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协委员及常委会如何产生
政协委员是如何产生的政协委员产生的具体运作步骤一般为:
一、提名推荐。推荐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由各党派中央、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个界别等协商提出。在地方的全国委员会委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商推荐。
二、协商确定建议名单。对各方面提出的推荐名单由中共党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平衡,反复同各推荐方面协商形成建议名单。
三、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将委员建议名单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进行协商和表决,经全体常务委员过半数同意予以通过。
四、公布。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委员,由政协办公厅(或办公室)分别通知推荐单位和个人,向委员发委员证书,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增补政协委员的程序,也需要经过提名、协商、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和公布这几个步骤。
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会的产生过程和主要职权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规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由各该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组成。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的候选人由参加各该委员会的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协商提名,经各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选举时,应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
章程规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各该委员会会务。其中,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解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监督章程的实施;召集并主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第一次会议由会议选举主席团主持;组织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的任务;执行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审查通过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国务院的重要建议案;根据秘书长的提议,任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并任免其领导成员。
新一届政协领导人如何产生?——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办法透视
“通过!”
11日上午,全国政协机关会议楼二层的常委会议厅内,会议主持人俞正声郑重宣布。在这里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本次大会选举办法。下午,依照这个选举办法,新一届全国政协领导人经选举产生。
新一届全国政协领导人的选举产生过程,为世人瞩目。酝酿过程体现出协商民主的哪些特色?选举程序如何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细微之处怎样保障委员充分行使权利?人选:全国政协主席等候选人名单如何形成?
这是一个充分酝酿、民主协商的过程:
——人选建议名单: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拟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等。会议期间,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建议人选名单: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了选举办法(草案)、新一届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名单(草案)。随后举行的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下午,全体委员进行了小组讨论。
——候选人名单:11日上午,主席团常务主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和主席团第三次会议举行,大会主席团根据多数委员意见,通过了候选人名单、选举办法等。
程序:怎样投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据大会秘书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办法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三十四条规定,在政协十一届选举办法的基础上修订的。与十一届政协换届选举办法相比,结构和内容没有大的变化。
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和等额选举的办法。参加选举的委员人数必须超过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方可进行选举。候选人得赞成票超过全体委员总数的半数,即为当选。
选票分为两张:一张是选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一张是选举常务委员。两张选票在同一票箱依次投票,分别计票,一次宣布选举结果。
委员在投票时,如赞成选票上所列的候选人,不需要在选票上作任何符号。
委员如果反对选票上某位候选人,需要把该候选人姓名右边的长方形小白框涂满黑色,还可以在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范围内另选他人,但另选人的数量不能超过被反对的候选人数量。投弃权票时,委员需要把该候选人姓名右边的椭圆形小白空涂满黑色。
大会设监票人制度,对选举过程全程监督。监票人由每个委员小组推选1人,共58名,大会主席团从中指定两名总监票人。已提名的候选人不得担任监票人。
投票结束后,由总监票人将电子选举系统统计的收回选票张数报告大会执行主席。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选举计票结果在大会现场口头宣布与大屏幕显示同步进行。
细节:谁将首先投票?
选举大会会场共设23个票箱,委员按照座区和指定的路线分别到票箱投票。那么,谁将投下第一张选票?监票人将最先投票,随后其他委员按工作人员引导依次投票。
在选举这样的重要环节中,细微之处的安排,体现着选举的公正公平,也能保证每位委员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有着广泛的代表性,2237人当中,有258名少数民族委员,中国56个民族都有代表性人士进入全国政协。
对于使用少数民族语文的委员来说,他们领到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选票上,印有候选人汉字姓名和数字编码。常委候选人选票因票面所限只印有数字编码,因此,在大会选举时,印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七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候选人姓名编码对照表,与选票同时发给委员,供委员对照使用。
不能写选票的委员,可以委托他人代写,但被委托人必须为非候选人。对于行动不便不能在主会场投票的委员,大会安排他们在大会堂四川厅的票箱投票。大会选举不设流动票箱,请假的委员不能参加投票。
记者 徐京跃、华春雨、邹伟
第二篇:QA的产生及职责
什么是QA?
