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章衡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从 2011年11月1日到现在,我从事一对一家教已经有了一半个多月,从接触到现在,感触很多,收益也很多,自己从这行业的陌生人慢慢变为常打交道的熟悉人。下面我就我在这段时间中所见、所闻、所听、所感、所悟总结一下。
刚来公司,自己显得极不专业,从内到外,都没有达到职业标准,对此深有体会。
从来到现在,期间,我主要接触了小学的高芸,初中的丁珊、匡颖,她们让我学到的了,不同年龄的学生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接触交流,去教学。感觉到一对一教学和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在接触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于是在这之间,我把小学的数学花了一个星期看完了;初中的数学也花了一个星期。然后再把相关科目的题目也做了一些。最近主要是学习了奥数,因为以前没有教过奥数,所以准备教学的过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主要是熟悉下高中的数学和物理教材,因为好久没有看过了,就对相关的知识点把握的不是很好!
在和同事相处的日子里,个人感受:在现场看各个老师与家长和学生交流的时候,特别惊叹处理问题的老师简单几句话,将问题一层层剖析开,一下子使得问题明朗起来,让家长知道孩子问题出现在哪里,还让孩子懂得了什么是尊重,感受到了平等。文字只能是描述,现场的那种感受我怎么写也描述不出来,那种宁静安详的气场,让我在其中如沐春风,自己的心都跟着平和起来。
初入一对一家教这一行,自己显得很稚嫩,很青涩,不知道怎样与学生交流,也不知道如何与家长打交道,更不知道如何与同事很好的配合,期间出现了很多过失,给公司和同事带来了不少麻烦,望公司以及同事能够见谅。
第二篇:李放去衡中学习的体会
衡水中学学习体会
高二数学组李放
2013年12月19日早晨6:30我们从学校出发去河北衡水中学学习,经过长途跋涉我们在下午三点多终于到了河北衡水,我们先休息一夜,第二天早晨我们去衡水中学学习,刚到校门口感觉学校建设的不怎么好,但墙上贴着高考成绩榜,给了我很大震惊,带来了很大的疑惑,他们有什么法宝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我带疑惑走进了校园,校园里人很多,都是各地来学习的老师,没有走动的学生。我们首先听了康新江校长的关于《升学率的背后》的专题报告,从各方面来向我们介绍衡水中学,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接着我又听了一节高二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把我的几点体会汇报下:
一、文化建设方面
衡中非常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不但注重校园硬文化建设,更注重学校的软文化建设,从文化的高度规范衡中每一设,更注重学校的软文化建设,从文化的高度规范衡中每一具有衡中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衡中校园墙外的醒目的宣传图画、文字说明、数字统计以及校庆贺件、名师展示、教研风采、德育实践等等画面无不让人感到惊讶和佩服。走进校园,宁静、优雅的文化氛围,诗情画意建筑名称、茵茵的草坪,雄伟的建筑物,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点缀在绿树丛中的名人雕塑、假山奇石、小亭湖水,精致的宣传橱窗,催人奋进的彩色喷绘灯箱,构成了高雅优美的读书、育人环境。学校很注意挖掘本校的人文教育资源,出自本校的人才、为衡中做出贡献的历届校友,成为师生们学习的榜样,学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激励现在的衡中人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二、激情培养方面
“激情是工作的灵魂”,在衡水中学,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表现出一种争先恐后、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两眼一睁开始争”,学生从争起床速度、争宿舍卫生的质量、争到操场列队的早晚、争早操队列是否整齐矫健、争口号是否响亮、争精神风貌是否朝气蓬勃,到争谁先到教室、争谁先进入学习状态、争谁的学习效率高、争谁的学习习惯好„老师争谁的课上得学生喜爱、争谁的课堂效率高、争谁的班级管理得好„衡水中学制订的青年教师“过关制”在四年内必须过“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过关后又有五个等级的荣誉称号(希望之星、教学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等着你去争。因为他们明白不争先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跑操是衡水中学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线。集合迅速,队伍紧凑,步伐整齐,口号响亮,精神饱满„„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跑出了精、气、神的课间操已超越了跑操本身,而变成了振奋学生斗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荡涤学生心灵的课间“精神餐”。学生的激情真正体现了整个衡中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校园。
三、团结协作方面
