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

时间:2019-05-15 13:5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

第一篇: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

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

随着信用卡的日益普及,莱阳市利用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不断增多,严重破坏了我市的金融管理秩序。1999年至2004年,莱阳此类案件共发案3起,然而2006年7月至12月期间,莱阳市信用卡诈骗案发案就达到4起之多。7起案子表现形式都是恶意透支。针对当前莱阳市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不断蔓延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法律界定

根据2004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出台的司法解释,刑法所指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所谓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行帐户上已经没有资金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发卡协议或者经银行批准,允许其超过现有资金额度支取现金或者持卡消费的行为。透支实质上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短期信贷。

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

善意透支可分为完全合法的善意透支和不当透支。

恶意透支可分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恶意透支。

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违反信用卡章程与约定进行透支,逾期不还,但诈骗金额较小的行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

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拒不归还的行为。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按照行为类型,又可分为超限额的犯罪性恶意透支和超期限的犯罪性恶意透支。莱阳市山前店卫生院职工黄贤美,自2005年8月至2005年10月份期间,持金穗贷记卡透支消费8099.23元,经多次催收,一直到2006年12月底,仍拒不偿还,此为明显的超期限的犯罪性恶意透支。犯罪性的恶意透支,即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恶意透支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一起,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恶意透支的追诉标准与法律惩治:

根据《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有关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明知无力偿还,透支数额超过信用卡准许透支的数额较大、逃避追查,或者自收到发卡银行催收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恶意透支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恶意透支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对此也作了进一步明确:“恶意透支,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刑法》对于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的惩治也很严厉: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恶意透支存在的原因

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缘何如此猖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持卡人的信用级别较低。部分持卡人收入较不稳定,一旦个人资金出现困难时,其

在平时所透支的资金又积少成多,造成较大数额透支的情况,此时能否归还透支款就要视持卡人的信用度而决定了。有些持卡人因信用级别较低,即使收到发卡银行的催讨通知书,也会置之不理或变更通讯方式逃避银行追讨,从而造成恶意透支。

2、持卡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信用卡恶意透支同其他诈骗类犯罪相比其诈骗性不是特别明显,人们往往因此同民事借贷混同,对恶意透支是一种犯罪行为认识不足。当他们的行为已经构成恶意透支时,还认为其没有利用信用卡诈骗。有的持卡人一直到被公安机关传唤时,才发现这也是犯罪行为,原来恶意透支也是信用卡诈骗犯罪中的一种。可见,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法律意识相当淡薄,尤其是信用卡恶意透支方面的法律意识。

3、发卡银行对持卡人把关不严。发卡银行自身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为犯罪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埋下了隐患。当前,我国信用卡种类相当多,发卡银行为了争夺市场,往往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且各发卡银行均制定信用卡增长百分之几的计划,规定各分支机构务必要完成,还将此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这就势必会出现银行员工对申请领卡人资格审查把关不严,使某些够不上领卡资格人轻易领到信用卡。犯罪嫌疑人于峰涛于2003年11月以张波、宋品修、于庆双三人名义办理某银行贷记卡,超期限透支29246元,这种状况,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在发卡时对持卡人严格把关,这种现象则可以避免。

4、清算不及时,报案不及时。有些银行为了稳住客户,对信用卡用户的一些违反信用卡管理规定的行为听之任之,致使一些持卡人在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时轻易得手。顾虑太多,心慈手软,将该恶意透支名单一押再押,等时过境迁人去楼空时再移交公安机关,这就给侦查破案和追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发卡行造成严重损失。2006年一直到年底,我大队才接到一家银行一并举报的三份恶意透支名单,但是已经丧失了破案的良好时机。

5、技术实施手段相对落后。我国的信用卡业务虽然已经日渐普及,但受技术条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相应的电子化结算系统和网络技术仍然未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程度。正常止付名单从上报到分发至本地特约商户和银行受理网点的时间过长,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Vh}SCUof'

第二篇:恶意透支信用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司法解释信用卡恶意透支将

被追究刑责

根据《解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介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这次“两高”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一,在司法解释中,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

第二,因为“恶意透支”这种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非法占有”是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个主要界限,只有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透支的才属于“恶意透支”,才构成犯罪。

这次司法解释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合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列举了六种情形,比如明知无法偿还而大量透支的不归还;肆意挥霍透支款不归还;透支以后隐匿、改变通讯方式,逃避金融机构的追款等。这些情形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现。

第三,这次司法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第四,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依法追究那些“恶意透支”的诈骗行为,同时又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尽可能地缩小刑事打击面。

第三篇:信用卡恶意透支判断标准

通俗地讲,涉嫌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经过银行两次催收,并且超过三个月拒不还款,二者兼备,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要素之一。

2、信用卡诈骗是公诉案件,银行起诉只能追究民事责任,法院不会主动判负刑事责任。

如何认定恶意透支?

