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19-05-15 13:0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2012年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2012年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篇:2011-2012年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11-2012年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行业咨询网()研究部汇总的资料显示,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为: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运营商对通信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不利因素为:人才短缺及资金短缺等。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2)运营商对通信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建设,直接推动了通信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同时,运营商竞争加剧,使得运营商更加注重客户服务,希望以丰富的业务应用以及优异的网络质量增强竞争力,且更加注重投资效率,希望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提升网络性能和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这使得通信技术服务,特别是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

中国行业咨询网()研究部汇总的资料显示,随着网络融合不断推进,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网络中多厂家设备共存,运营商需要对多种来源的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运营商更希望有跨厂商设备、跨多层次技术的通信技术服务为其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以降低管理和运维成本,更有效地管理网络。因此,运营商未来将更加倾向于与技术综合实力比较强的技术服务商合作。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公司业务相关的投资主要以“资本开支”口径来衡量,根据不同电信运营商所从事的业务的差异,“资本开支”所包含的内容有所区别,主要包括移动网络、支撑系统、传输、宽带、数据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技术业务发展等。

中国行业咨询网()研究部汇总的资料显示,根据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HK:941)、中国电信(HK:728)及中国联通(SH:600050)公布的年报及半年报数据,三大运营商 2008-2010年及 2011年预算的资本开支如下表所示:

图表:2008-2011年中国通信行业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预算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中国行业咨询网研究部汇总整理

由上表可以得知,报告期内国内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规模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主要是由于在报告期内 2008、2009年度运营商进行了大规模 3G投资,从而使得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 2008年度资本开支规模较大,中国联通由于 3G商用化较晚,其资本开支集中在2009年度。但总体来看,国内三大运营商在近两年资本开支规模处于增长趋势,对通信技术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3)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目前,通信技术服务企业数量较多,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规范程度不高。而运营商对网络系统可靠性、稳定性极为重视,要求技术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趋于标准化,符合行业规范和企业标准以便于管理。因此,运营商正在通过制定相关的技术服务标准,结合国家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相关管理规定,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2、不利因素

(1)人才短缺

高端人才的紧缺是目前我国每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通信技术服务行业也不例外。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存在较大需求。通信技术服务行业不但要求从业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通信技术理论知识,而且需要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通信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除此之外,还需要拥有较强的技术综合运用能力、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目前,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资金实力不足

通信服务业企业在项目开展和拓展新市场时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持,同时技术培训和产品研发也需要有资金的投入,而目前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不大,融资渠道缺乏,造成资金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业务拓展有一定的困难。

第二篇: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分析+重点城市市场分析

我国的家政服务业起步较晚,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一个朝阳产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家政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建立,结束了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管社会的现象,“单位人”开始向“社会人”转变,人们的家庭服务需求逐渐转向由社会来承担。于是,家政服务业产生并发展起来,开始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不断满足着广大居民的各种家庭生活需要。2000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将家政服务员确定为国家的一种职业,也把家政服务业纳入了规范性发展的轨道。

再者,到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占世界老龄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一对年轻夫妻可能至少要照顾四个老人,有的甚至多达六个、八个老人,这就带来了新的民生难题。目前,家政服务业的养老服务,基本介于社会与家庭之间,诸如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服务项目。今后,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增多和服务需求的细化,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顾和精神慰藉,这其中蕴含巨大的商业机会。

目前家政行业初具规模,服务体系逐渐形成。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家政行业蓬勃发展,家政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具体在业态上表现为家政公司、搬家公司、养老公寓、婴幼儿早教中心、儿童托管中心、产后恢复会所、养生保健公司等。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家政行服务业正逐渐被市民接受,客户群逐渐增多,行业初具规模,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家政企业在服务体系上形成了查体上岗、培训上岗、合同上岗的工作流程;在管理上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招工-培训-考核-定级-售后服务-业务考核”的完整服务流程。为满足客户的不同消费需求,家政服务的形式也正走向多样化,有全日制服务、白班8小时制服务、钟点工服务、一次性服务等等。

家政服务行业供给分析

一、家政机构规模分析

图表1-2010-2013年我国家政企业数量

二、从业人员情况

1)从业人员规模

图表2-2010-2013年全国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2)从业人员

结构

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2200多万人,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另外包括少部分专门从事维修服务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从事管理工作的大学生。

家政服务行业需求分析

一、需求群体分析

1)家庭户规模分析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2011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比2002年减少了0.37人。分城乡看,城镇平均家庭户规模不足3人,小于乡村平均家庭户规模。

