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3-28-3

时间:2019-05-15 13:1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3-28-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3-28-3》。

第一篇: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3-28-3

拱星墩村社区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

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七大“学有所教”的要求,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帮助其尽快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兰州,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我村社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是指基本的法律法规、市民文明素养、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按原规定执行。

第三条进城务工人员是指由我市农村和我市行政区域外来市区各类用人单位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时间一般为4-6个学时,由村社区市民学校负责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市民行为守则;

(三)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及职业危害预防常识;

(四)职业指导、求职和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应注意的事项;

(五)维权的方法;

(六)城市生活知识。

第五条新增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由村社区市民学校负责。以在社区内开辟专门区域,滚动播放教育光盘为主要教育形式。对已经从业的进城务工人员教育,由各企业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负责。按照网格化工作的要求,对进城务工人员实施教育。本着方便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的原则,应根据用人单位生产安排情况,采取上门、轮流培训等方式进行。

第六条进城务工人员教育为免费培训,不得向进城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条劳动保障和各企业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根据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情况,适时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育形式。

第八条相关用人单位在教育场地、人员组织、工作安排等方面提供方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工作。

拱星墩村社区

二〇一一年

第二篇: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

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

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七大“学有所教”的要求,为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帮助其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是指基本的法律法规、市民文明素养、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第三条进城务工人员是指由我区农村和我区行政区域外来市区各类用人单位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时间一般为4-6个学时,教材、师资由区劳动保障局统一编印、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市民行为守则;

(三)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及职业危害预防常识;

(四)职业指导、求职和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应注意的事项;

(五)维权的方法;

(六)城市生活知识。

第五条按照网格化工作的要求,对辖区内进城务工人员实施教育。本着方便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的原则,应根据用人单位生产安排情况,采取上门、轮流培训等方式进行。

第六条进城务工人员教育为免费培训,不得向进城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条根据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情况,适时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育形式。

第三篇:进城务工人员现状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

——来自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的实地调查

前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陆续涌入城市,进入二、三产业就业,逐步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阶层,并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趁着过年这些务工人员基本在家,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闽清县池园镇“三个代表”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进城务工人员现状”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0年2月3日、4日、5日,实践队的3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深入闽清县池园镇池园村、井后村,对有进城务工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入户30家,随机调查20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经统计结果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目前以初中居多,约占总数的46.0%,小学、高中次之,仅有2.0%的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是大学。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76.0%的务工人员知道当前国家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并有46.0%的务工人员认为该政策促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当然,仍有24.0%的务工人员认为该政策尚未落到实处,他们仍然受到有别于当地民众的不平等待遇。对于他们子女的就学情况,还有很大一部分(约34.0%)的受调查者的子女都没有接受义务教育,即使是有,相较于当地居民的子女,入学手续繁琐、费用高。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劳动合同签定不规范,基本条款普遍缺失,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2.0 %,对有关工资支付办法、工作时间、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主要项目都普遍没有填写,即使是

1有填写,它的履约率也较低。有的企业劳动关系双方采取议工议价,大量的企业与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关系只是“口头协议”,有的甚至连口头协议都没有,尤其是在个体私营和服务行业中,绝大多数的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甚至有的企业主为追求利润,不愿意增加生产成本给进城务工人员参保,有的还把商业意外伤害保险混同工伤保险。进城务工人员几乎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2、工资水平偏低,工作时间普遍超时

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从事大多是苦、脏、累、险的体力工作岗位,因而工资水平也普遍较低,有的不得不靠加班加点才能多挣些钱。而且在工作时间上,许多非公企业都没有周末,每天工作时间通常都不只8小时。再有,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流动性大,并且他们普遍存在自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时常受到侵害,例如:工资拖欠、劳动时间随意延长、工作环境恶劣、职业病、工伤事故等。

3、子女受义务教育权没有保障

许多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学、辍学的较多。根据《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受教育的权利是法律明确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它的实质是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城市居民的孩子没有贵贱之分,他们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学校都无权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设置更高的门槛。我记得其中一位受调查者说:我们并无奢望,只想孩子能够平等获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也这么难实现。现实在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们子女的心中深深烙下了自己是农村人的印记,使得他们很难在都市里找到一块生活和心灵的栖身之地。

