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是学习的开始”。“更重要的学习”是指职业化的学习。一个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事情什么样的职业,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必须先过好职业化这一关,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其实,人的成败不是往往体现在起点上,而是体现在转折点上。从学校进入工作岗位,是人生最重要的转轨点之一;进入工作岗位后,更是随时面临可能的新的转折点。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学校与单位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在学校,读书就行了,在单位,在单位里,非常重要的是办事能力。办事某种意义上比读书更难,读书最终通过办事体现价值和创造性。在公司,想办事是愿望,肯办事是热情,敢办事是勇气,会办事是本领。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单位的需求,不能更好地奉献和办事,怎么可能有大的发展呢?
进公司,首先要明确“要想改变世界,先得适应世界”,因为适应是改变的前提!此外,假如你老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就要明确要成“天才”,先当“地才”;假如你好面子、爱虚荣,就要懂得不怕“丢脸”,才会“长脸”;假如你娇气、不抗压,就要坚信“经得住”折磨,才能栋梁。进了公司我才明白,要学会善于总结问题、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悟性学会总结。要学会改掉以“我”为中心以“我们”为中心,必须过好“三关”:融入关、团队关和发展关。其中我们提到的“走自己的路,也听听别人怎么说”,要有自己的“节拍”,更要与单位“合拍”、少点“我的想法”,多点“同事眼光”等。这些细小的事情都是很重要,但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要想改变世界,先得适应世界
在单位中,常常听见同事这样说道“社会怎么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啊”?“太不如意了我不想干了!”种种不如意的事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如果涉及到工作单位,那就更多“不如意”——工作要求怎么那么多?或者同事对我的态度怎么这样?领导对我怎么那么不理解?干同样的工作,别人为什么收入比我高一大截?有着这种认识和心态的人,往往是职场中最痛苦的人,而且不管在那个单位,也往往是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与自己接受的社会实际情况有关,毕竟很多学校学的东西是社会上学用不到的。
对此,我对自己有着深切的体会。从自己“不会说话”,到处“得罪人”,以至于别人给我“穿小鞋”我都不知道。每天早上我是部室来的最早的,天天忙很
多内事,还兼职的三楼前台的重要安保使命。对此,我觉得领导对我很不公平,什么事都把我推到最前面,为什么做的比别人多,还要听别人的闲言碎语,看别人的脸做事。每天回家怨气冲天。在办公室其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我还是挑肥拣瘦,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看谁都不顺眼的不良态度,整天吵着“换工作”,挂在嘴边的“没意思”,领导训几句就“拉长脸”的“眼高手低”、“不服管”、“眼中无人”的恶劣态度,留下的极差的印象。我极为痛苦,想尽力做的更好,但有很多事情早已成型。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挣扎以后,我发现做人不能这样。我明白了,要自己少一点痛苦,就得“服从公司领导的指令”。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别人有困难我要主动帮着做,在工作上不要“太热情”。要赢得领导的信任和承认就得改掉“要我做”为“我要做”。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我要学会适应它”。很多人遇到不公平,首先想到的是抱怨,和它势不两立,而不是自我检讨。从《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中,我看懂了要消灭不公平,首先要适应不公平,然后创造条件去改变这种不公平!在家里做错事,父母可以宽容,在学校做错事老师可以及时提醒,在单位做错事,领导会严厉批评。在工作中很多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有着自己的性子来,往往要去请教元老,听从领导的安排,做到“航空式管理”的服务理念。
自己有时间抱怨,还不如沉下心来,多学点有用的东西,多想想怎么通过把现有的工作做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进了单位才明白社会和家庭的不一样,明白了不可能全部都以你为中心,以理性的态度尽早接受不如意,反而能更快的过得更好,过得“更惬意”。
不是工作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工作
刚刚进公司很不熟悉业务常识,也就是说,首先要懂得自己的岗位要求,给我这个职位,到底需要我做什么。如果最起码的业务都不熟悉,那么工作胜任起来都有问题,更别说发展了。
我作为前台,刚刚新上任几天,对公司三楼业务刚刚熟悉,客户又有新的问题出来了,譬如说咨询发车班次,和来我们公司的路线怎么走等等。第一、二次核客户说“抱歉我不知道”,时间久了别人听着你接电话,再说“不知道”或者“不清楚”之类的别人会以为你对业务不熟悉不了解,不是为称职的专业前台。这样不仅客户会看我笑话,也给公司丢脸,让客户有了投诉的机会,给公司照成不便。
通过这件事情,我自己在不断的增加业务知识,公司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我在运用网络查看公司的路线,让客人少走弯路;通过电话转接的方式,让客户能更好的咨询业务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有自己无法处理的,拿不定注意的,应该及时像领导或者部门主管通报,得到允许后才方可实施。以免流失客户造成业务上的损失。
有时候我还是被领导们和前辈称之为“小朋友”,自己在不成熟的职场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尽管已经告别学校很久,但心态还是学生心态,说话、办事还是摆脱不了以前的模式。这样一来很容易引起矛盾。工作2年后我才明白,职场有上下级、有团队、有成绩的要求,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不能再像学校那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怎么高兴怎么来,而是一言一行领导都看在眼里必须符合职场的角色。
