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个人问题四辩稿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个人问题—四辩稿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
阿尔卑斯之雪虽白,但无法否认杂质的存在。对方辩友滔滔不绝的雄辩也同样无法掩饰辞理的缺失,下面我将一一指出对方辩友的偏颇之处。
1、过分强调体制的不健全。首先,近几年我国为帮助大学生就业,采取了创业贷款,西部计划高薪政策等,而对方辩友却选择忽视不见。其次,我们说国家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就业形势千变万化,我们更多的难道不应该是调整提高自己去适应新形势,还是要像对方辩友所说的坐等国家政策,静候形式为我们去改变呢?!
2、逻辑错误,误导大家。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是由于企业设置过高门槛,使大学生无法达到其所要求的标准,从而造成了就业难。而我们知道,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它设置门槛,标准,是为了选择更合适的人,更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难道要说是企业的追求利益,甚至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问题吗?面对这些,如果我们选择转变自己的观念,加强对企业对职位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争取被企业录取不是比抱怨企业更切实际吗?!
3、不切实际,夸大客观忽视主观。的确,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但是我们不能一昧的夸大客观社会的影响,甚至去埋怨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就好比你能对着天空说不要电闪雷鸣吗?面对大学生就业难,对方辩友不停的向我们强调大学教育制度等的落后,那么我方就想问了,今天对方辩友以及千千万万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又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知道大学会交我们知识,会锻炼我们能力。对方辩友在抱怨教育的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有多少人不踏实学习。忽略了有多少人能问心无愧的说我奋斗了我努力了呢?况且我国各大高校近几年也在不断改革,为什么对方辩友看不见呢?
4、概念模糊,过分绝对化。对方辩友今天犯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没有准确理解辩题。我们说就业难难在哪,难在一方面大学生不满足职业的要求,一方面又眼高手低不愿去做看不上的职业。这都充分说明了就业难是个人问题。而对方辩友在强调社会是如何造成就业难的同时又没有准确标准,到底你方判断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社会问题的依据是什么?按照对方辩友的说法,难道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中只有社会吗?还是对方把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看作是水火不形容了呢?那你方今天的整场论述实在是太跑偏了吧!
事实胜于雄辩,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大学生就业难展开论辩,可与此同时,多少大学生仅注重简历的精美,拼命的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多少学生缺乏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正视就业现状不认识自身能力;又有多少大学生价值观错误,缺乏就业热情。而这个时候,对方辩友却侃侃而谈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怨个人,是社会造成的。这是不是有些奇怪呢?
现在,让我们回归辩题,反思一下。正如我方介绍陈词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纵观古今,无数伟人都在发扬着中华民族自我奋斗,自我拼搏,脚踏实地的优良传统,面对就业难,如果我们只是一昧的埋怨国家,依赖社会,那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的追求何在?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尊严又何在?同学们,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提高能力。去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更应该树立主人翁精神,提高个人责任感,去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让我们从今天起,正视自身,立足现实,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为社会的进步奋斗吧!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的一辩稿[推荐]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在这与对方辩友讨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在我方立论之前,我想提醒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我们从不否认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对方辩友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即社会现象不等同于社会问题,根据社会问题的定义即社会关系失调,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可知,社会现象包含社会问题。下面就由我来陈述我方观点,我方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大学生。根据教育部定义: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什么是问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需要解决的疑难或矛盾。
最后,我们来阐述究竟什么是个人问题?个人问题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核心概念。个人问题的判断标准至少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形成原因。2,个人发展。3,解决方式。依据这三个判断标准,由我方来告诉对方辩友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第一,从大学生就业难的形成原因来看。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五:1,地域性就
业困难,8成以上的大学生希望留在发达地区,省会城市。2,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3,心态浮躁,急于跳槽。4,近几年毕业生素质下降很快,导致企业厌倦甚至反感。5,没有时间观念以及诚信问题。以上五点的本质属性都指的是内因,并且哲学观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因数。因此,大学生就业难,从本质看,就是个人问题。
第二,从大学生个人发展来看。大学生是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他们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对就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这就促使了我国大学生处于一种“眼高手低”的境地。北大近年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首先引导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这种种这些不都是在说明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吗? 第三,从解决方式来看。达尔文《物种起源》中的自然选择学说就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要想从社会中得到工作就应该不断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无论是在形成原因,还是个人发展,亦或是解决方式上来看都是个人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学生就业难归根结底就是个人问题。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开篇立论(原创)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以及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探讨一个和我们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我方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原因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中,个人是内因,社会环境是外因,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能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通过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当今就业难不是社会环境出问题,而是我们大学生个人的问题。
首先,就社会环境而言。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大学教育从来都是要求大学生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需求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将自己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方面,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大学对个人知识的供给,人格的塑造都是与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接轨的,是满足社会对个人的要求的。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中。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动机,研究显示,全国每增加一个GDP,就能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就社会环境而言,无论教育、就业政策、国家经济都在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然而,就个人而言。我们必须看到,不少大学生缺乏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就业选择时,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于己,未能及时认识到自身能力上的不足,及时学习。于人,没能拥有建设国家的主人翁精神,投入到社会基层去,再苦再累一肩挑,吃苦耐劳。社会制度在不断人性化,越来越满足人的要求。例如1995年开始实行的“西部计划”,现如今,政府提供高薪酬,良好的生活环境,还是有人宁愿在大城市挤破头也不愿意去。为什么?还是大学生个人选择的问题啊!不少大学生择业时不结合自身条件,一味追求高薪,好的环境,心比天高,就业必定难如登天啊!
