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丝绸之路手抄报
二.来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目前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 一.起源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三.海上丝路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第二篇:丝绸之路课件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匈、骞、继、贯”4个生字,会写“共、运、终、道、挨、国、贵”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过程与方法:采用创境激趣法和讲解指导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张骞勇敢顽强、热爱祖国的精神 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2.领悟“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张骞”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图中人物的感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人物并补充介绍张骞;中国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2谈话导入:孩子们,.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张骞的故事。(板书课题:31 丝绸之路,齐读课题,理解丝绸之路)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同时标出课文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了解自读课文情况。
3.检查学生自主读文的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齐读。
教师适合提醒读准“匈、共、终”等生字的后鼻音,强调:“骞”不要读成“赛”“挨”读第二声。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
重点指导好长句子“但是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和地理信息”“后来╱人们把这条贯通中西的商路╱称作‘丝绸之路’”。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清楚故事的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出使”的意思。)
(2)质疑: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一)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自主观察字形并交流识字方法。(“匈”与“句”很像,“贵”下面是贝,表示它本身就是宝贝....)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采用添加部首的方法记忆“终,运、道、国”等生字,采用形近字比较法记忆“骞”。
2.课件出示会写生字“共、运、终、道、挨、国、贵”,要求学生观察并交流这些生字的书写要领。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并强调:“运、道”的笔顺是先右后左;“终、挨”一定要注意左窄右宽;“国”最后一笔是横;“贵”的上半部不能写成“虫”,下面的横要写的舒展。
3..学生自主描汇、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五、课堂小结
师: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匈 骞 继 贯
共 终 挨 贵 运 道 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板书本课生字,开火车朗读,齐读。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故事,教师适时板书(张骞)出使西域。
二、精读故事,感悟人物
1.质疑引入:在出使西域的路上,张骞都遇到了什么事情?(被匈奴人发现了,很多人被杀死,张骞成为了俘虏。)
(1)引导学生随文理解“俘虏”“寡不敌众”的意思。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
2.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张骞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解决的,并分别用“----”“~~~”画出描写困难及张骞的表现的句子。
(1)学生交流对“困难”的描写,教师板书:遇到困难 课件出示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十一年”“终于”体会张骞被软禁的时间之长(随文理解“软禁”的意思,同时抓住词语“马不停蹄”“忍饥挨饿”“吃尽了苦头”体会张骞所遭受的困难之大。)
(2)学生继续交流对张骞的表现的描写,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体会张骞对自己的使命的坚持。(板书:牢记使命)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过渡:张骞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的使命了吗?(没有)
师:虽然张骞没有完成最初的使命,但是这次出使西域却有了其他的收获。(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一说:张骞给汉武帝带回了什么?(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和地理信息)
(2)质疑:汉武帝为什么要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了与西域许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教师板书:再出西域
4.教师激情引述:在张骞的努力下,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说一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结果如何?(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开辟商路
引导学生明确:在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就是“丝绸”,因而这条商路也被称为“丝绸之路”(理解“源源不断”的意思)
(3)讨论:你觉得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是灿烂辉煌的,作为华夏子孙,我们要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祖国越来越强盛!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遇到困难→牢记使命→再出西域→开辟商路
(勇敢顽强、热爱祖国)
第三篇:丝绸之路课件
丝绸之路课件
篇一:16 丝绸之路课件丝绸之路课件
-设计者:胡忠岭
内蒙古牙克石市林业四中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匈奴兴起,南下黄河流域掠夺
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并在那里设县
汉向匈奴和亲,开放关市,以求安宁
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并在河西地区设郡
匈奴分裂,呼韩邪单于归汉,并多次向汉提出和亲
战国匈奴王冠
“单于和亲”瓦当
昭君出塞图
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3、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60年)
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图(敦煌壁画)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
萃之人物也。”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1、首先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
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2、其次,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3、再次,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玉门关西汉长城
三、丝绸之路
1、美丽名称的由来
2、路线
3、作用