软件质量保证(SQA)是建立一套有计划,有系统的方法,来向管理层保证拟定出的标准、步骤、实践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被所有项目所采用。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的是使软件过程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可见的。它通过对软件产品和活动进行评审和审计来验证软件是合乎标准的。软件质量保证组在项目开始时就一起参与建立计划、标准和过程。这些将使软件项目满足机构方针的要求。
一、基本目标
目标 1: 软件质量保证工作是有计划进行的。
目标 2: 客观地验证软件项目产品和工作是否遵循恰当的标准、步骤和需求。
目标 3: 将软件质量保证工作及结果通知给相关组别和个人。
目标 4: 高级管理层接触到在项目内部不能解决的不符合类问题。
二、QA的由来
我们知道,国外很多的大公司,QA的职责就是测试(主要是系统测试),比如IBM、CA、PeopleSoft等。其实在最初,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的。后来,由于缺乏有效的项目计划和项目管理,留给系统测试的时间很少(注:我以前做的一个项目,项目经理就明确告诉我系统测试就1天,没得商量)。另外,需求变化太快,没有完整的需求文档,测试人员就只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测试。这样一来,测试就很难保障产品的质量,事先预防的QA职能就应运而生。
事先预防其实是借鉴了TQM的思想,而且也符合软件工程“缺陷越早发现越早修改越经济”的原则。这些思想的渊源还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典故中,比如曲突徙薪、扁鹊论医术等。特别是扁鹊论医术这个典故,我偶然在国外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后来在林锐的文章中也看到了),常感叹我们国人连祖先的思想文化遗产都丢的差不多了。
三、QA的现在目前,实施CMM的企业越来越多了。CMM模型就要求建立QA角色。这里的QA类似于过程警察,主要职责是,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定的过程策略、标准和流程一致,检查工作产品是否遵循模板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在这些企业中,一般还要求QA独立于项目组,以保障评价的客观性。从国内来看,多数的QA没有技术背景,检查出的偏差多为鸡毛蒜皮,再加上自己没有令人信服的背景,领导也不支持,当然做起来就很困难了。
缺乏信任和支持只是一个方面,QA工作本身就很具挑战性。它要求QA具有软件工程的知识、软件开发的知识、行业背景的知识、数理统计的知识、项目管理的知识、质量管理的知识等等。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改进到一定程度就很难突破,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就开始郁闷了。后来通过学习、培训、交流,思想和技能得到升华,又发现了木桶中最短的那块,然后又开始改进,然后又遇到了玻璃天花板,然后„„就这样处于郁闷的循环中。
假使我们掌握了所有的知识,能突破所有的玻璃天花板,那是不是QA就可以一帆风顺了。答案是否定的。QA角色定义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QA充当的是过程警察的角色,无论是否有意义,都专横地强制过程的执行,容易在项目组中造成敌对的关系,受到排挤,而且这种警察的姿态也破坏了团队精神。如此一来,QA工作还需要的是人际关系技能,就如我以前写的《质量平衡》和《QA应该独立于项目组吗?》一样,艺术化地处理这种关系。
四、QA的未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独立的QA审查机制是瀑布模型的产物。随着现代软件开发技术的演变,螺旋模型和迭代模型的兴起,QA机制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独立专职的QA向贯穿过程的兼职QA演变。在CMMI模型中,这种兼职的QA也是被允许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呢?无论是XP、RUP还是其它先进的方法论,都是先产生架构,然后再增量开发,直到完成。这种模式中,需求和设计缺陷在各个迭代周期被所尽早发现和修复,质量也内建于架构和过程中,项目的成本和进度也得到保障。
到那时,是不是独立的QA就不复存在了呢?有些成熟度较低的企业还是需要的,主要是保证过程执行的有效性和评价的客观性。
五、SQA的理论探索
1、过程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一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成本、进度、质量;良好的项目管理就是综合三方面的因素,平衡三方面的目标,最终依照目标完成任务。项目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有时对这三方面的平衡策略甚至成为一个企业级的要求,决定了企业的行为,我们知道 IBM的软件是以质量为最重要目标的,而微软的“足够好的软件”策略更是耳熟能详,这些质量目标其实立足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所以用于进行质量保证的SQA工作也应当立足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这个角度思考SQA,形成对SQA的理论认识。
软件界已经达成共识的:影响软件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因素主要是 “人、过程、技术”。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三个因素中,人是第一位的。
现在许多实施 CMM的人员沉溺于CMM的理论过于强调“过程”,这是很危险的倾向。这个思想倾向在国外受到了猛烈抨击,从某种意义上各种敏捷过程方法的提出就是对强调过程的一种反思。“XP”中的一个思想“人比过程更重要”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个人的意见在进行过程改进中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过程和人的和谐。根据现代软件工程对众多失败项目的调查,发现管理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个事实的重要性在于说明了 “要保证项目不失败,我们应当更加关注管理”,注意这个事实没有说明另外一个问题“良好的管理可以保证项目的成功”。现在很多人基于一种粗糙的逻辑,从一个事实反推到的这个结论,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形成了更加错误的做法,这点在SQA的理解上是体现较深。
