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程教育课程介绍
课程定位:
课程“远程教育学基础”作为远程教育方向的入门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学的相关工作及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技术学专业远程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在开始学习研究生课程前,必须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课程的内容也可以用于远程教育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课程的服务对象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未来有可能从事远程教育相关职业的本科生和远程教育领域的在职从业人员。
课程介绍:
一、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远程教育的发展都极为关注,(第一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是在加拿大学者J.W.Gibson倡导下,于1938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召开的,会议并没有形成主题,但却围绕着当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研讨内容覆盖三个方面:函授教学的组织、推广与认定;函授课程的制作;函授教师的工作任务,即教学、评估与成绩记录。当时与会者仅有87人,其中57人是加拿大人,3人分别来自苏格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最近几年国际上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远程开放教育世界大会,1995年在英国伯明翰召开的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第17届世界大会,关注参与程度之高,这次会议有来自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代表,提交了500多篇论文概要。
199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召开的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第18界世界大会,参加会议的有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名代表,700多人在会上发表了论文。
1999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第19届世界大会,这次会议超过了前两次的规模,共有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论文200多篇,张贴论文800多篇。
2001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召开的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第20届世界大会,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代表。大会共宣读论文近200篇,交流并张贴论文近400篇。)
而对于我国目前互联网用户2650万,网站24万多,今后用户还会不断扩大,是发展远程教育的有利条件。
现代远程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模式有独立设置的开放大学,也有在普通大学中开办远程教育;还出现了各种学校在竞争中分工合作,走向网络化,结成联合体的模式。随着卫星和光缆电视以及各种双向交互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都在采取措施,支持本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为21世纪做准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传统大学也纷纷举办远程教育。最近,英国政府在“信息政策”中提出,在2000年成立网上工业大学;到2002年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全部接入全国的学习网;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更新其信息技术和通信技能。最近,美国政府宣告,美国政府和企业界将分别投资5千万和5亿美元,以加速第二代因特网的建设。通过这个计划与美国122 所一流大学一起,构筑一个教育和研究的专用网络,使全美的计算机网络以比目前快1千倍的速度实时传送声音和活动图像等媒体信号,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灾害预测提供综合服务。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美国公民8岁应会读写,12岁应能上网,18岁接受高等教育,成年后接受继续教育。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第三代远程教育的中心之一。
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如马来西亚正在实施一项取名为“多媒体超级走廊”的国家计划,发展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建立马来西亚未来的开放大学,并与全国所有的高等院校、研究和开发中心广泛合作,实现课程、学分互通,共享教育资源和设施,发挥新通信技术优势,使整个系统高效率、高质量运行,共同通过远程教育培养世界一流的大学毕业生。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8年7月10日,李岚清副总理在教育部《关于报请批转〈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的请示》的批示中指出:“远程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件很大的事。”1998年11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为什么现在要特别重视远程教育,这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这一革命性的变革为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这就是现在的电视、卫星通讯和因特网。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崛起,对教育本身也会产生极大变革,使得人们可以不在学校、教室里学习,使得我们的终身教育以及主动学习有了更好的手段。她认为,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程能为校外的学习者所享用。这对我国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来讲,特别是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支撑这么大一个教育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