图表3-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家庭户规模

2)家庭结构分析

家庭户规模随着家庭代际关系变化缩小,2011年我国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的“二代户”是目前最典型的家庭户类型,其占家庭户比重为47%,其次是一代户和三代户,分别为35.4%和16.9%,四代及以上户占家庭户的0.7%。

图表4-2011年我国家庭结构

二、需求规模分析

2013年全国保守计算有近2420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5-2010-2013年全国家政服务需求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家政服务产品需求结构分析

家政服务按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初级的“简单劳务型”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第二种是中级的“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第三种是高级的“专家管理型”服务,如高级管家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的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优化咨询等。不同层次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给家政服务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简单劳务型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类型也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服务业主要包括餐饮业、家政业等这类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服务业,以及银行业、保险业等满足人们高级需求的服务业。这两类服务业发展的成熟度不同,从事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同,所以在分析时不能一概而论。这里我们把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服务业称为简单劳务型服务业,主要指技术含量不高、从业人员门槛较低的这类服务业,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餐饮业、休闲娱乐场所、家政行业等。本文主要谈谈简单劳务型服务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简单劳务型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低,资本要求很小,无严格的组织形式要求。通常这类型的企业规模很小,多为个体民营企业,资金人员都不多,真正形成规模经营的企业很少。而且发展也不稳定,成立得快、解散得快,经营状况有好有坏。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家政服务行业重点城市市场情况如何?

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一、北京市家政服务供应情况

1)北京市家政服务机构数量

图表6-2010-2013年北京家政企业数量

2)北京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

图表7-2010-2013年北京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二、北京市家政服务需求分析

1)北京市人口及家庭户规模

2013年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2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3%。常住人口出生率8.93‰,死亡率4.52‰,自然增长率4.41‰。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89人,比上年末增加28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1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8万人。

家庭户规模方面,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北京市家庭户户数增加,家庭户平均户规模进一步缩小。2010年本市家庭户达到668.1万户,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409.7万户增加了258.4万户,增长63.1%,年均增长5.0%。2010年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图表8-2010-2013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

2)北京市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21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比上年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7%。

图表9-2009-2013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10-2009-2013年北京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北京市家政服务需求规模

2013年北京市保守计算有近95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11-2010-2013年北京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三、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北京有4000多家家政服务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家政企业数量很多但企业规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知名品牌有华夏中青、爱侬、德创高端涉外家政、北京富平家政等。

四、北京市家政培训市场现状

由于家政行业近年发展迅速,多元化市场需求日趋明显。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已将家政工种细分为9大类83个项目,其中包括家居保洁类、家庭烹饪类、家庭护理类、家庭装饰维修保养类、宠物护养与植物养护类和家庭教育类等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精神,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商商贸发[2009]276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09]6号)要求,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制定了《北京市“家政服务工程”实施细则》。

北京家政服务培训工作目标是,力争用3-5年时间,使本市家政服务员的整体岗位技能和服务水平有显著提高。2009年启动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年内计划培训1万-1.2万人;之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培训规模,稳步推进本市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

五、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前景

图表12-2014-2018年北京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一、上海市家政服务供应情况

1)上海市家政服务机构数量

图表13-2010-2013年上海家政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2)上海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

图表14-2010-2013年上海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二、上海市家政服务需求分析

1)上海市人口及家庭户规模

至2013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15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25.1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9.62万人,出生率为8.18‰;死亡12.57万人,死亡率为5.24‰;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4‰。全年户籍常住人口出生10.52万人,出生率为7.39‰;死亡11.65万人,死亡率为8.19‰;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

家庭户规模方面,2010年上海家庭户户数为825.33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92.8%(集体户占7.2%),比2000年增加了295.42万户,增长55.7%,年均增长4.5%,而同期人口年均增长为3.4%,年均户数增幅高于人口增幅1.1个百分点。

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为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居创造了条件,两代户及以上的比例从1982的超过80%,减少到2010年的50%左右。家庭户规模从1982年的3.6人下降至2.5人,平均每户拥有2.04间房间,接近人均一间房间。

图表15-2010-2013年上海常住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16-2010年、2000年上海家庭户户数及人口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17-1949-2010年上海历年家庭户规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上海市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3851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8元,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8155元,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25元,增长11%。

图表18-2010-2013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图表19-2010-2013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3)上海市家政服务需求规模

2013年上海市保守计算有近113.7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20-2010-2013年上海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三、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上海家政服务行业虽然从业企业数量位居我国第一位,但大部分上海本地企业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目前在上海家政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是我国大型家政企业在上海的分支及加盟机构。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最近评出的全国30家家庭服务业知名品牌中,上海没有一家家政服务企业上榜,这与上海的城市功能和地位极不匹配。上海家政服务机构鱼龙混杂、低小散的特征,导致居民对其整体信任感较低。

