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13: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丝绸之路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丝绸之路观后感》。

第一篇:丝绸之路观后感

丝绸之路观后感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那惊鸿一瞥印在人的心里。

千年后,我重新回眸这条美丽而神奇的路,只能惊叹那高山,大漠,高原,海洋竟没有阻挡住中国商人的步履。于是,在那一片由神话和信仰编织的土地上留下了绵延岁月的奇迹,给后世留下富于浪漫气息和神秘色彩的丝绸之路。

闭上双眼,仿佛看到那骆驼的商队从长安城出发,经过繁华的集市,走过宽阔的朱雀大街,来到明德门的阴影中,后头望去,是全盛时期美丽的大唐盛世。

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应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途径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或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条路经过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鲁姆沙漠和中东叙利亚沙漠,一路上,驼铃悠悠。

千百年前,中国和西域的条条商队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脚印,夕阳的光辉闪烁在那载满丝绸瓷器骆驼的背影上,驼铃的叮当牵动着黄沙笼罩的天空,也牵动了千百年后世人的心。

曾经,这条路代表,另一种辉煌。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15年,行程数万里,遭遇苦难,备尝艰辛,终于打通了中远通往西

域的道路。从此,西亚和欧洲的人们爱上了如黄金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丝绸,中国人为那坚毅果敢和昂扬勇决的精神感动了,中原大地上展现了另一幅美丽的画卷

随着丝绸之路顺流而下的是伴着漫天黄沙的驼铃悠悠,是石窟画壁上佛祖拈花微笑,是明月照耀下的生死楼兰,是法门寺大雁塔里供奉的舍利,是将士出征前的酒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那宛若冠上明日,剑上星辰的盛唐。

如黄钟大吕般厚重而尊贵的长安城,用它恢弘的气势和大度的胸怀接纳来自遥远西方世界的文明,最后融入到中华大地浩瀚的文化中,就像一把折扇,把无数色彩汇集到一起牵出一个美丽的画卷。不知道古人望着映在玲珑夜光杯上的陇西高原,河西走廊,重重高山峡谷会不会像今人一样满怀着敬畏和惊叹。不知道那一眼望不到尽头大漠黄沙掩盖了多少来来往往行人的脚印,埋藏了多少先人生活的痕迹和宝藏。不知道那片瑰丽土地上的哪一块石子上记录了一代数不清的无名画师工匠日日夜夜在幽暗狭小的窟洞中忙碌的身影。

多少年过去了,曾经这条路上的血雨腥风,曾将这条路上的欢声笑语,曾经这条路上的刀光剑影,曾经这条路上的莺歌燕舞都成了如海市蜃楼遥不可及的美好,只有那声声驼铃穿越时空的思念为我们描绘过往的美丽动人。

流光容易把人抛。时光如白驹过隙,顷刻之间,已为陈迹。丝绸之路在经过了他的全盛时代之后,逐渐失去了往昔的笑容,逐渐淡去了视线中的身影,逐渐成为了遥远的神话。

第二篇:《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这篇是假期里写的,刚逛博客的时候看到其他人的博客里也有观后感,而且刚好也是假期里读的书,看着觉得帮助很大,《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我就寻思着把这篇也放上来,虽然矫揉造作了一点,但也凑凑数。

丝绸之路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它不仅仅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条甬道,还是历史长河中绚烂的一笔。那些经历了沧海桑田如今仍然赫赫有名的要塞,那些经历风霜雨雪如今仍然傲然伫立的物像,那些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如今仍然为津津乐道的人们,似乎都在诉说这一切从未走远。时间的车轮在此留下痕迹,而纪录片将这些痕迹一一还原,在百转千回且充满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中,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一)那些要塞

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而丝绸之路将其串成一线,每一颗都光芒四射,每一颗都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常常是古代诗人的重要题材。这些要塞壮丽的塞外风光,恶劣的生活条件,独特的民俗民风都在诗句中得以体现。王之涣在《塞外》中吟诵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维《渭城曲》中留下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大雪纷飞的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羌笛声,胡旋舞使苍凉的塞外多了几分魅力。

