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杂志的四篇关于选调生的文章

时间:2019-05-15 13: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道》杂志的四篇关于选调生的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道》杂志的四篇关于选调生的文章》。

第一篇:《知道》杂志的四篇关于选调生的文章

《知道》杂志的四篇关于选调生的文章(值得一看)

选调生:“新知青”还是“未来市长”?

2006-03-08 来源:《知道》网络杂志 作者:西门吹雪 [原文地址]

“如果你上头没有关系,也没有政治头脑,千万不要来做选调生。”接到记者电话的时候,汪洋(化名)正在开往县城的车上。汪洋他在县城里面租了一间房间,每个星期都要回到县城去感受一下“城市”的生活。“宁愿做城市的一条狗,也不愿跑到这里做干部。”汪洋半带开玩笑。

从城市到乡村,有点无聊!

2004年,广西某大学毕业生汪洋面临着左右为难的选择,是到百色市工商局工作还是和南宁某大型公司签约,或者成为广西组织部的选调生。亲友和老师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应该到百色工商局去,那边工作稳定待遇相对高,也有的企业里面个人发展空间大一些。不过汪洋最后选择了选调生这条路,理由很简单,他觉得选调生会更加受到重用,提拔也要快。两年副科,六年乡长,十五年内成为副县级干部。汪洋毫不隐瞒自己对仕途的野心,大学四年的学生干部经历和“优秀学生干部”、“ 全区十大班长”等一大堆头衔也让他信心十足。带着一腔的热血,汪洋和其他选调生一起来到了乐业县,乐业县隶属百色市,是邓小平领导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一直非常缓慢,是国务院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之一。由于有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2005年初,广西自治区政府决定要把了乐业县建设成为第一个有机农业基地示范基地县。这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汪洋在踏上乐业县的时候雄心勃勃,他相信自己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给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生机和变化,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对仕途路的美好愿望:越是落后的地方越容易出成绩,越有成绩,仕途就走得越顺。

县组织部非常热情招待了他们,专门开一个选调生交流会,然后就把他们各自分配到各个乡镇。汪洋被分到离乐业县城有20多公里的一个小镇去。或许是四年的大学生活习惯了城市的霓虹灯,或许是这个小镇实在是太破旧了,在同样乡村长大的汪洋对这个小镇的生活有些失望:整个镇就一条街道,房子大多是破旧的,偶尔一两栋新楼房显得格外刺眼。小镇人很少,显得冷冷清清地,也没有多少商铺,买东西很不方便。只有三天一次的赶集日,各村、屯的乡民来赶集,这时候镇上稍微热闹一些,卖东西的也赶在这个时候摆摊,买东西得赶在这个时候。一到晚上7、8点钟,整个镇就完全冷却下来。“上上网聊天都没有地方,闷得只能喝酒!”汪洋告诉记者,以前他碰酒就倒,如今喝乡下自酿的米酒,斤把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也是小镇成长,汪洋很快就习惯了小镇这种“无聊”的生活,但和汪洋一块来乐业的选调生们,不少是从外省来的,还有一些自幼就在城市里长大,来到乡镇一两个星期后,新鲜感过去了,剩下的便是无穷无尽的空虚和不习惯--无论来自生活的习俗还是语言的障碍。但是为了得到“锻炼”、“重用”、“提拔”,多数选调生都忍受了无聊的乡村生活。

然而,很快,汪洋等人就发现,生活的只是习惯问题,失望主要还是来自工作和前途上。在“镀金”还是在锤炼?

200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在中南海接见全国首届选调生培训班全体学员时曾将强调“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是我们党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推动党的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而从各级出台的政策和文件也可以知道,实施选调生计划主要是让年轻人在基层得到锻炼以便更好成才。

还来到小镇之前,汪洋在一些选调生经验交流会上听取了不少往届优秀选调生的报告,几乎所有的前辈都说得非常精彩:一到乡镇就被委于重任,大展身手,各方面素质都迅速提

高等等。听得在台下汪洋直擦拳摩掌的。一个多月后,他在现实中重重跌了一跤。

到小镇后,他分到了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处理的多是一些琐碎的事情:收发文件、复印文件、制定会议方案、写领导讲话……有时候还要帮一些老同志打字。开始的时候,汪洋认为这是熟悉环境熟悉工作的过程,毕竟大学刚刚毕业,对政府机关工作和对当地都不是很了解。然而一年过去了,汪洋依然呆在办公室里,每天重复着简单而琐碎的事情,这让他觉得没有得到多少锻炼的机会,相反,他倒觉得大学时候做学生干部锻炼出来的一才能和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在慢慢丢掉:“以前在台上讲话滔滔不绝,现在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以前 写得一手好散文,如今提笔就是„领导重视‟。都是中专生干的活,没有多大的意思。”汪洋有些郁闷,不过他还没有彻底失望,因为过一段日子,镇里将把宣传督促乡民种烟草的任务交给他,按照汪洋的话就是“这是第一次具体管点事。”汪洋希望这次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如果做得好,上头领导会信任他,也就会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否则就得一直镀金下去了。和汪洋的满肚牢骚相比,曾艳(化名)认为三年的选调生生活教会了她很多很多东西。曾艳是广东工业大学的2000级毕业生,大学毕业以后考上广东江门市选调生,分到新会市(后来改为新会区)的一个镇做乡长助理。开始的时候曾艳也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但和很多选调生不同的是曾艳没有过多去想到受到重用提拔,“我很小女人的,也没有什么志向,干好工作就可以了。”曾艳说。然而,机遇偏偏降临到曾艳身上,她所在的那个镇女干部很少,而选调生中也就曾艳一个女孩,就这样,很多妇女方面的工作都交由曾艳主管。曾艳很踏实干活,每次都能够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后来,工会、团委、妇联等方面的工作,领导都很放心交给她去管。曾艳就这样由一个懵懵懂懂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干练、办事利索的基层主力干部。

3年以后曾艳调回了江门市市直单位工作,三年得基层经验使得她在处理很多事务得心应手,很快她就得到新单位的领导的赏识。如今单位工会、党组等大小活动一般都交给曾艳组织策划。“经过基层锻炼出来的人就是不同!” 曾艳现在的一位领导感慨:“以后我们还是多在基层选拔人!”

记者到曾艳原来工作过的小镇了解的时候,该镇的镇长告诉记者,前几年基层的大学生比较少,因此来的时候镇里面很重视,也把一些重任交给了他们去负责。但是很多选调生都没有做好,经验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相当部分的选调生只把基层的工作当作一个跳板,没有认真、深入地去工作。能够像曾艳这样踏踏实实去工作的能够委于重任的很少,最后也留不住。2003年在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想把她调回市里工作的时候,镇里很不愿放人,屡次动员曾艳不要调走。“培养一个人不容易,这两三年来选调生也多了,镇现在主要把重任留给那些有能力又肯留在镇里面工作的人。” 镇长告诉记者。

未来:知青还是市长?

即便是现在,提起选调生,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工作的高星还长吁短叹: 我当年怎么就没去考选调生呀!他老惦记着2004年湘西自治州组织部有位领导在报考选调生动员会上面的一句话:“……努力吧年轻人们,未来的市长在你们群人当中诞生!”在高星看来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的人,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在基层干个两三年就可以做到副乡(镇)长,如果不想在下面呆,回到市里面也好找工作--省委组织部的人,那个单位敢拒绝?“像我们这样的高素质人才,一经过基层锻炼,将来竞争什么市长书记肯定有很大的优势!”

