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政府关注民生的实践调查报告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xx县xx乡政府部门关于民生的调查情况,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农民的幸劳,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整个xx乡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70%受过初等教育、50%受到过高等教育。经调查多数家庭都有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50%的孩子八岁才开始上学。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100元以下。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周家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以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xx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土豆,公路以到了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很多的土豆,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的项目后我还参加了建设新农村对政府的要求调查报告。县乡政府最贴近农民,更容易获得和把握农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信息,由县乡政府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可以避免信息在政府间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乃至信息失真,从而可以使公共支出的安排更有效。与中央和省级政府相比,由县乡政府负责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具有信息搜寻费用低、安排的项目针对性强和更便于引导农民参与等优势。
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看,县乡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范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基本的公共管理服务,包括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提供的管理服务,以确保县域社会经济运行的协调有序。这是县乡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二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目标,促进县域范围内的公共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为辖区内农民提供教育、卫生、环保等公共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完善农村优抚、救济、救灾等社会保障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失业保障制度,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三是把握辖区的社会经济走向,特别是区域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并通过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提供政策指导,为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转变县乡政府职能。县乡政府要通过职能转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保障,促进政策的合理调整和资金的优化配置,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上的很多东西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
还有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
最后我在这里表示真心的感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朋友和领导,谢谢你们让我实践给予我的信任,使我明白更多人生的意义。
第二篇:政府 关注民生
关注
政府关注民生,教育在不断完善 也是社会政府关注的功劳;媒体关注一个人平凡人物
一夜成名,一夜火红的例子也不少;大家关注一个人的缺点盯得太紧令人家 忏悔不及逼的走投无路的例子还是不能说少的。当然也有人把关注转化成一种关爱。山区贫困儿童实现了
享受教育的愿望也离不开国家和社会上一些有爱心人的关注,可见关注的力量很大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关注和被关注。我眺她第一眼擦肩而过这变成了习惯甚至关爱,心疼。每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看到这带着细细条纹纹和蔼的面孔和她的那简陋的工具心一酸
就放慢步子一肚子气走,但我会看着她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记得第一天早上看到她瘦弱的身子小心翼翼地弯着腰把垃圾一个个捡起装在袋子里,那饱饱的袋子似乎在她手上颤抖
着······又是一个早晨又是她趁着河里没水流,提着个袋子在检停留在河里的破衣塑
料·······每天发生的这个场景似乎变成每位路过人必看的一道风景,但看得出不同的人看
这同样的风景带着不同的眼神不同的表情,以不同的方式去欣赏的,且人们常常把这条路以
这位50岁的奶奶清洁员工为名称呼。
有一天陪我大概四五年的那道风景突然消失了,只是个满满的孤零零的站在那,从此
再没见到她的人影,听到了关于她生活的各种说法······但这八卦的社会还是没能给我个
满意的答案,她为何不见了·····现在怎样,这一切最终还是个问号,那亲密有熟悉的名字
也从此淡淡的从我耳边消失。
到底怎样的处境让头顶已经像雪山一样发白的一年四季大早天的拖着那虚弱的身子做
那么艰苦有粗鲁的活呢这恰不是抱着孙子享受后半生的年龄吗?其实我们周围不只是一位
这样的奶奶,她的处境代表的是一批老人的生活,周围多少老人没有没有受到子女们的孝顺,只能靠自己过着孤独艰辛的生活这应该心里都清楚。我们年轻人做子女的有责任让老人过上
好日子,他们付出的真够多了,我们这社会还能狠心地这世界这么不公平,把生活中各种艰
辛,孤独由他们来继续承承承担吗?不!早该觉醒了,毕竟时间的流失不受任何约束,不受
人的控制的。