团结诞生力量,协作产生智慧。衡中之所以成功,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衡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衡中处处有竞争,但又注重团队合作,最大限度整合每一个人的智慧,达到了快速、高效。在衡中,听了一场报告和一堂课。我对衡中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衡中优秀的成绩不是依靠某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努力,而是靠集体共同努力,集体最小的单位是备课组,衡中的备课组是一个真正团结协作的集体,备课组内的所有资源共享,包括学案资源、习题组编资源、课件资源等,备课组内实行师徒制,师徒共同进步,体现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同时更能体现协作的集体。老师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不断发扬传承,与学校科学的评价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不以个人所教的单个班级成绩作为奖惩的依据,而是以年级本学科成绩,在全省全市的排名作为奖励的依据,以团体与其他的学校进行成绩比较评价,更能打造团结协作的集体,充分体现衡中的校风:合作、进取。
四、常规管理方面
衡中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好的制度,关键在于执行。康新江校长在报告会上多次强调:坚持常抓常新的原则,以常规管理出效益,要将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加强监督管理。管理到位,方方面面有制度;管理到位,事事落实有专人。衡中的骄人成绩,离不开它的出色管理。严格的管理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听课的高二班级我看到了这样一条班训:“无条件服从命令,给老师积极反应”,论语中也说:“不学礼无以立”,家规是礼,班规、校规都是礼,都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所以衡水中学班主任管理制度中有这样一条“立规范,严要求”,衡水中学的食堂中不见一个管理人员,可是秩序井然;间操前背诵,间操跑步节奏快、动作齐;上课反映热烈,看不见违纪现象,衡水中学用严格的制度使班级秩序和学习达到了最佳,在规范的强有力的约束下,通过老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参与,构建起管理育人的习惯体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高考的骄人成绩。
总之,学校安排我们去衡水学习就是让我们去取经,去充实大脑,去把衡中的教学经验带回来,更新理念,并结合我校现状,摸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模式。
第三篇: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衡)
遂市直纪„2006‟4号
中共遂宁市直属机关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
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6年上半年,市直纪工委在市纪委和市直工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纪委六次和市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努力将《实施纲要》的各项工作及要求落到实处,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认真按照年初市直纪工委工作安排意见,扎实推进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月份纪工委被市纪委评为2005年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一、抓学习教育,机关党员干部廉政意识进一步提高 一是认真抓好中、省纪委六次和市纪委三次全会的学习贯 彻。在二月下旬召开的市直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上,纪工委对2006年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直各单位机关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分别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研究制订上报了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制订了廉政学习教育计划,明确了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保证了廉政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继续抓好《实施纲要》的学习贯彻。市直各单位机关党组织和纪检组织,把对深化《实施纲要》的学习作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纳入单位中心组学习,党课教育、机关政治学习和各种培训的必学内容,与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强化意识,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好《实施纲要》的自觉性和责任性。