无疑,乡村的生活和基层的锻炼都是一个过程,未来的出路才是选调生们最关心的问题。“无非就是想以后受到重用和提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选调生告诉记者。

关于选调生的出路,从中央到省一直都在强调要处理好。2000年,中组部[2000]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选调生在基层工作2到3年后,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根据岗位需要,择优选拔任用。适合做乡镇、街道领导工作的,及时提拔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适合从事党政机关工作的,有计划地补充到县以上党政机关。今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挑选。对其中适合做机关领导工作的,应提拔到机关领导岗位。”省级的如广东省,在20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的若干意见》(粤组字〔2002〕8号)中明确提到:“……这批选调生……经过二、三年的锻炼,把其中优秀的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今后,县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应首先从选调生中择优选调。”然而,但文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某省的选调生之家论坛上,有位自称选调生的人在发牢骚:“什么是优秀?有关系就是优秀;什么是经过了足够的锻炼?学会擦领导鞋就是经过足够的锻炼;什么时候能提拔?头发白的时候就能提拔;什么时候能回城?少小离家老大回!”网络上颇有名气的选调生博客--选调生纵横中国-选调生行业资讯的博主stephon也曾经在一篇帖子中写到:“(选调生)名与实不符的3种情况:第1种情况是选调生各种文件规定的内容常常不能落实;第2种情况是主管选调生工作的某些领导所说的话常常不能兑现;第3种情况是我们对选调生、对基层、对工作的美好期望常常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汪洋告诉记者,2000年来乐业的选调生,但现在多数是还在镇里做普通的科员,要么就辞职出去,否则很难调回了县或者区工作,能够在基层升职的,更为少数了。汪洋把这个原因归结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上头的文件明文规定了选调生的政策,但是下面执行起来却有很大的弹度。但和高星一样在大学毕业时候抱着“2、6、15”工程的汪洋如今对他的仕途很悲观了,提拔、重用在他眼中遥不可及,“没有关系和政治头脑很难提拔或者调出去的!”汪洋反复和记者提这句话。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03届广西选调生告诉记者,几年内,选调生能够调回县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的不到1/10,在基层升职的更不到1/10。不过,记者在湖南省娄底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积银在2004年10月份的一次讲话了解到:娄底市1992年至2003年共招65名选调生,这65人中,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调离娄底市的有6名,考读研究生3名,外出打工1人,病故1人;现在走入正科级领导岗位的18名,副科级21名,03县市区换届,其中有2名同志被列为县市区委常委候选人。也就是说留在基层的有72%的选调生受到提拔使用。在一个县级市,这样的提拔比例应该说还是很合理--不过这个过程用了11年。

当问到是否有耐心等下去,汪洋明确表示没有,他说以前3年一次换届,机会还多点,如今5年一次换届,人生能有几个五年?他现在正在紧张复习司法考试,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今年7月份的换届选举,如果不能提拔就辞职出去。“知青,有点像吧,不过可以辞职走人!市长?想都不要想!”汪洋最后对记者说。

那天,我去考选调生!

2006-03-08 作者:陆上飞来源:《知道》网络杂志

2006年3月4日的凌晨6:00,天空还是灰白的颜色,我已经下床穿衣洗漱,准备出门了。今天是选调生选拔考试的日子——也是决定我命运的重要时刻。

7:20am

上了公车,旁边坐着一个“地中海”的男子,看他的穿着与行色,大概是上班一族。或许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谁知道呢?透过车窗望去,外面来往着熙攘的人群,偶然也会有一辆贴有“雷锋车”标志的出租车飞驰而过,于是恍然记起3月是学雷锋的月份,而明天也是一个带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到达一站,照例的开门,司机叫嚷一阵,乘客抱怨一阵,然后关门,开车。候车的人们,脸上都显露着类似的表情,或者说是雷同——就是这个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个词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我的感受。除此之外,只有忐忑。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考选调生,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往很多企业投简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我也理解,毕竟我没什么突出的地方,人家不要我也很正常。而选调生考试给我一个机会,只要自己考得好,至少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而与公务员相比,它的机会也要大得多。

8:15am

大概是因为早上车比较少的缘故,车开的很快,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下车看表,还有40多分钟考试才开始。布告栏前挤满了脑袋。听说今年报考湖北省选调生的有5000人,而光是和我一样报考武汉地区的就有3000人了。录取的比率已经达到了1/30。当然这跟考公务员是没法比的,公务员有的职位已经是1/800了。眼前的这些人都是我的竞争对手,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但是也不一定,也许有些人就会是我以后的同事,世事难料,这个世界一切皆有可能。我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够了。

来考试的人中有很多是坐着小轿车来的。路旁停着一排的奥迪和大众。一个考生从车里出来,手里分明还抱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娃娃。她一边把娃娃塞给一个中年的男子,一边嘴里埋怨着什么。当然,更多的考生没有这样好的福气。他们大老远的坐着公车来到这里,有的还来自外地的学校,要坐上一夜的火车。

终于到了9:00,随着一声哨响,“千军万马”开始涌向考场。我跟在后面随波逐流的进了教室,找到位子,监考人员在上面开始念老生常谈的考生守则,我百无聊赖,只希望能够早点考完。

11:00am

135道题,120分钟,做题加上填涂答题卡,时间刚刚够用。走出考场,旁边同行的两人在聊天人。

一个说:“这叫什么考试啊?题目比公务员的容易多了。”

另一个回答:“是啊。简直是用来靠初中生的题目嘛!”

我不由暗自惭愧,因为这些用来靠初中生的题目,我也做得满头大汗。

吃过午饭后,就在考场附近晃荡——下午还有一门申论要考。与一位同样在晃荡的同学交流感受的时候,一位市组织部负责选调生工作人员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要考虑清楚啊,选调生的待遇很艰苦的,一个月也就四五百来块……”

我是学经济类专业的,马上就在心里盘算开了。从本地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水平来说,如果我成为了选调生一个人生活的话,生活用度如下:早饭的话一碗热干面¥1.50;午饭吃工作餐一荤两素一汤的话¥8.00,但是分量和菜品绝对可以保证,至少吃饱是没有问题;晚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灶的话花费大概是¥6.00(精瘦猪肉市价¥10.00/500g,新鲜鸡蛋¥4.50/500g,时令新鲜蔬菜¥1.50~2.00/500g)。这样一个月用于吃的钱大约是¥16.00×30=¥480.00。当然这样的标准是比大学吃食堂和餐馆的标准高那么一点点。而其他用生活的杂项开支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超市里的售价,差不多的。再加上周末正常的休息娱乐花费,购买书籍等,一个月四个周末花¥100.00不算过分吧?再加上一个月理一次发:男式发型在中档的理发屋¥10.00。这样每个月的花销便在¥600.00以上。注意:这里还没有计算“衣,住,行”的花销。

如此说来,这待遇艰苦之类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4:00pm

在格子里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提前半个小时交卷出了考场。外面三五成群的站着提前出来的考生。高楼之间,有两个人正在挂着横幅,上面写着“新时代,新风尚,雷锋精神永发扬”。我的头脑里却还在想着刚做完的考题。

上了811路公车,上面塞满了刚从考场出来的人。大家用各种姿势做着最亲密的接触,我开

始后悔自己未曾学过瑜珈。有两个人因为一个位子而争吵起来。旁边的一个考生对此嗤之以鼻:“就这素质还来考选调生?就算考上了也是老百姓的祸害。”

我没有他想的那么远。我只是望着窗外,看着周围的景物在飞速倒退,而自己正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前进。

其实无论前方是什么,这都是一种期待,你期待车门打开的时候面对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于是即使你感到很拥挤,却也不再迷茫。

选调生的城乡之痒四十年

2006-03-08 作者:朝北来源:《知道》网络杂志

张琳娜,一名普通的选调生,在湖北选调生论坛,她的等级却是“正省级”。她的“官阶”并不算高,在论坛中,有的网友甚至做到了“副总理”,乃至“总书记”。

和其他网络游戏一样,BBS也有着虚拟的本质,他们依靠发帖做着“高官”,而现实中,他们大学毕业后来到乡镇,做着镇长助理或者乡镇团委书记,按照官阶排列,他们的镇长也只是正科。

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住他们的热情,张琳娜似乎把论坛作为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隔一段时间就会贴上一篇心情笔记。

在一篇题为《 选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帖子中,她这样写道:“和预期的不太一样,我是来到了旧口镇,被分在了党政办公室,有时候总觉得这里对我来说太沉闷,我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只能试着让自己习惯、适应。”“有时候,对自己的这种选择很是失望,有时候又很为自己骄傲。机遇这种事情不太好说啊”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生活的不适应,寂寞的难耐,使选调生一下乡就遭到现实的当头一击。而就是张琳娜入职半年乃至生出悔意时,北京却掀起了当村官的热潮,北大88名学子也报名应聘村官,今年7月,2000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就将奔赴京郊农村。

变动中的持续

选调生政策的最初的实施,还得追溯到1965年。当年6月14日,中共中央转发了高教部党委《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根据刘少奇关于分配一批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指示,1965、1966两年共安排一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工作。至此,第一批选调生由城市走出,充实到了基层干部队伍中。

