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化销售推动经济转型
网络化销售推动经济转型
随着网络化的普及,网上购物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对于小城市已经开始网购的消费者,以前很多只有去大城市专卖店才有的商品可以轻松的通过网络进行购买。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更拓展了企业的销售范围。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网络销售这一全新的方式上。2012年,中国电子零售额达到1900亿-2100亿美元,非常接近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美国。这一趋势在中小城市的效应更大,由于实体零售店不足,四线城市的在线消费钱包份额最高。而电子商务的繁荣更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全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运输自己的产品,选择筹建自己的物流体系。
很多线下的传统零售业都感受到了来自电子商务的压力。以苏宁为例,自2010年转型以来,苏宁电器一边引入图书、3C,一边与当当、京东开战,这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传统零售业业绩开始下滑,最终被迫踏上转型之路。而更多的传统制造业也开始削减甚至放弃原有的实体店业务,投入到网络化销售当中,“零售型制造业”由此诞生。
但和其他正在转型的中国制造业一样。中国在互联网的投入上,人力资本远远大于资金成本。电子商务人才的稀缺严重迟滞了这一行业的发展,而高昂的人力资源成本更使得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这一项目上发展迟缓,而后者占了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展开自己的电商业务成了困扰这些企业的难题。
电子商务代运营公司由此产生。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门槛低,投入低的淘宝经营模式,使得大学生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接触到大量的客户资源。代运营公司通过外包服务形式为传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的一流程服务。由于其成本的缩减,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第三方代运营。灵活,方便的工作形势,顺应了社会化分工的趋势以及中小企业的需求。这也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通过网络形式产生价值。
网络化经济社会下,企业的转型逐渐加速,谁能尽早的适应时代需求,谁就能越快占据主动。
第二篇:生物技术推动珠三角经济转型
生物技术推动珠三角经济转型
生物技术推动珠三角经济转型 以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极富活力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但全球生物产业垄断格局尚未形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口吴楠陈健珠三角具有抓住生物产业机遇的可能性 与信息产业相比较,生物产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强、技术通用性强、市场垄断性差等特点,为国内经济实力强、生物资源丰富、对外开放度高的珠三角“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生物强区、后来居上”,缩小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差距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可以使珠三角“后来居上”。珠三角直接切人世界生物产业高地具有战略可行性,具有发展生物产业较强的现有基础。第一,具有较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第二,具有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第二,具有大量现有和可资引进的优秀人才基础;第四,原始积累基本完成,具备导人高科技生物产业的资本条件。珠三角拥有发展生物产业的有利条件。第一,丰富的资源和物种优势;第二,面向全球的巨大的现有和潜在市场优势;第三,已纳人世界循环的开放的经济体系;第四,生物产业是珠三角定位的高科技、可持续、环境友好型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第三篇: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论文
摘要: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主要依靠煤炭发家。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开采完的一天,那是山西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因此,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促进山西转型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让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字:转型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昔日的山西,500年逞强世界。而今山西面临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但综该试验区的设立为我们重振往日雄风提供宝贵机遇。因此,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是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但煤炭的不可再生的特性,随着煤炭开采量的逐年攀升而日益显露。为了山西经济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敢于创新,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地区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要振兴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开放工程,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转移承接工程,以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强省工程,让人才引领山西转型跨越,让高新技术产业助推山西转型跨越。
首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目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从传统工业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
式转变。农业农村为实现这种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同时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更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山西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定地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气候类型,培育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同时更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促进优势基地建设,扶植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用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现代经营来改造传统农业。要依靠文化渗透提升农业产业内涵,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依靠品牌效应打响国内市场,使现代农业真正走出一条弘扬传统之路,特色发展之路,耦合创新之路,积极鼓励资源型企业转产兴办农产品加工,加快我省转型发展步伐。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产使山西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省。新的历史机遇为山西旅游由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提供了绝佳时机。山西将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确定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旅游业被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引领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策略地打造山西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加快旅游产业的调整,打造旅游产业王牌:一是以那些重点旅游景区为主,向周围辐射,开开发新景点。一方面通过方便的交通拉近各旅游点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形成旅游网络;另一方面要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文化上的一脉相承,使他们成为文化产品链。二是对景店进行整理和修补;三是要大力挖掘各名胜古迹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精
神价值;四是大搞植树造林,再造秀美山川,改善自然环境;五是搞好各种服务,以宽阔的胸怀,热情的姿态,方便的条件,周到的服务吸引八方来客。同时要积极开展旅游品牌的推广营销,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超常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深化细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的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互利的。“外溢效应”就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福利,使整个社会受益。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城市就业,改善城市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跟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促进物流配送,城乡商贸,家政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扩消费,调结构,增活力,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促进。山西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这种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加上人民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先进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要让山西的传统文化孕育出新的现代文化,使山西特有的文化资
源变为先进的文化精品,只有发展文化产业才能使悠久的文化历史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优势,才能使丰厚的文化资源变为多样的文化产品。要发展文化产业核心是要研究开发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这样才能开辟文化消费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优势文化产业,为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繁荣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把发展现代文化,特别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同同时发展文化产业,要抓好策划,抓好思路,从而大力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人才的引领。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端人才稀缺是制约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契机,制定实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创业的计划,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对引进的海外人才给予专项补助。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使海外高端人才落户山西创业。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使引才工作进入新阶段。事实证明,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但我们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也应培养和使用本土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效能得到充分体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的重要手段,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实施一批高端产业引领项目,组织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集成示范工程,以集成创新为核心战略,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行业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培育。同时要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提升创新能力,助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上取得不凡成就!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自身的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难题。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起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一定能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第四篇:经济转型
