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大全]
成都市龙泉驿区
2013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我区在实施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工作上,成效显著,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一、退耕还林成果全面巩固:
1.5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无复耕、乱砍乱伐现象发生,70%退耕还林已郁闭成林。通过自查,退耕还林地面积保存率为100%,退耕还林地面积合格率达到98.34%。
二、国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得到全面实施,国家下达的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退耕农户账户。今年下达补助面积13362.56亩,补助资金168.53万元,元,我们通过全面自查核实,实际补助退耕还林面积13362.56亩,实际发放补助资金167.032元,结余政策补助资金1.498万元留存退耕还林专户。核实退耕还林补助到期面积1637.44亩,全部为2002、2003年退耕的经济林。所有退耕还林地全部按照每亩105元的生活补助和20元/亩的管护费,由退耕还林工程区乡镇财政所采用 “一卡通”方式发放的退耕农户账户,国家补助政策兑现率为100%,兑现准确率100%。
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建设全面完成:
(一)2012年国家专项建设:
成都市发改委(成发改农经【2012】606号)下达我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建设任务为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3000
1亩,低产低效林改造4347亩、后续产业家禽圈舍建设1146平方米。上述计划任务已全部实施。
1、低效林改造为新植核桃4347m亩:由项目牵头单位区农村发展局在2012年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公开招标采购良种早实“川香”核桃嫁接苗11万株,2012年冬、2013年春在项目乡镇万兴乡、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栽植完成,但由于2012年冬至2013年春持续5个月特大干旱,致使我区栽植的4347亩核桃成活率非常低,平均成活率在10%以下。我区已积极采取措施补救,在2013年11月由区退耕办统一安排,按每亩补助200元标准,由项目乡镇组织采购核桃苗进行补植,现已完成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项目区的补植,准备在2014年春在万兴乡进行全面补植,以期达到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
2、短周期工业原料林3000亩项目一是由国营大兴苗圃在洛带镇青林村营造生态林2500亩,二是由万兴乡政府组织退耕农户在万兴乡鲤鱼村营造竹柳等工业原料林524.09亩,已经全部实施完成。
3、后续产业家禽圈舍新(改、扩)建1146平方米,由山泉镇政府组织联合村22户退耕农户自行实施,已全面完成并通过区级验收。
(二)2013年国家专项建设:
成都市发改委(成发改农经„2013‟780 号)下达我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建设任务为后续产业家禽圈舍建设22859
平方米、家畜圈舍建设7000平方米,经我区申请,市退耕办批准(成天退办„2013‟3号)将7000平方米家畜圈舍调整为丰产措施7000亩,上述各项目建设任务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
1、今年的国家专项全部为后续产业,已经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并通过市级审批,正在组织实施。
2、家禽圈舍建设22859平方米已全部落实到洪安镇、洛带镇、同安街道三个乡镇,洛带镇、同安街道已经完成建设任务;
3、丰产措施7000亩,由项目牵头单位区农村发展局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完成有机无机复合肥的采购。公开招标采购有机无机复合肥353.54吨,实际使用中央资金70万元;项目在龙泉驿区所有退耕还林工程区乡镇的部分村组实施,我们采取为项目区退耕还林地按每亩50公斤标准免费发放复合肥,指导退耕农户科学施肥方式,共计实施面积7070.8亩,超计划70.8亩。截止2013年11月20日所有肥料已送达项目乡镇,各乡镇正在组织发放到退耕农户。
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市级配套项目全面完成: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下达龙泉驿区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市级配套项目建设任务为林下生态鸡养殖5万只、低效林改造600亩、退耕农户技能培训2000人次。
1、林下生态鸡养殖
该项目计划林下养殖生态鸡5万只,使用市级专项资金50万元。项目由区农村发展局牵头组织实施,通过政府采购竞
争性谈判方式完成鸡苗采购5万只,该项目实际使用资金108.8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50万元,区级配套专项资金33.8万元,其余25万元由养殖农户自筹。该项目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区乡镇申请,区退耕办确定项目实施乡镇,乡镇确定项目实施的村,项目实施村的所有退耕农户均可养殖,退耕农户也可委托其他农户代养,项目由政府采购中标单位成都市龙泉虹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培育供应鸡苗,鸡苗通过集中育雏,完成所有防疫流程,鸡苗平均重量在0.9公斤左右,同时保证鸡苗在养殖期(3个月之内)成活率达到95%和成品鸡的回购,从2013年5月开始至9月 30日期间,共为六个乡镇十个村968户农户分12批次发放鸡苗5万只。后续服务及时跟进,在养殖过程中区农发局和虹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区畜牧中心的专家到项目村开展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区退耕办组织专项检查,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11月初经项目乡镇和项目实施各村村民委员会对各村实施林下生态鸡养殖项目效果跟踪评价,评价结果均为满意。
2、低效林改造项目
该项目计划任务改造低产低效林600亩,下达市级专项资金25万元。以“政府+退耕农户”模式运作,通过统一规划,政府采购方式采购良种核桃苗,免费发放到农户相对集中成片栽植。项目牵头单位区农村发展局通过询价采购南江核桃嫁接苗1.5万株,使用专项资金12.45万元。2013年3月初在我区柏合镇元包村栽植核桃320亩,在洪安镇红光村栽植核桃280亩,因
2012年春特大干旱导致栽植的核桃苗木成活率过低,在2013年11月由区退耕办统一安排,按每亩补助200元标准,由项目乡镇组织采购核桃苗进行补植,现已全面完成低效林改造核桃栽植任务。经区级检查,达到作业设计要求。
3、技能培训项目
该项目计划培训退耕农户2000人次,安排市级专项资金4万元。项目牵头单位区农村发展局采取由区退耕办聘请6名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师组成培训专家组,深入到退耕还林工程区乡镇,开展课堂培训和现场指导,发放培训资料、知识手册2000余份,培训内容包括放养鸡养殖技术、家禽疾病防治、核桃栽培技术、水果丰产栽培、科学施肥、退耕还林政策解读等,至12月3日在全区6个街道、镇(乡)实际组织举办培训15场,培训农户2148人,实际使用市级专项资金4万元、区级配套专项资金2.4万元。全面完成了培训任务。
成都市龙泉驿区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二篇:2010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退耕办2010年工作总结
依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及局年初工作会议要求,在各级领导指导和局技术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办全体职工同心协力,使2010年上半退耕还林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现总结如下:
一、完成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23432.32亩的外业调查、实施、县局自查和内业资料的编写,该项目已通过发展和改革局组织的县级检查组的验收。
二、2010年退耕还林耕地造林补助到期部分的成效调查(调查中)。
三、2010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设计资料的外业调查和编写。
四、完成2009第四批扩大内需项目荒山造林2000亩的自查验收,并通过发展和改革局组织的县级检查组的验收。
五、完成退耕还林所有文件和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
六、完成我县征占用退耕地的外业调查和资料的汇总上报。
七、完成《关于道真县退耕还林工程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的报告》的编写并已上报。
八、按时完成各季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进度的上报工作。
