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夜袭》有感
观《夜袭》有感
四(3)班赵洋
今天我看了《夜袭》这部电影。我不由的生起了一种悲愤,和一种对八路军的敬佩。
这部电影讲述了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去雁门关路上发生的种种事情。途中发现敌军的飞机场,团长陈锡联率领部队,夜里突然袭击敌军分机场,在战争中,炸毁了全部飞机,但连长赵大力及100多名勇士却壮烈牺牲。影片里的一个片段我十分感动:连长赵大力在战争中身负重伤,这时,眼看一架敌军飞机即将起飞,他便使出全身力气,朝着正要起飞的飞机引爆火药。壮烈牺牲了。看到这里,我不禁地流下了眼泪,不由自主地1想起了用胸口堵住抢眼的黄继光,及许多英勇献身的英雄前辈们……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像赵大力连长那样英勇杀敌,但是我们可以多替别人着想,多理解别人,我们还要学习他们的不怕牺牲,舍身为国的品质。看到他们洒下热血的为祖国献身,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继承他们的精神,练好真正的本领,才能为祖国而尽自己的力量。虽然有很多勇士献身,他们生命逝去,可精神却是永存。让我们为保卫祖国而努力吧!
第二篇:观《夜袭》有感
观《夜袭》有感
民族血,在刀锋。
1937年,7月,中国人民全民抗日战争爆发,10月,忻口会战打响。我相信,那个年代所有国民都同仇敌忾;我相信,那个年代所有儿郎都要保家卫国。八路军129师769团奉命北上敌后牵制阻击增援忻口日军。途中偶然发现位于山西代县的日军“阳明堡”机场。769团在22岁陈锡联团长率领下果断袭击并摧毁机场及全部24架飞机。769团营长赵嵩德以下30余名勇士壮烈殉国。在出发前往战场的前一天晚上,陈锡联团长把部下召集起来,一个个询问他们是否是独生子,如果是,则要求他们出列不让他们上战场。很多士兵不解,而陈锡联的回答干脆而直接:“为了你娘。”战争,需要流血牺牲;战争,需要女人走开。团长与随军记者的爱情,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女记者死的那刻,团长与女记者间朦胧的感情,依然没有只言片语,只是为这场激烈的战争凭添了一丝似有似无的柔情。
相比《太行山上》立马横刀“独臂英雄”梁家辉举手投足之间的英雄气概,《夜袭》中团长的扮演者王挺曾经是全国散打冠军,他的表演很真实,也很平凡;有年轻人的形象却缺少英雄策马江湖的风范。无独有偶,相比《太行山上》奋勇杀敌武工队神出鬼没的“红樱枪”,《夜袭》中出现了勇敢机智重战友情的“小飞刀”。这样的表述,是否可以理解成为力量之剑?虽然不精良,却依然威猛。
最后机场爆炸的场景、爆炸的角度依稀有迈克尔?贝《珍珠港》的味道。这场战争场面是国产影片中拍摄很成功——769团官兵与日军在阳明堡机场激烈战斗中,火光四起,杀声震天,爆炸声此起彼伏,日军的飞机一架又一架被炸掉,场面宏大壮观,真实逼真。在依次等待夜袭战斗任务检阅的眼神中,在爆炸声声一营长回首的微笑中,一种种很平常的电影表现手法再现了当年的激战。虽然朴实甚至有些老套,可是依然充满力量——正是这些朴实的战士默默牺牲战场才换来胜利的曙光,正是这些千千万万平凡微笑挥手告别义无返顾的豪迈才构成了民族气节,也正是这些“十万青年十万血”毅然奔赴硝烟弥散战场的官兵才汇成了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滚滚洪流。
向影片《夜袭》致敬,向导演安澜致敬,向牺牲的30余名勇士致敬,向千千万万为民族尊严奋战的士兵致敬!
第三篇:观夜袭有感
观《夜袭》有感
《夜袭》并不是一部让你看了以后大声叫好的电影,演员没有那么帅气、情节没有那么离奇、场景没有那么宏大,但是你中就能够体会到一部战争片所带给你的些许震撼。故事讲述了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陈锡联率领部队突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的故事。其中炸毁日军全部的24架飞机,消灭敌人200余名。
其实,电影本身故事很简单,整体叙事也很直白和平淡,但是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非常恰到好处地讲述了一起发生在当年的一次震撼人心、意义重大却也不为人知的战役!而且人物鲜明、线索清晰、剧情也算是丰富,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的的确确地是一部战争片,而不在是教育片和样板戏了!!
