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演讲稿:为了那一只桃花
为了那一枝桃花
曾军玲授权月亮船教育资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月亮船教育资源网同意有一个美丽的寓言,说的是古时候,欧洲有个国王举行了一次最隆重的授奖典礼,全国所有的能工巧匠、英雄豪杰、诗人学者都云集京城等待国王授奖。第一个是画家,他捧着心爱的画册,要国王把奖授给他。国王看了他的画,比阿尔卑斯山的春天还美丽,可国王还摇了摇头。第二个是医生,他走到国王面前说:“我医术高明,去年流行瘟疫,我亲手治好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个病人,连王妃的病也是我治好的。”国王说:“可是你却不能获得这个奖。今天我要奖赏的是对人类最有贡献的人,而你还不是。”于是,又有好多人走上领奖台,可又都空手而回。人们开始议论,今天的奖赏究竟属于谁呢?最后,在一片金色的霞光里,一个小女孩挽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教师来到国王的面前,说:“陛下,祖国遍地的桃花都开了……”,国王走下宝座,满怀敬意地向老教师深鞠一躬,然后把一枝从阿尔卑斯山采下的艳红的桃花别在老教师的胸前,说:“没有您的功劳,既没有诗人学者,也没有画家工匠……”,广场上顿时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读这个寓言的时候,我还扎着羊角辫在橡皮筋上飞舞着童年的梦幻,可我却从此懂得了教师职业的平凡、伟大与崇高。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了当一名教师,和那位老教师一样育得满园桃李,然后从人民手中得到那样一枝桃花!为了追寻那一枝梦里桃花,我踏平了多少求学路上的坎坷泥泞。当童年的伙伴一个个被迫放下书包去田间劳作的时候,我仍执著地孤零零一人每日往返在离家十多公里的上学路上。1989年,我终于从重庆幼师毕业,来到家乡的县城当上了一名幼儿教师,开始了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苦乐年华。是啊,我也和许多同行一样,面对工作的繁琐、家长的曲解、社会的偏见失望过、苦闷过。感到那一枝桃花离我越来越远,变得虚幻飘渺了。上班的第一天,我就被小小班新生入园的场面怔住了。孩子们紧紧抓住家长的手不肯松开,好不容易剥离下来,却一个劲地要妈妈。他们涕泪横流,哭成一片,撒尿的、喝水的、争玩具的、乱跑的……忙得我满头大汗,晕头转向。有的孩子死活不进教室,看见谁就跟谁走,可我一跟上去,他就大哭:“我不要你啊,我不要你啊!”我难过得想哭,为了那枝梦里桃花,我十年寒窗,终于走进了教师行业,难道一辈子就和这些“目不识丁”的三岁孩童打交道?整天就忙着给他们擦鼻涕、提裤子,解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老师,谁谁谁又打我了,谁谁谁又摸我椅子了,谁又不跟我玩了,有时就连别人为什么多看他一眼,你都得管。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嗓子直冒烟。这样的日子一复一日,年复一年,何日是个头啊?我们要百问不烦,百听不厌,即使是洗孩子拉在裤子里臭薰薰的大便,自己忍不住翻肠倒肚的呕吐,也还要满连笑容地安慰他们,说:“不害怕,没有关系的”。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稍有不悦之色,我们得赶紧反思,哪里有没有疏忽?是不是孩子的衣服没有整理好?还是小脸被抓破了?孩子们从没有过集体生活经验,他们想说就说,想闹就闹,想要的东西就得要,为了他们的安全,我们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脚练得比谁都要灵,比谁都要快……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头脑中的教师,都那么仪态端庄,谈吐文雅,博古通今,整天“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我,我们幼儿园教师,就连“教师”的架子都得放下。也许孩子们并不需要你有多么高贵典雅的气质,多么深刻透彻的说教,他们更需要你有大孩子一样的活泼,妈妈般疼爱,奶奶般的慈祥与宽厚,把所有做人的道理化作润物无声的春风细雨,把一个健全人格应具备的素质、把智慧的种子悄悄埋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田。这就需要我们弯下腰来,牵着孩子往前走,需要我们珍惜每一颗童心,珍惜孩子的每一朵微笑、每一滴泪珠。让孩子们牵着我们温情而有力的双手,走过自己的幸福童年,走向此去的理想人生!难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有人问他:“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获取的知识最重要?”他坚定而诚恳地回答:“幼儿园”。他解释说,从那时起,我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跌倒了要爬起来……听了这位科学家的回答,我们还能感到有什么怨言和不公平呢?这不正是一枝艳红的桃花在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面前绽放吗?人们都说,“科教兴国,重在教育!”、“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的手上正托起二十一世纪的太阳!”……我相信、我坚信,这决不是一句句空话、套话。我感到自己肩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这肩上的责任,十多年来,我勤勤恳恳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三尺讲台当着自己的终身责任田用心经营。第二篇:幼儿教师演讲稿:为了那一只桃花与幼儿教师演讲稿:人生最美是奉献
幼儿教师演讲稿:为了那一只桃花
为了那一枝桃花
曾军玲
授权月亮船教育资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月亮船教育资源网同意
有一个美丽的寓言,说的是古时候,欧洲有个国王举行了一次最隆重的授奖典礼,全国所有的能工巧匠、英雄豪杰、诗人学者都云集京城等待国王授奖。第一个是画家,他捧着心爱的画册,要国王把奖授给他。国王看了他的画,比阿尔卑斯山的春天还美丽,可国王还摇了摇头。第二个是医生,他走到国王面前说:“我医术高明,去年流行瘟疫,我亲手治好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个病人,连王妃的病也是我治好的。”国王说:“可是你却不能获得这个奖。今天我要奖赏的是对人类最有贡献的人,而你还不是。”于是,又有好多人走上领奖台,可又都空手而回。人们开始议论,今天的奖赏究竟属于谁呢?最后,在一片金色的霞光里,一个小女孩挽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教师来到国王的面前,说:“陛下,祖国遍地的桃花都开了……”,国王走下宝座,满怀敬意地向老教师深鞠一躬,然后把一枝从阿尔卑斯山采下的艳红的桃花别在老教师的胸前,说:“没有您的功劳,既没有诗人学者,也没有画家工匠……”,广场上顿时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读这个寓言的时候,我还扎着羊角辫在橡皮筋上飞舞着童年的梦幻,可我却从此懂得了教师职业的平凡、伟大与崇高。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了当一名教师,和那位老教师一样育得满园桃李,然后从人民手中得到那样一枝桃花!