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正以前瞻的目光面向未来。中国经济转型,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深远意义。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增长中投资所占比重过大、一些地方“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转型措施
措施一: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①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②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③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措施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措施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o ①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②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
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
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措施四:加快发展服务业。
①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②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
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③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
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④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
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措施五: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
①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 ②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
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o
第五篇:处理好四个关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处理好四个关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临安立足实际,高举生态、科技两面大旗,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共赢的特色转型升级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临安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结构不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处理好四个关系,优化四个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
———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优化载体结构。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既不能“抓大弃小”,又不能“顾小失大”。“大”与“小”,互补互益、相生相依。具体实践中,应着力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大”“小”关系。一是大小平台的关系。在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工业功能区和中小企业创新基地三级平台体系基础上,建设好新的产业平台。要突出抓好省科创基地建设,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横畈工业功能区两大平台,同时加快各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和整合提升。二是大小产业的关系。临安产业规模不大。2009年,临安市规模工业产值381.9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2.1%。下一步,要推动装备制造、电线电缆、绿色照明等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打造大产业。同时要发展生产生活必需的民生“小”产业,延伸产业链。三是大小项目的关系。以“大、好、高”项目为主,强化产业龙头招商,大力招引500强、国字号、中字头企业。以承接大都市产业梯度转移为主要途径,开展集中攻关,引进一批龙头型产业项目。同时着眼于“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有针对性地招引“小、精、新”项目,并加快项目“落地开花”。四是大小企业的关系。一方面继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企业自主研发,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行品牌化经营,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用地指标、资金保障、技术支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扶持;创新中小企业投融资体制,完善担保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优化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最基本的要求是处理好发展新兴产业和升级传统产业的关系,“新”“旧”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就是高新技术。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又积极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命科学、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壮大产业规模。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电线电缆、绿色照明、装饰材料、精密元器件、坚果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住杭州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的机遇,大力发展以科技服务、大旅游业、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既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又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向“大户”集中,打造昌化溪、天目溪等农业综合功能区和示范区,致力于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调整农村产
业结构,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发展设施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以完善农村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科技服务为重点,加快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优化要素结构。
统筹内外两种资源、两类要素。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内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整合,实现经济集约化发展;又眼光向外,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要素,“借梯登高”。一是探索发展总部经济,缓解土地要素制约。依托省科创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锦南新城、滨湖商住中心等,打造多个城市综合体,发展总部经济。适度将制造业基地外迁,专注于研发和品牌营销,努力推进临安产业“软化”和高端化。二是优化投资结构,缓解资金要素制约。一方面盘活内部资金,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完善产业政策导向,鼓励企业投资,提高政府财政投资效益。另一方面优化发展环境,依托科技城建设和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基地,着力招引空分设备、数控机床、电梯电机、汽车零配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上下游关联企业。三是发挥人文优势,实现自主创新与引进相结合。随着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入驻,临安的人才与智力资源优势将更加显现。杭州城西是高技术人才聚集地,临安可以就近招才引智、借力使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同时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四是发挥区位优势实现临杭对接。加快建设临余公路,争取杭州轻轨和绕城高速复线经过临安,实现临安公共服务设施与杭州城区“无缝对接”,发挥“同城效应”,进一步彰显区位优势,有效承接大都市产业转移和要素溢出。
———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优化空间结构。
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是积极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在“一轴三带五区”的基础上构建适宜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极一带三片三区多点多网”的产业布局。“一极”即构筑以省科创基地(科技城)为核心、以东部城镇产业圈为依托、以临余公路沿线科创文化观光长廊为连接的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和转型升级主引擎。“一带”即优化杭徽高速-02省道沿线产业发展主轴线和发展带。“三片三区”即打造临安东部生态文化、中部天目山自然生态和西部度假观光等三大特色旅游片区和昌化溪流域、天目溪流域、苕溪流域三大农业综合功能区。“多点多网”即以打造横畈、玲珑、於潜三大物流中心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园、锦南新城、滨湖商住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和服务业集聚区为节点,重组城市服务业网络。二是加快构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科技城规划和建设为契机,将省科创基地(科技城)建设成浙江省新的增长点和高效低碳的转型升级示范区。大力促进经济开发区向具有城市功能的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转型。按照建设低碳城市要求,促进主城区功能结构调整和有机更新,积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强化主城、副城、镇乡、中心村四级城镇化载体建设,推动人口、产业集聚。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为主抓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施绿色新产业提升工程,优
一产、强二产、兴三产,推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