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五四运动的认识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所在年级: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
浅谈五四运动
内容提要: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绝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够发动起来的。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他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国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为中国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文化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在1914年到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了骨干力量。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会议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德国掠去的天文仪器而已。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 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 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的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
合。
影响 首先,五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近代以来的一个长时间里,中国先进分子曾经虔诚而热烈地向西方学习,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给他们上了严峻的一课,使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的幻想急速破灭。这个经历,使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使他们的目光开始从欧美转向俄国,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其次,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先进分子考虑创建新的革命政党的问题。五四运动以前,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国民党及其前身中国同盟会。在五四运动中,孙中山对学生斗争表示过同情和支持,一些国民党人也参加了斗争,但他们并不是这场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蔡和森在1926年回顾当时情况时说,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过国民党,它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个趋势很可以说明国民党“不能领导革命了,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已超过它的主观力量了”,“故此次运动中一般新领袖对于国民党均不满意”。成立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人民的斗争,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再次,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看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五四运动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动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这样,五四运动就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了解到工人阶级的疾苦和他们的要求,把自己的立足点移到了他们的一边;一部分工人认识了本阶级的历史使命,具有了阶级的觉悟。在此基础上,中国产生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和最大收获。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斗争就有获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了。
总结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猛烈地冲击和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 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种种社会弊端,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一 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
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03-105页
第二篇: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事件,该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第一,彻底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第二,是历史上一次真正的群众性运动;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了 “民主”和 “科学”两面大旗,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提倡新思想、新文化。随后,还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 “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从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思想。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实现社会变革、追求现代化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工人、农民被发动起来,卷起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其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自1919年起,五四中的新知识分子因其在思想意识、专业兴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态度以及政治的实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了分化,关于这场运动的性质和成就等问题的争论迅速成为了焦点。其中有三种主流评价:
1.自由主义者或独立派: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或者是一场启蒙运动。可惜半路夭折了,因为救亡压倒了启蒙。林贤治在《五四已死》一文中描述:
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表现出来了全面背叛民族传统文化的英雄主义行为。
2、是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濒临结束的信号,甚至无妨看作一场提前举行的悲壮葬礼。
2.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主义者:是中国的一场大灾难。他们认为,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的滥觞,在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不断,罪恶丛生,道德的败坏,人性的泯灭,都以激进思潮借五四盛行,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
3.共产党的解释,正统的观点:是由列宁引起的近代中国发生的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文化革命运动和爱国学生运动,主要意义就是开启了中国的新民族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真正本质:“五四”实际上是一场思想和社会政治相结合的运动,它企图通
过中国的现代化来实现民族独立、个人解放和社会公正。从广义上讲,“五四”的本质是一场思想革命,因为它的基础是假定思想变革是实现这一现代化任务的前提,它所促成的主要是思想的觉醒和变革,又进而促进了各种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五四”的重要目的是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
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封建纲常名教等旧思想、旧传统,但没有完全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的成就:
1、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尤其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代表;
2、促进并保持了社会的平衡;
3、促进了新兴的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4、导致教育开始普及,同时也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与壮大和舆论力量的进展;
5、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社会变革,例如经济结构和政治进程等方面。
“五四运动”的影响很广。它促进学生运动和劳工运动抬头、国民党改组,中国共产党及其它政治、社会集团诞生。反军阀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得到发展。新的白话文学从此建立,而群众的普及教育也因此大为推广。此外,该运动还加强了旧家庭制度的没落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而“五四运动”的最大影响还是:儒教的无上权威和传统的伦理观念遭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输入的西方思想则大受推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可见,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重大。
第三篇: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事件,该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第一,彻底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第二,是历史上一次真正的群众性运动;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了 “民主”和 “科学”两面大旗,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提倡新思想、新文化。随后,还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 “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从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思想。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是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后来所发生的第二、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宽阔眼界和宏伟气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而且在斗争中表现出了伟大的战斗力量,起到主力军作用,直到斗争取得最后胜利。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革命中起到领导、指导、组织作用,很多知识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共早期领导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和思想上作了双重准备。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实现社会变革、追求现代化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工人、农民被发动起来,卷起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其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自1919年起,五四中的新知识分子因其在思想意识、专业兴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态度以及政治的实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了分化,关于这场运动的性质和成就等问题的争论迅速成为了焦点。其中有三种主流评价:
(一)自由主义者或独立派: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或者是一场启蒙运动。可惜半路夭折了,因为救亡压倒了启蒙。林贤治在《五四已死》一文中描述:
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表现出来了全面背叛民族传统文化的英雄主义行为。
2、是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濒临结束的信号,甚至无妨看作一场提前举行的悲壮葬礼。
(二)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主义者:是中国的一场大灾难。他们认为,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的滥觞,在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不断,罪恶丛生,道德的败坏,人性的泯灭,都以激进思潮借五四盛行,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
(三)共产党的解释,正统的观点:是由列宁引起的近代中国发生的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文化革命运动和爱国学生运动,主要意义就是开启了中国的新民族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的真正本质:“五四”实际上是一场思想和社会政治相结合的运动,它企图通过中国的现代化来实现民族独立、个人解放和社会公正。从广义上讲,“五四”的本质是一场思想革命,因为它的基础是假定思想变革是实现这一现代化任务的前提,它所促成的主要是思想的觉醒和变革,又进而促进了各种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五四”的重要目的是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非理性“情绪的宣泄”。
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封建纲常名教等旧思想、旧传统,但没有完全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自发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它褒贬不一。直至如今,虽然已经过了九十几年,还仍然是众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情绪化”的产物
“五四”的成就:
1、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尤其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代表;
2、促进并保持了社会的平衡;
3、促进了新兴的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4、导致教育开始普及,同时也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与壮大和舆论力量的进展;
5、另一方面,出现了一些社会变革,例如经济结构和政治进程等方面。
“五四运动”的影响很广。它促进学生运动和劳工运动抬头、国民党改组,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政治、社会集团诞生。反军阀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得到发展。新的白话文学从此建立,而群众的普及教育也因此大为推广。此外,该运动还加强了旧家庭制度的没落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而“五四运动”的最大影响还是:儒教的无上权威和传统的伦理观念遭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输入的西方思想则大受推崇。
“五四”在活动的广度和意义的深度两方面来说,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首次觉察到有彻底改革中国文明的必要。在这之前,中国文明从未如此严重地受到外来势力的全面挑战。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可见,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重大。
第四篇:对五四运动的评述
对五四运动的评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由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爱国主义运动。它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为导火索,激发起中国民众尤其是学生们高涨的爱国和反列强情绪,随之引起了一系列罢课罢工及其他连带事件,导致了一场社会骚动和思想革命。
当时北洋军阀统治黑暗,中国工人阶级不断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二十一条”的签订。中国人一忍再忍,终于爆发了,学生和新知识分子领导人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运动,试图通过思想和社会革命建设一个新中国。
首先在5月4日当天,北京的大学生们罢课聚集到天安门和各国公使馆前进行游行示威,发表演说,提出“和会不得签字”和“惩办国贼”等要求。但是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在5月19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25 000名学生遂举行总罢课。他们还组织讲演团,到街头向群众作宣传,并发动抵制日货的运动,遭到反动当局对学生的爱国行动实行武力镇压甚至逮捕。
我认为,学生的斗争是英勇的,他们是人民群众中首先有觉悟的那部分,是五四运动的先锋队。但是,学生的力量毕竟有限,仅仅靠他们的力量是不足以与政府作斗争的。不过,学生的爱国运动也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可以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由于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于是在5月4日北京学生爱国示威之后,上海学生及各界人士即举行有20 000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和示威游行以示声援。6月4日当“六三”大逮捕的消息传来上海学生更纷纷走上街头劝商人罢市,当时学生们并没有想到去动员工人,但工人却自动起来斗争了。在工人罢工的同时,商人也开始陆续罢市,学生则坚持并扩大罢课。上海的“三罢”实现了。之后,许多大中城市也开始效仿。斗争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扩展到了全国。
五四运动的开始,是学生英勇地参与革命运动。它的局限性在于只有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但是在上海“三罢”后,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了。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在这时,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不得不罢免曹、章、陆的职务。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这就是说,在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当局镇压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实在是一件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并且自近代以来,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它们从来都是轻视民意、一意孤行的。而这一次,不管反动当局如何不心甘情愿,他们还是不得不屈服于群众的压力,把他们千方百计想加以庇护的三个亲日派官僚免职了。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鲜见的事情,也是五四运
动取得的一个胜利,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而那些对工人商人做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学生们,发挥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于是,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以及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历史起点。针对这一问题我的观点是,有好的思想领导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只有好的思想领导而没有群众基础,就会落得辛亥革命的下场,如果只有群众基础而没有好的思想领导,那么大家就只能是白白牺牲。因此二者缺一不可。还有就是民众思想的重要性,想要让民众跟你一起共事,要从思想上使他屈服,使用暴力或胁迫的手段是达不到目的的。这一点从学生对待民众,与政府对待学生的态度就能体会到。
五四运动距今已90多年了,但是我们仍然在纪念这个运动可见这个运动的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虽然时代变了,但是这个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所开创的革命传统,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第五篇:五四运动对中国后来的影响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等校的学生,集会抗议列强在“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学生们痛打了参加和会的北京政府代表之一卖国贼章宗祥,并烧毁了另一个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此事得到举国上下各阶层人士的响应,最终迫使北京政府妥协,拒签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史称“五四运动”。
鲁迅说:“假如将韬略比做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从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陈独秀先生对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追求进步和光明的不竭动力。“五四运动”时期所倡导的“民主”,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民主,而是更广泛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这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精神。概括其涵义可用“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术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作为五四新文化旗帜的“科学”,也不是仅仅指提倡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而是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
从结果和影响来看,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五四运动则提出合理要求使中国代表团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对反帝反封建表现出坚决性和彻底性。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魅力独特的里程碑。“五四运动就好比是给中国现代历史打上了一个结,此前的种种历史线索都收拢于此,此后的种种历史线索又发端于此“。而在新时期,回顾和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不仅是缅怀前辈,还有利于更好的发扬五四精神。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青年一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因此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如下几点:
(一)要求大家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自觉服务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在当今世界作为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中国,要胜利跨入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二)要继承和发扬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并重,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更加需要发扬五四先驱们倡导的科学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武装。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都需要下苦功夫学习。青年一代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为中国历史性的进步-五四运动
此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学习再学习。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三)要继承和发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有大量新情况需要去认识,有大量新课题需要去解决,有大量新任务需要去完成。只有不断创造,不断开拓,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青年时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