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改变你的人生》哲学读书笔记
读《哲学改变你的人生》有感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一直认为哲学是刻板艰涩而无用的,而这次《哲学改变你的人生》一书的阅读却颠覆了我的看法,明白了“哲学就像一条路,我们时时行走其上却未曾注意”这句话的真谛。
书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族人特别崇拜一个名叫“戈尔肖克”的东西。他们相信,“戈尔肖克”孕育着生命和智慧。由于这个词实在重要,每一代智者都投入毕生精力,青灯黄卷,面壁冥想,教导人们如何遵从“戈尔肖克”。他们的言论汇集成典籍,流布于民间,成为人们世代信守的金科玉律。终于有一天,一个对此感到厌倦的人问道:什么是“戈尔肖克”?这个词究竟指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下子惊醒了所有被“戈尔肖克”催眠的人。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一向以为最熟悉的词竟然一无所知。(引于《哲学改变你的人生》作者唐坚,第二页)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熟知并非真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教条常识却不一定正确,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再去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合运用我们所学知识,又要将运用的过程发现的问题经验总结提炼以增强我们的知识的实用性。同时,我们对待已有知识不仅需要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用哲学的理性思维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审视
与判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常识,但又不能停留在这个范围内。万有引力、日心说、进化论……历史一再启示我们,人类思想的进步,都是在突破常识中实现的。
书中告诉我们做人要接纳自己,不要掩饰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自己想做的不一定就能做到,明白自己做的不一定全能做好。现实粉碎着我们的理想,也粉碎着我们对自己的梦。接受真实的自己,客观对待自己,我们就能走向幸福之途。(引于《哲学改变你的人生》作者唐坚,第四十三页)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对于这一矛盾,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自己的缺点,同时以此为动力将缺点改变,成就越来越接近完美的自己。但是在这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我们不可能变成理想的自己。像外向的人希望自己深沉,直率的人希望自己圆滑世故,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面对这些我们需要理解接纳真正的自己,直面自己的优缺点,接受自己的优点我们便多一分自信,接受自己的缺点我们便多一分理智(引于《哲学改变你的人生》作者唐坚,第四十四页)。
这次阅读让我粗浅的认识了哲学,明白运用哲学解决实际问题能让生活更简单,并立志好好学习哲学做一个拥有较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人。
第二篇:哲学人生,人生哲学
哲学人生,人生哲学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学学习《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一书)到底有什么用?有用。为什么在课堂上有那么多同学一起去找周公喝茶?没用。那我们学它做甚?是该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在学校里,教学楼——寝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哪有那么多的联想,哪有那么多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的生活。可当我们走出单纯的校园,进入错综复杂社会后。生活、工作、学习的各种问题将接踪而至,人生的十字路口也将越来越多。如果不能迅速的看清它们的本质,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让单纯的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应接不暇、不知所措。如果再没有人给你指点迷津,你只有睁着你那双疲惫、绝望、可怜的眼睛祈祷上天的垂怜,恩赐你三头六臂,恩赐你火眼金睛。
三头六臂、火眼金睛早就恩赐与你,就是当初你将他列为吹眠神曲、航天飞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吹眠功效,让我们有翱翔太空飘飘然的惬意?因为我们自以为是的认为:百无一用是哲学。人生很短暂,没那么复杂,也没必要那么复杂。思想狭隘、目光短浅。认识不到哲学可以让我们养成清楚的思维,怀疑的精神,容忍的态度,开阔的眼界。认识不到哲学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为人处事。认识不到哲学可以让我们洞察一切,辨别真伪,做出正确、明智的选择。可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的。那怎么用呢?
