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说我的毕业论文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人文科学系 093班梁慧娇
说说我的毕业论文
漫长的大学之旅即将结束了。对于已经进入毕业班的我们,要做的最后的准备了。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我们的毕业论文。
由于是第一次写毕业论文,刚开始都不知从何入手,只是对毕业论文的概念有些浅层的了解,具体连规范的格式都搞不清楚。虽然网络上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有些格式却存在着些微的差别,而选题类型更是五花八门。看着别人写的一篇篇“长篇大论”,我真想晕过去。我是不善于写书面文章的人,写的东西大多很口语化。像毕业论文这么重要的稿子着实让我伤透了脑筋。起初我想到可以从网络上摘录一篇论文,修改一下就好了。听其他学校的人说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后来听了老师的说明以后,我再伤脑筋也只剩下自己写这条路可以走了。不过好在还有30%可以引用别人的描述。
至于选题,我则是从网络上的选题列表中选择的。当然,选题时我优先考虑了自己比较擅长的课题。我先后发了四个课题询问知道老师是否合适。但老师给我的回答都是:我的选题太泛,不好写,建议我选个范围小的,主题性较强的。我选了三次,最后决定选择“个人网页设计”这个课题。毕竟学过的科目多少会比较熟悉。而且,网页设计的画面感比较强,我也比较擅长。就这样,课题算是定下来了。接下来我就忙着构思,查资料了。
我下载了几篇与我的课题相关的文章,粗略地看了一下内容结构。我傻了,光是网页设计也有那么多的研究方向。不过我想这次的选题应该不算太泛,所以我选择了一个角度,开始拟大纲,然后再写-1-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人文科学系 093班梁慧娇
开题报告。在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我思绪有些混乱了,写出来都分辨不清是在写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案,是选题依据还是研究目标了。最后,我只能凭着自己的分析判断把它们归类了。光是开题报告,就花了我整整一天的时间。还没算上之前查资料、拟大纲的时间。我看了几遍以后,就这样发给指导老师了,等待老师的回复。
为了不浪费时间,我紧接着就开始写论文初稿了。在写的过程很不顺利,我经常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在写初稿时就改了又改。可能我应该先写个大意,等完成的时候再仔细进行修改。但是我就是不写到满意就无法放过。我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错了。可能是起步太晚,也可能是思路还不够清晰,我边写边改,边改边写,至今还无法完成。
遇到了这么多的关卡,我想最困难的要数分步分类地写设计内容了。搞不清楚应该先考虑什么,后考虑什么。有的设计内容是同级性质的,有的是有区别的。我常常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过后又想到前面好像遗漏了某些内容。虽然用Word写,这个不成问题。但是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就难免会有不自然的。结果修改任务比写作任务还要多,进程就更慢了。
论文虽然还没完成,但是,我觉得在写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很好地锻炼了我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参考资料,我发现了不少之前没注意到的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我的设计思路。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也许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相信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第二篇:说说英国毕业论文怎么写
又是一年毕业季即将到来,同学们的毕业论文是否都准备妥当了呢?临时准备可是来不及的哦!想要写好一篇毕业论文,首先我们要了解论文的考察目的,及时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哦!下面优越论文网服务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
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分类,由于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论文的内容性质分类。按照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设计性论文,其中文科类的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一种是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试验和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察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和对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
二、论文的议论性质分类。按照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理论文主要是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比如提出某种观点的就是立论文,这类毕业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相反的,驳论文就是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这种论文侧重于反驳,批驳某种错误的观点、见解和理论,除了按照立论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以上是优越论文网老师对于毕业论文的常见分类进行的介绍,各位留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研究方向来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类型。对于更多毕业论文类型以及其他方面的指导敬请期待下期内容。
优越论文网团队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由外国名校毕业,有着绝对专业的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很好的辅导同学们的各科论文作业。一届又一届的学子顺利在优越论文网服务老师的指导下毕业。如果你也在论文写作或者出国留学方面碰到的难题,不妨也打电话来咨询优越论文网服务老师吧,我们有专门的客服老师全天在线哦!优越论文网是一家英国留学申请与论文作业辅导的正规机构,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帮助了英国高校学生顺利申请了一大批英国名校,以及辅导留学生们完成了coursework, assignment, essay, assignment, research proposal, presentation等各种文书的辅导,得到成千上万的留学生的真正认可.到2016为止,优越论文网实现了客服24小时在线一对一的客户沟通;我们拥有最专业的评估团队, 我们的turn-it-in系统检测帮助留学生朋友保证他们的论文原创性; 同时, 我们还有着庞大的英国院校师资力量支持等优势.