三、意见和建议

1、建立完善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劳动合同制,规范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我认为各省市政府在深入实施《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法规的同时,还要抓紧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实施细则,要求一切企事业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都要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切实解决当前劳动合同签约率和履约率普遍较低的问题,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用工单位要按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拒绝签订合同的行为应得到纠正。还要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损害人身健康等问题。

同时,政府要抓紧出台《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要高度重视做好保障和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要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问题,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建立起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有效机制。

2、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我国《宪法》、《教育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范畴,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入学或幼儿园就读的,应以固定居住地就近入托入学为原则,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切实做到有效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权益。

3、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

进城务工人员都是刚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协作精神以及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都市建设要求上有较大差距,而且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文化、心理等因素决定了必须有“外力”来帮助他们,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素质。因此,从社会层面上,有关部门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进城务工人员培训计划,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还有,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开设《劳动保护》、《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工会基础知识》、《党的基础知识》等课程,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劳动保护、党的知识、法律知识和工会知识的教育,改变进城务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维权意识和应变能力,增强自觉依靠工会组织和志愿加入工会组织的意识。

进城务工人员是离家的游子,他们就犹如一叶孤舟,在人潮的洪流中漂泊,遭受着城里人的不公正对待,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闪烁耀眼的霓虹灯,他们的内心一片茫然,于是对家的思念与眷恋,对家的期盼与依赖,成为慰藉他们心灵的港湾。“家”,成了他们生命的灵魂和梦牵情系的伊甸园。

如今进城务工人员的规模越来越大,每一座繁华都市里几乎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楼房都凝结着进城务工人员的汗水,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影响改变着城里人的生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天生的“将军”,没有天生的“士兵”,进城务工人员希冀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融入都市社会为何如此之难?所以,我认为各级政府应该要切实贯彻并落实国家下达的各项政策,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权

利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权利。

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问卷编号尊敬的乡亲们:

您们好!我们是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现状,开展此问卷调查。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映调查情况的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希望有更多的政策能够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感谢您们的配合!

1、您家中有___口人,进城务工的有___个。

2、您现在的职业是什么?

A工厂工人B公司职员

C营业员D自由职业者 E 其他

3、您的月工资大概是多少?

A <1000元B 1000-2000元C 2000-5000元D 5000元以上

4、您在外的住房情况如何?

A极差B一般C好D极好

5、您觉得当地的政府是否切实关心进城务工人员? A很关心B一般C不关心

6、您的文化水平是?

A小学以下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专F大学

7、您家目前的生活情况如何?

A很好B一般C不怎么好

8、您知道现在国家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一些政策吗?

A知道B不知道C知道,但是不太清楚

9、您对这些政策的看法是?

A很好,保证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权利B基本生活能够有保障

C尚未落到实处,仍然存在不平等对待的现象

10、您子女的就学情况怎样?

A和当地的居民子女一样,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

B有接受义务教育,只是进校的手续很繁琐,费用很贵,用时太长 C没有接受义务教育

11、您有参保社会保险吗?A有B没有

12、您有和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吗?A有B没有

祝您工作顺利,全家幸福安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的数据统计表

第四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一年级一班

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班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师经常找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班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五年级二班

为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班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师经常找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班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第五篇: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2.7-9.3 如何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湘潭市雨湖区临丰学校肖秀莲

一、案例评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亿万农民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城市,并随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进城农民工子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弟走进城市校园就读。如何面对这些外来务工子弟,确实是摆在城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以及当地学生对待外来学生的态度,都会给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1.家庭情感的缺失捆绑了“候鸟”飞翔的翅膀

案例中的陈辉同学是一个不大幸运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父亲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一有空闲就沉醉在麻将娱乐之中。父亲打牌输了钱,就找孩子出气,甚至打骂孩子。母亲在家里没有地位,敢怒而不敢言。既不能给他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也不能给予他精神上的关怀。从陈辉和老师的交谈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懂事而孝顺的孩子,他很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他很希望找个法子,逃离让他感到压抑的家庭去社会闯荡而离家出走。家庭情感的缺失捆绑了候鸟飞翔的翅膀,如果不是老师的关爱挽救了他,倍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不知会如何发展。