四、上海市家政培训市场现状

目前,在上海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主要以外省市的中年女性,尤其是农村中年女性为主,占到80%之多,而上海籍的家政服务员只占20%。家政服务员呈现出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缺乏专业训练的基本特点。本次调查显示,现有的家政服务员普遍缺乏专业训练,约90%的家政服务员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尤其是外地籍的家政服务员因为要承担培训费用而不愿意参加培训,因此不少人对各类家用电器、名目繁多的洗涤用品以及老人需要按时服的药品搞不清,有的则家务不会做、孩子不会带、老人不会护理、买菜不会记账甚至连普通话也不会说。而很多参加过培训的家政服务员尤其是上海籍的家政服务员则因为工资待遇太低,认为家政服务低人一等而不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家政市场出现了“培训的不上岗、上岗的不培训”的现象,市场普通缺乏优秀的、有经验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家政服务员,不少高收入白领、涉外家庭急需受过专业训练的家政服务员,复合型、全能型管家更是供不应求。

根据7月20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登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和《上海市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经营性民办家政培训机构须到相关部门申请准入登记,并设立学杂费专用存款账户后方可开展培训经营活动。同时,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不得从事与学历教育相关的教育培训项目。

五、上海市家政服务市场前景

图表21-2014-2018年上海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深圳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一、深圳市家政服务供应情况

1)深圳市家政服务机构数量

图表22-2010-2013年深圳家政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2)深圳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数量

图表23-2010-2013年深圳家政行业人员人员数量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二、深圳市家政服务需求分析

1)深圳市人口及家庭户规模

2013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62.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5万人,增长0.8%。其中户籍人口310.4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9.2%;非户籍人口752.42万人,占比重70.8%。

2010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0.3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40.2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3人减少0.52人;比北京市的2.45人,上海市的2.49人都要小。

图表24-2010-2013年深圳常住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深圳市居民收入情况

2013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53元,比上年增长9.6%。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812元,增长7.8%。恩格尔系数为36.1%。

图表25-2009-2013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深圳市家政服务需求规模

2013年深圳市保守计算有近36.2万户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

图表26-2010-2013年深圳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三、深圳市家政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深圳有1500多家家政服务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家政企业数量很多但企业规模、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知名品牌有佳居乐、安子新、安心好、昌盛家政等。

四、深圳市家政培训市场现状

为提升深圳市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由深圳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主办,协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共同组织的家政培训师培训活动,将通过先培训一批行业内家庭服务业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在我市建立一支高素质、懂技能的培训师资队伍,再由培训合格的家政培训师负责培训本辖区、本企业家政从业人员,从而全面提升我市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五、深圳市家政服务市场前景

图表27-2014-2018年深圳家政服务需求

资料来源:立本信息研究中心

广州市家政服务市场分析

广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测算,全市家政从业人员约有35万人,每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广州市有368万户家庭,业内估算其中20%的家庭有雇请住家家政服务员和钟点工的需求,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目前广州的家政工缺口高达10万,而家政业每年的“产值”超过10亿元;但另一方面,家政企业高端人才招聘难。有政企业表示,广州某高校连续两年均不同意该公司入校招聘。

目前广州从事家政服务的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员工制”和“中介制”两类,后者占市场相当大份额。“中介制”服务只靠收取中介费、管理费来维持,行业准入门槛低。而高端公司也存在苦衷。社会对家政服务业还是有歧视的,这种歧视导致家政公司出现招聘难和招工难。

近年来,相关院校纷纷设立家政系,但培养出来的人与市场需要的人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增设家政系,但为了解决招生的问题,家政系多以培养高端家庭需要的“管家”为主,而一个应届毕业生,无论从年龄上还是经验及社会阅历上讲,仅通过短短三四年的学习和训练根本无法胜任“管家”职位。

盈利方式:前期:一间宿舍40——60元;会员费:100元加送一次免费清洁

期中:1—2年,家庭单位60—80一小时,超过一小时的为40元/H,宿舍会员费:100元加送一次免费清洁,一间宿舍40——60元。

后期:2—4年,家庭单位60—80一小时,超过一小时的为40元/H,宿舍会员费:100元加送一次免费清洁,一间宿舍40——60元。覆盖全金湾区。

成本:前期:清洁工具:扫把*10*10元=100元,桶*10*10=100元,拖把*10*10元=100,抹布*10*10元=100元,清洁剂*10*10元=100元,刷子*10*10=100元,手套*10*10元=100元,共:700元

期中:

第三篇: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002040101艾岸

摘要: 寿险是人身保险的组成部分,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可以说寿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种类,无论我国还是国外,人寿保险的业务量都占人身保险的绝大部分。

关键词:寿险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寿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寿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寿险业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所形成合力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寿险业的发 展方向和速度。为扩大寿险市场,增加我国寿险业的收入,提高我国寿险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寿险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能据环境变迁响应作出对策调整。影响寿险业发展的因素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有寿险价格和收入,问接因素有经济因素(如GDP,储蓄水平),政治法律制度因素,科技进步因素,人文结构和社会变迁因素,通货膨胀因素,对外开放的压力以及相近或同行业发展快慢等诸多因素。可见衡量影响寿险发展规模因素的变量不只一个,而且有的因素很难量化。就内部因素中的寿险价格而言,寿险价格受寿险需求的影响,而需求又受收入的影响,所以有些因素不能直接作为分析寿险收入的量化指标。同时,我国对保险经济作量化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对人寿保险的需求研究不多,且大多数仅是定性分析,使得人们对特定时期或特定区域影响人寿保险需求的因素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及其显著性程度很难有明确地把握。

(一)直接因素

1.管理人才匮乏

我国寿险业起步较晚,虽然期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随着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机构不断扩张,造成很多寿险公司分支机构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相应的知识,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2.营销人才匮乏

我国个人寿险营销员有上百万的规模’,但一直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效的寿险销售队伍。目前这支队伍的特点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营销队伍不稳定,脱落率高。目前很多寿险公司仍采取“广招勤换”的人海战术,营销员一年期的留存率仅在30%左右,营销队伍始终无法稳定。

(2)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这支队伍中低学历者占大多数,30岁以上的超过60%。加上公司没有提供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人员大量脱落是必然,一段时期以后就会出现增员困难、脱落率高的局面,这对寿险发展极

为不利[1]。

3.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差异

寿险营销是在树立保险公司形象的基础上,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进而达到长期销售产品的目的。寿险推销只是寿险营销中的一种方法,偏重的是短期利益,是为获得服务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目前寿险市场正处于人世后有限的保护期内。强烈的紧迫感使国内各家寿险公司在近几年内力拼保费规模,争取在保险市场全面开放时有较好的竞争地位。因此国内寿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业务规模。强调增长速度,而导致了许多寿险公司经营行为短视,片面地强调寿险推销,而忽视了寿险营销的其他环节,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的经营理念。比如:盲目地设立新机构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无选择地增员,而没有给营销员提供系统、长期的培-OJl;过分依赖险种炒作等。另外,寿险公司与其代理人通过签定代理合同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但在保单的销售过程中,保险公司无法完全了解营销员的行动和客户情况,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种代理合同是不完全契约,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以对付契约的不完全性。寿险推销本身就偏重于短期利益,加上公司没有有效的制度对营销员加以管理,营销员在推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

4.寿险营销与寿险推销的侧重点不同

寿险营销和推销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前者的侧重点是通过投保人的满意而获利,而后者则是通过直接销售来获利。寿险公司不仅要在保险产品上使投保人满意。更要给投保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西方经济学家认为:70%的客户流失是因为服务水平的欠缺,争取一个新客户要比维护一个老客户的费用高6—10倍。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便可使营业额增长20%左右。客户不满意时,可能有75.3%的人 停止或减少购买,每一位投诉的客户身后,有49位不满意没吭声的顾客。投诉后得到迅速解决会有82%的客户重新购买[2]。虽然各家寿险公司都把“客户至上”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经营宗旨,但从目前很多公司的经营重点、费用预算、人员配备及员工晋升与收入的评判标准难以看出“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二)间接因素

1.市场利率水平

市场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对寿险保单的投资决策。寿险保单不仅具有风险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具备投资功能,可作为投资工具应用于居民的资产投资组合当中。这就出现了寿险保费收入增长与居民投资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因为居民投资工具还有银行储蓄、股票等。居民决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投资收益率。寿险保单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与银行存款相比,收益率要高一些,但是期限一般较长,流动性要差一些。由于当居民预期市场利率要下跌时会比较倾向于长

期性的投资,因此当市场利率下跌时居民对寿险保单的偏好会增加。

2.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影响居民购买力水平来改变居民的消费倾向,从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当居民预计物价会变化时,居民便会对未来的消费倾向做出调整。对于寿险产品来说,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保单实际价值就会降低,居民持有同样金融资产的未来购买力水平就会下降,因此,如果居民预计通货膨胀率上涨,居民便会减少寿险产品的购买;反之,居民会增加寿险产品的购买。作者在此选择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进行分析。当然,通货膨胀率指数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而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行为的,因而有一个滞后的过程。

