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现实依据

时间:2019-05-15 13:1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现实依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现实依据》。

第一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现实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学习参考

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现实依据。

答: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一,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

任务的必然要求。

(具体参见课本P274)

第二篇: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各尽其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得其所,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和愿望都能得到合理的满足。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

龙岩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龙岩。

发展和谐的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双高普九”,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整合。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打造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繁荣广播电视,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继续对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实施医疗补助。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落实人口与计生工作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建设领域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更好地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问题,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加快发展慈善事业。

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力争2008年、确保2009年完成中心城市13家水泥污染企业关闭,扎实推进除中心城市以外其它污染企业的关闭工作,确保2010年年

底前全部关闭。继续抓好九龙江、汀江、闽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

源污染,推进垃圾、污水、噪音等的综合治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

环境监测与执法,切实控制和削减排污总量。重视资源节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强化“青山挂白”、重点水土流失区治

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抓好植树造林和生态公益林管护。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扎实推进“平安龙岩”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

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

整治,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建设,改善村(居)委会办公条件,完善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推进和谐创建活动

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

“双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武警消防和人民防空工作。继续抓好统计、民族宗教、外

事侨务、老区、信访、气象、水文、普法、档案、地方志、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

作。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粮食播种面

积稳定在285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林竹、果茶、烟草、花卉等优势产业和红心

地瓜干、河田鸡、连城白鸭、咸酥花生、黄兔等特色产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

系,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农业。重点扶持肉制品、果蔬制品、竹制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

首批1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抓好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等7个龙台农业合作示范区

和台湾优良品种引进繁育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

训4.5万人,争取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3万人。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发展“10+3”产业,推进工业“九大基地”建设。确保180个工业

重点新增长点项目实现新增产值75亿元以上,90个工业重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100个重点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电子信息应用项目顺利实施。精心组织实施“百家千户”

培育工程,力争年内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家。支

持福建煤电、马坑矿业等企业上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继续做好万亩工业用地报批征用和

标准厂房建设工作,鼓励发展“飞地工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抓好冠豸山、客家土楼、红色旅游区和乡村旅游区建设,积极开展创建

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优秀旅游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活动,办好市第五届旅游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和15%。加快闽西交易城二期、闽西粮

油饲料城二三期、闽西现代物流园区、汽车及配件专业市场等物流项目建设。加大普通商品

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建设力度,规范物业管理。组织好第三届工业企业银企洽谈会,落实对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奖励政策。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巩固港澳台和沿海发达地区等招商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东

南亚、欧美发达国家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招商。用好“5·18”、“6·18”、“9·8”等大型招

商平台,办好建市10周年庆祝活动和第四届“11·18”中国龙岩投资项目洽谈会。加强产业招

商和园区招商。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落实出口退税和外贸出口奖励政策,完善“大

通关”机制,扩大外贸出口。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市科技创业园和面向重点产业的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争

取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认真组织参加第五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促进项目

成果常年对接和交易。完善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创新

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抓好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节能工作,建立

1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新增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2-3家。全面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

污染综合整治,其中九龙江流域基本完成养殖业治理任务,汀江、闽江流域完成50头以上

规模养猪场的治理任务。关闭中心城市第二批3家水泥污染企业,强力推动除中心城市以外

其它污染企业的关闭。启动龙岩化工厂搬迁。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提高科学开发利用水

平。

切实改善民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劳务派遣机制,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农民房屋保险,推进农业保险,实施农村部分离任村(居)主干养老补助,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城乡低保工作,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3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健全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推进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迎评前期工作。认真做好迎接联合国专家组来岩考察永定土楼申报“世遗”工作,启动古田会议旧址群维修保护三期工程,完成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展馆改版,精心组织纪念建军80周年等重大活动,改造完善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10万用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实施乡镇卫生院“百院建设、千人培训”计划,选派百名医生帮扶百所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组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与开发,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导向机制,确保人口与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扎实推进“平安龙岩”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三基”工作,强化信访和矛盾纠纷调查排处,继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深化拓展年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责编:

龙岩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

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以“十镇百村”试点为示范,促进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农村和谐。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完善和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

食生产的基础上,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

力发展优势特色种养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

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

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与台湾的农业合作。扎实推进乡镇工业

集中区建设,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健全农

民转移就业的支持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推进农村水、电、路、通信等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公路、水利设施管理维护机制。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汛抗旱和林业“三防”