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把更多的关注经济消费生活,但我们应该更关注自己的一颗
孝顺的心,关注自己的品德修养,对长辈关心,关爱多点。关注该关注的做一位孝子女,也
作为对长辈们的一点回报让这世界平衡点。
高二
(三)阿依努尔(大)
第三篇:走进蒙城关注民生实践
走进蒙城关注民生
——物价上涨下的农民生存状态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05级国政专业丛日丽20050301010
内容摘要:从07年末开始,以猪肉涨价为标志的物价上涨正在持续进行。各种商品都进入涨价的行列。物价上涨也因此成为08年的热门话题。本文就物价上涨的原因,影响,尤其是对农民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展开阐述。
关键词: 物价上涨原因农民生活影响政府措施
07年末到08年,我国物价普遍飞速上涨,随着猪肉涨价的开始,方便面、快餐、粮油用品也涨价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日用品加入到涨价的行列,人们疑虑接下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的商品涨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的物价上涨?当前的物价上涨是局部性的还是全面性的?它对民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暑假中我们就本轮物价上涨之下的民生问题展开了调查。
暑假期间,我们团队到安徽省亳州市的蒙城县展开了关于物价上涨以及它对民生的影响的社会调查。众所周知,安徽省是农业大省,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玉米、稻类、高粱次之。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红麻、黄麻,其中茶叶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而我们此次调查的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积2091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2%,总人口122万人。它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我们此次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方:蒙城县物价局和统计局,蒙城县的牛群商贸城,板桥镇的农村地区。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对物价上涨的有关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
就目前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许多城市住房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物价何以涨的如此迅猛,经过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
1、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并带动肉禽蛋等主要副食
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据测算,今年前四个月,粮食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8%,影响整个价格总水平上涨3.5个百分点,从而影响到猪肉等一系列的产品价格一直往上涨。
3、08年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暴风雪等恶劣气候将会威胁粮食产量,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从灾情看,南方大部分地区灾情严重,对今年的农作物生长很不利,有可能导致全国性的粮食减产。正是因为粮价的上涨而开启了我国国内物价的较快上涨,因而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4、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占总消费商品较大比重、农村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价格大幅上涨造成农村消费价格涨幅超过了城市。
此外,物价上涨还受到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量上涨、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发了这一轮的物价上涨。
二、物价上涨对农民的影响
物价上涨对于民众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有人认为,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同时在物价上涨的同时对农民进行补贴,而且粮价也上涨了。那么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应该也增加了,不会影响他们的消费水平,甚至会大幅提高消费水平。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情况并非如此。物价上涨基本抵消了部分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所获得的收益。表面上看,农产品价格上升了,农民的收入肯定上升,但是农民收入在上升的同时种地的成本也在上涨,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上涨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农民增收。
(一)农村物价上涨基本状况
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是今年物价变动最鲜明的特征,今年前6个月农村物价涨幅始终高于城市2-3个百分点,1-6月农村物价上涨4.6%,城市上涨3%,农村高于城市1.6个百分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占总消费商品较大比重、农村医疗保健和教育费用价格大幅上涨是造成农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增长,今年在中央一号文件和各项扶持农业发展政策的作用下,农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45元,同比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但是,收入增加了,农民消费并未大幅增长,1-6月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1%,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7%,农村低于城市5.6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增幅差距比近年平均水平拉达2.6个百分点。农民微薄的收入难以承受物价的高增长,是其消费需求没有较快