三是抓好正反典型教育。为了使廉政教育更直接、直观,做到历久常新,纪工委在市直机关开展了典型案例光碟轮流播放活动,运用正反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采取集中收看,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和体验式教育等多种形式突出教育的灵活性,上半年市直各单位组织播放警示教育光碟100余场次,增强了廉政教育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四是抓好学习贯彻《党章》的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纪委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市直纪工委和市直各单位把 2 “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今年党员教育的重头工作,切实抓好落实,纳入中心组、党支部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内容,专题学习,深入讨论,一些单位还请有关领导和理论专家作学习党章专题讲座,开展学党章强党性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促进了学习党章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了机关党员干部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自觉性,促进了机关党员干部自觉按照党章要求,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践行党的宗旨,规范从政行为。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组织市直机关11000余人次党员干部参加了“红船杯”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两项知识测试,参与率和优秀率达到98%以上。二月和五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和纪检干部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章、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调研,共收到调研文章113篇。
五是认真开展好“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按照中、省、市纪委的要求,纪工委和市直各单位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展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市直机关共有128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了结对帮扶工作,共结对帮扶1148名特困户,捐款捐物和帮项目等共折合人民币181.7015万元。帮助特困家庭解决落实就业人员40余人。为推进我市再就业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抓制度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深入落实 一是市直各单位结合实际都制定了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了责任分工、责任内容、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和奖惩。部份单位还坚持做到了责任考核的量化、细化,使责任制更加规范。
二是有关牵头单位能切实负起抓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的牵头责任,明确牵头工作重点和主管与协办部门,保证牵头各项工作落实。
三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能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经常检查过问本单位责任制落实情况,实行分管向主管负责,主办向主管负责,形成了“谁主管,谁负责”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是继续坚持抓好责任制向行政执法单位的科、队、站、所延伸,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上下互动,目标管理、逗硬考核、严格奖惩的工作机制。
三、抓党内监督,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一是认真抓好遂委办[2006]60号《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的学习贯彻执行。各单位明确了机关党组织和纪检组织为落实两个《实施办法》的监督部门和责任人,切实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谈话,坚持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二是抓好权力运行的监督。市直各单位切实加强了对“管钱、管物、管人”的监督,严格按规定办事,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对调离单位和工作轮岗的人员抓好离任审计和轮岗交接。
三是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联系指导。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好2006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的要求。纪工委参与了市直工委负责联系的25个部门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对现已召开的单位做到精心指导,严格程序。主要领导能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制订整改措施,保证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对未召开和准备召开的单位督促按时按规定召开。