九、为迎市级检查赶编完成《关于2008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
十、接受省级检查组检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十一、校对退耕农户补助花名册相关内容,为省级兑现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完善基础资料。
十二、存在问题
1、退耕还林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以正常推进。
2、经省级检查发现隆兴镇有部分(约80亩)荒山造林已复耕。
3、在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中其它种苗成活都较好,但各乡镇栽的25万株花椒苗全部死亡,原因不明,需继续补植。
十三、整改及建议
1、要求在外业调查时期得到人员和后勤保障
2、动员群众将荒山造林复耕部分恢复造林
3、要求领导严查花椒种苗死亡原因,保证以后健康的合格种苗上山,让造林工程质量得到应有保障。
十四、搞好2010年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督促乡(镇)林业站搞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面积统计、组织苗木调运及施工。
十五、搞好退耕还接续产业发展项目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搞好统计调度工作。
道真苗仡佬族族自治县退耕还林(草)办公室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康县退耕还林十周年工作总结
抢抓发展机遇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康县退耕还林十周年工作总结
康县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2000年被列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和国家林业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总体要求,以宣传教育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严格按项目计划落实任务,按作业设计施工,按工程标准检查验收,通过政策调动、宣传发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通过工程实施,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现就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十年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情况
(一)、任务完成情况
全县1999至2008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98068.3亩,占10年总任务298068.3亩的100%,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136068.3亩,占8年总任务136068.3亩的100%,涉及21乡镇254村2.7914万户11.5417万人,完成荒山造林155000 亩,占10年总任务155000亩的100%,完成封山育林7000亩,占总任务7000亩的100%。
(二)、封山禁牧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成效,真正把工程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县、乡、村对已实施的29.80683万亩退耕还林(含荒山造林155000亩、封山育林7000亩)面积,全面实施封山禁牧,实行“封山禁牧、修养天然林、抚育荒山造林、综合管理退耕还林地、林下种草、舍饲圈养”,通过综合管理,退耕还林收到明显效果,生态林、经济林长势喜人,荒山造林郁郁葱葱。
(三)、历年退耕还林造林保存率、林木郁闭度、林草覆盖度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在国家、省市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扎实苦干,我县历年退耕还林保存率达85%以上,1999——2005年前造林郁闭度达0.4,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以前的56.2%提高到现在的56.46%,林草覆盖率由退耕前的64%提高到现在的74%以上。
(四)、政策兑现情况
我县1999至2006年国家确认退耕还林兑现面积136068.3亩。截止2008年全县向退耕农户兑现粮食补助资金149711762.4元,医教补助现金16028744.8元;国家投 入退耕还林工程种苗费14853415元、封山育林补助资金390000元。
(五)、工程管理情况
在作业设计上,按照省地下达的计划,以各工程乡镇坡耕地和基本口粮田为基础,结合县情、乡情、民情,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乡、村、退耕还林地块,现场勾绘,科学区划,把计划任务及时落实到乡、村、社、户,落实到山头、地块、林种、树种,做到设计与施工衔接。
在种苗管理上,实行了种苗招投标制度,制定了《康县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种苗招投标办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就地就近的原则,招标退耕还林苗木,做到“四不准”,即没有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准投标、未定等分级的苗木不准出圃、未经检疫的苗木不准运输、不符合规格要求的苗木不准栽植。
在档案管理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后,严格按照省、市、县三级检查验收结果,对历年退耕还林工程分乡、村、社、地块、户、林种、树种造册登记,以村为单位进行了汇总。县级建立健全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图、表、卡、册档案;工程乡(镇)、村建立健全了退耕还林工程表、卡、册档案。
在退耕还林林地管理上,我县认真落实个体承包政策,耕地一经造林按权属交退耕户管理,对规模大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落实了管护措施、管护人员、管护报酬。同时我县把退耕还林林地管理与天保工程管护紧密结合起来,全县350个村的天保管护员,既负有管理天然林资源的责任,又负有管理退耕还林地的责任。工程区各乡镇还重新修订了乡规民约,制作了退耕还林碑、牌,做到了警钟长鸣;工程区提倡改善群畜结构,实行了封山禁牧,舍饲圈养。
二、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生态效益
康县1999至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136068.3亩,增加林地面积136068.3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6平方公里,减少地表径流11123万立方米,局部地区出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喜人景象,长期超负荷运行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同时,还有效地调节改善了局域小气候,增加了降雨量,特别对缓解康北地区的干旱状况,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增加粮食产量,具有一定作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土生态安全,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态保障。
(二)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农林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合理调整,有效地增加了退耕农户的收入,实现了富民富县的 目标。全县林业生产总值由退耕前的6736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2690万元;财政总收入由退耕前1441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838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退耕前的720元增加到2008年的1681元。
一是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据统计,1999——2008年全县累计兑现退耕还林粮食补助149711762.4元,退耕农户人均1297元,兑现医疗教育补助16028744.8元,退耕农户人均139元。
二是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核桃、花椒、蚕桑、茶叶等特色经济林,为全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集蓄了后劲,全县退耕还核桃40868.78亩,已有部分挂果,退耕还花椒19320.28亩,全部挂果,逐年进入丰产期,退耕还茶20701.2亩,已进入采摘期,形成社会产量。经济林特色产业已成为振兴县城经济的主导产业。
三是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森林公园、“农家乐”、休闲山庄、观光农业等一批依托退耕还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的场所。
