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职场感悟

时间:2019-05-15 02: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些职场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些职场感悟》。

第一篇:一些职场感悟

一些职场感悟——女人篇

1.若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就不要说什么了,努力就行了。

2.找男人千万别找精明的,精明的人一般不善良,找聪明的就行了。

3.人言可畏,所以听听就好,千万别信,更切忌传播!

4.在现实社会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发小除外。

5.跟老板要斗脑子,跟主管要斗心眼儿。

6.谦虚谨慎,成熟稳重,永远都不会过时。

7.别混日子,小心日子混了你。

8.25岁之前可以任性妄为,25岁之后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

9.经济独立前最好别谈恋爱。

10.要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在你冲动的时候想办法浇灭你的怒火,而不是浇点油,让你尽情燃烧。

11.想要与得到,中间还有要做到!

12.一定要出去走走,那会让你更充实,而非固步自封。

13.千万别贪图安逸,那会使你堕落。

14.不要在一个朋友面前表达对另外一个朋友的不满,要谨记祸从口出!

15.不要随便的去评价别人的男友,更不要轻易的去劝人家分手,感情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你只要聆听,足矣!

16.可以保持理智,但是在自己的亲人和爱人面前要会撒娇。

17.不想做的事情可以不做,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

18.善待身边的人,交朋友要用心,即使没有回报。

19.远离小人,即使没有办法,也要对他微笑,至少可以让他少害你。

20.洁身自好,养成良好的习惯。

21.不要网恋,也不要跟自己的客户谈恋爱,那样的人,会被认为是很随便的人。

22.努力让自己成长起来,在社会上除了你自己,不要想着去靠别人。

23.不要总想着从别人那得到多少好处,要时刻想着能为别人提供多少好处。

24.不要奢望从别人嘴里听到的都是赞美,有非议或者否定,那是你的幸运,你可以找到你的不足。

25.要经常总结,给自己一个交待。

1.良好的心态很重要,找到好的单位不要得意忘形,一下子不得志也不要郁闷。无任何时何,不要让心灵都扭曲了。

2.遇到挫折一定要找人倾诉,就算你不喝酒不抽烟,也要打破这个戒律。放松比压抑更好,健康的人格是迎接下一步挑战的强力武器。

3.不要过分埋怨别人尔虞我诈.阴奉阳违。你能与狼共舞,适应社会,才能实现你的理想。一些事业有成之人士忍受事事非非.评头论足.指指点点,真是忍辱负重。没有代价,确实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千万不要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4.不随便用成功定义自己,成功是无止境的。打工再成功也难以超越老板,小老板又难以与大老板相比。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给自己合理定位,既不要满足现状,也不要苛求自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不断抬升自己。自己跟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

5.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相信科学,测试自己的心理和其它特性,准确定位,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实现自己规划目标所需的条件,过程当中也要及时纠正与调整。登上一百米的高峰再畅谈如何征服二百米吧。打工就暂时不要妄想搞上市公司,等你有了你自己的企业再作打算吧。幸福定律是:不要老想着幸福如何来临,到时幸福自然就会来临。当你到达某种高度所要想的问题不是你今天能想到的。

6.如果自己不想做大事情或不适合做,在一个单位里呆着就不要这山望那山高。但理财和投资的理念应贯穿你的生活始终。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平平凡凡打工,精耕细作理财,也能有一番天地。无论你的处境如何,记住,今日有酒今日醉使不得。

7.无论应聘什么岗位,觉得自己与竞争者毫无优势可言,一位要费点心机,尽量表现与众不同的地方。自尊和尊严是两码事,舍弃自尊可以赢得尊严。如何你觉得有信心,那么表现自我吧。记住,无论你放在哪个环境,都有胜人一筹的地方。

8.不管你的老板或上司向你吹嘘或承诺很多,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即自重。不要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做好自已的事,才能给自己希望,也时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赋予你更多的发展空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要寄托某个政党会给你共产主义社会,《国际歌》唱得好: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只有靠自己。

9.天下打工是一家,不管你身处何位,不要自卑,不要自大,不管别人怎么待你,不要看不起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普通的生产女工,挣几百元一个,她所带给乡下家人的富足和快乐,不见得会少于几千.上万月薪的人士。

10.不要另眼看待一些职业(包括妓女.摆地摊的.真乞丐),有生存才有人权,而且有的还要养家糊口,供人读书。国家大环境造成的现象,请你给予足够的宽容。要鄙视就鄙视政府官员的腐败及官僚作风,还有杀人.放火.绑架者吧。

11.经营人际关系,包括与客户的关系,诚信第一,切切不可为了某种目的而去“收卖”别人,也不要一昧地认为别人靠近你是为了揩你的油。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是一句好话,但为利益所驱而交朋友确实不受欢迎。有时君子之交谈如水,体现做人的境界,何乐而不为呢?在当今这个环境里,这样做更显弥贵。

12.推销,永远都是推销你自己,有如谈恋爱。所以要经营好自己,才能经营好产品。所以推销法则,第一.自己,第二.产品,第三.口才。

13.善待自己,不要为了事业而忽略了亲人.朋友和人生百味。此外,学会保护自己,打工赚钱,不能忽视劳动保护和职业安全。还有一个职业风险,比如拿回扣,也要企业环境里的潜规则,安全第一。如果是私人企业老板辛苦创业,这时候你做企业的偷手既不安全也不仁义。

14.文明从自我做起,如公车上让位,排队办事等等。心灵的舒坦虽然不能换取物质,但可以赢得明天。

15.如果觉得一段时候毫无进展,就想办法突破自己。跳槽.轮岗.换岗.学习,抽烟.喝酒.跳舞.游泳等等,做自己以前没做过或很久不做了的事情。不作死水,活水才有生命。

16.有句话: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另外再加多两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未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必将人手一部车,所以现在每车的千万不要发愁,小车会有的,更不用说面包了,关键是方法,方法对头,只是时间快点而已。

17.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对。应该:信任人很好,但监控人更好。这是从管理体制.管理学上来说的。不要自已认为自己是个良民,老板信任你是对的,老板不信任你是错的。信任需要长期的磨合。要想成为老板的战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诚心。EE179589822CS您的邮件于 2011-01-22 17:00:00(呼和浩特市速递局大客户服务二部)已妥投投递结果: 本人收签收处 理 时 间

2011-01-1516:49:00

2011-01-1517:20:00

2011-01-1521:21:00

2011-01-1521:30:00

2011-01-2211:23:33

2011-01-2213:55:11

2011-01-2217:00:00 处 理 地 点 上海邮政速递物流电子城经营部上海邮政速递物流电子城经营部上海市上海市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速递局大客户服务二部邮 件 状 态 收寄离开处理中心,发往上海市邮政公司邮政速递局到达处理中心,来自上海邮政速递物流电子城经营部离开处理中心,发往呼和浩特市到达处理中心,来自上海市安排投递妥投

第二篇:职场感悟

职场心得

职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看到别人在职场上呼风唤雨,你认为很惬意,是么?但是他们风光表面的背后,又有几个有看到他们曾经付出的巨大艰辛?这个社会其实是很公平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回报。要怪,就怪自己投错胎,怪自己的老子没本事,当初没有给你留下一大笔可以挥霍的资本!说归说,对于那些想改变自己的朋友们来说,还是需要看清楚一些东西,有一些经验也想和大家分享分享。同样是职场人士,我也有我的经验和感受。在打工的3年里,我得到了7次加薪(同时进入公司的员工,加薪不超过2次的员工大有人在),顺利地从员工做到了总监,是公司所有员工中成长最快的。我敢肯定,在看过这篇文章的人当中,肯定有人比我更优秀。但是对于那些更渴望得到帮助的朋友们来说,我还是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有人问我成功有没有捷径,我告诉他,唯一的捷径就是不走弯路。以下的9条如果你做到了,成功对你而言,只是个时间问题。一、一定要清楚自己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很多人把职场想得太美好,其实不然。如果你没有规划好,你就会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作不开心;没有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好;自己的才能无法发挥;看到以前的同学待遇如何如何,便受不了刺激,急切地想跳槽;当初为了生存而找的工作,根本就不适合自己„„

这是几乎所有初入职场的朋友都会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会在步入职场的1-3年之内最明显(3年之后之所以不明显,是因为你已经被现实折磨得太久了,已经被种种不平现象同化了,因此也就习惯了。你曾经的种种抱负被现实碾得粉碎,于是,你也从一个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碌碌无为、甘于平庸、成天为了生计而奔走的普通打工者)。如果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你就会荒废这3年的时间(有的人可能会更长),而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这3年至关重要,是锻炼能力、积累资本的黄金3年!一旦错过,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头再来,重新弥补!更有甚者,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弥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如果你的职场年龄还没有超过3年,恭喜你,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一旦超过了3年,那么,你的每一次改变,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为什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有行动的指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这才是你前进的最终动力。工作不开心、动力不足、盲目跳槽的最根本原因是职业目标不清晰。没有目标,便没有了追求,于是,所有的行动只是为了挣一口饭吃。你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未来应该端什么饭碗。或许你在30岁之前还有挥霍的资本,因为年轻嘛,做什么都不怕。连广告上都说了,“30岁之前,有什么好怕的?!”而一旦过了30岁,你走的每一步都必须要慎之又慎,因为:你要结婚、你要养活老婆孩子、你要供房贷、你要供养年迈的父母、孩子大了还要上学、父母年迈了需要照顾„„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些责任,都要你来承担。如果没有规划,一旦出现问题,你只能自乱阵脚。人生的职业发展如同品牌塑造一样,只不过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发展目标,也就是你人生的品牌目标。有了目标,就要考虑该怎么走。每走一步,都应该离目标更近,而不是更远。所以,你每做一个决定的时候,要衡量这个决定对不对,唯一的标准就是:它是不是能够帮助你离目标更近?如果不是,那么,赶紧住手,因为,你走的路偏离了你的目标!再走下去,只能错得更离谱!

对于人生目标,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这是一个老话题,很多人以为自己很了解了,其实却远不是那么回事。大家可以看一些相关书籍,但在中国,此类书籍的最大问题就是说教性比较强,实用性非常差!很多人看了书之后依然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看了之后反而更糊涂。我的意见是,最好还是找一些专门的机构咨询一下。注意:是咨询,不是测评。二者的区别在于,咨询的意义在于“为客户提供可应用性的解决方案”,而测评则仅仅局限于“帮助你认识自己”,至于怎么做,怎样行动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目标,不知道!因为测评的人都是专家,而国内的专家都是做研究的,没有实战经验,甚至对职场升迁是怎么回事都不太清楚,怎么可能指导你做实战规划?