2.老师用大爱为“候鸟”撑起了一片飞翔的天空

案例中的陈辉同学又是一位幸运的孩子,老师用大爱为候鸟撑起了一片飞翔的天空。他遇到了一位知他懂他的好老师,还拥有一批关心帮助他的同学。我天真地想:如果所有的外来务工子女都能遇到案例中这样的老师,都能像陈辉的同学一样关心外来学生,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以极大地包容心接纳那些外来的孩子,没有偏见误解,没有歧视排斥,真正做到“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天”,那该多好呀!而可怕的事实是,大部分孩子虽有机会入学,却无法接受更平等、更优质的教育,他们基本上是处于“边缘状态”的弱势人群。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对这些孩子缺少必要的关怀,会导致孩子逐渐产生对立和不满的情绪,加剧城市孩子和外来孩子的隔阂,给外来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产生阴影。因此,关注进城务工子弟势在必行。

3.家校携手,方能让爱不孤单

案例中的教师在尽心关怀孩子之外,最紧要的就是和家长取得联系。案例中的教师人为:年轻教师,无法改变他爸爸妈妈的思想,因为他们的思想根深蒂固,接受不了任何人的意见。教师特意上门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试图与家长沟通。然而,由于家长素质不高,态度漠然,教师经验不足,与家长沟通很不充分,可谓是一次“失败的家访”。如果教师能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努力,能够或多或少的改变其父亲对待孩子和其母亲的态度,家校携手,让爱不孤单,也许“候鸟的天堂”将更加广阔而明丽!

二、深度思考

有人这样说过:你想了解中国的国情吗?请从走近一个农民工、走近一个农民工家庭开始吧!农民工一边连着乡村,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着苦难,一边连着希望;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明天……正是由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如此沉重,以至于思索的心情一直难以轻松。

1.一种制度,一份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两亿人,在这两亿人的背后,有七千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58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年龄是在14周岁以下,8个城镇儿童当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

见过太多的外来工子弟求学路上的艰辛、困惑、迷惘,当他们被高额赞助费、借读费挡在学校的大门外,我们有过太多的揪心和叹息,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现状。农民工的子女是中国的娃,祖国的花!“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口号道出了教育平等的最高境界,也是最低底线。这些“流动的花朵”也应该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2003年9月温家宝总理专访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在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不仅表达了广大民工孩子渴望平等求学的一种呼声,也奏响了我国政府决心改善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的时代强音。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完善保障机制,采取“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式,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这是为农民工办的一件实事,也体现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原则。农民工的子女是中国的娃,祖国的花!这些“流动的花朵”成长在阳光下,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学上。这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时代旋律,弘扬和唱响这种旋律,是让人们看到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行列中来。

每每看到校园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欣喜他们在祖国这个大花园茁壮成长,每每听到课堂里传出朗朗书声,我感觉那是他们幸福的回响。

2.一个家庭,一份期盼

亿万农民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城市,他们渴望城里的月光能把梦想照亮,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跟城里孩子能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但调查显示,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多数民工的家庭收入依然偏低,很多家庭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下。民工家庭的低水平的物质生活很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期盼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期盼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让“流动的花朵”也灿烂芬芳,让“迁徙的候鸟”能振翅翱翔。

3.一所学校,一个春天

尽管有的农民工子女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相当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呈现出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面。城市公办学校的教学节奏、教学方法与农村有一定的区别,农民工子女一时难以摆脱旧有的学习习惯,跟不上学习的节拍,适应的周期较长。从综合情况来看,他们平均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适应城市学校生活。加之教学内容的变化,即许多农村认为的“副科”也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让他们在感到新鲜的同时,也认为学习负担较重,不知道这是提升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一般不会认真完对待。一些科目要求的知识积累也是外来孩子所匮乏的,比如普通话和英语的发音方法、音乐美术、计算机基础等,这些都形成了事实上的学习障碍。

二是心理方面。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借读”的身份让他们有自卑感;成绩的平庸也让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农民工的家庭条件不太优越,因此衣着、学习用具等物品和城市学生相比显得比较简陋,这让他们觉得难堪;城市学生活跃的思维、较强的组织能力也让他们感到相形见绌;城市学生的谈话方式、独到的认识都让他们有一种心理压力;在相对贫瘠的农村文化和丰富的城市文化对比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差异。因此,在心理上,农民工子女并不认同平等的学生身份,而处于一种压抑的精神状态。一些敏感的学生甚至觉得自己在评奖、评优中受到了歧视。因此说,心理上的不自信往往是农民工子女所处的环境造成的,也是在城乡对比中不自觉形成的。