四、抓违纪查处,案件检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市直纪工委和市直各单位从维护社会稳定和讲政治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参与信访处理,反复查证群众反映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给解释清楚,讲明有关政策,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确保了市直机关无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
二是加大违纪案件查办力度。纪工委和市直机关已立案查处和正准备立案案件3件。已查处1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1人,其余2件正在立案查处之中。
上半年,市直机关纪工委和市直各单位党组织及纪检组织 5 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半年我们将认真按照中、省、市纪委的要求,扎实抓好市直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OO六年七月十一日
主题词:纪检监察
上半年
工作总结 抄送:市纪委、市直工委。
(共印4份)
第四篇:李章红个人事迹简介
李章红个人事迹
李章红 男 1993年12月出生,家住贵州省六盘水盘县乌蒙镇,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现就读于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系机电13151班。【现任职务有】: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创业协会会长、机电13151班文体委员。【曾任职务】: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成员、贵州省大学生创业联合会人事组织部主任、创业协会策划部部长。【在大学期间获得过】:贵州大学“文体积极分子”、2015年“贝腾杯”大学生第一届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贵州省省级决赛三等奖、机电系“最佳辩手”称号、创业协会“优秀部员”、学生会“部门之星”等称号。【创新创业】:2014年参与创办贵州创联众筹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并成为股东及董事会。
自2013年9月入校以来,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踏实,学习勤奋,自觉性强,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在思想、学习、生活、个人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受到老师和领导的好评!
—、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政治思想方面,从课本和相关书籍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使我具有坚定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做好社团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社团服务,为社团出谋划策,为学院的社团大军发展出力。
二、认真学习,积极帮助同学
作为学生,第一任务就是学习。在学术上从不马虎,遵循客观规律,做到认真踏实,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学好各项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入校以来,为了为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坚持参加学院创业协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还加入了学生会,在班级工作中,担任创业协会会长,积极主动的做好社团的各项工作,热心帮助个社员们解决困难,不管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表现良好,得到各社员的支持和鼓励。
三、生活朴素,乐于助人
在班级里,我是一名乐于助人的学生,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互相关心,共同努力,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信任我。平时,养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面对同学的误解,我总是一笑而过,不会因为同学的误解和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接受,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在生活上她也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在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都会力尽所能的帮助解决,为了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个人实践方面