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1、经济方面: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纷纷东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文化方面: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能根据下面的地图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
达标反馈
1、秦汉时期,活跃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是
()
A匈奴 B大月氏
C东胡
D乌孙
2、西域正式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王昭君出塞以后
3、西汉时期,中国输往欧洲地区最多的商品是()
A丝绸B纸张C大米D瓷器
A B A
4、汉初,曾被迫实行和亲政策,以求北疆安宁。当时在位的皇帝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5、两汉时期的西域大体上指现在的哪一地区 ?()
A今内蒙古地区B今新疆地区C今南亚地区D今西亚地区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篇二:课件名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上)100分
课件名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上)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2013年9月和10月,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座谈会上正式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倡议合并在一起,作为中国加强周边外交的重大战略指导。(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3题、“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利于促进区域合作、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4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施体现了大国胸怀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5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有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总书记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丝绸之路着眼周边,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是一个既接地气、又高大上的战略构想。(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8题、“三个圈”是根据距离和功能差异划定的三个空间区域。(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9题、政策沟通,指各国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从线到片就是以项目或多边合作推动地区合作。(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1题、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整个区域存在()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单选题)(分值:3)
A. “两边高,中间低”
B. “两边低,中间高”
C. “东边高,西边低”
D. “西边高,东边低”
第12题、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势,存在着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来源地过于集中、运输路线单一等三方面的安全隐患。(单选题)(分值:3)
A. 能源
B. 安全
C. 能源安全
D. 以上均不正确
第13题、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单选题)(分值:3)
A. 哈萨克斯坦 B. 南洋理工
C. 纳扎尔巴耶夫
D. 阿拉木图
第14题、创新的合作模式,主要指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单选题)(分值:3)
A. 开放机制
B. 封闭机制
C. 保守机制
D. 合作机制
第15题、针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这一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决定扩大内陆沿边的开放,以之作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和突破口。(单选题)(分值:3)
A. 十八届三中全会 B. 十八届二中全会
C. 十七届三中全会
D. 十八届四中全会
第16题、“东突”势力是目前我国反恐维稳的主要挑战,促进我国()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安定发展,将有助于消除“东突”分子存在的思想土壤和社会经济土壤,有利于维护国内的安全和稳定。(单选题)(分值:3)
A. 西藏
B. 新疆
C. 青海
D. 宁夏
第17题、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虽然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在中亚的影响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单选题)(分值:3)
A. 乌克兰
B. 巴基斯坦
C. 俄罗斯
D. 乌兹别克斯坦
第18题、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的“创新的合作模式”以及“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则回答了合作形式和步骤的问题。(单选题)(分值:3)
A. 区域合作
B. 地区大合作
C. 区域大合作
D. 地区合作
第19题、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单选题)(分值:3)
A. 政策和经济
B. 政策和法律
C. 政策和文化
D. 经济和法律
第20题、从大汉帝国到大唐盛世,()见证了中华文明几度沉浮,同样也历经欧亚大陆血与火的洗礼。(单选题)(分值:3)
A. 丝绸之路
B. 丝绸
C. 陶瓷
D. 茶叶
第21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据设想东起中国的西安,经过兰州、乌鲁木齐,西出霍尔果斯,经中亚到达西亚伊朗和土耳其,然后经俄罗斯到达欧洲,是一条横穿()和欧洲广大地区的路线。(多选题)(分值:4)
A. 东亚
B. 中亚
C. 西亚
D. 南亚
第22题、中国内陆接壤的大部分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经济发展面临()等问题。(多选题)(分值:4)A. 资金不足
B. 基础设施不完善
C. 技术不足
D. 人才短缺
第23题、“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组成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新变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内容,为维护国内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指明了新的方向。(多选题)(分值:4)
A. 经济
B. 政治
C. 外交格局
D. 文化
第24题、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到的“五通”,即()和民心相通。(多选题)(分值:4)
A. 政策沟通
B. 道路联通
C. 贸易畅通
D. 货币流通
第25题、“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多选题)(分值:4)
A. 自然资源
B. 矿产资源
C. 能源资源
D. 土地资源
第26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给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关系(),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多选题)(分值:4)
A. 国家改革开放 篇三:《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正式)《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莱溪杨梅坑小学
李静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
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是汉族人。那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被称为汉族人吗?