综合以上,朋友们,莫道前方路不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社会体制越来越完善,环境越来越优良的今天反而就业难越演越烈,不得不说,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它的问题所在。
问题在哪?我方坚信,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
本辩词系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辩论队原创,转载敬请标明出处,谢谢!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总结陈词(原创)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感谢对方辩友能站出来为我们大学生就业鸣不平,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对方辩友,您方的论点有不少偏颇之处,下面我也本着对我们大学生负责的态度,为对方辩友一一指出。
再次强调,对方辩友今天混淆了两个概念,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确,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但是这并非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个人问题,对方辩友似乎有些偷换概念啊!
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我国的就业体制不完善,正是这种不完善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但是请大家来看看我国为大学生就业做出了多少,西部计划采取高薪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贷款等等,如此多的人性化的政策措施,如此为我们大学生就业着想的各种就业体制,竟然成为了对方辩友口中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对方辩友这个错误犯得可是有点离谱啊!
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但是就我所知,对方辩友在上周的辩论赛中针对大学生就业实施“双向选择”的利弊问题做了一番讨论。所以对方辩友应该很清楚“双向选择”政策的实行正是当今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大学教育就业为导向的最好体现,是契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对方辩友可真是有点“睁着眼睛说瞎话”之嫌哦!
另外,对方辩友还告诉我们,企业门槛过高,大学生无法达到其所要求的标准,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但是对方辩友,企业设置门槛是为了选择自己所需的人才,是为了选择适合这个职位的人才,设置人才的选择标准是完全合理的。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难道我们自己跳的不够高,还要怪地球引力太大吗?
纵观整场比赛,对方辩友始终在强调社会大环境导致就业难的问题,那我们的社会大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与国际接轨,呈现出飞速增长的努力,我国也被誉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的GDP每增长1%就能带来100万个新增岗位,而我国十六大也已经确定了将我国的产业结构由生产制造业向高科技制造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试问对方辩友,如此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怎么就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呢?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就业体制、教育制度、企业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大环境都不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个问题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个人问题。下面请听我方观点:
第一,从哲学角度看,我方一辩已经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个人是内因,社会环境是外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由此可以看出,归根结底,大学生就业难还是要到个人身上找原因的。
第二,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学生就业难作为一个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体制越来越完善,环境越来越优良的今天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缺乏事实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面临就业选择时,不能正视就业现状,不能认识到自身能力上的不足,不能竖立建设国家的主人翁精神,心比天高,好高骛远,自然会就业难啊!
第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纵观古今,无数先人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现如今的社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如此良好的就业环境、如此多的人性化的制度和政策,却将许多当代大学生的弱点凸显无疑,心比天高,眼高手低,不能吃苦,不能受累,不能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去拼搏,这难道都要怪到社会的头上吗?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为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像东华理工之歌里唱到的那样,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明德厚学,爱国荣校,向着美好的明天,展翅飞翔!
