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台镇引导返乡人员创业见成效
天台镇积极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见成效
天台镇引导务工返乡人员创业春节期间,天台镇抓住外出务工人员工假日返乡的有利时机,采取五项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引导工作。
一是开展一次调查统计活动。镇印发《天台镇外出务工人员调查统计表》近8000份,发放到各村各单位,对外出务工及返乡人员认真摸排,逐人建档登记,详细掌握他们个人资料。二是开展一次慰问活动。镇班子成员分片包点到村,对返乡过节的务工人员进行走访慰问,与他们一起话发展、谈招商,鼓励返乡创业。三是召开一次座谈会。召集一批有影响力的务工返乡人员座谈,了解他们在外就业情况,向他们介绍返乡创业好政策。四是召开一次表彰会。对10名返乡创业能人及外出务工能人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务工创业光荣的好氛围。五是建立一个联系网。镇专门建立一个外出务工人员联系网络,以便及时和他们联系,掌握相关信息,引导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目前,该镇有12名外出人员回乡办企业,总投资在4000万元以上,全镇形成了“外出务工光荣、返乡创业更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在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力鼓励有一定原始资金积累、有技术、观念新的务工经商者回乡自主创业。目前,天台镇外出务工回乡投资创业人员100余人,创办实体72个;投资规模已达5000余万元;行业涉及农产品加工、工业企业、种养殖业、商贸流通、建筑建材等行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为振兴镇域经济、加快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第二篇:xx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
xx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147”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四大突破”,使xx逐步以抓安全稳定为重点向搞好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并进转变。面前,xx有14769户、60771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口达19260人,实现年创劳务收入 1.31亿元,务工人员返乡为镇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模式等众多资源。为抓好返乡创工作,xx始终坚持以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以引导返乡创业推动经济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截止目前,引导回归创办企业10家,累计引进资金2116万元,引导个体返乡创业53人,1044.5万元,解决本乡富余劳动力4000余人。
一、基本情况
xx镇把返乡创业作为xx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打工人员以各种形式创办经济实体,开启了“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良好局面,对xx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推动了经济发展。通过返乡务工人员务开拓了视野,创新了思维,实现了扩大生产规模企业2家,实现产业投资1000万元,新创办企业8家,资金投入1116万元,种养殖专业大户53户,资金投入1044.5万元,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2、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提供长期工作岗位和临时工作岗位15000余个,为全镇带来务工收入800余万元。二是返乡创业人士的成功典范,以点带面,促进镇域经济全面发展。周绪林、熊超英、xx等返乡创业人士共带动农户1616户发展金银花、苗木培育、核桃等特色产业核桃共计3350亩,实现带动户户均增收6300元。
3、加快了开放步伐。外出人员大多在沿海地区务工,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也牵线搭桥引进外资,带动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合力推动返乡创业规划。为了加强对返乡创业指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卫生的副镇长任组长、社保所所长任副组长、经发办成员为成员的返乡创业领导小组,并确定两名专职工作人员专抓返乡创业工作,全力为返乡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强化宣传,深入发动,全力营造返乡创业氛围
通过两干会议、标语、横幅、农信通政务易平台等宣传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借助春节、“三进三同”活动等走家窜户了解情况。每年年底开展一次全镇返乡务工人员摸底调查,去年年底共搜集镇域千万资产成功人士 人,一千万以下百万资产以上成功人士 人,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组织创业有成的人士和创业愿望强烈的群众多次召开创业经验交流会,印制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花名册,镇领导利用有利时机到湖北、深圳等务工人员集中地走访慰问,征求发展良方妙计,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
(三)多策并举,广集民智,掀起返乡创业热潮。1.以政策为导向,引领能人返乡创业。以微型企业奖励扶持办法、鼓励城市资源下乡暂行办法、开县招商引资奖励扶持办法、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等开县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为依托,大力宣传,提高返乡务工人员创业热情和信心,积极引导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2.以乡情为纽带,吸引能人返乡创业。一是通过乡情会、网络信息、劳务经济人队伍等平台,推出优势项目 个,推动返乡创业;二是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沟通与联系,宣传家乡发展情况,以乡情感召外出人士返乡创业。通过乡情联系成功引回白岩村外出成功人士xx在白岩村投资110万元建立农业制种基地,带动农户增收860元。投资1144万元种植黑桃2860亩,带动农户413户,可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三是充分利用镇域干群的亲情、友情、同学情等关系,成功引进开县必发建材有限公司与镇内创业人士合作建设成煤矿石砖厂,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900余万元,常年解决劳务人员30余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8万余元。
3.以服务为重点,服务能人返乡创业
一是搭建平台。建立土地专业合作社31个,集中入股土地2500亩,土地分类集中27600亩,完成地票交易101亩,完成了返乡创业园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给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平台。目前全镇返乡创业人员通过土地流转形式承包土地6558亩,开办各类农业项目实体19个。同时,xx还在道路建设,完善水、电等硬件设施上狠下功夫,投资120万元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二是优质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士实提供“保姆式”服务,实行一个口子接待,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的“人性化”服务方式,对引进的项目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全程跟踪项目发展进度,扶持企业发展,全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理论讲座、实地指挥、外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返乡务工人员创业技能培训。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开展猕猴桃、核桃、金银花技术培训6次,培训45000人次。政府出资,派送返乡创业人员和劳务经济人到重庆培训50人次,实现技术、营销等全面提高。
4.以树立典型为突破口,激励能人返乡创业
一方面把返乡创业业绩与年终考核挂钩,提高镇村干部工作实干劲头,努力寻找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加大对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的奖励扶持,激发自身创业热情,形成干群合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去年分别对长寿食用菌基地、中列花椒鸡养殖基地等返乡创业成功典范进行了表彰,激励了落返乡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陈杰花椒鸡养殖、克新生态鸡养殖场、中武肉鹅基地纷至沓来,在他们的影响下,全镇实现了返乡创业20余家。
三、下步打算