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民家底薄,承受能力差,物价水平大幅上涨,将在相当程度上抑制消费的增长。
(二)农民的困境
在调查中,农民是大倒苦水。在调查中,一位农民朋友说:“大家都觉得国家的政策使农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可是实际上并没有。全国物价都在上涨,农资也在增长。农民投入的更多了,虽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远远跟不上物价增长的幅度。一亩地也只能收入700元左右。”据我们了解,在农资的投入中,主要是农药和化肥增长幅度较大,有的竟然增长了百分之百。这些农资增长都太快,收入增长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这些高价格的农资投入使得农民的负担加重(即使不交农业税),消费水平也难以提高。其实在物价上涨中,始终存在着个循环困境。粮价上涨了,农民收入较以前有了增长,然而物价的普遍上涨,农资价格上涨,其他日用品上涨,农民的消费支出大大增加,但这种消费支出的增加是由于高物价的消费支出而并非消费水平提高的表现。
(三)农民的选择
在这种粮价普遍增长,农民收入和消费不见增长的情况下,农民的选择又是怎样的呢?在蒙城县许多农民都选择外出务工,或选择做个体生意来补贴家庭消费。在牛群商贸城我们就遇到许多家里有地,但仍出来做个体生意以补贴家用的“半农民”。许多受访者都说:“现在种地的月收入不超过千元,而外出务工月工资也超过千元,还不如打工赚钱呢。一亩地也补贴不了多少钱,还有谁愿意种地呢。”在我们调查的蒙城县板桥镇中,这种情况就很普遍。板桥镇大约有7.5万人,而外出务工人员就2万多,他们镇就是以劳务经济为主的,板桥镇也因此被评为 “劳务输出先进乡镇”。板桥镇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但许多农民还是选择外出务工,而把土地转租或闲置。这样的现状不得不令人忧虑和深思。
原本粮价上涨,国家补贴,对农民来说是件好事。国家的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然而有点事与愿违,农民并没有感到负担减轻,生活水平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选择对粮食生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粮食产量下降,粮食短缺又会进一步造成粮价的上涨。而且外出务工,剩下许多留守儿童和老人,这也加重了社会的负担。有人认为,农民的目光都很短浅,只重眼前利益。可是不管对谁来说“自身利益”是最贴近的,如果眼前基本的需求都难以维持,又怎么会有长远的发展呢?农民对眼前物价的增长持可以理解的态度,但增长过快又让他们难以接受。有位农民朋友说:“这样的增长,还不如不增长呢。”这些都反映出了农民的苦恼和无奈。
三、物价上涨下的政府行为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老百姓对于中央政府是比较支持和理解的,但一说到地方政府,似乎就有许多怨言。大多数人表示对中央政府的政策比较支持,认为中央的一些措施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表示不满,认为地方政府未能尽职尽责。
面对物价普遍增长的大趋势,如何保证物价不出现过快上涨,特别是保证农民在物价上涨中生活质量不下降,这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大部分物价上涨是由市场经济规律供求关系作用使然,但在一些物价上涨的背后我们仍可以看到某些政府部门的推波助澜。对垄断企业的支持或纵容,对政绩的饥渴与冲动,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寻租,这些都能成为某些商品与支出飙升的潜在理由。政府应该意识到,物价的上涨背后更多的是民生问题,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利益与政绩问题;也应该尽力消除这种物价虚高现象,还物价一个真实的水平。
对政府方面而言:
一 建立促进“米袋子”和“菜篮子”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加强生猪蔬菜基地建设,增加基础设施投入,落实对农业的各项补贴政策,促进生产的发展。
二 加大对涉农价格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认真组织开展化肥价格、成品油价格、惠农价格和收费政策落实情况等专项价格检查工作,以便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三 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应对物价上涨的社会保障和救济体系,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在物价上涨中,又没有人给农民涨工资,因此,必须对农民提供一系列政策保护,比如:完善农村医保、低保、困难家庭孩子上学补助等;保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对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等措施。
物价上涨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在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政府行为未跟上物价上涨的步伐,认为政府做得不够。所以政府应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积极行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应对物价上涨。唯有如此,才能稳固住民心,才能由一片“涨”声转而迎来一片掌声,才能在不寻常时期获得安稳的发展。
第四篇:关注民生