文革的马上到来,使选调政策中途搁置。但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却没有停止,不同的是这一批年轻人只是中学毕业或者中途辍学,响应党的号召奔向了农村。而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12-22”指示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全国更是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杂文家王小波正在在此浪潮中去了云南,在农场里养起了猪。而就在大批知青下乡中,也出现了很多悲壮的故事,1972年5月杜恒昌等69名知青在内蒙救火牺牲便是其中之一。文革结束后的198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制度。而早在1980年,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很多的优秀干部被弄垮整死,对于优秀大学生的选拔下派已经开始实施。这种选调下派的政策,一直坚持了下来。在1999年10月,中组部在江苏召开了全国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对此项政策予以了更大的重视。2002年,中央党校开始开办选调生培训班,曾庆红同志还专门接见了第一期培训班学员。

随着中央的不断重视,每年派出的选调生数量也不断增长。到1986年,全国共有选调

生1.27万名选调生,到2002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近4万名,到2004年底,增长到6万名。近2年,全国选调生总数量以每年1万名速度在增长。根据人民网2005年3月20日的报道:到2004年底,据对20个省区市选调生的调查统计,有6800余名进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有420名进入地厅级以上领导班子,有7名进入省部级领导班子。

城市还是终点

对于很多选调生而言,从城市来到穷乡僻壤的乡镇,他们看重的是底层的锻炼机会。在搜狐论坛中,一位网友就表示,李昌平的实话,让他深切感受到农民之苦,农村之穷,从农村出来的他毕业以后也会报考选调生。

和他的胸怀理想不同的是,一些选调生下到乡镇仅是迫于就业压力,北京此次招考村官,不少毕业生就是看中了人事部门许诺的能够解决北京户口。而当他们的户口解决了,找到了合适了机会,更多的选调生会选择离开。

在穷乡僻壤的乡镇,习惯了城市生活的选调生们会很不适应。广西选调生邓焕所在的乡镇由于没有连上网络,有时为了上次网,他都得坐上一个多小时的车到县城里去。一些被派往南方省份的选调生,有时则会碰到严重的语言障碍。当不少选调生从省城胸怀壮志地准备到基层大干一场时,可能因为官场的复杂,群众关系的处理技巧不够,以及客观的语言沟通问题等,使他们不断碰壁。如果选调生没有扎根基层之心,碰到困难则很容易松懈下来。再加上他们与城市工作的同学处境的对比,则更使部分选调生很难沉下心来在基层工作。“看着睡我上铺的总在挂科的小白能拿年薪十万,我能不急吗?我就凭什么耗在这边”小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他已经下定决心辞职。当初报考选调生,他也是打算在基层干几年,然后谋求有升职的机会,如今对官场略知一二后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就像当初的知青盼望着能回城一样,选调生们也是把回城作为目标,他们希望凭借自己在基层的经验在城市里谋得体面的生活。

城市还是乡村

随着逐年的扩招,大量的大学生涌向人才市场,城市里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期待薪酬甚至低于民工,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博士生应聘小学教师的情况,城市出现了人才饱和的局面。而与之相对的农村,有些乡镇却是好多年都没有进来一名全日制的本科生,山区学校也是普遍缺乏师资,优秀的老师走了,有学历有能力的人才也不愿意来,城乡的两元对立,在人才的分布上也呈现得极为典型。

而从城市来到农村的选调生,则直接感受着城乡的差异,生活质量下降了,升职有时也显得渺茫,很容易使选调生们对自己的职业缺乏信心。如何将选调生留下来,使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能沉下心来,在基层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这个应该不只是动员的问题,如果选调生的待遇无法提高,如果他们的发展前景不明朗,选调的过程只会是来了又走,人才难留,从而使选调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让选调生将农村作为事业的起点,在起点上扎实苦干,使才能不断发挥,这个应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选调生的困惑与与体制之弊

2006-03-08 作者:耿荡舟 来源:《知道》网络杂志

这是个多么复杂的群体啊!献身理想与利益算计交织,热切的期望却让无奈的失望来反衬,未来党政人才的赞誉与政治投机分子的诋毁并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多家主流媒体上,自然少不了对 “当选调生”的热捧与宣传,一则是因为选调生制度本来就是二十多年来党政选拔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二则是恰逢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契机。

与此同时,针对具体的“选调生”的行为的批判声音也不断。比如,组织部门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这成为很多人愿意被“选调”的原因,当大学生们都冲着这样的目的去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到基层当“村官”成为了跳板,成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捷径;再比如,批评一部分选调生做着做着做成了自了汉,待不长,留不住。这使得那些即将或已经成为选调生的大学生们感到苦闷和无所适从。

对于上面现象,似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选调生自身的反思。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利益与选择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与激情,人们的行为再也不是根据狂热的信仰与痴迷的崇拜来作出,因此有恰当的利益激励机制是应当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当然,人们发现相当多的人纯粹是为了那“诱人”的预期价值而投身“选调”。而这显然有违执政党一贯倡导的思想先进性。这也就是很多选调生遭人批判的原因。同时也是党政部门选拔后备干部遇到的尴尬与窘境。但是不管怎样,尊重选调生做出选择时的利益考量才是符合人性的,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所以,许多选调生感到困惑与痛苦的原因也在于组织部门的承诺并不能兑现。比如,符合自己专长的工作并不能获得,所承诺的升迁目标和其他利益奖励也未能如期而至。虽然有着中央与省委的红头文件,但是在基层的具体操作上则受制于当地的政治生态。这往往使得一些承诺最终落空。因此,选调生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的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重点。

选调生作为一种新的力量,进入旧有的政治生态,一方面会受到该生态的改造、同化,另一方面也会给旧有的生态带来清新之风,并进而影响该生态的转变。而就目前现实来看,前者显然要远大于后者,外部的新生力量与旧体制比较起来,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不堪一击。这一点,我们从很多选调生由满怀理想的云端跌到残酷现实的地面,由热切报考到渴望辞去就可以看出。基层条件的简陋、艰苦固然会使得一部分意志薄弱者渐行渐远,然而来自基层政权本身的积弊、沉疴与落后的政治生态环境却是许多选调生难以常驻的主因。正如一选调生所言:“如果要长久呆下去,必须要为选调生营造一个做事的环境。”

否则,尽管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可堪期待的新气象,但选调生一旦进入了基层的,这种特殊性与新气象若未遇到开明清新的官场之境,则要么被官场旧习同化而沦为其中一员,要么为旧生态所排挤和逼迫,而那些能于机构臃肿、作风浮夸、形式当道、效率低下的旧生态中坚持下来者甚寡!选调生,纵使有满腹才华,一腔热情,亦只能是以一己之薄力抗击周遭环境之险恶。虽然勇气可嘉,然则往往以悲情收场,独留遗憾。套用一句话:我们爱基层,可基层爱我们吗?这恐怕是许多选调生的共同心声。

因此,当前选调生所表现的困惑、迷惘、痛苦以及逃避,并不能全归结为他们脆弱、投机心理以及道德缺陷等等,改革体制之弊,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是治本之道。

第二篇:选调生 文章

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思考

李江华

从高校中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接受锻炼,为党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增加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输送新的骨干,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站在战略层面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其重要性,立足现有基础,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地采取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进一步推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各地均衡发展

加强和完善此项工作,推动各地均衡发展。尽管选调生工作开展了20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毋庸讳言,目前社会上和我们党内对选调生及选调生工作还存在着种种不理解或不同看法,造成工作上各地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选调生工作作为培养年青党政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紧迫性还没有完全引起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和群众在思想上的完全认同。部分人对选调生工作指责多于理解,认为选调生一走出校门便贴上红色标签,成为当然的接班人,受到组织的“庇护”,不是与同龄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是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拔苗助长”现象。有的领导干部用人观念陈旧落后,喜欢用经验型干部,不喜欢用知识型干部;喜欢用四平八稳的服从型干部,不喜欢用有思想、有闯劲的开拓型干部;对青年干部过于求全责备,抠台阶、讲资历、搞平衡照顾等等。因而,使得一些比较优秀成熟的选调生错过了使用时机,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选调生工作的意义和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组织上有计划地选调大学生到基层锻炼,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了解国情社情、熟悉群众工作、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对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组织部组通字[2004]号文件指出:“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大批德才兼备,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把优秀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工作,有利于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经受磨炼、增长才干,是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符合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更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战略层面上加强和完善此项工作,推动各地均衡发展。