1、恶意透支的法律定义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就可以认定为恶意透支。

2、恶意透支的两个限制条件

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

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

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具体表现

明知无法偿还而大量透支的不归还;肆意挥霍透支款不归还;透支以后隐匿、改变通讯方式,逃避金融机构的追款等等。

第四篇: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辩护词

涉嫌信用卡诈骗罪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广东融聚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的委托,指派本律师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接受委托后我会见了被告人,向其询问了案情,听取了被告人的辩解,并查阅了本案的有关卷宗材料。为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履行辩护人职责,协助公诉机关正确适用法律,现根据本案事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提出以下辩护意见:

本律师对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有异议。事实与理由如下:

一、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因为其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本案中,被告人一直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犯罪故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由于公司经营的原因,从2010年申请信用卡以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用卡记录。直到2013年,其贸易公司在香港投资出现问题,一时资金周转不灵。当时透支的时候,公司经营还比较正常,原来本打算按期偿还,但遇到资金链断裂,并非主观上想去非法占有。透支的时候,被告人没有肆意挥霍,款项是用于其公司经营,且当时是有还款能力的,仅仅只是公 1 司经营情况突变导致一时无法还款。

(二)被告人在知道偿还不了信用卡贷款后,曾四处筹措资金还债,并将唯一一套住房挂在网上出售,但由于当时房子为学区房,小孩读书占了指标,卖房一时比较困难,资金一直无法到位。被告人并没有逃避银行的催收,也没有转移资产,而是一直有着积极还款的意思表示,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被告人在透支后曾多次找到银行向其说明情况,并询问银行是否愿意贷款让其偿还。银行表示暂不能贷款,于是被告人又跟银行协商其他的还款方式,并表示一借到钱或一卖了房就立即偿还。被告人在被控制后,其亲友也向银行偿还了信用卡透支本金、利息及应收费用,银行亦向侦查机关出具建议不予追诉的意见书。

(四)被告人的透支行为不具有主观故意。

信用卡透支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银行应充分意识到其风险成本,持卡人在透支后确有不可抗拒的正当理由客观上无法偿还的,鉴于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刑法谦抑,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因此,刑法的谦抑性具有限制机能,在现代法治社会,这是刑法应有的价值意蕴。基于这种对刑法功能二重性的科学认识,谦抑性就成为现代刑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应作犯罪处理。

(五)被告人自己经营公司并有一定的员工需要养活。

被告人自己经营公司,一直守法经营,不仅为珠海建设创造了税收,2 也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珠海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像被告人这样的公民做出努力,希望法庭能够予以考虑。

综合以上,被告人并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没有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犯罪故意。被告人在珠海有公司有房产,积极跟银行协商处理,积极筹集资金还款,愿意筹钱并卖房偿还透支款,主观状态与一开始办卡就是想透支不还的行为人的主观是有区别的,其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二、作为被害人的信用卡发卡银行存在过错。

发卡银行对信用卡透支问题同样负有责任。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为开拓市场份额,都在盲目扩大信用卡客户数量,对信用卡申请人提供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等基本资料粗略审查或者仅形式审查。信用卡的初始额度为20万元,发卡银行未经持卡人同意的情况下,自行上调信用额度到40万元,增加了透支的风险;在信用卡日常管理中,也没向持卡人就信用卡透支的风险及承担的法律责任,履行重要提示或告知义务。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不知不自觉地掉进信用卡透支的陷阱,在日后不能还款时久拖而被认定为恶意透支。

若银行能在持卡人申请办卡时仔细审查及时发现制止不符合规定的发卡行为,并在日后信用卡管理中,加强风险防控措施,那么既可避免给银行造成损失,也不会导致持卡人触犯刑法。对此,辩护人认为银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在被控制后已偿还全部本金、利息及应收费用。

在被控制后,已将透支的信用卡本金、利息及应收费用全部还清。鉴于其没有社会危害性,请法庭考虑其情节轻微,本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且在银行已建议不予追诉的情况下,缩小打击面,认定无罪。

综上所述,辩护人认为,起诉书认定被告人信用卡诈骗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告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请法庭采纳。