四是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退耕还林后,农民粮食有 了保障,剩余劳动力增多,广大干部群众广开门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多种经营、农副产品、林副产品的贮藏、加工、营销,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农村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社会效益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农业用地面积由退耕前的79.4万亩减少到2008年的65.79317万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由退耕前的27万亩下降到2008年的13.3931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由退耕前的288万亩增加到2008年的301.6068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面积由退耕前的26.01万亩减少到2008年的10.51万亩。
二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臵,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发展二、三产业得到有效安臵,全县耕作劳动力由退耕前8.73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4.1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由退耕前的0.2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5.29万人,创劳务收入2.27亿元。
三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工程区陡坡耕地逐渐退了下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种草、种药、养殖业、加工、运输,加快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贫困人口由退耕前的5.84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2.74万人。
四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村现代化步伐。通 过劳务输出释放了农民的思想,更新了依靠传统农业生存的观念,把眼光投向市场经济,树立了向科技要效益的观念,从精耕细作入手,大力应用农业适用技术,提高了科技种粮水平,实现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根本转变。同时,强化了全民的生态意识,为创造文明生态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康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实践,确立了切合康县实际的五种退耕还林模式,走出了切实可行的六条路子。
(一)退耕还林的主要模式
一是平洛河流域山顶乔灌草立体配臵、山腰花椒套核桃、草、药结合模式。平洛河流域属温暖半干旱区,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在陡坡地和荒山荒坡中整修一定规格的水平台和鱼鳞坑,营造日本落叶松、油松、侧柏、刺槐等针阔树种,林下种草,建设兼顾生态效益的用材林基地,山腰缓坡地实行“双带相间、台坡相间”整地,林果带花椒套核桃,间作带种植药材或牧草,实行林药间作。
二是万家大梁山系和燕子河上游陡坡地及荒山荒坡鱼鳞坑以乔、灌为主生态用材林模式。陡坡地和荒山荒坡一般要尽量保留原有植被的完整性,不搞大型的开挖工程,科学配臵鱼鳞坑,选择日本落叶松、栎类等速生树种,实行针阔 混交营造,建设具有生态效益的速生用材林基地。
三是河沟谷地、缓坡地名优新经济林、药结合模式。在全县核桃、桑、茶叶适生区的缓坡地,按照“双带相间、台坡相间”模式整地,林果带核桃套桑树、茶叶等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较高经济价值的名优新经济林,在间作带种植药材或牧草。
四是康南陡坡地针阔混交,生态林、经济林配臵模式。陡坡地科学配臵鱼鳞坑,选择日本落叶松、油松与板栗等优良树种,实行针阔混交,建设兼顾生态效益的用材林、经济林基地。
五是梯田台地地缘生态林带模式。梯田台地沿地埂发展地埂经济,地缘内种植农作物,建设农田林网和多功能绿色林带。
(二)退耕还林走出的主要路子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路子。按照国家退耕还林坚持营造生态林为主的原则,以不同的生态区域为单元,实行整流域、整山系合理布局,制定退耕还林(草)总体规划,对不同生态区域的退耕还林工程实行分类指导。
二是统一施工,分户经营的路子。县乡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的地块,在工程建设上打破乡、村、社区域界限,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供苗、统一栽植,栽植后由乡村两级负责,抽调专人落实前期管护,年内交责任农户经营 管理。
三是政策配套,机制创新的路子。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大好机遇,积极引导、鼓励干部、群众、能人大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发展的方式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
四是突出规模,综合治理的路子。按照整流域退耕、整山系绿化的布局,突出工程建设规模,从当前着手,从长远着眼,既治山,又治水,既植树种草,又开通道路,做到综合治理。
五是多林种配臵,优化树种组合的路子。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退耕还林效益,在工程实施上实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多树种配臵,在林带建设上实行花椒套核桃、核桃套桑树、垄状种茶等树种的优化组合,林下实行林草、林药间作,既增强生态效益,又增加群众收益,还可提高退耕还林中的经营管理水平。
六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路子。我县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立足县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当做振兴山区经济和解决农户长远生活问题的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实施“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特色立县战略,建基地、扩规模、活机制、强服务、重加工、抓示范,核桃产业成为拳头产品,花椒产业已初具规模,茶叶产业系列化开 发步伐加快,蚕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后续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结合西部大开发,开展康县大发展讨论活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把退耕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县城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简报、标语、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采取典型示范、灵活多样、群众善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向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宣传《退耕还林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宣传国家退耕还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宣传谁退耕、谁还林、谁受益的政策,宣传退一补三的经济兑现政策,宣传、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拍卖、租赁、股份制开发荒山荒坡,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政策,让政策和群众见面,用政策机制、利益机制调动干部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政策清、思想通、热情高、干劲足,为顺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是成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组织机构。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书记、分管县长任副组长,计划、财政、林业、农牧、水保、国土资源、民政、司法、公安、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退耕还 林工程,工程区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全力以赴开展工作。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办点,示范带动。工程实施期间,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工程现场,集中指挥,现场办公,就地研究解决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部门、乡镇领导驻村抓点,大力兴办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工程技术人员跟踪作业,实行全程技术服务,做到了领导、指挥、宣传、群众“四上地”,保证了任务、劳力、苗木、树种、技术“五落实”。三是实行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社、农户,县林业局与林业站分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县领导包片、乡镇领导包村、村社领导包户、部门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管理办法,靠实任务,明确职责,严格奖罚,真正把退耕还林工作落实到领导干部身上。