为了追寻那一枝梦里桃花,我踏平了多少求学路上的坎坷泥泞。当童年的伙伴一个个被迫放下书包去田间劳作的时候,我仍执著地孤零零一人每日往返在离家十多公里的上学路上。1989年,我终于从重庆幼师毕业,来到家乡的县城当上了一名幼儿教师,开始了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苦乐年华。
是啊,我也和许多同行一样,面对工作的繁琐、家长的曲解、社会的偏见失望过、苦闷过。感到那一枝桃花离我越来越远,变得虚幻飘渺了。
上班的第一天,我就被小小班新生入园的场面怔住了。孩子们紧紧抓住家长的手不肯松开,好不容易剥离下来,却一个劲地要妈妈。他们涕泪横流,哭成一片,撒尿的、喝水的、争玩具的、乱跑的……忙得我满头大汗,晕头转向。有的孩子死活不进教室,看见谁就跟谁走,可我一跟上去,他就大哭:“我不要你啊,我不要你啊!”我难过得想哭,为了那枝梦里桃花,我十年寒窗,终于走进了教师行业,难道一辈子就和这些“目不识丁”的三岁孩童打交道?整天就忙着给他们擦鼻涕、提裤子,解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老师,谁谁谁又打我了,谁谁谁又摸我椅子了,谁又不跟我玩了,有时就连别人为什么多看他一眼,你都得管。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嗓子直冒烟。这样的日子一复一日,年复一年,何日是个头啊?我们要百问不烦,百听不厌,即使是洗孩子拉在裤子里臭薰薰的大便,自己忍不住翻肠倒肚的呕吐,也还要满连笑容地安慰他们,说:“不害怕,没有关系的”。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稍有不悦之色,我们得赶紧反思,哪里有没有疏忽?是不是孩子的衣服没有整理好?还是小脸被抓破了?孩子们从没有过集体生活经验,他们想说就说,想闹就闹,想要的东西就得要,为了他们的安全,我们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脚练得比谁都要灵,比谁都要快……
第三篇:为了那一双双眼睛的演讲稿
1996年初春的一个下午,上完课后,一名男同学神情木然地站在我的面前,半天才说:“老师,我真不想活了“说话间,他的眼里喃满了泪水。那痛苦的表情、绝望的眼神、闪烁的泪珠,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我猛然产生了一个可怕的联想—————他想自杀!”
对于自杀,过去只是听说过,在书报中看到过,但面对自己的学生要自杀,我整颗心揪紧了。一个马列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感,一位普通母亲的爱心驱使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地去理解、安慰、鼓励和帮助这位学生,用我全部的爱去唤回他对学习、对生活的勇气。凝视着那双痛苦、绝望、含满泪水的眼睛,我的心犹如刀绞一般,我急切地想知道青春年华的他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可怕的念头?他简单说了句“父母、老师和同学都不理解我”,就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情急之中,我不知哪来的这么多灵感,从理解别人到被人理解,从无臂姑娘到张海迪,从父母养育到报效祖国……我一口气对他讲了许多许多。他不住地点着头,眼里却始终含着泪水。分别时,他递给我一封信,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封信。我反反复复读着这封信,在信中,他把我看成“是一个同龄人,是一个能够诉说心里话的知心朋友”。从信中我了解到,这是一个非常要强的男孩,中学时代学习成绩一向很好,迈入大学校门后,产生了一种松口气的想法,再加上处于人生“第二个断奶期’,他对大学生活在心理上有诸多不适应,不经意间一个学期虚度过去了。令他始料不及、寝食不安的是“有三门课不及格”,这无疑像一个晴天霹雳,击碎了他美好的大学梦。他觉着‘失去了做人的资本,失去了一切”,他“为此伤心和痛苦”这位同学把心掏给了我,把生的希望寄予了我,我顿感肩头沉甸甸的。是的,断奶期的孩子,需要母亲加倍的呵护,第二个断奶期的大学生,何尝不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呢?
多少天来,他那含满泪水的眼睛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使我怎么也放心不下。我一次次去找他谈话,帮他分析功课不及格的原因,帮他制定补习计划,帮他消除补考前的紧张心理。我还专门请教过著名心理医生毕希铭教授,一次次把借来的书刊送到他的手里……补考顺利过关后,我又鼓励他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终于有一天,他亲口对我说,他各门课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并准备报考研究生。看着他充满自信的眼神,我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有了着落。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虽然具备了成年人的许多特点,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孩子气,在许多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对老师还有着深深的依恋。身为教师就该高举起他们人生的指路明灯,把慈母般的爱送给每一位学生。爱的力量是无形的,却是巨大的,它会使学生尊重你、信任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和帮助。令人欣慰的是,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得到了他们的信赖。有的学生失恋了,向我述说;有的学生与同学闹了矛盾,向我表白;有的学生遇到困难,也找到了我……那一双双充满痛苦、陇伤、迷惑的眼睛,无一例外成了我心中割舍不下的牵挂。
1994年秋天,一位女同学把200多元钱弄丢了。待我见到她时,她的眼睛又红又肿。我知道她的家境困难,父亲种田,母亲多病,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已出嫁的姐姐给凑的。看着那双焦急的眼睛,我再也坐不住了,把身上仅有的200元钱塞给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收下,因为她知道,我家里有生病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怀着无奈与不安的心情,我回家准备了苹果、香肠、咸鸭蛋等,赶在晚饭前送到了她的宿舍,看到她的碗里只有中午留下的半份菜,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东奔西走,想帮她找份合适的钟点工或家教。这事被我的一位好朋友知道了,心地善良的朋友与我约定,我们一起来帮助这位学生,直到她大学毕业。从此,这位女同学当上了我朋友家本不需用的家教,周末她与我朋友上中专的女儿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可观的生活费、书本和衣物。再见到她时,那双美丽的眼睛绽放着喜悦和微笑。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为了那一双双饱含渴望的眼睛,我将满腔的爱尽情地赋予了我的学生。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为师十年来,我以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学生对我爱的回报。1997年我院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期间,我光荣地当选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在热烈的掌声中,是我的学生亲手向我颁发了荣誉证书。我陶醉了,为学生对我的理解而激动得热泪盈眶。自古以来,都是老师向学生颁奖,所以,我特别珍惜这份来自学生的奖励!