今见《新华时报》一篇《关注民生,勿止于造势》的时评也颇有点想法,文章说一些地方在关注民生问题上,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满足与刷标语造声势,喊空口号,搞花架子,扎扎实实为百姓办事的却很少。举例说有的地方喊出口号要今年实现“村村通公交”但记者到那里相对偏远的乡村一看,却八字没有一撇。有的地方腾出个房子,挂个“医务室”的牌子,弄几个游医一坐诊,就算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了。根本是在糊弄老百姓。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想一下为什么会屡有这种现象:大跃进时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又有说话的巨人,惟恐话说得不过头。个中问题还是没有放正位置,没有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隐中似有“父母官”之患。在关注民生上,不把老百姓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没有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是想着自己的利益功绩,想着如何迎合与上级领导,想着如何对自己的仕途有好处。对于关注老百姓的这些往往有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能应付的尽量应付,能回避的尽量回避。往往哗众取宠,无脚踏实地,做虚功,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老百姓确实是很注重实际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所关注的。有些领导干部所关心的可能是自己的“政绩”、所坐的轿车的档次。他的命运掌握在他们的上司手里,为此迎合上司,那效力与上司的事是必须做到位的。如古人所言,往往“日策马,侯权者之门„„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为了拜见尊颜,甚有“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椐,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政绩如何,老百姓说了不算数;仕途升迁,目前老百姓作不了主;开门七件事绝大部分老百姓自己也无能把握——要看领导,要看老板。“关注民生”有时往往会劳苦而功劳不大,或劳而无功,甚至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那么虚做、呼口号、流于形式的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没有雨点是最好的工作方式了。大家心照不宣,心里你知我知就可以了,能糊弄一番老百姓,让老百姓心里热一会就可以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红薯”只是戏曲中的台词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遥远千年的事了。“采菊东篱下”见的毕竟是荒山野水,没有那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现代都市的情趣的
第五篇:有关关注社会民生的调查报告
“关注民生,破解七难”民情民意调查报告
居民对我区就业形势的乐观程度
乐观程度
人比例
乐观
19.43%
比较乐观
36.62%
一般
39.16%
不乐观
4.78%
3、居民群众最期待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主动性,多关心困难家庭
社区是政府与群众沟通联系的基础,社区工作人员更是与困难群众联系最多的群体,做好社区工作有利于保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困难群众遇到的生活就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的重要途径。因此,调查中当问及“您对与困难、失业群众直接接触的社区工作人员有何期望”时,大家最希望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主动性,多关心困难家庭”,占60.84%;其次,希望社区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为失业群众介绍工作岗位”和“熟悉困难群众就业生活政策,为困难群众就业生活提供政策指导”的比例也分别占到59.04%和54.56%;另外,我们了解到,除了物质生活和就业上的帮助,困难群众同样需要受到精神方面的关怀,有25.56%的居民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对困难群众提供文化生活上的帮助”。
居民对与困难、失业群众直接接触的社区工作人员的期望
期望
人比例
提高工作主动性,多关心困难家庭
60.84%
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为失业群众介绍工作岗位
59.04%
熟悉困难群众就业生活政策,提供政策指导
54.56%
对困难群众提供文化生活上的帮助
25.56%
4、群众对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问题,居民群众认为政府的确做了不少工作,从“春风行动”到就业援助、再就业培训,再到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扶持政策等,社区工作人员服务也越来越热情细致周到,方方面面都体现了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同时,居民也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一是促进困难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有居民认为:在帮助困难家庭和救助困难家庭的同时,希望在改善他们的心理下功夫,努力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困难的阴影,加入社会的大家庭,不要让他们觉得政府救助他们是理所当然,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微薄的力量回报社会。有居民认为:就业机遇和自身具备的各种能力直接相关,岗位都需要人员,所以面临找不到工作的人,应该先解决自身问题,提高自身技能,而不是消极等待。
二是进一步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有居民认为:许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愿望很强,但是受到年龄和技能的限制无法达到岗位要求,政府应多举办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素质。
三是加强沟通,充分发挥社区作为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作用。有居民认为:政府要多督促社区等基层组织多为民办实事,如多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岗位等,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和服务意识培训,使社区真正能起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四是将“春风行动”等援助政策落到实处。有居民认为:许多特困户受补贴和援助的标准定得不够符合实际,许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受到最高用电量等指标的限制,不能得到补助,反而被有些钻政策空子的人得了便宜,希望政府进一步完善政策,尤其是有关部门要加大调查审核力度,对困难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要核准核实,既让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帮助和实惠,又让试图钻空子的人没有空子好钻。