集团公司提倡“会穿衣”“会工作”“会讲话”。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不要乱穿衣服;熟悉自己的业务流程,把不主动变成主动;在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沟通。和领导汇报工作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即使自己的想法和不同意见,也千万不能咄咄逼人,因为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吵架,也不是为了分割谁对谁错,而是解决问题,找到最好的途径。二是沟通汇报一定要及时,不要等事情过去了再去沟通和汇报,那时候往往就已经晚了,没有太大的意义。
“卑微”的工作并不丢脸
刚刚进公司我把“面子”看得什么都重要,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敢做,不敢说,生怕被否定,生怕被别人觉得自己没能力、生怕被别人看不起,而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必须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的过程。主任经常教导我,要敢于承认自己不懂甚至“无能”、能够放平心态从最不起眼的工作做起。要学会不怕“丢脸”,反而能让自己更适应职场,获得增加荣耀和自信的机会,给自己“长脸”。
经过上次办公室会议,主任传达许总的会议精神以后,我才明白,我不能把自己看的太重,把自己看的太重的人,往往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和你作对,我害怕“丢脸”,却没有想到:干这样一些看起来似乎丢脸的“卑微”的小事,恰恰是我在社会能立足、我在单位能发展的前提。“面子关”是要成为一个我迈向自信和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篇:《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上个月我一直在看一本书《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书中讲了很多与当今社会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知识,对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有重要意义。从中我也深有所感:
首先,要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要做到这点,第一就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要想改变世界,就要先适应社会,少说看不贯,多学看的懂,调低期望,培养良好心态,调高贡献,争取高回报,努力适应工作,学会接受不如意,使自己过得更好,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都是在后期成长过程中学习和了解的;第二要想让自己变成天才,就要学会先做地才,要当非常人,那就先补好常识课,打好基本功,万事便轻松,漠视基本功,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只有加倍付出才有可能有加倍的收获;第三想要成功的转变还要不怕丢脸才行,任何工作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只要凭努力生存,没有什么工作是可耻的。有不会的,不懂得,要懂得向资深的人或比自己经验丰富的人请教。做错了事要学会主动认错,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于承认并改正错误是正确的做法,那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为了发展目标放下身段也不丢脸,要知道今天放下身段是为明日的风光铺路;第四要经的住“折磨”才能成栋梁,千万别当职场“草莓族”,成长来自肯定,成熟来自“折磨”,含泪播种往往能含笑收获,主动“找罪受”进步更能超速。
第二,从知识人到能力人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第一就要彻底与书呆子说拜拜,社会需要的是有学识有能力的人,光读死书是远远
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会利用,学会办事,在日常生活中少说多练,灵活变通,适应环境,积极解决问题;第二不要总是抱怨外界,毕竟心态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培养乐观的心态才行,只有去掉心中难,才会万事便不难。第三还要学会按计划办事,用脑办事,深思熟虑,往多处想,往深处想,往新处想,勇于创新;第四要看淡学历看重“学力”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要学以致用更要“用以致学”做个悟性高的员工。
第三,从个体人到单位人的转变。要完成这一转变重在学会三点,即过好融入关,团队关,和发展观。要过好融入关首先要“弱化”自我,这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自我;走自己的路也要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要有自己的节拍更要与单位合拍。过好团队关要齐心才能协力,少点“我的想法”多点“同事眼光”,沟通一顺畅事事就顺畅了,自己既能当主角也能当配角,既能到位也能补位,既能立功也能“让功”。过发展关要做单位越来越倚重的人,要培养出一种“单位高于自己”的精神,做出一件足够让人称道的事情,提出一份能引起领导重视的建议,赢得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
第四,从自然人到职业人的转变。要做好这个转变首先是重智商重情商更要重“职商”。干哪行就先得有个哪行样“职商”决定竞争力,以尽心来弥补经验的不足,把自己打造为有吸引力的品牌;第二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的高”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好的态度,做到从“人力”到“人手”“人才”到“人物”,掌握“岗位成功学”自身就会迅速发展;第三坚信有一流的责任心,才有一流的职