3.银行利率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被要求存人银行。并保证获得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因此,银行利率对我国的寿险需求有影响。对于保险性和储蓄性相结合的而储蓄成分偏重的寿险保单,如果其名义预定利率低于银行的一年定期名义利率,可能出现保险不如储蓄的情况,进而阻止了保险的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使得现实需求减少。2004年10月29日,在经过连续八次降息后。我国首次提高银行利率,其中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原来的1.98%上升至2.25%。

4.人口老龄化

社会老龄化是社会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提高的综合表现,也是社会文明、国家工业化、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人口高龄化使得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国家统计局 1997 年曾在1%人口中作过抽样调查,以 65 岁作为老龄线,老龄人口已达 8700 万,占总人口的 7%。同 1982 年人口普查的数字相比,老龄人口在 15 年间增加了 3772 万,年均递增3.9%,而同期总人口年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的均值。世纪之交时,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 1.3亿,占总人口的 10% 以上,到 2025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8 亿,占总数的 18%,到 2050 年将达到 4 亿多。也就是说,届时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 1/2,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 1/5。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有未有的。面对市场风险,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没有能力对付发生的负面后果。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一“弱势群体”对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最大

[3]。

5.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

直到1995年,我国占人口总数约2.5%的政府雇员或工作人员,受益于政府支

出保险费的强制养老和医疗保险。同时大约占整个人口12%的国有企业雇员或职工,也享有强制性的医疗保险保障。另外,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寿险需求。

6、国民收入与储蓄状况

不同收入的人对于生活有着不同的追求,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必要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对于安全、保障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寿险就是人们在满足必要生活之后为保障生活安定而发生的支出。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其购买的寿险相关性更高,且有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从1991年到2001年的11年间期末储蓄余额由9241.6亿元增至73762.4亿元,年均增长量为63.47%,人均储蓄余额由797.9元增至5779.5元。储蓄的增加必然促使居民在储蓄结构上进行合理规划,一部分储蓄资金由银行存款转向保险账户。可见投保的前提是收入的提高而使得剩余资金的闲置。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口老龄化、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寿险保费收入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另外我们还应:

1、加大城市化进程,提高社保覆盖范围;

2、加强国家对社保的投入及对统筹资金的运用;

3、降低银行利率,促进银行储蓄向保险储蓄的转化;

4、量化影响因素,注重定量分析;

5、应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钟立灿.我国寿险业影响因素分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4)

[2] 史灏琳.影响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因素.经济观察,2004(5)

[3] 郑健壮, 孙维良.我国寿险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研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4)

第四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爆炸性的增长,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和利润创造的主要要素,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企业意识到走出去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投资区域由集中化向多元化发展、投资行业和方式随地域不同而变化、单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等特点,然后对国外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国对外投资的存量、投资国的贸易倾向以及投资国的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一)投资区域由集中化向多元化发展,影响逐渐扩大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集中性特征,主要对象包括香港、新加坡、韩国、巴基斯坦、印尼、日本等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工厂,进行就地生产和销售,进一步维护和开拓了出口市场,并扩大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此外,通过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减小了经营风险,绕过了贸易保护政策,从而能够在有一定市场风险的国家开展贸易,扩大市场范围。

(二)投资行业和方式随地域不同而变化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以贸易公司为主,逐步发展到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广泛领域,在不同的国家对外投资的方式所选取的行业也是不同的。我国企业在亚非拉和东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主要是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借此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进行这类投资时,企业多选取技术成熟和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如纺织、家电、轻工、机械和原料药等行业在文化相似的东南亚各国进行投资时则是注重创立自主品牌,依靠消费者的认同来开拓海外市场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多通过并购的方式,借助国外品牌的影响力和国外企业的现金技术进行对外投资,例如联想投巨资并购的业务,并取得的品牌使用权。

(三)单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一般较小,单个项目超过百万美元的不多。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尚处于跨国经营的起步阶段,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在对外投资的规模上态度谨慎另一方面是由于参与跨国投资比较活跃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它们的经营实力决定了往往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战略目标。这些中小企业大多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区域,因而投资设立的企业自然也是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水平的中小企业。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企业的形态和发展模式越来越复杂化,因而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也呈现出多元的特征。

(一)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水平理论,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直接投资存在着一种动态相关关系,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量该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接受国际直接投资的差额是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对外直接投资有重要影响。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对外投资才会成为可能。一个国家的还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资本、技术等要素积累的成果。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是投资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才有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否则如果资本尚不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自然不可能进行对外投资。