老师们、朋友们,师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你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上看到希望的绿洲,它能使你在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岭中领略温暖的春意。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有着神奇如春雷般的回响!两年多了,那双绝望的、含满泪水的眼睛却清晰依旧,时常映入我的脑海,唤起我对学生那永不熄灭的爱。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能为学生所做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但为了那一双双眼睛不再忧伤和迷惑,为了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我愿把所有的爱奉献给我的学生!
第四篇:幼儿教师演讲稿一切为了孩子
幼儿教师演讲稿:为了心中那份爱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十二年前,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把它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因为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从不因个人私事和家庭困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我清晰地记得:前年夏天,我到三峡学院参加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学习,一个噩耗传来,父亲溺水身亡,犹如晴天霹雳,因为家中还有两个急需他照料的亲人——瘫痪在床的祖母和患精神病的母亲。但我从没因家中困难向组织要求什么,也从没因此而耽误学生一节课。只有空闲之余,我才回去看看,直到祖母去世。屋漏偏逢夜雨。我两岁多的儿子又被开水烫伤。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我把药带回家自己料理,天天奔走于教室、寝室、医院之间。我曾苦恼,也曾彷徨,但我的学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他们说:“老师,你去给孩子看病吧!我们自己学习,能行!”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孩子们的理解,拥有孩子们的爱。就是这份爱,让我在最困难的时期坚强地挺过来了。
我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培优辅困;为
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篇二:2014优秀幼儿教师演讲稿 2014优秀幼儿教师演讲稿
第1篇:优秀幼儿教师演讲稿
各位老师们,你们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爱春天里的小雨沙沙地下,我爱池塘里的小鸭慢慢地游,我爱花园里的小蜜蜂嗡嗡地叫,我更爱幼儿园的小朋友甜甜第唱!我庆幸自己走进了幼教这块神奇的沃土.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我的欢乐与痛苦都化作了春霖秋霜,深深第融进了这片沃土中,任我在其中辛勤耕耘、欣慰收获。
爱,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爱,必须通过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去实现;爱,必须通过无私的钻研与奉献来诠释。
多少次,与孩子们游戏时笑得前仰后合,使我感到孩子的圣洁和童真;多少次,跳起小熊舞来神气活现,使我回到了永生难忘的童年;多少次,和孩子们围在鱼缸旁观察金鱼是那么专注、投入,使我走进了天真无邪的世界;多少次,和孩子们在一起,忘却了烦恼,没有了忧愁,体验到了工作就是幸福;而这无数次的多少次充实了我的教师生涯,也装点了我的人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我仍以拥有这份平凡和富有创意的事业而骄傲、而自豪。
孩子们的目光,在我心里已酿就一种独特的韵味,一种甜蜜的温馨,它犹如月下悠悠飘来的琴声,又像远处阵阵袭来的花香,弥漫在我的耳边,浸润着我的心田,我怎能不倍加珍惜!
孩子,当你入园初哭闹不止,我轻轻把你搂在怀中,擦去你小脸上的泪花,告诉你老师就是幼儿园里的妈妈时;当你轻轻抚摸我的肩头时,我分明感到了教师这一沉甸甸的责任!
当你第一次拿起画笔、第一次咿咿呀呀说着儿歌时,我鼓励你大胆告诉同伴你画的是什么,我夸奖你能大声说话了,我与你的同伴为你竖起大拇指时,分明看到你眼中充满激动的泪滴。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它到出了幼教工作的真谛,时时把我激励。
每天,我播下一颗爱的种子,用责任和爱心编织着这只绿色的摇篮,摇起孩子们无穷的梦幻;用心探索那一双双闪亮眼睛里的奥秘,用尊重拨动孩子心灵的七弦琴,奏响生活的乐章,感受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稚嫩的声音,让爱与尊重的种子在幼儿园生根、发芽。望着孩子们甜美可爱的小脸,一切的烦闷与忧愁刹那间消退,生活的诗画便在眼前飞扬,使我的心田温馨无比。
我已记不清是在家中还是在上班的路上,多少次弯腰捡起废旧泡沫、奶包装盒还有挂历纸,这些材料制作的大树、房子让孩子们在游戏场上流连忘返,再次使我感到耕耘有了收获。
我爱幼教这一行,我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我愿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我所热爱的幼教事业中,让爱在平凡中闪光,让无私的师爱走进千家万户。
第2篇:优秀幼儿教师演讲稿
各位老师们,你们好!