此致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

年十二月二日

广东融聚律师事务事务所

律师

二〇一四4

第五篇:浅谈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

浅谈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

当今社会,信用卡的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它以携带方便、功能多等优越条件被公众所认可,特别是它的透支功能,使得人们在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解燃眉之急。透支是信用卡的一大特色功能,是信用卡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信用卡只能作为结算凭证,类同于支票结算,没有优越性、方便性可言,也不会受到广大客户和商户的青睐,因而银行对持卡人提供适度的信贷或透支功能,既可方便持卡人的使用,促进和刺激消费的增长,也有利于增加银行的利息收入。然而,透支过度和失控,也将产生负面作用。特别是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诈骗银行资金,更具危害性,是阻碍信用卡透支功能正常发挥、扰乱信用卡市场的一大祸害。刑法第196 条对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一、信用卡透支的概念

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信用卡帐户无存款或存款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信用卡从发卡银行获取短期、小额贷款用于消费的行为。

为了加强对信用卡透支的管理,各发卡银行均规定了透支的限额和期限。我国信用卡章程中规定:持卡人在存款帐户上应保持足够金额以备支付,如确有急需,允许限额透支。章程还规定了透支利息,自透支当日起,15天内按日息万分之五计算,从第16天起按日息万分之十计算;超过一个月或透支超过限额,按日息万分之十五计算,并可取消其使用信用卡的资格,追回所欠本息。

二、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的认定

恶意透支,是一种故意的违法行为,根据其危害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即违法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尚未触犯刑律,不够刑事处罚的,即属违法型恶意透支,它要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除承担民事上的返还、赔偿责任外,还可由公安机关视情处以15日以下拘留、5000元以下罚款。恶意透支,数额较大或情节恶劣,已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即属犯罪型恶意透支,它要依照刑法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违法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之间,仅仅在客观危害程度上存在量的差别,而在主观故意上是相同的,即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恶意”-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目的。在这一问题上,有种观点把划分违法型恶意透支和犯罪型恶意透支的依据,建立在有无非法占有的目的之上,认为违法型恶意透支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犯罪型恶意透支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我国新刑法将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以下称“使用型犯罪”)与恶意透支信用卡(以下称透支型犯罪)规定在同一条文之中,统称为信用卡诈骗罪,但实际上恶意透支型与使用型犯罪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恶意透支型犯罪在刑法的构成要件上与使用型犯罪相比,有其特殊的地方:(一)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

在信用卡学说上和实践中,一般将这种在规定限额和规定期限内的透支,称为善意透支,而将超出规定限额或规定限期,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无效的透支,称为恶意透支。本人认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内容不同,即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不法意图,没有这一不法意图的,即为善意透支;有这一不法意图的,即为恶意透支。

(二)恶意透支的犯罪构成

1.恶意透支的主体为“持卡人”,而使用型犯罪则并不限于“持卡人”。

所谓“持卡人”,是指直接向银行申办并核准领取信用卡的人,也就是享有该信用卡使用资格的人。反之,不是经申办程序从银行领取信用卡的人,均不属持卡人,例如因盗窃、抢劫、侵占、拾取、收赃购买等行为非法取得他人的信用卡或者非法持有某种伪卡、废卡的人。这些人虽手头也持有信用卡,但并不是刑法意义上的持卡人。这类持卡人如果利用手中的信用卡实施诈骗犯罪,造成了大量透支,实质上是刑法所规定的使用伪造卡、使用作废卡、冒用他人卡、盗窃信用卡诈骗等行为,而不应以恶意透支型诈骗论处。

为了与上述这类非法持卡人相区别,学说上通常将恶意透支的主体设定为“合法持卡人本人”。如有的认为:“从主体上看,因透支是信用卡章程赋予持卡人信用借贷的一种权利,故恶意透支的主体必须是特定的,即是信用卡合法持有人”。“凡使用伪造或作废的信用卡、冒名使用拾得或窃得的信用卡进行‘透支’的‘行为人’和‘持卡人’不是合法持卡人,不能成为恶意透支的主体”。有的认为“在犯罪主体上,恶意透支必须是合法持卡人本人或伙同他人所为”,“非合法持卡人通过购入、拾得、骗取、涂改等非法途径取得信用卡后所为”,则不属于恶意透支,而是其他非法使用信用卡的行为。