二、能力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代表全部

这里所说的能力,是指专业技能。步入职场你会发现,能力其实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重要,它并不是是步步高升的全部资本。你会发现一个能力不太强的人做了你的上司,只因为他在这个公司干了10年——这说明“资历”是你高升的本钱(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里特别明显,因此,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和公务员同志要注意了);有时候你会发现能力并不怎么强,但是与老板关系非常好的人通常能够得到提拔——这说明“关系”也是本钱。在我原先工作的公司,有两个特别明显的例子。一个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男士,跳槽来到公司,能力也特别强,但就是与同事处理不好关系,自认为自己非常牛,喜欢主动当别人的“导师”,动不动就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顶头上司非常讨厌他;而同时进入公司的另外一位女士,能力不是特别强,但是非常踏实、勤奋、与其他同事相处得也很好,能够顾全大局。最后试用期结束时,那位女士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而那位男士则收到了公司的辞退通知。

在职场上,一定要对职场有清醒的认识,不要生活在梦幻当中,不要太理想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恃才傲物,不要认为有能力就可以走遍天下。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职场发展看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职场发展的“潜力股”。这些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等各种“软实力”。对于有些朋友而言,可能会对这些“软实力”不屑一顾。很多人会说,如果老板喜欢爱拍马屁的人,难道我就要委屈自己,学着去拍马屁?很不幸,我会告诉你,答案是肯定的,你一定要学会拍马屁,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但要声明的是,我不是教你诈。中国有句成语,叫外圆内方,用在人际交往上,就是说你与人相处要学会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但不可因此而失去了内心的准则,否则就变质了。尤其在中国这种注重人情的社会,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一定要好好练练。如果有时间,看一下《厚黑学》,了解一下社会现实,切忌不可因此而迷失了自己。

三、要有足够的“亮剑”资本

有的大学生经常会跟我说,我毕业之后一定要找到一份月薪多少多少的工作,争取做到什么什么职位。这时候我总是会耐心听完他们的“远大蓝图”,然后问一句:“你凭什么达到你的目标?你的资本是什么?”然后他就会哑口无言。我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也会和这位大学生一样,有着自己的伟大抱负,但是大学四年下来,你有没有想到,要实现这些目标,你的资本是什么?对于很多已经身在职场的朋友而言,你晋升的资本又是什么?

人生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毫不犹豫地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实力,要敢于展示,善于展示,这就是“亮剑”。因为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是金子未必会发光。相反,发光的倒是那些碎玻璃、烂瓶子。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茫茫人海,如果你一直都谦虚地默默无闻,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既然具备了“亮剑”的意识,那么,下一步你就要考虑到亮什么剑:我到底拿什么资本给人家看?对于职场上的朋友而言,你“亮剑”的资本又在哪里?你的业绩提升了吗?你的能力提升了吗?你在一年内看过多少本对自己的职业有益的书籍?你参加过几次培训班来为自己充电?如果没有,你又凭什么让老板为你加工资?靠抱怨?你肯定会提前被职场淘汰出局!

四、慎重对待第一份工作

这一观点,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有意义。现在整个社会、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业,再择业”。这种论调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屡屡出现,不绝于耳。相信当年我们大学毕业时候,也会有很多人相信了这一点吧?管它呢,骑驴找马,先找份工作挣钱填饱肚子再说!但是根据本人自身的经验及职场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本人绝对不赞同这种说法。相信现在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吧?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为什么第一分工作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三:

1、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你的头脑印象中,诺基亚已经是手机的代名词。如果有一天诺基亚生产出了一种“诺基亚牌电脑”,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非常不对劲对不对?这主是先入为主现象。我原先有一个同事,曾经在海尔工作过,她用的是海尔的手机,功能也非常不错,但她总是说要换一部手机,我问她原因,她说,兜里装着海尔的手机,总感觉像装了一个大冰箱,非常不舒服。为什么?先入为主呗!不要小看这一现象,其实对人的潜意识影响非常大。海尔的手机和电脑等IT产品卖得不好,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先入为主:大家普遍认为海尔是家电的代名词,而不是IT的代名词。

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同样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你的第一份工作会对你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你跳槽时,你的新雇主也会通过你的第一份工作经验来判断你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想做策划,就找了一家广告公司。刚进公司时,因为文笔不错,被安排到了文案的位子上。而与他同时进去的另外一个人,恰恰因为文笔不好而被安排到了策划的位子上。后来她屡次想转行做策划,但都是因为前一份工作经验的影响,而始终没有得到转行的机会。

2、职场中不允许从头再来。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一定要求是“相关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样的员工一般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几年以后再打算转行的应聘人员,一般不会受到重视,一是不会给公司直接带来效益,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思维已经固化。与其这样,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白纸一张,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所以,一旦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再想转行从头再来,难度相当大。除非你认识公司的高层领导,可以得到一个机会,否则,很难。

3、时间成本不允许。步入职场的前三年,是一个人职业成长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你这时候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骑驴找马式的转行上,则会浪费你最宝贵的青春,你的成长也因此比其他人慢一步,而很多晋升的机会将因此而失去。

所以,对待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慎重。找工作就像结婚,情愿不结,绝不能乱结。

如果现在你刚刚步入职场还不到3年,劝你趁早做一个职业规划,亡羊补牢,尤未为晚。一旦你结婚了买房子了,你再想弥补都已经晚了!

五、要保持一种“空杯心态”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要倒呢?”

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故事哲理。它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的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我见过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刚进入公司时常常处处吹牛,说自己在学校如何如何,本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迫不得已才来到了这里等等之类的话,好像这家公司委屈了自己。在这里提醒一下那些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这种心态千万要不得!不要认为自己很牛。还是那句你不爱听的话: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话又说回来,你要是这么牛,为什么不像比尔?盖茨、戴尔、乔布斯那样,大学没毕业就退学去创办一家世界级的大企业?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你要是有本事,就用事实证明给人家看,而不是成天抱怨!

对于身在职场的朋友而言,这一心态同样重要。中国有一个词,叫“虚怀若谷”。我们都知道,优秀的人有极高的素养,甚至是虚怀若谷,他们都有一个能包容一切的胸怀,有了这样的胸怀,你在职场上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类似的词还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等,不多说,自己去体会。

六、要懂一点做人的常识

职场就像一个大熔炉。在职场中,不仅仅是要挣一碗饭吃,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如果连最起码的道理都不懂,你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更会失去更多的发展机会。因为,在中国,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中国有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见过很多人,虽然已经工作多年,但对于做人,却连一点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做人的道理万万千,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以下三条:

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你和同事之间闹过不愉快吗?在批判别人的同时,你是否深刻地反省过自己?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是否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过?有人向你提出不同意见时,你是否能够坦然接受?面对别人的指责,你是否曾经微笑着予以回应?人人都有自我防备的本能,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防备的同时,你是否敞开胸怀接纳过别人?“忍一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出现问题时,如果大家都能够怀着一种宽容的心态,又有什么问题会出现呢?很多人不知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正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于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很容易走向成功。宽大的胸怀会让你积累很多的人脉,得到大家的尊重;当你需要帮助时,大家也乐意伸手。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如何独立。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怀着宽容和感恩的心。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言,“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2、学会倾听。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主动寻找倾诉对象,做一个倾诉者,而回避做一个倾听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倾听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有时它甚至比交流还要重要。学会倾听,能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学会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学会倾听,能使人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学会倾听,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学会倾听,能体会一种默默无语的关心和体贴,赢得亲情、爱情和友情;学会倾听,还能在矛盾激化时,让对方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打开僵持的局面„„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气度。切忌中途插话或打断他人,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和缺乏修养。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会反思的人,永远懂得倾听!无论什么时候,倾听都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3、诚实守信。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社会中固然处处充满了相互利用、利益至上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诚实守信就变成一种无价的资产。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而那种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固然可以占一点小便宜,但那种短视的行为,会让你慢慢失去很多东西。学会尊重别人,信守承诺,尽量去帮助别人,宽待他人,都可以提升你的诚信。要想成就大事,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总之一句话: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七、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我为什么在文章一开头就提醒“愤青”或者“类愤青”们不要看这篇文章?因为他们多半是放荡不羁、不会遵守游戏规则的主儿!很多人都会感觉到,在职场上发展,不仅会受到各种约束,而且处处都充满了不公平现象。比如:上班迟到老板会扣你工资,但你加班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拿过加班工资;你立功的时候没有受到过表彰,一旦犯错,老板却指着鼻子骂个不停。

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奢求公平。那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从来都不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场游戏。是游戏就会有游戏规划,否则,游戏就玩不下去。但是,游戏规则是谁制定的呢?当然是老板,各种利益也偏向老板!身在职场的你,一开始肯定看不惯这种现象,但你一定要学会慢慢接受这种游戏规则。不要试图改变这种规则,因为在老板面前,你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更有许多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潜规则,你更是无法改变)。说得再难听些,你只是一个打工的,混口饭吃,给你吃就不错了,还嫌饭凉?如果不想做,可以离开。还是那句话: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记住这句话:“如果你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屈从,要么离开!”

八、行动远比说话更重要,空谈家绝不是好的实干家 看到这里,大家对以上的内容大概有三种反应: 1)、感觉非常有道理,会认真反思,积极行动; 2)、这些道理不用你说我也懂,纯粹是“废话”; 3)、感觉道理都懂,但心生疑问: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

如果你是第一种反应,我衷心地祝愿你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如果你是第二种反应,我希望有机会能够聆听你的高见,因为你把道理都看“破”了;如果你是第三种反应,我希望你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有时候之所以结果未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不是因为我们不懂,而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多,而行动得太少。“执行力”不仅是企业生存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个人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成功,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正如IBM的广告所言:“停止空谈,开始行动!”

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无论你再怎么抱怨,再怎么不开心,饭还是要吃的,觉还是要睡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未来的事情永远只属于自己的。买房子也好,娶老婆也罢,压力只有自己扛,老板不会为你操任何心。与其有时间去抱怨,但不如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基本功,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本事,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万不可因为自己的书生意气而自做一个自毁前程的“愤青”。当然,你的准备是多方面的,除了专业技能外,其他的辅助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怎么努力才能实现。适当的时候也要充充电,不要舍不得那半个月的工资,这也算是为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如果你现在不学会“舍”,以后将永远也“得”不到。有时候,你之所以发展得不好,不是因为没有机遇,而是因为你没有准备好,导致机遇与你擦肩而过。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再怎么不合理,再怎么不公平,但是发展机遇是时时都会面临的,只看你有没有准备好。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令人刮目相看的真本事,说不定明天就有人请你做某世界500强的总裁也不一定呢。

李嘉诚先生曾经写了一首诗激励他的员工,发人深思,读了之后,感慨颇多。我把它放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共勉!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 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 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 我们都希望别人听到自己的说话,我们有没有耐性聆听别人?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我们对失落、悲伤的人有没有怜悯鲜花? 每一个人都希望站在人前,但我们是否知道什么时候甘为人后? 你们都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你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 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 每一个人都懂得批判别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怎样自我反省。大家都看重面子,大家都希望拥有财富,但你知道财富的意义吗?

各位同学,相信你们都有各种激情,但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爱?