做了一名教师,使我每天能够听到甜甜的、真诚的问候就像陶醉在和煦的春风、浓浓的花香之中;做了一名教师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拨动那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做了一名教师,使我拥有无数颗纯真的童心,给予我真诚无私的爱和关怀,老师,我喜欢您,真的......面对这一阵阵稚嫩的话语,我在心中一遍遍反复询问自己:我该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做一名好教师,就应该拥有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在孩子面前展开一片想像的天地,打开知识的大门,给孩子们的童心抹上了七彩,面对童心,教师更应该有童心一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的童心应始终与无数颗稚嫩的童心一起跳动,直到永远。做一名好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传授知识,而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训培养,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孩子的基本素质是否向好的方向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培养孩子的素质不能离开知识的传授,离开了丰富、健康、有用的知识,要形成良好的素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只有科学地把握好教书育人的关系,并且将其合理地贯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好教师。
做一名好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的学习,并在孩子的特长方面给予指导,教师要对孩子品德,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同伴关系等方面的表现要作了公正的评价,要严格的要求孩子,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提出批评,并根据孩子的个性指导孩子的发展方向,但严格不是越严越好,更不是冷冰冰的严厉,俗话说:一分严格之中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为甘露。只有甘露才能滋润禾苗茁壮成长。
做一名好教师,自己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堪为孩子的表率和楷模,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教育和影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发扬他们身上闪光的美好东西,能使他们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爱。
做一名好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质量观,面对未来的信息社会,教师应首先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学习方式,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正确指导孩子发展方向,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和才能。
做了一名教师,或许我永远也没有万众瞩目、鲜花簇拥的时刻;或许我会永远平凡而清贫,但是我却每天被孩子们簇拥在中间,远离世俗的喧嚣,享受到了孩子们的欢笑,面对无数张纯真的笑脸,面对一双双纯洁无邪、充满信任的目光,无论再苦,我也心甘情愿地付出与承受。我想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了孩子们的爱,我是富有的,因为我拥有了孩子们的世界。我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耕耘,洒下辛勤的汗水,我竭尽全力地去争取做好一名好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心给予孩子们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因为我相信,我的付出不会白费,今天的一株株幼苗,将是明天一棵棵的参天大树,这就是生活给予我的最丰厚的馈赠。
在两天的新教师培训中,马兰霞老师的一句话一直激荡在我心中,她告诉我们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要向医生在走向医院之前一样进行宣誓仪式,要努力坚守住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豪情!激荡之后冷静的问问我的心,马上就要真正的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了,自己究竟准备好了吗?有多少爱能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孩子,有多少准备去应对未来遇到的各种困难,有多少耐力克服日复一日工作带来的职业倦怠,又有多少热情周旋于幼儿园,家长和孩子这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呢?我有多少信心去做一个好老师,能同时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孩子的喜爱呢?问题问出来,却没有肯定的答案。我知道我不能就这么走向幼儿园,走向孩子,我要再上岗之前对自己进行重塑。
我——是一名培育祖国花朵的幼儿教师,自始至终,在我的身上,总有一种东西在激励着自己,那就是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拥有对孩子们生生不息的爱,因为热爱,所以对幼教工作拥有极大的热忱,也因为热爱,对幼儿教育的事业充满了信心!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用《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我的工作,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培养孩子们优秀健康的心理品质,要让他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幼儿园快快乐乐的健康成长。首先,要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工作心态。想想我们整天是在和快乐的天使打交到,就会用更多的爱心呵护孩子们,用更多热
情的服务来回报广大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其次,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幼儿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在不断更新的,只有加快自己学习的脚步,才能利用更多更好更新的教育资源教好孩子们。最后,要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幼儿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腻、琐碎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掉以轻心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是会危及幼儿的生命安全的。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记得中央电视台有句公益广告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舞台,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要你用心地去做!第3篇:优秀幼儿教师演讲稿
各位老师们,你们好!
望着窗外与我做伴的遥远的星星,我想起了小时候,从小,我就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画画、做游戏......打那时起,我就梦想着,长大了,我还要来到幼儿园,做一位幼儿园老师,一位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老师。如今,我如愿以偿留在了幼儿园这块芳草地上。
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熟悉。老--师--好!一声声稚嫩又悦耳的童音在耳边响起,哦,你们好!我微笑着走到孩子中间,从那些友好和信任的目光中,我读到了孩子们的心音:老师,我们欢迎你!我心中有些异样,从今天起我就是老师了。美好而充实的日子匆匆流逝着。每天清晨,我迎着美丽的朝霞走进幼儿园。在充满欢歌笑语的幼儿园里,孩子们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扯着我的衣服,有的伸手抚弄我头发,那是一种怎样的亲近啊!即使再累,心情再不好,烦恼再多,也会烟消云散。
那时的我,就是童年的我,我的周围成天是孩子们的吵闹声,可我觉得那是令人舒心的甜美的旋律,我用会说话的眼睛给孩子以鼓励和暗示,教她们如何做一个好孩子,我用童话和诗歌,去开启她们幼小心灵的窗户。与孩子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于是我的心中装满了孩子,一切的工作是为了孩子。
我班有个叫刘思源的孩子,由于家长很少让孩子与他人接触,让他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真正的孩子王,可他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败。在班上他一语不发,独来独往。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尽量抓住一切机会与他交流,请他加入小朋友快乐群体中去,希望他感受集体 活动的快乐,可他一点反应都没有。但我没有气馁,一如既往地找他玩,和他说法,用自己的爱心和微笑去感染他,虽然我知道他什么反应都没有。可渐渐地他我们之间产生了微妙变化。一天,他在玩插花,我走到旁边问他搭什么?可他没应,我刚转身,却听到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搭飞机。当时,我的感觉真的是无法形容,是惊奇吗?不,我想更多的是沉思。我知道他开始接受我了,我也一步一步走进这个孩子。爱心为我们之间搭建了一座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孩子们的心灵如同一张纯净的白纸,没有污滞,这就需要我们用爱心做画笔,需要我们用爱的力量来为这张白纸描上一笔笔生命的色彩,绘就一幅色彩斑斓的爱的画卷。因为爱,我读懂了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中闪现的那份天真与烂漫;
因为爱,我明白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稚嫩的声音背后的那份无忧与快乐; 因为爱,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真实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我愿用自己的青春铺就爱心之路,用心灵的清泉细心的浇灌青春的小苗,我愿守着清贫遥望明天;我愿牵着孩子们的手迈向明天!
第4篇:优秀幼儿教师演讲稿
各位老师们,你们好!