(二)投资国对外投资的存量

一般而言,某一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水平与这一地区的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已有投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对外投资的流量与其上一年末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是每年投资流量的累积,代表了一个地区或国家已有投资的能力,是进行未来投资的基础。而对外投资存量的多少又被称为海外市场的开拓程度,对海外市场开发较好的地区和企业会促进和带动其继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开发度较高的地区,由于企业已经进行过投资,因而对于该市场的情况**道国消费偏好和市场结构,市场的成长性,市场的规模以及人均资本输出等影响对外投资的主要市场因素都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这样一来继续投资就可以降低投资的信息成本和投资风险。同时对于比较熟悉的国外市场可以充分利用该国的优惠政策,合理规避各种壁垒,达到降低产品进入成本的目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变相的获得了价格优势,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这些经验和信息还可以为相关后来者提供借鉴,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一个良胜的循环,因而投资存量高的地区它的投资流量也相对较高。

(三)投资国的贸易倾向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当一国某产品对外贸易达到一定规模时,为稳定与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该产品商将趋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在东道国建厂生产或采取购买、兼并当地营销网络的方式以支持日益扩大的贸易。

(四)生产效率

根据传统的区位优势理论,生产效率的高低对于投资的区位选择会产生影响,因为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会带来更高的报酬,由此会带动直接投资在国际间的流动。例如根据In-Mee Beak的研究,劳动生产率差异对大部分有显著影响,但影响随着税率和工资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劳动生产率高的地区企业倾向于在本地投资,而对劳动生产率低的地区,他们更倾向于对外直接投资,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

(五)工资水平

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时要考虑要素的投资回报率,而劳动力成本工资正是成本的主要因素。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的研究,由于资本被假设为一定时期不变,当工资水平不同时,投资所产生的资本回报率也不尽相同,因而资本会从母国不断流入东道国,直道资本回报率相等之时,由此得出劳动工资差异是对外直接投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在国外市场的投资比在国内市场投资或其它外国市场投资成本低,相对的盈利水平就更高,投资会从较高工资水平的地区流向较低的地区,例如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发现相对工资水平是英国年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决定。我国学者张炜、李淑霞、张兴也从宏观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通过脉冲影响函数证明了我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与我国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

(六)投资国的技术水平

Kuemmerle提出了技术开发与技术增长理论,认为现代企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自身已经具备的高科技来占据技术不发达的市场,同时再通过向科技发达国家进行对外投资来获取新的核心技术的一个过程。他将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类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和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增长。是开发母国区位创造的技术优势,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技术知识,开拓国际市场。所以,企业的投入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研发能力决定了其对外投资水平的高低。而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增长,旨在从海外为母国获得新的技术与知识信息,增加母公司技术存量,从而提高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此时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和科技能力是对外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浪潮之中,获取跨国经营经验,利用东道国的人才技术、技术优势、获取或开发新技术,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机。

三、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站在我国角度,对未来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职能,弥补法律、制度上的不足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发展时间有限因而在相关法律、保障制度等方面具有不足,应当首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国应当建立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使海外企业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我国对外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使审批程序做到规范、透明。

第五篇:中国肉羊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中国肉羊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作者:yule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080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肉羊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在持续发展肉羊业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肉羊业;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l中国肉羊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1内羊生产效益提高生产效益提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羊业快速增长的最直接因素。羊肉的价格在近10年来一直平稳地走高,并且羊肉价格一直高于一般肉类产品价格,大大地刺激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近几年内羊肉在国内的消费由北方人为主转向南方更热。羊肉需求量及其价格的日益增长又促进了肉羊业迅速发展。

1.2各级政府及其政策支持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政策方面:1978年以来,国家允许并鼓励各种流通主体收购买卖羊只;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本体制框架也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了自主权,各种经营主体可以按照市场规律安排生产活动,为此他们的劳动必然是由低收益行业向高收益行业转移。改革开放政策方面:由于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许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肉食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近几年呈现了对羊肉消费的增长势头。各级政府部门对养殖企业扶持方面:政府部门加大了对肉羊业扶持的力度,其中一种方式便是政府鼓励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实施小额信贷,使得生产者能够并且愿意利用信贷方式建立较大规模的、资本密集的养羊场。这为养羊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1.3养羊技术相对发展在过去的10多年中,肉羊业在育肥、繁殖等生产环节中,育肥技术、良种培育和扩繁技术、饲养管理技术、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一些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基本上都有大型的肉羊生产基地,纷纷建立了各种肉羊生产公司。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和工艺:工业化的经营管理与市场销售,许多农户传统的饲养方式逐渐被淘汰,逐渐向半牧半舍饲或舍饲方式过渡,舍饲养殖方式又推动了羊只生产的繁育技术、饲料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的研究和推广力度,缩短了育肥时间,提高了种肉羊繁殖率。

