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1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通知
关于2014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通知
各位老师、同学:
为做好2014届的毕业论文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请各位同学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做好选题工作(选择合适的时间,请不要在午休时间、深夜及清晨联系指导教师);
2.《选题汇总表》包括行“知学院教师”和“人文学院教师”两部分。每位行知学院指导教师最多指导学生数为13人,人文学院指导教师最多指导学生数为8人(包括指导的本部学生数和行知学院学生数)。选择人文学院指导教师的同学,需特别关注“附件3”的“可指导行知论文篇数”一栏的内容;各位指导老师也请注意自己指导的学生人数,在学生选题时,如果已选满,请告知学生指导人数已满。
3.请各位同学填写《选题意愿表》的三个意愿。各班信息员将班级的选题汇总之后,9月10日之前以邮件形式发送至 jjp@zjnu.cn;
4.请各位同学严格选题范围,在学院公布的选题名单中进行选题,若不遵守,引发的毕业论文选题不符合要求及不能按时获取学分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5.2014届汉语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初步定于2013年12月中旬进行,希望各位同学在开题之前,做好毕业论文选题及综述等相关工作。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原则上要求同学在校完成,11月20日-1月12日,分院将对此实施行课堂考勤制度,希望大家调节好自己的事务,尽量保证此段时间在校写作论文。
6.已有相关学术论文、原创作品发表的同学,可向学院申请以此取代毕业论文,具体条件将由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决定。请同学们于9月10日之前将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等)交至文学分院综合办16-811。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3-7-5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语言学方面:
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
4、网络汉语研究
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8、词典适意研究
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1、汉字和汉文化
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4、部件研究
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6、如何整理异体字
7、如何整理异性词
8、规范汉字的研究
9、汉字的前途
10、“修辞与语境”浅谈
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16、谈“成语的活用”
17、谈“叠用句”
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19、谈“比喻”
四、古代汉语方面:
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
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
7、古代汉语“之”
(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5、论穆旦的诗
6、论钱钟书《围城》
7、论贾平凹的散文
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9、论余华的小说
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12、舒婷诗作简析
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15、评铁凝的《玫瑰门》
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
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25、我读海子的诗
26、重读寻根小说
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3、论《诗经》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8、孔子与《诗经》
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
11、楚文化与楚辞
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13、论屈原的人格美
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21、李白山水诗研究
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
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28、《琵琶行》
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31、《西厢记》
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33、汪道昆之短剧
34、徐渭(谓)的《四声猿》
35、汤显祖
36、孟称舜
37、沈自徵(徽)之剧作
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
46、论王熙凤形象
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
5、“文学自觉”说新探
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九、西方文论方面:
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
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
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14、从叔本华到尼采
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
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十、比较文学方面:
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
5、钱钟书论“通感”
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一、美学方面:
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3、美感特征简析
4、论审美想象
5、论悲剧与崇高
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
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6、多音字浅谈
55、人名、地名与修辞
24、浅析手机短信的特征
61、论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创作特
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52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72论白石词的主要特色
57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58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44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比较 12从《文选》看萧纲的文学思想
60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67论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73论范成大论范成大
79论苏轼史学思想
9.9论曹禺的《雷雨》
10..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
20.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28..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33..论北岛的诗歌创作论“广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
83现代白话新诗的艺术流变
61多余的人奥涅金的进步性
33、论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法
32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新发展
15.孔子教学观研究
66张爱玲的古典情结与现代情结
21浅析传统家族本位的宗法观
第四篇: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知
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通知
学生处:
为了我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等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请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辅导员于2013年10月16日(星期三)之前,以班级为单位按要求(详见附表一)将学生的论文选题题目,报于教学科(文法楼111)处(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
教务处
2013年10月8日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参考选题
1、先秦两汉方向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试论《诗经》农事诗的历史价值
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
《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美
《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试论《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
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论《战国策》细节描写的艺术成就
论《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
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庄子》寓言思想意义浅析
论《庄子》的结构艺术
论《韩非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
分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论《史记》史传文的艺术价值
论《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
汉赋审美情趣的演变
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代士人的审美观
汉乐府民歌的感伤意蕴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论曹操拟古乐府的艺术成就
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