世界远程教育事业正处于超常规的发展时期。每个国家都在网络时代的远程教育不再作为一种替补的教育形式,只能为那些错过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人们提供补救的学习机会,而是作为一种代表未来方向的教育形式,正在引领着各国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目标是使得教育能够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远程教育在这场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远程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形态,在近十年内,规模发展迅速,并逐渐能够为更大范围的群体、提供更多层次的学习机会,例如:在中国,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作为各国政府实现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不再是昔日的替补队员,而是终身教育系统的主力军;
第二方面,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模式,已经渗透到传统学校中,正在改变着传统教与学的理念和方法。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与自治的能力;远程教育允许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全球化的主要教学模式,因此,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陈丽,2004)。在我国,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重要培养方向之一,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就业和研究生学习的重要领域。远程教育学基础是认识远程教育规律,掌握远程教育实践方法的重要基础。
二、术语说明
“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分别概括三代远程教育实践的核心术语。在国际上,第三代远程教育也叫“开放和远程教育”和“开放和灵活的远程学习”等。使用该教材的学习者可以将“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和远程教育”和“开放和灵活学习”视为内涵相同的术语。
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大学的“新大学运动”和剑桥大学的“大学推广运动”。1836年成立的伦敦大学从1849年开始开展校外学位制,居住在海内外的英国的男性公民,都可以注册为伦敦大学校外学位制的学生,没有入学考试和其它资格要求,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伦敦大学的函授学院接受课程辅导,只要通过伦敦大学组织的考试,他们就可以得到伦敦大学的学位。历史上称伦敦大学的这个开创性的行动为“新大学运动”。随后,剑桥大学的许多教授不顾封建思想和宗教的束缚,走出校门,到各地开展讲座,传播教育。历史上称为“大学推广运动”。利用印刷教材自学和教师面授相结合的“函授教育”就由此产生了。1938 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召开的由世界各国函授教育机构和个人参加的国际学术研
讨会正式宣布成立了一个名为“国际函授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ICCE)的国际学术性组织。可以说,正是在这个会上,明确提出了具有“远程教育”意义内涵的“函授教育”这一学术名词。
我国的函授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1902年,蔡元培先生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该会创办初以编教科书为己任,继仿通信教授法刊行丛报,成为我国函授教育的始源。辛亥革命后,商务印书馆于1914年创设函授学社,成为我国最早的函授学校。函授教育的发展与繁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东北实验学校所设函授部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北京创办的函授师范学校,属于函授中等师范教育。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设立函授部并招生,标志着高校函授教育的开始。
远程教育这个名词的本质及其内涵是由另一个名词“函授教育”发展而来。目前人们所公认的“远程教育”理念发源于19 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但是,其概念的正式提出,却在20世纪初,它由“函授教育”一词演化而来。1975年,当国际函授教育协会第十次国际大会论文集即将出版的时候,人们发现“函授教育”这个词已经不能够含盖应用电视、广播来传递课程的实践,于是大会将论文集命名为《远程教育系统》。1982年,根据函授、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模式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该协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12届年会。正是在这次会上,该会由“国际函授教育协会”更名为“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Distance Education ICDE)。这个时间,标志着“远程教育”这一语词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确认,这说明,人类历史上大规模发展远程教育事业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国政府在1999 年公布的《中国高等教育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将“远程教育”概念固定下来。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卫星和光缆电视以及各种双向交互式电子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因特网INTERNET 和万维网www.xiexiebang.com/。学习者可以免费登陆课程主题网站,获得免费信息和资源,并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
六、课程主要内容(见课本)
七、课程评价方法
1.平时成绩(50%):平时作业、实验参与程度、计算机应用程度
2.期末闭卷考试50%
八、课程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的计划总课时是36课时,总学分2学分。实际教学安排是每周三上午2小时,其中包括自学、讲授和实验。实验活动穿插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第二篇:远程教育课程读后感
远程教育课程读后感(后塍高中 宋晶)
通过远程互联网,我学习了以下课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新课程培训-高中化学、有效备课 — 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在这三个课程中我感到受益匪浅,现将我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学会“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