1.4经营链条逐渐延长羊场规模的扩大使得许多养殖场的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主要表现在饲料供应、羊只生产、商品羊和种羊的销售、屠宰分割及其销售方面,逐步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链条延伸的优势就是分散某些经营风险;利用专门设备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各级畜牧部门与企业联合经营也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畜牧项目开发、产业化经营等措施,特别是资金和信息方面的大力支持,肉羊的生产者能够及时获得资金、信息和技术的援助,这对推进肉羊产业化的深入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5养殖场组织趋于网络化目前肉羊养殖场主要有“公司+农户”、“政府+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各种适合实际需求的组织模式。随着市场需求的精细和产业的分工,羔羊到育种成羊、商品羊、羊肉分割、包装、冷冻、派送等各环节,逐渐形成了企业网络式的组织化运作机制,这种多个利益共同体的联合经营大大地促进了肉羊生产的发展。

1.6全国布局逐渐区域化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东北牧区和农牧结合区及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等华北农区肉羊生产发展迅猛,使肉羊作为畜牧业生产的新型产业的环境和要求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

2中国肉羊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1品种资源相对缺乏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肉用羊品种,专门肉用羊品种的最大优势是产肉性能好、生长速度快、肉品质好、饲料转化率高。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国外 1

引进肉用羊品种,用于改良国内本地羊种。目前优良肉用羊品种覆盖率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羊肉产品质量以及产业效率。

2.2饲养方式相对传统我国目前屠宰、出栏的肉羊主要是千家万户以分散的饲养方式育肥的,尽管有些地区也发展了一些专业化的大型肉羊育肥场和饲养规模相对较大的肉羊育肥专业户,但其出栏、屠宰数量十分有限,占总出栏量的比例很小。农户散养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闲散资金、农作物秸秆等,有效地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家庭的经济收入;其劣势在于饲料混杂、品质混杂、年龄混杂,其结果是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育肥羊的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从现状来看,农户散养是制约提高肉羊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肉羊业挑战大市场。

2.3认识上存在误区在发展肉羊业方面存在3个认识上的误区:①把肉羊业当作“节粮型畜牧业”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概念的提出是有一定社会和经济背景的。在我国粮食短缺时可以以这种观念来认识肉羊业的发展,但是现在食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是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且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有大批的余粮需要发展畜牧业来转化;其次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已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对肉羊的消费已从低档向高档转变。生产高档羊肉依靠分散的农户饲养方式是办不到的,只能通过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而集约化养羊除了有优良品质作保证外,还需要有重要的精饲料和规范化的管理作保证。②许多养殖企业单纯注重数量生产而忽略各类羊肉的性能生产,造成了肉羊业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数量效益而不是质量效益。质量低下使得羊肉价格差值较小,相对单一,这就限制了肉羊业差异发展的战略,为此也就不能满足各种市场需求,不能面对各种竞争的挑战。③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在饲料的科研方面对猪、鸡的投入多,对牛羊尤其对羊的科研投入较少,结果是在肉羊育肥中对羊的年龄和体况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结果必然是品种、规模的杂乱化。

2.4技术相对滞后

2.4.1生产环节上技术相对滞后育种技术方面,良种化程度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化的肉羊品种,市场上出售的育肥肉羊基本上是引进品种与当地品种的杂交后代。在品种引进上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基本上是各省、市等各自为战。饲养技术方面,精饲料比例低、粗饲料比例高、育肥期过长、年龄偏大。

2.4.2屠宰和加工环节技术落后目前,个体屠宰占很大比例。卫生条件差,宰杀、剥皮、去骨、分割等环节非常容易造成对羊肉的污染;冷藏设备少或不具备,影响羊肉性能或质量。

2.4.3流通环节技术障碍①羊肉零售以农贸市场个体经营为主,经营设施简陋从而造成对羊肉的污染。②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冷鲜肉,这与发达国家是完全相反的。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能够反应羊肉质量的分级体系与标准。④还没有建立起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的羊肉品牌体系。

2.5体制不健全主要是指作为肉羊业产业化载体的肉羊业产业组织体系尚未形成。目前肉羊业的产业化组织程度非常低,既缺乏按照行业来划分的生产者组织、加工组织、营销组织和贸易组织,又缺乏按照区域来划分的微观组织、中观组织和宏观组织。在微观的层次上(如按行政区域的村、乡),还没能组织起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养羊协会、肉羊生产合作社等肉羊生产者组织;在中观层次上,(如按行政区域的县、市),还没能组织起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养羊生产者合作社联社、规模化养羊协会、肉羊饲料协会、肉羊屠宰和加工协会、肉羊贸易促进协会、肉羊业技术理事会等肉羊业的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宏观上,在全国内,没有真正组织起能够对一个地区或全国的肉羊业提供指导、咨询以及信息等服务并在整个肉羊行业发挥监督、管理和调控作用的宏观组织,如肉羊生产者联合会、肉羊品种协会、肉羊育种者协会、肉羊屠宰场、肉联厂协会、羊肉出口理事会等。