在个人实践方面,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于2015年暑期到四方河“小禾作文”培训机构辅导小学生作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暑期实践期间得到老师、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不同的实践工作中,使得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
不过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依然会更加努力,做个社会有用的人。我会警记:“今天我以学院为荣,明天我为学院争光!”
报告人:李章红 2016年6月6日
第五篇:甲午战争时期的李秉衡
甲午战争时期的李秉衡
于敬民、于建丽
论文提要
引言
值得肯定的一生
战勤筹饷的改革创新
实战实用的选将用人标准
咯血尽瘁筹办军火
恪尽职守创设“兵站”
对重大问题的独到看法
体恤民生、爱民护民的可贵精神
甲午战争时期临危受命任山东巡抚的李秉衡(1830年-190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由于资料匮乏,研究者少,研究文章也不多。但由于他是晚清历史上督抚级中一位少见的清正廉明之封疆大吏,笔者认为有对其进行研究之必要。
值得肯定的一生
李秉衡的一生清政廉明、忠君体国、勤政爱民。后世有人说他“大节荦荦,照耀日月”、“廉劲公诚,至诚至公”、“民以公廉直,呼为李清天。”(1)为地方官时,曾被称为“北直廉吏第一”(2)“治行为畿南第一”(3)有甚者将李秉衡比做包拯和海瑞“论者比之于宋之包孝肃,明之海刚峰”(4)并为弹词而歌咏之。(5)更有的人认为“公之精勤似陶士行,倔强似赵忠简,对外抗直如林文忠,持己清廉如汤文正。”(6)其乡辽宁士人称他“体国公忠,关心民瘼”“以身卫国,知有忠而已;以身殉国,知有节而已。”(7)
李秉衡一生中值得肯定和称道的事迹,笔者归为六个方面。一是他亲自参加1884-1885抗法战争,并和冯子材一起被称为“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8)二是主持甲午战争山东陆路战场的战略指挥部署。三是多次上书和通电,反对议和及丧权辱国条约。四是德国因巨野教案而强进胶州湾,李秉衡认为“土地不可自我而失”,遣兵争之。(9)五是亲赴前线参加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以身殉国。六是一生勤政爱民,体恤民生。本文主要就甲午战争时期的李秉衡进行探讨。
甲午战争时期,山东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是它与辽宁半岛遥相呼应,共同成为北京的门户。二是由于北洋海军基地设于威海刘公岛,所以山东又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前线重地。三是山东是甲午战争军事战略物资的集散地,南方和中原支援前线的物资都要经山东到达辽宁战场。四是山东既是甲午战争主战场之一,也是接应辽宁战场的军事中转站,各省支援辽宁战场的清军都要经山东到达辽宁战场。
山东的地位如此,山东的战事与海防紧密联系在一起。李秉衡一上任就把海防问题摆在首位。本来海防问题是北洋大臣任属,但李秉衡却从国家大局出发,对海防工作“专心殚力”。他接任陛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津会晤北洋大臣李鸿章,会商海防事宜。(10(10)他的计划是将省城诸事稍做安排,然后经青州、莱州,到登州布置防务,接着巡阅胶澳、烟台、威海炮台防务,然后坐镇烟台指挥。事实上整个战争期间,他始终在烟台办公,短时间内在黄县,总是处于抗击日军的前线指挥。(11)在筹划海防过程中,任务最重、工作量最大、最迫切需要的是战勤工作。李秉衡对此做到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用他自己的话说凡是“选将、练兵、筹饷、购械诸务丛集,”他都做到“竭蹶不遑”,过度劳累引起旧病复发,以至“咯血愈多、夜不成寐、精神疲乏、步履维艰。”一位爱国者的体国忠君形象如在眼前。
战勤筹饷的改革创新
李秉衡认为沿海筹防,以筹饷最为重要,而款又无从所出。为此他采取了如下大胆改革措施。首先是“裁并局员,节省糜费。”(12)这是一项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具体做法就是将各有关的局衙门该裁的裁、该并的并。先后将厘金局、土药局、军械局并入善后局;将赈抚局、赈捐局并为一局;将书局、通志并为一局合到布政司;将保甲局、机器局合到按察司;将南运局、北运局并为一局;将洋务局、河营局、河防局三局下放给济东泰武临道管理,一次共裁并十四局,新局办事人员除少数必不可少外,“余俱裁撤”。这一改革,每月节省经费“颇钜”。仅此一件事就可看出李秉衡的胆识、魄力、廉正,给腐朽透顶的晚清吏治舞台上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二是应战争的紧急需要,请求截留本省应解京协各饷及其它各饷费,仅此一项计250多万两。(13)这一做法既省人力又省运费,是国家钱财运作上的一大举措和改革。
三是以当时最大的盐号、当号、票号为对象,采取专款报效、派捐、出借等方式筹饷。
四是核扣文武官员的养廉银三成,用于弥补军需军饷之不足。
五是鼓励绅民捐款,如黄县绅民一次捐款7万两。
六是在本省衙门库内搜括、盐商情愿摊捐、各衙门库房凑挪,等等。
筹饷工作,对山东的李秉衡来说是一项压力超过其它任何省份的艰巨工作。特别是军饷,山东承担四个方面的筹饷任务。首先是由山东派出到辽宁部队的军饷、军火,由山东负责;(14)其次是外地到山东招募士兵,“所需粮饷、枪械。着李秉衡妥筹处理;”(15)第三筹措吉林、辽宁、黑龙江俸银和军饷银;(16)第四是筹措新招募的新兵营的军饷。最后这一项的压力也特别大,因山东海岸线长,军情紧急,军队扩充快多量大。