以上是本人多年工作的切身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为过来人,我真诚地希望在职的朋友们及即将就业的大学生们也能够以一种“空杯心态”看待这篇文章。有时候,过来人的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那是他们用时间和金钱换来的血汗教训。“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虽然这篇文章不能起到这样大的效果,但对于有些朋友而言,相信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真诚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能够行动起来,不图为社会做多大贡献,只求你们能够在职场上发展得更顺利,拿更多的薪水,买得起房子,养得起老婆孩子,对得起两鬓成霜的父母,也就算对得起自己的一生了。

第三篇:职场感悟

职场感悟

“一个人要取得大成就,什么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曾出现过无数次。在人人都追求成功的时代,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使我不得不对它认真思考。每次想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会想到比尔·盖茨、李嘉诚等著名人物的奋斗史,当然也有我身边一些普通人的成功经历,但我想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历程。每当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真正决定个人成败的不在于能力、学识,甚至也不是理想,而是职商!职商才是成就一个人事业的关键。

职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含义是: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我们都知道有智商、情商、逆商等,而职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它有什么特定的价值?很多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基本上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因此,职业素养和智慧就显得至关重要。换言之,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职商,而我个人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经过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并成为学校优秀的学生之一。在学校,我是班里专业课成绩最好的一个,还参加过全校学生业余科研会。所以说在理论上我的基础足够充实。在10月的招聘会上仅一个月我就收到五家公司的接收函,虽然我们还要等到第二年的7月才毕业。

当我走进火车站,准备来福州找工作时,昔日的同窗好友,同学们来为我送行,他们有些伤感地看着我,很为我的前途感到担忧。而那时的我豪情万丈,在火车开出的那一刹那,我冲他们挥了挥手,豪迈地说:“10年后再见!”但令我没想到的是,生活远远没有我想象的简单,很快,满腔热血的我就经受了巨大的震荡。然而迎接我的,却是人生的第一记闷棒。原以为凭着自己的专业和学历,进了公司很快就会大展宏图。不料,领导却安排我和另外几个刚毕业的专科生去车间实习,每天工作都很辛苦,特别是各种工作都需要去做。这和我当初的设想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甚至认为领导看不起我。经过了1年半的实习工作,我被安排到部里工作,第二记闷棒紧接着就来了:重要的任务从来轮不到我们,我接手的都是些小工作。等到终于有机会接手重要任务了,我所感觉到的却又大多是平时接触不到的无奈与坎坷。这与我在大学里想象的生活有天壤之别,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

就这样继续了一段时间,但这时的我,在同事和领导眼里已经成了一个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愿干的人。难道我真的是他们所说的那样吗?我一度感到十分压抑。我想辞职,但又不甘心,在大学里我的成绩那么优秀,我的能力受到那么多老师甚至校长的肯定,为什么在工作中却处处碰壁?偶然一次我看到普希金的诗:“朋友啊,不要忧伤,生活本来是这样。”它犹如当头棒喝:我一直在责怪生活,其实该责怪的是我对生活的片面认识!就这样,我重新回到了现实,从虚幻的人生设想中惊醒过来,开始正视我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我开始明白,生活没有错,错的是我对生活的认识,单位也并没有太多的错,错的是我自己对工作的态度。人为何要那么傻呢,为什么不先主动做好一件事给别人看呢。我一直挑剔单位,而不是埋头干事,没有一点儿成绩,却又处处要求单位重视我,这怎么可能?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以自己的主动和成绩来赢得别人的信任。

不久,机会来了。一次,车间的镗床坏了,师傅们拆卸检查了很久没有发现问题,而我查阅相关资料,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逐步排除故障可能的原因,最终确定了故障的根本位置。虽然这次任务很正常,可领导知道了后却表扬了我。因为部里本来没有给我安排任务,我却表现得很主动。这是我进入部门一年多来,第一次受到表扬。心里的兴奋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明白:与其处处挑剔,不如主动做事。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在工作中主动出击,领导分配给我的每一个任务,即使是很小很琐碎的,我都会认真完成,争取做到最好。

我认为,工作态度我们要懂得转换: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从凡事挑剔到不找借口找方法; 从游离于单位外的自然人到自觉遵守单位规定的单位人。每次回忆这段经历,我都会想起比尔·盖茨写给大学生的11句格言,尤其是其中两条:

(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学会适应它。”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比尔·盖茨是改变世界的人,他将世界带入信息社会,但是,这样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却说要首先适应世界。这说明:你挑剔世界并没用,不管生活的波涛如何汹涌,你都先得跳到里面学会游泳。

(2)“这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他期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有所成就。” 这是比尔·盖茨对尊严的看法,在一次部门的讨论会上,大家对此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三个观点,十分恰当地概括了比尔·盖茨这句话的价值:第一个人说:“一个人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学生还是职场老手,对他个人而言,尊严占很大比重,但对公司而言,只有做出成就,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严。” 第二个人说:“强者用能力取胜,让别人给予他尊严;弱者需要别人在乎他、同情他、理解他的尊严。” 最后一个人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自己的尊严看得重要无比。但是,单位不会为你的尊严买单,只会为你做出的成就买单。”多一分主动,就多一份希望;先适应世界,才可以改变世界

偶然我读到湖南作家唐浩明写的《曾国藩》。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只把它当一本普通的书看。可越往下读,越觉得有意思,从中领悟到了不少职场的智慧。曾国藩38岁就位居要

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他苦练湘军,打仗取得了巨大胜利。可就在他做得最好的时候,也是他最失意的时候。皇上讨厌他,大臣排挤他,连他最好的朋友左宗棠也骂他虚伪。他一气之下回到了湖南老家,非常苦闷,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吐过血。这时候,在他弟弟的引荐下,他认识了一位老道士,老道士建议他细读《老子》、《庄子》。静心研读一遍之后,曾国藩深有感慨,总结出了一句话:“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所谓“大柔非柔”,是说一个柔和的人,并不代表柔弱。而“至刚无刚”,是指内在刚猛的人,并不需要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处理和别人关系时,一定要表现出柔和的一面,不要显得过于刚硬。从此,曾国藩一改以往咄咄逼人的态度,变得处处考虑别人的感受,处处考虑环境的影响。于是,他越走越顺,终于进入了的零阻力状态。

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一个误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而且有能力,理所当然就应该成功。但曾国藩的例子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你是一个好人,你有能力,并不代表着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找到了职场中从失败到成功的关键:不仅要做好工作本身,而且要懂得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如果眼中只有自己,不懂得处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就无法在职场中取得成功。“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现于事,义气示于人。”

(1)锐气藏于胸:人一定要有锐气,没有锐气就没有生命力。但是,运用锐气要有智慧,智慧就是“藏”,要把锐气藏在胸中。如果放在外面,咄咄逼人,不仅会伤别人,更容易伤自己,而藏起来,就能成为最大的生命力。

(2)和气浮于脸:跟人打交道,要学会一团和气。和气能使人更容易接纳你,为你打开更大的空间。“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量大还是气大。

(3)才气现于事:才气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体现在具体事情当中,只有将一件事情做好之后,才能真正体现你的价值。

(4)义气示于人:义气在这里有两层涵义。第一,我是一个为别人服务的人,第二,我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越大,你将来的发展空间就越大。读完《曾国藩》后,我明白了,在职场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和别人、和环境的关系。而要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不要“自以为义”。职场中人要时刻培养自己的谦卑心、谦恭心,要有时刻归零的心态。有了这个心态,才能去掉工作中的阻碍,才能在职场中越走越顺。

我们都曾像曾国藩一样走入了一个误区:我是好人,我有能力,我应该取得成功。但事实情况并不如此,你还要懂得处理与环境、与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这就像一个三角形,缺

一不可,否则就不稳定。仅仅做一个好人并不够,还必须有智慧,特别是要有处理好三方面关系的智慧,这样,你才能在职场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第四篇:通信职场十年感悟

通信职场十年感悟

看了本版很多职场人的经验之谈,有的属于纯传销式的忽悠(本人也参加过类似的老鼠会,很容易看出来);有的是借人之口;还有的是抱怨。人都有发表的欲望,我也谈谈。

在通信行业里混迹了十年,只做到部门的中层,不喜欢成功不成功来衡量价值(说这话的人都不成功,呵呵)。真正的价值是在其中体验的过程,关系、见识、经验、收入等等一切。这一切的组合是我十年的全部。其实,技术发展与否,学到什么知识并没什么意思,有意思的是人的成长。王小波说过,做一个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人,比成功更有趣。而有趣的关键是我们本身的感受。工作本身不重要,感受重要。

1.目标和意义

很多人都有抱怨:生活没有目标,事情没有意义。目标是什么,我问过很多人,不过有一种答案我很喜欢,生命的目标是什么,生命的目标不就是死亡吗?如果我们在晴朗的夜晚看星空,就有一种感受,宇宙眼中的我,如同我眼中的一粒尘埃一样没有意义。人类哪天消失了,海浪还是海浪,阳光还是阳光,地球也还是地球。所以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意义本身并不存在。意义是给人服务的,所以本来就不存在什么意义和目标,一切的目标都是消亡,或者热寂。很叔本华吧,那工作生活还有什么趣味呢?

过程,过程才是永恒。就如同虚无主义的人说的那样: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存在是以过程而存在的,因此,过程才有意义。记得我们在做一个咨询研究,做了很长时间,结果客户的需求消失了,感觉是白白花了大把的时间,怨言、悲伤、愤怒接踵而至。其实仔细一想,真正有价值的并非达到的目标,而是过程。过程中结识了朋友,过程中体会了工作,过程中有了大量情绪的体验。

过程最有趣。工作就是享受过程。生命的一切都是享受过程。

体会过程这个事挺难,因为大量的过程带来的感受都是担心、悲伤、愤怒、鄙视等等,感受这个过程恐怕不是享受吧。那就做你感觉有兴趣的事吧。

2.兴趣

职业规划里,拿“兴趣”忽悠人最冠冕堂皇,也似乎最得人心。

兴趣这样的忽悠不知道害了多少年轻有为有抱负的一代代。

注意,我并不是说兴趣本身害人,而是现在用“兴趣”做忽悠害人。

这里提几个问题:

1.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

2.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经常听说有程序员转学MBA读经济,最后还是回来做程序员的;他们说他们对经济学更感兴趣。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工作中读研究生换专业,说自己其实感兴趣的是B,不是原来的A。结果是发现做B也没兴趣,回来做A又不赶趟了。我本人也有过转专业做别的的念头,以为自己对那些感兴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a.想知道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

b.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c.拿兴趣说事往往是我们逃避工作现实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借口;

我有一个同事,属于高级程序员了,但他在开发完一个软件后,跟我提过他不想编程。可是他写起代码来十分投入,以至于忘我,从他的表情中能够看出他的兴趣还是代码,他所谓的“不想编程”可以翻译为“我需要休个假”。如果真的听他的,让他改方向去做市场忽悠客户,那恐怕对企业,对他个人,对客户都是灾难。

所以当对那些编程、优化、规划、工程乃至市场、销售、维护感到厌烦想换换的时候,想想真的是没兴趣吗?人就是这样,沉浸于其中,却不知道自己喜欢。我们被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因干扰的太厉害。

那怎么找自己的兴趣呢?