在返乡创业工作中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也有诸多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继续努力把返乡创业工作做实、做好。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二是扎实做好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的摸底调查工作,加强沟通与联系,以情感化其返乡创业。三是进一步搞好xx猕猴桃、黑木耳、金银花、黑桃四大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良好的产业基础再吸引一批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做大、盘强优势产业。同时进一步深度挖掘xx优势资源、拓宽投资渠道,加大优势项目推介力度。四是强化服务,加强基础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真正实现引回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第三篇:峡江县引导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峡江县引导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情况汇报
峡江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全县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辖6镇5乡,总人口17.5万。去年9月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有部分农民工陆续返乡。为确保我县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有效对接工业园区用工需求,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我县积极组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返乡农民工构成情况
2008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23700人,截止2009年2月12日,受金融危机影响,务工人员返乡11157人,其中返乡的农民工9816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41.42%。据统计,我县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数是春节正常回家,占81.27%;因企业停工、半停工而返乡的占10.46%;因企业裁员而返乡的占4.35%;因企业倒闭而返乡的占3.93%。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
春节后返乡农民工又外出务工的8333人,占返乡农民工的84.89%;在峡江本地企业就业的861人,占返乡农民工的8.77%;返乡创业的24人;重新务农的572人;尚未找到合适工作和拟外出务工的716人,占返乡农民工的7.29%。
(三)就业形势分析
就我县目前的情况来看,返乡后继续外出的人员较多,占到返乡农民工的84.89%,不外出的返乡农民工均已得到了
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计划安排、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日常工作,确保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各项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已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列入了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考核重要项目,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目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均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
2、注重信息登记制度的建立。为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登记工作,县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对本辖区自2008年9月以后返乡的农民工人数、技能以及培训、就业、创业愿望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摸底和统计,并于每周四向县就业局报送一次,县就业局再向县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上报全县返乡农民工情况,县里每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以及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情况进行通报,全面及时掌握了全县返乡农民工动态。
3、注重领导联系挂点制度的实行。县委、县政府安排了县人劳保障局、县发改委、县农办、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经贸委、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扶贫办、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14个部门的领导与返乡农民工比较多的乡(镇)、村建立联系点,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情况,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进行帮扶、指导。的名义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减轻困难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实施办法》等文件。三是开展了一次“亲情服务”活动。为凝聚返乡人员,年前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慰问团,深入汽车站和火车站热情接待返乡务工人员。春节前后,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县工业园区管委会通过组织乡友会、联谊会等方式,召集了返乡人员进行座谈,共召开座谈会12场次,返乡农民工参会367人次。座谈会让家乡的信息与返乡农民工“实时对接”,及时传递家乡各种就业与创业信息,鼓励事业有成的返乡农民工返乡后积极投身峡江经济建设,回报桑梓。在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大量农民工返乡,生存压力增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针对这一情况,县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县妇联、团县委、县总工会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朋友开设了免费的流动心理咨询室,共为266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特殊心理疏导及就业指导咨询,极大缓解了农民工的心理困扰。马埠镇曾安村委王港小组的小女孩陈惠娟,长期在福建的一家制衣厂打工,因工厂停产被裁员,然后南下广东找工作四处碰壁。08年11月份她带着伤感返乡,整天愁眉苦脸,心情极度郁闷。细心的村妇女主任立即联系流动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前往提供咨询,一个钟头下来,小女孩显得一脸的轻松“以前心里有什么困惑,不知道怎么去说。现在有了叔叔、阿姨的帮忙,我感觉轻松多了,将来再出去择业的时候,我能够自己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一切的!” 目前,这个女孩子已经在深圳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陈惠娟只是众多参加了特殊心理疏导的返乡农民工的一个缩影。
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出口。由于产销两旺的市场前景,春节一过,鑫海水产一举招用了260名返乡农民工。金融风暴来袭,去年年底刚刚被评为“2008年全国优秀农民工”戴移胜陷入了困境,他执掌的忠信玩具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厂里玩具订单大减,几度面临忍痛割爱裁减员工的境地。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县纪委(监察局)、工业园区办(中小企业局)、大桥局、总工会、检察院、法院、计生委和党史办共8个单位和部门对该厂实行保姆式帮扶,帮助企业迅速作出转产决策,利用春节放假时机,迅速开拓国内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玩具市场,并对生产线进行技改,新增搪胶、成品包装两条生产线,元宵后新生产线就开工,仅上个星期,忠信玩具公司就在仁和镇新录用了48名返乡农民工。预计该公司在年内新招工将突破1200人。为帮助企业渡难关,我县紧紧围绕医药、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在政策、资金、税收、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培育和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促其扩改升级,二次甚至三次创业,让企业健康快速成长。为解决企业资金难题,我县多次当起银行与企业的“牵线媒婆”,在邀请本地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还邀请了上海、赣州、九江等地的商业银行参与峡江投资。仅2月6日召开的政银企座谈会上,我县就为15家重点企业签订了1.31亿元银行贷款,80%的资金将用于企业技改升级或二次创业。为减轻企业负担,县社保局对9户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作出了缓缴半年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县还适当降低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四项保险费率(期限不超过12个月),其