第三篇:我的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西价值观念与汉语教学
刘佳
人文学院07级对外汉语班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掌握中国深层文化的多少和程度决定了他们习得汉语的效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人们对外来文化中的心理积淀、观念定势、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等深层隐蔽的文化层,是最难理解和接受的,也是第二语言习得者(特别是欧美学生)最难跨越的文化障碍。但是,其中的价值观念差异是起统率作用的,所以,如果这部分差异被汉语习得者理解了,其他深层文化差异也就容易理解得多了。本文列举儒家中典型价值观念与西方相应思想观念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汉语。关键词:儒家;谦逊;人名;基督教;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一、儒家的自谦观念与西方的个性张扬
几千年来影响中国人最深远的深层价值文化就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四书》、《荀子》、汉儒到宋明儒来看,他们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以仁爱为中心展开的,而谦让就是其重要的范畴之一。虽然历代儒学谦让观念的发展有所变化,但直到今天其核心意义变化甚小。尽管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随着世界的全球化也被部分全球化了,但儒家的谦让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存留在中国人的思想里。“让”即谦让、谦逊。“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道德价值取向。下面就从文化因素所依附的词汇系统和语用系统来探讨儒家谦让价值观这一文化因素:
(一)词汇系统:
1.现代汉语常见的谦辞有:
“拙文、拙作、拙著、愚见”:其中的“拙、愚”都有笨、傻的意思,这里用来自称。“见笑、献丑”:是让内行人笑话、表现得不好的意思。
2.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含“谦”字的词语有:
谦恭、谦让、自谦、谦敬、谦卑、谦厚、谦和、谦谦君子、谦顺、谦虚、谦逊等等。
3.常见的成语有:
“不揣冒昧”:不考虑自己的莽撞,言语、行动是否相宜。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4.表现儒家“让”观念的俗语和谚语有:
<俗语>
“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讽刺不谦虚的人。<谚语>
“人要虚心,竹要空心”;
“一分荣誉,十分责任,一分成绩,百分虚心”:指有一分荣誉,必须有十分的责任心保持它,有一分成绩,必须有百分的谦虚精神。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表示人的眼界需要不断扩大。
“实干能成事,虚心能添智”;
“让人路宽,堵人路窄” 和“让礼一寸,得礼一尺”:都指谦让别人能获益。
5.称呼语:
自古至今,汉语中有大量的谦称。如,古代汉语自谦词语有:家父、家母、内人(妻子)、鄙人(自己)、犬子(儿子)等;近现代的有:学生、晚辈等。另外,中国人一般会选择那些在人们心目中有地位、受人尊敬的职业名称来称呼别人或其他单位,如:段教授、徐工程师、李会计、蒋老师、胡律师、贵校、贵公司、贵姓等用法比比皆是。
但在英美等国,许多大学生对他们的老师教授直呼其名,不会被认为不礼貌,相反它表示师生之间的平等和教授的平易近人。而在中国执教的外国教授,听到中国学生以“professor”加老师的姓氏来称呼他,反而觉得学生是在有意和他保持距离,因此感到不快。
(二)语用系统:
1.中国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比较注重运用谦辞客套。比如,中国人宴请时,虽然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请别人吃饭,中国主人也常会说:“没什么菜招待”、“不会烧菜”、“吃顿便饭”之类的客套话,真正把对自身的贬损夸大到了最大的程度,以此来表示礼貌。因此,中国人谈话常常是遵守谦虚准则的。当然,中国人“劝食”属于礼仪语用上的言语交际,这一点常常会使西方来客百思不得其解。主人在宴席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请客人多吃,甚至不征求同意就亲自将菜肴夹到客人碗里。其实这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希望客人在自己这里得到好的招待,并没有强迫的意思,如果客人不愿意多吃,只需要礼貌地向主人表示自己已经吃饱,并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就可以了。
2.在上司或者长辈称赞某人取得的成就时,中国人常常用否定称赞话语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谦恭和懂礼貌。而在正式的公开场合发表演说时,对自己已取得的成绩也不会过多地提到。比如,有人赞扬你的外貌或成就时,中国人可能会以“不”、“您实在是过奖了”或者“我做得还很不够”等话来做出反映;还有中国人的答谢用语常常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职责”向致谢人表明自己的礼貌和谦恭。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他们“尊人”但不“贬己”,西方人对别人的称赞一般都是欣然接受,然后说一句“Thangk you”“it is my pleasure”之类的话。因为他们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美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因而是礼貌的。中国的“礼让、谦虚”观念使留学生对“没什么菜招待”、“不会烧菜”、“吃顿便饭”“我做得不够”“我还差得远”诸如此类交际用语的言外行为的理解不同于中国人。他们常会认为这是“说谎”的行为,就会产生怀疑“为何不顾事实?”。而对“饭菜不好,招待不周,请多见谅!”这类客套话的言外行为的理解是“道歉”。
综上所述,中国人崇尚谦逊为美;西方人注重个人意志、个人价值和个人权利,鼓励个性的张扬释放。中国的这种自谦观念文化因素往往导致欧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又没引起重视,为了使他们克服这个困难,有必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协助他们对比分析儒家谦虚价值观念文化因素和相关欧美价值观念文化因素,从而帮助欧美学生构建相关价值观念文化图式,最终,有助于他们习得这部分文化并有助于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英汉人名文化对比
人人皆有名,人一生下来就有自己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指代他本人的专一而永久的符号,但人名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又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符号代码,它还含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信息,不仅体现着父母及长辈的期望,也浸透着本民族、本家族的文化心理意识、文化道德观念以及文化理想追求。下面就通过对比英汉人名的异同,挖掘出中西文化深层次的东西。
(一)相通之处:东西方人名皆可以辨别性别,体现了重男轻女的共性。
1.仅就“名”的内涵而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男名大都张扬着霸气,而女名则较柔弱娇媚,本意为取悦于人。
(1)在东方人名中,男名多呈阳刚威武之气、经天纬地之才、气宇轩昂之态,大有“昂仰七尺大丈夫,顶天立地男子汉”之气魄。如东方男名多出现“刚、威、博、智、健、伟”等表现其能力和智力的字;还有一些常用字多取自大自然中一些处于主宰地位并且被赋予某些超人神力的事物,如“雷、峰、海、滔、虎、龙”等;而西方男名也体现了这一精神,如Erich(英国著名作家埃里克·布莱尔之名)是永远有权力的万能者,Eugen(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尤金·奥尼尔之名)本意为高贵的,睿智的。Lionel(美国著名作家、批评家来昂内尔·特里林之名)意为“年轻的凶猛的狮子”。
(2)与男名相比较,女名则多蕴含秀美靓丽之貌、温柔贤惠之情、文雅高尚之德。女名多用阴柔的字眼,或表示容貌的娇媚,如东方女名多取字“美、娇、丽、秀”等,而很多的西方女名也体现此意,如Mandi(曼蒂)意为“甜美、娇媚”,Cor-nelia(科妮拉)意为“有女人味的,羞怯的”,Fanda(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获得者简·方达之名)意为“温柔、体贴”;或取字于闺室之内的金玉器玩、花木草卉,如东方女名喜用“玉、珮、琦、琳、花、梅、菊”等,而西方女名也垂青类似的名字,如Floris(现代医疗护理学奠基人佛洛伦丝·南丁格尔之名)意为“鲜花”。