二、强化基层锻炼、实践成才的育人理念,建立完善开放式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体系

一要努力形成重视基层锻炼,强调基层工作阅历的培养任用导向。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既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有效之策。上世纪80年代138名选调生的成长历程表明,基层实践是干部成长的必备环节。建议要抓紧落实“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中的大学毕业生,都应该首先到基层进行一到两年的锻炼”的规定,让他们有机会去了解基层,接近群众;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苦心志”、“劳筋骨”;要敢于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经历风雨,磨炼意志,练就一身硬功夫。要逐步实行市县机关需要的公务员,原则上应从基层锻炼的选调生中选拔的办法。同时,认真研究和解决好选调生队伍建设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接轨的问题。在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锻炼在基层,成长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原则,要重学历但不唯学历,要把具有基层工作阅历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基础前提之一,对公开考试录取的干部,如果缺乏基层锻炼经历,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基层挂职、“补课”。

二要多岗位锻炼,加速培养对象的成长。选调生的选派要从机关扩展到基层,从乡镇扩展到社区,从企业扩展到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努力使他们经受方方面面的锻炼,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开展上下交流培养,把在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放到乡镇、街道、企业等挂职锻炼,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国情,又可以使他们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能力;把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选派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这样既可以使他们了解上级宏观决策制定、组织协调方法等,又可以使他们避免知识的退化和基层某些庸俗作风的影响;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派到经济发达的地区交流任职,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又可以使他们学到新知识,增强新本领。这种“机关—基层—机关—现职”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年轻干部经受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培养锻炼,实践证明是成功经验。

三是要宽领域培养,涵盖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使之成长为一支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有生力量,成为各级培养年轻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的摇篮和后备军。要根据执政的需要,有计划地把选拔出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广泛输送到农村乡镇、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培养锻炼,推动选调生工作与社会层面的有机融合,使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输送,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

四是要在竞争中选才,提高重点培养对象的质量。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实践锻炼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等,筛选确定出重点对象,着力培养并大胆提拔使用;对分流出的人员,可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结合个人专长,安排为普通机关干部或专业人员。

三、适应形势要求,改进选拔方法,提高选调生工作的吸引力

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到党政干部队伍中来,是选调生工作的初衷。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大学生已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主要来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新的形势下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培养领导干部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现在大学生的从政意识从政热情相对减弱,党政干部作为职业的竞争力、吸引力不强。许多优秀的大学生没有把党政干部作为第一选择,进入选调生队伍的往往是一流大学的二流人才,二三流大学的一流人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参加选调,参加选调的又往往不是最优秀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队伍乃至党政干部队伍的质量。要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党政干部选拔工作:

一是坚持公开、考试、择优选调的原则,尽可能与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接轨。在调查中,选调生和高等学校对选拔方式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多数主张采取个人自愿申请,经过学校考察推荐,并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审查,再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这样可把个人、学校、上级组织以及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贯穿起来,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现行的选调生选拔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相结合。明确规定所有国家公开考试录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或无基层锻炼经历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中的公务员一律要到基层锻炼一年,从中选拔培养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公务员,纳入选调生队伍的管理,这样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社会公认程度高,选拔的对象素质更好,适应性更强,选调范围更广,进出机制灵活,既有利于选到一流人才,又有利于分流,还减少了单独选调的成本,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精力,抓住重点。不足是由于公务员涉及的专业面广、层次多,整个公务员的管理成本较高。或明确规定各级机关需要的公务员原则上应从基层锻炼的选调生中选拔,这样可以体现“成长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导向,有利于形成知识分子走基层成长的思路,不足之处是部分专业性强的机关需要的专业公务员有可能难以满足。

二是要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下,大范围选拔,逐步扩大从大学生中选拔党政干部的数量。要有海纳百川的视野,适当增加选拔总量,扩大选拔范围,在现有基础上解放思想,把选拔的对象扩展到全国高校毕业生和海外留学人员;要不断丰富选调类型,注意克服从文科类毕业生中选拔选调生的惯性思维,有计划地按照社会实际需要有意识地从理、农、医、外贸、财经等多个专业中确定选拔对象。

三是坚持“早发现早选拔早培养的原则,尽早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对选调生的选拔一般是在临近大学毕业的前夕,即每年的4—5月。而选拔工作主要是依靠学校的院(系)党组织。选拔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产生出了一些问题,如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从头年的9、10月就开始了,很多优秀毕业生已被选走,难以选到一流人才;许多推荐为选调生的学生实际上对何为选调生一无所知,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在心理上的准备都不够,幻想的成份多,这必然对今后的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可以从大学三年级时就开展此项工作。由学校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如增加发展青年学生党员的数量、担任学生干部,做到早物色重点、早培训锻炼、早进行思想引导,加大在校期间的培养和考察。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紧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更多高校优秀毕业生。对选调生要做到工作上多照顾,生活上多关心,并及时针对他们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顾虑,加紧制定相关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选调生工作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对到边、远、少、穷地区工作的选调生,要从政策上予以倾斜,真正将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吸收到选调生队伍中来。

四、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力促选调生健康生长

一要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形成合力。如何加强对选调生的管理是确保选调生能健康快速成长的关键,希望各级党组织要把选调生工作列入管理日程,高度重视,经常关心,及时过问,落到实处。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宏观领导和工作指导的力度。省级党委组织部门在选调生的培养管理方面负有直接责任,要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加强具体指导;县(处)级党委组织部门是选调生的日常管理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工作的要求和选调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培养管理工作;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要负起责任,真正把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严格考核,动态管理,保持活力。对选调生队伍进行不断的考核充实、淘汰是确保这支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这不仅是选调生们本身的强烈呼吁,也是加强选调生工作的迫切要求。必须建立选调生的淘汰激励机制,选调生决不能搞终身制,要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淘汰和调整工作。定期和严格的考核是激励淘汰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选调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要规范调整的原则和方法,对全面考察中反映一般、没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调整出选调生队伍;对调整出来的人员,要按照个人特长、意愿与组织需要结合的原则,妥善安排适当的工作。使选调生保持“金字塔”型结构。

三要关注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干部的后续培养和使用,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和发挥的同时,尽快形成示范带动效应。80年代成长起来的目前已经走上各级党政领导岗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是我党改革开放以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起来的新一代党政领导干部,他们目睹了拨乱反正,经历了改革开放,参与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普遍文化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他们了解基层,联系群众,在工作中有更强的吃苦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们对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感,对党有天然的亲和力,是靠得住、较为成熟的干部,是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充分开发利用这笔财富,仍然应是当前和今后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深化和继续。要继续强化对他们的培养教育,结合他们的工作和职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权利观、义务观等方面的教育,促使他们在新的层次、新的起点上实现素质和能力的新升华。要给他们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要更宽领域地锻炼、提高更大范围驾驭局面的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成材。要通过总结经验,传授体会等途径,搞好“传、帮、带”,扩大他们对后续大学生的正面影响,以求形成良性示范带动效应。(作者时任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莫负大任即降身 ——寄语选调生

黄军昌

朱光鼒

选调生,你们是党组织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中遴选出来的优秀青年,是年轻干部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从素质上看,你们经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有志奉献社会,实现自我,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大多在学生时代就加入丁党组织,不乏在学校管理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学生干部,乃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成长环境看,你们进入社会舞台后就置身于全社会的关怀和呵护之中,组织部门“册上有名”,基层领导于部“心中有数”,周围群众更是众星捧月,视若“掌上明珠”,很有些“天之骄子”的福分。