(三)帮扶就业创业,主要体现在“二个结合”上:
1、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进行帮扶。我县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实施一千一百“1+1” 帮扶工程,即千名党员“1+1”帮扶困难返乡农民工就业,百名党政班子成员“1+1”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物资、资金、技术等实际困难和问题。马埠镇朱家村委邓家村小组村民邓洪生体弱多病,还要供养七十多岁的祖父母,他的一双儿女邓鹏伟、邓琳娟兄妹去年10月同时被深圳一家电子厂裁员返乡,家境非常困难。父母朱家村老党员邓仁根多次上他家指导种烟技术,还帮他打烟苗整烟土,邓洪生家准备今年种10亩田烤烟。同时邓仁根还为他家担保,从信用社贷款2万元,帮助邓鹏伟、邓琳娟兄妹在新县城开起了一家时尚烧烤加盟连锁店。马埠镇夏塘村人陈琨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广东中山市一家灯饰厂打工。2008年10月返乡后,在马埠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龙志的帮扶下,他在新县城投资85万元创办了一家集汽车修理、美容为一体的一站式修理厂,目前已安臵就业人员16名,迄今营业额已达20万元以上。巴邱镇北门村委廖家村人廖连平,2008年高中毕业后在广东东莞务工,主要从事五金学徒。2008年12月,年底因工厂经营状况不好,企业裁员回乡。返乡后,在巴邱镇党委委员胡学蔚的帮助下,开办了一个水果小卖部,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戈坪乡戈坪村委裴家村人王俊在外打工八年,不但赚到了办厂的第一桶金,还掌握办公椅产销的全套技术。恰逢全球金融危机,什么技术特长,只能从事一些技能不高的体力劳动型的职业,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融资难、人才缺、土地紧张等困境。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县里也给予一定额度的小额贷款支持,但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资金问题。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虽然可以申请再就业小额贷款,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手段,致使其获得小额贷款的难度比较大。需要从上而下协调各类银行给予大力支持,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融资门槛,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二)尽快开辟“创业孵化园”。建议各级政府要尽快开辟“创业孵化园”,各级财政加大对创业园区的扶持力度,农民工在孵化园内创业的,享受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同样的税收政策。鼓励和扶持务工人员返乡后就地就近创业,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充分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点式”和“校企合作式”等培训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做培训技能劳动者,为工业园区输送一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学员,努力缓解工业园区用工难的问题。目前“金蓝领工程” 补贴标准偏低,培训效果不明显,建议提高“金蓝领工程”补贴标准,进一步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
(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民转移到生产、112-
第四篇: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富余劳动力向哪里去、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提高、农民怎样增收问题的有效形式和具体表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抓经济、促发展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
潮中,如何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把返乡创业经济做大做强,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令人深思的课题。近日,千阳县工商局组织有关人员,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千阳县把“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尤其是工商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四化”建设为抓手,在发展非公经济、打造品牌农业、壮大经纪人队伍等方面,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千阳县约有1.94万人外出务工,已有3000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返乡创业者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创办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等活动。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资金、技术及市场信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如南寨镇南寨村李小军在广州打工十余年,当年他从农村走出去,走入城市成了打工仔。如今,他“盖房子、娶媳妇”的最初想法已经改变,揣着存折、技术和满脑子新想法,回到家乡承包濒临倒闭的机砖厂,投资40多万元,安置村上富余劳动力60多人,年产值达450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南寨村外出务工返乡的12名农民,分别创办了水泥预制品厂、建筑工程公司、交通运输队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崔家头镇赵家塬村回乡创业的任来勤与其兄合作,投资近400万元,在段家塬村创办奶站小区,规模饲养畜产奶牛300头,年收入90多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0多人。在任来勤的示范带动下,千阳县创办规模奶牛饲养小区35处,奶牛存栏数达到1.8万头,人均增收800元。崔家头镇赵家塬村任万江,利用在外出打工学得的市场观念和掌握的市场信息,回乡创办利民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品开发方面,采纳千阳民间刺绣布艺特色设计,以祖国医疗传统中医理论“闻香治病”原理为指导,精选优秀蚕沙,研发了“蚕宝”牌蚕沙保健枕,累计销售600万余副,实现年收入120万元,“蚕宝”牌蚕沙保健枕也被列入陕西省“十一五”名牌创建计划,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带动了全县蚕桑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蚕桑种植户达1.2万户,种植面积达6.6万亩。
二、返乡创业形成的原因
1、农民工进城就业形势严峻。城镇就业压力比较大,而农民工在大中城市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城市非技术性简单劳动岗位基本饱和;城市生活花费大;农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必须回家乡参加升学考试,由于各地区教材不统一,影响升学;一些企业对务工人员年龄有限制,超龄劳动力被迫返乡。