3、坚持总体布局,分类规划实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把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经济林主导产业开发和水利建设结合起来,在光热水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重点发展花椒、核桃、蚕桑、茶叶等为主的经济林,在高寒阴湿区,土层瘠薄陡地重点发展以日本落叶松、油松、华山松、侧柏、刺槐等为主的生态林。全县“十五”期间规划退耕还林(草)46.2万亩,其中:生态林建设37万亩,经济林建设9.2万亩,荒山造林23.8万亩,为全县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4、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一是严把作业设计关,在摸清坡耕地底数和保证农民口粮田的前提下,结合县情、乡情、民情,把计划任务及时落实到乡、村、社、户、落实到山头、地块、林种、树种,做到设计与施工衔接。二是严把种苗关,按照公正、公平、优化的原则,做到了“四不准” 即没有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准投标、未定等分级的苗木不准出圃、未经检疫的苗木不准运输、不符合规格要求的苗木不准栽植。三是严把整地关,严格执行整地有关标准,采取“双带双间、台坡相间、麻钱形整地”方式,进行科学整地,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原生植被。四是严把栽植关,积极推广带土栽植、泥浆蘸根,覆膜保墒,修剪枝叶,截干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确保栽植质量。五是严把检查验收关,实行“谁检查、谁验收、谁管理、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在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实行作业设计审批制,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5、加强保护管理,巩固建设成果。一是实行个体承包管护,退耕地一经造林,按原权属交由退耕户经营。二是提倡牧畜舍饲,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区,我县提倡改善群畜结构,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三是制定了乡规民约,退耕还林项目区乡镇普遍进行了一次乡规民约重新修订,强化了处罚条款,严格了保护责任,在退耕还林的道路旁制作了护林碑,护林公约条款明确清楚,做到了警钟长鸣。四是集 体和个人双管齐下,对大工程落实了责任性强的护林员和管护报酬,对小片零星地采用承包、拍卖等方式,由个人管护,把责任落实到户到人,达到了退耕一片、成活一片、绿一片,富一方的目的。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地方财政困难,后续产业发展跟不上,影响退耕还林群众收入;二是工作经费匮乏,退耕还林工程的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林权证颁发等工作量大,需开支工作经费较多,国家没有配备必要的工作经费,县财政十分困难,工作经费紧张,影响工程进程。三是群众科技意识低,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四是缺乏后期的管护费用。
(二)建议
1、增加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经费投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2、解决退耕还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检查验收、科技支撑等工作经费,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3、给予造林管护费用,确保退耕还林成效。
第四篇:眉山市2008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眉山市2008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2008年,我市退耕还林工作按照国家“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工程质量为中心任务,以发展后续产业为关键环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将我市2008年退耕还林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全市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一)当年任务完成情况:2008年省上下达我市退耕还林工程计划2.5万亩,其中配套荒山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截止12月底,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5万亩,占计划的100%;其中配套荒山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二)历年成果巩固情况:全面完成对1999—2007年53.56万亩退耕还林和52.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及1.5万亩封山育林地的补植、抚育、管护任务,确保成林覆盖。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目前,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已进入成果巩固新阶段,为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使工程在短期内发挥最大效益,我市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项目单位责任制,严格自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二)严格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和核查工作
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涉及面广、面积大,检查验收核查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今年对1999年—2000年的退耕还林进行阶段性检查验收,为认真严格地搞好阶段验收工作,我市各区县8月至10月期间,派出精干技术人员深入山头地块,实地核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保存情况以及政策兑现情况,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违反•退耕还林条例‣或•退耕还林检查验收规程‣等现象的,要求及时整改,确保检查验收结果真实可靠,并在10月17日通过了国家林业华东设计院对1999—2000年退耕还林阶段性检查验收抽查,得到好评。
(三)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的意见‣(川府发„2007‟51号)精神,充分调动和保护退耕农户管理、培育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稳得住、不反弹”,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还林农户长远生计问题。我市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区县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退耕农户的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完成•眉山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规划涉及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补植补造、后续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规划建设总投资76464.1万元,专项资金43812.3万元,占57.30 %。其中,基本口粮田建设投资28947.7万元,占37.86%;农村能源建设投资14953.9万元,占19.56%;补植补造投资2040.9万元,占2.67%;后续产业发展投资30521.6万元,占39.91%。
(四)加强补植补造和抚育管护力度