有人说我喜欢做医生,有人说我喜欢做老师,有人说我喜欢编程序,有人说我喜欢做销售„„,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兴趣。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这件事时,到底是以目的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

举个例子,如果说我想做程序员,是因为做这个行业能有稳定的收入,那就不是兴趣,因为这是目的导向。

而如果说做程序员只是很享受写几万行代码,并将代码实现的那种过程,享受那种连夜调试之后调通的感觉,那就是过程导向,这是真有兴趣。

所以,话又说到第一部分了,还是过程有意义。

回到开始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回顾一下我们的人生,从小时候开始,做哪些事是出于目的导向(比如:钱、讨好父母老师、逃避惩罚„„),而做哪些事是过程导向(完全沉浸在过程中),大约能找到兴趣点(就是你的G点,呵呵),它不应该是一个行业,而应该是某一行为。比如:跟人聊天、玩游戏、看书、打球、打牌、开车、旅游„„似乎里边没有工作耶?

别忙,还没找到G点呢,只是找到了我们的敏感区,真正HIGH的地方得继续挖掘。

回到开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为什么你对销售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网优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维护有兴趣?

你可能会回答:“这些狗工作,谁TM有兴趣了”

那我这么问:“为什么你对打麻将有兴趣?”你能回答上来吗?

说句老实话,四个人打麻将,都对打麻将感兴趣,但这四个人的“G点”可以完全不一样。没有几个人是为了赢钱地

A喜欢赢,每次他和了,他就会很爽。这是A,他喜欢“赢”。

B不是,B是个女孩子,打麻将时很爱说话:“张三家如何如何?李四家如何如何?”,他喜欢“关心”

C也不是,C总爱问为什么,他不在乎输赢,但他很想知道怎么输的,怎么赢的,他喜欢“钻研”

D也不是,D戴了一个1克拉的钻戒,她出牌很有意思,出牌时要用左手甩一下再打牌,要让别人知道她戴了那东西,他喜欢“炫耀”。

所以,同样感兴趣的事物,原因可以完全不一样,你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个原因是从小就会有的,是天生的,这是我们兴趣的“G点”。

所以,有人说,我不想做网优,我喜欢做销售,那是没找到兴趣所在。如果你喜欢“炫耀”,做网优一样可以炫耀,炫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现在的社会给你好大的平台让你炫耀呢。(这里没有任何褒义贬义之分,一切兴趣都是中性的)

当然,有的行当也确实需要特殊兴趣的人,如果找一个爱“钻研”的做销售,他可能拿不下单,不过或许他会研究出一套销售模型,让那些爱“关心”的人更方便去拿单。

这是一个逻辑过程,遵循它你总能找到个把“兴趣”的。想想工作中做哪些事是完全不追求目的,只是享受过程的,哪怕短短的一瞬,不觉得很HIGH吗?然后深入挖掘一下,就找到了。

另外,擅长和喜欢往往是一致的,因为喜欢就会一直做,做多了自然擅长。恐怕只有中国这种恶心的教育会造出擅长弹琴,但绝对不喜欢弹的人。

PS,那天有人问我,为啥有的人五音不全,还特喜欢唱歌呢?我说,你看他是更喜欢唱歌还是更喜欢发泄呢?他是喜欢一个人唱还是喜欢一堆人一起时唱呢?他喜欢唱那种歌,摇滚还是抒情呢?„„喜欢唱歌跟音乐有时一点关系都没有。

3.目标

前几天看了《挪威的森林》,里边有一句话讲的很哲理:”死不是生的对立,死是生的一部分。“

在一开始已经说过了,一切事物的目标都是消亡,生命的目标是死亡,真正有意义的是过程,那职业规划为什么还要谈目标呢?

a。目标不是过程的对立,目标是过程的一部分。

b。过程是战略层面,目标是战术层面。

所以,之前对终极目标做了一番打击之后,现在还得搬回来。因为树立目标是人的本能,在心理学有个词能说明这种本能,叫“动机”。

享受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动机。同时,仔细的分析你所享受的过程,你会发现,你享受的还是由你的行为产生过程后所发生的反馈。这种预期的反馈就是目标。我们说追求过程是追求反馈,而我们真实确定的目标包括了内心的反馈和外界的反馈。

举个例子,我写这篇BBS,这对我个人而言很享受过程,我的兴趣在于“表达”和“炫耀”(再次注明,个人兴趣无所谓好坏,炫耀这个词是中性词)。那我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

1.把我心里要说的完整的表达出来。

2.得到读者的反馈。(这里再注明,对于纯喜欢表达的人而言,正反馈、负反馈都能带来兴奋;)

好了,这里有两个目标,其实我们做的每个工作都至少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工作本身的目标状态,一个是后边的反馈(或者叫影响),当然还可能有给我们的好处(比如:挣到钱)。

是后边那些反馈,那些持续不断的反馈让我们很HIGH。因此,我们享受过程,实际是享受过程当中很多小目标的达成以及所出现的反馈。

那么职业目标是什么,职业目标就是享受过程中一系列小目标和小反馈的集合。如果你很喜欢赢,那追求事业的成功完全可以做职业目标。想赢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什么专业,只要能赢,那就会很HIGH。

但如果你的G点根本就不是赢呢,比如是“完美”。那职业目标就可能是:自己做一桌子无可挑剔的满汉全席(这个提法其实属于愿景),或者,将一个重病患者完全治好,至于别人能否做成能否做的更强,没有关系。对吧。

所以,成功学的问题在于,它把我们所有的人当成了只有一种兴趣,只有一个地方有G点。

我必须强调,成功学的干扰太过强大,我看到很多对我的回复都并不是完全是对我写的内容感兴趣,而是对我的岗位和职业感兴趣。

我记得在面试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设想一下10年后的你”,这就是一个目标题。

或者说,这是一个愿景目标题。那些能很清晰的回答问题的人,一般都会在录取候选人中。

如果你想象不出10年后你所希望看到的你,那么就没有真正的目标集。

对于想进行职业规划的新手来说,这就是一个作业。想象一下10年后的你,描述一个景致,你在做什么,周围什么环境,你什么感觉,越细致越好。

之后,目标自然建立而成,就是把你在10年后达到这个状态抽象一下啊。

再次强调,这绝对不是成功学,你所希望10年后的你绝对不一定是作老板,或者做领导,很有可能是:提出一个有趣的软件架构,最终实现成软件;或者,在各个经理面前讲述产品,直接影响客户;或者,当网络出问题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又或者,生一堆孩子,看他们快乐的学走路,学说话;„„

以上是我对职业目标的看法。

过程是一个个小目标达成后的反馈。

目标就是一个个小目标的集合。

目标之前得有个愿景,它是你希望看到的一幅图。

4.担忧

在C114待了很多年,在论坛里边的文章背后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就是“情绪”。

情绪是能量的流动,心理学家将情绪分成了几大类,大约是: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羞愧、厌恶、释怀、惊奇、无聊。其余的情绪都是以上几类的组合,或者程度的不同。

如果你多看几篇C114的文章,你会发现里边最主要的情绪是“恐惧”,有的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但根源还是恐惧。

“我担心„„”

“天天做维护,怎么办啊?”

“„„出路在哪里?”

“„„会不会有前途?”

这是C114里经常出现的句子。

担心,担忧,恐惧,很容易体会到。

在通信行里干这么些年,我也常常恐惧,担心项目做完了没的做,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完全生疏的工作(比如,从做规划转到做市场,转到做测试,转到做管理,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全新的),担心难以和某些同事相处,担心客户不满意,担心项目做失败了,„„很多担心。

后来,读了一本书《心灵的七种兵器》,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推荐大家都看看(绝对不是做广告,武志红确实写出了一些***)。

那些在C114表达担心的朋友们,他们希望有人就某个事给个方法。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这是你的情绪,事情的方法解决不了情绪。所以给方法不能解除担忧,方法是后边的步骤。

我们说要战胜恐惧,但恐惧本来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打败恐惧就是打败自己。所以战胜恐惧,只是把恐惧藏在了心里,等它以后长大了,会更狂暴的吞噬自己。

那怎么办?《心灵的七种兵器》给了一个招,就是体验恐惧,沉浸在恐惧之中,这样你就会发现恐惧的原因,这种情绪就自然被接受。不信你试试。

我们总说,我们担心什么,担心做这行没出路,担心在这个企业钱少,担心做这事会失败,担心后边跟着另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我该怎么办?”

一问自己该怎么办,那就是感觉自己搞不定了,不是搞不定事,就是搞不定人。那什么是搞定呢?

搞定就是控制。所以,很多话都可以翻译的,先翻译成“我担心A发生”,再翻译成“一旦A发生,我担心我控制不了”。

恐惧来源于控制。可是真正的控制是不存在的,你一旦想控制了,就是制造了一个分裂。就自然会陷入恐惧。实际上,战胜恐惧本身,也是一种控制。

放弃控制吧。

放弃控制很难,有这么几个步骤:

首先,是接受,接受你的一切情绪,接受恐惧,接受控制。

之后,是专注,专注于你所担心的工作。比如,担心开车出事故,那就专注的开车。

然后,是信任,如果是对人的恐惧,多给他一些信任。

信任,是团队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PS,在《心灵七种兵器》里边,作者提到,恐惧提醒你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者愤怒,也许该是重新检视一下生活的排序了。

从基层拼到主管层比的是责任心,执行力。

从主管层拼到中层比的是机遇人脉和综合素质。

从中层拼到高层比的是眼光和胆略和自信。

[Next Page]

在工作中,管理团队过程中,往往神一样的对手或是目标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猪一样的队友。

10年成为中层,在国企里,应该算快的了,就算是在外企,这也绝对不算慢的。根据调查,50%的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场人,在退休前,都可以混到一个manager的头衔,问题是有的人用5年,有的人用10年,有的人用30年的时间,用更快速度上去的人,可以有更多机会和时间去积累更高的跳跃所需要的资源,人脉。

如果很多朋友还是关心升到什么岗,有什么头衔的话。我感觉挺失落的,我一直强调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即便从成功学角度来说,这个岗位也是玻璃天花板了。那怎么办?成功学害人,它只能逼着人一次次向上爬,而得不到真正的快乐。我只是想表达一下如何去体验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迷失在岗位与头衔的幻觉中。

没有猪一样的队友,只有我们看他们的角度。看过苏东坡跟佛印的故事吗?苏东坡眼里的佛印是坨大便,那他自己也是;佛印眼里的苏东坡是佛,那佛印自己也是。他刚来的时候能力不行是他的责任,但是过几年他还不能成长,那就是团队负责人的责任了。

不过确实,有的团队成员早年的经历造成了他现在的人际关系很差。有时我也挺烦的,真的做到心胸宽广很难。

在写下一节之前,先对第3节目标做一增补。

关于目标,有点话还没说完,但确实是工作这些年总见到的一个现象,我定义叫目标转移,心理学称为“执着”。这个现象导致了多少人不能释怀,不能快乐。而又有多少人似乎还沉在其中不知道原委。

增补的就是这样一个略带荤的笑话:飞机失事,幸存一个男人落到了大沙漠,他很绝望。所幸不远处有个绿洲,有水有食物,大快朵颐之后就是保暖思淫欲了。结果没的做,正好一只母骆驼来到这个绿洲。于是他就想从后边上,结果够不着,于是他就堆小沙丘,站在沙丘上上。但是每当他要碰,那个母骆驼就往前窜一下,搞的他还得堆沙丘,再爬上去,但骆驼还是不配合。就这样绿洲周围出现了一连串沙丘。