三是家庭环境方面。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条件相对比较贫困,父母的知识水平相对不高,而且常常处于为生计而奔波的状态中,对孩子的关照不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个别还要经常搬家,对孩子进行作业检查和指导也就无从谈起。一些进城务工子女还要承担较重的家务劳动,家长难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则打骂。另外,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的遭遇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尽管努力但仍然很难实现,必然受到家长的责问,因此他们在家庭中找不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怎样让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够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树立自信心,增加日常学习、生活的内在动力。我们学校、班级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学会感恩”等,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为他们提供走近、了解并关心自己孩子的机会。这样家长既可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又可以加强与子女的情感联系。看到父母亲自来学校和自己一同参加活动,孩子的心里是会萌生一种幸福感的。也可以在班级内举办“说说我的家人”等主题的写作、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说、写的过程中体会家长工作的艰辛,理解家长的心也会油然而生。有了这样的情感,孩子也就更愿意与家长沟通了。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如何与他人交流”等内容的讨论活动,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交流的乐趣。久而久之,尘封的心门是会打开的。

我们临丰小学就是接纳外来务工子女比较多的一所学校,对于这些外来孩子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采取“免”帮”“树”等有力措施。“免”,即从2008年春季开始,免除特困农民工子女学杂费,实行免费教育;“帮”,即学校党支部成立爱心基金,每名党员每年捐款帮扶农民工贫困生;“树”,即学校以班为单位每学期评选“小明星”,以学校为单位每年评选“小名人”等措施。每月一个教育主题,每周一个教育重点,逐步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的人生之路奠定根基。

我这个班级外来孩子也比较多,今年湘潭市中考第三名就是来自我们学校我们班级的楚浏阳同学。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和老师的关爱下发展得很优秀的孩子。她的父母很感谢小学的领导和老师对她孩子的关爱,又把第二个孩子送到了我们学校就读。这位孩子就是我们班主任座谈中提到的那位小楚,也就是李娟娟老师班上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故事中的主人公。

多萝茜·洛·诺尔特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很著名的几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这一段辩证的言论,要说明的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空间,才能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但愿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通过努力和实践,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既“进得来”,又“留得住”,还“学得好”。但愿我们的每一所学校永远拥有农民工子女的春天。

4.一份温暖,一份力量

这些孩子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也许更为敏感而偏激。活泼大方的城市孩子固然可爱,但这些处在社会边缘的孩子则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倾注,他们像弯曲枯黄的幼苗需要雨水,需要阳光。我们“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地告诫我们,对待“迁徙的候鸟”、“流动的花朵”切不可简单粗暴。教师爱的源泉是治疗孩子心灵创伤的圣药。

像以上案例中的袁老师,就拥有一颗博爱而平和的心,学生出现了状况,她没有急于处理,而是及时了解情况,即使在找不到和学生家长任何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她也能积极想办法,主动去家访。当她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状况后,没有因为家长的冷漠或无奈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融入集体,老师的安慰和鼓励,让他有了温暖;班上同学的善良和关心,让他感受到了温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就要围绕这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环境创造三个方面展开。

①学习指导教学方面必须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是在共性上的指导,找出他们共同的知识缺陷,进行小组集中指导;其次是在个性上,根据个人现状,精选教学内容,由各科教师进行单向辅导,可以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辅导,亦可课后个别指导;最后是特长方面,要积极发现农民工子女某一方面的优势,并进行专题指导,确保形成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指导必须是在班主任的协调下进行,全班教师的共同行为。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不但可以分解班主任的压力,而且更能全面培养学生,使他们获得均衡发展。除了教师的指导,还可以采用建立互助组的方式,即让农民工子女组成学习小组,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可以减少交流的阻碍,也可以进行知识的互补,促进他们的共同提高,而且“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