如果我们考证一下历史的沿革,应当更加容易理解 CMM的本质。CMM首先是作为一个“评估标准”出现的,主要评估的是美国国防部供应商保证质量的能力。CMM关注的软件生产有如下特点:
(1)质量重要
(2)规模较大
这是 CMM产生的原因。它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尤其侧重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方法”,并且引入了“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可以说这两个思想是CMM背后的基础。
上面这些内容形成了我对软件过程地位、价值的基本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引申讨论 SQA。
2、生产线的隐喻
如果将一个软件生产类比于一个工厂的生产。那么生产线就是过程,产品按照生产线的规定过程进行生产。SQA的职责就是保证过程的执行,也就是保证生产线的正常执行。
抽象出管理体系模型的如下,这个模型说明了一个过程体系至少应当包含 “决策、执行、反馈”三个重要方面。
QA的职责就是确保过程的有效执行,监督项目按照过程进行项目活动;它不负责监管产品的质量,不负责向管理层提供项目的情况,不负责代表管理层进行管理,只是代表管理层来保证过程的执行。
3、SQA和其他工作的组合在很多企业中,将 SQA的工作和QC、SEPG、组织级的项目管理者的工作混合在一起了,有时甚至更加注重其他方面的工作而没有做好SQA的本职工作。
根据 hjhza 的意见“中国现在基本有三种QA(按照工作重点不同来分):一是过程改进型,一是配置管理型,一是测试型”。我个人认为是因为SQA工作和其他不同工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下面根据本人经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说明。
4、QA和QC
两者基本职责
QC:检验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是产品质量检查者;
QA:审计过程的质量,保证过程被正确执行;是过程质量审计者;
注意区别检查和审计的不同
检查:就是我们常说的找茬,是挑毛病的;
审计:来确认项目按照要求进行的证据;仔细看看CMM中各个KPA中SQA的检查采用的术语大量用到了“证实”,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过程的;对照CMM看一下项目经理和高级管理者的审查内容,他们更加关注具体内容。
对照上面的管理体系模型,QC进行质量控制,向管理层反馈质量信息;QA则确保QC按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活动,按照过程将检查结果向管理层汇报。这就是QA和QC工作的关系。
在这样的分工原则下,QA只要检查项目按照过程进行了某项活动没有,产出了某个产品没有;而QC来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如果企业原来具有 QC人员并且QA人员配备不足,可以先确定由QC兼任QA工作。但是只能是暂时的,独立的QA人员应当具备,因为QC工作也是要遵循过程要求的,也是要被审计过程的,这种混合情况,难以保证QC工作的过程质量。
5、QA和SEPG 两者基本职责
SEPG:制定过程,实施过程改进;
QA: 确保过程被正确执行
SEPG应当提供过程上的指导,帮助项目组制定项目过程,帮助项目组进行策划;从而帮助项目组有效的工作,有效的执行过程。如果项目和QA对过程的理解发生争持,SEPG作为最终仲裁者。为了进行有效过程改进,SEPG必须分析项目的数据。
QA本也要进行过程规范,那么所有QA中最有经验、最有能力的QA可以参加SEPG,但是要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如果企业的 SEPG人员具有较为深厚的开发背景,可以兼任SQA工作,这样利于过程的不断改进;但是由于立法、执法集于一身也容易造成SQA过于强势,影响项目的独立性。
管理过程比较成熟的企业,因为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机制已经健全,SQA职责范围的工作较少,往往只是针对具体项目制定明确重点的SQA计划,这样SQA的审计工作会大大减少,从而可以同时审计较多项目。
另一方面,由于分工的细致化,管理体系的复杂化,往往需要专职的 SEPG人员,这些人员要求了解企业的所有管理过程和运作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统筹全局的进行过程改进,这时了解全局的SQA人员就是专职SEPG的主要人选;这些SQA人员将逐渐的转化为SEPG人员,并且更加了解管理知识,而SQA工作渐渐成为他们的兼职工作。
这种情况在许多 CMM5企业比较多见,往往有时看不见SQA人员在项目组出现或者很少出现,这种SEPG和SQA的融合特别有利于组织的过程改进工作。SEPG确定过程改进内容,SQA计划重点反映这些改进内容,从保证有效的改进,特别有利于达到CMM5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国外的SQA人员为什么高薪就不难理解了,也决定了当前中国SQA人员比较被轻视的原因;因为管理过程还不完善,我们的SQA人员还没有产生这么大的价值嘛!
6、QA和组织级的监督管理
有的企业为了更好的监督管理项目,建立了一个角色,我取名为 “组织级的监督管理者”,他们的职责是对所有项目进行统一的跟踪、监督、适当的管理,来保证管理层对所有项目的可视性、可管理性。
为了有效管理项目,“组织级的监督管理者”必须分析项目的数据。
他们的职责对照上图的模型,就是执行 “反馈”职能。
QA本身不进行反馈工作,最多对过程执行情况的信息进行反馈。SQA职责最好不要和“组织级的项目管理者”的职责混合在一起,否则容易出现SAQ困境:一方面SQA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过程执行者对SQA人员抱有较大戒心。
如果建立了较好的管理过程,那么就会增强项目的可视性,从而保证企业对所有项目的较好管理;而 QA来确保这个管理过程的运行。
五、SQA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1、计划