“三分造,七分管”退耕还林的补植补造和抚育管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今年我市各区县组织技术力量对本地的退耕还林进行的查漏补缺,对缺窝、死苗、病苗及时进行补植补造。仅洪雅县今年退耕还林补植苗木57.9万株,折合补植面积近2万亩,累计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1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万亩,荒山造林7万亩,同时,该县在今年的5月和7月通过召开抚育管理现场会、印发抚育管理技术资料、派驻技术员深入退耕还林乡镇进行抚育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退耕还林地的抚育管理力度。
(五)认真搞好退耕还林的档案管理工作
我市各工程区县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专门设立了退耕还林档案室,落实专人管理,对每年的图、表、卡资料都进行建档,对有缺少的资料由专人负责督促完备,做到资料档案齐全,管理井井有条。洪雅县还对本地退耕还林进行经济效益监测,对指定的农户进细致的调查,为国家退耕还林经济效益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六)认真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信访工作
自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市各区县把退耕还林工程的信访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并由林业部门牵头,纪委、监察、财政、粮食、检察、审计等部门组成执法监察工作组,深入到各乡镇检查退耕还林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反映退耕还林问题的来信来访,逐一登记,及时查处。市林业局全年共查处退耕还林来信来访3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作经费缺乏。退耕还林工程的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林权证颁发等工作量大,需开支工作经费较多,国家没有配备必要的工作经费,各区县财政又十分困难,工作经费较紧张。
四、明年工作重点
2009年退耕还林工作既面临着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艰巨任务,又肩负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既要应对政策执行到期的影响,又要经历工作中心转移的考验,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对退耕还林的存量任务,切实抓好后期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和措施,同时密切关注到期退耕还林,防止出现反弹。对退耕还林的新增任务,认真落实“规划先行、突出重点、适地适树”的要求,严格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二)抓好后续工程建设,搞好后续产业发展。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群众培育和开发稳定增收的后续产业,确保实现“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积极支持各地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为退耕农户发展后续产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服务,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增强其适应市场、应对风险的能力。
第五篇:乡林业站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乡林业站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退耕办的具体指导下,水田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XXX县南部,距县城34公里,属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东与屏边苗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两面与XXX市蛮耗镇相连,隔红河与XX、XX两县遥遥相望,靠XX县XX镇。乡政府驻地XX村。全乡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村,总人口7190人,境内山高坡陡,地貌起伏较大,海拔200-2122米,是典型的山区乡。
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1488.5亩,其中222.4经济林亩,占14.95%;生态林1266.1亩,占85.1%。规划树种为桃15亩、杉木103.5亩、竹子1162.6亩、柑桔207.4亩,涉及水田、斜坡、嘎马底3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294户,规划设计小班17个,其中水田13个904.4亩、斜坡3个470亩、嘎马底1个114.1亩。
2003年,退耕还林1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涉及水田、鲁嘎、斜坡3个村委会。退耕还林涉及10个村民小组231户农户,规划小班18个,其中水田9个333.9亩;鲁嘎8个401.4亩;斜坡1个264.7亩。规划竹子467.1亩、杉木401.4亩、柑桔131.5亩。荒山造林1000亩,规划小班2个,树种为花椒。全乡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中经济林占6.6%,生态林占93.4%。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退耕还林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涉及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及严肃性、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乡长,贫乏林业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组织乡机关站所全体干部职工,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反复、认真地学习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法等法规、文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林业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退耕还林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调动广大农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乡工作队深入每块退耕地,检查成活情况,同时,乡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广泛听取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造成目前种植成活率低,难以见到效益的原因,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根源所在,切实加以解决,确保退耕还林稳步实施。
对已造林地的管护,根据云南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管理办法,结合我乡实际,将林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指导退耕户按技术要求对已种林木进行抚育管理,入村到户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让退耕农户理解接受,使退耕林地的抚育管护成为农户的自觉行为。
三、任务完成情况
为全面完成我乡退耕还林任务,乡党委、政府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群众整地打塘,使林木种植科学化、规范化,顺利完成了2488.5亩退耕还林任务和10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
由于群众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不高,种植季节不合等诸多原因,致使种植的竹子成活 率低,为实现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由乡林业站牵头,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进行及时补植补造,至今年9月份,共补种杉木8万株,喜树2万株,冬瓜树8千株。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虽然我乡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群众科技意识低,对已种林木的管护不到位,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管
理。
2.部份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有关条例、法规,肆意放牧,牛马等牲畜损坏苗木现象时有发生。