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注重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这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教学和传统化学课程与教学相比最重要的转变。因此,在新课程新教材中提倡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是符合新课程与新教材的设计意图的。
“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程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步:(1)在确定课程单元后,审视课程单元内容,识别一个关键性概念或原理或方法等作为核心观念,为思维过程指明方向;(2)把核心观念转化成一些基本理解,这是期望学生从学习中逐渐形成的;(3)把基本理解以“基本问题”的形式表达,以问题驱动教学和学习,促进学生的基本理解;(4)根据基本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从而使学生参与基本问题讨论和过程学习,这些活动和过程有助于学生达到基本理解,最终完成知识建构,形成核心观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反复思考这样的问题:通过这个课程单元的学习,我最终希望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通过学习,我在实际教学中便应用了这种设计模式,课堂效果不错。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教学设计)【引入】:一段新闻,关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其中重点强调了氮氧化物的污染,引出课题。
【预习检测】:
练习1.起到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答案略。
请学生请讲述什么是固氮作用,并说出自然固氮、生物固氮、工业固氮的原理。【设疑】: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氮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小结】: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探究实验一】:NO的主要化学性质
【思 考】现给你一试管一氧化氮,将塞子打开,问试管内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写出化学方程式,标电子转移,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探究活动二】:NO2的性质
【思 考】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将其倒置于水槽中,问试管内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红棕色气体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 1/3(上部)。写出化学方程式,标电子转移,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现学现用】
1、如何收集NO和NO2 气体?能否颠倒过来? 学生回答:NO只能排水法,NO2只能向上排气法。
2、如何除去NO中NO2 ? 学生回答:混合气通过水洗。【再思考】
1、?思考如何能使NO2尽可能多的被水吸收?设计一个装置图。
2、? 你的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 充分利用原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交流与练习】
1、解释“雷雨发庄稼”的科学原理。
2、如何区分二氧化氮与溴蒸气? 学生讨论回答。投影: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带来的危害: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 讨论:如何防治——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巩固提高】 学案1-8题。
二、化学教学策略的优化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现代探究教学是启发式的一种范型,是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其主旨是: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成学生发展为本。刘知新教授曾将其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
(1)按强调突出教学特征来进行实验。例如实验引导探索法、单元实验程序教学、“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等。
(2)按课堂教学的进程进行实验。例如分段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四课型单元教学法等。
(3)按组织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来进行实验。例如综合启发式、现代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
(4)按教学单元的特点来进行实验。例如化学单元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等。(5)按综合的教学要求来进行实验。例如“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最优化教学试验等。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在重视实践探究式的同时,仍应坚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三、及时反思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总会留有遗憾,及时将这些遗憾记录下来,总结经验,就会不断地进步。我的教学反思主要在教学之后进行,分个人反思和集体(教研组或备课组)反思两种形式,其目的主要找出自己或他人或所在教学集体教学的优点及不足。每一次上完课后,我便认真地把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及时地记录在备课本上,再和同组的教师讨论后,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我会把它们写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中,日积月累,已经初具成效。
认真的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催化剂,使不足或失败向成功转化,使成功的经验逐步向理论转化。例如,对一次失败的化学实验,通过反思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则会使下一次同一实验得心应手,并将引发对类似实验的联想与思考,从而扩大成果的迁移价值。我会继续保持这个习惯,争取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优秀化学教师。
第三篇:课程介绍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速写与形式语言)高级研修班课程介绍
1、油画