长安。

纪录片最后一集名为《永远的长安》,作为十三个王朝古都的西安,如今仍为交通要道。“九宫格局,轴线突出”,优良的城市格局自古以来广为诸多城市竞相模仿。历史的积淀,使如今的西安依然熠熠生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从那些历史遗存中遥想当年。这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地方。看着纪录片中时光交错,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这座城市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开始,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更经受了战乱的洗礼。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来来去去,只有这座城永远伫立在此,任时光洗涤。

楼兰。

楼兰这座城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神秘而又令人遐想。如今这座城在沙土之下沉睡千年,不复存在。人们只能从一点点遗存和历史资料中,凭吊它最初的模样。想象着曾经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熙熙攘攘的城镇街市如今已被风沙所侵蚀。环境的恶化,楼兰人的迁徙„„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流转,仿佛在向人类敲响警钟,想要永远拥有心爱的家园,就必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保护起,才能使子孙后代不断地延续下去。

(二)那些物像

丝绸之路,是中西商贸交流的要道。而丝绸则成为了当时中国繁荣强盛的文明象征。高超的制作工艺使西方人叹为观止,人们纷纷争相购买。丝绸之路也因此愈加繁荣。纪录片中考古者发掘了大量的丝绸,依稀可见薄如蝉翼的丝绸上面的精美图案,使人感叹古人们的精巧做工。正是丝绸的传播使丝绸之路日久弥新,声名远扬。

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的不仅有丝绸,还有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令人向往的佛教圣地。精美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彩塑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是全人类的骄傲。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60华里,观后感《《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分享好文◆多少画师几千个日日夜夜的不眠不休,呕心沥血才完成了如此杰作。镶嵌在山崖之中的莫高窟,显示出它的壮观气派,人们带着信仰前来,许下一个个心愿,祈求佛祖的保佑。上千个洞窟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庄严且肃穆。与周围漫天黄沙相比,巧夺天工的建筑更显出神秘的气息。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莫高窟看尽了世事的变化,愈加显示出它的珍贵。然而令人称赞的壁画、彩塑如今遭受着种种病害,深受人们关注。因此如何修复和保护这些历尽千年的壁画成了目前人们最急迫的问题。纪录片中这样感叹道:莫高窟一旦失去了作为其精神象征的壁画,就好比一个人的思想被抽空,生命就会变得苍白而无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未来的敦煌将如何回首往事?

人们常说:和田有三宝:玉石、丝绸和地毯。其中,地毯西传而来,丝绸东传而至,唯有玉石产于和田本地。和田玉以它羊脂般的温润洁白闻名于世,看着和田人沿街叫卖做玉石生意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和田玉市场的欣欣向荣。“君子比德于玉。”自古以来,玉在中国人心中占有很大的份量,玉的高雅、包容、沉静仿佛都在诉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人们讲究玉如其人。纪录片中所描述的玉石商人阿里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辛勤经营着自己的生意,诚信买卖,从不贪财。赚的钱中,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帮助村里的贫困人家。他的善心如同和田玉石般纯洁无暇,高尚的道德比玉石更加珍贵难得。阿里木作为和田人中的普通一员,使我们看到了如同和田玉般祥和的高尚品质。

(三)那些人

时间的车轮在丝绸之路上碾过,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这些痕迹的主角们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得不提的是那些与莫高窟息息相关的人们。王圆箓,俗称王道士,那个发现满洞文物,却又将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拱手让给别人的千古罪人。斯坦因、伯希等西方探险家于20世纪初获取了大量藏经洞内的经卷、文书、绢画,最令人气愤的是,华尔纳用化学胶水将洞内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壁画剥离,留下了惨白丑陋的墙壁。他们是敦煌的强盗,以“美好” 的童话来骗取无知的王道士,赤裸裸地掳掠那些宝藏。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段话: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然而,在当时那样**的年代,即使在京城也存在着令人揪心的画面:圆明园的烧毁、故宫内文物被掠夺„„清朝官员的无能使京城的文物分崩离析,更别提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敦煌。它远远在那里,被当时的人们所遗忘,然而它的光芒却被西方的探险家们所青睐。如今的我们唯有愤怒和叹息,敦煌研究者们唯有更加努力地钻研,保护那仅存的遗产。