3.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对破坏退耕地的行为惩处力度不够。针对存在问题和退耕还林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严肃性,我乡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结合实际制定出
乡退耕还林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作者:本站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6-9-19 20:32:04 发布人:admin
XXX乡二00五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退耕办的具体指导下,水田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XXX县南部,距县城34公里,属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东与屏边苗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两面与XXX市蛮耗镇相连,隔红河与XX、XX两县遥遥相望,靠XX县XX镇。乡政府驻地XX村。全乡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村,总人口7190人,境内山高坡陡,地貌起伏较大,海拔200-2122米,是典型的山区乡。
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1488.5亩,其中222.4经济林亩,占14.95%;生态林1266.1亩,占85.1%。规划树种为桃15亩、杉木103.5亩、竹子1162.6亩、柑桔207.4亩,涉及水田、斜坡、嘎马底3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294户,规划设计小班17个,其中水田13个904.4亩、斜坡3个470亩、嘎马底1个114.1亩。
2003年,退耕还林1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涉及水田、鲁嘎、斜坡3个村委会。退耕还林涉及10个村民小组231户农户,规划小班18个,其中水田9个333.9亩;鲁嘎8个401.4亩;斜坡1个264.7亩。规划竹子467.1亩、杉木401.4亩、柑桔131.5亩。荒山造林1000亩,规划小班2个,树种为花椒。全乡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中经济林占6.6%,生态林占93.4%。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退耕还林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涉及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及严肃性、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乡长,贫乏林业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组织乡机关站所全体干部职工,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反复、认真地学习<<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法等法规、文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林业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退耕还林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调动广大农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乡工作队深入每块退耕地,检查成活情况,同时,乡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广泛听取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造成目前种植成活率低,难以见到效益的原因,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根源所在,切实加以解决,确保退耕还林稳步实施。
对已造林地的管护,根据<<云南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管理办法>>,结合我乡实际,将林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指导退耕户按技术要求对已种林木进行抚育管理,入村到户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让退耕农户理解接受,使退耕林地的抚育管护成为农户的自觉行为。
三、任务完成情况
为全面完成我乡退耕还林任务,乡党委、政府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群众整地打塘,使林木种植科学化、规范化,顺利完成了2488.5亩退耕还林任务和10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
由于群众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不高,种植季节不合等诸多原因,致使种植的竹子成活 率低,为实现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由乡林业站牵头,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进行及时补植补造,至今年9月份,共补种杉木8万株,喜树2万株,冬瓜树8千株。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虽然我乡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群众科技意识低,对已种林木的管护不到位,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管
理。
2.部份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有关条例、法规,肆意放牧,牛马等牲畜损坏苗木现象时有发生。
3.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对破坏退耕地的行为惩处力度不够。针对存在问题和退耕还林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严肃性,我乡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使我乡的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涉及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我乡将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克服畏难情绪,苦干实干,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工作,使退耕还林真正成为一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我乡脱贫
辉县市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总结
——辉县市林业局
辉县市地处太行山东南麓,全市山丘区面积210万亩,占总面积301万亩的70%。今年是我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第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按照生态环境建设、旅游景区建设和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宣传,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严格把关,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高、效果好,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3.05万亩,是任务2.5万亩122%,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我市今年退耕还林任务2.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5万亩,共涉及15个乡(镇),96个行政村,246个小班,1304户。其中退耕地造林涉及15个乡(镇),74个行政村;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涉及8个乡(镇),40个行政村。经省里验收,退耕地造林核实率及合格率均为100%;荒山荒地造林核实率为100%,合格率为85.3%。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使退耕还林的目的、政策规定深入人心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英明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和切入点,也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退耕还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希望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部分群众对退耕还林政策不十 分明了,思想上一时想不通,有的对政策将信将疑,持观望态度。