课程介绍: 教学以学习,借鉴、继承和发展优秀的西方油画艺术为宗旨,坚持具象油画传统的研究,关注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时代性、创造性。通过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发扬具象写实油画传统的同时,拓展当代艺术表现语言,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学中我们结合中国美术学院传统、严谨的基础造型训练方式,把油画基础造型训练和创作相结合,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传统油画技法的学习和对中西方近现代油画发展的探讨,能够创作出更有新意的作品。注重人文理念与艺术修养,把握传统精神,借鉴当代艺术观念,鼓励对油画语言的开放性发挥。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与创作能力的当代油画创作与艺术教育人才。课程安排:
第一阶段:造型技法研究
1、回到原点,基础造型课程
2、人物肖像课程、色彩综合训练;
3、人体写生课程、油画的空间处理;
第二阶段:油画绘画语言训练
1、油画技巧的沿革(向大师对话)
2、油画技巧的实践(人物着衣、人体及风景)
3、寻找一个有效规律(表现方式)
第三阶段:绘画的语境训练
1、绘画观察方式(风景写生、人物写生)
2、油画的表现方式(风景写生、静物写生)
3、绘画的表现方式(绘画材料研究)
第四阶段:创作与构图研究
1、民间美术研究
2、经典画面结构研究
3、绘画的个性表现,(个人风格)
4、文脉,心得,体会(论文)
课程设置:素描人物、油画静物、油画风景写生、素描人体、油画人体、专业基础(着衣、人体)、油画创作、综合材料实践、艺术考察、毕业创作。
2、速写:
课程介绍:
速写课程目的在于对学员既有的造型基础、风格意识等进行一次重大提升,同时结合当代艺术的现状,培养学员用速写进行创作的能力,全面提升对于速写技巧、功能、地位等方面的认识。
课程不仅以直观的图像资料使学员系统了解速写的历史沿革以及风格成因,更借助系统的实践,使提升学员的各种速写的技能,扩展速写的方法论,把握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规律性问题。除了严格训练快速把握造型的能力以外,课程更通过速写来激发灵感,培养对客观对象的反应能力和感受力。
课程还结合图像时代的特点,基于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引入速写在视觉艺术创作中的新观念和新方式,引导学员根据自身既有的传统速写技能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在表现方式上获得全新的、丰富的经验,更好地为自己的创作实践服务。
课程安排:
第一阶段:(2013年8月)
风景(场景)速写:
空间的表达(1周):对风景速写中所涉及的空间观念进行解释,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作视觉上的表达。(主要就透视空间、重叠空间、明暗空间、并置空间和综合空间等表现方式进行教学,并结合实践进行深入的理解。)
线条与明暗(1周):如何根据对象的固有属性来转换成画面的线条以及黑白灰的组合。
风景的构图(1周):各种风景构图方式的学习,以及不同构图的视觉涵义。 从真实场景到虚拟场景(1周):以写生素材为依据,进行场景的创作。(幻想、超现实、形而上等因素的融入;网络游戏、科幻电影等场景模式的营造;拼贴、错置等手段的运用……)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
人物速写:
解剖、比例与动态(1周):对象的客观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造型的不同价值。课程实践主要探索如何根据对象的客观性进行变形、夸张等艺术性的表达。
人物速写创作(1周):系统了解速写在当代艺术领域,尤其是插画、动画等领域内的应用,并引导学员如何根据所搜集的图像,进行综合性创作。重点在于培养图像的意识,挖掘用不同的眼睛去发掘对象视觉意义的能力。
人物与场景(2周):人物与场景结合进行主题性的创作,进行系列化的表述。
第三阶段:(2014年4月)
速写的表现性和方法论:
传统与现当代艺术中速写观念的比较(0.25周):以艺术史的演变为基点,对速写的风格与观念作纵向、横向的比较,全面理解速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与价值。
画面的构造(0.25周):速写过程中所涉及的疏密、节奏、布局等画面本身的关系问题作系统的学习。
速写的可能性(0.5周):现当代艺术对传统速写手段的拓展,并对这些可能性进行自己的实践。
表现性的实践(3周):结合当下的体验,以速写为手段进行综合性表现,强化图像的观念。
3、形式语言:
课程介绍:
形式语言是关于绘画本体语言的课程。主要针对画面构造过程中所必然涉及的点线面、黑白灰、色彩、肌理等要素,对它们如何运用,及其视觉效应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教学。
课程将形式要素归纳为形、色、质这三个层面,基于艺术史的演变规律,将具体个案整理成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造型原理,以此对绘画语言作直观的梳理与比较。既有个案的具体性,也有原理的整体性。课程内容设置循序渐进,课程模块安排合理。
课程立足现当代绘画创作的观念和范式,进行绘画新观念和新方法的教学,不仅提升学员对纯绘画语言的敏感度,提高视觉要素的审美力,同时,也是对其绘画创作方法论的一次革新。
课程安排:
第一阶段:(2013年8月、11月)
素描形式:
图式分析与变体(1周):欧洲经典绘画作品中的结构分析;基于图式分析作变体练习。
点线面(2周):基本形态要素的构造和组合训练,掌握如何摈弃传统的叙事性而用元素本身的视觉效应来构造画面。
对自然的切入(1周):用点线面的原理对自然对象进行简化与概括,形成较为简洁、明确的画面,在对象的客观特征和画面的结构之间作一个取舍,以获得一种平衡。
表现手法的尝试(2周):同一素材以不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介入获取不同的视觉效果;类似手法介入不同(同一)主题,体验表现方式不同而对于素材的改变,丰富素描表现的手法。
素描的主题性创作(2周):拟定主题进行系列化的、完整的素描创作,语言倾向于现当代绘画。
第二阶段:(2014年4月、8月、11月)
色彩形式:
色彩对比和协调(2周):色彩的生成和视觉原理的系统讲述,并附带色彩演变的历史叙述;色彩对比和协调的实践,掌握色彩构图最基本的方法。 主观色调和色彩的变调(2周):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视觉性质,色彩的错觉及其视觉意义;色彩变调的方法。
从自然色彩到画面色彩(2周):将色彩原理用于自然对象的表达,主要训练概括能力和强化能力,体验同一素材因色调的不同而产生的全新视觉效果。 色彩与形状、色平面(1周):形与色的视觉关系,及其它们在绘画创作中的平衡;画面中的色平面原理和实践。
色彩的构图(1周):体验各种色彩构图的方式以及所呈现的空间、节奏和张力的不同效果。
色彩的观念与涵义(2周):不同文明的不同色彩观之比较;传统色彩、现代色彩和当代色彩的比较;不局限于已有的色彩象征,而对色彩作自己的阐述,树立开放的、全面的色彩观。
色彩的表现(2周):运用色彩原理和经验,拟定主题,进行综合性的表现。
第三阶段:(2015年4月)
手法和材料的实验:
绘画中的技法与材料(0.5周):绘画的技法与材料在视觉上的变化及其所呈现的不同观念;多角度的小幅绘画材料实验,尝试如何将所用的材料与特定的观念相结合。
材料与手法的实践(1.5周):拟定系列性的主题,对各种材料的可能性进行实践。
材料的主题创作(2周):基于材料的观念,进行完整的当代绘画创作实践,拓宽绘画的媒介和形态。
第四篇: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一、1998年以前:
本课程组教师大多数为柳州市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教师,主要承担了全院各班级的《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等方面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主。
二、1998-2000年: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后,根据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课程组教师开始不定期地为学生们开设一些有关新生入学适应、学习心理以及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始为来宾、合山、柳城以及柳州市的部分高中的高三学生提供高考前的心理辅导服务,同时受柳州市团市委的委托为高校团委书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服务。2000年开始筹备成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以及在2000级学生中开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事宜。
三、2000-2002年:
(一)2000年9月,《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首次在2000级高职学生中开设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2个学时,共18个学时,选用了《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课程的教材。这门课的开设,意味着学院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意味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上课程化的轨道。可以说,我院是在广西高职院校中最早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的。该课程的开设,起到了帮助新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对其在情绪、情感、学习适应、生涯规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本课程负责人也在这一阶段开始了有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撰写了论文《谈谈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试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并参与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规划B类课题《广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及学院课题《关于青年独立化过程研究》的研究工作。
(二)教育部于2001年3月10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1年开始,广西教育厅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提出“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避免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工作目标,构建“以心理素质教育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阵地,以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为补充,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系。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以上工作目标来开展。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迈入课程化的轨道,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的建立以完成了所有的筹备工作。2002年12月,学院成立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柳职院字[2002]23号),隶属于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咨询室。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加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性,制定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制度》、《关于做好心理咨询保密工作的若干规定》、《来访者须知》《心理咨询员工作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包括组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心理咨询、以及院内从事学生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
四、2003至今: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院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渠道、教育内容上逐步呈现规范化、多元化的趋势,逐步建立起了“三级管理、一轴多翼、五级预警、服务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一)“三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
学院建立了院级即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第一级,以系(部)即以系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为第二级,班级心理工作站为第三级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体系。
(二)“一轴多翼”的课程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一轴多翼”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理论教学为轴,以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常规化日常心理咨询、主题化的团体心理辅导、定期化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经常化的班级主题教育、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为翼。
1、“一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教学环节日趋完善。