某日上网,百度,无意看见一问题:如何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当时没放心上,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与之相同的课题。我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这句话就是教我们要客观的去看待事物,客观的对待得与失,成与败。
客观说,成功与失败是相对的。同一个结果,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结果也会不同。没有绝对的成功,也没有绝对的失败。好比你参加一个比赛,没有拿到名次,你失败了。可你增长了知识,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在这方面,你是成功的。又比如你被批评了,坏,你受到了批评,好,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自身存在的不足,知道了自己改进的方向。总是主观的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看待一件事物,看待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对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认识是很局限的,对事物的认识认识是很局限的,对自己的人生的认识是很局限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客观的去看待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不仅仅是得与失,成与败。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许多事情都需要我客观的去认识它。我需要客观的去认识自己,客观的去反思自己的人生。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思考分析,就能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就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得与失、成与败,就能更好的规划出符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就会拥有更多的成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就是让我们学会理性的对待自己和他人。
我应该是个感性的人吧。因为我总是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认识这件事物。这个认识,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他说:“你的理解能力我真不敢恭维。每次跟你说一句话,你总是不能理解它深层次的含义,更不会联想到其他的。”所以他每次给说什么事,都会说得很详细;一句含义深点的话,他都会有所解释。有时候会觉得他很啰嗦,有点烦。静下来,理性的思考一下,这也不能怪他,只能说自己的理解能力太差,不能正确的理解对方的意图。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不能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认识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这样的我,总是会听不出言外之意;这样的我,可能会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的我,可能会或许已经误解、误会很多人很多事。我想我应该不愿意做这样的人吧。我想我应该更理性一点。学会去联想,学会去发散思维,学会思考,学会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认识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通过表象看到本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一些坎坎坷坷,少一些磕磕盼盼,少一些跌跌撞撞。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说明了再我们人生的十字路口,要辩证的去看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人有时候就是个矛盾体。行不行?能不能?要不要?去不去?这样的问题一大堆。当然我也不列外。在入学生会竞选某一职务时,我就经常问自己:我要不要去竞选呢?不去?以后会后悔了呢?。去?没竞选上怎么办?竞选上了,我能不能做好以后的工作?很彷徨,很迷茫,很矛盾。我问身边的人,记得有一个人是这样回答的:“你不去做,结果哪个晓得呢?其实,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没有。”现在想想,他说的很有道理,如果他能好好读书的话,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哲学家...题外话,不多说。过程和结果都没我想的那么糟。上台发言之前,我很紧张,怕自己说得不好,怕自己说错了话,怕自己出丑。我发言完,下来后,在我旁边的人对我说:“你讲得很好。不错!”结果,我竞选上了。至于以后的工作,就像那位仁兄说的:你不去做,结果哪个晓得呢?其实,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没有。如果我没有去竞选,或者没竞选上。以后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实践问题。我可以学到在此之外的许多知识。而且一些小事花时间少,容易做好。说不定你的价值在这里更容易体现。这就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去想,我们就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去做事情。因为调整好了心态,我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这样辩证的去对待每件是,我们的自身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告诉我们,要想知道真相是什么,那你就得做出求知的实际行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人生就是充满了许多真理,人生就是有许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件事情你做不做得到,做不做得好,你不去做,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小学的一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等等,不都是在说明:要想知道真相,你就必须亲自去实践了,才能寻找到真相吗?上文中的那个例子就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结果、真相是怎样,谁也不知道,只有去做了、去行动了、去实践了才知道:原来是这样。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实践真理的过程,人生就是体验这些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经历。人生就是要客观的去看待一些人和事物。人生就是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去分析一些人和事物。人生就是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去反思自己。人生就是要一点感性和理性,感性体现个性,理性体现智慧;人生就是要辩证的去做选择,辩证的体现自身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会我们的是对人生合理的规划,理性的、辩证的认识自己、认识事物,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好人生路。
第三篇:哲学读书笔记
文艺与群众
文艺从群众中来,必须到群众中去。通俗地说,文化艺术由普通人创造,亦必须回到普通人中去充当积极的角色。这是一个我过去二十年不曾思考过的观点,但它确实是一个真理。
文艺为什么是从群众中来的呢?马克思主义者回答:人类的一切文化,包括艺术与文学,都是群众的劳动所创造的。确实,人类劳动创造了艺术。手本是劳动的器官,恩格斯却证明了手同样是劳动后进化的产物。正是有了劳动,我们的手才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诗歌、散文、戏剧、音乐……这一切的艺术形式无一例外来自群众的辛勤劳动。正是由于劳动,由于日益复杂的新的工作,人的手才达到了这种熟练的程度,以致它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毕加索的绘画,罗丹的思考者以及贝多芬的音乐。
鲁迅如是说: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应当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就是“杭育杭育派”。①
先生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向大家解释了文学为什么来源于群众,来源于群众的劳动。
猿猴为了生存学会了使用木器、石器,学会了劳动,然后学会了
直立行走,从而逐步进化为人类。有了劳动才造就了人类,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才造就了人类的思维,才学会思考,学会了发明创造,才有了美的感受。难道这一切都不足以说明文艺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吗?
那艺术与人类的发展之史又是怎样的呢?