当风华正茂的我,踏入人生第一个工作单位——水利局幼儿园。曾被活动是室里那稚嫩的话语所感动,老师说我是好宝宝,我说老师像妈妈。虽然,只处于充当姐姐年龄的我推开小班门时,孩子们呼拉一下像小鸟似地向我扑来,我的心被拨动了。用眼睛捕捉着,每个纯真的心灵。暗自发下誓言:我是你们的妈妈,一定当好你们的妈妈。篇三:幼儿教师演讲稿:共同学习师生共长
幼儿教师演讲稿:共同学习师生共长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我工作的座右铭。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既要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又要不断进取,不断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但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每个孩子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的重任,幼儿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这些特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作用更大、责任更重。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应当创造与幼儿特性相适应的教育,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通过学习《纲要》我对新时期幼儿教师的师德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的建构自己的教育观念。
《纲要》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那么,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中,究竟谁轻谁重,应该把谁放在首位呢?通过一段时间对《纲要》的学习与思考,实践与再思考,使我明确的认识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把情感、态度放在首位,这不仅是我们幼教领域所追求的,同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方向。
一、教师将工作重点由我要教什么,转换到幼儿想知道什么?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思考
幼儿兴趣所在,选择有教育价值的内容,适当加以引导。根据美国学者费朗斯 富勒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四阶段模式(即关注阶段论),把关注学生需求阶段作为教师成长的最高阶段。可见,关注学生需求是对教师的较高要求。同时,能够关注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也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秋末的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对墙脚含苞的菊花产生了兴趣。在一阵新发现的惊喜之后,孩子们对“它到底是什么?”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这是花籽,有的说这是花果,有的说这是花骨朵??一段讨论之后,孩子们急切地向我寻求正确答案。我说:“它到底是什么?不用我告诉你们,你们自己也能知道!”孩子们疑惑了。于是我又对他们说:“如果它是花籽,再过几天它会怎么样?如果它是花果,再过些日子它又会怎样?如果它是花骨朵呢?”在我的暗示下,孩子们决定天天来看它,看它到底会有什么变化。试想:如果我直接地告诉他们答案,他们马上就能了解一个小知识,但这对他们发展的价值太小了。而现在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就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性探索。
二、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体验。
在不损伤幼儿身心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的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亲身体验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幼儿情感、态度的调动与发展。
快要过新年了,我们引导小班的孩子制作圈套圈的拉花。以往我们的教法是:先告诉幼儿如何将纸条粘成圈,再示范将另一纸条穿过纸圈再粘成圈。这种教法只是教给了幼儿技能。而现在,再进行制作拉花的活动中,我们先出示制作好的拉花,让幼儿欣赏、观察,鼓励幼儿猜测它的制作方法。之后再让幼儿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测。有的幼儿一次就做对了,我们祝贺他。更多的孩子试了几次,也没有掌握方法。没关系,我们鼓励他看看别人的,再去试一试。或许孩子们最后也没有做出多少像样的拉花,但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体验,对各种制作方法的尝试,其价值远比照猫画虎的重复教师的动作的价值要大的多。
三、避免只重视活动结果,而忽
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第五篇:《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设计
《就是那一只蟋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了解新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鉴赏的思路
教学重点:紧扣新歌的特点,引导学生鉴赏 教学难点:1.体会表现手法须为内容服务的特点 2.体会“物象”.“意象”.“意境”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投影仪
教学时间:2002年10月3日 星期三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以9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引出诗歌鉴赏的思路。
(投影仪)教师提示:
阅读全诗,从“江月去人只数尺”,“欲三更”、“联拳静”这些语句,可以初步把握这首诗是描写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再逐字逐句分析理解。(整体把握)
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中,“只数尺”形容了江中月的清晰,说明当时江面上风平浪静,因为只有平静,江中的月影才清晰,才觉得离人很近。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的重点,不在“风灯” 而在“欲三更”,是说夜很深,夜深人井,桅杆上挂的风灯静静地照着,渲染的还是宁静的气氛,联系全诗的基本内容,联系上句,风灯不是江风吹打桅杆之义,如果江风吹打,怎么能见到“江月去人只数尺”的情景呢?
第三句“沙头宿路联拳静”重点在“联拳静”,意境安谧、和平。第四句“船头跳鱼拨刺鸣”写出鱼儿跳出水面发出清脆的响声,意在衬托月夜的宁静。
(局部分析)(1)结论:诗歌鉴赏要讲思路: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手法)是为要内容服务的。要分析全诗的表现手法时,必须联系全诗的内容意境。既然这首诗是渲染江上月夜的宁静、恬静,表现安谧和平的意境,那么“船尾跳鱼拨刺鸣”这一动景就只能起衬托作用,而不是形成对比。
(2)结论“表现手法的作用只能依据诗歌所表现的意境而定,(板书)
(二)师讲述新诗的特点:
现代诗反映新生活,新思路,新诗要有诗意,必须借助形象,因而阅读新诗的难点是体会象征物隐含的深层含义
师引出“物象”、“意象”、“意境”的概念。
例如:“艾青”在1954年写的《礁石》一诗: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他的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分析: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人,遇到连续的迫害该怎么办呢?这首诗选取礁石(物象)作为形象,贯注他人生体验的真情,将志与青融为一体,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诗中的礁石(意象)已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是我们民族不为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意境)作者赋予了普通礁石以新的思想感情,新诗的思想情感是寓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
(3)结论:阅读新诗,第一要着是感受诗的艺术形象。以下我们尝试着来鉴赏一下一首当代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
(一)整体把握了:
“承小序感物起兴——由”那一只蟋蟀“引起乡情
中国人咏蟋蟀的历史(时)
人们身处不同的境遇闻蟋蟀声勾起的乡情(空)
由蟋蟀唱歌引出对过去的回忆(时)
结尾——听蟋蟀唱歌你我心里的感应是相同的(深化主题)
(二)局部分析:(体会诗歌铺写的艺术画面)
第一个诗段作者勾画了一个想象的画面:四川乡下“那一只蟋蟀”飞到台北去了。恰好落在台北诗人Y先生的院子里,夜夜唱歌。这一画面的作用,在汇应余光中的诗《蟋蟀吟》“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的。似的想象是巧妙的,诗人赋予蟋蟀似非凡之力,用“钢翅拍打着金风”,才能“一跳跳过了海峡”,以钢和金相呼应,作为借喻正式显示一种力量。而用“悄悄”则暗示了不同寻常的背景,用“降落”系大词小用。以表夸张,皆在表现蟋蟀并非细小之物,因为经由它所唤起的,是一种极其神圣的感情。
第三个诗段选择了那些意象呢?