经过2年多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同是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同时考虑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贯穿在高职高专学生三年学生生活的始终,从2003年开始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了相关的调整。体现在:实施主题教育,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关的主题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主要以团体心理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1)一年级以新生心理适应为主题,采取必修的形式。所有新生都必须完成8个课时的理论学习及若干个课时的实践教学。通过加强新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学会自我调适和排除情感困惑,缩短学生的大学心理适应期,减少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为高职学生主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帮助。其基本模式是: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高职学生心理适应问题讲座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2)
二、三年级则主要围绕高职学生在情绪情感管理、人格培养、恋爱及性心理、压力管理、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采取选修课的形式,按学分制管理条例计算学分教学任务主要本课程组教师承担,同时,每年有计划的邀请院外相关专业人士到学院为高职学生们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左妮红老师的《高职学生自信心培养》《高职学生恋爱观漫谈》及《高职学生就业前的心理调适》等;阳旭老师的《高职学生学习适应》、张翔老师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鞠红霞老师的《高职学生礼仪》、李庆源老师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人生发展》、董绿茵老师的《高职学生良好形象塑造》,兰珊珊老师的《高职学生情绪管理》以及柳州市人民医院主任涂强的《性心理教育》、《柳州晚报》“袁茵热线主持”袁茵的《珍爱生命》等,这些专题讲座深受学生的欢迎,4年来将近有5000多学生选修的本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教学使我院各界学生系统地了解心理卫生与保健的基础知识,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
2、“多翼”——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常规化日常心理咨询、主题化的团体心理辅导、定期化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经常化的班级主题教育、助手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1)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近年来,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橱窗、定期编印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物《心海扬帆》、学院报上定期刊登的《心理信箱》专栏,尤其是校园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页,通过“心理中心概况”、“阳光心理协会简介”“心海荡舟”、“心理七色板”、“专家咨询”、“心理测量”等多个栏目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各类心理健康知识在大学生中进行传播,有效地增进了同学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为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常规化日常心理咨询制度:从2002年心理中心成立指出,就建立的日常心理咨询值班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咨询的形式有现场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QQ咨询等。四年来,前来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日渐增多,咨询的内容包括入学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性心理、心理咨询员、就业等方面。本课题组的大部分老师每周定期值班,接受同学们的咨询。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寻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大多数同学接受系统的心理辅导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而且在自我认识和个人发展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3)主题化的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本科成组负责人及教师积极探索开展各类主题的高职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4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学生开展了“新生交友活动”“成长小组”、“自我认识小组”和“人际沟通小组”“大学生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大学生们小组活动中得到了成长,变得更自信、更快乐、学会正确地面对合作与竞争,学会了怎样去处理各类人际关系。
(4)定期化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月)系列活动。从2003年开始学院心理中心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健康日”的到来之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协助下,举办为期一周(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月)”活动,通过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专家系列心理健康讲座、心
理剧表演、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以及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报纸等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等,从2003年至今,共举办了四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月)”,一届比一届取得好的效果。