或许正是这种良好的先天条件和优越的成长环境,你们当中的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背上了自负的“包袱”:一方面,“天之骄子”的自我定位孕生了孤芳自赏的不良性格。有的陶醉于学生时代的辉煌,放不下“选调生”的架子,对重新做“学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看不起周围“土里土气”的群众;有的带着浓郁的“书生气”出现在工作舞台上,习惯于照“本本”办事,很难激起群众的心理共鸣,工作找不准切人点,时常流露出“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烦恼和慨叹;有的对个人的优势极尽张扬,瞧不起基层干部,与身边的同志交往稀疏,缺乏共同语言,自以为是,孤高自傲,人为地把自己孤立于群众之外。另一方面,“午朝门候缺”的浮躁情绪消损了扎根基层的坚韧毅力。有的把进人选调生序列看成是进丁政治进步的“保险箱”,拿到了职务升迁的“通行证”,踌躇满志,意在必得,成天等着、盼着,只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的以个人的政治升迁作为经营目标,把自己当成一名“雇佣工”,千方百计谋求个人付出与组织赋予的对等交易,有了一点成绩就向组织讨价还价,稍有委屈,就埋怨组织对自己不负责任;有的把下基层锻炼看做是“镀金”、“混资本”,得陇望蜀,心浮气躁,希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好高骛远,志大才疏,心存“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宏大抱负,却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务实精神,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复杂的环境中去磨练,不愿做具体实在的基础工作。由于轻视实践锻炼,漠视本领积累,鄙视基础工作,很难兑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壮志难酬”的莫名烦恼拧成了怨天尤人的颓丧情结。有的自信高于自知,总是把成长的道路设计得一马平川,一遇挫折坎坷便惘然若失,不知所措;有的理智调控力差,激情如潮,来也匆匆,去亦匆匆,成功时欣喜若狂,放歌纵酒,挫折时精神萎靡,怨天尤人;有的狭隘地理解个人进步,把职务升迁当成追求的唯一目标,同事被提拔重用时往往妒意中生,抱怨组织偏袒别人,亏待自己,个人政治进步处于暂时寂寞阶段,常常沉溺于失意和困顿而不能自拔,一蹶不振,很难燃起希望的火把,重新振作奋起一搏的信心;有的在寂寞和挫折面前,或怨领导不关心,或怨群众不捧场,或怨自己不走运;更有甚者,有的偶然失足跌倒,再没有勇气爬起来,失却了当年跃跃欲试的豪情壮志,后悔当初选错了就业方向,走错了成长道路,对竞争采取消极逃遁的态度,有的干脆卷铺盖走人。

身背如此重重的“包袱”,成长的道路上必然步履蹒跚。选调生啊,快快卸掉包袱,沿着健康的成长道路阔步前进吧!

一、找准定位,在实践的敲打中积累自我

对你们来说,校园是成长的摇篮,而基层是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广阔舞台,走上这个舞台,首要的是调整心态,转换角色,迅速融人社会的群体,融于实践的环境。

一要放下架子,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你们“初出茅庐”,对社会实践这门“课程”可以说是“门外汉”。“纸上得来总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在实践中扎住根,并大有作为,必须放下架子,从“小学生”做起,虚心向社会学习,向实践请教,多思考,多观察,多体验,在实践的摔打中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悟性,尽早实现由青年学生向社会成员、由后备于部向成熟党政干部的双重转移。

二要静下心来,重视适岗能力的不断积累。你们是担当重任的一代青年,需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积累自我的紧迫感。要留心学习和积累为我所用的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完成胜任未来工作需要的“资本积累”。“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在实践的课堂上,用心浮躁求不到真知识,轻松愉快难成“正果”。

三要扎下根子,立志在基层建功立业。要认清使命,克服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走出下基层“镀金”的认识误区,树立打“持久战”的观念,主动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如果仅把基层当做成长旅途上的“客栈”,做实践舞台上的匆匆过客,就不可能得到实践的丰厚馈赠,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正视考验,在生活的挑战中磨砺自我

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对新的工作和生活赋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你们要勇敢正视,大胆面对,接受挑战,经受考验。

一要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基层的艰苦环境,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在处理复杂问题、棘手矛盾的过程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并立志改造环境,因势利导,捕捉机遇,发挥优势,释

放潜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要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成功与失败是一对孪生姐妹:要有勇气拥抱胜利,也要有勇气面对挫折。在挫折显现的时候,一方面要采取理智的行为,减弱挫折带来的压力,防止挫折扩张和蔓延;另一方面要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从挫折的“阵痛”中汲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将挫折变成自己走向成功的前奏和序曲。三要经受住激烈竞争的考验。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男儿当向涛头立”,挺身而出,珍惜机遇,放手一搏,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既敢于竞争,又善于竞争。要把功夫用在平时,不断加厚素质底蕴,做到厚积而薄发,努力在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三、勤于修身,在思想的净化中塑造自我 “德足慕而威可立,行堪仰则人必从。”在后备干部的舞台上,要演好、演活自己的角色,必须重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把完善自我与实现自我统一于成长的全过程。其一,强化理论武装。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学习问题上任何人都没有老本可吃,必须确立与时俱进的终生学习观念,摆脱“高学历”的重负,增强学习新知识、研究新理论、探索新技术的紧迫感,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构成多元化,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其二,加强党性修养。要注意弥补党性修养“先天不足”的缺陷,认真解决好“为谁活着,为谁掌权”的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处理好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把个人的奋斗目标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党组织提供的实践空间中,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选调生称号的业绩。其三,筑牢心理防线。要守住心灵的那一片“净土”,经得住考验,顶得住冲击,守得住清贫,淡泊名利,超脱物欲,净化情感,远离腐败,自觉抵制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做到洁身自好,守心如磐。要走出“官本位”的心理沼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个人的政治进步。当职务升迁处于暂时寂寞时,少一点左顾右盼,多一点自省自励,耐得住寂寞,经受住考验,任何时候都不能停下进取的脚步。

四、强化沟通,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我

在基层这片沃土上,要使自己“根深苗壮”,就必须以谦逊的态度、爱民的真情和务实的行动赢得社会的承认和群众的信任,拓出一方人际关系融洽、人和环境良好的“乐园”。

一要多一点个性的内敛,少一点优势的张扬。与人相比,你们有很多有利条件,应引以为自信的基础,而不能成为自矜的温床。“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必须克服知识型青年身上残存的“清高自大”的弱点,把谦谨的形象留给身边的群众。展示自我,不要卖弄“聪明”;发挥优势,不要好为人师;大胆创新,不能故弄玄虚。多一点“藏锋蓄锐”,少一点“显山露水”。古语说得好,“劳谦虚已,则附者众;骄居傲慢,则去者疾。”道理深刻得很。二要多一点亲民意识,少一点冷漠心态。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主动和群众交知心朋友,在平等的交往中寻求共同语言,实现心理沟通,培养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要有一种“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身”的爱民之心,一种“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亲民之情,一种“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危机意识,用真心实意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赖,用实际行动实践“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三要多一点“真功实招”,少一点“花拳绣腿”。在社会实践的舞台上,几句豪言壮语的“台词”,几个花拳绣腿的“靓招”,虽然能博得短时的喝彩,却留不住长时间的掌声。因而,必须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风格,崇尚实干,力戒空谈,既立志做大事,又善于做小事。对分管的工作,不抓则已,一抓就要抓出成效来,办一事,成一事。要不慕虚荣,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更不能给群众开“空头支票”,切实做到“敏于行而讷于言”,“言必信,行必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开辟一条赢得群众信任的感情通道。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选调生啊,当你们把成长的根深深地扎在实践的土壤中,经受住生活赋予的挑战和考验,在实践的磨练中锻造出崇高的灵魂、健全的人格,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为群众所信赖的人,一个无愧于人生的人。

(作者单位:中共灌云县委组织部)

第三篇:做好选调生文章

青岛市崂山区选调生工作现状及问题研究

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干部科

选调生作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具备公务员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是当代大学毕业生中的优秀群体,经过系统的教育,拥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担任主要学生干部,表现出色;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随着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委组织部把“凡进必考”作为选调生选拔的重要依据,实现了选调生选拔同公务员制度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全市选调生工作的健康发展,选调生已成为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来源。据统计,1998年至2008年,省市委组织部先后分配120多名选调生到崂山区工作,目前仍在我区工作的有106名,其中男61名,女45名,在区直单位工作的59名,街道工作47名,处级3名,科级27名。最近,我们对全区选调生工作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选调生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在选调生管理工作上,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以《公务员法》为指导,切实抓好《青岛市选调生工作办法》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探索选调生成长规律,建立了有效的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机制。