针对具体项目制定 SQA计划,确保项目组正确执行过程。制定SQA计划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有重点:依据企业目标以及项目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
明确审计内容:明确审计哪些活动,那些产品
明确审计方式:确定怎样进行审计
明确审计结果报告的规则:审计的结果报告给谁
2、审计/证实
依据 SQA计划进行SQA审计工作,按照规则发布审计结果报告。
注意审计一定要有项目组人员陪同,不能搞突然袭击。双方要开诚布公,坦诚相对。
审计的内容:是否按照过程要求执行了相应活动,是否按照过程要求产生了相应产品。
3、问题跟踪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项目组改进,并跟进直到解决。
六、SQA的素质
过程为中心:应当站在过程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要保证了过程,QA就尽到了责任。
服务精神:为项目组服务,帮助项目组确保正确执行过程
了解过程:深刻了解企业的工程,并具有一定的过程管理理论知识
了解开发:对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了解,能够理解项目的活动
沟通技巧:善于沟通,能够营造良好的气氛,避免审计活动成为一种找茬活动。
七、SQA活动
软件质量保证(SQA)是一种应用于整个软件过程的活动,它包含:
1、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2、有效的软件工程技术(方法和工具)
3、在整个软件过程中采用的正式技术评审
4、一种多层次的测试策略
5、对软件文档及其修改的控制
6、保证软件遵从软件开发标准
7、度量和报告机制
SQA与两种不同的参与者相关 —— 做技术工作的软件工程师和负责质量保证的计划、监督、记录、分析及报告工作的SQA小组。
软件工程师通过采用可靠的技术方法和措施,进行正式的技术评审,执行计划周密的软件测试来考虑质量问题,并完成软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活动。
SQA小组的职责是辅助软件工程小组得到高质量的最终产品。SQA小组完成:
(1)为项目准备SQA计划。该计划在制定项目规定项目计划时确定,由所有感兴趣的相关部门评审。
·需要进行的审计和评审;
·项目可采用的标准;
·错误报告和跟踪的规程;
·由SQA小组产生的文档;
·向软件项目组提供的反馈数量。
(2)参与开发项目的软件过程描述。评审过程描述以保证该过程与组织政策,内部软件标准,外界标准以及项目计划的其他部分相符。
(3)评审各项软件工程活动,对其是否符合定义好的软件过程进行核实。记录、跟踪与过程的偏差。
(4)审计指定的软件工作产品,对其是否符合事先定义好的需求进行核实。对产品进行评审,识别、记录和跟踪出现的偏差;对是否已经改正进行核实;定期将工作结果向项目管理者报告。(5)确保软件工作及产品中的偏差已记录在案,并根据预定的规程进行处理。
(6)记录所有不符合的部分并报告给高级领导者。
八、正式技术评审(FTR)
正式技术评审是一种由软件工程师和其他人进行的软件质量保障活动。
1.目标:
(1)发现功能、逻辑或实现的错误
(2)证实经过评审的软件的确满足需求
(3)保证软件的表示符合预定义的标准
(4)得到一种一致的方式开发的软件
(5)使项目更易管理
2、评审会议
3-5人参加,不超过2小时,由评审主席、评审者和生产者参加,必须做出下列决定中的一个 :
(1)工作产品可不可以不经修改而被接受;
(2)由于严重错误而否决工作产品;
(3)暂时接受工作产品。
3、评审总结报告、回答
评审什么?由谁评审?结论是什么?
评审总结报告是项目历史记录的一部分,标识产品中存在问题的区域,作为行政条目检查表以指导生产者进行改正。
4、评审指导原则
(1)评审产品,而不是评审生产者。注意客气地指出错误,气氛轻松。
(2)不要离题,限制争论。有异议的问题不要争论但要记录在案。
(3)对各个问题都发表见解。问题解决应该放到评审会议之后进行。
(4)为每个要评审的工作产品建立一个检查表。应为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文档都建立检查表。
(5)分配资源和时间。应该将评审作为软件工程任务加以调度。
(6)评审以前所做的评审
九、统计软件质量保证
1、对所有错误进行分类统计
IES 规约不完整或规格说明错
MCC 未理解用户意图
IDS 故意偏离规格说明
VPS 违背编程标准
EDR 数据表示有错
ICI 构件接口不一致 EDL 设计逻辑有错
IET 测试不完全或有错
IID 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文档
PLT 设计的程序设计语言翻译错
HCI 不清晰或不一致的人机界面
MIS 杂项错误
按严重,一般和微小级别统计各类错误的次数所占百分比,以及所有错误的数量及百分比。例如,建立一张类似如下的表格。
然后考虑“重要少数”的错误指标,提出改进意见。
2、根据软件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计算错误指标。
Ei = 第i发现的错误总数
Si = 严重错误数
Mi = 一般错误数
Ti = 微小错误数
PS = 第i步的产品规模(LOC,设计陈述,文档页数)
Ws,Wm,Wt分别是严重,一般,微小错误的加权因子, 推荐取值,Ws=10,Wm=3,Wt=1 软件工程 在过程的每一步中,计算各阶段的阶段指标
PIi = Ws(Si / Ei)+Wm(Mi / Ei)+Wt(Ti / Ei)
错误指标
错误指标
Ei= ∑(i×PIi)/ PS
=(PI1 + 2PI2 + 3PI3 + „ + i*PIi)/ PS
错误指标与上面表格中收集的信息相结合可以得出软件质量整体改进指标。
七、质量保证与检验
确保每个开发过程的质量,防止把软件差错传播到下一个过程,因此,检验的目的有两个:
1.切实搞好开发阶段的管理,检查各开发阶段的质量保证。
2.预先防止软件差错给用户造成损失。
检验的类型有:
1.供货检验:对委托外单位承担开发作业,而后买进或转让的构成软件产品的部件,规格说明,半成品或产品的检查。
2.中间检验 / 阶段评审
目的是为了判断是否可进入下阶段进行后续开发,避免将差错传播到后续工作中。
3.验收检验:
确认产品是否已达到可以进行产品检验的质量要求。
4.产品检验:
判定向用户提供的软件产品是否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第三篇:太极拳的产生及发展
太极拳的历史及发展
罗源
机电1211
12223017 摘要:本文主要陈述了太极这一拳系的起源,因其起源众说纷纭,本文选取其中可信度较高的陈家沟说法。重点讲述陈氏太极拳的历史传承,套路变化及发展过程。最后就陈氏太极拳发展的主要四个流派的太极拳特点进行简要概述。
一、太极拳名字由来