②心理疏导在心理上主要是重视“融合”教育。首先班主任对进城务工子女不提出过高的要求,特别是初到班级的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很容易达到的要求,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认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客观的评价,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在班级中的每一个有意义行为,让他们的每一次有效行动都得到及时的表扬。最后是教师的身教,特别是班主任,不仅在口头上表扬他们,更应该在学校和班级环境中对他们有特殊的“尊重”,让其他同学看见老师对他们的真诚态度,从而确立全班同学和农民工子女相处时持有的正确态度。在我们班级,我曾开展过“老师评手”的活动。在一次大扫除后,我在黑板上画上了许许多多的手,写上主题词“评手”,咱们班外来农民工子女被当选为“巧手”、“勤手”、“高手”、“里手”。这样的活动又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从孩子们精彩纷呈的作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个农民工子女在班级所享受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看似很普通的一次劳动总结,却是我不着痕迹的思想教育。没有简单的表扬批评,没有是非观念的灌输,而是我精挑细选的种子,是埋设在孩子们心中的精神之种,这些“手”变成打开孩子封闭心扉的金钥匙,变成了城乡孩子互动的“五彩石”,你能看到城乡孩子思想碰撞的火花,你能看到城乡孩子心灵交流的光辉。来自邵阳市隆回三班的戴金平老师说:她们班有个云南来的女孩子,读书时方言很重,每次读书时都会惹来其他学生的嘲笑,她就笑着说:“某某读书很有特色,我们应该认真听!”渐渐的同学们也习惯了。现在这个女孩子的成绩已经是班上的前几名了,朗读也有很大进步,再也不会有同学嘲笑了。可见,教师正确的引导无论对外来务工子女还是当地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效地教育。它能促进孩子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③环境创造努力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农民工关于教育子女的知识不充备,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子女方式。

一是利用讲座等形式,帮助外来学生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培训家长和培养孩子同样重要。多年以来,我一直是这样做的,而且一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老师。当很多班主任认为开家长会无话可说时,我总是会有很多话要和家长交流。罗列一下近几年我们召开家长会的主题吧,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孩子共成长》、《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成长中的心理关注》等。

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同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家校联系本(记事本),每天把作业及孩子的一些表现打在记事本上,让家长每天看记事本并签字,这样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及班级的一些情况,同时也让家长把对孩子教育有遇到的问题,及对学校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写到记事本上,我第二天看,这样及时做好家校的沟通和联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我还通过家访及电话、短信 QQ群班级博客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影响指导他们调整心态,学会与孩子沟通。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我告诉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只有内心充满幸福感的孩子才有足够的能量去爱别人爱社会。

三是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利用家长会及小范围交流的机会,采用家长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方式,可以请 “好家长”进行经验介绍,让“困惑”的家长进行咨询。换了一种形式又是一种新感觉,家长们面对面进行交流有一种亲切感。

结束语:

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教育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他们的教育要未雨绸缪,及早制定预案、发现问题、有计划进行实施,将会更有效地完成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一所学校、一个春天,一份温暖、一份力量。处在社会边缘的“流动的花朵”、“迁徙的候鸟”他们更需要关爱。多给他们一缕阳光,他们的心灵就多一点温暖,他们的人生就多一片灿烂。阳光生活,从“心”开始。只要心里有爱,就会听到“流动的花”灿然怒放的声音。只要心里有爱,我们就能为“候鸟”撑起一片飞翔的天空。

下载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3-28-3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制度3-28-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摘要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是不容忽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面临受教育机会不均、受教育质量堪忧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制度的制约和资源......

    焦作市进城务工人员范文

    焦作市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一条根据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失业证明

    失 业 证 明 我村村民住 于年 月至工作,月收入返乡,现失业在家。特此证明 ,性别,现年岁,家 ,身份证号码 ,本人年月在省(市) 县(区)从事 元,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因 核实人签字:村委......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2016.65篇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

    进城务工人员现状问卷调查[范文]

    附件:进城务工人员现状问卷调查尊敬的同志:您好!我是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的学生。为了丰富大学生暑假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的深化《毛......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管理之我见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管理之我见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是改革开放形势下人、财、物大流动所带来的“副产品”,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这一现象造就了当前......

    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监控制度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监控制度为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消除或减少进城务工人员因劳资而产生的纠纷矛盾,特制订如下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 一、企业工资监......

    进城务工人员《实施办法》修订稿2010.1.25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进城务工人员互助帮困实施办法 (修订稿) 为进一步落实外高桥“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关心和缓解进城务工人员生活中发生的突发性困难,维护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