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来减压(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2: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减、乘、除来减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减、乘、除来减压》。

第一篇:加、减、乘、除来减压

新学期的气息扑面而来,等待我们的是或熟悉或陌生的脸孔和那变着曲调的工作。我们已然整装待发,心理似乎已是沉甸甸的了——备课、班级、学生……

我们不妨放松自己的心态,在加、减、乘、除法中来给自己减压:

加法:增加信心,点燃希望

心中有希望,就有了方向,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我们的希望就是接手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我们希望的火种。我们全心全意地让班级里的每个学生感觉到如沐春般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炙热,感觉到学习的快乐——收获着知识,体味着做人。我们在不断的希望中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减法:减少烦忧,交互沟通

有了烦恼,有了忧愁,也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加了压。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换种心态,多想一些快乐美好的事情,将烦恼与无聊淹没在笑声里。在班级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去思考,在课间无聊的时候多与学生谈谈心,交换一下在学习、生活、班级管理方面的想法,在沟通中减压,在相融中收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乘法:诚心诚意,爱并快乐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不是神,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我们会真诚、无私、心贴心地去爱学生。学生的一抹笑容、一点进步,就是我们心灵暖暖的骄阳。爱心和快乐的能量持续不断地向外迸发,整个班级也因有爱心而变得越来越奋发团结。在学生沮丧时、烦恼时、气馁时、伤心时……伸出我们的手,推孩子一把,虽然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不知不觉中却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收获到的就会是成倍的快乐!

除法:消除挫折,阳光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需要经常体验成功,反之就会承受一些不必要的挫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可能替代他们学习,因时、因课、因人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避免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而产生的挫折。在遭遇评优选模、职称晋升和经济收入上的成就挫折时,我们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生活坐标,试想:我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有一群自己深爱和深爱自己的学生,那就是快乐的、幸福的。

给自己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份力量,给自己一片阳光,我们一起来释放,一起来减压。

第二篇:《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

1、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2、用20元钱,买2枝钢笔,钢笔每枝9元。应找回多少钱?

3、有53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组6本。还剩下多少本?

4、新风村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5米,修了4天,还剩8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脱式计算:

(75-18)×7 36÷(2+4)10+5×4 = = = = = =

(66-50)÷2 3+4×6 19+9×6 = = = = = =

72÷(3×3)(42-20)÷2(19+2)÷3 = = = = = =

(75-18)×7 7×(45÷5)24÷4×8 = = = = = =

第三篇:用“加、减、乘、除”面对《暴风雨》1

用“加、减、乘、除”面对《暴风雨》

——《暴风雨》音乐教学案例

慈溪市桥头镇中心小学 董吉奕

【案例背景】

在秋意深浓的九月中旬拉开了慈溪市第十一届小学教坛新秀评比的序幕,我有幸成为这次比赛的参赛选手之一,在最后一轮的教学评比中,我抽到了人教版第九册《暴风雨》。这是一堂音乐欣赏教学课,以往的欣赏课,学生往往有“耳”无心,注意力不集中,对欣赏曲目“提不起劲”,课堂气氛沉闷,主体的积极性不够,怎样才能激活这潭水,让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兴趣盎然呢?我选择了小学阶段四种最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加、减、乘、除”法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视听效果和亲身实践中感受了强大的“暴风雨”。【教学内容】

管弦乐《暴风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音乐家用音乐表现大自然中雷鸣电闪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欣赏能力。

2、通过教师的激发和引导,让学生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创编音响,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

3、从音乐音响的感知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让学生感悟在人生暴风雨中要勇敢面对的成长启示。【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和暴风雨过后三个不同阶段器乐的变化及其表现力度的变化。

难点:通过听辨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大峡谷暴风雨景象,并运用各种乐器、道具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

【教材分析】 管弦乐《暴风雨》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作品《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五乐章,描绘的是暴风雨中的大峡谷的景象。乐曲分为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雨过后三个部分,暴风雨来临前有小提琴在高音区演奏小牧童的旋律,音乐仿佛描绘了小牧童看到了大峡谷雨前寂静、壮美的景象;暴风雨来临时作曲家通过管乐、弦乐、音箱模拟等描绘了大峡谷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暴风雨过后大峡谷显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

【案例描述】

一、新课导入

1.播放《羊肠小道》音乐,复习小牧童的主题旋律。2.介绍科罗拉多大峡谷

二、分段欣赏

(一)欣赏第一乐段

1、初听暴风雨来临前

2、分析音乐

听前提问:我就知道你们会这样想,那还等什么,一起去看看吧,但是在看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件出示),视频中的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音乐中描绘的是寂静壮美的大峡谷还是喧闹吵杂的大峡谷。你听到了哪些乐器在演奏,力度是强是弱,有没有听到你所熟悉的旋律?

