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 远近的奥秘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时间:2019-05-15 13:5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美术上册 远近的奥秘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美术上册 远近的奥秘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六年级美术上册 远近的奥秘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 1

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4.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上册 远近的奥秘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 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上册 保护文物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保护文物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1)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

2.学生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 1

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2

第四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远近的奥秘

第一课: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

三、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四、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四、收拾整理阶段

学生收拾整理绘画用具,清理地面,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第四课:会动的剪影(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3.导入课题。

请出动物明星,大自然的水墨杰作——熊猫、斑马、奶牛、喜鹊等。

4.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国画艺术。

欣赏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的表现力。

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你看到的水墨画动物的共同特点。

5.铺墨添画,练笔成图。

让学生随意用自己喜欢的墨色自由地在宣纸上涂抹,然后开展想像,添画成动物。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动物在做什么。

6.教师演示,讲解方法。

(1)用笔尖蘸墨,在纸上以淡墨铺色,让学生了解神奇变化的铺墨方法。

(2)再用枯笔(渴笔)擦出动物的皮毛,让学生掌握方法。(3)完成一种动物造型。

7.学生练习,用概括的笔触、变化的笔墨完成动物造型。8.互相评价,评选“今日之最”。

(1)学生作业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画的小动物。(2)评选“最佳造型奖”、佳创意奖”、“最佳用墨奖”。

9.拓展。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

第六课: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第七课

我们做乐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乐器

教具准备:课件(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 :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四)课后拓展: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三、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第十课 爱护古建筑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生:想。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四)互评

第十二课

中国画和油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创新目标: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教学重点: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引导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远近的奥秘》教学反思

关于《远近的奥秘》一课教学反思

这届六年级是新入学的学生,第一单元是《远近的奥秘》。往届在教这单元平行透视知识时,每届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学生画平行线都画不平行,这可是画好透视最重要的一环,这环节做不好就等于零。

于是我增加了一课时克服此难点,看看学生们是否能探究出画好平行线的方法。

课上,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斜线,问:“谁能给我画出一条平行的线?而且方法简便好用?”学生们很快上黑板尝试了几种方法:一种是数学老师教的平移法;一种是凭感觉,靠眼睛观察调整空白的面积画;一种是直接利用直尺的宽度画;一种是找两个距离直线相等的点,然后两点确定一条线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呢?经过检验最后一种方法是最不容易出现失误,适合不同要求就能完成的好方法。然而在找点时又怎样找不至于出现偏差呢?我在黑板上示范不同的画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当学生认识到直尺必须是垂直直线时,我又给学生们出了个“难题”,谁能用直尺,在最短的时间内画出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唯一要求四内角必须达到90度,在这个练习中,我发现他们不会利用直尺这一工具,多数都达不到要求,为什么?因为他们光会利用直尺画直线,找直角就不会用了。我引导画对的同学上黑板演示他自己使用的方法,没想到方法有,却画不准,最后终于有个学生演示出正确的、巧妙利用直尺的方法画的,然后我引导学生评出最佳“金点子”,让他们记住用直尺的方法。

【反思】

1、只有精心预设才有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在引导学生探究画平行线的方法时,同学们开动了脑筋,探究出好几种方法,可哪种方法更好,当学生认为的方法好时,我会创设另一种情境去验证,在验证失败后,才体会出此方法的不足,经过多番的矛盾冲突,思维碰撞后,最后终于生成了最有效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和矛盾。如果没有精心的预设一种情境,步步引导,是绝对不会有精彩的生成。

2、弹性预设,创造课堂生态生成的“土壤”

教师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想办法解决,给他们一个思维生成和思维碰撞的空间,他们才可能在教师创设的“土壤”里,“生长”出自己的智慧。

3、教后反思,课堂动态生成的“升华”

教后不可能都出现教师期望的结果,作为教师应该好好反思,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下节课如何去解决,这时教师才能生成出下节课的精彩预设,即使精心的预设不一定能有精彩的生成,但没有精心的预设绝对不会产生精心的生成,只要心中有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树百倍信心为追求精彩的生成而及时反思、精心预设。

下载六年级美术上册 远近的奥秘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美术上册 远近的奥秘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