2.人名由“姓”和“名”组成,“姓”是家族所有成员的共同符号。
(1)对于传统的东西方妇女而言,她们的姓则是和其夫联系一起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中,“夫为妻纲”重男轻女的观念十分严重。女人一旦嫁为人妇,就被永久性的冠以夫姓,以表明自己的婚姻归属状况。如李家有女嫁于张三,则该女有名“张李氏”,如她尚有地位,则被别人尊为“张夫人”、“张太太”;如张三为凡夫俗子,就像家里的某样私有财产一样被叫做“张三家的”。现代社会也有类似现象: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就职的几位女性的姓名全称分别是———陈方安生(政务司司长)、叶刘淑仪(保安局局长)、任关佩英(环境食物局局长)、尤曾家丽(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局长)、陈冯富珍(卫生署署长)等,无一不体现了“嫁夫随姓”的传统。
在西方的好多地方也沿袭着这一传统,如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夫人的全名为Nancy Reagan(南茜·里根),现任总统布什的夫人全名为Laura Bush(劳拉·布什),即使是贵为美国参议员的希拉里(Hillary),也不能免俗地随了其夫克林顿,因而全名为Hillary Clinto(希拉里·克林顿)。
(2)对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来说,随父姓似是天经地义。
在汉族,如果选择同样具有血缘关系的母姓是出于某种特殊原因。可能是因其母离异、其父入贅等,即使是父亲在孩子未出生就去世,孩子依然要继承其亡父的姓,这样的例子数
不胜数。同样,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的姓也是来源于父亲,甚至有的还要加上其父名。但在养育孩子的艰辛的过程中,母亲付出的最多,并且其与孩子的血缘关系并不次于父亲,在给孩子命名时,谁会想到母姓呢?一旦遇到一个随母姓的孩子,潜伏在我们脑子里的千年的传统让我们不由地引发疑问:他为何不随父姓?他妈妈改嫁吗?他爸爸是倒插门吗?
由此可见,东西方人名虽然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但在这些表层下面,我们依然能够看出东西方人名的相通之处,即孕育这些表象的土壤——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
(二)不同之处:汉语人名体现儒教文化,英语人名体现基督教文化。
1.东西方人名中所选用的词汇内容:
汉人“名”中,直接反映儒学礼教内容的字重复出现率很高。男名中常出现反映“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反映“五教”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及反映“宗法”思想的“祖、宗、先”等,另外孔子所提倡的注重自身意志的克制和锻炼的名言,如“温、良、恭、俭、让”“、以德报德”“、吾日三省吾身”、“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也皆成为汉人取名的依据;女名中反映“女
德”的字也很多,如:贞、德、静、娴、雅等。
西方人笃信基督教,他们的名字也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调查显示常用的英文名字有1000左右,而与基督教有关的约近300。有的直接取自《圣经》,如:Adam(亚当),James(詹姆斯),Thomas(托玛斯),Mathew(马修),Phillip(菲利普),Mary(玛丽),Susan(苏珊),Ann(安娜),Aaron(艾伦)等;有的来源则演变于基督教的传说,如:Angelina(安吉丽娜)意为“天国的使者、天使”、Athalia(阿萨丽亚)意为“上帝崇高”、Baruch(巴鲁克)意为“受上帝恩赐的人”、Jeffrey(杰弗里)意为“主赐得”等等。
2.东方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西方的个人价值取向:
在汉人名中“振国、爱华、耀帮、光祖、家梁、国栋”等表示“为国为民”之意的名字层出不穷。这些名字的大量存在说明孔子的儒家学说不仅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等方面,同时也折射到“名”的取舍。
儒会的责任,即“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儒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仁人应当像“天”那样刚健有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应该“明于治乱之道”、“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他们应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他们能够做到“见利思义,见危受命”直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孔子认为所谓“仁”就是对天下和人民承担义务并且必须坚强弘毅,必须以天下事为己任并终生为之奋斗,“达,则兼顾天下”。他曾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而在西方人名中,我们却发现另一种倾向:基督教所提倡的灵魂的自由以及个人形象的升华几乎渗透到每个人名中。如:Madison(麦迪逊)意为勇敢的武士之子、Lionel(莱昂内尔)意为年轻的狮子、Isa(艾萨)意为铁一般坚强的人、Helen(海伦)意为光明的使者、Diana(戴安娜)意为月亮女神、Darby(达比)意为自由人、Jocelyn(乔丝琳)意为正义之人。东方人名中所体现的“为国为民”的思想在西方人名中很少出现。和孔子所提倡的对社会负责以集体为重相反,西方人所信仰的基督教所崇尚的是个体,主张为了“个体”而牺牲“类”。
与东方人的“一人难成仁”相反,基督教认为具有终极价值的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个人而非某种种族的或社会的群体,而这种终极价值的实现乃是这些独立的个人在彼岸的精神的升华。“即使一个单独的灵魂,即使它没有一个亲邻,只要它自为的享受到上帝,那它就是幸福的。”因而西方主张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体现在人名上,就是人们以异化的形式去塑造的理想个人、完美个人,希望以它来作为实现个人道德的楷模和道德修养的最终归宿。
在学习“您贵姓?”这样的汉语句型时,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一般只称名而不道姓。所以常会出现“我姓Smith”、称一位叫李华的中国人为“华先生”,或者为了表示亲密而直呼其名叫他“李”;而汉民族文化中重视家族姓氏的传统,可以忽略个人名字。蕴含着汉民族“重视群体取向”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习惯。
3.儒家的“仁爱”观与基督教的“博爱”对中西方名字的影响:
对于汉人来说,取名时“避讳”和“家族排辈”是两大传统。“避讳”即尊长名不得直呼实写,更不能与之共用名即“重名”,甚至取名时应严格注意不能用长辈曾用过的字,否则为“忤逆”; “家族排辈”则是根据家族谱系所列的辈份长幼的字号,各人取字构名,不得逾越和更改,因为“字号”意味着家族人际地位的不同。这样一来,经过“避讳”和“家族排辈”这两关,汉人的名字的组合大体为:姓+辈份+除讳字以外的字。如湖南韶山毛姓家谱中,辈谱为:“立显荣朝士,文方运济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开国领袖毛泽东取字“泽”辈,而其侄毛远新则取字“远”辈。
长期以来,中国主流文化视儒家思想为一个学派而将孔子视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圣人和导师。儒家文化提倡“仁爱”,但“爱有差等”,讲究“为尊者讳名”,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因此“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就是说,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上要先服从权威和长辈,同时要遵守等价身份制,即恪守本份,每个人都要按自己的社会身份去做,否则就为越轨、不安份。这“五伦”不仅构成了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标准,也成了取名时所奉行的基本原则。在为孩子取名时,要忌讳父姓血统长辈名字中用过的字,还要讳母姓血统长辈名字中取过的字;并且要严格遵守“辈份”。因而,纵然是两个相隔千里的陌生人,只要他们姓相同,根据其名,他们依然有可能推出他们之间的尊长关系。
和东方所遵循的纵向的“仁爱”相比,西方基督教讲究“博爱”,具有横向性,是“爱无差等”。耶稣主张“被掠去的得解放、瞎眼的得光明、受压迫的得自由”,并提倡“除神之外,其他人一切平等,乃至你的敌人”。这一主张反映到人际关系上则是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无长幼尊卑之分。在家庭中,子女可以直呼自己父母尊长的名字,甚至可以与他们通用一名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怀念。
4.中西方人名的符号性意义:
汉族人为孩子的取名时绞尽脑汁: “音”要响且有韵,“形”要美且合“五行”、“数理”,而“意”则要含蓄且经得起推敲。这样一来,每个汉人的名字就带有一定程度的意愿色彩和文艺色彩,因而汉名具有特殊的心理意义,即它的音、形、意能使别人产生联想与想象,从而引起一定的心理行为。可以说汉人名是“千人千名,千名千意”。汉人“名”和“实”或者说“客体”和“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因而汉人名的符号性也是最弱的。
“主客体统一”是建立在是儒家文化的认识基础———天人合一。儒家主张“人循天道,人命于天”,同时又提倡“天地间,人为贵”。因而人是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即“名”要符“实”。形正由名,则名不可以差。故仲尼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尹文子,大道上》)。因而汉族人习惯通过对“名”观物取形形成对于该“实”认识,即关于“人”这个“实”的信息往往由“名”所承载,因而汉名常以简洁的表层形式表现丰富的深层意义,表达多层内容。所以,在世界人名中,汉名是重名率最低的也是最丰富多彩的。
相比较于汉人“名”的数不胜数,西方的“名”要少且简单得多,据统计,西方人名不超过2000个,而最常见的名字不过百十个,因此西方人重名的现象很严重。据统计,1340年以前,使用最多的男名是William,而1340年以后使用最多的男名John,David,James,Charles。因此从某种程度说,西方人名的符号性更强一些,也就是说对于西方人而言“名”与“实”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客体只是主体的一个符号,他们认为,主体永远是主体,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只能是其自身而非它物。和儒家的“天人合一”不同,基督教提倡“天人相分”,主张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对立“物是物、我是我”,他们认识事物时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物我二分”即不是靠直觉的符号而是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里层,最终抛弃符号。对于他们来说“名”只是个人的一个代号,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推敲,因而,西方人名远比汉名要简单得多。
通过中西方人名文化异同的对比,可以看出儒家的集体观念、森严的等级制度在中国人心目中刻下来深深的烙印,而西方基督教自始至终倡导个性解放,尊崇主体的价值。二者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价值体系。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西不同的语用文化差异就在于中西文化中价值观的差异:留学生如果能了解汉族文化与本国文化的深层的差异,便能很好地理解并使用汉语。习得文化差异毫无疑问为学习过程中的捷径,同时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真正意义所在,即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借助儒家的谦逊观念、名字含义等的文化知识,对比中西方人的性格、行为以辅助教学。具体教学方法可采用:
1.解释建构、讨论法、比较法。如对外汉语教材中涉及谦让文化观念的语言要素,有词
语、句子等。首先,结合这些课文内容中的语言要素介绍中国人的谦让观念文化。其次,通过讨论法和比较法对比中西方在相同场景下的不同言语行为,比如,比较中西方宴请时的用语以及对赞扬的语言反映,则可帮助留学生吸收新的文化图式,即谦让观念文化图式,2.角色扮演法和泛读法。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面对赞扬,用谦辞进行回答。此外,对外汉语老师还要筛选一些含有谦让观念文化的课外阅读资料,鼓励学生阅读。比如,看中文电影、简短的中文文章、录像片等,使学生进入中国的谦让观念文化氛围,更深刻地理解文化。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语法规则等都是与它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密切相连,离开了文化背景,对其解释都是孤立片面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发展的轨迹定会在语言中打下烙印。反之,文化也是依赖于语言而存在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不同的文化会导致不同的社交语用规则,若留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规则,就有可能在与中国人交往时产生语用失误,这种失误会导致双方的误会及不满,还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第二语言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而学习者对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了他们第二语言习得的程度,学习者都应该从心理上对新的语言文化充分开放,从而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刍议.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2]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杨伯俊.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道”与“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6]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P128.[7]王泉根.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8]王泉根.中国人名文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9]俞如珍.跨文化交际[J].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5.[10]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12]陈俊民.张载.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第四篇:我的毕业论文
川酒文化
——从“文君当垆”的故事说起
毛小科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 川酒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川酒文化。在川酒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川酒文化的神韵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令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川酒文化;探微;诗酒;神韵
Wine-Culture in Sichuan
——From the story of Wenjun
MaoXiao-ke(College of Hietory and Culture China West Normal Unin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0,China)Abstract: It’s a long time since Sichuan produce her first cup of wine.And during these time,a special kind of wine-culture had been created.Today,our excellent wine-culture is being absorbed by the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and the humanities spirit of the special culture is a wonderful dish for you to test forever.Key words: the wine-culture of Sichuan;earches;he wine and poem;he micro charm
引启
“文君当垆,相如作赋,独唱传千古”,说的是大文豪司马相如和蜀中才女卓文君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两位恋人为了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幸福的生活,毅然“私奔”,后在临邛(今四川邛崃市——编者注)“尽买其车骑,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1],后人将其发扬光大,是为“文君酒”。世人品味文君,品味的不仅仅是那份甘甜醇美,更多的是品味其中蕴涵的那份挚情,那份深厚的川酒文化!