太极拳成为“长拳”、“棉拳”、“十三式”、“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太极拳属武术——大拳系。“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二、太极拳的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庭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 《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式太极拳,而持陈王庭创拳之说。本文持陈王庭创拳之说。经历史考证,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祖、著名拳师陈王庭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可追朔到陈氏始祖陈卜。陈卜原籍在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明洪武5年(公元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当时,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受近邻乡民敬重,所以当地人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划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后来,因陈卜庄地势比较低洼,经常遭受洪涝,所以陈卜一家又迁居到距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有一段深沟仍保留至今),所以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家族不断壮大,常杨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卜定居陈家沟以后,开始垦荒种田,兴家立业。随着家族不断壮大,到第七世开始分家。为了家园安全,地方安宁,于是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武艺。这期间,陈氏家史文字记载很少,大多为口传。直到1711年,陈氏第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才开始简要记述陈卜史实。但间隔已有300余年,其间的人物、事迹及有关拳术多有疏漏。所以关于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仅从陈氏第九世祖陈王庭记起。①陈王庭又名奏廷,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道家导引、吐纳之养生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内功拳,称为太极拳。因创始人姓陈,故人们称之为陈氏太极拳。陈王庭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陈王庭的著作因年代久远,许多已经失散,现尚存有《拳经总歌》、《长短句》词一首。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村民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男女老幼皆练习,世代沿袭,经久不衰,当地至今仍流传着“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 的谚语。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太极拳又有了一个大的改革与发展。他在祖传老架五个套路的基础上,精炼归纳将太极拳套路创造性地发展成为当今流行的两个套路:一路(大架)和二路(炮捶)。第一路动作大方,以柔为主,以刚为辅。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劲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以刚为主,以柔为辅,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后人称这两路拳为太极拳老架。陈长兴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当时人称 “牌位大王”,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并教有名弟子陈花梅、陈耕耘、杨露禅等。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小架)。
第十五世陈花梅,字鹤齐(1796年-1869年),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为人豪爽,乐善好施,武德高尚、功夫甚纯。自幼师从陈长兴,聪颖善悟、勤学苦练,对太极拳、械无不精通。家住陈家沟西,创建西北拳社,传授太极拳。陈花梅一生弟子众多,为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十六世陈鑫,字品三,他感到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读书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篇。此外,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十七世陈发科,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有杰出的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以其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较手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击法将人跌出,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为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很大贡献。
十八世陈照丕,字绩甫。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目前陈家沟所练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太极推手、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这些套路,从风格上,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