2.6经营管理水平低下许多羊场的经营机制没有健全、管理手段比较传统,不能满足现

代化、大规模企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明晰、无法进行激励与约束。其次,羊场信息体系不健全,各级管理者只能依靠历史情况进行主观甚至是随意的判断,进行决策。

2.7资金等生产要素限制肉羊企业的规模扩大①优良品种的羊只价格昂贵,这已成为肉羊养殖企业业务规模扩大的最大障碍。②羊场运作时所需支付的如能源、水源等生产设施的不断投资环境要求较高、资金量大。这些关键资源的缺乏阻碍了肉羊业的扩大再生产。

2.8人员素质水平低从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分析,劳动者素质低是企业很难吸引到高级人才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我国农村约4.6亿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22.25 9/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5.4%。农村中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据统计我国农村中专业人员约占全国农村人口的0.06 9/6,由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低,经过培养训练的技术人员奇缺,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妨碍企业引入先进的科技成果及其管理技术。

3中国肉羊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尽快培育、健全肉羊业的产业化组织体系肉羊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培育产业化组织体系,特别是培育中观和宏观层次上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如“公司+农户”、“政府+经济实体+农户”、“经济实体+农户+政府”应成为主导模式,发挥政府的支持和经济实体的经营带动作用。

3.2大力塑造羊肉的市场形象大力塑造羊肉市场形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消费者树立消费信心,改变消费意识。各个肉羊养殖企业应该努力做到: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参加行会或协会培育知名品牌,实行批量化生产以保证产品数量、质量、规模的一致性,提供各种育肥肉羊的年龄信息及羊肉性能信息。

3.3建设良种肉羊育肥体系一个健全的肉羊育肥体系,应包括良种繁育和供应体系、饲料服务和疫病防治体系,这些是生产优质羊肉的基础。①整顿现有种羊场,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协助、指导养殖企业按种羊质量标准做好选种、选育工作,杜绝劣质种羊上市。②建立省级种羊场和繁育场。⑧大力推广优种羊杂交改良技术,提高良种羊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肉羊的产肉性能。

3.4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饲料饲草产量增加l肉羊的饲草资源,有计划地利用撂荒地、轮作田和中低产田,建立稳产、高产饲料地,通过退耕还草、粮草轮作等形式,结合秸秆还田推广技术发展舍饲养羊,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3.5加强协作,提高肉羊产品科技含量各有关院校、科研单位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养羊业生产,加速国内外养羊生产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养羊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训,造就养羊能人,使养羊业的发展步入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6加强肉羊养殖企业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对于肉羊养殖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管理规范化的制度条例在制定、实施、修改完善中要不断地总结和应用。

3.7运用网络工具,实施信息系统管理鼓励支持科研单位或咨询企业开发肉羊育种、生产、营销的信息系统,采用专家决策系统或支持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帮助养殖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下载2011-2012年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2012年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 家政乃学科名称,泛指家事家务,亦指对家庭事务的整理工作。家政在我国一般指理财、治家,是对家庭事物的管理,其理论基础是家政学。家政学......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

    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概况与前景分析家政乃学科名称,泛指家事家务,亦指对家庭事务的整理工作。家政在我国一般指理财、治家,是对家庭事物的管理,其理论基础是家政学。家政学是......

    通信技术的发展

    1.2 网络发展的“钟摆效应”在网络发展的历史上,网络底层资源变迁常常导致网络发展的“钟摆效应”(见表1),当然,每一次的“钟摆”都产生新一轮的螺旋上升。(1)骨干网络和接入网......

    北京市写字楼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写字楼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九十年代初起步至今,北京的写字楼市场经历了初期的由于严重紧缺而价格飞涨的阶段,经历了2002年前后几年的市场供给量持续走高、以供给......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5篇)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从理论上分析 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对 现代 服业 发展 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可是,现如今的学生之中“近视眼”、“小胖墩”、“病秧子”日益增多,学生体质差、爱生病、体育测试不达标„„一......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德勤: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一 亿欧2015-06-06 10:15:14阅读(9323)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

    焦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焦炭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的。库存状况是供求关系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贸易、消费者主要是根据焦炭价格的变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