“酒是粮食,但它是特殊的粮食;酒是饮料,但它是特殊的饮料。因为酒有一般的粮食所不能产生的生理效应和一般的饮料所不能产生的心理效应。酒的这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就是酒文化。” [2]
一. 概谈川酒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的酿酒历史十分悠久。《事物纪原》认为饮酒习俗在我国始于杜康造酒。而据《孔从子》、《抱朴子》等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酒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的磁山文化时期。
四川古为巴蜀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特别是四川境内水系发达,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乌江纵横贯穿,水资源丰富,水质清冽优良,名酒有佳泉美水作保证。四川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冬暖、夏热、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雨量充沛,有利于促进霉变发酵作用,宜于酿酒,这一切使得四川成为我国酿酒的发源地之一。传说酒的发明人杜康家族酿酒作坊“瞿上”即今仕邡市,另说在双流牧马山。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广汉三星堆遗址 1 为古蜀国都城,出土大量陶、铜酒器,美观实用,和中原发现的十分相似,反映了古蜀国农业经济的发达和酿酒业的兴盛,也说明了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密切交流的现象。
至于古代四川的酿酒技术,则有“蜀人做酴酒法,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曲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渣,仍取汁杂米三斗,合和复密封,数十日便熟。合渣餐之,甘辛滑如甜酒味,不能醉。” [3] 详细记载四川古人在冬天取流水、小麦造酒,用坛密封至二月份天气解冻后,再取曲汁三斗和米三斗,经证煮烂和装入缸中密封,数十日成酒。古人也可以造曲酿酒,酒曲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发现和利用微生物技术对世界酿造业的重大贡献!
四川在秦汉时期已经成为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文化地区。丰实的物产,都江堰水利灌溉面积的扩大,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与铁器的推广,使得巴蜀地区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为酿酒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物质保证。蜀酒成为各个阶层人民的杯中之物,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从王侯将相到文人墨客,都与酒接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在今新都区利济乡出土了汉代《酿酒》和《酒肆》画像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四川民间酿酒已经初具规模,生产流程完善、生产管理运输人员分工明确、作坊和仓库设施齐备、生产与消费流通环节畅通。这样的砖在今彭州市也有出土,反映了汉代彭州地区酿酒饮酒之风十分普遍。而作为蜀地经济文化中心的成都更盛一筹!“自从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热情赞扬了成都的美酒。汉代成都每年十月为酒市,各地名酒汇集成都交易,同时举行有关酒的庆典和祭祀活动——全兴酒的诞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司、卓的佳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临邛县邑之地汉代酿酒饮酒之风极盛,市中已经有了专门酿酒的作坊了。杨雄《蜀都赋》中“置酒乎荣川之闲宅,设座乎华都之高堂。延帷扬幕,接帐连冈”,描述了汉代四川酿酒的盛况。而远在长江边的云阳巴乡村村民善于酿酒,创出名酒“巴乡清”,“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4]到了东汉时期,随着豪强地主所有制的迅速发展,地主士大夫在庄园中过着奢靡生活,在四川新都、邛崃等地出土的大量文物[5],不仅生动的展现了他们的饮食生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代的饮酒习俗,这些文物描绘出汉代成都酒业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的“连环画”。这个时期蜀中酒的品种很多,仅仅有史可查的就有稻酒、米酒、椒酒、菊花酒、春酒等二十多种,西域的葡萄酒及其制作方法也传入了蜀地。
到了唐代,整个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同时也为酒业的兴盛创造了社会物质条件。唐代的蜀酒,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无论是酒艺的精湛还是种类的增多,都非昔日可比,饮酒的风气之盛,前所未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有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精彩绝伦的展现了唐代的美酒。
宋明两代和清朝初年,四川的经济继续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振兴,川酒也随之长盛不衰。特别是出现了诸如“五粮液”等当代名酒,更是给四川的经济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特别是清代末年以后,四川的经济逐渐的衰落,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的缓慢。酒业也随之走向衰败,此后没得到太大的发展,一直到改革开放。
二. 川中名酒兴衰史
文君酒
开篇提及的文君酒,是川酒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后人在“文君当垆”的佳话启迪下开承创新,不断发展而来的。在古代,特别是汉唐时期,文君酒作为蜀中名酒,响誉全国。