3、复听暴风雨来临前(用“呜”哼唱)

听后问题:你们的小耳朵课真灵,老师这儿有三个题目(出示题目),你会选择哪个题目给这段音乐呢? 生:暴风雨来临前。

(二)欣赏第二乐段

1、初听暴风雨来临时(提出要求)

师:听前请记住老师的要求:在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乐器的数量有变化吗?演奏力度有变化吗? 生:我感受到了暴雨铺天盖地地下下来……

2、分析音乐 师:你可真会听音乐,老师把你们说的概括为八个字:暴风骤雨,电闪雷鸣。你还听到了那些声音? 生:雷声或鼓声

师:是这个声音吗?(师在讲台后敲鼓演示)这个是什么乐器?(鼓)是愿意上来试试?

师:雷声大吗?(大)一直很大,还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好让我们来试试,下面的同学用击掌来表示。

师:那风声和雨声呢,也是越来越?(大)师:除了鼓你还听到了什么乐器? 生答

师:乐器的数量多吗?(多)

师:是呀,你看有铜管乐、弦乐、打击乐等这么多乐器呢,那要表现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场景,乐曲演奏的力度是强是弱呢?(强)

师:作曲家正是增加乐器数量和大量运用声音洪亮的乐器来表现暴风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

3、学生实践

师:你们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暴风雨吗?(想)老师这儿有沙锤、鼓、亮光纸,你觉得他们分别可以表现那些声音? 生答

师:现在风雨雷电都有了现在老师来给你们分分组: ①打雷组(一个学生负责敲鼓表现雷声)②狂风组(用“呼”的声音来表现风)③闪电组(用黄色的亮光纸来表现闪电)④暴雨组(用沙锤和“刷刷”的声音来表现暴雨)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

4、复听暴风雨来临时

师:你们想不想合着音乐来一次。(想)好,那就让你们来当一回演奏家吧(生跟着音乐分组表演,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座桥教师适当指导)师:给这段音乐选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个? 生:暴风雨来临时。

(三)欣赏第三乐段暴风雨过后

问题:

1、从你们的表演中我感受到暴风雨十分的猛烈,暴风雨渐渐消退了,大峡谷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跟前面哪一段很相似?你听到了哪些旋律,力度有什么变化吗?

2、经历了暴风雨后的大峡谷变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小牧童经历了暴风雨看到了更美的大峡谷。请你给这段音乐选个题目——大家一起说 生:暴风雨过后

(四)回忆乐曲中的演奏乐器

师:你还记得乐曲中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吗? 生答

师:是呀,作曲家就是用管弦乐为我们展示了暴风雨中的大峡谷。

三、整体聆听

师:现在让我们来完整地欣赏一下这首乐曲。请在音乐中找一找这些乐器,如果你听出音乐在用什么乐器演奏,请你用它的演奏动作来表示好吗?

四、小结:

同学们,作曲家可以把大自然的景象用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其实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就会有收获。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暴风雨一样的挫折和困难,只要我们坚强勇敢地去面对,相信一定会见到暴风雨后的美景,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快到了,好,就让我们在《暴风雨》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吧,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复磨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运用加法去分析音乐和进行磨课

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对所欣赏的音乐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到“加法”,通过对作品的反复聆听,不断地深入、积累和剖析,使作品在脑海里完全清晰:整个作品可以分为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雨过后三个部分,其中暴风雨来临前音乐放佛描绘了小牧童看到了大峡谷雨前寂静、壮美的景象;暴风雨来临时作曲家通过管乐、弦乐、音箱模拟等描绘了大峡谷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暴风雨过后大峡谷显得更加壮美、气势磅礴。然后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试教反复磨课,不断积累经验,是自己的设计、环节、方法、方式、语言等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二、运用减法确立教学重点