驿使——远里故土、身处“深山的驿道边”
戌卒——长城的烽台上
逆旅——旅馆天井中
士兵——战场上的野草间(即“孤客”“伤兵”)
在这些境域中听到蟋蟀的鸣叫,最易勾起思乡之情。
第四个诗段用十二个诗行组成的错落的排比,铺写了若干回忆中的图景,或者是“惊喜”的童年生活,或者是 “寂寞”的中年生活,又是“那一只蟋蟀”同样的鸣叫,唤起了你我大体相同的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那“故园”、那“妈妈”、那生你、我,养你、我的家,那母亲的爱,都会激起你我深深的怀乡之情,尽管你我的经历并不相同。
(三)从物象到意象: 蟋蟀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昆虫,它活跃在秋季,特别是它那清亮持久的鸣叫声,带给人们更浓的秋意。(引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秋者,愁也。即作者在“蟋蟀”这一物象之中,寄寓了自己的“思乡”、“怀乡”愁绪。)
(四)从意象到意境:(觅本而寻根,披文以入情)
这是鉴赏的难点,需要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此,我从诗的居要处提出问题:
思考之一:第二个诗段中引用的这些古代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为什么要象这样排比式的引用?
思考之二:诗中不少诗行都采用了地与人相互对应的写法,为什么?
思考之三:诗的末段,在结尾几行,诗人所说的“吟些什么”“想些什么”,为什么“你我”能“猜到”?为什么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1、第二个诗段诗人引用了不少古代诗词,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吟咏了蟋蟀,表明蟋蟀的生命很长,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蟋蟀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从《诗经》到《宋词》——从时间长度来表现: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有着共同的心灵感受,同文同种,同俗同心,有着足以引起共鸣的深深的烙印。
2、在这首诗里,诗人用海峡“这边”、“那边”,“台北”、“四川”。“你”“我”形成相对应的诗行,从空间的跨度表明:即使历经深重灾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被人为地、长久地隔开,中国人却始终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他们向往和平、团聚、安定。
3、末尾两个诗行反复用了四个“中国人”以强调中国人之所“有”,与其他人不同,只要是中国人,他们的“心态”就是共同的;“感应”也是共同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有所感,彼有所应。这就是为什么“吟些什么”“想些什么”,“你”“我”能“猜到”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借蟋蟀的鸣叫为线索,纵情抒发了乡思乡情,不仅是思乡之曲、怀乡之歌,而且从它源源流长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显示了中国人伟大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因而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五)归纳总结:
从鉴赏的角度,我认为本文有三大特点:
1、语文知识的容量特别大
2、文学意味表现的特别浓
3、思想感情的渊源特别长
课堂小测验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回答下列问题:
乡愁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甲)—————————————
(1)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赋予了“乡愁”特定而广阔深刻的内容,(甲)处最恰当的一节是:
A、而现在,乡愁是一泓蓝蓝的海水 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B、而现在,乡愁是一杯清清的海水 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C、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D、而现在,乡愁是一道深深的海峡 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2)这首诗共四节,是按——————顺序来写的(3)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融单纯美与丰富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 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 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有叠词、有变幻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4)乡愁本是抽象的东西,然而本诗的作者却善于选择最富特征性、最能表现不同时期离愁别恨的“客观对应物”来将他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抒发了浓郁的游子之情,请按提示填写下表:
对应之物 具体之愁 所所抒之情 A 小小的邮票 母子分离
B 窄窄的船票
C 矮矮地坟墓
D 浅浅的海峡
故乡之愁
(五)课余作业:
1、你打算怎样鉴赏新诗?(写一篇小短文)
2、谈一谈“物象”、“意象”、“意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首当代新诗。
鉴赏一首当代新诗,我想,第一要着应是把握好诗的独特之点,即紧扣它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鉴赏。