据史籍记载,卓文君是绝色才女,司马相如是辞赋大师,卓家是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金银珠宝古董珍品数不胜数”的富豪,卓文君却为了自由、真爱,不惜“脱 2 钏换粮”贫困度日,此后在临邛开设“文君酒肆”,取店后之井水酿酒(至今尚遗存西汉古井,取名“文君井”),卓文君淡装素抹,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跑堂。“酒肆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文君当垆,司马涤器”,“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成为千秋佳话。优美的文君酒,引得历代多少文人墨客留连赋诗。杜甫诗有云“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琴台》);李商隐有“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杜工部蜀中离席》)“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寄蜀客》);宋代大诗人陆游更是留下了让文君后人记忆深刻的绝句“落拓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蛙自笑无拘束,又向文君井上来”;连和尚也劝人一饮文君酒“文君酒市逢初雪,地冻天寒君下鞍”„„由唐代到明代,从古代到现代,文君酒似以清冽的仪容,纯净的色泽,醇厚的芳馨,争光艳,压群芳。
到了现代,文君酒更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君系列酒以优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多种粮食为原料配方,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老窖发酵,蒸馏陈酿,精心勾调而成。酒质具有“清澈透明、浓郁纯正、醇和回甜、净爽悠长”的独特风格,不仅成为中国人颂扬的名酒,而且飘香海外,名扬五洲,自从1923年在巴蜀名酒中独树一帜,获得四川省劝业会金奖之后,文君酒一直蝉联四川省名酒、部优名酒,还多次荣获国际大奖。先后获得第九届西班牙最佳商业名誉奖、第13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第21届西班牙国际质量金奖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文君酒因此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酒。
“酒香飘四海,友谊传五州”!“‘文君’是个好品牌,一定要把她培养成民族瑰宝。”2000年2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视察蓝剑集团时指出,蓝剑收购文君酒厂不仅是资产重组,而且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文君的品牌、文化资源与蓝剑的资本、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有机结合,一定能够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四川文君酒厂塑造品牌文化的肯定和鞭策。如果说,酒作为古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过辉煌一页的话,那么千载佳酿的文君酒便是这一页历史的神来之笔和盖世佳句,令人流连忘返,有口皆碑。[6]
泸州老窖
泸州是我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在史籍中有不少有关泸州酿酒的记载与传说。出土文物证明,泸州地区酿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的秦汉时代。1984年,泸州市郊麻柳湾基建施工出土的一方汉棺画像石上,两个气宇轩昂,峨冠博带的巫师,分别高擎酒杯,相向而立,上方烟云缭绕。这分明是在完成某种神秘的巫术祈祷仪式。旁边一个侍者模样的人,恭恭敬敬地肃立在那里,手里还握着一把酒壶。这方两千多年以前的画像石,和另一些出土的汉代陶质角杯等酒具实物证明,泸州地方不但当时已经有酒,而且已经懂得“酒以成礼”,用于庄严的祭祀活动之中。唐代初年,名将程咬金出任泸州都督经略泸南边面。在他和他后继者们几十年经营之下,泸州长江以南直至黔北二千余里边面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陆续归顺了中央政权,编为14个羁縻州,接受唐王朝的统治。这些地区的僚、彝、苗等少数民族同胞,素有放饮豪歌的风俗习惯。他们酿造黄酒的技术,与当地汉族的传统酿酒技术相互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泸州酿酒技术的发展。“泸州老窖大曲”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在中国,浓香型白酒被称为“泸型酒”,泸州本身,也因此得名为“名酒之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名臣柳自渝州(今重庆)移任泸州刺史,刚入州境,便有当地豪酋拦路邀迎,进酒拜谒。在这些地方豪酋们各自经营的庄园里,有成十上百的依附农民,广植五谷,家自酿酒。这种欧洲中世纪式封建地主庄园里设立酿酒作坊酿酒的生产方式,标志了当时泸州酿酒生产力所已经达到的水平。唐代诗人郑谷的《旅次遂州将之泸郡》诗道:“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春,在古代是酒的别名。从郑谷的诗,我们得以知道:至迟是在距今1000年前,泸州荔枝已被作为酿酒原料之一,而且酒的质量已经较高了。泸州作为酒 3 城的出现和酒业的大发展,是北宋年间的事。宋代酒禁森严。泸州地方由于“地连夷界”,长期没有实行专卖政策。在这种宽松的驰禁政策之下,泸州、宜宾和当时属于泸州管辖的黔北边境地区,酿酒业迅猛地蓬勃发展起来。苏东坡的好友唐庚晚年流寓泸州,就曾在与州同治的泸川县城楼上乘兴挥毫写下:
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
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