由于整个作品的聆听时间长,在实际教学中又受到时间的限制,所以只能抓住重点,尽可能地把作品挖深。我运用“减法”,把一些能够精减的环节不断地减去,例如,因为完整地欣赏《暴风雨》这部作品将近需要八分钟,所以在新授的开始我直接设计了分段聆听,减去了初次完整聆听,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课堂教学有了侧重点;在拓展环节中减去了作者格罗菲和《大峡谷组曲》的介绍(因为这些知识点在四年级欣赏《羊肠小道》的时候就提到),而是确立了以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来临时和暴风雨过后三个不同阶段器乐的变化及其表现力度的变化为重点,感受大峡谷在暴风雨来临时的景象。

三、运用乘法巩固和提升教学内容(升华主题)

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感悟音乐,这就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这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我运用的乘法。在感受暴风雨来时的情景,我设计了学生实践这一环节。把学生分成了风、雨、雷、电四个组,让他们用身边的乐器和道具来表现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景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视听效果和亲身实践中感受了强大的“暴风雨”。

乐曲结尾,暴风雨过去了,经受过暴风雨洗礼后的大峡谷变得更加壮美,借着音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寓意,把欣赏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感悟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有“暴风雨”,只有勇敢地面对遭受的挫折和磨难,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精彩。

四、运用除法精炼语言

由于受篇幅与教学实践的限制,“逼迫”我用“除法”去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不断对语言进行删减、提炼,力求简洁、生动。在实际教学中,把一些语言都凝练成一串串的问题,如在初听暴风雨来临时这段音乐过程中,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不能根据音乐描述出自己的故事?你在欣赏过程中听到几种乐器的音色?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一向调皮的学生也安静下来。音乐开始了,学生们听着音乐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有的学生很安静;有的学生听到激烈的音乐时,竟然捂住耳朵;还有的手舞足蹈用肢体表现出他听的乐器;学生们听的特别认真。

虽然“加、减、乘、除”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四种基本运算方式,将其巧妙地运用到这堂课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让我的音乐课堂有了意向不到的效果。

但是这堂课还有几点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经验的缺乏,漏了个小环节,当我拿出黄色的亮光纸问学生像什么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像雨声!”其实学生是从声音的角度去考虑,而我准备的意图是像闪电,紧张的我就开始不知所措,其实那是我可以说:“你们的耳朵可真灵,声音很像雨声,那它的颜色想什么?”自己课堂机智处理的能力还不够;第二,学生在风、雨、雷、电分组表演的时候,我以为考虑到有秩序,所以就把四组分开来表现,其实,暴风雨来临时风、雨、雷、电是交杂在一起进行的,这是我没考虑周全的。

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情景,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象,不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更是获得了心灵上的升华:只有遭受过挫折和磨难,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和精彩。这正是《暴风雨》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它将引导我继续在音乐教学道路上不断努力求索,把更多的欢乐带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融入音乐。

第四篇:乘加乘减 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公园去过吗?(课件出示游乐园图。)公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公园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匹小木马,每匹小木马上有3人。)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2、学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个)

乘法算式:3×4=12(个)

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例5 出示新内容: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能发现图上有什么变化?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同桌两个同学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思考与交流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再和同桌说说你怎么列式的,讨论讨论对不对,最后写在课堂练习本上。3)汇报交流。(在展台上展示出列的算式,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可写成3×4。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减掉。列式:3×4-1=11(个)4)引导观察算式。

教师指出: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有乘又有加减的,前面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乘法是新成员,我们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吧,叫什么好呢?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呢?

5)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画一横线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小组讨论、回答:乘加乘减的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6)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看图列算式。并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小结: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第五篇:乘加乘减应用题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反思

刘江修

《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起始课。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学会解答此类的简单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

《乘加乘减应用题》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整节课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3、用生活经验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领会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生活经验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会做就行,重要的是理解,明白思考的过程。很多小朋友会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很重要,这一点在课堂上做的不是很到位。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基本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要着力引导学生用这两种思路去发现中间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领会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本课上,主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但是在课上的体现不是很明显。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间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没有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弄懂算理。

下载加、减、乘、除来减压(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减、乘、除来减压(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

    古诗诗词中的加、减、乘、除(孟坤)

    古诗词中的加、减、乘、除山东省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北校孟坤孙启岗(277000)手机:*** 加、减、乘、除是基本的数学运算,若能在古诗词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则情趣顿生,给人以美......

    连乘、乘加、乘减 教案

    连乘 乘加 乘减[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休闲假日——混合运算》信息窗1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休闲假日——混合运算》信息窗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三团中心校 刘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

    乘加乘减范文合集

    乘加乘减(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56页例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南岔四中 冯珊珊 一、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8页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 乘减》教学设计 汉滨小学 汪莉莉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