为战事筹款这件事可以看出,李秉衡从战争大局、国家危亡的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牺牲和艰辛的努力。
实战实用的选将用人标准
山东战略地位尽管非常重要,但是在山东的防营部队却非常少,本来防营就少,又先后被辽宁战场抽调10个营的兵力,山东海防越发显得空虚。半岛的海防仅四个营的兵力。更兼山东海岸线长,可登陆处太多,防不胜防。因此选将募勇成为当务之急。
李秉衡到任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即招募八个营,其中二营防胶澳、三营驻扎威海,三营为登州后路策应。(17)在11月份上书中一次就提出招募二十个营。马关条约签订后,李秉衡又制订了新的招募四十个营计划。并把招募新兵全部改为海防营制,分布于南到日照向北向东沿海岸线直到与直隶交界处。
对新招募的部队他提出了一些新奇的原则:扎营远城市以免嚣争;傍高以练腿足;军装以枪械为主;纪律要严明;操练要纯熟;五营为统领、十营为总统。
李秉衡认为,练兵必先选将,将领得人,则军事自有起色。无论新兵、旧营,求将是最急需之事,“兵之强弱,视将为转移”。他的选将标准是不拘一格,能实战实用为要。
对新招募的营兵,他的择将标准是勤朴廉勇。曹州总兵员缺,他提出三个人选的标准是“久历戎行、胆勇素优、措置裕如、朴实勇敢、练习营务、熟悉行伍、勤于操劳。”他请调告病回乡的浙江朱采为将,是因为朱采刚正廉明、才兼文武。他请调山西锡良为将,是因为锡良“廉明干练勇于任事、勤练干济、调和将领、集募军心。”他请调广西杨昌魁为将,是因为杨诚朴廉勇、胆略素优、深得民心。他提出青州讷钦为将,是因为讷钦朴勇忠廉、识量宏远、军民称之、忠勇奋发、至诚动人。(18)他奏调云南张绍模、马柱、广西杨华贵马进祥、直隶姚豸 来山东为将,是因为张等五人具有朴勇善战、身先士卒、勇谋兼优、守正行端、勤能卓著、乡望素服。(19)
总之他选将的标准是不论是否本地,不论是否有背景派系,不论是否在职,不以私心为标准,唯以德才为尺度。(李秉衡本人出身既不属湘系,也不属淮系或其它派系)。我们从李秉衡选将标准中可以看到,这个标准完全是和晚清军队存在的腐朽、昏庸、贪生怕死等积弊针锋相对的。也可见其光明磊落之坦荡胸怀。
李秉衡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按自己德才兼备标准提拔将领,还在于对于不称职或临阵脱逃将领毫不犹豫给以惩处。他在《奏旅顺失守如何惩办将士请训示片》《奏请将贻误军机将领明正典刑折》《奏请将闫得胜等五员革职片》等上书中,都提出对退缩失地将领实行严惩。对溃勇抢夺财物就地正法,对溃逃将领密拿,对拖延军情者严肃惩办,撤换无才无德将领。
咯血尽瘁筹办军火
筹办军械军火对李秉衡而言,是困难非常大的事。其一是山东“只有修理小机器局,并无制造大机器局”(20)山东因为是小机器局,故只能是制造枪弹的铅丸和火药。即便如此也得通过上海向外国定购铜、铅、钢、铁、硝磺等原料。其二山东承担着本省军队、出省部队、路经山东的外省部队、辽宁战场四个方面的军火军械的筹办任务,所以任务艰巨量大。其三,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山东由于地处前线,为支援辽宁战场,抽调兵力较多,为应付本省海防战事,进行大规模募兵扩军,初步计划就提出募兵三十个营,最多计划四十多个营。部队扩充迅猛,对军火军械需求量特别大。
为了满足辽宁战场部队以及我省海防部队军火军械的需求,李秉衡采取了如下应急措施:
一是通过向外省和外国购买原料,由山东机器局自己制造。“本省机械局制造铅丸、火药等项”,“需用军火多且急,因之各厂加增匠役,昼夜不停工作”。(21)仅每月造子弹由平时的五万粒翻番为十万粒。
二是抢修旧存枪械,解决应急。“悉省局旧存枪,广集工匠赶紧修整,修好即委员解天津转运局。”(22)
三是通过花钱向外国人购买这一方式解决应急之需。“募勇添营,火器最急,旧存军械本属无多且尽旧式洋枪,难以及远……非急购西洋快炮快枪无以制敌”,“先行提动正款银三万两,以便迅即购买外洋快炮及快枪毛瑟等枪。”(23)购买外国枪械,都分批由清江运解北上。
四是向兄弟省请求援助军火。如李秉衡借广西军队北上过山东之机,请求广西张丹帅“惠拨毛瑟、哈乞克斯枪子数百支。”(24)又,奉旨截留路经山东之南方各省解往天津的军械。并北上天津领取枪支子弹。“已饬徐州转运局截留四川解京毛瑟、马梯尼等枪二千四百支,六生脱炮,哲乞开思炮共十尊”,其它军械“一千二百四十三件”。(25)此外,向江苏张之洞处亦求得快枪千枝、子弹百万、快枪数尊。
五是请中央购拨,“恳中堂购拨毛瑟枪三千支,毛瑟子弹二百万,由津派员经运来威”。(26)
六是无洋枪炮的部队,用本地抬炮替代。(27)
为筹集军械军火,李秉衡能采取的办法都用到了,其拳拳报国之心,令人钦佩。尽管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但李秉衡的工作业绩必须给以充分肯定。
恪尽职守创设“兵站”
1894年11月19日清政府在山东等8省设立车局。李秉衡在山东马上组织实施,并提出了自己的创新办法。
首先确定军队兵差由南省到辽宁转运路线问题。山东境内分为两路。一路是来自江苏省兵差由沂州入境,先后经兰山、蒙阴、泰安、齐河,最后到达德州出境;另一路是来自安徽、河南的兵差由济宁入境经济宁、东平、茌平、平原,最后也由德州转运出境。以上各县设局,由上一局递送到下一局。(28)
李秉衡为确保不贻误军机,提出创新作法。一是设局之县主办,另有就近之县来协办。如蒙阴车局,由就近的沂水和新泰协办。它局皆如此。二是改逐站更替为数站一换。三是为节省人力、车力而采用“上站查探报下站”的办法。四是对兵差不经过设局之县,而由它县而来,按章给银。五是制订了较为细密的“接递过境兵差章程”。这个章程规定了山东过境兵差的路线,设局点、传递转送方式、费用支出规定等等。
抛开整个战局结果如何不论,至少李秉衡在战勤工作的作法是值得肯定的。起码保证了军队和军事物资的转运。
辽东半岛战场失利后,登州军情紧急,李秉衡又在山东东部地区推行车局制度。同时在济南(历城)、潍县、掖县、黄县设立四处车局,由地方知府、知县亲自经理此事。
这些局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转运北去、东去登州的部队;二是转运军饷、军火、军械、军装;三是在与外省交界处负责转运采购的军粮。并规定以上三项都记帐“另册造报”,防止了贪污和侵吞。