2、农民工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农民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认为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据调查,农民工有5万元就可以做生意,有10万元就可以办企业。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行业与他们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比较集中于食品、餐饮、建筑、采矿、运输、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他们在城里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对返乡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3、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就存在农村老人无人赡养、儿童无人照顾、农村劳动力欠缺的现象,部分老年农民和儿童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势必影响农村人口结构以及当今农村的社会稳定;二是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动;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构建了平台。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市场的调整优化为返乡创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人数仅占外出务工农民的15.4%,但他们已逐渐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用已凸显出来,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1、在外务工培养了农民工创业的胆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大多在20岁到35岁之间,各方面基础较好。从相对封闭的乡镇走入比较开放的城市后,个人的奋斗轨迹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融合,通过打工开阔了视野,接触了新理念,熟悉了市场规律,积累了经营经验,也培养了管理能力。
2、在外务工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时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较大优势和内在潜力。
3、开辟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
4、形成了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他们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
5、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外出务工的农民,一部分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带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返乡创业,以不同形式回报家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了平台。
6、助推了农村公益事业。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诚实劳动,积累了资本,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他们致富不忘乡邻,对家乡兴办教育、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赤诚相助。
7、提高了村级组织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外出务工人员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下,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部分已成为活跃城乡经济的时代强人。他们返乡二次创业后,不少人经群众推荐选举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落实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的“中硬阻”及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部门甚至利用职权出台“土政策”以保护既得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权威、信誉和形象,特别是影响了潜在的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
2、技术支撑不够。一部分回乡创业者,由于所学技术单一,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技术人才,导致开发的项目上马后举步维艰。
3、资金保障不够。多数回乡创业者全凭在外地务工挣得的资金回乡兴办企业,在企业发展中资金严重不足,然而由于现行信用体系不完善,加之部分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存在歧视,个私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反映犹为突出,让不少创业者错失商机,企业发展谈何容易。
4、信息支持不够。快速、便捷的市场信息是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的“顺风耳”。返乡创业者对国际国内市场需要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和灵活,甚至了解市场信息滞后,使创业信息受挫。加之,现在政府推行的“农村信息服务工程”未全面覆盖和联网,导致返乡创业者了解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
5、工商部门贴心指导不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宣传培训不够扎实,对创业者领办企业,从事个体、私营经营指导服务不够深入细致,在登记注册、经营管理、维护权益等方面提供的服务没有完全到位,工商部门的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和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关,工商部门应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强化社会宣传工作,营造创业人文环境。要积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和联络网,每年定期召开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沟通情况,增进友谊,让他们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和父老乡亲的强烈愿望,引导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兴办各种经济实体,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回乡创业有功”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工由“外出打工”向“返乡创业”转变。
2、加强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技能的培训。调研中我们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属于家庭式创业模式,创业与企业管理知识贫乏,对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一些返乡创业者产业选择概念模糊,营销观念落后,商机把握不准,靠经验凭感觉的多,这部分的创业者们对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十分渴求。因此,我们工商部门一是要狠抓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就地培训与外出学习培训并重,职前培训与职中、职后培训并举”的方针,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培训项目招投标等市场化运作办法,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全面开展岗前培训、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培植一批具备专业技术效能的农村劳动力,特别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为返乡创业的各类企业提供各个层次的合格劳动力。二是要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基本条件的农村劳动者逐步开展创业培训,给予创办企业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对已经成功创业的企业主进行企业改革,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3、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要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领办私营企业,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要在登记注册窗口设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绿色通道”,提供免费的优先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及节假日加班服务。对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当场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三要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其进入,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四要大力支持农村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组改制,转化为非公经济,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构建创业平台。