(一)因材施教、按需施训,教育培训得到加强。

选调生在校期间一般是优秀学生干部,文化素质较高,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积极探索新颖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尤为重要。崂山区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训原则开展选调生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了选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崂山区加大了选调生政治理论培训力度,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参加,并制定较为详细的培训内容,认真开展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培训,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帮助他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是加强政策法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依法治国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的颁布为依法行政提供了依据。选调生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干部队伍的后备军,不断加强对选调生的行政法规培训十分必要。崂山区在确保选调生参加初任培训和相关业务培训基础上,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市委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组织的培训班,并结合我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涉及到的旧村改造、征地拆迁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开展政策理论和法律知识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三是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在选调生工作岗位分配过程中,我们注重根据选调生个人所学的专业、性格以及特长安排到相关部门工作,建立健全了选调生培养“导师制”。通过聘请选调生所在单位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作风扎实、公道正派的同志作为帮带负责人,对其进行一对一传、帮、带,向他们传授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使其尽快掌握和提高所任职务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鼓励相关单位组织选调生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不断丰富选调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二)多岗位交流,多渠道锻炼,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地掌握,年轻干部的成长,必须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要使选调生快速成长,就必须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增长才干。崂山区十分重视选调生的实践锻炼,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他们经历多种岗位、进行多种锻炼,让他们在艰苦的条件和复杂的环境下磨练意志、提高能力。

一是到街道锻炼。“要想了解中国,必应了解基层;要想认识社会,必先认识农村”。为使选调生了解基层,掌握基层情况,尽快实现由大学毕业生到机关干部的转变,崂山区在每年选调生报到后都会被安排到街道接受锻炼。在基层锻炼期间,他们认真学习机关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详细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跟随包片包社区的街道干部,深入村庄农户、工厂企业,了解基层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围绕街道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从最基层、最具体的工作干起,从而真正了解基层,掌握农村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

二是轮岗锻炼。对新分配的选调生,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意识地进行多部门、多岗位的实践锻炼,在轮岗过程中,不仅注意在街道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还侧重到更基层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去锻炼。中韩街道利用新成立城市社区的有利时机,组织4名选调生到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北宅街道安排选调生参加“包村双建三促”活动,这些做法不仅丰富了选调生的业务知识,也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在更大范围了解基层情况,提高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是安排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后,在选调生基本熟悉机关工作的基础上,培养单位给其压担子、促成长。沙子口、北宅两个街道充分发挥他们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敢想敢干的特点,在全国第一经济普查期间,分别成立了以选调生为骨干力量的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两个街道的经济普查工作,并在全区率先完成了各项工作,选调生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区街两级领导和被普查单位的广泛认可;区委组织部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和工作情况,精心组织,安排他们到农村社区换届选举、旧村改造、征地拆迁等工作一线,深入了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四是抽调“上挂”培养。为了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促使其从宏观上了解全区的区情、社情,在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件中,区委组织部采取抽调“上挂”的方式进行培养。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崂山旅游文化节组织筹备工作、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等工作中,抽调了10余名选调生到相关部门帮助工作,让他们参与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了解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参加先进性督导组工作,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参与重大活动的组织策划,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并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抽调选调生到市直机关锻炼。

(三)以人为本,严格管理,制度建设更加规范

科学、规范、全方位加强管理是确保选调生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区委组织部作为全区选调生的管理机构,负责选调生的接收、管理、培训、考核等工作。在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结合崂山区选调生工作实际,制定了选调生管理“五项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选调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严格考核办法,坚持跟踪考察制度。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期间,要求他们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做到半年一小结,全年做总结,凡涉及个人的重大事情要及时向组织汇报,组织部门除每年定期对他们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外,还要进行不定期考察,建立并保持同他们的经常联系。在试用期满转正前,区委组织部联合选调生所在单位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工作实绩,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培养等情况,并要求选调生写出思想工作情况汇报,重点讲问题和谈不足,以掌握选调生的工作、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增强培养的针对性。

二是坚持定期交流制度。区委组织部领导定期到街道走访,了解选调生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年召开一次选调生座谈会,为选调生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提高,搭建了交流平台。定期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有利于区委组织部听取他们对选调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加强选调生管理提供了依据,促进了选调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坚持培养人责任考核制度。按照选调生培养采取“导师制”要求,对新分配的选调生,各单位及时明确一名符合条件的同志作为其“导师”,并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签订帮带责任书,落实帮带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要求选调生“导师”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培养情况,切实做到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与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

四是严格锻炼期限制度。针对以往选调生管理中出现的“挂空名”现象(即选调生在街道挂名,被区直有关部门借调帮助工作),区委组织部严格借调程序,规定凡在街道工作不满一年的选调生,区直单位原则上不得借调帮助工作;对个别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选调生,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到基层锻炼,确保了每名选调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获得在基层锻炼的机会。

五是建立考绩档案制度。从录用开始,为每位选调生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并在党政人才管理信息系统中做出明确标志,进行跟踪管理和考察,及时把他们的工作变动、培训学习、职务变化等情况及考察材料、思想汇报、工作总结、工作实绩等材料立卷归档,为优秀人才的储备、推荐和使用提供详细可靠依据。

(四)建长效机制,铸成长平台,选拔使用实现突破

按照中央、省、市委提出的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目标任务,在选调生使用上,有计划安排新分配的选调生到基层锻炼提高,对经培养锻炼比较成熟、工作能力比较强的选调生,独立让他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促使他们早成才;对素质比较全面,表现比较突出,确有培养前途的选调生予以及时选拔、大胆任用,为优秀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选调生中的优秀分子不断脱颖而出。

区委组织部充分利用部门领导班子调整充实契机,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和《青岛市选调生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大胆提拔使用,及时提拔3名优秀成熟的选调生进入了处级领导岗位;结合机构改革和干部调整,对选调生规定了相应的政策,经过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全区共有6名选调生得到了越级提拔,从科员走上了正科级领导岗位,9名选调生成为正科级干部,18名选调生进入到了副科级岗位,真正做到了选拔一批,培养一批,成熟一批,提拔一批,为选调生成长搭建了平台。

二、选调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崂山区在选调生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各项工作地顺利开展,但在选调生培养尤其是选调生在基层街道工作期间的培养管理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践锻炼工作忙,理论学习时间难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街道面对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显现,选调生在基层街道工作期间,因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工作能力得到较好锻炼,提高较快,但理论知识学习有时难以保障。

二是工作停留在街道,深入农村、企业难确保。选调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部分选调生在学校期间形成了一定的综合文字能力,在基层街道工作期间,他们往往被安排在街道党工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比较重要的部门从事综合文字工作,耗费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从而深入农村、企业的机会相对较少,工作容易停留在基层街道层面。

三是入口宽、出口窄,进出口渠道不畅通。在入口方面,区级组织人事部门没有选人自主权,只是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统一安排接收选调生,学生和用人单位没有进行双向选择,双方对综合情况掌握不够;在出口方面,通过考选,被市级机关录用是近年来选调生流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市级机关从选调生中考选工作人员人数的不确定性,限制了选调生在更广范围内流动,不利于基层选调生到更高的层次和平台去锻炼发展。

四是区直部门和街道之间存在一定的用人“矛盾”。近几年,分配到我区的选调生首先被安排到基层街道工作,成为街道公务员队伍的重要补充,区直单位采取从街道抽调选调生的方式补充人员,选调生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全区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区直单位从街道抽调选调生,往往存在区直单位需求迫切,基层街道舍不得的现象,有些街道领导甚至“抱怨”:“我们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来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自己没机会使用,算是给上级机关培养了”。

五是因个体有差异,存在教育培养不全面现象。从崂山区的选调生队伍来看,存在着个体发展类型多样的现象,选调生的进步速度不一致。面对不同类型的选调生,我区虽在培训形式、学习内容、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这些办法主要是从面上考虑的,照顾到了多数人成长的普遍需要,对少数人、个体成长的特殊需要兼顾不够。

三、对选调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是加强领导、深化认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选调生队伍。随着青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崂山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要实现崂山区更高水平的发展,关键是要下大力气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选调生集中了高校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各级党政机关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和《青岛市选调生工作办法》等法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搞好宏观管理,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努力打造一支精悍的选调生队伍。

二是关心爱护,培养选拔,为选调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首先,对新选调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安排到基层街道锻炼期间,要尽量结合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安排适合的岗位和职务,积极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了支持选调生尽快进人角色、顺利开展工作,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做好“传、帮、带”上,对他们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交任务,压担子,培养他们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其次是学习上帮助。选调生年纪轻,上进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为了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一方面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完善、更新其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自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第二学历学习。再次,加大选调生的提拔任用力度,要在选拔任用政策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一是要坚持标准优先用,即在坚持标准条件的前提下,积极体现优先原则,做到在干部调整时,优先考虑选调生,二要选准时机适时用,注意抓住班子换届,干部调整等有利时机,及时将他们当中比较成熟的大胆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三要打破常规破格用,对一些表现特别优秀的选调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