这时又一架飞机失事了,掉下一个美女,他看见了。赶紧过去,人工呼吸,带她来绿洲吃喝,美女非常高兴,身子躺在绿洲上娇媚的说:“哥,我愿为你做任何事,任何事!”这哥们马上正色道:“去,帮我把骆驼扶住。”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骆驼,我们又堆了多少沙丘

5.学习

到这节了就该谈谈具体操作的东西了,那些不喜欢看虚头八脑的忽悠的可以看看。

有本书叫《第五项修炼》,里边提到了学习型组织。于是中国的老板们就蜂拥的把自己的企业搞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里说的无非就是几条,企业和员工的愿景一致;员工改变心智,空杯,形成团队学习;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系统思考。国企里搞这个比较有水平的华为算一个。我所体会的学习还跟这个学习型组织不太一样。

角度

很多人跟我抱怨,“干这个项目什么都学不到”。估计不少人有这个感觉,我们做的很多工作在熟悉了之后就是惯性操作了,似乎什么都学不到了。常常我也困惑于此。多数情况并不是事情本身的原因,而是我们看它的角度太定势了。举个通信的例子,比如说网络优化,网优靠的是经验,做过两年的人就有经验了,这时就会烦,又老出差,就会觉得没得学了,觉得是不是要转管理或销售了。其实如果你真的对“观察”和“钻研”感兴趣,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把网优经验积累起来,然后形成一个文档或者开发一个软件,甚至可以写书。有本书叫《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就是搞网优的人写的,挺有料的。再比如说,网优会经常出差,看各种设备,各种环境,各种机房。如果你爱好摄影,可以把整个环境、设备、机房、天线全部拍下来,也许会很有用。还有有意思的,网优中很多小改动都可以形成知识产权,华为那么多知识产权,好多就是网优出来的。你一年写5个知识产权,三年以后试试找工作,薪水不会太低。这些都是学习。(呵呵,把好多招都告诉各位了,我自己就没得玩了)再比如开协调会,或者评审会,里边可学的东西多了。牛人都怎么表达的?他们什么表情,强调什么?怎么写的PPT?老学老学,你就会这么牛。所以学习就是对事物多角度的看待,翻过来掉过去观察,然后总能找到可以学的地方。

另外,学习是两个字组成,学是模仿,习是练习。我们罪恶的教育制度让我们学的太多,习的太少。那种填鸭式教育都是模仿。甚至有教数学的老师让学生回去背解题步骤的荒谬事情。所以有的学生上学时分挺高,到了工作里就坏菜了。教育体系的原因。以后有小孩别太关心他的成绩,关心关心他喜欢什么,然后好好培养才是正果。你看工作当中,全是靠熟练,因为工作要讲效率。同样一个活,别人干一星期,你干两天,那你给企业创造的就多,日久天长,你拿的自然就多。那你靠什么就干两天啊,靠熟练。熟练就是习来的。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时间堆出来的。那怎么堆时间呢,第2节不是说了吗?找兴趣点。没任何兴趣点的堆时间肯定很没意思。那兴趣点做习,那肯定越来越强,这就是你的强项,以后就靠它吃饭。“那弱项怎么办,怎么通过学习来补上?”总有朋友问这个问题,并佐以木桶原理来辩解,说短板决定木桶的装载。什么原理都有个范围,木桶原理可不是用在个人成长上地。在个人成长上是完全相反。尽最大可能加长你的长板,短板就别考虑了。

沟通

不论你做什么,沟通都要学。你没发现那些个沟通好的人都活的很滋润。那些个喜欢沟通的人都很自在。这个社会是人群社会,而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人不是大老虎,大老虎可以独来独往。人不行,打从猩猩那会就是群居动物了。既然是群居动物,那就必须得沟通。所以人天生就要沟通。那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沟通,喜欢一个人搞呢?个人感觉是小时候体验过什么了,就是受什么刺激了。否则人人都会沟通,你要是出国发现美国人就都爱沟通,爱表达。所以在中国混比在美国混容易,在中国你会沟通,那你很容易挣的多。在美国人人都会,没招了吧?还是得强调,沟通跟你的性格没关系,不是非得外向的人才沟通好,内向的人就不行。也不是说沟通就是忽悠。做销售的基本功是沟通吧,但你发现没有那些真正销售做的好的人,其实说话并不多,也不见得性格就外向。还是那句话,别被成功学忽悠了。内向有内向的优势,内向说明你更在乎自己的感受,道家讲真正牛的人都比较内敛,庄子讲过呆若木鸡的故事就这意思。你看比尔盖茨的面相,是不是挺内敛的。

它山之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话用在工作里简直就是速成武功秘籍。现在学科都是综合学科。专精于一处、而臻极致的人肯定能活的不错。但是还一种人也很滋润,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来自其他行业,而且是一用就灵,至少是客户满意。这就是它山之石。记得C114有个爱立信的兄弟写诗写的好的,他就说他是做通信里边写诗写的最好的,同时是写诗的里边最懂通信的。两边吃的开。

所以该学的多了,学不过来。

第五篇:职场感悟

准备写点什么,纪念这个对于我的职业生涯来说,理想幻灭而又重生的时刻,应该最适合吧:)

故事还是要从头说起。

我大学毕业后原本在一家大型国企,那时候单位效益不好,工资低,我又属于那种不安分的人,所以去了半年就辞职了。

现在想想,如果你不能承受未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永远存在的),特别是35岁以后职业发展的空前挑战,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拿一辈子的低工资还是不错的。可惜对于那时候20岁出头的我来说,哪里看得到那么远。

外面的世界固然有很多机会、精彩,但是会有更多风险、挫折,一旦出来后如果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独立坚强的人,你不能不断的去学习去成长,那你就要面临有一天被残酷淘汰的命运。

以前我想自己会在40岁退休,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窘境可能会提早到35岁。年轻的大学生们苦于没有工作经验找不到工作,我们这些工作了一些年头的人又何尝不担心自己的位置会被那些资历浅、但薪资也低的新人顶上。而一份工作是你想好好珍惜就能长久干下去的吗。大家看看我的经历就知道了。

不过,即使时光倒流,我想我还是会这么做的。现在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即使是在国营、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机关,人的命运也会随着国家政策,经济改革等等宏观的以及家长里短、芝麻绿豆等等微观的因素起起伏伏,如果你不是那么麻木,自然会感受到人的渺小,所谓要追求和谐的社会,自然有诸多动荡,我们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至少要最大限度的成为自己人生之船的舵手,从职业发展的角度,那只有做一个有价值而且不断增值的人,才是唯一安生立命的根本。

早一点,走出国营单位那样的“舒适区”,早一点认识职场起伏的真谛,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至少,我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吧。

从国营单位出来后,我去了一家伪外企。

为什么说是伪外企,首先这是一家香港的公司,应该还是合资的;其次在这家公司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根本没有什么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连入职培训都没有,当然早几年,人力资源的发展是很有限的;第三是最重要的,从我进这个公司起,这个公司就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几次裁员,几次缩小经营规模,最后还是逃脱不了关门大吉的命运。

其实公司的知名度、品牌、工作环境等等外在都是不错的,我当初也是被这个所蒙蔽,觉得自己能进入这样一家公司非常幸运。那时候我的工作很轻松,做文职,也就是接接电话、收发传真、打打文件等等,薪资也还不错。

现在回想起来,这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因为最初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我几乎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环境中舒适惯了,我已经忘记了充电学习自我增值,能做会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去一些好公司,人家觉得你有几年的工作经历了,那么在行政方面或者hr方面应该是非常专业了,结果一了解居然做的都是基础的初级工作,自然不会给你机会;而那些认同你的个人素质的公司,往往又很小,薪资给的很低,自己又无法接受。那段时间我也去过几个公司上班,最长的干一个月,最短的几天,真是非常苦闷彷徨,才发现这世上歪(读二声)公司太多,要找一个稳定有发展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靠自己的实力,也要靠机遇。

那时候的我,即没有什么危机感,也没什么追求,整个人都是懵懂的。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我也是自己从事了HR这个工作以后才有所认识。如果当初,我能像现在的这些应届生加入公司时,就接受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的话,也许就不会蹉跎那些最值得珍惜的岁月;如果那时候知道怎么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就不会去伪外资,也许今天,自己的发展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说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普及一下关于择业的基础,希望对各位职场人士有所帮助:)

我们找工作一般考虑哪些因素,大部分人肯定是关心薪资福利等等,上班地址是否离住家很近,也是求职者特别在意的问题。

从一个HR的角度,我会建议,大家第一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这需要你去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而非只是表面的现象。我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例子,记得第一次去那家伪外资面试的时候,被豪华的办公环境唬得别提多激动,地点也在繁华的市中心,可惜对我的职业发展来说,却毫无帮助。

至于收集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如今发达的互联网,百度一下,在整个业内是什么行情,还有如果你有熟人在那家企业的话,问一问也不错,现在很多好的企业都会充分利用内部招聘这个渠道。另外就是在面试的时候,不过我要特别强调一下,现在的网络人可能信息很发达了,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我说的这个道理,对企业发展潜力特别关心,但却不分场合。实际上,你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在问你还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可能是2层意思:

第一、一种礼貌,你大老远的来了,总不能只是他问你答吧,那这个时候请千万不要贸然问企业的发展问题,这只能暴露你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一般的企业,在网上都能查点信息出来的,在还没有对你有初步录用意向的时候,面试官是没有精力来给你诸多废话的,无非又把在招聘广告中的已经说明的情况又给你重复一遍而已。这个时候最好把提问环节也作为展示自我的机会,不过这个就仁者见仁了。

我要说的重点是千万别在这个环节问关于企业发展的问题。实际上,面试官有录用意向的话,特别是中小企业,会主动介绍公司的一些更深入的情况来吸引你。记得有一次一个应届生请我介绍一下公司总经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虽然知道他是想借此问题了解一下企业的经营风格,心中还是觉得此人有些天真和理论,只得简单讲了一些表面话就结束面试。

第二种情况是已经有了初步的录用意向,那你提问也要注意方法。公司层面,我已经说了,多从网络和熟人处收集。如果与你面谈的是你未来的上司,多了解你今后所要加入的团队(部门),你自己的职位的工作内容,也就是你今后的小环境会比较务实,而且如果你的上司比较开放和健谈,他自然会把一些大环境的情况讲给你听。如果与你面谈的是HR,你可以请他介绍一下公司,一般规范的公司在有录用意向以后都会主动介绍的,一般涉及企业介绍、薪资、培训、绩效等内容。

还有一个途径是通过第三方,比如猎头公司,这次我又要面临职业转换,在有意向的几家公司里面做选择,就是参考了一些咨询公司朋友的意见,这是后话,后面再详细说。

总之,企业的发展前景,或者通俗点说,效益是最最重要的。现在整个大环境都不好,每年新开多少公司,就要垮掉更多公司,如果你不幸加入一家未来会关门大吉的公司,那绝对是你职业生涯发展的一大损失。所以说特别是年轻的充满理想的应届毕业生们,别先考虑企业的文化、管理水平,那些虽然重要但是绝对没有企业的经营发展重要,而一个能够经营起走的企业,不一定是你理想中的企业。如果你进不了世界500强,也进不了中国500强那些所谓的大企业、好公司,就不要把企业文化看那么重。他能活多久才最重要。