五要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帮扶活动,认真做好政策上的引导,法律上的保护和信息上的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4、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工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选准一个能人,培育一个产业,成立一个合作组织,带动一方农民增收”的思路,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对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注册登记费、免收工本费,实行“零”收费,重点扶持、科学指导,鼓励扶持发展一批管理规范、运行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返乡创业人员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5、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一村一品”工程。一村一品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工商部门应积极开展“合同帮农”、“商标兴农”、“红盾护农”等行动,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发挥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工商部门要积极扶持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中发展多种模式的“订单农业”,并通过合同管理,指导签约、帮助履约,调解纠纷等多种途径,为“订单农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工商部门要组织实施“一所一标”和“品牌兴农”战略,充分发挥商标注册和管理的职能作用,帮助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把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积极鼓励引导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册和使用商标,利用商标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知名度,使“公司+农户+商标”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三要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大力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良好的创业环境。
6、引导返乡创业人员依靠二、三产业实现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小城镇建设加快和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活跃,农村二、三产业收益水平明显,二、三产业已成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最佳选择,也已成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增收的一个亮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利用在城市和务工企业工作中的经验和技术,掌握的信息和渠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资金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的二、三产业,在建筑、运输、餐饮服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7、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各类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架起了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是解决农民买卖难、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工商部门在“两费”停征后,要尽快转变职能,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按照“在培训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培养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投身于农村经纪人活动,发展各种类型的为农服务中介组织;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提高经纪人驾驭市场的综合素质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扶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鼓励开展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交易方式,扩大交易渠道,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搞活农产品流通;四是把暂时未能实现返乡创业,继续在外务工,而掌握一定信息,具有一定中介服务能力的人员按照本地的经纪人对待,鼓励他们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让“信息返乡创业”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实现“反馈一条信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六、返乡创业政策性建议
1、建议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的用地、建房意见》、《关于对务工创业人员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鼓励性文件,引导有资金、有门路、有经营头脑的返乡人员带头领办企业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2、加强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信贷倾斜,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最突出的资金缺乏困难。
3、建立和完善诸如税费减免、资金扶助,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在税收、收费、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为务工返乡创业者提供“绿色通道”。
4、政府应尽快制定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跨区域对接的保障政策,维护返乡创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工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初探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富余劳动力向哪里去、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提高、农民怎样增收问题的有效形式和具体表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抓经济、促发展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
潮中,如何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把返乡创业经济做大做强,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令人深思的课题。近日,千阳县工商局组织有关人员,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千阳县把“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尤其是工商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以“四化”建设为抓手,在发展非公经济、打造品牌农业、壮大经纪人队伍等方面,为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千阳县约有1.94万人外出务工,已有3000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返乡创业者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创办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从事建筑、运输、餐饮等活动。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资金、技术及市场信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如南寨镇南寨村李小军在广州打工十余年,当年他从农村走出去,走入城市成了打工仔。如今,他“盖房子、娶媳妇”的最初想法已经改变,揣着存折、技术和满脑子新想法,回到家乡承包濒临倒闭的机砖厂,投资40多万元,安置村上富余劳动力60多人,年产值达450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南寨村外出务工返乡的12名农民,分别创办了水泥预制品厂、建筑工程公司、交通运输队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崔家头镇赵家塬村回乡创业的任来勤与其兄合作,投资近400万元,在段家塬村创办奶站小区,规模饲养畜产奶牛300头,年收入90多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0多人。在任来勤的示范带动下,千阳县创办规模奶牛饲养小区35处,奶牛存栏数达到1.8万头,人均增收800元。崔家头镇赵家塬村任万江,利用在外出打工学得的市场观念和掌握的市场信息,回乡创办利民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品开发方面,采纳千阳民间刺绣布艺特色设计,以祖国医疗传统中医理论“闻香治病”原理为指导,精选优秀蚕沙,研发了“蚕宝”牌蚕沙保健枕,累计销售600万余副,实现年收入120万元,“蚕宝”牌蚕沙保健枕也被列入陕西省“十一五”名牌创建计划,既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带动了全县蚕桑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蚕桑种植户达1.2万户,种植面积达6.6万亩。