战争离不开人,只有把战争和战争中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打动观众。本片一改之前国产战争片的说教模式,导演安澜加入许多人情味在影片角色的塑造上,陈锡联不再是纯粹的爱党爱国的高大形象,他爱嚼草根、说话干净利落、做事粗中有细,在郭家明求军火未果便用计偷走军火的这一情节设置上更充分表现了他农民式的狡黠。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出发前往战场的前一天晚上,陈锡联团长把部下召集起来,一个个询问他们是否是独生子,如果是,则要求他们出列不让他们上战场。很多士兵不解,而陈锡联的回答干脆而直接:“为了你娘。”没有多余的话语,没有艺术化的处理,人性化是影片的闪光点。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影片中的陈锡联也一样,虽然直到女记者死的那刻,他与女记者间朦胧的爱情,依然没有只言片语,却无形中为激烈的战争场面增添了一丝柔情。感情元素的加入更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缕温情、为这部男人戏增添了特殊的暖色。尽管这一情节的加入颇有些好莱坞的味道,但无疑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战争片来说是个进步。本片也有一些不足,如前半部分铺垫过多,稍显拖沓;镜头的近景、特写太多,中远景太少,让人觉得单调;陈锡联的扮演者的形象实在与片中所说的“22岁”差距太大等等。但瑕不掩瑜,充满诚意而且拥有足够突破的《夜袭》绝对是一部值得我们观看并反思的优秀的主旋律影片!
第四篇:观《夜袭》有感
观《夜袭》有感
初一
(四)班郭佳宁
周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夜袭》。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团长在战斗前挑选士兵的情节。他挑士兵不是挑最强壮的,而是家中还有兄弟姐妹的。他的用意很明显——如果士兵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了,可以保证延续家里的香火,可以保证家里的老人还有人来照顾。由此可以看出,陈团长虽然是一名军人,表面上看很严肃,但他的心其实很细腻,“人情味”很浓。因为他不仅要对他的士兵负责,还要对人民负责。
在众多士兵当中,有一位让我特别感动,陈团长知道他是家中的独生子,不让他参加战斗,可他却眼含热泪对陈团长说:“团长,我家里还有个弟弟,你让我参加战斗吧!”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弟弟”是不存在的。但是,这名战士却为了参加战斗而编造出这个谎言。在国家和家庭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国家。
有句俗话说:“飞得最高的鹰靠的不是翅膀,而是毅力。”我们的八路军就是这样有毅力的鹰!在战场上,他们不怕痛,不怕牺牲,靠坚强的毅力拼到最后一秒,哪怕付出的是生命。《夜袭》中的士兵也是这样,面对敌人,他们绝不退缩,面对死亡,他们毫无畏惧。他们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他们是伟大的,崇高的。尽管他们牺牲了,但他们牺牲的时候,是带着笑的,是没有遗憾的,他们因为祖国做出了贡献而自豪!
作为中国人,我们怎能不向他们学习呢?
第五篇:《夜袭》影评
——《夜袭》影评
公主岭八中
六年一班 李彦西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放假3天,这三天我不仅看了阅兵式,还看了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夜袭》,这部电影的题材十分不错,它特别具有爱国教育、历史教育意义。但表现手法欠佳。
电影以抗日战争为大背景,以阳明堡战役为小背景,为体现抗战精神、民族精神、大无畏的气概而拍摄。其讲述的是八路军一二九师769团如何成功炸毁日24架飞机的故事。团长名字叫陈锡联,片中女记者也是唯一一个女角色叫郭晓娟,还有营长赵大力等。
影片以国共军队的冲突为开头,入戏十分快。而后日飞机的轰炸又使国共冲突军并肩作战,体现了影片所要表现的精神。同时又用一个女记者贯穿了全片,使残酷的抗战中多了一点柔情。影片深深的表现了陈锡联的汉子形象,但也无形的表露了他和女记者微微的花火,硬汉子也是人,人也有感情,多了一些感情,不光是誓死抗战的情感,这是和传统的抗战片的不同点。另外也从一个女子的角度亲身的了解了抗战,从她多次惊讶和惊慌的表情可以体现出战争是如此残忍,也给人以遐想。虽然女人加英雄的手法比较老套,但在这部电影中用的还是比较好。不足的是,那女记者在战地一直用的的照相机。在她被射死后就没有关于她的戏了,但是最后那个照相机呢?怎么没了呢?在结尾出现一下应该比较好吧。另外,在八路军的英勇抗战中,也显露了智慧,比如在山谷走就能断定鬼子不袭击他们,声东击西连夜回撤,还有在飞机场激战时用油桶作掩护等等。不仅体现了抗战坚强的精神,也体现了抗战中的智慧。所以最后才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这电影最大的看点应该还是战士们的精神,从练飞刀立志飚下鬼子的飞机,到小战士独闯飞机场结果被乱射而死,再到最后赵大力的“团长!三架了!”之后又英勇牺牲,无不感人肺腑。
影片拍摄效果确实不太好,很多电脑合成不太到位。不过看这种电影,看的主要应该是一种爱国精神,而不是战争的场面效果和真实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