赞说当时的泸州已经粗具酒城风貌。今日川南的泸州、宜宾和黔北的遵义地区一带,酒业发达,茅台、董酒、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郎酒等国家名酒如林,除去高粱、糯米、小麦等酿酒原料和曲药、泉水品质高,气候和温度适宜等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以外,北宋王朝当时在这些地区施行的驰酒禁政策,也是奠定这些地区良好的酒业生产基础,推动这些地区酒业生产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宋代泸州城里,已有酒窖。宋代之际的战火,泸州城市及其种种设施荡然无存。今天,我们再已无由得见当年那些古老的酒窖了,但是,从官修史书里极其简略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这些古老的酒窖,当年确实是曾经存在过。宋代“大酒”的出现,是中国酿酒工艺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大酒”的重新认识,为研究中国酿酒史提供了新的材料,把中国酿造蒸馏酒的历史往前推溯了几百年。舟车要冲和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使宋明年间泸州的酒有可能贩销远近,泸州酒业也得以与商业贸易一起,日趋繁荣起来。据此推算,古代泸州酒业发展的程度,也就大体可以想见了。凡此这些,都只能使人不得不承认,使泸州蜚声海外的“三百年老窖大曲”,是宋元以来历代泸州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生产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所独立创造出来的。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源头和多中心的一样,泸州老窖大曲酒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件珍品,乃是古代泸州劳动人民所独立创造并不断使之发扬光大的珍贵文化遗存。
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泸州老窖大曲酒荣获金奖,即称誉世界。1916年,朱德将军就在其诗中将泸州称之为酒城了。今天的泸州老窖以其“醇香浓郁、清冽甘爽、回味悠长、饮后尤香”的风格,驰名中外,成为我们珍贵的民族遗产,被誉为酒中泰斗。1952年在全国首届评酒会上,泸州老窖打趣酒与茅台、汾酒、西凤酒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酒,此后历届蝉联此殊荣,被定为全国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7]
五粮液
作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五粮液出产于川南重镇宜宾。由于宜宾扼川、滇、黔交通要冲,秦汉数次“募民田南夷”政策,形成了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无疑给它带来了先进的中原酒文化,促进宜宾地区酒史发展,从而使这一地区的酿酒、饮酒、市酒之风十分盛行。酒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得到频繁的应用。这在近年来于宜宾市、宜宾县、南溪县等地汉墓出土文物中已经得到证实。这正是五粮液诞生、繁衍的人文历史根源。
五粮液原名杂粮酒。1929年,宜宾县的清朝遗老惠泉,颇爱饮此酒。但觉得其名不雅,遂改名为“五粮液”,即取其琼浆玉液之意。“五粮液”之名由此而来。五粮液以其优质的品质于1956年跻身于全国名酒之列,被评为第一名;1993年,获得圣彼得堡博览会特别金奖;1995年在第十三届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再获金奖;2002年,再巴拿马“第20届国际商展”上又一次荣获白酒类唯一金奖,续写了百年辉煌。
二十世纪末的10多年时间里,五粮液集团迈开了向现代化大型企业发展的步伐,自1994年以来连续10年稳居中国酒类企业规模效益之桂冠,取得了第一次创业的成功。[8]
三.川酒诗话
川酒蕴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传统的继承是川酒得以发展、兴盛的人文根源。我们不妨翻开中国的历史文化宝库,赞扬川酒的名篇佳句比比皆是,足以从一个侧面证明川酒 4 在古代即称雄于世。
早在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就为泸州老窖留下了“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我幽思夕,落笔成赋”的佳句。
特别是在唐代,川酒在诗中更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题材。诗仙李白自称“酒中圣人”,他在离开四川以后留下了称颂川酒的名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有似葡萄新泼醅”(《襄阳歌》)。诗人以汉水比之川酒,可见对川酒的记忆之深。诗圣杜甫,在四川漂泊八年之久,更是留下了许多绝句赞美川酒。他称颂川酒“蜀酒浓无敌”,烦闷时往往借酒浇愁“蜀酒禁得愁,无钱何处赊?”(《草堂即事》),“莫言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酒一杯”(《绝句漫兴》);“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他曾经品味了数次传世佳酿文君酒,写下了名句“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琴台》)„„
到了宋代,川酒的生产和消费不减三唐。那时眉山大诗人苏轼是一位制酒专家,他曾经酿制蜜酒、桂花酒、天门冬酒等药酒,以强筋壮骨,健康益寿。他曾经提笔赞誉泸州酒“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三杯未尽兴犹酣。”他出川后,依然对故乡的美酒难以忘怀,曾写下了“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送张嘉州》)、“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寄黎眉州》)之类的名句;此时“春”是酒的代称,韩愈的《感春诗》有云“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抛青春”是酒名)。所以川酒至今仍有剑南春、五粮春等之名。
清代乾嘉年间,四川遂宁诗人清代,被誉为“巴蜀第一才子的张问陶在成都有《饮酒诗十篇》,抒发他对川酒的情怀:“我生三十年,年年游醉乡,不知百年中,当倾几万殇”,他的亲戚特十分喜爱当时成都的薛涛酒,畅饮后写下了:“„千古绝才难冷落,一杯名酒忽缠绵。色香好领闲中味,泡影重开死后缘,我醉更怜唐节镇,琵琶花底梦西川”;清末四川荣县诗人赵熙也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情怀盛夸川酒“割取江阳春色来,夜堂深吸晚云开。自天以上知何物,试劝长星共此怀”。
可以说,川酒与诗、川酒与诗人接下了不解之缘,酒生诗情,诗助酒兴。一篇篇赞颂巴蜀美酒的佳言绝句,形成了特有的川酒文化!