二、关于看病难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看病难”是“七难”中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目前主要症结在“看病贵”。调查显示,随着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日益建立健全,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目前的医疗水平看,近七成的居民肯定地认为“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基本实现。
1、看病难,难在看病贵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目前„看病难‟问题中最主要是什么”时,有52.77%的居民认为最主要的是看病贵,有21.97%的居民认为是看病程序繁琐,有15.1%的居民认为是医院人多拥挤,还有10.16%的居民认为是专家挂号难。
居民认为目前“看病难”最主要的问题
主要问题
人比例
看病贵
52.77%
看病程序繁琐
21.97%
医院人多拥挤
15.10%
专家挂号难
10.16%
2、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便捷性”凸显,但医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日益建立健全,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有近七成的被访者或其家人去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其中占84.93%的居民认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方便,占44.1%的居民认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费用低。在三成没有去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的被访者中,有45.02%的居民是由于没有生病、不需要去,另外有34.6%的居民是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门诊种类少,有28.91%的居民认为其医疗水平低,不放心。
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评价
人比例
去/不去的原因
人比例
去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8.46% 看病方便
84.93%
费用低
44.10%
医疗水平可以信任
21.18%
没有去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54% 没病,不需要去
45.02%
门诊种类不全
34.60%
医疗水平低,不放心
28.91%
卫生不放心
9.00%
费用高
3.32%
药品不放心
1.42%
3、医疗收费透明度增强,但职工基本医保满意度有待提高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各项药品价格、检查和服务费用日益透明,调查中当问及“您对目前医疗收费的透明度(主要指发票联)印象如何”时,有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对医疗收费清楚(包括非常清楚和基本清楚),仍有20.78%的居民表示不太清楚。
调查中当问及“您对现行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程度”时,表示满意的居民仅为62.63%(含满意和基本满意),有32.74%的居民认为满意度一般,仍有4.63%的居民表示不满意。
4、居民群众对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解决„看病难‟最重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时,有74.89%的居民认为应该“降低药品价格和减少检查费用,加强价格监管”,有50.07%的居民认为应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防止药物滥用”,有47.09%的居民认为应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引导群众小病在社区就诊”。
居民认为 “看病难”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问题
人比例
降低药品价格和减少检查费用,加强价格监管
74.89%
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生诊疗行为,防止药物滥用
50.07%
提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引导群众小病在社区就诊
47.09%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44.54%
扩大平价医院、平价药店覆盖率
42.60%
对困难群众降低医保理赔门槛、提高报销比例
35.43%
同时,居民群众对解决“看病难”问题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在加强药价透明度的同时,增强用药合理性。有居民认为:药价不仅要有透明度,而且用药要合理性,治同一病在收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应用较便宜的药,不要只顾经济效益,要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切实为病人着想。
二是继续增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和医疗水平。有居民认为:要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和医生医疗水平,真正使广大群众相信社区医院,做到小病就近求医。有居民认为: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名医、专家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指导、值班,来提高社区医院的知名度。
三是要加快发展平价药店,简化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有居民认为:应该扩大平价药店覆盖率,使老百姓能更方便地买到平价的好药。有一名医务人员说:我在日常工作中切身体会到“看病难”对广大患者尤其是常年患病的人带来的不便,本人觉得减少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之间的流通环节,或者说规范我市医药品招标过程或许会使药品价格继续有所下降。