现在很多人找工作一般看能不能马上签订劳动合同,提供五险一金,这个办法还是比较可行,能够这么操作的企业相对能规范一些。另外可以了解一下公司的员工活动、培训机会多不多,一般比较重视这方面的企业效益都还不错,因为一般如果企业的效益出现滑坡的时候,往往第一个缩减的就是关于培训方面的经费。

虽然我说了这么多,最后我还是想说找公司还是看机遇,也许你今天去的这个公司,一切还不错,行业不错,效益不错,明天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所以公司能够经营的下去的,就不要抱怨了,哪个企业没有问题,关键你能沉下心来,做出成绩,走进骨干层,但是企业效益不行了,你就必须从头开始。

——试用月薪800元,重新开始我的职业发展。

后面我终于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一家IT企业,做HR主管,不过是从试用月薪800元开始的。

那时候我虽然已经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月薪也能拿到2000多元,但经过前面的坎坎坷坷,终于明白一份好的工作不仅仅是工作环境优良,而自己的水平一开始就开价不低于2000元能选择的机会太少,我终于放低了自己,找工作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工资这个大家最最重视的要素。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正是这个选择,让我重新拓宽了自己的职业发展,阴错阳差,我居然找到一份不错的职业,就是现在非常时髦的HR,即人力资源,也就是过去的人事。

当时自己在HR方面其实并不太专业,就是做事务性工作,比如招人、买社保、造工资表等,在很多公司比如我之前的那家伪外企,都不是很重视,交给文员做就好了。

好在我在学校以及前面的单位,在组织活动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文章也写得还过得去,最重要的是,这是我老板后来亲口告诉我的,他觉得我找工作居然不谈工资,更注重职业发展,应该是一个眼光远一点的人;虽然没什么专业度,但对HR这个职业充满了热情,应该能够培养;所以他才决定把这个机会给我这个有工作经历却没有工作经验的人。

我是到公司报到第一天才知道自己拿多少工资的,当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不过我也被告知转正之后,我的工资不低于2500,心里稍微平衡了一些。有些公司就是如此,不愿意在试用期多投入一分,老板永远就是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不然企业如何发展,当然这是二流企业的想法,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去那些所谓的一流企业,倒不如在这二、三、四流的企业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所以如果你在面试的时候遇到这种试用与转正薪资差距很大的公司时,一定要好好考虑,也不排除那种不诚信的企业,但也许是一个机会,虽然不是最佳的机会,那种明文规定试用工资为转正工资80%的企业会更规范一些,不过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试用期环节设置一些程序,进行一些转化来降低用人风险与成本,比如实习生制度、培训生制度等等。到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已经明文规定试用工资不能低于转正工资的80%,但我想,企业也一定会想出更多的方法来对应。

我的老板曾经跟我说过,做老板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人,不以追求利益为原则,是无法带领这个企业经受残酷的市场竞争的。而我比别人更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因为我很不幸又去了一家工作三年后又即将面临解体的公司,在企业最原始的生存阶段,资方也就是老板所暴露的本性,确实是需要你用坚强的毅力去面对的。我们还不是最糟糕的,我的境遇在别人看来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这边一说要找出路,就有几家公司主动找你,但即使这样,伤害还是存在的,只能说,人总是要向前看的,时间会抚平一切。比如联想所谓家文化的解体,你不是那被裁员的一分子,你就不能明白那种为留下来的大多数人的生存而牺牲自己的苦涩,而我,上个月还在抚慰因业务萎缩被裁掉的同事,帮助他们找工作,这个月,我不得不自己寻找出路。

本来想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但是写此帖的初衷,正是这种昨天裁人今天被裁的痛,所以写着写着,情绪难免激动,各位包涵吧:)

进这家公司是2004年,当时我就通过互联网了解了HR这个专业确实比较有前景,如今自己虽面临裁员,却能在一周的时间就收到3个不错的录用意向就是证明,这三家企业都不是我自己投简历找的,有同行推荐的,也有知道我这个人找到我的,稍微能抚慰一下我的心情:)只是又要重新开始,我真是百感交集。

去年,公司就已经出现败像,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培训经费被一压再压。我04年加入公司的时候,正是公司效益最好的时候,动不动公司全体人员外出拓展培训、春天踏青、秋天爬山、过年开年会、平常的打球、吃饭、娱乐活动也不少,骨干层也有很多外出培训的机会。

同时,人员的流动也变大了,以前的员工在这里工作少则3、5年,多则10年以上,但忽然一些有门路的人就自己找出路走了,公司为了发展,成立了新的项目,以前能够支撑公司的项目的上游资源瓦解了,这就是企业走下坡路的根本原因,但新项目的人来来去去,始终连最基本的团队都没有打造起来。

虽然当时我就有不错的机会,但想到公司对自己的培养,自己和老板所建立的默契,做HR是一定要和资方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的,也就没有为自己做过多打算,仍然希望企业好起来(其实对企业的忠诚,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增值的地方),老板也很认可我的做法,给我升职加薪。不过这根本的原因并不是我的忠诚,而是我的价值。

在企业业务出现变化的时候,HR的位置还是很微妙的,也可以说是企业稳定的风向标吧。所以你去一家企业应聘,问问他的hr都工作了多长时间,如果连3年都没有(除非是新设的职位,这2年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是个公司,就要设个hr岗位),你就要考虑一下,了,特别是那些几个月就要换个HR的,管理上肯定有很多问题。当然我也说过,这样的公司不一定经营有问题,对于非一流的企业来说,经营才是根本,管理是滞后的,所以在经营前景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建议你再来考虑管理的问题。

公司出现业务滑坡的时候,对我反而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在我当初加入公司的时候,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就做得较好,或者说比较务实吧。

首先企业有完整的薪资和考核体系,也比较重视培训,我加入公司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定当年的培训计划。最初招聘工作比较少,因为员工一般都不流动。我加入公司是因为HR主管是新设置的职位。虽然试用薪资很低,但是录用你的时候都会跟你沟通好,实际上是做到以岗定薪的,支撑这个薪资的就是岗位评价体系和薪酬制度,你拿多少,是根据你的职位对企业的贡献值的大小来决定的,当然岗位评价是个相对专业的东西,我只是想说,你到一个管理规范的公司,薪资谈判的弹性比较小,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标准,多少级多少档,而那些由老板高兴给你发多少工资的企业在管理上会比较欠缺,但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就我知道的,一家房地产小公司的总助,05年毕业的,年薪已经超过10万,这在我所在的城市,这个收入还是很高的,他实际反而是占了老板不懂HR管理的便宜,当然跟行业也有关系,目前来看,房地产确实是起薪比较高的行业,不过这个总助当初应聘这家公司的时候,因为是应届生也是从几百块开始的。

补充一下,我现在这家是民营企业,其实在外企呆过的,应该了解去民营企业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为外企不管怎么样,稍微规范一点的在制度和流程方面都比较健全。你去了,只要做好你的本份,好好发挥这个稳健运作的机器上的某一个“螺丝钉”的作用,你就能够生存发展。

外企只是门槛高些(比如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比较高,比如你是不是一流大学毕业的,是不是本科,现在很多跨国公司如果招聘技术类的应届生甚至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因为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特别是健全的人员培养机制,好的外企更喜欢招聘白纸一张的应届生,相比于你的经验和专业度,外企更看重你是否符合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而外企的高级职位往往是由内部人员晋升上去的。当然外企也会挖人,但相对来说都是同一级别的企业之间的人员相互流动,这些被猎的人,应该是站在企业的肩膀上走到了业内顶尖高度的人,也可以说,他们的所谓成功,是企业还非个人决定的。其实现在,一些国内的企业也在逐步规范起来,不一定是外企,好的国企、民企等都是这样选人、育人的。

所以说,你去好的企业基本上只有一个机会,就是当你刚刚毕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可以薪水不高,但是一定要专业对口,尽量去那些管理规范的企业,强调一下,在经营水平良好的前提下,这样才能给你的职业发展开个好头。

我在面试的时候遇到过一些有过几个月工作经验就开始跳槽的应届生,在过去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训练,连最基本的积极心态、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没有;又或者那些机关、事业单位出来的,把自己看的很高,出来无非是不喜欢单位上人浮于事,复杂的人际关系,确不知道自己也沾染了很多坏习气,诸多抱怨,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职业前景的,能够去的,也无非是和自己本性差不多的公司而已。

当然我说的是常规情况,如果你有什么很硬的关系,你想去哪里都是可以的。比如我一个大学同学,老爸是省委组织部的,毕业当然就分到省政府机关工作,一个高中同学,家里是宣传系统的,毕业就分到电视台......以前看待这个很消极,现在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如果你有这样的资本,还是要好好运用的,当然前提是你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实力,比如我那两个同学自身条件也很不错,那这样的人际关系就如同如虎添翼;如果自己不怎么样,那就是大家痛苦。其实在哪里没有后门这回事呢,就是外企,同样条件的2个人,也会先录用有背景的,甚至虚设职位,安置那些政府要员、金融系统关键人物的亲戚。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靠自己的,就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些不平等的事情上,天下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应该关注如何改善自己,首先是知道一个好的企业,他需要的人是具备哪些条件的人,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至于人脉,也是从无到有自己努力去经营的。

越说越远了:)如果是写商务文件,我想我会准备清晰的提纲,罗列一堆的术语,在字里行间充分展示我的思维能力和文字造诣,当然最终要解决工作上的某个问题,完成老板交代的某项任务。现实的职场却非如此。

当然我并非要说职场的人心纠葛,尔虞我诈。我更愿意从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职场中人并非人性本恶,只不过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组织,资源有限,利益当前,谁都想为自己打算而已。

一个企业,不管大小,都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最上面的资方,老板,他们掌握着绝对的生杀大权(强调:是指对我们的职业发展)。在一个企业,如果你和最上层出现了分歧,特别是中层,如果你不能领悟和执行上层的方针,那你必然止步不前甚至前途尽毁。

再民主的企业,老板还是喜欢听话的人,中国从小农经济步入文明社会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仍然是民主集中制。而所谓民主,不过是一些表面工作,走走形式,最后拍板定案的还是真正掌握着权力的人。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做HR的,常做的工作就是制定公司的某项制度。我发现很多同行非常喜欢参考经典的范本,借鉴标杆的经验,收集员工的意见,最后出台一个自以为非常不错的制度,却被要求一改再改,甚至被指责过于理论,不熟悉企业的情况。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工作程序大错特错!我一般写制度一定会首先征求老板的意见,虽然他不会关注细节,但是在大的方向和原则上,总会给我一些意见,这个沟通做好以后,即使行文不够严谨、布局不够周密,也只会略微修改就通过。为什么呢,因为我始终明白,自己只是个代笔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始终是上面,不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管理者,也不是占企业大多数的员工。