四.川酒杂闻
——川酒酒政:中国古代的酒政,是国家对酒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而制定实施的制度政策的总和。一般形式无非禁酒、税酒、榷酒三种:中国最早的禁酒令是西周颁布的《酒诰》。四川历史上最有名的禁酒发生在三国时代。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之初下令禁止私酿,后来在其手下从事简雍的巧言劝谏下停止了,前后不到半年。中国酒税的开始通常说是汉武帝开始的。[9]四川一直以来商业酒十分的繁荣发达,所以酒税自古以来就延续不断。酒税和茶税等成了四川除田税以外的最大也是最有延续性的赋税收入。——川酒酒令:酒在古代又是行乐的饮料。特别是到了战国以后,酒于行乐的关系越来越大,酒令也就应运而生了。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随着饮者身份、文化水平和趣味的不同而变化。在四川,酒令大抵有游戏令(传花、猜谜、说笑话)、赌赛令(赌棋、掷骰子、豁拳)以及文字令等。川中史籍记载最有名的酒令是《三余杂记》中所写,女诗人薛涛和节度使高骈行一字令。虽然记载不一定属实,但是也能想见蜀中酒令的机趣。饮酒行酒令历来被视为风流韵事,所以文人对此乐此不疲,也为蜀中酒文化增添了无限的神韵。
——川酒酒名:酒的命名也有机趣。如五粮液即以原料命名,它是由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原料酿造而成,是以“五粮”;泸州老窖是以复合名称命名;剑南春是以历史上的名称而命名;文君酒是以古代名人而命名,各取风格,合成了四川酒文化的长河!5 ——川酒器皿:讲究饮酒器皿,并非始于四川,但是川酒器皿却不同一般。四川的饮酒器皿,在清末已经出现陶瓷烧制的壶与杯。民国初年时兴锡制壶,秀气小巧,寒冬腊月,围炉烫酒,颇有趣味。酒杯的样式,以江西瓷为主。其中,在绵竹有位老人收藏了一只“公道佬”的酒壶,每次只能斟出半杯酒,而且绝对等量,真是名副其实的“公道”!四川盆地内运酒的器皿,最初用陶瓷,后来开始用竹编的酒笼子。轻便耐久,据说,酒不晃荡过度,酒味就不会散发,质量近似今天的所谓“原装酒”!——川酒传说:前文提及的“文君当垆”的故事就是关于川酒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传说的代表。而在四川绵竹,也流传着一个关于“诸葛井”的故事。据说,三国末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督师绵竹抵抗曹魏军队,战死沙场。元朝时,人们为了纪念诸葛瞻父子,掘出英雄的骸骨,迁葬绵竹城郊西南。人们在迁葬的过程中发现这里是块宝地。次日凌晨,人们还发现在掘土的地方生成了一口清泉,泉水清澈可口。为了感激诸葛父子的“在天之灵”,人们取此泉名为“诸葛井”,并且被城中一家酒坊看中,用此水酿酒,成为当时酒中的珍品。据说便是后来的绵竹大曲。当然,这些民间故事并非事实,但是它们是从四川生活的土壤里生发出来的,表现的是四川人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绝对不可视为无稽之谈。赞美酒和赞美水,也就赞美了四川春色长在的大自然和人文气息!
后言
川酒发源于古蜀王国之际,它的发源是与古蜀国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兴盛分不开的; 川酒兴盛于汉唐之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时川中经济文化的异常繁荣; 川酒衰落于清朝后期,它的衰落也同样预示着四川乃至整个中国的停滞和衰落。川酒在当今再次焕发了生机,它向世人传达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四川乃至中华大地的再次振兴和繁荣!
新中国诞生时,毛泽东主席曾经挥毫写下了《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四川酒文化是四川人民乃至中华民族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民奋发的精神食粮。笔者本人的确不懂酒,但我却极其欣赏“香花酒气沙场血,半在诗襟半战袍”这句古诗。花的理想、酒的豪情、诗的襟怀、血的斗志,这的确是人生最为瑰丽的四大境界。那么,就让我们一手举着香花,一手举着酒杯,满怀诗情的在人生战场上,血染征袍吧!这是本文的结束语,也是本人对四川乃至整个中国酒文化的献辞!
注释:
〔1〕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M].〔2〕龙福元.中国酒文化.[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2期 〔3〕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七[J].〔4〕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卷六[J] 〔5〕转引自《新都汉墓出土文物考》以及《邛崃汉代古街道出土文物记录》 〔6〕转引自《邛崃文史资料,第19辑,有口皆碑的邛酒》 〔7〕转引自《泸州酒文化实录.李呈露》 〔8〕转引自《从出土文物看宜宾酒文化》 〔9〕班固.汉书.武帝记.[M] 参考文献:
古代部分:《史记》(精装本)、《汉书》、《齐民要术》、《水经注》 现代部分:《邛崃文史资料.》、《汉代四川酿酒考》
第五篇:说说我自己
说说我自己
我,长了淡淡的眉毛,黑黑的眼睛,正适合的鼻子和时灵时“失效”的嘴。我比较喜欢留中等头发,因为我的额头较大,留点长发能遮住我宽宽的额头。我时而胆小;时而胆大;时而又大方;时而又内向,总之,我的性格很难让人琢磨。你一定想了解我吧,我就来介绍介绍吧!
胆小的我:
别看我长得大方,其实见到一些小虫却又胆小得很。有一次,我正要睡午觉,刚躺在床上,突然我发现房顶有一只黑黑的蜘蛛,这我可怎么睡得着?我便找来了许许多多的“武器”:两把水枪,一把木剑,两支刀,一把子弹长枪和一把短手枪。我又是水攻又是弹攻,终于将它打下来了,可掉在床上,向我飞奔而来,我懵了,怎么没打死?神定,枪一扔,我逃之夭夭了。
胆大的我:
虽然说我怕蜘蛛,但它毕竟是我的克星,而遇到其他情况我就不怕了。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到一个幽静的森林中去玩耍,突然发现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小伙伴建议去把鸟窝取下来,可别人试了又试也上不去,我便来试,由于我爬树技能较高,一会儿就爬上去了。到了树梢取鸟窝时,差点掉下去了,但是我一点也不害怕,终于顺利取下鸟窝。
聪明的我:
从小,父母就夸我聪明,你瞧,果然不错,语文考了99,数学考了100,笑得父母合不拢嘴。有一次,我去我附近的森林中去玩,看见一个猎人在打鸟,看着一只又一只的鸟儿向下落,我非常心痛。于是,我便想方设法地来帮助这些鸟儿。我跟着猎人,寻找机会。终于,我看见他打下一只鸟儿而这只鸟儿并没有死,我便冲上去,抓起鸟儿就跑,猎人见他的猎物被夺走,一个劲的追,我也一个劲地跑,我在跑的途中已经将鸟儿扔了,可猎人却浑然不知,等他把我捉住时,见我两手空空,也只有算了,可这儿离森林很远了,他只得骂我几句,然后悻悻地回家了。
你说,我是不是很有趣呀?想认识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