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
从曹丕“文人相轻”看中国古代批评家的批评态度
从陶渊明诗歌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
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菊意象
陶渊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比较
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
庾信前后期诗风的转变
浅析《世说新语》中的中古文人心态
浅析《世说新语》的人情美
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唐宋方向
李白诗中的侠气
从《秋兴八首》谈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论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中典故的运用
论李贺诗的怪诞
论白居易感伤诗的生命意识
论杜牧史论诗的人文意识
试析想象力在李贺和李白诗歌中运用的同与异
浅析唐传奇中的“进士——妓女”母题
唐传奇命名浅议
论唐传奇中风尘女性的形象
试论《李娃传》的情节艺术
从《任氏传》看唐传奇作者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
从《枕中记》看沈既济入世出世的矛盾思想
从《霍小玉传》看唐代的婚姻门阀制度
试论《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
论“风尘三侠”形象的道德内涵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论皮日休小品文的政治意义
从苏轼的散文看其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吸收和融合
论王安石咏史诗的翻新
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
论苏轼诗歌的理趣美
从黄庭坚诗歌的创作看江西诗派的创作思想
温庭筠、韦庄婉约词风之异同
论苏轼黄州词的精神境界
论辛弃疾婉约词的艺术魅力
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
论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特色
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视角
论张孝祥词的美学特征
论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作中悲剧体验的差异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论柳永词中的赋法
论王安石的词学主张
3、元明清方向
《汉宫秋》主题辨析
论元杂剧《救风尘》的喜剧色彩
从关汉卿《蝴蝶梦》看元代的家庭伦理观
试论乔吉杂剧的思想性
从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看其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论《赵氏孤儿》戏剧冲突
崔莺莺、李千金人物形象之比较
从白行简《李娃传》到石君宝《曲江池》的嬗变思考
试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从《张协状元》看南戏的初始形态
试论汪道昆《大雅堂乐府》的文人情结
论孟称舜爱情剧的艺术特色——以《桃花人面》为例
从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看清代传奇的道德化倾向
试论李渔《笠翁十种曲》的喜剧色彩
从《笠翁十种曲》看李渔传奇的审美趣味
《长生殿》现代精神解读
试论《错斩崔宁》的叙事艺术
论《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
论《三国演义》中“义”的悲剧性
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
《水浒传》梁山好汉绰号的文化审视
从武松形象看《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女性形象解读
试论“二拍”中的徽商形象
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看明代白话小说的时代性
从《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看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
试论《三言》中的爱情婚姻观
试论《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艺术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科举情结与科举批判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考生形象
试论《儒林外史》中“科举功名”边缘的女性形象
论吴趼人小说的新闻体特征――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例
试论《镜花缘》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试论徐渭小品文的个性化特征
试论袁宏道《解脱集》中散文的艺术特色
试论袁中道山水游记散文的审美价值
张岱《陶庵梦忆》美学精神阐释
4、现当代文学方向
论鲁迅小说中的“回乡”模式
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 论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从《祝福》看中国祭祀文化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论废名诗歌的“传统”和“现代”
从《死水》看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试论《二马》中的“陌生化”技巧
试论老舍抗战题材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风格的演变
试论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象
论《雷雨》的戏剧结构特征
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长河》的民俗特色
浅谈巴金《随想录》的反思意识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分析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穆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分析
论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的民间化风格
论小说《金锁记》中的电影元素
从《王贵与李香香》论李季民歌体诗歌的特点
从《创业史》看“十七年”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模式
从《蒲柳人家》看刘绍棠小说的乡土风格
以《文化苦旅》为例分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征
从《现实一种》看余华小说中的暴力情结
论高晓声对“国民性”的探索——以“陈奂生系列”为例
论《人生》中“城乡交叉地带”的双重意义
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
论《尘埃落定》中的“傻少爷”的语言特色
余华小说《活着》主题探析
试论池莉小说《烦恼人生》的新写实风格
论中国绘画美学在汪曾祺小说中的体现
论陈染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
非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
论贾平凹《废都》的文化意识
论北岛前期诗歌体现的悲剧英雄气质
试论严歌苓小说的新移民认同与身份意识
论白先勇小说的女性叙事策略
5、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方向
“女士(或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考察
“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
浅谈副词“才”与“就”之异同
广告语中的歧义分析
试论广告语言的特点
试论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现象
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论地名中的文化蕴涵
网络语言现象分析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研究
成语意义的常规与变异
后缀“子”的类型和意义
试论手机短信的言语风格
论歇后语中的幽默特色
“副词+名词”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打造新词的几种手段
从《红楼梦》看语言交际艺术
古今汉语语序比较研究
汉语中词语色彩的文化考察
《论语》中的代词研究
《诗经》“其”字用法研究
偏义词的结构分析
《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疑问句
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
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
情景喜剧的语言艺术——以《我爱我家》为例
古汉语连绵词研究
从会意字看中国古代文化
从字谜看汉字的构造艺术
《说文》贝部字研究
安徽某地方言研究
6、外国文学及文艺学方向
试论《城堡》的异化主题
试论《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论《鼠疫》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橡皮》中的“物化” 论《百年孤独》中 “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洛丽塔》的杂糅手法
从《小径分岔的花园》论博尔赫斯小说世界里的“迷宫”
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河湾》的后殖民地主义读解
论《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
论堂吉诃德形象的二重性
论奥塞罗悲剧的根源
论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罗米欧与朱丽叶》与《熙德》爱情描写的不同内涵
论《唐璜》的讽刺艺术
论《罪与罚》的复调结构
从《一日长于百年》看艾特玛托夫的“全球思维”
论《变形记》的“变形”艺术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虚实对应的美学观
《飘》中的婚恋模式探析
从赛珍珠《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昆德拉《不朽》的存在论解读
论《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时空与客观时空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的叙事美学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
论《追忆逝水年华》中的“回忆的诗学”
日瓦戈形象原型的跨文化研究
论《巴黎圣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从奥涅金看“多余人”的精神失落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论《嫉妒》中的“嫉妒” 论《尤利西斯》的结构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父子冲突主题
《喧哗与骚动》的“对位式结构”解码
“浮士德精神”的现代性
杜拉斯《情人》体现出的女性文学文本特征
论库彻《耻》中的忏悔、宽恕与和解
媚俗与激情----昆德拉小说的两个关键词
论波德莱尔的“契合论”诗学特征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