所以说,你在人家的地盘上打工,就得遵守别人的规矩,你有些才能、有些能力、有些成绩,都是这个企业给你的,把你扶上来当个官,是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团结下面的人,执行上面的意思。如果你把方向搞反了,倾听民意多了,跟着下属一起向上抱怨目标太高、资源有限、市场动荡......那你就死定了。

老板、股东拿出钱来投资,是希望得到最大的回报率,而非做慈善事业、开培训学校,他并不想听你的诸多客观主观的原因,他开给你比别人高的工资,就是要你克服一切困难,维护资方的最大利益。

相信我,如果你想在这里好好呆着,平步青云,能力还是次要的,这种“企业利益、股东利益”第一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和利益当前为自己打算并不矛盾,因为锅里有碗里才有)。当然老板能把公司开起走,也都有他的过人之处,不会瞎指挥,当然老板也非完人,在战略上指挥失误也是可能的,不过遇到这种情况,建议你多提客观数据,多个解决方案,千万别提什么意见做什么是非判断,更不能因为不认同就不执行,要知道,你不做也许还有一大堆的人排队等着做。总之,不要做这种时刻的牺牲品。老板可以给你的任何东西,地位、高薪、信任、荣誉......都可以在一夜之间收回。

在大家熟知的企业中,我非常喜欢华为,虽然华为的狼文化引来诸多争议,但我觉得他至少是一个真诚的企业,没有粉饰,企业的根本就是为了赚钱,企业赚钱的根本就是人力资源的最大开发。他也是一个强的企业,所以只要你能承载他对你的要求,你就有机会。

在面试中,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华为出来的人,他很牛,告诉我他是华为出来的,但他痛恨华为,他说他现在拿在华为挣得钱给自己治病。就这两句,我只能判断他是华为的淘汰者。一个无知和矛盾的人,既然华为已成过去,要重新开始,就不要仍然把这个作为资本。华为员工的工作强度确实比较高,但如果强度不高,企业又如何迅猛发展,企业不做强做大又如何发高薪?全国人民都知道那是一个累人的工作,你与其抱怨不如好好锻炼身体,诸不知,如今的竞争除了IQ、EQ的竞争,也是需要一个好身体的。

所谓做员工,这个面试者是第一失败的类型,既然已离开或者说被淘汰,那就潇洒放下,好汉不提当年勇,按你的观念去寻找一个平和的环境,落水的凤凰不如鸡,这时候把自己放低点,至少还能找到许多小池塘,如此心态,大池塘你呆不了,小庙门也不敢供奉,我相信如果他自己不改变,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一定会很尴尬。

还有一种失败,就是对现在所呆的企业充满抱怨,想出去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得人。知道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吗,因为爱抱怨的人是所有企业最不喜欢的员工类型。这种人最根本的思路就错了,遇到问题往往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都是别人的不是,如同一杯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无法再接受任何新事物,只会发牢骚。

一个人可以现在还很糟糕,比如学历不高,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经过职业化的训练......但如果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去改变,你的未来依然有机会变好,但如果你已经是永远期待你的周围发生变化的人,那你就彻底完蛋了,你只能庆幸自己所处的环境还很落后,没有引进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否则第一个淘汰的人就是你。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外企,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去过一家真正好的外企,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外企强调企业价值观,制度和流程一般都比较规范,一旦你适应这样的环境,你即成为被某种文化塑造的某个机器零件,缺乏根本的生存能力。

在离开那家伪外企之后那段动荡的日子里。我实际上去过2家外企,还都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如果你去过,你就知道,世界500强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好的企业,其实在经营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只不过是你适合的一个地方而已,你在这里如鱼得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被企业的外在所迷惑,津津计较薪资福利,甚至为一些根本对职业发展毫无意义的因素放弃了大好机会。

过去的我也不例外,一路走来,才发现浪费太多的时间,所以我想在这里多跟大家说几句我的感悟,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吧:)

感悟一:人贵自知。

时下流行的面试经里常常鼓励大家要充满自信。我却认为自知更重要。规范的企业,受过训练的面试官,自然会通过科学的面试程序来判断你是否适合你应聘的职位。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帮助你消除紧张,展示真我,所以如果你面试的时候遇到那种特别让你舒服,愿意袒露心声的面试官,千万不要搞什么小动作,网上那些面试技巧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是那些咄咄逼人的,让你不满意的面试官,一般不是工作经历尚浅,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甄选工作的意义,就是缺乏专业的训练。

最初做HR的时候,我也挺菜的,不过我倒是不会对面试者不礼貌,主要是运用各种测评手段和面试方法,甚至在一次集体面试中,我一个人面多个人的时候,被戏称为“绝对挑战”。其实面试中,企业的目的只是为了找的合适的人而已,而作为应聘者的你,也一定要明白,你是为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光是外在条件让你满意,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可以胜任,可以有所成长。所以了解自己,真实地表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人喜欢包装简历甚至造假,或者不是很重视自己的工作经历,在现在的单位留下不良的业绩记录甚至不诚信的表现。诸不知,这些行为统统会让你失去进入好的企业的机会。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环节运用专业的人,科学的甄别方法,尤其是背景调查这种方式,基本上可以把你的过去查的一清二楚。

现在不努力工作,没有专业,没有积累,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今后一定会努力找工作,且总是找不到好工作。

人贵自知主要的意思就是要知道自己几金几两,对不符合条件的职位,固然他是你神往的,也不要祈望奇迹发生,浪费自己的时间。

你去应聘,一定要会看招聘广告,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搞笑,再没文化,招聘广告我还是看得懂3。诸不知,我每天处理大量的垃圾简历就是拜看不懂或者根本不看广告的人所赐,这群人中,尤以大学应届生,在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教师)工作较长时间的人为主。

如今互联网也太发达,网络招聘很流行,所以很多人只要觉得自己貌似喜欢这个工作,这个企业是自己向往的,薪资很高,等等,就立刻发个简历过去,结果往往毫无回音,还很纳闷,我怎么一个面试的电话都没有。

诸不知,一个招聘广告是有硬性标准的,比如要求学历、专业、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等等。如果你的条件略差一些,那还是可以尝试一下,否则的话基本没戏。我特别奉劝那些应届生,找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如果不是家里困难还是多选择能积累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少去做派DM单,促销员之类的工作,除非你经后打算做销售,先练练脸皮和口才。学校的干部还是可以当当的,自少能培养一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环境的适应能力。

强调一下,我这一部分是技术贴,只是就事论事。职场如同江湖,也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我是一个技术型的HR,而非那些或玩弄权术,或运筹帷幄的HR(做到更高层面的HR一般都是要深谙政治的人,企业里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唯一划分的区别就是此人是否心存正直,是一只忠诚的狗还是一只嗜血的狼,甚至是一只无能的猪)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人际关系,之前我也说过,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你家里有什么三大姨六大妈,拐了几道弯的关系,能用尽管用。所谓万事开头难,但是一旦你的第一份工作为你奠定了好的基础,你的职业发展才能算走上正轨。当然后面还是靠你自己,做一个职业的人,做一个专业的人,做一个让工作来找你而不是你找工作,有价值的人。

感悟二:要做一个积极的人

我在现在的企业学会了积极主动,也正因为这样,我在这里稳定下来,虽然他是一民企。

以前我也不看好民企,民企在工作环境、薪资福利、培训机制等方面确实不能跟正规的外企比,但正因为他资源匮乏,流程混乱,却更能培养人的积极主动性。

以我为例,任何HR工作,大到规划性的,比如薪资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小到一次面试的组织,一个员工活动的策划等等。公司给你的经费人手都有限,但同样要求你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并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外企的人一般没这个经历,他们在做事前已经获得了很多资源和支持,外企的人力资源体系多半会砸很多钱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做,他们的HR大部分是按流程执行的人,做方案、写报告都有模版可用。能参与(非独立操作)规划设计的都是非常高端的人,比如总部的负责某一个模块的总监。而我就没有这些条件了,如果不积极,一定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因为在民企,你总是做创新的工作,之前别人没做过,也无法支持。这就必然锻炼你开始要求自己,我可以怎样做能完成这项任务,知识上欠缺就去看书、就上网查、问问同行;经验上欠缺就跟向老板、各业务部门的主管讨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收集信息的机会。时间不够就加班加点,总之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工作按时完成。

还有一个是很多从外企初入民企的人不能接受的,就是流程混乱,人人都不愿承担责任,部门间,流程的上下环节扯皮的事情特别多,办事效率低下。其实这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只不过我们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暂露头角,那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把自己变成一个发动机,主动承担,自己给自己对最终结果负责的目标。那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你就会不断调整自己,整合整个工作的流程,主动适应每一个环节人员的工作风格,获得他们的支持,当你把工作完成得的时候,你自然会因为自己的定位而获得地位。

当然最初我也不是做的很好,也曾经因为没有掌握适度的方法,反而让事情事倍功半想要放弃,这时候老板就会说,一个真正积极的人,是面对任何问题都会迎头而上的人。正是他的鼓励、包容、鞭策,让我坚持下来。

一旦养成了积极的态度,遇上任何事情都积极乐观的看待,多想办法,少找借口,个人的潜能就会被无限量的激发出来。你就会拥有整合资源,拓宽人脉的能力。

有人以为职场都是凭人际关系生存发展的,这个想法没有错,可惜却不知道自己是可以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关系,不是特指你爹妈是高干,不是你跟某个权威人士有一腿,除了这些非正规的主流的,还有你凭自己的积极、自己的实力去赢得的天下。永远盯着那些消极面不放,你的人生怎可有光明。

纵观好的企业,都需要积极的人。比如在外企非常流行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个习惯就是主动积极。而一般会做职业化培训的企业,课程也是从积极的心态开始。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什么叫职业化,第一步就是积极主动,这比你的专业、能力、经验更重要,更能决定你的未来。

感悟三:学习能力是保值和增值的必须

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事情,而是职场生存发展的根本。而学习能力是保值和增值的必须!