因为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汉王朝历经400余年,国势强盛。汉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在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因此,自汉王朝开始,华夏民族被世界其他民族成为“汉族”。(课件展示:西汉疆域图)
那同学们知道当时有没有和汉朝一样文明、强大的国家呢?(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 1 — 当时,有这么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朝都城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大家知道这条路是什么路?(课件展示:丝绸之路)
同学齐声回答: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板书:丝绸之路)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凯撒身着丝绸的高贵)
3、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
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 2 — 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全班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
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
(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课件展示地图,沿途的环境,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
3、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那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
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
4、再读第4自然段,看看第4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
(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三)学习5---7自然段
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
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 — 3 —
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
3、学生交流:
(1)“他渡黄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
(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
(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
(板书:等待、准备)
(3)“……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
(4)“终于到达……”
(板书:到达)
(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
(6)为什么说张骞是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
(板书:忠诚、机智、勇敢)
(7)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
(板书:交流与发展)
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的作用。)
1.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石榴、红萝卜、葡萄、洋葱、胡蒜、胡葱、胡椒、、蚕豆、黄瓜、核桃、芝麻、苜蓿、良种马、胡琴、琵琶、佛教。
2、从中原传入西域的:丝绸、铸铁技术、开渠技术、凿井技术、漆器、金属工具、茶叶、铁器、陶器、蚕桑技术、四大发明。
所以说丝绸之路交流的是东西方的物产与文化。(板书:物产与文化)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
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情感升华
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 — 5 —
第四篇: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受
《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展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的贸易给东西方带来的巨大影响,让人惊叹。
“丝绸之路”,一条贯穿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之路,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丝绸之路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在古代,他让文明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像丝绸之路一样的开放之路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我国的改革开放就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好处。在遥远的西方,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向国外市场,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在中国,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比如电脑、电影、汽车等各种商品贸易,都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总而言之,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现代的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就,都是各国人民沟通、来往、贸易的功劳,可见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开放交流之路都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互相发展,吸收丰富的文化长处,让国家强大起来,如果你把自
己的长处藏起来,不跟别人交流,那你永远也不会发展
第五篇:丝绸之路教案范文
﹡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理解“矗立、戎装、匕首”等词语,记记“不计其数、绫罗绸缎、美轮美奂”等四字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初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故事,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意义,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故事。
2、教师媒体准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小黑板或投影片。
课型: 略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领略了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走进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
2、读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读着课题,你觉得文章会介绍什么?而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的?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哪些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重点正音:矗立 高鼻凹眼 戎装 缫丝 冶铁 灌溉
3、指名回答文章是怎样来介绍丝绸之路的,写了哪些内容?(先写看到雕塑引起遐想;再具体描写了一个故事;最后总的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三、入境悟情
过渡: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曾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美丽故事。
1、读一读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讲讲主要介绍了几个片段?
(迎候——会面——赠礼)
2、在这些片段描写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生动,读一读。
3、如果你是播音员,会怎样来介绍这生动的一幕?可选择1-2片段介绍。(自由练同桌练)
4、指名串联片段,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在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两国人民怎样的交往态度?(友好 热情)
四.深化感悟
过渡:其实,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在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读一读13自然段,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2、点击资料袋:丝绸之路意义深远,怪不得说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
之路。
3、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题。
五、领悟写法
1、过渡: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下了大量的文明古迹,人们为了纪念这条路,在西安的玉祥门外雕刻了一座巨型石雕(出示课件)。
2、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石雕?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的过渡)
3、看图介绍石雕。(语句流畅 口齿清楚)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文明的见证。
六、总结巩固
(一)积累四字词语
古朴()()()()如生不()其()浩浩()()绫罗()()五彩()()()山峻()丰()多()美()美()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板书:
丝绸之路
迎候——会面——赠礼
友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