三、太极拳其他流派
陈氏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流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杨式、孙式、吴式、武式四大派系,有着各自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1)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的。其拳路逐渐 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 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 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目前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都是这种杨式太极拳或由其演化而来。杨式又派生出李式、吴式太极拳,在太极拳界执大旗地位。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2)孙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之师郭 云深,又从师程廷华学八卦掌。经多年研练,功夫深厚。后有从师郝为真学太 极拳,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园活,敏捷 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趟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3)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4)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动作舒缓平稳,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遂,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 转”来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
四、总结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注释:①陈王庭,字奏廷。网上都误传陈王廷或陈奏庭。据王明2009年11月09日题为《为太极拳宗师陈王庭正名——议太极拳宗师陈王庭名字》的博文查证太极拳陈家沟第九世祖名为陈王庭,字奏廷。取意朝廷之意。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e4a230100grsi.html
第四篇:政协委员风采录
关于编辑《政协委员风采录》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委员:
根据省、市政协有关会议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宣传委员先进事迹,展示政协委员风采,增进全社会对政协委员的了解、尊重和支持,进一步扩大政协社会影响,特决定编辑《政协委员风采录》(山东卷),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收录政协全体委员以下资料:
1、基本情况: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党派、学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等。
2、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参政议政情况、主要学术成就、科研成果、艺术成就、工作业绩、优秀提案摘要及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等。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3、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主要用于核对稿件,出版时统一删除)。
具体内容及格式参见附
1、附
24、所报送稿件统一以Word格式录入,通过电子邮箱(wjxy2015@163.com)或将电子版于7月17日前报送辛安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
联系人:王军
电话:86811049
附1:《神圣使命——政协委员风采录》入编材料表 附2:例文
政协辛安联络组
2009年7月13日
附1:
《政协委员风采录》入编材料表
市县(区)第届政协委员(常委)
请委员本人用正楷字填写或按此格式打印,此表不够可复制
附2:
例文(文字版)
仲x x男,汉族,1947年12月生,陕西人,大专文化,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延边州第x届政协委员。1968年在4904部队服役。1972年退伍分配到吉林省龙井市三道供销社工作,曾担任过营业员、会计、主任,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6年调入延边州农垦特产局农工商公司任副经理,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个人。1992年在延边山参研究所任所长。1998年调入吉林省长白山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任站长。2001年调入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任副主任,主管野山参外观鉴定工作。几年来连续被评为省、州先进个人。2002年起担任延边州政协委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多次提出合理化的提案,被州政府采纳。对人参、野山参研究30多年,2001年主持起草了GB/T18765-2002《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和《野山参分等质量标准编制说明》,国家审定委员会结论称这个标准具有世界水平,此标准在《中国新世纪经济科教理论文集》代表作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2002年主持起草了《移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已通过国家审定。2003年主持修改了“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将林下籽正式纳入到野山参范畴,现已通过国家批准正式实施,这一举措,使整个参界受益数亿元。2003年曾主审《野山参经验鉴别》一书,此书是我国第一部野山参鉴别的工具书。2003年末,经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上报其为突出贡献的人参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摘自中华人物丛书《政协委员风采录》(吉林卷)