2、从主观方面上看,持卡人透支银行资金的目的是为了非法占为己有。

非法占有目的认定可以以行为是否侵害了市场交易中的诚实信用和他人财产法益为基准,即违反信用卡章程规定,超过限期或限额,恶意地透支银行资金。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客观存在并且是要通过客观活动表现出来的。如果行为明知自己信用卡帐户上没有存款可存款余额不足,透支已经或将要超过规定限额或限期,仍继续透支,且无力偿还行为应认定为“非法占有为目的”。此外,从司法实践看,持卡人具有下列透支行为的,可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持卡人巨额透支后携款逃跑的;将透支款用于挥霍、购买奢侈品,大大超过其实际支付能力的;透支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透支款无法返还的;“私相授受”,结伴透支的等等。

3、从客体上看,恶意透支行为一方面是侵犯了银行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是侵犯了社会主义的金融管理秩序,具体地是指银行正常的结算秩序。

恶意透支的对象是合法持卡人持有的信用卡,透支资金来源于银行或金融机构;持卡人恶意透支违反了持卡人与银行之间结算的正常进行,扰乱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

4、从客观方面上看,持卡人是利用信用卡进行违背信用卡章程规定的频繁取现,或将透支款用于挥霍,或与他人勾结恶意套取银行资金等等。

持卡人恶意透支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结合刑法规定的客观条件来认定,依《刑法》第196条第2款规定,持卡人的行为构成恶意透支犯罪的应具备两个额外负担观条件:一是超过规定期限或限期透支,二是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超过规定期限透支与超过规定限额透支,是选择要件,只要具有其一且“催收不还”便符合恶意透支犯罪的客观条件。

三、恶意透支犯罪应注意的问题

1.恶意透支的主观要件

恶意透支表现为故意违反信用卡章程和领用信用卡协议中限额限期透支的规定,在明知信用卡帐户中没有存款或存款不足的情况下仍继续透支,并且主观上还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行为人如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而是因过失而造成透支的,就不构成恶意透支;如果虽出于故意,但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例如为了治病、救灾等一时之急需,短期透支借用,事后积极设法归还的,也不构成恶意透支。

在新刑法制定颁布前,有关司法解释将恶意透支的主观要件规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明知无力偿还”;而新刑法仅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两者的表述方式虽有不同,但实质内容并无变化。因为“明知无力偿还”而大量透支,正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现形式之一,为“非法占有为目的”所囊括。故实质要件还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否规定“明知无力偿还”,则并不重要。在司法实践中,如遇有明知无力偿还而大量透支的情形,仍可据此认定其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符合恶意透支的主观要件。2.恶意透支犯罪的额度要求 恶意透支型犯罪必须具有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数额较大,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所谓“超过规定限额”,是指超过信用卡章程和领用信用卡协议明确规定的透支限额,是否超过限额,是以透支后的信用卡帐户余额作比较,而不是指每一次的透支数额,每一次透支数都未达到限额标准,但余额超过限额的,也是超限额透支。每一次消费、购物或取现也有一个限额,叫交易限额,它与透支限额不同,每一次购物、消费或取现时,金额达到了交易限额的,受理单位要向发卡机构索权,发卡机构根据持卡人帐上余额和透支限额授权后,特约商户或储蓄所才能办理该笔业务,否则造成了损失,受理单位要承担责任。所谓“超过规定期限”,是指超过信用卡章程和领取信用卡协议明确规定的允许透支的期限,一般均规定透支期限为一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0天,期限是针对限额内的透支而言,在规定限额内的透支,允许有一段透支期限,而超过规定限额的透支,则一天也不允许。透支超过限额,或者虽未超限额但超过透支期限,两者只要具备其一即可。所谓“数额较大”,是指透支数超过规定限额达5000元以上,持卡人在银行交纳保证金的,则是指透支数额超过保证金数额达5000元以上,恶意透支数额是否较大,是划分恶意透支的罪与非罪的一条重要界限。

3.认定恶意透支,必须以“催收不还”为要件

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除具备上述超限额或超期限的要件外,还必须具备“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这一要件。未经发卡银行催收而未归还的,或者经发卡银行催收后归还的,均不构成恶意透支罪。新刑法对于银行催收后的归还期限未作明确规定,但根据新刑法颁布前的有关司法解释,是指持卡人“自收到发卡银行催收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仍不归还”同时,还须注意的是,行为人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案发后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前已归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予追究刑事责任。