与那些令人所不齿的人们相比,丝绸之路上同样存在着那么一群执着着自己理想的人们。他们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只为心中的光。鸠摩罗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一个人的龟兹。他的博学多才令龟兹的男女老少折服,他只身一人前来东方,辗转到达了长安,专心翻译浩繁的经文,同时带来了丰富的佛学文化。可以说他是佛学文化传播的先行者,是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同样,值得我们敬佩的还有另外一位僧人,玄奘。他从东方而来,一人一马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到达了天竺国。以他为蓝本的《西游记》为我们描绘出路途的艰辛。与书中不同的是,这是玄奘一个人的跋涉,难度可想而知。一个人的旅程,同样也是强者不断磨练的过程。没有强大信念的人,是无法做到的。他的一生立志于佛学的研究和经文的翻译,为人们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也注定了他的故事将长久留在人们的心中,同经文一样世代流传。

丝绸之路很长,丝绸之路很宽。它像一首诗,无论朗诵多少遍,仍然韵味十足;它像一幅画卷,无论临摹多少遍,仍然教人赞不绝口;它像一个谜,无论猜测多少次,仍然神秘如初。十集的《新丝绸之路》纪录片让我们体会了丝绸之路的魅力,但仍然无法面面俱到地向我们展示它的真面目。它等待我们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探索,它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第三篇:《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体会张骞的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以及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引入情境

师:在我国的西部有一条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商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称作“对话之路”,而我们称它为“开放之路”,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她的魅力吧!你能知道些什么?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吧!(2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千年古道,去探寻丝绸之路的故事吧!齐读课题:丝绸之路

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

师:打开课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开辟这条路张骞历尽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概括。(用书中的一个词语)(学生自由回答,师:厉害!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你一下就找到这样关键的一个词语,目光非常犀利。师面向全体,你们有没有找到?)

师总结:讲诉了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开辟出丝绸之路的故事。(板书:张骞

千难万险)

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

什么叫“千难万险”?说明开辟丝绸之路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数不清的危险,试着读一读,(抽生—范读—齐读)把这个词抓住,带着这个词儿,再去读书,看看书中的哪些地方,让你对这一点有了深切的感受,请把它用波浪线划下来,明白吗?(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四、班内汇报,文字训练

师: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个地方最能体现千难万险呢?为什么?读。(说完再出示课件),大家找到这个地方了吗?同桌相互检查,你是(还)从这个地方的哪里感受到千难万险的?那你能用自己的朗读让大家共同感受这一路的艰险吗?

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1)有诗说得好,“春风不度玉门关”,连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害怕?

(2)是啊,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只有(七千多公里的遥远),只有(茫无边际的沙漠),只有(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预示着这将是一路的(千难万险)!读!

(过渡)没有公路,没有铁路,也没有汽车和飞机,我们想象一下,一般的人进入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将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于是,许多人都退缩了,然而张骞退缩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齐读,是啊,难道他不知道“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孤寂吗?他却„„难道他不知道“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凶险吗?他却„„难道他不知道“大漠孤烟直”的荒凉吗?他却„„(抽生读)

在这次出征的背后,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张骞那颗怎样的心?这就是张骞啊!再读!(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

(过渡)同学们,在这次出使西域的途中,张骞他们遇到的仅仅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吗?还有什么?你找到了吗?

3、生:“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很多人应该是可以魂归故里的啊,然而,他们再也回不去了,是不是?而侥幸活下来的都当了什么?当“俘虏”的滋味怎样?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从哪里看出当“俘虏”是痛苦难受的呢?(2人)然而,张骞像这样被软禁了多久?一天?一月?还是一年?学生回答。

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读)

然而面对这么漫长的软禁,面对如此的千难万险,张骞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出示:每一次,望着逢秋南顾,但永远不会忘记回家的大雁,张骞思绪万千,他多想说:“

。”他多想说:“

。”就这样,牧草„„(过渡)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十一年是漫长的,然而对于张骞来说,这十一年却又转眼就过去了,他屈服了吗?他放弃了吗?(学生答)他又是怎么做的?(抽生读)

“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和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引读)大家注意到这个词了吗?(板书:终于)从“终于”中你感受到什么?