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工程建设。继续

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推行“五清六改”,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全面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农村文化“百镇千村”建设工程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加强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龙岩市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已改制企业的规范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健全国有资本经营激励约束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管理行为。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税收征管。继续做好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完善卫生监督体制,健全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推进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普通公路征费体制改革成果。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按照产业政策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在引导外资投向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有新突破,在吸引外资来岩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地区总部等方面有新成效。主动承接台湾机械、轻纺、电子等产业转移,密切龙台旅游协作。积极参与重大经贸招商活动,做大“11·18”中国龙岩投资项目洽谈会平台。健全签约项目的跟踪推进和协调服务机制,促进项目报批、到资、落地、建设。完善鼓励出口的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推进社会资本与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服务业的有效对接,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龙岩市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强化区域互动融合,促进城乡同步、区域协调、全面发展。

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抓好龙岩经济开发区和龙州工业园区建设,壮大中心城市经济实力。继续滚动实施一批城建项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系统,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事业和酒店、商务等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抓好城市规划编制,注重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按照“市区一体、责权统一,建管并举、疏堵结合”的原则,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违章建设,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处理好条块关系,推进简政放权,健全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财政、信贷、科技、人才等的支持,促进各县(市、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园区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

事业等的扶持力度,缩小县域发展差距。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继续抓好小城镇和新村规划建设。

提升区域协作水平。加强与厦门的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和厦泉漳龙城市联盟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协作配套、市场相互开放和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山海联手壮大闽西南一翼。继续深化闽西南5市、闽粤赣边和闽粤赣13市的区域经济技术协作。

今后五年,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龙岩老区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龙岩市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争取更大作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我市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和我市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落实“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前、通、借、联”的发展要求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的部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地推进新一轮大发展,充分发挥龙岩在海西纵深推进中的前锋作用。

主要目标是: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15%,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达到国家标准。生态型经济枢纽六大支撑体系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显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外开放明显扩大,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明显进步。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总量超过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5%,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内联引资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增长50%,外贸出口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万元GDP能耗下降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全省第一,工业用地平均投资额有较大幅度增长。

龙岩市坚持发展与调整、规模与效益相结合,努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的产业发展格局。

做大做强“10+3”产业。滚动实施工业“三类项目”,加大对优势企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配套,力争到2011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00家,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配套化发展的产业组织体系。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规划布局,继续抓好工业用地报批征用和标准厂房建设,健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提高园区集约化水平,努力培育若干个每平方公里产值达到或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园区。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环保设备重要研发生产基地、南方重要的烟草生产加工基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生产基地、铜材料供应与加工基地、水泥建材基地、能源生产基地、钢铁生产基地、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继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完善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常年对接机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市科技创业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加强节能降耗,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扎实推进年产3万吨以下小煤矿的关闭和单机5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复合型科技人才、管理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增强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支持企业争创品牌,加强品牌保护。

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打造红色旅游、客家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市场营销,密切区域协作,把龙岩建成福建西部风情旅游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商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

第三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前一阶段,我着重加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几点个人体会。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指导和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的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因此,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对松原来讲,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就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机遇。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继实施东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在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省里研究确定了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在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市里也提出了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既是我们审时度势、洞察时机、把握机遇、敏锐应对,适时提出的适应性目标,也是力求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和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松原的情况看,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利润、招商引资、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支柱产业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期、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尚未形成;在建及储备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产品结构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还不多,对全市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比较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滞后和不足等等。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心百姓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任务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构建和谐松原必须牢牢把握的几个原则构建和谐松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推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松原的物质基础。建市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动员全社会扶贫帮困,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全市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无论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还是在帮扶困难群体的支出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因此,对我们来讲,要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惟有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松原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深刻认识到,仅靠GDp的增长是无法支撑起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坚决克服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协同共进。

(三)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百姓福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只属于工具性范畴,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致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买得起房,养得起老,进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离开城市经济的强有力支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目前,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松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日子过好了,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正确方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以城乡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构建和谐松原的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求实的态度,完成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

(一)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构建和谐松原增强经济实力。要坚持工业立市、项目拉动战略不动摇,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对前郭炼油厂2万吨聚四氢呋喃、吉安生化21万吨冰醋酸等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搞好服务,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对长化集团100万吨复合肥等项目,要搞好可研论证,推动项目早日启动实施。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四大基地”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形成,尽快谋划5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市项目不断档,发展不停步。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要切实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吉林石油集团热电厂5万千瓦二期和市啤酒厂异地扩建等项目。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规范操作程序,积极筹措改制成本,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为构建和谐松原夯实基础。要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建设具有松原特色的优质粮、优质畜(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三大产业带。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大规模、高起点、专业化、外向型”和“小规模、大群体、特色型”的原则,围绕粮食、畜禽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草业和水产业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民就业服务,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构建和谐松原借力助推。要抓住全省鼓励发展工业集中区的有利时机,以《全市开发区暨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力争取得大的突破。在发展定位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创业平台。在整体布局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重点围绕交通干线和中心城镇展开。今后五年,全市要争取建立2-3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10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和15个特色工业园区。对现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提高承载功能。要对政策进行梳理规范,重点落实好供地、水、电、汽、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增强项目的吸引力。要培育招商文化,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搞好跟踪服务,引进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牵动和支撑作用的科技型、外向型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强与嘉吉、华润等知名企业和集团的合资合作,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取得突破。