人类一开始的原始社会,尽管当时的人类并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创作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甲骨文、希腊神话……
原始社会的后来出现了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然而艺术就此与劳动人民脱节了。社会分工出现的利弊,孰大孰小,我难以定论。马克思说:
由于分工,艺术天才完全集中在个别人身上,因而广大群众的艺术天才受到压抑。②
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野蛮的劳动,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为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却注定了劳动者的愚钝痴呆。③
有了社会分工后出现了专门的画家、雕塑家、音乐家、作家,就此,文学音乐画画离开了普通的劳动人民。众多的文艺形式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东西,即使他们企及了也无法感受到那种的感觉。
文艺需要得到解放,得到解救。文艺本是从群众中来的,必须到群众中去。
现在,艺术不再被专家学者束之高阁,民工作家、平民歌手频频
出现,苏珊大妈、旭日阳刚就是其中代表。如今的文艺已经初步走进群众,尽管也许是快餐艺术,或是民间艺术,但毕竟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文艺永远属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① 《鲁迅全集》,一九九三年版,第七十五页
② 《马恩列斯论文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零年版,第二十六页 ③ 《一八八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第四十六页
第四篇:《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读书笔记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读书笔记
读了郭林生编著的《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一书,收获颇多,这本书共十讲,阐述了季羡林老先生安身立命、做人处世、治学态度、家庭伦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哲学思想,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安身立命,要从修养自身开始,做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对他人要有恻隐之心,要始终将仁爱存于心间,要心存善念,勤奋好学,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要学会以礼待人,要遵守社会公德。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知之明、谦虚、仁爱、礼貌、善良、拼搏奋进等等这些良好的品格,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要学会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的存世哲学。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也好,得到也罢,必须持有正确的处世态度,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要诚信做人,学会宽容,虚怀若谷,要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善于听取逆耳忠言,要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学会适应环境。人只有学会了水的存世哲学,该曲折蜿蜒时就曲折蜿蜒,该坚持的时候就坚持,该后退的时候就后退,不能迁就的时候就奋起,那么人必能适应社会,实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伟大宏图。
要在处处皆有剑影刀光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三缄其口、宠辱不惊,正确对待世态炎凉,正确看待得意与失意,谨防两面三刀的小人,有“难得糊涂”的情怀。做人都要经历人世间的各种磨难,要想没有事态变迁之快,有追之不及的感觉,若不想为之而无比痛苦,唯有“淡视”,才能为三界内匿藏的“剑影刀光”所不动。
要看清人生种种奢望,仿如镜花水月。人世间有名利、金钱、虚妄、缺憾等各种虚幻的镜像,要看清,不能深陷其中。要用旁观者的情怀做当局者,不为一时的表象迷惑;在生活中要克制贪欲,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对名利应该保持平常心,为学者应该遵守“吾日三省吾身”的谦恭与真诚;要正确看待人生的缺憾,淡看得失,珍惜短暂岁月,填补人生方圆的缺口;在自然万物中生存,要对自然表示尊重,适量索取,享受生活,安然度日。要走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迷惘之局,为自己找到一个理想之地,潇洒地活。
要有身似浮云心似海的坦荡境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清湛似水,不动如山,心似浮云,纤尘不染,身如大海,坦荡自然”的境界,是快乐之道。在做人上,有时忍耐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艺术;老马再无识途日,应变得须变;要潇洒看待当年勇,不受过去羁绊,恬淡自如生活,是勇者中的智者所为;在风风雨雨的人生中,心如明镜、意如止水的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在做事上,要做到尽人事,知天命,身似浮云无羁绊,心如大海宽无垠;长命百岁的不二法门是养身不如养心。