三是动态管理,保持选调生队伍的“一池活水”。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建立选调生流动新机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思路,畅通选调生流动通道,建立青岛市选调生工作新模式。在选调生的初任安置上,继续坚持每年新接收选调生统一安排到基层街道工作的基本思路,强化基层锻炼,实现角色转变。选调生在基层街道工作2至3年以后,择优选拔(招考)到街道、区和市级党政机关工作,确保选调生在全市范围内合理流动,使有不同需要的选调生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在选调生流动工作上,区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在确保选调生在基层锻炼年限的基础上,适时组织选拔优选调生到相关部门工作,形成互动机制,把选调生作为各级机关公务员队伍的重要补充来源。

总之,年轻干部队伍是我们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而选调生是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尽管从崂山区的现状来看,选调生队伍目前还不够壮实,还需要扶持,但只要各级用人单位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切实搞好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塑造出一支精良的选调生队伍。

莫负大任即降身

——寄语选调生 黄军昌 朱光鼒

选调生,你们是党组织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中遴选出来的优秀青年,是年轻干部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从素质上看,你们经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有志奉献社会,实现自我,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大多在学生时代就加入丁党组织,不乏在学校管理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学生干部,乃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成长环境看,你们进入社会舞台后就置身于全社会的关怀和呵护之中,组织部门“册上有名”,基层领导于部“心中有数”,周围群众更是众星捧月,视若“掌上明珠”,很有些“天之骄子”的福分。

或许正是这种良好的先天条件和优越的成长环境,你们当中的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背上了自负的“包袱”:一方面,“天之骄子”的自我定位孕生了孤芳自赏的不良性格。有的陶醉于学生时代的辉煌,放不下“选调生”的架子,对重新做“学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看不起周围“土里土气”的群众;有的带着浓郁的“书生气”出现在工作舞台上,习惯于照“本本”办事,很难激起群众的心理共鸣,工作找不准切人点,时常流露出“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烦恼和慨叹;有的对个人的优势极尽张扬,瞧不起基层干部,与身边的同志交往稀疏,缺乏共同语言,自以为是,孤高自傲,人为地把自己孤立于群众之外。另一方面,“午朝门候缺”的浮躁情绪消损了扎根基层的坚韧毅力。有的把进人选调生序列看成是进丁政治进步的“保险箱”,拿到了职务升迁的“通行证”,踌躇满志,意在必得,成天等着、盼着,只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的以个人的政治升迁作为经营目标,把自己当成一名“雇佣工”,千方百计谋求个人付出与组织赋予的对等交易,有了一点成绩就向组织讨价还价,稍有委屈,就埋怨组织对自己不负责任;有的把下基层锻炼看做是“镀金”、“混资本”,得陇望蜀,心浮气躁,希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好高骛远,志大才疏,心存“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宏大抱负,却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务实精神,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复杂的环境中去磨练,不愿做具体实在的基础工作。由于轻视实践锻炼,漠视本领积累,鄙视基础工作,很难兑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壮志难酬”的莫名烦恼拧成了怨天尤人的颓丧情结。有的自信高于自知,总是把成长的道路设计得一马平川,一遇挫折坎坷便惘然若失,不知所措;有的理智调控力差,激情如潮,来也匆匆,去亦匆匆,成功时欣喜若狂,放歌纵酒,挫折时精神萎靡,怨天尤人;有的狭隘地理解个人进步,把职务升迁当成追求的唯一目标,同事被提拔重用时往往妒意中生,抱怨组织偏袒别人,亏待自己,个人政治进步处于暂时寂寞阶段,常常沉溺于失意和困顿而不能自拔,一蹶不振,很难燃起希望的火把,重新振作奋起一搏的信心;有的在寂寞和挫折面前,或怨领导不关心,或怨群众不捧场,或怨自己不走运;更有甚者,有的偶然失足跌倒,再没有勇气爬起来,失却了当年跃跃欲试的豪情壮志,后悔当初选错了就业方向,走错了成长道路,对竞争采取消极逃遁的态度,有的干脆卷铺盖走人。

身背如此重重的“包袱”,成长的道路上必然步履蹒跚。选调生啊,快快卸掉包袱,沿着健康的成长道路阔步前进吧!

一、找准定位,在实践的敲打中积累自我

对你们来说,校园是成长的摇篮,而基层是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广阔舞台,走上这个舞台,首要的是调整心态,转换角色,迅速融人社会的群体,融于实践的环境。

一要放下架子,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你们“初出茅庐”,对社会实践这门“课程”可以说是“门外汉”。“纸上得来总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要在实践中扎住根,并大有作为,必须放下架子,从“小学生”做起,虚心向社会学习,向实践请教,多思考,多观察,多体验,在实践的摔打中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悟性,尽早实现由青年学生向社会成员、由后备于部向成熟党政干部的双重转移。

二要静下心来,重视适岗能力的不断积累。你们是担当重任的一代青年,需要有一种“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积累自我的紧迫感。要留心学习和积累为我所用的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完成胜任未来工作需要的“资本积累”。“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在实践的课堂上,用心浮躁求不到真知识,轻松愉快难成“正果”。

三要扎下根子,立志在基层建功立业。要认清使命,克服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走出下基层“镀金”的认识误区,树立打“持久战”的观念,主动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如果仅把基层当做成长旅途上的“客栈”,做实践舞台上的匆匆过客,就不可能得到实践的丰厚馈赠,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正视考验,在生活的挑战中磨砺自我

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对新的工作和生活赋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你们要勇敢正视,大胆面对,接受挑战,经受考验。

一要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基层的艰苦环境,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注意在处理复杂问题、棘手矛盾的过程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并立志改造环境,因势利导,捕捉机遇,发挥优势,释 放潜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要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成功与失败是一对孪生姐妹:要有勇气拥抱胜利,也要有勇气面对挫折。在挫折显现的时候,一方面要采取理智的行为,减弱挫折带来的压力,防止挫折扩张和蔓延;另一方面要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从挫折 的“阵痛”中汲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将挫折变成自己走向成功的前奏和序曲。三要经受住激烈竞争的考验。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男儿当向涛头立”,挺身而出,珍惜机遇,放手一搏,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既敢于竞争,又善于竞争。要把功夫用在平时,不断加厚素质底蕴,做到厚积而薄发,努力在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三、勤于修身,在思想的净化中塑造自我

“德足慕而威可立,行堪仰则人必从。”在后备干部的舞台上,要演好、演活自己的角色,必须重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把完善自我与实现自我统一于成长的全过程。其一,强化理论武装。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上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学习问题上任何人都没有老本可吃,必须确立与时俱进的终生学习观念,摆脱“高学历”的重负,增强学习新知识、研究新理论、探索新技术的紧迫感,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构成多元化,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其二,加强党性修养。要注意弥补党性修养“先天不足”的缺陷,认真解决好“为谁活着,为谁掌权”的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处理好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把个人的奋斗目标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党组织提供的实践空间中,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选调生称号的业绩。其三,筑牢心理防线。要守住心灵的那一片“净土”,经得住考验,顶得住冲击,守得住清贫,淡泊名利,超脱物欲,净化情感,远离腐败,自觉抵制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做到洁身自好,守心如磐。要走出“官本位”的心理沼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个人的政治进步。当职务升迁处于暂时寂寞时,少一点左顾右盼,多一点自省自励,耐得住寂寞,经受住考验,任何时候都不能停下进取的脚步。