有人认为,规定这一要件,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在实践中,发卡银行是否‘催收’难以认定,持卡人往往以各种理由否认银行曾经催收,使银行处于不利地位。其二,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银行有时在催收中找不到持卡人,催收起来较为困难。其三,‘催收无效’的含义不尽明确,催收后多长时间内归还为‘催收有效’,部分归还是否视为‘催收无效’等没有明确规定。其四,因为持卡人在申办信用卡时就已经了解发卡银行关于透支的规定,对‘明知故犯’的行为不必再附加任何条件就可确定其为违规、违法行为,如再规定附加条件,无疑是对已有规定的否定。其五,规定‘催收无效’这一要件,会给持卡人造成‘规定可不遵守’的印象,这既不利于培养持卡人遵纪守法的观念,也不利于有关法律、规章的贯彻执行。总之,规定‘催收无效’这一条件,不利于发卡银行防范化解由恶意透支造成的金融风险”。

本人认为,刑法上规定“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这一要件,一方面在客观行为上界定了恶意透支的范围,使司法实践有直观的、统一的衡量尺度,便于操作;另一方面也使行为人内在的主观恶意获得可靠的、不容置疑的证明。这一规定,对于防止大多数善意透支者不致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足之处是有些明显的恶意透支诈骗犯罪,则可能钻法律空子而漏网。例如,有的不法分子在银行申办信用卡后,四处流窜作案、突击消费取现、大肆挥霍或卷款潜逃,其透支的数额巨大甚至特别巨大,明显超出其还款能力,非法占有和诈骗钱财的目的、故意十分明显。如果对于这种透支行为,也要求经银行催收不还后,才能作为犯罪处理,显然于打击犯罪、防范金融风险大为不利。因为在银行催收期间,犯罪分子可能早已远走高飞或转移财产。公安司法机关在查处这类案件中,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为此,从立法的角度看,如何更好地健全完善恶意透支方面的规定,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但是,从执法的角度看,既然刑法已作了这样的规定,则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确认恶意透支,必须具备“经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这一要件。具体操作可以采取下列办法:

(1)行为人有利用信用卡透支功能进行巨额诈骗的重大嫌疑,不妨先行以诈骗罪立案查处,如行为人有可能逃避、妨碍侦查的,或可能转移、吞没银行资金的,或者在银行催收前或催收时已发觉行为人逃匿的,还可先行以诈骗嫌疑对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以保证日后归案和银行资金安全。(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嫌疑人,经银行催收期满,仍不能归还透支款的,即可认定恶意透支。

(3)如果行为人在银行催收期间,归还了透支款,虽依法不构成恶意透支,但仍可视情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例如,根据是主动归还,还是强制搜查、追缴后被迫归还,是本人归还,还是由其家庭、担保人代为归还等事后情节和作案时的情节,分别作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处理。行为人归还透支款,并不能免除诈骗罪的全部责任。在这类案件中,“归还”应视同诈骗罪中的退赃情节。

4.骗领信用卡透支诈骗的,能否构成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罪?

骗领信用卡,是指行为人在办理信用卡申领手续时,采取弄虚作假、私刻印章、伪造证明、证件或盗用、冒用他人的印章、证件等欺诈手法,骗取银行信任,从而领取并持有信用卡。骗领信用卡的持卡人,形式上貌似合法的持卡人,实质上是非法持卡人。他们在骗领信用卡后,即大肆进行透支,大量骗物骗钱,一旦被识破,即逃之夭夭,杳无影踪。当银行凭持卡人办卡时登记的姓名、住址等虚假资料进行催收时,才发觉受骗上当。如广西某案犯就采用这种虚假手法,在广西北海某发卡银行骗领信用卡后,流窜柳州、成都、重庆、上海、武汉等地作案数十起,诈骗金额十余万元。对这种骗领信用卡透支诈骗案件,能否以恶意透支定罪,争论不一。有的认为,骗领信用卡进行大量透支的,也是恶意透支的一种形式。因为采取提供假证明、假身份证的欺骗方法办理信用卡,然后进行大量透支的,其行为本身就足以证明是进行恶意透支。有的则认为,它不属于恶意透支行为,因为主体不符。恶意透支是指合法持卡人的超额消费行为,骗领信用卡,持卡人的身份是非法的。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骗领信用卡并进行巨额透支行为,可认定诈骗罪。