那么《就是那一只蟋蟀》这首新诗具有哪些特点呢?反复思量,我认为,从高中学生学习鉴赏的角度看,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语文知识的容量特别大,文学意味表现得特别浓,思想感情的源流特别长。
(一)语文知识的容量特别大。
在这首诗里,在语言表达上有两点是特别突出的:
1.诗行间涉及古代诗文的有关词句比较多,明显的有《诗经》、《古诗十九首》、《木兰辞》、姜夔的《
齐天乐·蟋蟀》等诗词中有关词句,有些还有扼要的注释;含蓄在诗中的有辛弃疾的词、欧阳修的文中某些词 句。
2.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如反复、借喻、引用、排比、通感、对偶等。
在诗的表现方法等方面,这首诗包含多方面的知识:
①诗体(自由诗); ②小序及其作用;
③诗的线索; ④感物起兴;
⑤反复咏叹; ⑥独特的构思;
⑦形象的画面; ⑧借物抒情;
⑨协韵; ⑩主题及其深化。
从单元教学的要求看,这是要求鉴赏的一篇阅读课文,安排教学时间充其量也不能多于2课时。这里,很明
显地存在着课文知识容量大与课时安排短的矛盾。怎么办?不全面铺开;采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的教法。有
些点到为止,如有注释的古代诗词中的词句,一般浅显的、一望而知的修辞格(借喻、引用、排比、对偶)和
诗的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等知识(自由诗、线索、借物抒情、协韵)。有些结合起来解释清楚,如小序及其作
用、感物起兴与诗的构思结合,反复的修辞格与反复咏叹的表现方法结合,通感与形象的画面分析结合。有些
含蓄在诗行中的古代诗文词句需要补注或探原,如“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就需要补注
出《齐天乐·蟋蟀》中有关诗句:“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以便使“劳人”、“思妇”得以落
实。“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需要引出原文:“风凄
露下,走lián@①飞萤”(欧阳修《祭石曼卿文》或庾信《拟yǒng@②怀·其十八》:“露泣连珠下
,萤飘碎火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以说明出处,并指出诗人借这些景物抒发乡愁,与这些古代诗文所表达的以“愁”为基调的感情是一致 的,所以诗人说“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其它的,如反复咏叹、独特的构思、形象的画面和主题及其深化 等,则必须作为鉴赏的重点。
(二)文学意味表现得特别浓。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诵,细心体味,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反复朗诵,要读出韵味来。
这首诗的每一个诗段的首句都用了同一的诗行:“就是那一只蟋蟀”,这就构成了贯串全诗的线索和反复
咏叹的特点,因为,朗诵每一个诗段,首先就要朗诵这一个诗行,反复回环,而形成一种缠绵的旋律,即用蟋 蟀的鸣叫渲染诗的怀乡的主旋律。
这首诗是自由诗,句式骈散兼行,随感情的奔放而行止。它协韵,采用的是句末韵,其特点是隔离反复,于一韵到底中间杂以隔韵,因而朗诵起来琅琅上口,在委婉悠绵的音响中抑扬起伏,很富于节奏感。
在协韵方面,有一点则表现了它的特殊性。由于诗人流沙河是四川人,四川话中,“蟋蟀”的“蟀”,不
读“shuai”,而读“Suǒ”,因而按这个字的川音协韵,便形成了这首诗以“o”为基点的韵律,自然还不是十分严
格,有些字如“歌”(gē)、“荷”(hē)等则是“e”韵,但与“o”音相近,朗诵起来,大体上还是和谐的。
反复咏叹,这里的“咏叹”是一个同义复词,“咏”是吟咏,“叹”是吟哦,它的含意是依着一定的腔调
缓慢地诵读。所以这样的诵读,实际上就含有细心体味,尤其是诗中的反复句,边诵读,边体味,在诵读过程
中体味诗里抒发的情意,并自然地表达出来。
需要细心体味的:
一是深含于诗行中的那悠悠的乡思、那绵绵的乡情,因为这首诗是思乡之歌,怀乡之曲。
二是诗的独特的构思。诗人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纵横于时、空之间,寄情于岁月山水之上,辗转回旋,展
开了诗的思路。因此,在反复咏叹的过程中,至少要弄清诗段之间的组合关系,在头脑里构成粗略的轮廓:
(附图 {图})
三是诗逐层铺写的艺术画面,需要深入诗行间,领会它们所表达的深情挚意,并明确其铺写的作用。
诗的艺术画面,是通过诗的艺术语言来勾画的,而诗情则蕴于画中,故须深入诗行。
第一个诗段诗人勾画的是一个想象的画面:四川乡下“那一只蟋蟀”飞到台北去了,恰好落在台北诗人Y先
生的院子里,夜夜唱歌。这一画面的作用,在回应余光中的诗《蟋蟀吟》“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 的。诗的想象是巧妙的,诗人赋予蟋蟀以非凡之力,用“钢翅拍响着金风”,才能“一跳跳过了海峡”,以“
钢”和“金”相呼应,作为借喻正是显示一种力量。而用“悄悄”则暗示了不同寻常的背景,用“降落”系大
词小用,以表夸张,旨在表现蟋蟀并非细小之物,因为经由它所唤起的,是一种极其神圣的感情。
第三个诗段用排比铺写的,是不同境域的镜头。为什么用这样的铺写展开?因为远离故上身处“深山的驿
道边”的驿使、“长城的烽台上”的戍卒、“旅馆天井中”的逆旅、“战场的野草间”的士兵(即“孤客”、“伤兵”),在这些境域中听到蟋蟀的鸣叫,最易勾起思乡之情。
第四个诗段用十二个诗行组成的错落的排比,铺写了若干回忆中联想的图景,或者是“惊喜”的童年生活,或者是“寂寞”的中年生活,又是“那一只蟋蟀”的同样的鸣叫,唤起了你、我大体相同的对于过去生活的
回忆,那“故园”,那“妈妈”,那生你、我,养你、我的家,那母亲的爱,都会激起你、我深深的怀乡之情,尽管经历并不相同。
第五个诗段用来铺写乡愁的画面中含有通感的成分,即用视觉(露珠、萤火)表听觉(音响),显得更深 沉、更隽永。
(三)思想感情的源流特别长。这是鉴赏这首诗的重点,从认识理解的角度说,也是它的难点。它需要我们引导
学生深入地思考,披文以入情,觅本而寻根。
一般说,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为此,我们不妨从诗的居要之处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导入诗中。
思考题之一:第二个诗段中引用的这些古代诗词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要像这样排比式的引用?
思考题之二:诗中不少诗行都采用了地与人相互对应的写法,为什么?