业化。只要心中有责,眼中自然就有活,没有人要求我们就自我要求,没有人鞭笞我们就自我鞭笞。培养自己的责任心,相信离职业化就不远了;第四要敬业更要“精业”如果我们选择随便那就意味着选择了被淘汰,成功就是将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一个杰出的人那他肯定是用心专心加细心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精“相信你已成功将自己从”自然人“转变成为”职业人“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社会压力的难题,还有找工作难和生活上的种种难题,面对这些,我们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有了良好的心态,我们才能积极的融入新环境,处事不惊。只有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能力,才能是自己不断成长,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本书提供了很多鲜活的案例及分析,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针对性 书中紧紧抓住了毕业生在转型过程中最容易被卡住和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如适应力、抗压力、学习力、办事能力、融入能力等等,且都是一针见血,如‚经得住‘折磨’,才成栋梁‛、‚拜拜,书呆子‛、‚不抱怨外界,只解决问题‛、‚从‘埋头苦干’到‘抬头巧干’‛。这些理念都有当头棒喝的作用。
二.全面性 全书的四个单元,分别从四个方面谈到了员工的转型,由最初的‚从学校人到社会人‛开始,直到最后成为‚职业人‛,由浅入深,全面地探究了一个一流员工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说,只要顺利完成这四种转型,就已经基本具备一流员工的能力和素养,也打下了职场发展的基础,并将受益终身。
三.操作性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当今的学员,不仅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更需要掌握操作性,即知道该‚怎么办‛。书中有很多好的方法,举其中一个例子:每个员工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发展,那到底怎样才能过好‚发展关‛,成为单位越来越倚重的人才呢?书中总结了这样‚四个一‛:培养一种‚单位高于自己‛的精神,做出一件让人足够称道的事情,提出一份能引起领导重视的建议,赢得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这样的方法,不仅看上去一目了然,做起来也很明确。不仅如此,两位作者都是国内著名的培训师,书中有不少他们在培训中总结出来的方法与案例都很好,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这本书对大多数还在发展中的员工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对刚毕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借鉴作用。就像书中指出的那样:‚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是更重要学习的开始‛。而这个‚更重要的学习‛,就是职业化的学习。一个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必须先过好职业化这一关,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实践证明:加速员工的职业化建设,是降低单位管理成本的捷径。当所有员工都能以最快速度成为单位最需要的人时,单位的管理成本一定会大大降低,效益会加倍增长。所以,我觉得这不仅是每一位刚入职的员工和大学毕业生应人手一册的读本,也是一本老员工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自己的著作,同时还是管理者送给所有员工们的最好礼物!
第四篇:《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种子,消失在土里,才会发芽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我想,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这样的:
奋斗了12年考进大学,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如释重负,接受着家里长辈的祝贺,自我感觉挺好的,开始幻想大学四年逍遥自在的生活„„一切都自由了,但却四年如一日。
临近毕业,跟着大流开始绘制简历,开始注册招聘网站,开始参加招聘会。那一刻,自我感觉依然还是不错的,总觉得手上那张大学文凭很值钱,自己是个人才,应该是“我”选择企业和岗位。于是,开始投简历,太苦太远太累太基础太复杂的都不要,似乎总结起来就如网上那句话,希望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
慢慢地才发现,好像事情并不如自己如愿的那样,但整体来说还是保留那份最初的期待的。穿着光鲜、公司五百强、忙碌之中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动不动为公司带去业绩、升职加薪„„可能这是大多数毕业生当初心中的画面,可能真的是电视剧看多了,也可能是时代变了,我们还没来得及改变。玻璃罩中的玫瑰花,见过打雷下雨,知道那是很厉害的环境,但也仅限于知道而已。谁知哪天玻璃罩一旦消失,才知道打雷是会有生命危险的、下雨是会淋湿自己大病一场的。
于是,“天之骄子们”开始发现原来自己和别人都是一样的。一旦出了校门,同事、领导不会像家长和老师那样围绕着自己,自己也不再是中心点,巨大的心理落差开始在心中起化学作用,也开始“学会”了抱怨。为什么这个也要我做?为什么做错之前他们不提醒我?为什么我每天那么累却拿这么一点钱?为什么他们没做什么事却收入高很多„„很多个问号在心里在脑子里,没人能回答,似乎也没有合适的人能解答,于是跟同样遭遇的朋友诉说,于是抱怨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厚,于是觉得天不公平。
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已经是挺预先做好准备的,我并没有把外面的世界想的那么美好,但结果还是发现落差很大。不得不说,时间真的能教会人很多东西,很多你想知道的答案,该知道的自然会在某一刻让你瞬间明白。
不再是学生这个角色了,行为举止都应该要改变的。有些能力或许还没有具备,但也应该是要想办法迅速去拥有了。因为没有“后盾”能继续帮我们了,一切决定都应该自己去做,并且不论后果好坏地去承受。
不要再以为文凭值钱了,那只不过能证明你IQ正常而已,在这个叫“社会”的游戏里,EQ可能更重要一些。会读书,未必会做事,多少人死在了人际交往这一环节,只因都从自/
2己的角度思考。
不要再轻视简单的工作了,觉得基础工作都枯燥无味,其实任何小事都隐含着你可能不知道的大学问,只不过你选择了忽略而已。
不要再对比他人了,看到别人今天轻松拿到高额的工资,但是你又曾想过他的昨天是如何度过的。试问如果告诉你他人的成功过程,你又是否会愿意照着走一遍?