学习能力首先是一种心态,空杯的理论大家肯定都知道,但其实真正做到做好的却很少。道理很简单,往白纸上画图一定比把一张图画重新修改容易。很多有工作经验的人,也许从来没有想过,你过去的经验已经成为发展的阻碍。不仅仅是那些错误的观念和习惯,对你未来的发展毫无帮助的经历都会减分。这里特别要补充第(九)部分关于招聘广告是有硬性标准的话题,所谓工作经验不是你工作了多长时间,而是你在同行业、同领域、同专业上积累多少经验。越是正规的企业,薪资高的职位,在这方面要求会非常高,跨国公司就喜欢跨国公司的人,而即使是我们这种HR,似乎每个企业都需要,但是好的企业一定会强调你是否在同一行业,同类型企业的工作经历。除非这个职位符合条件的人比较稀缺,除非你去到一家在招聘环节还不够规范的企业,否则你没有机会得到那个职位的。

至于几个月的工作经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总体来说,这都将是简历中的败笔,几个月说明你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没有忠诚度、这山看着那山高;没有毅力、一遇到困难就溜之大吉;没有正确的定位,一个基层员工不好好干工作,净关心该总经理操心的事情。。。几个月,你可能连公司的制度和流程都没有搞清楚,你能积累什么经验,只不过浪费时间而已。

如果今天不是在这里写帖子,我不会浪费一秒钟,给那些工作简历中最近一个工作经历是几个月的人,筛掉你的简历,只需要0.06秒。

特别想对应届生说,找工作不容易,找到就好好珍惜吧,除了去之前要知道怎么慎重选择以外,进去之后哪怕熬一年,实际上一个人至少要在一个企业呆三年,才能知道自己在这里是否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专业的人力资源网站下一个关于职业规划的PPT,就明白为什么了。

不过你如果已经有这样的经历,是不是一定要作假才能蒙混过关呢。虽然我是一个HR,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只是犯了诚信的大忌,被发现你就完蛋了,我只能祝你好运。

我自己的补救方法是诚实的说出自己的问题。比如我离开那两家外企,一家是因为职业选择的问题,那是一个市场助理的职位,我并不是很适合;另外一家是日资企业,日资企业就像传说中的那样压抑和分工细致,我根本就无法适应。不过这绝对不是什么可供参考的答案,这样的经历自然使我与好的外企失之交臂,如果早一点学会空杯、拥有积极的心态,也许我在那样的企业也能获得发展。

学习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即围绕你的职业发展目标去学习。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目前社会流行的考研热、考证热就说明很多人还很盲目。

很多人考研,根本就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需要、是否适合、毕业后有什么出路,很多人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或者在职场上遇到瓶颈想寻求突破。但连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这最基本的目标都忽略了。如果之前思考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学历一定是开辟新的职业发展之路的敲门砖,反之却浪费了极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把自己弄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研究生起薪2000不仅仅是就业压力增大的风向标,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学生太需要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教育。我一直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很多基础的东西亟待完善,学生有机会接受这方面的信息已经是毕业之际,企业开始校园招聘之时,只能听天由命,谁让学校把这些应由教育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转给企业。不过就我了解,现在很多大学都开始重视这一工作,不过一方面迫于招生的压力,他们又不可能把职业规划教育做的那么彻底,把道理都讲清楚了,这学校就没人了,这专业就冷门了。所以说,教育体制经济化,害死人。

做人还是要靠自己,自己了解这些知识(网上很多的),是你迈出正确的职业发展之路的第一步。

至于具体怎么学习,我就不多说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自己去摸索吧。

我曾经希望走到更高的HR层面,不过我也说过人贵自知。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走到职场的金字塔顶端,需要你有天份,有悟性,也需要你后天踏实努力,肯拼肯干,最后还要看机遇。所以我现在已经没有当初入HR这行的激情了,只希望做最好的自己。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比如这次在换工作的过程中,有2个offer我就放弃了,这两家都是做HR经理,开出的薪资均在月薪5k以上,都是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工作,对很多同行来说是不错的机会。我放弃的理由有三,一是都是跨行业的,对我来说会分散自己的行业积累,相当于重新开始;二是两家的HR体系都很薄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做基础的建设工作,如果你没有做过这类的工作,可能会觉得是个锻炼机会,其实HR的建设是讲平台的,只能循序渐进,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实际上对我来说只是重复过去的工作,会影响我的专业进一步深化。第三是风险性,对于有过2次因公司效益太差而不得不重新转换工作的我来说,不会再去那些看似效益不错的企业冒风险了。通过向一些咨询公司的朋友征询意见,我最后选择了一家上市公司,虽然这里级别和薪资低一些,但是行业不变,公司业务稳健,管理也很规范,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更加精进。

如果你是30岁以前,我会支持你有强烈的企图心。有要成功动机的人只要找对方法,往往比得过且过的人更容易成功。为着你的心中目标不断攀登,即使最终没有走到顶峰,相信你也会处在一个较好的位置,能进入公司的中层,骨干层吧。

而一旦过了30岁,建议你认清自己的实力和所处的环境:职场里属于你的机会已经相当有限了;而你已经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同时可能你的身体也出了一些小毛病,常常觉得精力已经大不如前。。维持健康、家庭、事业、个人成长等多方面的平衡,开始变得很重要,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言归正传:

我常常会反思自己所受的教育,我们每个人这一生到底要受哪些教育。我的理解是至少三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我非常感谢父母给我生命,但是我必须承认他们就和中国的千千万万个父母一样,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对子女掏心掏肺的爱,却造成子女日后个人成长路上的羁绊。

以我为例,我是家里第三代中,第一个出生的。虽然是女孩子,大家仍然视为掌上明珠。

我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上幼儿园没几天就上学了。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有的人,人际关系很自然就处理的很好,而我却应对很困难呢?

这就和家庭从小的培养有关,我是隔代抚养的小孩子,受的溺爱多了,就养成事事以己为中心的习惯,对他人的关爱,同理心相对就差很多。

这个状况,一直到工作之后才意识到很是问题,正在努力改进中,但是小时候带在根上的东西,是有那个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情况。

只能说,生孩子的话千万别隔代抚养,还有早点送到托儿所幼儿园,让他早点学习与人相处。

家里的事情还是少说点,不过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感谢父母,带我来到这个世界,享受苦乐参半的人生。

第二方面 是学校教育

中国的学校教育,真的不知道是育人还是害人。我相信有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的园丁;也有唯利是图,视学生的前途为儿戏的败类。

如果遇到一个好老师,是我们今生的幸运;如果遇到一个不负责的老师,我们也不要抱怨,他没错。虽然那时我们年纪小不懂得把握自己,但是总要有一天要明白,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开创的。你再不满意的学校、老师也一样培养了优秀的学生。

前面说到了教育,之所以对家庭和学校教育寥寥数语,是因为我们都是职场人士,对我们的成长来说,在职业发展中的学习与成长才是更重要的。

这里面有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我个人的理解是正确的认识自己,也认识自己所处的职场环境,能够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积累知识、技能...甚至是改变自身的习惯,乃至个性...一步一步走向自己职业的最高点。

这个目标不是与某个企业、某个职位、某个数字(薪水)划等号的,而是最终实现自己在事业上的满足感,通俗点说,职业也是一双鞋子,不论外表多华丽,自己穿上舒服最重要。

最近有一个女孩子给我很深的触动,她是我常去的一家美发中心的助理,你也可以叫她洗头妹。这样的工作,可能从社会的公众视角来看,是多么卑微的一份职业。但是她在给我服务的时候,告诉我她很喜欢这份工作,休息的时候,她反而不自在,有时候店子里面人手不够时,她很愿意来主动加班......其实这个工作是很辛苦的,工作时间很长,地位不高、薪资有限......但是她的话却让我肃然起敬,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如果心有追求,不就是这样的境界吗?

当然有的人对工作的定位很低,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而已,为了吃饭。

其实这样也未必不好,因为这样的人反而不太容易对工作有太大的抱怨,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

最近在中央台的一些节目中我会感受到国家正运用公众的媒体来开展一些基本价值观的教育。我很喜欢这样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还有就是鼓励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的耕耘,收获,而非盲目地去追求功利,或者急功近利。

也许是我自己对培训非常敏感,但是我很认同去做这样的工程,就是在一个组织里建立一套价值观,一种规范的沟通语言。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当然也在无数个企业中,只有这样,所能创造的组织力才是健康的,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真正创造价值。

只不过现实中,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就比如我自己所在的企业为例。我自己所能接触的很多好的东西,现在根本无法带进来,因为这个平台有它自己多年形成的很多东西。企业的价值观,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做表面文章,什么积极进取、务实创新、认同鼓励、追求卓越......很多,数不胜数。但是她往往仅仅只是一种企业主美好的愿望而已,没有落到实处;甚至是一些企业的跟风之举,我们这么大的企业,怎么能没有价值观,于是,也许就是我们这些做人力资源的枪手从哪里抄几句,所以,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是如此雷同。

当然有些很小的企业,也许没有员工手册,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但是他们也一样有价值观,这种观念深深植入老板的思想,并通过他对员工的影响在发挥着作用,这样的东西反而是比较有效的。比那些所谓的大企业所谓的什么“文化墙”更实在一些。

说到这里就要说到关于企业的培训,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发现,当你走向社会以后,也许,你的企业,是能够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位老师。而培训,也未必是坐在教室里,听某个专家,给你讲课,而是潜移默化的,往往,你的上司、老板,正用他/她的行为在影响着你。对于我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但是她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却无从判断,也许,在黑与白之间,更宽阔的领域是灰色的。

以前,我的老板曾经送给我一句话,让正确的观念流入你的血液、让正确的行为成为你的习惯。

跟随他的时候,我确实是努力去实践的,也似乎做到了。但是,今天我已经不得不离开,这个时候,那些东西有很多反而成了一种阻碍,因为在新的环境里,有太多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个时候的我,反而是在学习遗忘,让自己成为一个空杯子。所以说不同的企业,在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上是有一定的出入的。当然,也会有共同之处吧,比如积极主动什么的。其实也未必,在新的环境里,我发现我过去被老板认为很主动的地方被理解成太过急进。

所以,这一段时间,我开始反思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的差异。在我所呆过的国企、外企、民企...一件相同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可能却大相径庭;有一些问题,不可以理解,也不可以用那些通用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不知道你是否明白我所说:)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是无法用文字去表达,因为你首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也不清楚如何去揣摩微妙,之前,我说过,自己是个技术型HR,对于人性,对于不同组织中间的规则,还需要太多的时间和阅历去体悟和积淀。

下载一些职场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些职场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柜员职场感悟

    挥洒青春,放飞梦想,让青春之花开在农村土地上 —— 一位农行基层女员工的自白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这充满希望和辉煌的春天里,我们即将迎来第103个三八妇女节。2011年8月,我有幸......

    经典职场人生感悟

    经典职场人生感悟多年职场生涯最终成功与否,并不是最关键,关键的是用正确的心态做正确的事情,把它做好。也许我的经典职场人生感悟能给后来人一些启发。感悟一:好工作的定义人都......

    职场拚搏的感悟

    职场拚搏的感悟每人有每人的职场心德,你不要去评价这些心德对与否,合用不合用。你只需要知道:这是别人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多少挫折得出来的经验和心得,实属难得。我的感叹:为......

    感悟职场人生故事

    感悟职场人生故事 人生哲理故事1:礼物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

    职场励志:工作中的感悟

    职场励志:工作中的感悟 感悟一: 工作是一个非常平凡的词汇,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即便“富二代”,坐拥万贯家财,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为了保住遗产,做大做强“蛋糕”,恐怕也......

    职场感悟:女人四十危机四伏

    萧芳芳凭《女人四十》上台领奖的时候,披肩掉了下来,萧芳芳一边捡起披肩一边感叹:“女人到了中年,什么都往下掉了。”这话让许多中年女性感慨不已,“三十如花,四十如渣”,四十岁的女......

    职场礼仪课培训感悟

    职场礼仪课培训感悟来公司快三年了,近期参加了公司的“非人的人”的培训课程。之前,作为一名事业部的员工,虽说来公司时间也不算很短了,除必要需直接接洽的部门,在一些与其他分部......

    初入职场 心得感悟

    关于认知与态度 人对自我的认知和所持的态度,决定行为的方向,把自己置身企业中,融入事业中就能让别人看到承担的勇气、工作的激情和无尽动力,反之则是消极怠工、萎靡不振和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