1、时间的漫长。

2、过程的艰苦。真是历尽了一路的千难万险啊!再读!

再读。

六、再次朗读,感受人物

师:克服了千难万险,历尽了种种磨难的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人。(出发的时候是多少人?从一百多人到最后的一人,你有什么想法?是啊!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了这条丝绸之路,多少人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同学们,他们这样的付出值得吗?为什么?)板书:纽带

七、情感升华,感受品质

(过渡)是张骞,让西方人领略到丝绸的精美,让中国人品尝到石榴的甘甜;是张骞,让中国第一次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国。让我们重新再次梦回大汉,与张骞做一次心灵的交流吧!面对手持节仗,衣衫褴褛的张骞,你最想问什么?如果你就是张骞,你会怎样回答?(出示图片)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抽生答。你最想对张骞说什么?(出示大汉之魂的图片,学生读),这是后世给予张骞至高荣誉,“大汉之魂”

它是一种灵魂,它更是一种精神!有一首歌是这样写的:

最后的倾诉 在滔滔的长河中 你是一朵浪花 在绵绵的山脉里 你是一座奇峰

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 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 你燃烧自己 温暖大地

任自己成为灰烬 让一缕缕火焰 翩翩起舞

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 倾诉„„

师:(音乐响起)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她让中国散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芒。

作为这条路的开辟者——张骞,一直在向我们倾诉,他多么希望能将蕴涵着信念和坚持的大汉之魂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去激励我们这些大汉的子孙们勇敢地去面对一切困难挫折,开拓自己心中的那条丝绸之路啊!

第四篇:丝绸之路教案

2、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纵观全文,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独特的视角和选材。文章选取了最能凸现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一幕,即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互赠礼品的场面,再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二、生动的语言与想象。作者站在玉祥门外,看到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塑,“仿佛看到、仿佛听到”,遥想其两千年前的辉煌历史,自然合理。文中对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情景恍若眼前。

三、恰当的用词。文中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

【分段段意】:

第一段(1):由巨型石雕想到了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

第二段(2~12):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迎候来使,与汉代张骞的副使互赠礼品的场面。

第三段(13~14):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往日商贸、文化繁荣起着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守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调整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欣赏歌曲《天路》)

2、读读“资料袋”,了解丝绸之路是商贸大道是友谊之路。(欣赏视频)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讲清事情的四要素

(时间:公元前115年;地点:伊朗高原北部;人物:安息国将军,中国使者;事件: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预设:比较句子

①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的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的火焰。

②打头的一个拿出了一把匕首,放入嘴里,不见了。他一拍肚子,匕首又回来了。第二个则从嘴里吐出一团又一团的火焰。

(通过课文形象生动的动作描写,魔术师的表演精美绝伦,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概括的语句就没有这样的情味了。)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

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四、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观赏张骞出使西域的图片)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8.文中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你能填一填吗

古朴()()

()()如生

不()其()

()道()迎 绫罗()()

五彩()()

()山峻()

丰()多()美()美()

五、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 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首尾呼 应”的写作 手法。

第五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丝绸之路

课文简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下载丝绸之路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丝绸之路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丝绸之路》,进一步感受现代电子音乐的魅力。 2. 扩大艺术视野,加深对电子音乐的了解,学习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丝绸之路教案

    丝 绸 之 路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一带一路”的概念。 2、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与意义。 3、使学生充分认识申遗的重大意义。 学习......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是古代贯穿中西方的商路,下面是聘才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丝绸之路读后感,欢迎阅读。 丝绸之路读后感(一) 最近老师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我为那些......

    丝绸之路--作文

    丝绸之路 如果有一天,我穿越时空来到了汉代的鼎盛时期,这里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的,匈奴人民多次骚扰汉武帝,汉武帝下令让张骞去西域和西域人讨论国家的友好发展关系,讨论对抗匈奴。......

    丝绸之路征文

    书香一缕 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时候?顶小顶小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夕阳的余晖还未退去,外婆抱着我坐在夕阳的影子里,读诗给我听,她拿着一本页边......

    《丝绸之路》说课稿

    《丝绸之路》说课稿 《丝绸之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一)本课地位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重要......

    丝绸之路教案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