放思想抓机遇、党员干部做表率、劳牧经济增收入”为主题,以“一兴二引三结合”为实践载体的实施方案,在汇同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讨论之后通过了这一可行性实施方案。如今,在正确发展思路的引导下,哈沙吐村农业、畜牧业、草产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到2011年年末,全村实现15000亩草、人均1.2亩水浇地、户均2头牛、人均5只羊、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
三、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实践工作有能力。来到农村工作,他才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广博,尤其在某些方面如关于农村的法律法规、种植和养殖实用技术等知识还十分匮乏,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坚持不断充电,学习各种关于农村工作的知识,以及各种时政信息和国家、区内的各种相关政策和动向。利用工作之余,认真的翻阅《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等报纸、杂志,对重要内容和理论知识做好学习笔记。还认真学习了《村干部知识手册》、《农村基础法律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养殖实用手册》等科普书籍,在知识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他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常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养殖户、种植户,相互学习、讨论,并彼此借鉴先进经验,实现技术、经验推广面积最大化,同时还认真学习了旗委旗政府关于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内容,围绕主题,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会议等形式开展了多场政策解读、实用技术讲座,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年末,在他的协助和倡导下成立了哈沙吐村“草食家畜服务中心”,从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入手,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为群众在养殖业方面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勤奋工作,勇于实践磨练,业务熟练有实绩。在基层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处理好日常工作,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他主动协助村两委干部合理分配任务,周密思考,提前安排,积极应对好急需解决的问题,统筹处理好村镇之间的工作关系,认真贯彻上级指示,贴心服务群众需求,在各项工作中力求出色的完成任务。工作以来他参加和协助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土地整改、林权制度改革、情系党员、关爱健康活动。他还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与了政策宣传、组织实施、整理上报全过程;参与村里的党建工作,整理党员干部档案和村里组织史;参与大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和低保户的审核工作。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踏实做好每项工作,认真总结,珍惜现在的机会,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他主动担负起普查指导员的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关注国运民生的大事,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普查准备阶段,作为户主姓名底册的业务培训老师为全乡普查指导员、普查员169人进行了普查工作的业务培训,根据知识水平的差异性,他因材施教、讲解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式普查阶段,他负责的普查小区,人员比较复杂,并且大多为外来人口,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在掌握一部分的线索的情况下,经过多方求证,确定了每一个人的来龙去脉,客观真实的填写每个人的相关信息。在今年8月,王晓强同志荣获了“赤峰市人口普查先进个人”称号。
五、多办实事,增强服务本领,为民增收有贡献。少讲空话,多办实事,不讲条件,多做奉献,是基层工作的基本要求。他相信只有坚持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干实事,才能达到为民服务的目的,村民之事无小事,他们都是村民关心的最实际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村民的小事,才能完成好国家的大事。
哈沙吐村是一个劳务输出的大村,去年年初,在旗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哈沙吐村实际情况,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会组织,在成立之初,他积极协助村书记联系、组织群众进行行业技能培训,接受技能培训200余人,成功输出劳务人员430余人次,实现就业人员有序流动、农民持续增收。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他主动上门了解留守人员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累计为留守老人办理社保、医疗保险等32件次。
今年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哈沙吐村初步建立试验田350亩,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并且在起步阶段有些群众还存在观望态度,在立项之初他就配合技术人员从平整土地、地下管道铺设、测量井水流量、管道测压、地面管道铺设、调试农机、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等环节指导施工,特别是在管道铺设和试水浇灌等关键环节中,更是整日忙碌在田间地头,整整二十余天没有回家,坚持吃、住在单位,农
民们都亲切的称他为“王技术员”,在历时50多天的奔波劳作,克服了诸多困难,项目工程圆满结束。金秋时节,当面对着颗颗饱满的玉米和农民们期待已久的笑容,玉米膜下滴灌取得了巨大成功,平均亩产增收400公斤,是普通玉米种植产量的一倍,人均纯收入增收180元。与当初的观望态度相反,农民主动要求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都邀请他明年到自家的地块指导使用这门技术。这一桩桩、一件件的繁杂琐事,既磨练了自己、证明了自己,也成了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
在强农、惠农的村官道路上,王晓强同志继续前行,用他的辛勤和汗水浇筑着哈沙吐村的美好前景,用他的激情和青春谱写着大学生村官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