于是我们就把宣传工作当作实施退耕还林的第一个战役来打。在宣传形式上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标语、集市、放电影、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一年来,全市各级共召开各种退耕还林会议80多次,印发宣传材料10000份,张贴宣传标语5000条,宣传画1500幅,刷写固定标语120条,利用集市及下乡放电影宣传10次,电视专题2个,广播专题1个,举办培训班10期,其中省退耕办专家讲课1次,竖水泥宣传牌100个,新修大型宣传牌10个,新闻宣传稿件50多篇,做到会议有内容,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村村有标语,重点地段有标志。在宣传内容上,我们把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和实施退耕还林的基本政策措施为重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明确退耕还林对于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退耕还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把“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措施,退耕还林每亩国家补助粮食200斤,补助生活费20元,补助种苗费50元的政策和个体承包中“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长期不变的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群众明白了退耕还林的意义,了解了退耕还林政策,退耕还林积极性空前高涨,从以往的“要我栽树”变为现在的“我要栽树”,出现了广大群众积极了解、参与、支持和监督退耕还林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领导重视,目标管理,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市委、市政府对退耕还林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山区丘乡镇要 把退耕还林当作当前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主要领导亲自抓。市里成立了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 市长王可明亲自挂帅,副市长李子军具体负责,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人。市政府把退耕还林纳入目标管理,对山丘区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市政府还对退耕还林进行效能监察,由市监察局牵头,定期对各乡镇的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效能监察,并将监察情况全市通报。为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市里专门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在当前机构改革的严峻形势面前,市政府把退耕办明确为常设机构,事业编制10人。在市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解决退耕还林工作经费10万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退耕还林前期工作非常重视。春节刚过,正月初九召开的第一个全市大型会议就是退耕还林会议。正月十四又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把退耕还林纳入目标管理。市委书记朱性福、市长王可明、副市长李子军等多次视察退耕还林进展情况,亲自过问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分别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里要求各乡镇主要领导必须熟知退耕还林政策,对群众的提问对答如流,当好退耕还林的政策宣传员、科技推广员、工程指挥员、质量检查员、补助监督员,切实把退耕还林与农村正在深入开展的以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为主要内容的“三学”教育活动相结合,坚决贯彻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退耕还林办实事,真正使农民群众得实惠,政府得生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三、科学造林,质量第一,努力把退耕还林建成一流工程
由于种种原因,今年退耕还林任务下达的时间比较晚。为保证不耽误春季造林的黄金时间,我们坚持边施工边设计,设计跟着施工走。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原则;分类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退一还
二、生态优先的原则。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把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充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二是把退耕还林与山区扶贫开发充分结合起来,把任务重点向山区村倾斜,直接增加山区群众收入,有效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三是把退耕还林与退耕还药还草充分结合起来,扩大林药间作面积,加快我市药贸城建设;四是把退耕还林与重点流域综合开发充分结合起来,实行整沟、整流域规模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获取综合效益;五是退还配套与退还分离充分结合,对有条件的地区配套规划1-2亩的宜林荒山造林,对确无宜林荒山的村,实行退还分离,由其他荒山面积较大的村承担荒山造林任务,体现国家退一还二还三的政策要求。春季造林的关键时期,市退耕办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实行技术人员包乡,深入田间地块,逐村逐户进行规划设计。在造林过程中我们严把“三关”,即种苗关、质量关和验收关,在苗木上,我们坚持良种壮苗,一级苗使用率必须达到90%以上,苗木不合格坚决不栽,严禁使用伪劣苗木。为提高造林质量,我们广泛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抗旱造林技术,如截干造林、覆草压石、地膜覆盖、塑筒套干、保水剂、ABT生根粉、蘸泥浆、容器苗造林等措施。造林过程中,随时检查,实行质量全程控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 失。我们还对包乡技术人员实行“六包”责任制,即包设计、包面积、包栽植、包质量、包验收、包兑现。哪里出现问题除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包乡人员的责任。在验收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逐块丈量,1万亩退耕地共涉及1.4万多块地,大的到几百亩,小的到几分几厘,工作量可想而知。
四、政策优惠,鼓励承包,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社会份额
退耕还林鼓励个人承包,贵在群众得实惠。在年初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我们就把承包荒山大户第一次请上了领奖台。广大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走上承包荒山之路。全市目前共有承包荒山户200多户,承包面积达6万亩,总投资达300万元。如我市百大水泥厂厂长李波,过去是污染大户,看到退耕还林政策如此优惠,转而承包荒山2万亩搞开发,全年累计投资20万元,修路3公里,造林200亩。为鼓励群众搞承包,我们尽可能提供方便与优惠,在合同咨询与签订、技术指导等方面我们无偿服务。对承包户提供苗木费担保。凡实行林药间作的,由政府提供贷款扶持。今年,我市配套1.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任务,90%以上是靠群众承包完成的,共完成荒山造林2.05万亩,是任务1.5万亩的137%。如今,经常有人到市政府、退耕办、林业局打听承包荒山的有关事宜。承包荒山正成为我市投资的一大亮点。荒山承包方兴未艾。
五、依法治林,落实管护,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
树栽了,林造了,能否保得住,管护是关键。我们在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落实个体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乡村护林组织,完善护林制度和护林公约。同时,我们 针对威胁退耕还林最大的放牧毁林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市政府去年底出台了《关于禁止林地放牧的通告》,要求在全市境内严禁饲养土山羊。改良品种,实行舍饲圈养,不准林地放牧,违者除没收山羊外,每只处以100元罚款。为保证市政府通告精神的落实,各乡镇都成立了禁牧小分队,市林业局也成立了林地禁牧稽查队,协助各乡镇开展林地禁牧专项斗争。市政府对林地禁牧工作定期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全市通报。林业局局长李建路和西平罗乡党委书记齐尚新亲自上门去做养羊户的工作,和养羊户算帐对比,使很多人转变了观念。在政策的感召下,很多养羊户卖掉了羊群,转而承包荒山,牧羊人放下了鞭子,拿起了栽树的镐头、铁锹,从过去的环境破坏者变成了现在的绿化使者。高庄乡在过去禁牧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在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中,坚持“两禁(禁烧、禁牧)一管护(树木管护)”,有效地杜绝了山羊反弹的势头。到目前为止,全市山羊存栏由年初的7万多只降到3万只左右,林地放牧得到了有效遏制,林地禁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的目标是,到年底在全市彻底杜绝危害最大的土山羊,把林地放牧的危害率降到5‰以下,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全面完成2003年退耕还林任务