(5)经常化的班级主题教育。为了充分发挥系部、班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倡导“朋辈教育”的方式,学院于2006年建立了“心理委员制度”,各班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组织对各班级心里委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了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及工作的方法。要求各系部制定计划,各班在班主任指导下,心理委员协助,每月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6)助手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互助的作用,2004年,在心理中心的指导下成立了“阳光心理协会”;协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协助中心开展各类助人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工作。同时,心理中心每年对心理协会的会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实际的工作能力,使协会成员与班级心理委员一样,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辅导员”。这对提高我院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几年来,本课程组负责人及教师积极承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努力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年共承担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10余项。在省级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三)五级预警机制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从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或辅导员——系主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分管领导的五级预警机制,发现危机预兆和有严重精神疾病症状的学生时,立即层层上报,启动应急措施,及时有效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2006年,心理中心与系部合作对2个有攻击倾向的学生做了危机干预,防止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及时通知了学生所在系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时期。由于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和及时恰当处理,三年来我校没有一例自杀或他杀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危机学生和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进行初步评估与干预后及时转介到专门医疗机构治疗。
(四)利用优质资源积极服务社会
学院心理中心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积极为社会各界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如2006年与柳州市鱼峰区政府共同创建了鱼峰区军人心理咨询中心,开通了“绿洲热线“并为官兵们开展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2007年上半年,为柳州市银山小学开展了教师心理成长系列辅导活动,并在该校建立了我院第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篇:课程介绍
影响教育系列课程介绍
课程一:规则激发兴趣,体制催生活力
面向对象:中、小学教师及教育管理工作者
课程内容:
兴趣探源
将兴趣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核心要素和机制
课程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向对象:中、小学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
课程内容:会学,学习是一门技术;会考,考试是一项素质;会
生活,自我管理是一种能量。
告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如下问题:
1.解决作业和考试中马虎、粗心的问题,培养仔细认真追求完美的性格
2.考试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的问题
3.学生在学习中一学就会,过后就忘的问题
4.掌握学习的技术,练就考试的素质,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5.如何让不愿意写作文的孩子爱上写作,短期内作文快速提高
6.如何有效利用试卷分析系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家长或家庭教师如何高效辅导孩子学习,成为教练式家长
8.家长如何利用每天中的有限时间督导孩子学习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等75个问题
课程三: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面向对象:学龄前孩子家长及中小学生家长
课程内容:
影响孩子一生的五项卓越素质及训练方法:
说心——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读书——获取知识和良好个人修养的能力
写口——用文字表达思想的高级思维能力
会玩——对热爱的事情执着追求的能力
一路坚持——持久的动力与坚韧的毅力
这将是孩子在今后人生的奋斗中能获取优势的最有力的保证。这将是家长在孩子的少年时期能给与孩子最宝贵、最实用的财富。课程四:学习快车——优秀学生训练系统
面向对象:所有参加考试的中小学生
课程内容: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的所有技术和方法以及工具,以保证学生高效的学习,努力的学生得高分,高分的学生考满分,科学的方法,良好的习惯使得学生知识、能力双丰收。
课程五:爱西柚新概念作文
面向对象:三年级至八年级学生
爱西柚新概念作文应用国际最先进的“结构语言学”成果进行作文教学的创新,借助诸多国内国际写作大家名家的文学作品将作文教学开发成比喻、拟人、写景、肖像、细节描写、开头、结尾等片段描写的25块文帖,写人、写事、自画像、写景、写物、读后感、书信整篇文章写作的11块文帖共计36块作文帖。文帖选材精美,易教易学,易懂易练,让学生喜欢写作,让学生爱上写作。解决了作文教学的难题,深受一线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将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涵,知识
性、趣味性、参与性使得学生们知识、智力、能力得以全方位的提升。
课程六:爱西柚中高考满分作文冲刺班
面向对象:初
三、高三应届生
锦绣文章,辉煌人生。语文素为“百科之母”,作文能力将伴随一生,更是学子金榜题名重要砝码。然而,传统教学认为的“ 文无定法”“写作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写作水平的提升是件缓慢的事情”错误观念阻碍了作文的发展,使得作文学习向来令众多学生“头疼”。同时,中考作文50分,高考作文60分,作文的分值又是学生无法回避的一座高峰。爱西柚的创始人王飞博士爱西柚中高考满分作文冲刺班在28个课时内,解读训练中、高考满分作文的立意构思和行文,只要是平时作文中上等的学生就可以对写作有全新的感悟,不但把作文迅速提升一个分数段,而且对以后所有的写作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