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而是想办法快速适应,然后找机会改变!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论在哪都走不了多远。加倍付出才会有加倍收获,成长来自肯定,成熟来自折磨。抱怨是世界上最无聊最没意义的事情,与其抱怨,不如心甘情愿地先完成工作,不论发生什么,都接受。但并不是默认接受一切,接受平庸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什么都接受,那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值得拥有什么。
记得要不断学习,理论的、非理论的都要学习,不要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停留在高三那个各门知识量都最大化的高峰期!
作为员工,不论是什么层面的,都应该站在公司立场考虑一些事情。成本意识,让你提醒自己投入和产出的概念。任何事情都是相互作用的,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还有,如果你是感性的人,那么请变得理性一些,不要再凭感觉做事,凡事都心中有个计划,或者如果可以,列出来。
最后,做事要动脑。听话的员工不是坏员工,但未必是好员工,不然只能一直是员工而言。
如果兔子拼命奔跑乌龟该怎么办?即使种子买入了土,除非生命力绝对的旺盛,否则也是需要适当的灌溉和修剪。困惑在于,比你天才的那个人,还比你努力,比你还年轻更有精力。这意味着即使你想努力,你也没那个精力了,这就更无力了。对乌龟而言,兔子存在的意义在于,至少让他知道这世界还有“兔子”的存在,以及兔子跑得有多快。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位置,也才能冷静的思考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借用一句标语: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如果人生是场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那么一出场就万众瞩目这样的情节不适合我们的剧本。
人力、人手、人才、人物,这才是顺序!/ 2
第五篇: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怎么让新员工适应一个企业,也就是书中说的“四大转轨”:从“学校人”到“社会人”、从“知识人”到“能力人”、从“个体人”到“单位人”、从“自然人”到“职业人”。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我们刚走出校园,都会有雄心壮志,励志自己要在多长时间内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也是必须的如果刚走进社会就没有理想和追求这样的人也就费了。但是我们也要接受这样的事实,社会是现实的社会不是我们理想中的社会,它会有许多的不如意。我们要先适应社会,但是适应并不是意味着妥协,而是勇敢的承认,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发展的机会并实现人生的理想。
我们新加入一个公司,新加入一个行业我们起点基本就是水平线,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多向前辈们学习,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自己有什么样的才能当前的岗位就是屈才什么的,而是现在的岗位是对你的磨练,你有能力就先做好自己当前的事,只有上级看到了你把当前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了他才敢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同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向别人请教,自己的错误要主动承担。
二、我们在学校学的都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的经验。很多时候在工作中要学会变通,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不然就会被笑为“书呆子”。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变成办事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越来越有分量和越来越有发展的人。我们的实训就是依据这个宗旨来的。
少一点抱怨,而要多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抱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抱怨的结果是搞坏了心情、影响了团队的和谐、妨碍了个人的发展。不要抱怨也不是说只低头办事,其他的一味不管,要是这样的话也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要学会思考,特别我们搞测试的,不能只看到当下产品的质量没有问题,但是外界的情况是在变化的,我们要有预见性,不然“人
无远虑必有近忧”,当问题来临的那天你只能束手无策。还有就是要有强的学习能力,不管你是什么学校毕业有什么样的学历,但在你当前的行业领域都是个新手,所以要有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精神。
三、我们之前的学习都是自己单打独斗的,但在加入了企业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团队,团队的荣耀才是个人的荣耀,团队的成功才是个人的成功。我觉得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团队成员都有哪些自己的优点,在遇到某项任务的时候,如果某个成员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能力我们就要听从他的安排,并向他学习。
讲到团队这个词,它总是和协作这个词是分不开的,协作就是自己要有“主攻”的能力也要有“助攻”的精神。但也不能在团队中淹没了自己,要做一件让人足够称道的事,要提出一份能引起领导重视的建议,要赢的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
四、我觉得最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从事哪个行业职业素养是首先要养成的,软件测试行业更是如此,一个拥有好的职业素养的测试人员绝对要比没有优良的职业素养的测试人员的发展空间大得多。所以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向自己身边优秀的老员工学习职业的素养,能力什么的可以慢慢培养,态度是最关键点的,这也是我们事业部的经理所要求的。
有了职业的素养我们才能谈得上责任心,责任心也是任何的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在敬业的同时也要讲究创造性,就是要“精业”,使自己从“人力”变为“人手”,从“人才”变为“人物”。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样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通过《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这本书的学习,真的收获了不少,期待着自己的成长,期待自己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讯飞人。