三、关于上学难问题
1、本地子女上学不难,但上好学难、上好学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认为我区存在“上学难”问题的居民占到34.83%。对于“上学难”问题,居民群众普遍反映,主要集中在“上好学难”、“上学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上。现在本地居民的孩子上学并不难,但上学贵、上好学校更贵更难,择校费、借读费、课外辅导费等名目繁多,使普通老百姓难以招架。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日益凸显,学校都是在保障本地孩子能够上学的情况下,才招收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的快速增长,已大大超过教育资源的扩张速度。尤其是我区上塘镇、祥符镇、康桥镇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的地区,现在的教育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
2、居民子女择校最注重师资教学质量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择校的时候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88.04%的居民认为是师资教学质量,有55.01%的居民认为是学校的学风,有32.88%的居民认为是学校的硬件设施。
居民子女择校时最关注的方面
关注的方面
人比例
师资教学质量
88.04%
学风
55.01%
学校硬件设施
32.88%
交通情况
27.20%
学费
23.77%
3、提高办学质量和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是解决上学难的最重要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认为要解决就学难,应采取哪些措施”时,认为应“提高办学质量,扩大优质、重点高中比例”的居民占71.6%,有居民认为:应该提高办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扩大优质、重点高中的比例,使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好学。
认为应“加强管理,减少乱收费现象”的居民有59.79%,有居民建议:学校必须按教育管理部门出台标准收费,学校要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对各项收费核查,签名公布,使教育收费进一步规范化和透明化。
认为应“增加教育投资,多办学校”的居民有47.68%,有居民建议:要统筹本地学生教育与外来学生教育,充分挖掘资源,合理调整布局,应该在上塘、祥符、康桥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增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尽最大努力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居民认为解决上学难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措施
人比例
提高办学质量,扩大优质、重点高中比例
71.60%
加强管理,减少乱收费现象
59.79%
增加教育投资,多办学校
47.68%
对困难家庭加大补助力度
31.99%
四、关于住房难问题 1、86.7%的居民家庭认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在杭州“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今天,当问及“您认为目前我区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是否得到改善”时,86.7%的居民认为住房问题得到改善(包括有明显改善和有所改善)。
居民认为我区住房条件改善程度
改善程度
人比例
有明显改善
19.28%
有所改善
67.42%
没有得到改善
13.30%
2、商品房房价过高仍旧是制约居民购房意愿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购买商品房意向的居民仅占到被访者的18.83%,其中63.49%的居民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31.75%的居民是想为子女购买。没有购买商品房意向的居民中,除了37.02%的居民是因为“已有住房,不需购买”,还有24.31%和37.75%的居民是由于“房价太高,不想买”和“买不起”两个原因而不购买商品房,商品房房价近期虽然有所下滑,但仍旧超出了大部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
居民购买商品房的影响因素
人比例
影响因素
人比例
有
购买商品房意向
18.83% 改善居住条件
63.49%
给子女购买
31.75%
投资
7.14%
目前无房,解决住房问题
5.56%
为老人购房
5.56%
没有
购买商品房意向
81.17% 买不起
37.75%
已有住房,不需要
37.02%
房价太高,不想买
24.31%
其他
0.92%
3、居民群众对解决“住房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在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中的作用“很大”的居民仅占被访者的27.5%;大部分居民认为作用“一般”,占到55.9%;此外,还有16.59%的居民认为作用“较小”。近年来,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逐年增大,改善了很大一部分居民的住房水平,但是受覆盖面和居民消费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还是无法满足很多普通老百姓的需要,因此,居民群众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有居民认为:应该要进一步加大提高经济适用房覆盖面,降低商品房价格,使老百姓买得起房。有居民认为:目前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很大,但是对于一些困难群众来说价格还是不能承受,要多造一些廉租房,使连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的居民也能住上房。