(四)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构建和谐松原打造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为城乡建设与和谐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规划既要保证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又不能模糊重点,齐头并进。要抓好规划的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避免规划的无序性。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城市基础建设工程。要加快城中村、城中乡的改造步伐,继续抓好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迅速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建筑工地、

第四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前一阶段,我着重加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理论的学习,并结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几点个人体会。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指导和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的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抢抓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因此,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对松原来讲,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就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机遇。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谋划全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继实施东部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在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省里研究确定了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在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市里也提出了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既是我们审时度势、洞察时机、把握机遇、敏锐应对,适时提出的适应性目标,也是力求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前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和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在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松原的情况看,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利润、招商引资、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等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支柱产业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长期、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尚未形成;在建及储备项目中科技含量高、产品结构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还不多,对全市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比较少;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滞后和不足等等。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心百姓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任务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构建和谐松原必须牢牢把握的几个原则

构建和谐松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推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谐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成的。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松原的物质基矗建市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对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动员全社会扶贫帮困,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全市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无论在公共事业的投入上,还是在帮扶困难群体的支出上,都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因此,对我们来讲,要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惟有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构建和谐松原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深刻认识到,仅靠GDp的增长是无法支撑起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坚决克服在经济建设上舍得

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协同共进。

(三)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心百姓福祉。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收入分配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只属于工具性范畴,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致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买得起房,养得起老,进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坚持城乡联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离开城市经济的强有力支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目前,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松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的日子过好了,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因此,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正确方针,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以城乡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构建和谐松原的各项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求实的态度,完成振兴松原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松原的历史任务。

(一)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为构建和谐松原增强经济实力。要坚持工业立市、项目拉动战略不动摇,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开发建设,对前郭炼油厂2万吨聚四氢呋喃、吉安生化21万吨冰醋酸等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搞好服务,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对长化集团100万吨复合肥等项目,要搞好可研论证,推动项目早日启动实施。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四大基地”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形成,尽快谋划5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市项目不断档,发展不停步。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对吉林油田分公司、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要切实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吉林石油集团热电厂5万千瓦二期和市啤酒厂异地扩建等项目。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规范操作程序,积极筹措改制成本,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为构建和谐松原夯实基矗要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建设具有松原特色的优质粮、优质畜(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三大产业带。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大规模、高起点、专业化、外向型”和“小规模、大群体、特色型”的原则,围绕粮食、畜禽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草业和水产业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民就业服务,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进程。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构建和谐松原借力助推。要抓住全省鼓励发展工业集中区的有利时机,以《全市开发区暨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力争取得大的突破。在发展定位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创业平台。在整体布局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重点围绕交通干线和中心城镇展开。今后五年,全市要争取建立2-3个国家级开发区、10个省级开发区、10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和15个特色工业园区。对现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供水、供电、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提高承载功能。要对政策进行梳理规范,重点落实好供地、水、电、汽、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增强项目的吸引力。要培育招商文化,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搞好跟踪服务,引进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牵动和支撑作用的科技型、外向型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强与嘉吉、华润等知名企业和集团的合资合作,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取得突破。

(四)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构建和谐松原打造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为城乡建设与和谐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规划既要保证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又不能模糊重点,齐头并进。要抓好规划的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避免规划的无序性。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城市基础建设工程。要加快城中村、城中乡的改造步伐,继续抓好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迅速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切实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建筑工地、整顿散装货物车辆、取缔露天烧烤和治理城市“牛皮癣”等专项整治攻坚战,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

做好松原大桥、沿江开发、江南公铁立交桥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松原提供有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当前,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生活性和公益性服务业。抓好农村危旧校舍改造、敬老院改造和电视网络改造,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继续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抓好就业援助工作,确保下岗人员实现充分就业。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体系,落实好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巩固“两个确保”,实现“三条保障线”的有效衔接。要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化建设,妥善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xx和突发事件,打造“平安松原”。切实做好信访工作,把解决问题与推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篇:专家阐述和谐社会理论提出背景