四、强化沟通,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我

在基层这片沃土上,要使自己“根深苗壮”,就必须以谦逊的态度、爱民的真情和务实的行动赢得社会的承认和群众的信任,拓出一方人际关系融洽、人和环境良好的“乐园”。

一要多一点个性的内敛,少一点优势的张扬。与人相比,你们有很多有利条件,应引以为自信的基础,而不能成为自矜的温床。“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必须克服知识型青年身上残存的“清高自大”的弱点,把谦谨的形象留给身边的群众。展示自我,不要卖弄“聪明”;发挥优势,不要好为人师;大胆创新,不能故弄玄虚。多一点“藏锋蓄锐”,少一点“显山露水”。古语说得好,“劳谦虚已,则附者众;骄居傲慢,则去者疾。”道理深刻得很。二要多一点亲民意识,少一点冷漠心态。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主动和群众交知心朋友,在平等的交往中寻求共同语言,实现心理沟通,培养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要有一种“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身”的爱民之心,一种“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亲民之情,一种“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危机意识,用真心实意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赖,用实际行动实践“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三要多一点“真功实招”,少一点“花拳绣腿”。在社会实践的舞台上,几句豪言壮语的“台词”,几个花拳绣腿的“靓招”,虽然能博得短时的喝彩,却留不住长时间的掌声。因而,必须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风格,崇尚实干,力戒空谈,既立志做大事,又善于做小事。对分管的工作,不抓则已,一抓就要抓出成效来,办一事,成一事。要不慕虚荣,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更不能给群众开“空头支票”,切实做到“敏于行而讷于言”,“言必信,行必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开辟一条赢得群众信任的感情通道。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选调生啊,当你们把成长的根深深地扎在实践的土壤中,经受住生活赋予的挑战和考验,在实践的磨练中锻造出崇高的灵魂、健全的人格,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为群众所信赖的人,一个无愧于人生的人。

第四篇:选调生申考试文章写作要点

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等公职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随着公职考试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申论考试的难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众多考生在领悟申论、学习和备考中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对申论文章的写作的曲解直接导致了其成绩的不理想。因此,本文华图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老师郑雪峰将解读申论文章写作中误区,并进一步指出答题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广大考生学习申论起到抛砖的作用。

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申论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伸,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申论文章就是公务员等公职人员在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过程中,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行政建议并展开论述从而表达自己行政意图的文章,其本质就是“官样文章”。正因为如此,申论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要求,所以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三点:

清楚论述特定事实

所谓特定事实包括材料中出现的特定事实的表现(包括正反两方面),特定事实出现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特定事实中特定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对策。这些是对一个特定事实论述清楚地几个部分。在论述清楚后要对其进行论证和深化。

明确申论主要论述类型的写作区别

申论文章是特殊的议论文,其主要分为正论(评论)、策论、析论三种类型。根据上述三种不同的类型,其包括的组成部分和侧重部分也是有所不同。正论问对特定事实的几部分的组成几乎是均等,策论主要侧重对策,析论主要侧重分析原因。

明确申论“论”的特点

明确以上内容后就要分析其“论”的特点。“论”首先体现是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构,但很多考生从不去考虑这些,在写作中很容易出现写不完、时间不够用的现象或无话可写的情况,还有的考生写作后发现“跑题”的现象等。

论点是中心思想,论据是材料中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以及自己的积累,论证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论证方式和结构。上述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在下笔前没有写作框架。完整的写作框架应包括论述的标题、首尾段、中间段落以及资料来源,还有论证结构。这也是“论”的另一层含义,即“论”体现在论证内容上组织安排,即论证“论点”时,选取的多种论据是否可以证明“论点”,同时在提出原因和对策时论证的结构是否恰当,以及语句、段落之间过渡是否流畅。

当考生明确了申论文的写作框架,辅以的高效阅读和精确的分析,考生在写作中定会对论据定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最后完成自己完美的“人生答卷”。

选调生申考试文章写作要点责任编辑:曾老师

阅读:人次

第五篇:《设计艺术研究》杂志收录艺术概论学术文章

《设计艺术研究》杂志收录艺术概论学术文章

论“艺术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

摘 要: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大学教学实践,探讨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课程“艺术概论”的双语教学方法,提出5条双语教学的经验。“艺术概论”课程双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艺术学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该营造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课堂氛围,多采用情境式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结合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作品来讲授艺术学理论;并且应该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双语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此来培养具备用英语交流学术思想能力的国际化艺术学人才。

推荐期刊:《设计艺术研究》

期刊简介:本刊刊发国内外设计艺术理论及设计艺术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传播设计艺术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资讯,推介优秀的设计艺术作品,并以国际设计的新视角,促进中外设计艺术的交流与发展,致力于为设计界、教育界和创意产业界建构学术阵地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编:潘长学

期:双月刊

本:16开

创刊时间:2011-02-01

邮发代号:38-553

编辑Q Q:1966715440

国内统一刊号:42-1807/J

国际标准刊号:2095-0705

2017年 第04期目录

设计特稿

(1)面向未来的“社会设计(Socio design)论”——访谈日本札幌市立大学校长莲见孝教授黄群

(4)探索韩国(设计)特性的二分法思凡[1];郑义澈[2];张完硕[3]

设计教育

(8)关注公众利益的实践性景观设计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景观建筑系观察研究刘茜[1];易西多[1];侯志仁[2] 目录 设计特稿 面向未来的“社会设计(Socio design)论”——访谈日本札幌市立大学校长莲见孝教授 黄群;1-3 探索韩国(设计)特性的二分法 思凡;郑义澈;张完硕;4-7+29 设计教育

关注公众利益的实践性景观设计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景观建筑系观察研究 刘茜;易西多;侯志仁;8-14 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蒲培勇;史俊巧;宋来福;孙念祥;15-19+41 工业设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郭会娟;汪海波;20-25+72 设计方法 浅谈RPG游戏中角色的性格塑造 周艳;杨婉莎;26-29 中医审美体验下的养生APP视觉元素优化设计 宋新娟;30-35 基于互联网移动端的交互式动画广告研究 粟丹倪;徐心冉;36-41 城市形象海报设计的信息表达层次研究 张亚敏;雷昆;42-47+54 徐州地方文博产品创意开发研究 姜川;48-54 室内设计过程中铅笔模式和计算机模式的比较研究 邢鹏飞;55-60 对动画角色表演的再思考 蔡思奇;61-64+77 设计文化

“似与不似”审美空间中认识坐标的假设与推演 丁山;徐莉;65-72 哲学思考在“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中的价值 刘毅;73-77 军营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探析 卜令峰;陈健;78-83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民居数字化保护的基本原则 马利广;84-90 动态字体的视觉语言研究 陆赉;唐冬冬;91-96+103 无印良品的品牌建立与设计管理启示 盛焕;97-103 设计历史

“雅”——文震亨《长物志》造物思想 谢华;104-108 设计推介

轻度设计创新:经典设计探究 姜臻炜;陈彦妮;109-116 设计实录

当代大型豪华邮轮功能与空间美学趋势研究 邓菲洁;黄思怡;117-121+127 浅析设计理念在展陈实践中的运用——以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案例为中心 122-127 作品选登:东方山慈光精舍主建筑 蒋中秋;128

下载《知道》杂志的四篇关于选调生的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道》杂志的四篇关于选调生的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药物化学杂志 简短文章pubs[共五篇]

    药物化学杂志 简短文章pubs.acs.org/ JMC 杂芳烃是一个简单的醛氧化酶代谢 菲昂奥哈拉,†亚伦C.伯恩斯,‡迈克尔·柯林斯,‡迪派Dalvie,§玛莎A.奥尼拉斯,‡ Alfin DN瓦斯,∥藤原......

    口腔科医生文章投稿《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口腔科医生文章投稿《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刊名: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主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 出版......

    四川省选调生考试申论技巧点拨之申论文章

    四川省选调生考试申论技巧点拨之申论文章 一、了解申论文章的特点(四大特点): 1、申论文章(VS)高考议论文; 高考:要求思维发散,可以从原因、意义、作用,怎么解决等多个角度写议......

    2014选调生考试申论文章素材三大来源

    2014选调生考试申论文章素材三大来源 广东公务员 参加过选调生申论考试的同学都知道,申论文章的写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内容充实”。同时,各位考生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考场......

    励志的文章-人生必须知道的十个为什么!

    励志的文章-人生必须知道的十个为什么! 励志的文章-人生必须知道的十个为什么!1.人为什么要有责任心? “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俄国作......

    抗癌之窗杂志中李佩文教授文章

    《抗癌之窗》杂志2012年10月刊总第45期第51-51页肿瘤病人及家属经常会问医生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这么消瘦?吃什么可以‘大补?’”这的确是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医师们常随口......

    求是杂志关于曲江新区的文章(本站推荐)

    文化遗址保护与民生建设和谐共生的 生动实践 《求是》杂志文化编辑部 西安曲江管委会联合调研组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

    选调生

    选调生与各单位招录的机关类国家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员。 不同点主要有 一是报名条件不同。选调生的报名条件除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外,还要求是学生干部或者中共党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