二是在关心困难群体的同时,也要关注政策边缘人群的住房条件改善。有居民说:现在报纸上、电视上,都是关心困难群体,希望政府部门出台一些政策为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能申请经济适用房的边缘人群、低收入者改善一下住房条件。有居民建议:随着经济适用房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可适当降低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扩大受益面。
三是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管理,防止少数人用其牟利。有居民认为:应该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申请者各项条件真实性的把关以及经济适用房出租出售的政策控制,使经济适用房真正用于解决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防止有人高价出租出售赚钱。
四是进一步加快实施危旧房改造。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危旧房改造和庭院改善力度,城市面貌和居民居住条件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对这一惠及百姓的实事工程还须进一步加快推进。有居民认为:危旧房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生活的安全,希望政府加快对这些房子的改造工作,对于无法实施改造的房子应该及时重建或对居民实行搬迁。
五、关于行路停车难问题
“行路停车难”已连续3年位居“七难问题”之首,是近年来杭州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
1、机动车增长过快是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影响我市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因”时,有58.89%的居民认为是“机动车增长过快”,有51.72%、41.11%和37.52%的居民认为是“机动车违章”、“非机动车违章”和“行人违章”,有28.55%的居民认为是“市民交通意识淡薄”,有25.71%的居民认为是“城市道路建设滞后”。
居民认为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原因
原因
人比例
机动车增长过快
58.89%
机动车违章
51.72%
非机动车违章
41.11%
行人违章
37.52%
市民交通意识淡薄
28.55%
城市道路建设滞后
25.71%
道路设置不合理
20.78%
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低
16.44%
城市建设规划水平低
15.84%
其他
1.49% 2、77.12%的有车者认为“停车新政”有效改善了停车难问题
《关于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停车新政”),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破解“行路停车难”,经深思熟虑后出台的新举措。调查结果显示,“停车新政”自7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缓解我区老百姓停车难问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近九成的居民知道“停车新政”。本次有家用汽车的118位被调查者(占调查样本总数的17.64%)中,有77.12%的被调查者认为“停车新政”改善了自己的停车难
问题(包括完全解决和有所改善),有41.53%的被调查中认为“停车新政”实施后停车费用较低了很多。
居民对“停车新政”的知晓度
知晓度
人比例
了解
24.51%
听说过
64.57%
不知道
10.91%
“停车新政”对停车难问题的改善程度
改善程度
人比例
完全解决
4.24%
有所改善
72.88%
和以前一样
20.34%
还不如以前
2.54%
“停车新政”对停车费用的影响
对停车费用的影响
人比例
降低很多
41.53%
几乎没变
51.69%
提高了
6.78%
3、居民对缓解“行路停车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目前解决行路难问题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时,有64.72%的居民认为需“加大宣传,提高市民交通意识”,有50.52%的居民认为需“提高交通管理水平”,50.22%的居民认为需“加大违章处罚力度”。
居民认为行路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行路难需解决的问题
人比例
加大宣传,提高市民交通意识
64.72%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50.52%
加大违章处罚力度
50.22%
加快城市道路建设
47.53%
强化道路建设规划
41.41%
其他
1.94%
同时,居民对缓解我区“行路停车难”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一是发展和完善公交系统,将出租车和自行车纳入公交系统,引导居民出行“公交优先”。本次调查中,有47.83%的居民表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是公交车,但是公车速度慢、高峰拥挤等情况也是老百姓反映的重点。有居民认为:目前机动车增长过快,道路建设肯定有一个过程,应大力发展公交,提倡大家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有居民建议:目前老年人使用老人卡可以免费乘车,但是上下班高峰期老年人与上班族同挤公交车,更加加重了车辆拥挤程度,对老人安全也有一定影响,建议设定老人卡免费时间,在上下班高峰期刷卡需收费,这样可以对老人乘车适当分流。
二是提倡环保,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是否赞同仿照上海限量发放机动车车牌证”时,有60.99%的居民表示赞同;当问及“是否赞同对购买两辆以上的家庭,征收交通拥堵费、公共资源占用费、排污费”时,也有65.77%的居民表示赞同。有居民认为:城市道路的建设有一个过程,而目前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应该提高全民环境、环保意识,适当控制机动车数量,特别是限制家用第二辆车的购买。
三是加强交通管理,加大对行人和车辆违章处罚力度。有居民认为:目前电动车超速行驶的现象严重危害道路安全,应停止大功率的电动车、无牌电动车、超速电动车上路行驶。有居民建议:针对本社区停车难(车辆安全)应根据市民需求,可采取电瓶车电瓶保管和代充电等便民举措,只要化小代价,得到大回报,也可减少汽车的增长造成行路难。有居民认为:机动车乱停现象特别严重,甚至影响行人、非机动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交通事故隐患,应加强管理和执法,严格管理和处罚。