思考题之三:诗的末段,在结尾几行,诗人所说的“吟些什么”、“想些什么”,为什么“你”、“我”
能“猜到”?为什么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学生思考过程中,须要求手脑并用,将自己思考中点滴所得,用笔把要点记下来;然后由学生三三两两自
由讨论(与同桌或与前后左右);继而组织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对上述思考题的看法,并引导学生通过论辩达 成包括以下内容的共识:
1.第二诗段中诗人引用了不少古代诗词,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吟咏了蟋蟀,从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到
新的诗体——词发展极盛时期的《宋词》,表明了咏蟋蟀的历史渊源,从而说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给每
一个中国人心灵上打下的足以引起共鸣的深深的烙印。
2.在这首诗里,诗人用海峡“这边”、“那边”,“台北”、“四川”、“你”、“我”形成相对应的诗
行,它们都表明,即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被人为地、长久地分开,但此有所感、彼有所应,他们的心也是永远 跳动在一起的。
3.末尾两个诗行反复用了四个“中国人”以强调“中国人”之所“有”,与其他人不同,只要是中国人,他们的“心态”就是共同的;而作为听觉的“耳朵”,也有共同的感应,因为中国人有共同的血缘、共同的历
史文化,中国人的心是永远相通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也就是为什么“吟些什么”、“想些什么”,“
你”、“我”能“猜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由是可见,这首诗不仅借蟋蟀的鸣叫为线索纵情地抒发了乡思、乡情,不仅是思乡之曲、怀乡之歌,而且
它从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显示了中国人伟大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凝聚力,因而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国的 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就是那一只蟋蟀》的审美意象及其组合艺术 江西 王本志
意象是文学作品中渗透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物象,是精神内容的“意”和物质形式的“象”的结合体,是艺术家用来传达感情,暗示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篇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特别是抒情性极强的诗歌和散文,无一不是一组组的审美意象,按照审美规律组构成的艺术整体。这些意象可能很多,初读甚至可能给人零乱、不知所云的朦胧,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地仔细品读。用一种整体的观照形式去解读、复合这些纷乱的意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意象各自的文化内蕴,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有层次、有规律的艺术营构,从而体会到艺术家深造的思想、炽热的情感、独到的匠心。
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就是一篇意象数量众多、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纵观全诗,其中的主要意象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兴象 兴象是艺术作品中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的意象,“兴象天然”,是无言的天籁。其构成似乎是纯粹客观的物象,往往没有明显的象征、比喻的意味,单个兴象的存在与否似乎也无关紧要,但由很多单个兴象组成的兴象群却有很深层的意蕴。《就是那一只蟋蟀》中这样的兴象特别多,比如第2段中的诗经、古诗、木兰辞、姜夔词,从个体角度讲其中任何一个兴象增、删、换都无所谓,但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兴象群,表明从古至今,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感,尽管这种情感是沉重的忧思离别。此外后几个诗段中,驿道、烽台、天井、战场、月饼、桂花、石榴果、残荷、雁南飞、草垛、台北巷子。四川乡村、露珠、萤火、鹧鸪等等,都是这样的兴象,它们构成了该诗最基础层的意象单元,相当于作者抒情达意的细胞。
二、境象
境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是由基础层次上的意象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它比基础性的意象在时空上更具有突破性,有强烈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就是那一只蟋蟀》的2、3、4、5诗段中的众多兴象分别组成四大兴象群,也就是四大境象。透过这四大境象,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广阔的河山、伟大的母爱以及隔不断的统一情。尤其是第三幅意境,是非常优美感人的,诗人以两位诗人共同回忆的方式,截取一个个非常典型的富有浓郁乡村生活气息的画面,诸如吃月饼、观残荷、堆草垛等,借以表现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从而说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经历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伟大深厚的母爱,则是共同的、真切的。
三、喻象
喻象即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构置的意象,它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将客观物象按照心灵重组或变形,让客观物象成为心灵的载体而创造出来的,比喻和象征性的意象因其具有巨大的暗示性而为艺术家所喜爱。《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蟋蟀”就是这样的流象。蟋蟀是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昆虫,又叫促织或蛐蛐儿,因其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诗歌中的蟋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昆虫。据木斧先生《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介绍,台湾诗人余光中,抗战期间在四川以北县悦来场读了5年中学;晚上在窗前做作业,窗外常有蟋蟀伴唱。后来他到了台湾,1982年6月他给流沙河的信中谈到这件事情说:“当我怀念大陆的河山,我的心目中有江南,有闽南,也有无穷的四川。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于是诗人流沙河有感而发,作《就是那一只蟋蟀》以为唱和。很明显,在两诗人心目中,蟋蟀已不再受时间、空间、政治等的限制,它能沟通古今、两岸中国人共有的情感,咏蟋蟀也成了我们汉民族从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只小小的蟋蟀在两位诗友之间,在诗人与读者之间都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蟋蟀就是我们民族共同的心态,共同的血缘和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融于水的感情。这种感情也许是惨烈的、厚重的。但却是不可磨灭的,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诗人杨炼曾经说过:“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磁场’,一组群雕„„这是一个正在共振的场,每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相呼应,相参与。”这个整体的旋律或磁场比单个的意象更为重要,一个意象也只能在整体的“场”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高明的艺术家是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关系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组合艺术的精妙。
第一层组合:由兴象组合成:境象,也就是主体部分第2、3、4、5诗段中,作者铺排的一系列的兴象。这些兴象看似独立,没有联系,但由此组合成四幅意境,这四幅意境成为作者抒发感情的四个基本单元。
第二层组合:四大境象之间的多角度对应关系。首先是第2和第3段之间、第3和第4段之间的两两对应。第2段的兴象群是从历史发展纵向展开的,第3段的兴象群是从地点转换横向展开的,两段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应、互为补充,说明不同时代和地点的中国人有相同的情感。第3段的兴象群按照童年、中年。记童年的时间展开,第4段的兴象群是按海峡两岸的空间来展开,两段又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应,互为补充,说明不同经历和地域政治背景的中国人也有相同的情感。其次是第2、3诗段和第4、5诗段之间的对应,第2、3诗段侧重描述民族的历史、地域背景,第3、4诗段侧重描述两位诗友个人的际遇和情感,所以第2、3诗段和第4、5诗段相对应,构成一个由客体呈现到主体呈现,由民族的宏观到个人的微观的抒情发展脉络。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应,使诗人将个体的感情投射到民族的文化背景上,从而将个人的情感得到放大、升华,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三层组合:四大境象最终由蟋蟀这个喻象统领起来,让全诗众多的意象构架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诗每一诗段都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唱过’、‘在„„唱歌’”发端,所有的意象都从“蟋蟀”这个意象发仞,纵横古今,然后又回到“蟋蟀”这个意象上,这样不断地扩展收缩,循环往复,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发展到最后形成高潮。诗人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总结性地揭示了蟋蟀歌唱的寓意,共同的祖先、土地、文化,使任何事物都分不开中国人,中国人的心永远是相通相思的。蟋蟀的叫声,就像一曲流动的音乐,笼罩了全诗,自始至终使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