本辩词系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辩论队原创,转载敬请标明出处,谢谢!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论点论据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人问题论点论据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不良心态
1.愁云笼罩
面对着“就业寒流”这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现在在大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毕业就是失业”,一些学生对就业前景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丧失信心;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二甚至是大一时心理就普遍存在着悲观感。引起悲观的主要问题有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称心如意的单位;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悲观。他们往往会出现心神不宁,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好像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他们这种悲观情绪影响了他们平时的学习尽头,迷失自我,荒废大好时光。
2.一步到位
大学生在择业时,总是设想找到一份环境舒适、收入稳定、竞争平稳、生活安定的工作,心存“一次选择,终身就业”的观念。在他们看来,选择一个单位就预示着自己“嫁”给了这个单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自己将在这个单位厮守终身,单位好了,自己就好,单位不行了,自己跟着倒霉。因此,他们觉得首次就业关系一生命运。在实际择业中,很多学生都把目光盯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总认为这些单位实力强、自身发展机会多,而对民有经济和私有企业持有偏见,担心生活节奏快、工作强度大、竞争程度强、失业危险高。然而,他们却没看到人才流动制度改革的悄然兴起,看不到新的择业观正在进入人们的头脑,看不到越来越多的人正是通过流动,才寻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这种一步到位、一次成功的观点,就是从一而终的观点,也是缺乏长远目光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3.急功近利
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中认为,要去就去沿海或大城市。在他们看来,沿海可以挣到大钱,到大城市一定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宁肯到沿海或大城市改行,不愿在当地或到边远地区干自己的专业,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边远地区一套房。他们选择的目标不是深圳、珠海、广州、海口,就是天津、南京、上海、北京。他们很少考虑自己事业的发展和能力的发挥,更少考虑国家的需要。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上往往过分地看重了工资待遇,注重眼前利益,甚至忽视了自己的专业与发展,紧盯着热门的外企、金融、IT等收入高的行业,对一般性收入的工作不屑一顾。“为官,想一步登天;经商,思一夜暴富。”功利心态厚重。急功近利,反而欲速不达,这种发财梦想往往以破灭而告终。也容易被用人单位“真实的谎言”欺骗,甚至误入“非法传销”等歧途。
4.眼高手低
大学生在求职中还有一个很普遍的心态,他们对于好的单位,往往不敢去投简历,而对于那些小的单位,他们不屑一顾。一家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无奈地说:“基层岗位大学生很少问津,但高层职位又需工作经验。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他们一味追求薪资高,结果失去很多就业机会。理智对待工资与待遇,等自己有“本钱”之后,挑肥拣瘦才有“筹码”。这类学生以自身能力强、个体条件好和家庭条件优越者居多。他们社会活动多,社会关系接触面宽泛,见多识广,“皇帝女儿不愁嫁”,他们择业期望值过高,既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又对职业、薪金、发展前途、地区环境等考虑过多,挑剔过多,求全责备多,这也不如意,那也不理想,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好高骛远,甚至夜郎自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难找到理想工作。
5.焦虑恐惧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多数毕业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如: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过于急躁,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又担心自己 1的理想不能实现,对能否找到可以发挥自己专业优势且经济效益、工作环境又好的单位感到忧虑。这种焦虑心理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引起毕业生焦虑的主要问题有:自己是否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平平,或自己没有特长,或因为是女生而不被录取;选择的单位是否是最佳的选择方案;面试中如果存在不公平现象怎么办等等。这些焦虑,使大学生精神上负担过重,紧张烦躁,有的甚至产生了恐惧感,影响正常择业。
6.消极被动
有一些毕业生由于他们习惯于一切由家长代劳,自身缺少独立自主性和计划性,对求职面试意识淡漠,表现出消极依赖和无能为力的心态,就业主动性差,就业信息也知之甚少,择业目标游离不定。要么盲从效仿,进退取舍随大流,缺乏独立性;要么完全依赖父母包办,坐享其成,陷入了消极被动的误区。
他们不愿去主动的参加面试,缺乏积极的心态。如::求职信息闭塞,不会积极主动地收集与求职有关的各种信息;还有的大学生把他们的择业就业寄希望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和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父母的力量,动用他们的各种关系,为自己找就业单位,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大学生家长和亲朋好友出面四处奔波,托关系、托人情,甚至出现了学生家长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局面。他们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以致于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7.妄自菲薄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有一种心态就是自惭形秽,轻视自己,认为己不如人。它典型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缺乏。对自身缺乏完整、准确的认识。有些毕业生过分注意自己的缺陷或不足,如身高不理想,相貌不佳,人际交往不擅长等,或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抱有悲观看法,不能充分认识自身长处。结果,在职业定位时缺乏自信,即使自己完全能够胜任,也不敢去应聘那些高挑战性、高报酬的职位。相对而言,这类大学生缺少积极参与竞争的勇气和信心,不愿主动与他人一较高下。
女性自卑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部分用人单位招聘职员时,有意无意地向男性倾斜,“女大学生择业难”因此成了问题。这种现象导致不少女大学生为自己生为女儿身备感沮丧和焦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她们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铁饭碗”诱惑让毕业生静不下心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二、大学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而西部城市求贤若渴。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其二,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觉得求职时优秀的成绩和评优奖励的证书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