王 x x女,1953年3月生,蒙古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吉林市第十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吉林市第x届政协委员。1972~1981年10月先后在18中、55中任语文教师、班主任;1981年11月~1992年2月在市第八中学任团委书记、教导主任;1992年3月~1993年10月在市四十一中任党支部副书记;1993年11月~1996年7月在市工贸职校任党支部副书记;1996年8月~2002年8月在市实验职高任副校长;2002年9月至今任市十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2年12月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在“汗洒江山化润雨,浇灌桃李满天香”的32年教育生涯中,肩负着培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一直奉献于教育事业。在领导岗位上致力于改开拓,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求学校发展,以全面育人的思想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办学宗旨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已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以科研立校、名师扬校、质量强校的工作思路,引导和培养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有的还担当了中层干部并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她曾荣获省心理学会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工作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承担了市、省、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撰写的论文多项获奖,并在刊物上发表。——摘自中华人物丛书《政协委员风采录》(吉林卷)
第五篇:政协委员现实表现
XXX同志现实表现
一、思想政治表现
XXX同志1995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10月加入省民革,2009年加入省政协。多年来,他长期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先后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一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比较强。作为省政协委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智能。作为民革党员,始终把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不断锤炼自己,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不断进步。为人正直,实践能力强,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在担任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委员以来,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本职工作同政协工作、民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民革支部建设、参政议政工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二、主要特点和长处
(一)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该同志在担任省政协委员、民革参政议政委员期间,认真履行自己的参政议政职能,参与了多项省委重点提案调研工作,2005年参与《XXXXXX》的调研,形 1 成的提案可行性强,受到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实施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006年参与《xxx》,受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2007年参与《XXXXX》的调研,被确定为省重点课题;2009年提交的《XXX》、《XXXX》;2010年提交的《XXX》、《XXX》等提案均被相关部门采纳。
(二)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该同志能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认真负责、务实创新、为人坦诚、团结同志、热心助人,先后荣获XXXXXX.(三)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驾驭经济工作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责任感。
(五)谦虚谨慎,团结同志,自身要求严。该同志在工作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向新、老同志学习,不断进步,热心助人,在各个工作岗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