还在辽东战场吃紧时,特别是在威海一带军情紧急之际,外省军队和本省军队大量向半岛转移,李秉衡除设局接应外,并规定转移路线及支应办法。路线亦分两路,一路由济宁来军沿济宁、济南、章邱、邹平、昌乐、潍县、莱州、黄县,最后达威海;另一路由徐州、沂州、莒州一路直趋威海。
威海失守以后,外省军用转运路线改为由徐州、赣榆、日照、胶州一路到烟台。
此外,李秉衡在战勤工作上还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在原驿站制之外设立腰拨,即马拨制。原驿站周围应付不及,威海失守后,为适应战时需要,使军报邮递迅速,李秉衡在历城、章丘、长山、益都、昌乐、潍县、昌邑、平度、掖县、黄县、蓬莱、福山十二州县设立腰拨。这种带有临时应急之驿站作用的腰拨制,对军情速递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为防军情泄漏,针对日本奸细扮作商人,暗号发报潜通消息的情况,要求全省各电报局“除官报外,凡沿海有军务处所暂停商报一月”。(29)
李秉衡对重大问题的独到看法
山东军事除威海防务由北洋大臣和北洋海军直接负责,其余皆属李秉衡巡抚任内,而威海存亡事关全省战略,所以李秉衡的着眼点,也包含威海的防务。
一、李秉衡对山东军事的估量
李秉衡认为就整个战局来说,山东地位非常重要,乃京畿之辅、渤海门户,山东失则危及京城;就山东本身防务来说,北至武定之海丰,南至沂州之日照,海岸线二千多里,登烟威为最重要,胶澳次之,莱潍黄为登烟后路,山东之门户;就登州防务来说,自荣成成山头至威海,威海至宁海,宁海至烟台共三百多里,都属威海后路,其中最重要的是荣成的倭岛、俚岛、石岛、龙须岛,以及宁海的养马岛等地,此外可登之岛数10计。
李秉衡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英明预见到,旅顺一失,日军必图威海,威海一失,全局决裂。他还英明地预见到“敌图威海,必先由后路登岸”,(30)而这个后路东西三百多里,兵力防守严重不足。李秉衡面临的防务形势是:威海最重要,其水路防务由北洋调遣;其余所有三百里水陆防务全由李秉衡负责。就兵力来说,山东支援辽宁战场去了10营人马,只有四营驻烟台,另外又募得新兵16个营,无将也无训练。“东防甫集16营,未一训练,无一宿将,分布于三百里处处可登之海岸,难怪李秉衡给京师和大员电中多次提到“惟竭此心力兵力而已”。李秉衡对军事形势的看法、战局发展的估量以及采取的措施都是正确的。可惜他个人并无回天之力。
李秉衡自上任即开始全面视察,尔后坐镇烟台指挥,他认为烟台居威海、蓬莱之中,可兼顾东西两地的战事。对全省兵力的调遣、布防,以及军力、物资的集散都是在这里决策的。直到威海失守后于1895年2月7日由烟台撤往黄县。以后的决策都是在黄县做出的。
二、李秉衡对威海战场失败原因的看法。
整个甲午战争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全局战场还是局部战场,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甲午战争是以失败而告终,局部战场也毫无例外以失败告终,尽管内中不乏爱国抗争之士。就失败的因素来说也是相互关联的。甲午战争结局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的,内中原因有社会层面、制度层面、吏治层面、传统文化层面、人治层面等等诸多方面因素。
李秉衡认为山东威海战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前敌无好将”。这表现在主将怯战,相互效尤而成哗溃之势。面对日军,除少数迎战外,大多自行退散,“前敌敢战之将仅一人”。为统领者奸猾无将略,又喜邀功、弄虚作假。为将者贪生怕死“守将无死者,营队无力战者”。
其次是吏治坏,“牧令者知有上司,不知有百姓;为上司者喜趋承应奉,是非不明赏罚失当,积重难返江河日下。”
整个军队素质低下,不仅主将怯战整个清军到处出现自行溃散,哗变,开小差。救援部队或互相观望或不到防位、或故意拖延。外省支援山东部队,或不向东转移,或半途撤走,或哗变或故意不前。
李秉衡认为,威海战场的失败,北洋海军也负有责任,先是“海军主将率兵舰望风而逃”,接着当日军进攻威海时“铁舰不攻击,不知何故可以保全。”还在战争进行中,李秉衡能提出如此问题,是很有见地和胆识的。
李秉衡还认为战争失败,清政府中央也应承担责任。军纪国法松驰。“失律之将不参劾,玩法者不加惩”。敢于向中央政府叫板,李秉衡精神难能可贵。
当然,李秉衡没有看到甲午战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本身的腐朽,他提出以上的一些原因,其实都是腐朽制度本身派生的。
三、李秉衡鲜明的反对议和卖国态度
李秉衡对议和及签订不平等条约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特别是反对割地赔款。这从他如下的言行充分说明他的爱国之心。
一是连续上书中央,反对议和及割地赔款。马关条约是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李秉衡于4月17、19、25日连续三次上奏折表明自己对议和“忧愤填膺”的态度,并于4月18日在致总理衙门电中表明对条约和割地的“不胜愤怒”,同时提出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于倭而割地,设各国群起效尤,何以应之”。(31)
二是联络有影响的大臣和封疆大吏,表明对议和的态度。从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天4月18日开始,至5月李秉衡先后与张之洞、刘坤一等封疆大吏及朝中官员通电二十多次议论和约之事。这些通电表达了两个问题:首先李秉衡表明了自己反对和阻止议和的“断不许可”“皆甚可骇”“时局至斯,忧愤无已”态度;其次是商讨挽救之法,希望通过地方封疆大吏的影响力来改变中央政府的态度。
三是李秉衡提出两步阻止议和方案,第一步是由封疆大吏以个人名义上奏中央政府反对议和及签订条约。这一措施多人多次上奏,结果都是“寝不报”。接着李秉衡又提出第二步措施,即他建议地方督抚多人签名,集体上奏中央政府,阻止议和。他在通电中都提出自己“掣贱衔联名再奏”“挈衔是叩”的态度。自己首先以身作则。在议和最终批准后他在“致辽阳依将军尧帅电”中说“剀节沈痛,一字一泪,而竞不可挽回”,读来令人泣下。