一年来的退耕还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极个别乡没有完成任务;二是存在“撒胡椒面”的倾向,任务不够集中;三是由于天气特别干旱,极个别地方的荒山造林成活率不太理想。为此,市政府最近专门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发动,迅速掀起冬季造林高潮。市里成立了退耕还林指挥部,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指挥部,强化工程的指导监督,把退耕还林作为山区乡镇的第一要务,乡镇长是退耕还林的第一责任人。市政府继续把退耕还林纳入目标管理,退耕还林在百分考核中占50%的比例。要求按流域推进,连片治理,一座山、一面坡、一道沟地规划设计,大力推广林药间作、林草间作,争取完成林药间作1万亩,林草间作1万亩,保证既有较好的生态功效,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争取春节前完成造林任务的90%以上,剩余部分都要全面完成整地,春季完成造林,雨季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效,扎扎实实完成2003年7万亩退耕还林任务,争取完成8万亩。
六、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安排
吸取2002年任务下达迟的教训,2003年的退耕还林工作提前下达了任务,市政府与各乡镇一把手签订了责任书,计划完成退耕地造林3万亩,荒山造林4万亩,截止目前已完成退耕地造林2.2万亩,荒山造林1万亩。
我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才短短一年时间,工程实施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我们一定要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争取圆满完成我市退耕还林25万亩的目标,为再造辉县秀美山川而努力奋斗。
XXX乡二00五年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退耕办的具体指导下,水田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乡位于XXX县南部,距县城34公里,属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东与屏边苗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两面与XXX市蛮耗镇相连,隔红河与XX、XX两县遥遥相望,靠XX县XX镇。乡政府驻地XX村。全乡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村,总人口7190人,境内山高坡陡,地貌起伏较大,海拔200-2122米,是典型的山区乡。
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1488.5亩,其中222.4经济林亩,占14.95%;生态林1266.1亩,占85.1%。规划树种为桃15亩、杉木103.5亩、竹子1162.6亩、柑桔207.4亩,涉及水田、斜坡、嘎马底3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294户,规划设计小班17个,其中水田13个904.4亩、斜坡3个470亩、嘎马底1个114.1亩。
2003年,退耕还林1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涉及水田、鲁嘎、斜坡3个村委会。退耕还林涉及10个村民小组231户农户,规划小班18个,其中水田9个333.9亩;鲁嘎8个401.4亩;斜坡1个264.7亩。规划竹子467.1亩、杉木401.4亩、柑桔131.5亩。荒山造林1000亩,规划小班2个,树种为花椒。全乡退耕还林及荒山造林中经济林占6.6%,生态林占93.4%。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退耕还林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涉及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及严肃性、艰巨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乡长,贫乏林业副乡长为副组长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组织乡机关站所全体干部职工,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反复、认真地学习<<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法等法规、文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林业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退耕还林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群众科技意识和水平,调动广大农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乡工作队深入每块退耕地,检查成活情况,同时,乡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广泛听取群众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造成目前种植成活率低,难以见到效益的原因,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根源所在,切实加以解决,确保退耕还林稳步实施。
对已造林地的管护,根据<<云南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管理办法>>,结合我乡实际,将林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指导退耕户按技术要求对已种林木进行抚育管理,入村到户广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让退耕农户理解接受,使退耕林地的抚育管护成为农户的自觉行为。
三、任务完成情况
为全面完成我乡退耕还林任务,乡党委、政府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群众整地打塘,使林木种植科学化、规范化,顺利完成了2488.5亩退耕还林任务和1000亩的荒山造林任务。
由于群众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不高,种植季节不合等诸多原因,致使种植的竹子成活 率低,为实现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由乡林业站牵头,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进行及时补植补造,至今年9月份,共补种杉木8万株,喜树2万株,冬瓜树8千株。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虽然我乡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实,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群众科技意识低,对已种林木的管护不到位,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管
理。
2.部份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有关条例、法规,肆意放牧,牛马等牲畜损坏苗木现象时有发生。
3.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对破坏退耕地的行为惩处力度不够。针对存在问题和退耕还林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和严肃性,我乡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使我乡的退耕还林工作“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涉及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我乡将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克服畏难情绪,苦干实干,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工作,使退耕还林真正成为一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我乡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