四是有效地开展宣传,努力实行社会长效管理机制。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到学校、机关、企业、社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在街道路口开辟宣传专栏和交通安全警示口号,营造全社会参与和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关于清洁保洁难问题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打造最清洁城区”作为创建文明城区的重点工作来抓,“清洁拱墅”大行动开展以来,更是在全区形成了“部门包社区、党员干部包街巷”,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秀美拱墅”的良好氛围。
1、全区目前环境卫生状况好,“清洁拱墅”大行动成效显著
调查结果显示,71.75%的居民认为我区环境卫生状况好(包括很好和比较好),24.81%的居民认为环境卫生状况一般,还有3.44%的居民认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同时,当问及“您认为„清洁拱墅‟活动对改善我区清洁保洁情况成效如何”时,有71.9%的居民认为成效大(包括很大和比较大),有26.76%的居民认为成效一般,仅有1.35%的居民认为没有效果。
居民对我区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
评价
人比例
很好
18.68%
比较好
53.06%
一般
24.81%
较差
3.44%
居民对“清洁拱墅”大行动成效的评价
评价
人比例
效果很大
20.63%
效果比较大
51.27%
效果一般
26.76%
没有效果
1.35%
2、目前环境卫生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烟蒂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认为目前我区环境卫生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烟蒂”,占54.56%,其次是“机动车尾气”、“机动车、自行车乱停放”和“无证商贩在公共场所摆摊设点”,分别占45.14%、44.54%和36.77%。
居民对我区环境卫生方面主要问题的看法
评价
人比例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烟蒂
54.56%
机动车尾气
45.14%
机动车、自行车乱停放
44.54%
无证商贩在公共场所摆摊设点
36.77%
噪音
33.63%
城市牛皮癣
33.33%
城郊结合部及城中村脏乱差
32.29%
建筑工地出入口的脏乱
27.50%
农贸市场内外的环境卫生脏乱差
25.56%
门前三包责任制不落实
24.81%
3、居民对解决“清洁保洁难”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许多居民表示当前环境卫生情况整体不错,清洁不难、难在保洁。
因此,当问及“您认为解决„清洁保洁难‟最主要要做好哪些方面”时,认为应“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的居民占82.51%。有居民说:清洁的环境离不开各方面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但是更离不开大家的自觉和维护,只有大家都来爱护周围的环境,环境才会更美更清洁。
认为应“加大乱丢、乱吐等破坏城市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的居民占58%。有居民认为:清洁保洁问题上,感觉到政府力度很大,家门口的环境也一天天美起来,对于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要严格进行处罚。
认为应“提高清洁保洁人员责任心,落实区域责任” 的居民占55.9%。有居民认为:环境方面应该重视日常保洁,一些清洁保洁人员不要老是应对检查的时候才突击一下,要避免形式主义。有居民认为:现在一些社区清洁工作是承包给清洁公司的,要加强这些清洁公司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但要负责清洁打扫工作,也要负责全天的保洁工作。
认为应“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居民占45.49%。有居民说:光靠清洁保洁员做好社区保洁工作是不够的,最好可以组织一些有责任心的社区居民,成立社区卫生检查小组,与社区一起做好社区卫生管理工作。有的居民认为:增加十个环卫工人倒不如加两个“红臂章”来得有效。
此外,还有居民建议必须坚决取缔无证摊贩,建立起一整套长效的卫生管理机制。
七、关于办事难问题
市民对“七难”问题的关注中,“办事难”现已位于最后一位,居民群众对机关工作总体比较满意,但居民、企业对政府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居民最期望机关处事公正、办事效率高
调查中,当问及“您对机关作风有何期望”时,有68.31%的居民表示希望“处事公正”,有62.03%的居民表示希望“办事效率高”,有58%的居民表示希望“服务态度好”。
居民对机关作风的期望
期望
人比例
处事公正
68.31%
办事效率高
62.03%
服务态度好
58.00%
廉洁奉公
57.70%
真抓实干
51.57%
具有创新意识
27.95%
2、居民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解决“办事难”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当问及“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解决„办事难‟,您认为重要的措施”时,认为应“加强机关干部思想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态度”的居民占66.67%。有居民认为:现在机关办事的服务态度比过去好多了,但是希望政府能继续增强为民办事的服务意识,扎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好人民的公仆,主动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事。
认为应“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率”的居民占62.93%。有居民认为:有些事情办事环节和办事手续仍然非常繁琐,造成“办事慢”,希望可以有“一条龙”服务,各个部门集中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认为应“加强机关监督检查、典型示范、评比考核”的居民占62.78%。有居民认为:除了对公务员加强思想教育以外,还要开展明察暗访,通过评比考核,增强提高办事水平的自觉性。
认为应“加强机关干部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的居民占46.94%。有居民认为:公务员也要加强日常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与时俱进,让公务员变成老百姓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