二、返乡创业形成的原因
1、农民工进城就业形势严峻。城镇就业压力比较大,而农民工在大中城市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城市非技术性简单劳动岗位基本饱和;城市生活花费大;农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必须回家乡参加升学考试,由于各地区教材不统一,影响升学;一些企业对务工人员年龄有限制,超龄劳动力被迫返乡。
2、农民工有强烈的返乡创业愿望。农民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资本,学到了从商和经营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认为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据调查,农民工有5万元就可以做生意,有10万元就可以办企业。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行业与他们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比较集中于食品、餐饮、建筑、采矿、运输、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他们在城里打工积累的经验和资本对返乡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3、新农村建设需要和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就存在农村老人无人赡养、儿童无人照顾、农村劳动力欠缺的现象,部分老年农民和儿童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势必影响农村人口结构以及当今农村的社会稳定;二是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动;三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构建了平台。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市场的调整优化为返乡创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人数仅占外出务工农民的15.4%,但他们已逐渐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作用已凸显出来,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1、在外务工培养了农民工创业的胆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大多在20岁到35岁之间,各方面基础较好。从相对封闭的乡镇走入比较开放的城市后,个人的奋斗轨迹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融合,通过打工开阔了视野,接触了新理念,熟悉了市场规律,积累了经营经验,也培养了管理能力。
2、在外务工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时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较大优势和内在潜力。
3、开辟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
4、形成了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他们通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通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商业的有机衔接与结合,有效开拓了市场空间,从而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
5、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外出务工的农民,一部分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们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带着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返乡创业,以不同形式回报家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为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了平台。
6、助推了农村公益事业。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诚实劳动,积累了资本,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他们致富不忘乡邻,对家乡兴办教育、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赤诚相助。
7、提高了村级组织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外出务工人员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下,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部分已成为活跃城乡经济的时代强人。他们返乡二次创业后,不少人经群众推荐选举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落实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的“中硬阻”及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部门甚至利用职权出台“土政策”以保护既得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权威、信誉和形象,特别是影响了潜在的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
2、技术支撑不够。一部分回乡创业者,由于所学技术单一,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技术人才,导致开发的项目上马后举步维艰。
3、资金保障不够。多数回乡创业者全凭在外地务工挣得的资金回乡兴办企业,在企业发展中资金严重不足,然而由于现行信用体系不完善,加之部分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存在歧视,个私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反映犹为突出,让不少创业者错失商机,企业发展谈何容易。
4、信息支持不够。快速、便捷的市场信息是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的“顺风耳”。返乡创业者对国际国内市场需要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和灵活,甚至了解市场信息滞后,使创业信息受挫。加之,现在政府推行的“农村信息服务工程”未全面覆盖和联网,导致返乡创业者了解掌握国内外市场行情信息的不对称和滞后。
5、工商部门贴心指导不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宣传培训不够扎实,对创业者领办企业,从事个体、私营经营指导服务不够深入细致,在登记注册、经营管理、维护权益等方面提供的服务没有完全到位,工商部门的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和措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关,工商部门应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强化社会宣传工作,营造创业人文环境。要积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和联络网,每年定期召开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座谈会,沟通情况,增进友谊,让他们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和父老乡亲的强烈愿望,引导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兴办各种经济实体,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回乡创业有功”的舆论氛围,引导农民工由“外出打工”向“返乡创业”转变。