本人认为,骗领信用卡的行为,严格来说,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对信用卡管理秩序和银行资金安全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是信用卡诈骗的前奏。故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须严厉禁止骗领信用卡的行为,并应将其上升到犯罪予以刑事处罚。在骗领信用卡过程中,行为人所实施的伪造公文、证件,伪造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印章、伪造居民身份证等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为,足以构成犯罪,更何况其骗领信用卡意在诈骗巨额钱财,是诈骗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已构成诈骗罪的预备行为,并且在司法实践中,骗领信用卡后又巨额恶意透支的案件频频发生,成为一种信用卡诈骗的常见形式,刑事立法又岂能等闲视之,故很有必要将骗领信用卡规定为一种信用卡诈骗罪,以利司法实践依法打击这类犯罪。

骗领信用卡,是经过银行的申办程序从发卡银行正式领取的信用卡,因而骗领的信用卡,不属于伪造的信用卡,也不属于作废的信用卡,也不是他人申领的真卡。骗领信用卡后使用的,就不能以使用伪卡、使用废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论处。在信用卡诈骗罪中,剩下的唯一可以考虑适用的罪名,就只有恶意透支罪了。那么,为什么对骗领信用卡巨额透支以恶意透支论处会产生争议呢?这里不仅仅是主体的问题,而主要是因为“催收不还”的要件很难适用于骗领信用卡的人。对于大多数合法的持卡人而言,刑法上设置经银行“催收不还”这一要件来限制对恶意透支的认定,可避免滥用恶意透支罪。但对于骗领信用卡的持卡人而言,他们主观上的诈骗目的,对于这种诈骗分子就无须再以“催收不还”作为定罪的要件,否则就可能放纵犯罪。

为了严密法网,有利于司法实践依法惩处这类犯罪,建议立法应作出相应的补充规定或法律解释。具体有如下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其一,将骗领信用卡透支诈骗作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形式或独立的罪名加以规定,即在刑法第196条第1款所列举的信用卡诈骗情形中增设一种:“使用骗领的信用卡的”即可。

其二,将骗领信用卡透支诈骗作为一种特殊的恶意透支论处。即在刑法第196条第2款对恶意透支所作的立法解释的基础上,增加一但书规定:“但采用欺骗手法领取信用卡的,不受‘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限制” 目前,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骗领信用卡透支诈骗的行为又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1)骗领信用卡尚未使用或透支的,应按其实际已实施的行为性质和情节,分别以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或伪造居民身份证罪以及诈骗罪预备犯论处,情节显著轻微的或证据不足的,则作无罪处理。

(2)骗领信用卡并已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数额较大的,发卡银行因持卡人虚构身份、住址,无法催收的,即可作诈骗罪论处。

(3)骗领信用卡并已超过规定的限额或期限透支,数额较大的,经银行查找发现持卡人后或者因诈骗嫌疑被司法机关拘捕后,又经发卡银行催收仍无法归还或拒不归还的,则应以恶意透支罪论处。因为此时骗领信用卡的持卡人已符合恶意透支“催收不还”的要件,并且恶意透支的法定刑重于一般诈骗罪。

下载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信用卡的恶意透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用卡恶意透支及其风险防范

    信用卡恶意透支及其风险防范 【摘要】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令银行业头疼的顽疾,主要存在频繁透支、骗领信用卡透支、相互勾结透支、诈骗型透支等四种形式。导致信用卡透支防不......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案例分析

    很久以前,我的脑袋里装满了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公主,偷偷的想着谁是我的谁谁谁。很久以后,我依旧期觉得童话故事的王子公主很美好,却不会再幻几时出现的那个人。于是,我知道,我所期待......

    浅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

    浅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卡这样新型的金融支付工具产生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是同时信用卡已成为犯罪分子的重点犯罪目标,信用卡诈骗犯罪便是......

    关于恶意透支信用卡构成何

    恶意透支信用卡构成何罪?案情:被告人余某分别2007年8月和2008年4月,在建行申请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汽车卡及一张龙卡双币种贷记卡。由于做生意资金紧张,急需现金,一时又难于周转,余......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浅析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信用卡的使用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日渐密切,但信用卡的不当使用,不仅使持卡人与银行之间产生民事责任,而且令持卡人触及刑事......

    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的催收问题

    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的催收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对如何认定刑法第一......

    揭秘信用卡恶意透支原因(合集五篇)

    信用卡以其携带方轻便、使用方便为广大市民所青睐。然而,有这么一些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透支期限三个月以上,发卡银行多次催收就是不归还。8月3日,随着石狮市某民......

    恶意透支信用卡 长期不还被判刑

    恶意透支信用卡 长期不还被判刑 日期:2015-03-24 09:14 来源: 连网 【连网】(记者 徐理想 通讯员 刘楠楠 王鸿) 通过信用卡的提前透支功能,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如果持卡人以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