要学会珍惜时间。时间匆匆如流水,拦得住一时,拦不住一世。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又不尽相同。它的脚步从每一个人身边走过,千千万万的人却不曾注意过,然而回过头来再想挽留,却为时已晚。我们能做到的也只有“一寸光阴不可轻”,才不致让弹指间的光阴变得索然无味。我们不能惶惶终日,要让每一天都充实起来,用尽全力,勿令手闲。多活一天,就一定要有所收获,把所得到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创造出更多价值,这才是一种最好的生死观。做人做事要懂得“留得青山春不改,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道理,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要懂得为自己负责。要懂得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是无法替代的至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用金钱买不来,只能靠自己争取。
应当将季老的人生八鉴引以为人生之鉴。实话实说,无须掩饰,言为心声,此乃谦;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物,此乃仁;不提风华,不畏老矣,闲且
适之,此乃勇;事理广达,怀纳万物,厌弃自封,此乃容;不贪富贵,不屑逢迎,心明意净,此乃厚;不求沽名,不奢捷径,刚直不悔,此乃真;莫守成规,莫陷陋习,心存乾坤,此乃泰;孝顺恭敬,诚心正意,不求愚守,此乃德。通过学习以上人生八鉴,要掌握好谦虚与虚伪的距离,做到谦虚而不虚伪;要谨防绝顶聪明绝顶痴,留心赔了夫人又折兵;要留意阿谀奉承的小人和不齿曲意逢迎的君子;做人不沽名钓誉,做事不求终南捷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愤世嫉俗,也不要自我封闭或固步自封;要走出固执这个人生的围城,要学会区分道德中的“珍珠”和“糟粕”。
第五篇:物理哲学读书笔记
一般来说,当把某种具有整体对称性的物理定律推广到定域对称时,就必须引入规范场。——P11
从流形来看,场还不能完整地反映空间的拓扑结构,它仅反映了底流形的拓扑情况,而势可以反映流形的纤维丛的拓扑结构。——P11
一般来说,场满足规范不变性,而势不满足规范不变性。——P12
一般而言,场满足定域作用,即场相互作用以光速为限,而势有可能满足非定域作用,即势的作用可能是超光速的,势的作用可能是一种信息作用而不是一种物理作用。——P12(?)
单独的场具有不变的物理意义,而单独的势不具有不变的物理意义。势的客观性是通过其整体性来体现的(表现为只有相对值)。——P13
势确实看上去比场本质,但玻姆的隐函数论还需进一步思考
磁场B相当于曲率,磁矢势A相当于联络。
在参数空间沿封闭曲线绕一周并回到出发点,系统的状态与原来的状态要差一个不可积因子(?)。——P34(曲率不为零时矢量绕一圈回改变)
在AB效应中,螺线管是否通电直接影响了电子所经过的时空(或参数空间)的性质,这就是说量子体系的性质与其环境的时空几何结构有关,即量子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P35
准粒子与真实粒子的区别在于它们存在的“场所”,真实粒子可以存在于真空中,而准粒子只能存在于一个由真实粒子构成的宏观体系内部。——P37
物理学或宇宙学的定义: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性的一个物理概念,空间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一个物理概念。宇宙或物理宇宙是标志物质运动持续性与广延性整体存在的一个物理概念,是物质的整体,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可以为数学把握。
哲学定义: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性的一个哲学范畴,空间是描述物质运动广延性的一个哲学范畴,宇宙是标志物质运动世界整体存在的一个哲学范畴。——P60 算符不满足交换律,因而体现出因果律。——P142(这话什么意思?)
波函数的符号是有意义的,可以借助中子的转动而实现。(AS效应)——P144 研究表明,对于两个相同的自由粒子,均处于动量本征态,在空间波函数对称、无对称、反对称三种情况下,两个全同粒子的相对位置分布是很不同的。——P144见曾谨言卷1P284-286
对于开放系统的量子力学具有3个新特点:
(1)量子态可能是混态
(2)量子系统的演化可能是非幺正、不可逆的(3)量子测量造成的投影分解可能是非正交的分解POVM(positive operator
valued measurement)——P157
“观察渗透理论”
(1)观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和心理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2)观察这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感觉材
料,因而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现象的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P170
自然科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它的客观性通常是通过如下原则来保证的:
(1)在逻辑上,科学理论满足逻辑自洽性,或无逻辑矛盾;
(2)在观测或测量上,科学理论满足实证原则,在科学事实的观察中,对观察事实
有严格的要求,要求观察事实能够被其他观察者所重复,凡不能被重复的观察就不能作为科学的观察事实。
(3)就理论本身来说,科学理论不仅要理解已知的科学事实,而且要能够预见新的未被观测到的事实。
(4)除此之外,科学理论还有更严格的要求:如逻辑的简单性,科学理论的证伪性
等——P178
主体间性(团体内部的约定,本人注)既成为客观性的一个必要前提,又成为客观性的必然基础。其理由如下:
数学推理或逻辑推理就是一种主体间性。数学推理是在公理和逻辑规则下进行的推理。公理是数学推理的前提之一,公理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就是主体间性达到的程度,或主体间化的程度。
科学测量要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科学测量需要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训练,即是说,没有经过科学学习的主体所进行的测量是不能算作科学测量,其结果也要受到科学家的怀疑。(这一条感觉好不公平啊,不过事实好像还真是这样。。)
科学测量中,还包含着语义的主体间化,这是一种澄清词义、明确概念的主体的构建活动。我们必须用词语来表达各种客观对象。这时科学观察者所具有的共同知识(如科学知识)是科学测量的条件或前提。——P179P180
中国科技大学张永德教授认为,子系统之间有量子纠缠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子系统A和B的状态均处于依赖于对方而各自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样一来,对一个进行测量必须使另一个产生关联的坍缩。纠缠态的关联是一种纯量子的非定域关联,是一种超空间的关联。(量子纠缠的定义不一定就如此,还得进一步调研)——P192
对量子纠缠程度的度量就是纠缠度。它是描述微观事物相关程度的一种度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什么意思),它由微观事物的整体关联性质决定,而不受局域的幺正变换、LOCC操作等的影响。
研究表明,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的符合系统的纯态,符合系统的纠缠度等于任意子系统的约化密度矩阵的冯诺依曼熵。——P19
3量子纠缠的意义
量子纠缠并不是一个完全依赖于表达方式的纯形式的东西,它是两体及多体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种物理的存在。
(1)量子信息的传递速度是非定域的、超光速的。量子隐形传态没有带来超光速通
信。没有经典信道,隐形传态根本不传送任何信息。即使没有对量子系统进行测量,量子系统中仍然包括信息,只是这些信息是隐藏着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论量子信息。当测量系统被测量之后,就产生了一系列数据,这是一种确定的信息,我们称之为认识论量子信息,实际上,这是经典信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本体论量子信息传递速度超过光速,而任何认识论量子信息即经典信息则不超过光速。(本人加:量子系统和经典系统有个本质的区别,即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转变并不是我们对它认识程度不够,而是量子效应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本想法具体可以参见贾抑扬师兄在人人上回复的文章。所以,这里“本体论”“认识论”等名词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虑)
(2)量子纠缠意味着内部时空具有不同于外部时空的性质。我们把不是普通三维空
间的坐标或变量,叫做粒子的内禀变量或内部变量。所谓内禀或者内部,是指微观粒子本身具有且与普通三维空间运动没什么关系。粒子的自旋,光子的偏振等。内部时空决定了量子纠缠。能发生量子信息的隐形传递,是由希尔伯特空间的性质决定的。
(3)经典物理能隐形传递吗?可能不行。经典物体也无法与量子态产生量子纠缠。
(4)大体而言,量子纠缠隐含了微观世界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但是,并不
能说纠缠就一定意味着世界是不可分离的,相关的微观事物之间必然形成关联。也不能说纠缠是先于个体的。我们认为,纠缠是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纠缠理论并没有证明,事物之间都一定是纠缠的且要承认个体性为前提。
(5)尽管任何测量都会破坏系统原有的纠缠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完整的事
物的信息(本人认为这些来源我们的知识体系)
只有某些基本量是不可能观察到的量(称为“不可观测量”),对称性原理才能成立,否则对称性就会发生破缺,不可观测量转化为可观测量。——P261
杨振宁认为:“今天大家叫规范场,这个名称有错误,应该叫相位因子场。”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只是把局域规范不变性看成是电磁理论的独有特征,只认为它在检验计算过程等方面有用,但却并无基本意义。——P267
这就是局域规范场,这个场可以做两种变换,因而相应的就有两种规范不变性。——P267
当一组满足整体对称性的物理定律要使它们满足定域对称性时,就必须引进新的力场,这种新的力场就是规范场。——P268
任何一个局域对称性都可以确定一个规范物理理论,其原因有三条:第一,由诺特定理可知,每一个守恒定律都存在一个与它相对应的特有的对称性,反之亦然;第二,任何一个特有的局域对称性,都要求一个特定的规范场相对应,反之亦然;第三,任何规范场都对应于决定那个守恒量的相互作用,反之亦然。
它告诉我们:对于每一个守恒定律,一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规范理论存在(给定的守恒量,就是该规范场的源)。
其唯一的条件是该守恒量应与一个连续对称性相关。这样得到的理论,只有一个自由参数,即相互作用的强度。——P269
总之,在每个对应情况下,对称性的数学结构决定了规范场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形式。——P270
抓住不变量与变换式之间的内在矛盾,并通过不断扩大变换不变性来解决两者的矛盾。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最好的定律,实际上是两者的结合,换言之,我们用最小作用量原理加上局域性。今天,我们相信物理定律必须是局域的,也必须服从最小作用量原理。——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