2、加强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技能的培训。调研中我们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属于家庭式创业模式,创业与企业管理知识贫乏,对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一些返乡创业者产业选择概念模糊,营销观念落后,商机把握不准,靠经验凭感觉的多,这部分的创业者们对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十分渴求。因此,我们工商部门一是要狠抓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就地培训与外出学习培训并重,职前培训与职中、职后培训并举”的方针,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培训项目招投标等市场化运作办法,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全面开展岗前培训、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培植一批具备专业技术效能的农村劳动力,特别要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为返乡创业的各类企业提供各个层次的合格劳动力。二是要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基本条件的农村劳动者逐步开展创业培训,给予创办企业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对已经成功创业的企业主进行企业改革,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3、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要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领办私营企业,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二要在登记注册窗口设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绿色通道”,提供免费的优先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及节假日加班服务。对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当场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三要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其进入,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四要大力支持农村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改组改制,转化为非公经济,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构建创业平台。五要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帮扶活动,认真做好政策上的引导,法律上的保护和信息上的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4、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工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选准一个能人,培育一个产业,成立一个合作组织,带动一方农民增收”的思路,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对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注册登记费、免收工本费,实行“零”收费,重点扶持、科学指导,鼓励扶持发展一批管理规范、运行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返乡创业人员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5、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一村一品”工程。一村一品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工商部门应积极开展“合同帮农”、“商标兴农”、“红盾护农”等行动,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发挥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工商部门要积极扶持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在“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中发展多种模式的“订单农业”,并通过合同管理,指导签约、帮助履约,调解纠纷等多种途径,为“订单农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工商部门要组织实施“一所一标”和“品牌兴农”战略,充分发挥商标注册和管理的职能作用,帮助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把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积极鼓励引导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册和使用商标,利用商标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知名度,使“公司+农户+商标”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三要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大力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良好的创业环境。
6、引导返乡创业人员依靠二、三产业实现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小城镇建设加快和农村市场经济不断活跃,农村二、三产业收益水平明显,二、三产业已成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最佳选择,也已成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增收的一个亮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利用在城市和务工企业工作中的经验和技术,掌握的信息和渠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资金少、技术含量低、见效快的二、三产业,在建筑、运输、餐饮服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7、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和各类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架起了农民与市场间的桥梁,是解决农民买卖难、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工商部门在“两费”停征后,要尽快转变职能,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目标,按照“在培训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培养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投身于农村经纪人活动,发展各种类型的为农服务中介组织;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提高经纪人驾驭市场的综合素质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扶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流通中介组织,鼓励开展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交易方式,扩大交易渠道,引导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搞活农产品流通;四是把暂时未能实现返乡创业,继续在外务工,而掌握一定信息,具有一定中介服务能力的人员按照本地的经纪人对待,鼓励他们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让“信息返乡创业”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实现“反馈一条信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六、返乡创业政策性建议
1、建议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的用地、建房意见》、《关于对务工创业人员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鼓励性文件,引导有资金、有门路、有经营头脑的返乡人员带头领办企业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2、加强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信贷倾斜,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最突出的资金缺乏困难。
3、建立和完善诸如税费减免、资金扶助,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在税收、收费、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为务工返乡创业者提供“绿色通道”。
4、政府应尽快制定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跨区域对接的保障政策,维护返乡创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