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香港大公报就此刊登了对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的采访文章,对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进行了阐述。~年春节刚刚过去,中国最精英的一批高级干部便云集在中央党校,包括近200名中央和地方大员──位于各权力机构的省委书记、省长、部长,在此参加一年一度的省部级高级研讨班。今年的研讨专题为: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春节后办班成惯例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教授参加了这次研讨班的具体工作,严书翰教授告诉大公报记者,自本世纪始,中共中央在春节后至“~”前召集省部级“一把手”就中共最新理论主张在中央提前进行研讨已成惯例,例如,2002年,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研讨;~年就“十六大”精神统一认识;~年则是研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1989年以来,中央党校校长先后由中央政治局常委级的~、胡锦涛、曾庆红担任,其中胡锦涛任校长近十年。中共“十六大”后,曾庆红接替胡锦涛出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校在中共的理论建设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今年2月19日,胡锦涛亦是在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阐述“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并首先在中共~中统一认识,进而再推进至全党。“一把手”统一思想作为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参加了此次省部级高级研讨班的全过程,并对与会高级干部讨论之热烈,思想之共鸣感受尤深。他透露说,在七天的研讨中,除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对和谐社会理论作系统阐述用了半天时间之外,闭幕式由曾庆红作总结用了半天,还用了一天半时间由五位部长作专题报告,其余四天半都交给与会者讨论,在四天半的讨论中,这些书记、省长、部长们分别联系所在地区及所分管的领域理解、发挥胡锦涛的报告,亦表示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理论及时适时,在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及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建设和谐社会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是中国未来社会之必须,亦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近200位~云集,五位中央常委与会,多数中央政治局委员到场,其规模俨然是中央委员会的一次全体会议,而且这些中央地区级大员不得请假,闭门读书,难得有如此环境研究理论,提高理论,在中央最高学府中做七天学生。缜密思考提出理念文章说,曾庆红对此次研讨班寄予的厚望,评价很高,他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理清思路,谋划和谐”二十四个字作为开班宗旨。以严书翰教授的理解,中央在中国已进入总体小康这一特定时刻提出和谐社会理念,决不是哪个人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也决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是深思熟虑后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严书翰说,新一届中央头脑很清醒,考虑很清楚,尽管中国以2000年达到总体小康成为划时代的界碑,但是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至3000美元阶段往往是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发生夭折的关键阶段,远则拉美,近则亚洲“四小龙”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没能绕过此阶段。当然,包括香港和台湾省在内的“四小龙”成功地越过了这个阶段。胡锦涛2月19在党校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目前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分配不公矛盾复杂所谓发展的黄金期,就是任何一个国家进入这一时期都会有大的发展和大的举措,例如中国从新世纪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修建青藏铁路和南水北调等。所谓矛盾凸显期,就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的矛盾比较集中的时期。首先,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从中折射出国家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其次,人民内部各阶层的分配差距拉大。尽管彻底否定了阶级斗争,现在国内不存在阶级对抗,但工农等各阶层之间存在着分配不公的问题。工人中还存在着低收入、下岗、失业;农民内部也有变化,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农民工,有的成为失地或无地农民;公务员内部也有利益矛盾,“阳光工资制度”出发点是好的,将公务员的收入放在阳光下,但目前只有沿海几个省实行,中央和国家机关无法实行。各个阶层之间利益发生了变化,虽然对抗不存在,但差别和矛盾肯定存在。下层百姓须得实惠严书翰说,如上两个特点决定了两种可能性:一是执政党和政府采取妥当政策,就可以带领人民平稳度过这一关键期;二是如果执政党和政府头脑发热,政策失误,则会激化矛盾,不但会造成社会动荡,而且还会阻碍经济与社会发展。亚洲四小龙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发展中国家的“拉美现象”则是不成功的案例,例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下台很能说明问题,该国GDp很高,但下层百姓未得到实惠。严书翰说,上述历史教训可以认为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一。他说,中共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其执政基础亦会受到因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矛盾的挑战,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将有助于执政基础的巩固。严书翰表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将为未来中共执政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和新变化。以往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那些有悖于“社会和谐”的思维和做法都要予以调整,予以更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下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现实依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现实依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家阐述和谐社会理论提出背景

    文章标题:专家阐述和谐社会理论提出背景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香港大公报就此刊登......

    专家阐述和谐社会理论提出背景

    专家阐述和谐社会理论提出背景 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香港大公报就此刊登了对中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指导和促进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成熟的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关于大学生就餐地点选择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我们大学生在审视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以和谐的理念重新创建校园文化。而就餐已成为新时期......

    政策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政策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一、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述要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最近在山东省青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模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