四是李秉衡对台湾的预言不幸言中。保台运动自5月份开始,台湾保卫战是从6月份开始的,先后经三阶段五个月的时间,于10月份台湾全省沦陷。而李秉衡在5月1日“致边润帅电”中就预见到“全台必陷”。他的依据一是中央政府割台湾的态度“可为痛苦”,二是地方官员无所作为“不能主持”。看来这时的他对清中央的腐朽本质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客观预见。
五是出于对中央政府的失望,出于对和议的切齿痛恨,出于自己多方呼号,想挽救危局而无能为力,李秉衡提出辞职。清廷是在5月2日批准马关条约的,李秉衡在风闻而无确信的情况下于5月7日“致云南张镇军电”中说,如果和议真成“弟亦当入山面壁矣。”当他确信马关条约批准后,于5月16日断然以老病为由“吁清开缺”,7月11日又一次提出辞职“准臣开缺”。虽然两次均遭中央政府拒绝,但我们从中可见李秉衡的高风亮节和难能可贵精神。
六是李秉衡在反对议和过程中,表现出的可贵的民主共和思想。论者或以为李秉衡属封建顽固派,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李秉衡在想方设法阻止议和的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主张用西方“民主共和思想”来阻止卖国条约。这实在是令人对李秉衡肃然起敬叹为观止。为说明问题,全文引用如下:
《致边润帅电》光绪21年4月初四(1895年4月18日)“查万国公法,无论君主、民主之国,遇有割地让城等事,必国会士民公许方可施行。倘国会不愿,虽已立约,作为废纸。今台湾士民不愿,照公法原可力争。”
这里的“万国”,显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电文中提到的“国会”这一事务是资本主义政体形式。这个电文表明了三个意思:一是李秉衡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二是否定了封建皇权和专制主义的至高无上,国家大事如割地让城等事,最后的决定权在国会和人民,而不是皇帝;三是人民都不愿意的事,可以用国际公法和皇帝力争。
李秉衡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上述学习西方民主共和主张,虽然比不上康有为变法主张系统全面深刻,但他比康有为公车上书早四天,比封建官僚纷纷参加的强学会成立早七个月。李秉衡的想法在督抚中是罕见的,即使在大多数一般士大夫中也是少见的。
这是封建顽固派能够提出和做到的吗?这是一般士子、士大夫敢于提出和做到的吗?这与康有为提出的君主立宪如同一辙。
四、李秉衡对西方国家的态度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
这主要表现在敢于反对英国人的态度上。1895年1月英国领事声称,如果日军在烟台海域和停泊烟台,英国人不开炮,也不准中国人开炮。对此,李秉衡在1月28日一次给皇上奏折,一次致总理衙门电,一次致张之洞电,同一天三次表示保卫国家尊严的态度。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是日军如果侵犯烟台,必须与之交锋决战,决不能按英国领事要求去做,“断无不开炮而让其进踞之理”。(32)二是日本炮炸伤炸坏英国人口房屋,与中国人无关;三是如果英国人阻挠我们向日军开炮,决不听从;四是如果看见英法等国旗号的舰船虽然不能开炮,也要严格对待,以防日本假冒英法攻我不备。他断然表示“衡身居虎狼,面大海,不以自危”“来定开炮”。保家卫国铿锵之语,掷地有声。
体恤民生、爱民护民的可贵精神
由于山东地处甲午战争前线,战勤任务重,军事行为较多,百姓的负担和所受骚扰是随时都会发生的。李秉衡在这期间言行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爱民的清官廉吏。他爱民体恤民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战争期间严饬不得扰民,另一方面是战后安抚受战争创伤的难民。
首先在战争期间,三令五申不得扰民。
一是对抢掠百姓财物者,一旦查明就地正法;(33)
二是体谅百姓贫困,通过节用、力戒浪费,尽量不加派饷银。“民穷至今日极矣,欲立筹数十万饷,势必滋怨扰民。”(34)
三是对军务活动,如大批调往烟台的军队,要求他们“车马民力难支应稍为迁就,以示体恤”“约束兵力,此外不得再有扰累”。(35)
四是马勇来烟“严嘱沿途不得骚扰”(36)
五是军事物资在运往烟台的过程中“沿途不准拉差”。(37)
六是对于“对民间颇有骚扰”的部队,宁肯撤换而坚决不用。”(38)
其次战后,想方设法赈济和安置百姓。
一是凡是被日军蹂躏村庄“均应赈抚”,并由政府出银兑换成钱散发给百姓,商人不准居奇落价。(39)
二是部队驻地所用土地,交给老百姓耕种。部队驻扎的窝棚全部交给老百姓。需要给老百姓地租的一并发给。(40)
三是没有用掉的军粮,减价发卖。
四是从无灾地运粮食到受战争创伤的地区赈济贫民。(41)
五是针对受战争创伤最重的地区,“从优加赈”。对极苦者加予赈恤,钱不够续请增加。(42)
六是从外省运进大米,平价卖给受灾群众。(43)
我们从李秉衡这期间的电文及奏折常看到这样的用语,像“民命所关,切勿迟延为要。”“速散发为盼”“出示晓欲”等等。
李秉衡于国难危急之时,官场腐朽透顶之际,人民嗷嗷待哺之刻,个人对形势无力回天的情况下,仍能严以自律,尽职尽责,鞠躬尽瘁,诚为难能可贵。其事其言其行,笔者读来令人泣下,不胜钦佩之至。
综上,笔者认为,在清朝极度腐朽孱弱的情况下,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关头,在列强对中国蚕食鲸吞的形势下,在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现状下,做为一省巡抚的李秉衡,不愧是抗击外国侵略的爱国者,不愧是爱民护民的清廉之官,不愧是勇于学习西方的改革者,不愧是顾全大局、体国忠君的忠厚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